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合同

合同違約處理

合同1.86W

採購違約按不同的標準有不同的分類:採購違約的形式主要有供應商拒絕交貨、不適當交貨以及拒絕或遲交單證及資料,交貨義務是供應商的主給付義務。供應商不履行交貨義務,將使企業的採購合同目的落空或受挫。因供應商不履行交貨義務或不適當履行交貨義務而引起的違約,是採購中的主要違約形式之

合同違約處理

一。供應商違反交貨義務的表現主要包括:拒絕交貨,交貨時間、地點、方式、數量、質量、包裝有瑕疵,拒絕交付提貨單證以外的有關單證和資料,交付提貨單證以外的有關單證和資料的時間、地點、方式、有瑕疵等。

一、採購違約的種類

採購部長在簽訂採購合同後會遇到對方違約的情況。採購違約的種類有重大與非重大違約、實際與預期違約、違反其他義務、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等。

(一)重大與非重大違約

重大與非重大是依違約所造成損害的程度爲標準的分類。

1、重大違約。重大違約是指供需雙方不履行主要義務(如不付款與不交貨),或者供需雙方違約的後果致使對方的採購合同目的不能實現。

重大違約與《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公約》上的根本違約有相似之處,重大違約是對方當事人取得單方面解約的法定事由。

2、非重大違約。非重大違約是指除重大違約以外的違約。

非重大違約與《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公約》上的非根本違約有相似之處。 在一方僅有非重大違約的情況下,除非當事人另有約定,對方不能因此取得

解約權。

(二)實際與預期違約

實際與預期違約是依違約合同的約定的履行期限是否屆滿爲標準的分類。

1、實際違約:實際違約是指履行合同的期限已到,而當事人卻未履行合同義務或履行合同不符合約定實際違約,一般即簡稱違約。

2、預期違約:預期違約是指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即明示他將不履行合同義務,或當事人的行爲(包括作爲和不作爲)表明他不履行合同義務。

一方當事人預期違約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在履行期限滿之前即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而不必等到履行期限屆滿之後,如果另一方當事人準備在履行期限滿之後,視預期違約方是否實際違約,再決定是否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那麼他就必須承擔一個風險,即如果預期違約方在履行期限滿之前遭遇不可抗力,以致辭於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就不能要求預期違約方承擔違約責任。

根據預期違約方是否將不履行主要債務,可將預期違約分爲預期重大違約和預期非重大違約。

(三)遲延履行主要債務

即當事人在履行期限滿後才履行其主給付義務。

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對方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或者在合理期限屆滿之前,違約方明示或以其行爲表明他仍將不履行主要債務,或仍將不該合理期限內履行主要債務,對方可以解除合同。

(四)違反其他義務

即除遲延履行主要債務以外的其他違約。包括遲延履行非主給付義務、提前履行、部分履行、不按約定的質量履行、不按約定的方式履行等等。

二、拒絕交貨識別

交貨是指供應商將貨物交由企業實際佔有,或將對貨物的佔有權移轉於企業。供應商爲交貨的目的而合理地放棄對貨物的佔有,將貨物交由承運人、倉儲保管人等第三人佔有的,也屬交貨。

交貨可分爲現實交貨和擬製交貨兩類:

1、現實交貨

現實交貨也稱實際交貨。是指供應商將貨物交由企業實際佔有、或爲向企業交貨的目的'而合理地放棄對貨物的佔有,將貨物交由承運人、倉儲保管人等第三人佔有。

供應商爲向企業交貨的目的而將貨物交由第三人佔有的,應當有合同、習慣或法律上的依據,或得到企業的要求或同意時,才具有合理性,才構成現實交貨,並在企業不知情且沒有理由知情時,應依誠實信用原則履行適當通知義務。

2、擬製交貨

指供應商將對貨物的佔有權轉移於企業,但並不在合同生效後實際交貨。由於擬製交貨情況下,供應商移轉對貨物的佔有權即具有交貨的效力,而供應商並不實際交貨,故擬製交貨應當有合同依據或法律依據。擬製交貨又可分爲簡易交貨、指示交貨和佔有改定三種。

(1)簡易交貨。指在合同成立前,貨物已經由企業實際佔有,供應商不可能於合同生效後再向企業實際交貨,因而法律推定供應商在合同生效時即已完成交貨。

(2)指示交貨。也可稱爲象徵性交貨,是指在貨物已由第三人實際佔有時,供應商將提取貨物的單證等佔有權憑證,甚至所有權憑證交付給企業以轉移佔

有權,或將對於第三人的返還物的請求權讓與企業以替代實際交貨。

(3)佔有改定。也可稱爲供應商保有佔有權的貨物買賣,是指企業同意供應商在貨物出售後的一定時間內繼續佔有、使用貨物,僅需將貨物所有權移轉於買賣人,因而推定出供應商在將所有權移轉於企業時完成交付。

供應商拒絕交貨的表現形式如下:

1、供應商在交貨期限屆滿以後的一段合理時間內仍未交貨,以致構成重大違約,或企業依約取得解除權的,屬拒絕交貨。

供應商在交貨期限內未交貨,在交貨期限屆滿後仍未交貨的,不一定屬於拒絕交貨,而可能屬於遲延交貨。區別拒絕交貨和遲延交貨的關鍵,是看供應商不交貨的後果是否構成重大違約,或企業是否依約取得解除權。若答案是肯定的,則屬拒絕交貨,否則屬遲延交貨。

2、供應商在交貨期限屆滿之前或之後,明確表示他將不交貨,或其狀況、行爲已顯著表明他將不交貨的,屬拒絕交貨。

但是供應商在交貨期限屆滿之前預期拒絕交貨時,如果企業尚未因此採取實質性行動或尚未實際性地改變交易安排,則供應商可採取適當的交貨方式除去其預期拒絕交貨的違約事實。然而,企業因供應商預期拒絕交貨而未履行相應義務的,不構成違約。

供應商在交貨期限屆滿後明確表示他將不交貨,或其狀況、行爲已顯著表明他不交貨的,如果企業尚未就供應商明示或默示拒絕交貨採取實質性行動,或實質性地改變交易安排,則供應商可以以適當的交貨方式除去其拒絕交貨的違約責任,但仍應承擔遲延交貨的違約責任。企業因供應商明示或默示拒絕交貨而未履行相應義務的,不構成違約。

不論供應商在何時明確表示他將不交貨,如果企業已因此通知供應商解除合

同的,則供應商不得再以交貨的方式除去其拒絕交貨的違約事實。

3、供應商在交貨期限內未交貨,經企業催告要求在合理寬限期內交貨的,如果供應商在該合理寬限期內仍未交貨,或明確表示他將不在該合理限期內交貨,則屬於拒絕交貨。

4、供應商在交貨期限屆滿以後的一段合理時間內雖然向企業交貨,但所交貨物或所交提單證上記載的貨物根本不是或實質上有別於合同項下貨物,且拒不交付替代物或替代單證的,屬於拒絕交貨。

應當注意的是,拒絕交貨應當與自始不能交貨及利用合同詐騙相區別。供應商自始不能交貨,卻仍與企業訂立合同的,應按侵權行爲予以處理;構成合同詐騙罪的,則應通過刑事訴訟程序處理。

三、不適當交貨識別

採購部長在識別不適當交貨之前先要了解什麼是適當交貨。

1、在適當時間交貨。在適當時間交貨是指供應商應當按照約定的期限交付貨物或交付提取貨物的單證。約定交付期間的,供應商可以在該交付期間內的任何時間交付。合同未約定交付期限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協議補充的期限交付。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合同有關條款或交易習慣所能確定的期限交付。交付期限不能由合同條款或交易習慣確定的,供應商可以隨時交付,企業也可以隨時要求交付,但應當約對方必要的準備時間。

所謂必要的準備時間,應自供應商將收取貨物的通知送達買受人時起計算,或自企業將催告交付的通知送達供應商時起計算,其長短應視具體情況而定。

2、在適當的地點交貨。所謂在適當的地點交貨,是指供應商應當按照約定的地點交付貨物或交付提取貨物的單證。合同約定交付地點或者約定不明確的,

標籤:違約 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