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工業

論機械製圖教學原則論文

工業1.78W

教育現代化工程的進一步推進以及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給教學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少新技術廣泛應用於課堂教學中,如電化教學、模擬仿真教學、多媒體課件等,它們以其新穎、直觀、動態的形式越來越受到廣大教員的青睞,衝擊着傳統教學,充分發揮了教員的主導作用,增強了學員學習的自主性。近幾年筆者在機械製圖教學中做出了一些嘗試,深刻地體會到:要使現代化教學手段在機械製圖教學中運用得恰到好處,必須堅持“適時、適度、適當”的原則。

論機械製圖教學原則論文

  一、從認知規律出發,堅持適時性原則

機械製圖作爲專業基礎課,雖不同於數、理、化等基礎學科,但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從知識體系入手,遵循認知規律,讓學員先掌握國家標準、投影知識、投影原理、作圖方法等基本知識,具備一定的空間想象力,沒有一定投影及作圖基礎知識作鋪墊,即使有再先進的條件,也難以達到預期教學目標。因此,在機械製圖教學過程中,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首先必須把握好“適時”性原則。例如:在講授投影原理時,先用幻燈提供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兩種形式的圖,藉助於幻燈本身即爲投影中心,讓學員充分觀察,得到感性認識,進而再出示掛圖或播放錄像,從而將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獲得理性知識。如果一開始就採用掛圖、錄像等,不論放出多麼動感的鏡頭,都不能達到上述效果。再如:在講述三視圖投影規律時,因學員的空間想象能力尚未建立,教者可利用教室爲三投影面體系,把黑板作爲V面,把地面作爲H面,把學員方位的右牆作爲w面。將簡易的木模託在手上,通過教者引導,啓發學員思考,綜合分析木模相對於三個投影面的位置關係、大小關係、方位關係等等,然後假設將其展開攤平,進一步研究其投影特性,此時爲了使學員能夠更直觀地掌握從空間到平面,再由平面到空間的演變過程,要求學員每人手上拿一個簡易的模型,如筆(作線)、三角板(作面)、橡皮(作體)、書(作三投影面體系),觀察比較,讓學員積累豐富的感性材料,在此基礎上運用電教媒體放出三投影面體系,由物體、視圖總結出三面投影的規律。這種由感性到理性的教學方法,能使學員知識掌握牢、印象深,而且學員的主體作用也能得到充分發揮。如果直接運用多媒體課件分析得出結果,強迫學員培養學員的動手能力,開發思維潛力。先通過錄像給出各種連接形式的實物畫面及鑽孔、攻絲的工藝過程,讓學員從錄像中瞭解工藝過程,再由掛圖給出規定畫法,並從中瞭解視圖畫法細節,形成連接圖。師生似乎在共同享受着安裝機器的一種樂趣。然後,採取討論法講授螺栓連接的規定畫法,並利用活動掛圖改錯,使學員在理解的基礎上真正掌握規定畫法。因螺柱連接、螺釘連接的內部結構相類似,故在講解規定畫法時,直接利用活動掛圖對其連接圖進行改錯。歸納小結時,參照模型師生共同總結其工藝過程,利用課件讓學員重點比較三者規定畫法的異同,力求使學員較好地掌握螺栓、螺柱、螺釘三種規定畫法,通過測試,其教學效果令人滿意。實踐證明,着眼於從教育對象的可接受性,適度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三、從學科特點出發,堅持適當性原則機械製圖教學既有直觀性,又有抽象性,必須充分認識學科特點。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適當運用多媒體優化組合,當用則用,不當用則不用。所謂“適當性”,即用在“精彩”之處,用在激發學員興趣、有利於突破重點、強化重點之處,用於有利於內化教學內容之處。切不可以單一多媒體爲中心設計教學過程,如果圖形式、搞花架子,其效果是畫蛇添足。如在講授組合體視圖的畫法時可以採用圖像型與實物型組合的方式。教者在分析組合體視圖時,先利用學員按三視圖尺寸自制的“橡皮泥”模型,師生共同分析組合部分的相對位置,組合方式。但對於相對複雜或模型未能表達清楚的組合部分,可運用CAI解決難點,由相應的三維立體圖引導學員的思維,甚至可以進入其內部進行觀察,研究哪兒有線,哪兒無線?從而進一步開拓學員的思維,拓展學員的思維空間,增強學員的空間想象力,能夠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若不恰當地運用CA1分析組合體時,教者成爲CAI課件製作者和操縱者,忽視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淡化直觀教學,不注重培養學員的形象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課堂教學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因此,在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時必須“適當”地與傳統教學方法相互滲透,揚長避短,相輔相成,才能使機械製圖教學達到致臻致美的理想境界。總之,現代化教學手段有其無比的優越性,但即便在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時,仍必須尊重學員的主體性、創造性,注重師生之間的合作、交往等人文性,保持信息傳遞的雙向性,保證多媒體播放進程與學員思維進程的一致性。爲此,在充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過程中,必須堅持“適時、適度、適當”的原則,這樣才能將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落到實處。生吞活剝地接受理論,學員也許會由於動畫的閃爍引起大腦皮層的~時興奮,但知識掌握不牢固,從而直接影響教學效果。

由此可見,從認知規律出發,堅持適時性原則,掌握火候運用多種媒體,則能改善課堂結構,優化製圖教學,提高教學質量。過早使用則欲速不達,過遲則優勢不能充分發揮,從而使現代化教學手段只能成爲裝飾而已。

  二、從教學對象出發,堅持適度性原則

現代教學手段的廣泛應用,給我們機械製圖教學方法的改進帶來了生機和活力,但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現代教學手段還必須從教育對象的實際出發,堅持“適度”性原則,即從學員可接受性入手,不要低估或超越學員的接受能力。筆者曾做過試驗,對同一內容“螺紋緊固件”採用三種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教學效果大相徑庭。第一種方法充分利用模型,一邊展示模型,一邊講解,一邊畫圖。由於學員們對於常見的三種螺紋緊固件的工藝過程不太瞭解,再加上模型不能充分表達連接件的.內部結構,即使教者講得很認真,但學員聽起來仍很吃力,課堂氣氛比較沉悶,課堂測試中一部分學員不清楚這三種緊固件是怎樣連接的,教學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這種典型的“填鴨式”教學,忽視了學員的可接受性,很難生動、直觀地表達其工藝過程和內部結構,教者未能適應注重對學員知識技能的培養。第二種方法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通過多媒體演示各種連接形式的實物畫面及鑽孔、攻絲的工藝過程。爲了使學員能夠較好地掌握工藝過程,對立體圖進行透視、旋轉、剖切,觀察其內部結構,並同步講解其工藝過程和畫法中的注意事項,整個課堂上幾乎全部採用多媒體授課,教者沒有任何板書。雖然這種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激發了學員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員的學習積極性,但是在課堂測試時有相當部分學員只瞭解工藝過程,不能正確畫出連接圖。究其原因,完全依賴多媒體,教者指指點點,學員可望而不可及,而且學員看大屏幕時問較長,大腦皮層興奮程度受抑制,造成疲勞。可見整個課堂仍然沒有堅持以學員爲主體,過度運用多媒體,未能注重學員繪製技能的培養。第三種方法是對前兩者進行揚棄,教者圍繞教學目的正確引導學員,不失時機地培養學員的動手能力,開發思維潛力。先通過錄像給出各種連接形式的實物畫面及鑽孔、攻絲的工藝過程,讓學員從錄像中瞭解工藝過程,再由掛圖給出規定畫法,並從中瞭解視圖畫法細節,形成連接圖。師生似乎在共同享受着安裝機器的一種樂趣。然後,採取討論法講授螺栓連接的規定畫法,並利用活動掛圖改錯,使學員在理解的基礎上真正掌握規定畫法。因螺柱連接、螺釘連接的內部結構相類似,故在講解規定畫法時,直接利用活動掛圖對其連接圖進行改錯。歸納小結時,參照模型師生共同總結其工藝過程,利用課件讓學員重點比較三者規定畫法的異同,力求使學員較好地掌握螺栓、螺柱、螺釘三種規定畫法,通過測試,其教學效果令人滿意。實踐證明,着眼於從教育對象的可接受性,適度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

  三、從學科特點出發,堅持適當性原則

機械製圖教學既有直觀性,又有抽象性,必須充分認識學科特點。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適當運用多媒體優化組合,當用則用,不當用則不用。所謂“適當性”,即用在“精彩”之處,用在激發學員興趣、有利於突破重點、強化重點之處,用於有利於內化教學內容之處。切不可以單一多媒體爲中心設計教學過程,如果圖形式、搞花架子,其效果是畫蛇添足。如在講授組合體視圖的畫法時可以採用圖像型與實物型組合的方式。教者在分析組合體視圖時,先利用學員按三視圖尺寸自制的“橡皮泥”模型,師生共同分析組合部分的相對位置,組合方式。但對於相對複雜或模型未能表達清楚的組合部分,可運用CAI解決難點,由相應的三維立體圖引導學員的思維,甚至可以進入其內部進行觀察,研究哪兒有線,哪兒無線?從而進一步開拓學員的思維,拓展學員的思維空間,增強學員的空間想象力,能夠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若不恰當地運用CA1分析組合體時,教者成爲CAI課件製作者和操縱者,忽視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淡化直觀教學,不注重培養學員的形象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課堂教學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因此,在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時必須“適當”地與傳統教學方法相互滲透,揚長避短,相輔相成,才能使機械製圖教學達到致臻致美的理想境界。總之,現代化教學手段有其無比的優越性,但即便在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時,仍必須尊重學員的主體性、創造性,注重師生之間的合作、交往等人文性,保持信息傳遞的雙向性,保證多媒體播放進程與學員思維進程的一致性。爲此,在充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過程中,必須堅持“適時、適度、適當”的原則,這樣才能將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