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多媒體

多媒體教學反思(通用15篇)

多媒體9.84K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多媒體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多媒體教學反思(通用15篇)

多媒體教學反思1

21世紀,信息技術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改變着人們的生存方式和學習方式。如今,在我國全體人民萬衆一心建設小康社會和全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形勢下,作爲一名中學政治教師,應該與時俱進,自覺主動運用多媒體技術,改變傳統的政治課教學方式,採用視聽結合的現代化的高效率的政治課教學方式,努力構建和諧的政治課堂。

一、多媒體技術對構建和諧政治課堂具有巨大作用

1、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極大熱情,優化課堂教學。

實驗心理學證實:人類獲取的信息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多媒體技術具有視聽兼備的獨特優勢。運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手段,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地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所獲取的信息量,比單一聽老師講強得多。而且它給人一種親臨其境的感受,能喚醒學生的注意和興趣,誘發好奇心,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從而克服傳統教學手段單一,課堂氣氛沉悶的不足的不和諧局面,達到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有效提高教學效率的和諧局面。

2、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利於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易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國外研究表明,人們通過語言形式從聽覺獲得的知識能記憶15%;從視覺獲得的知識能記憶25%;利用聲光同步設備,把聽覺和視覺結合起來,能夠記憶的內容可達65%。政治理論一般比較抽象、枯燥,教師如果只是單調呆板地講解,容易抑制學生的思維,使其大腦疲勞,注意力分散。教師在講授新知識時,若能運用多媒體技術滲透其中,藉助電腦、投影儀、觸摸屏、電子白板等先進的電腦多媒體工具向學生展示圖、文、聲、像相結合的電子課件,就能使抽象、枯燥的知識原理變得通俗易懂、形象具體,便於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媒體可以通過屏幕呈現教學內容、展示學習目標、提出思考與討論的問題,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閱讀、思考、討論並做出回答,多媒體對學生的學習情況與回答及時迅速地給出判斷,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同時,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還便於課堂的及時反饋、知識的遷移和能力的拓展,進而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

3、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利於加大課堂內信息的容量,加快課堂教學節奏。

增大信息量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教師在一節課有限的時間裏,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必須充分地發揮多媒體教學在這方面的作用。衆所周知,政治課的時代性、時間性很強;現代社會,信息來源的多面性使學生已不滿足於課堂上乾巴巴的講解說教。在政治課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可拓寬加深教材的知識,豐富教學內容,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裏獲得儘可能多的有效信息。

處於知識大爆炸的信息時代,如何加快課堂教學節奏,並在有限的四十五分種內有效地擴大容量,是每一位思想政治教師面臨的問題。多媒體能方便迅速地處理信息,無論是文字、聲音、還是圖畫,都可以根據需要隨心所欲的進行操作,這就打破了“一書、一板、一粉筆”的傳統教學模式,大大加快了課堂教學節奏,不僅只侷限於教材,還能最大限度地將與教材有關的內容融進課堂,有效地擴大課堂容量,完美和諧地實現政治課堂教學要理論聯繫實際的特點。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構建和諧政治課堂對政治教師的要求

1、政治教師對多媒體教學手段要提高認識,正確定位。

多媒體技術雖是現代科學技術的驕子,但它在課堂教學之中只能起到配角作用,應用的目的是爲了“輔助”教學,這是由教學自身的規律性決定的。一切技術手段都必須爲教學服務。如果過分誇大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以輔代主,喧賓奪主,勢必會導致人(教師、學生)爲物(現代教學手段)役,從而影響教學效果。比如本人在對八年級學生進行法律常識教學的過程中,在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挖掘互聯網豐富教學資源,通過多媒體給學生提供大量鮮活生動案例的同時,自覺避免了忽視教材知識點的有害傾向,而是同樣引導學生把關注的目光投向教材,深刻領會重要法律概念的含義,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學法、知法、懂法、用法的法律意識。

2、政治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學時要充分考慮政治學科性質

每一門學科都有其自身的特點,思想政治也不例外,文字的表現力有時是無法用其他形式替代的。不可否認,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能使知識形象化、直觀化、比如對微觀世界的“再現”,對某些科學實驗的模擬都有着不可替代的獨到的'作用,但思想政治學科卻不同,它的特殊性是其他學科所不能比擬的,換言之,文字所表現的東西不是能用一個有限的畫面或一個活動場景(即多媒體課件)就能解決的。教育現代化,不僅僅是教學手段的革新,更重要的是教學觀念的更新。比如在本人對七年級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過程中,很多心理現象是不可能通過多媒體技術手段來爲學生展示出來的,在這種情況就需要政治教師結合政治學科自身特點,理論聯繫實際,有意從身邊的生活中尋找教學案例,甚至把問題交給學生,發動學生開展小組討論、班級辯論賽,同樣也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3、政治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爲多媒體技術恰當應用提供保證。

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來構建和諧政治課堂,對政治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治教師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掌握多媒體技術,並在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的基礎上,親自設計、編寫課件。軟件開發商開發的教學軟件即使是非常優秀,也會因教學對象不同、教學藝術不同、教學風格不同,未必適用於所有的教師。因此,對於政治教師來說,在掌握多媒體基本操作技術的同時,有必要掌握多媒體課件的編寫、製作技術,將現代教育技術有機地溶入到自己的教學之中。

三、運用多媒體技術構建政治課堂要注意的問題

1、矯枉過正

政治教師要注意克服“不怕胡用,只怕不用”、“矯枉必須過正”的思維定勢,要避免強拉硬扯,將多媒體這一新武器拖進政治課堂。否則,這種拉郎配式的硬用,只能使政治課堂徒增無效冗餘信息,干擾了學生的注意力,不僅不能輔助教學,反而會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給一節原本應該和諧的政治課堂增添許多不和諧的音符。筆者身邊就有一些老師養成了每上一節課必定要使用多媒體的習慣。俗話說:“過猶不及。”當學生被多媒體手段刺激得幾近麻木的時候,多媒體技術再先進也會在使用效果上大打折扣。

2、喧賓奪主

多媒體技術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其目的也是隻能是彌補政治教師授課時“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塊黑板、一張嘴”的不足,只能是發揮政治教師主導作用的輔助手段,而不能喧賓奪主,代替政治教師的教學活動。政治教師要注意避免把一堂課的所有環節、所有內容統統納入課件中,甘願成爲多媒體技術的奴隸,這樣的話就遠遠背離了運用多媒體技術構建和諧政治課堂的初衷。

3、譁衆取寵

當前一些思想政治課件講究視聽衝擊(圖片、影視片段往往是課件的主要組成部分)而忽視了學生對文本的閱讀。如一味以直觀形象的畫面代替文本閱讀,必然會弱化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閱讀能力和想象力,甚至造成學生思維水平的停滯不前。一名頭腦清醒的政治教師應該儘快走出只是用多媒體技術來譁衆取寵製造表面熱鬧的誤區,真正從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高度來用好多媒體技術,努力構建和諧政治課堂。

多媒體教學反思2

《國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因而,在進行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並運用語文知識。多媒體技術應運而生,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的這一不足,滿足了素質教育的新要求。正如美國蘋果公司總裁斯卡利曾聲稱“由於多媒體技術,人類將要迎接一次比印刷術、電話和電視更大的技術革命”這樣,多媒體技術改變了人們固有的思維習慣和生活方式,也給語文教學改革帶來了勃勃的生機。可以說,多媒體的介入給語文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優化了課堂結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對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那麼,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發揮着怎樣的作用呢?

(一)運用多媒體,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們才能樂於接受,真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運用配樂朗誦、照片、背景資料、影片、錄像等,能創設與教材密切相關的情和景,通過聲像並茂、動靜結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1、畫面渲染,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文質兼美的文章,他們或展示河流山川的雄壯美,或展示花草樹木的秀麗美,或展示名勝古蹟的神奇美,或展示燦爛文化的含蓄美。這些文章薰陶了學生的情操,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情趣。那麼如何把課文內容立體地呈現於學生的眼前呢,多媒體可助一臂之力。我們通過圖片渲染,創設課文之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安塞腰鼓》是一篇用雄渾激越的鼓點敲擊的詩篇,是一曲用旺盛生命演奏的樂曲。作者描繪了一羣樸實得像紅高梁一樣的陝北後生,在黃土高原上表演腰鼓的場面,展現中華民族淳樸的民間文化藝術,抒發了中華民族在掙脫了束縛與保守後的歡樂痛快的感情。但是生活在南方的學生僅憑文字很難感受到這些,這時教師藉助多媒體,把從網上下載的表演錄像展示給學生,看着有聲有色的畫面,學生如身臨其境,一下子拉近了與文本的距離,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了課文。

2、音樂渲染,營造氛圍,激發興趣。

音樂渲染,尤其在古詩中得到完美的運用。“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古詩中的意境,有時只可意會而無法言傳,這給教學中的信息發射與反饋形成了一種屏障。但是,在課堂上適當採用音樂,既能給學生帶來美感,又能爲再現意境創設氛圍,爲情感交流架設起一座橋樑。詩歌和音樂從來就有不解之緣,它們就像兩朵姐妹花,相伴而生。如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是一首送別詩,詩人與故人的離情別緒,完全融於水天一色的江南美景之中。在教學中選用與本詩的詩意相協調的古箏樂曲《送別》,那舒緩、悠揚的旋律拔動了學生的心絃,喚起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在長江之濱,黃鶴樓下,一代詩仙李白與老友握手話別後,目送帆船的影子消失在天水之間,可詩人仍佇立江邊,不肯離去。

(二)運用多媒體,可以擴大課堂的容量。

如何有效地利用好課堂的45分鐘,是每個教師在備課及上課時

都會考慮的問題。而運用多媒體可以在有限的時間裏增加知識量,擴大課堂的容量。

如文言文字詞教學中,教師做課件時,把需要解釋的詞做好批註,上課時快捷、方便、清楚地呈現出來,既節省時間,又可反覆使用。有些課文內容豐富,課時多,知識分散,在總結課上,利用電教媒體,可以化零爲整,形成整體認識。如小說《故鄉》重點塑造了閏土和楊二嫂這兩個人物,把少年閏土和中年閏土進行比較,把中年楊二嫂與老年楊二嫂進行對比。對這兩個人物的分析可用表格形式投影出來,這時用多媒體就快速省力,提高了上課的有效性。

(三)運用多媒體,可以促進教師的個性化教學。

多媒體教學的關鍵是課件,沒有課件,再好的硬件也是擺設。課件也能反映教師的教學風格,因爲很難找到適合自己要求的現成的課件,所以需要教師自己修改、製作。而這個過程爲教師的個性化教學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教師根據自己對課文的把握,結合自己的風格,設計出滿意的課件,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所以多媒體使教師的教學個性得以很好地彰顯。

(四)運用多媒體,可以提高備課質量。

“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社會的外延相等”,侷限在一個具體學科中的語文教學,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其他科目的內容,而這些內容,教師怎樣去收集、組織、運作都是一個難題。如今,信息化社會就爲我們提供了便利,教師可以輕鬆上網,享受網絡資源,還可以和千里之外的同行交流,吸收各種各樣的知識。備課時,我們不會苦於僅有的一本教材、一本教參、一本詞典了,我們聯想到的'某個內容,我們可以通過網上的搜索引擎查找到相關的內容,教師的視野拓寬了,備課的內容更豐富充實。教師從網上查資料、做課件或下載課件,用到教學上。因爲借鑑了別人的經驗,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情況,備起課來很省事。備課組裏教師互相學習借鑑,共享課件資源,提高備課質量。

(五)運用多媒體,可以彌補教師自身的不足。

對於小說、戲劇類的課文,如果靠教師一個人在臺上講解,儘管用盡渾身解數,常常是老師在上面講得口乾舌燥,學生趴在課桌上呼呼大睡。雖然課文有生動的情節和鮮明的人物形象,但由於個人表演能力有限,很難將人物的情感準確地表達出來。因而學生覺得課文索然無味,上課提不起精神來。如果運用多媒體,效果就大不同,如小說《智取生辰綱》與連續劇《水滸》的相關情節聯繫起來;戲劇《威尼斯商人》與相關的影視資料聯繫起來。由於多媒體的直觀性,聲圖並茂,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專業演員逼真的表演,恰當的語氣,將學生的情感細胞都調動了起來,學生就會隨着故事的情節時而緊張,時而嚴肅,時而拍手,時而大笑。學生從人物的喜怒哀樂中,明白了人生的哲理,體會了作者所要表達的生活中的甜酸苦辣。

多媒體爲語文教學增添了許多魅力,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但凡事有利必有弊,多媒體的作用也不是萬能的。它並不能包辦代替一切教學手段。如果在使用過程中,忽視其“輔助性”,使用不當,反而會有損於教學。結合這幾年運用多媒體教學的實踐經驗,筆者認爲使用多媒體教學應注意如下幾個問題。

(一)使用多媒體教學不應脫離對語言文字的品味感悟。

語文是語言文字的學科。我們學習的課本是語言文字的規範,作家們把形象的事物轉化成精妙的文字,我們再通過對這些文字的理解,在每個人的頭腦中把文字轉化成形象,這是一個美好的過程,是培養學生理解力和想象力的過程。 但如果課堂上教師過度迎合學生口味,一味追求新奇刺激,只大量堆砌圖片和音樂,大玩花樣,就會流於形式,華而不實。這樣既剝奪了學生思維中將文字轉化成活的形象的過程,也制約了學生的思維,框住了學生的想象空間,從而導致學生脫離對課文中優美的語言文字的品味,給教學帶來負面影響。

例如有位教師講授《春》這一課時,先放了長達10分鐘的“春日美景”欣賞,然後又是一首詩、一支曲子、很多幅美麗的圖片,把一篇課文分割得七零八落,把學生搞得個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然後是對課文中的優美的語言、對文章精巧的構思來不及品味便匆匆下課。其結果是“課堂上熱熱鬧鬧,課後卻空空洞洞。”上這樣的課,學生怎麼會有收穫?

衆所周知,語文課是以研究語言文字爲本,“對語言文字的品味永遠是語文教學的核心內容。”學生是通過與文本對話,對語言進行品讀、感悟、積累來獲得閱讀感受、培養語感的。課堂上被大量的聲像文件充斥,學生怎麼有時間和機會從優美的課文中得到浸潤呢?

使用多媒體教學不能抑制師生的主觀能動性。

由於多媒體對聲音、文字、圖像、動畫的處理已經達到比較完善的地步,因此有些教師在製作課件時總是力求將課件設計得非常全面,從導入、提問、分析、答案、板書到作業甚至各部分之間的連接語都全部放進了課件中。表面上看,教師準備得相當充分、周密。但實際上靈活的教學過程變成了固定的機械的程式。在教學中,教師只能按程序一步一步進行演示,一旦出現問題需要修改,不僅會浪費時間,而且會影響整個課堂的流暢。而課堂教學的過程是千變萬化的,需要教師靈活地把持掌握,常常會有一些預料不到的情況需要教師隨機應變地去應付,而往往正是在這隨機應變中顯示出教師的教育機智、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因此這種固定的教學程式在一定程度上壓抑了教師的個性和特長,使教師的能動性難於很好地發揮。而且由於一切都是設定好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勢必一步一步將學生引導到自己設計好的答案中,學生便沒有機會通過與文本對話產生個性閱讀感受,一些學生很有創意的、豐富多彩的見解也沒有機會得到肯定。長此下去就會嚴重抑制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創造性思維得不到,造成思維的單一性。

因此教師在製作課件時,在素材的組織上應是靈活的,準備的素材要多,將它用菜單的形式提供出來。在上課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適時調整,確定哪些該用,哪些可以不用。在問題的設計上,應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創造性,設計得開放一點,讓學生有充分發表自己見解的空間,同時要捨棄那些凝滯的、呆板的所謂標準答案。在教學環節的設置上,應該着重考慮留給學生思考、討論的時間,注意與學生的交流。同時,要能根據課堂教學需要隨時調整教學進程。總之,不能把課件製作成呆板的機械的模式,非那麼講不可,從而真正做到課件爲人所用,而不是人爲課件所役。

(三)使用多媒體教學不應超出學生的接受能力。

由於多媒體提供材料的方便性,不少教師便將大量的資料揉合在一個課件中,課堂上便不厭其煩將大量的資料傳遞給學生,這從正面上是有積極意義的,但學生的接受能力反應能力畢竟有限,過多的資料使他們目不暇接、食多不化,有些東西學生還來不及反應、來不及理解就過幕了。而且有的老師貪多求全,只要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東西他便不經篩選全部網羅進課堂,有時一個“作者簡介”便用到了幾十張圖片文字資料。但教學時間畢竟有限,一些無關緊要的東西大講特講,佔用了較多的時間,一些重要的東西便來不及講深講透便下課了。再者,學生上這樣的課,做起筆記來會出現無所適從的狀況,他們不知道哪些內容是重點,哪些內容是非重點。而一些重要的內容學生往往來不及抄下來便一閃而過,不少多媒體課堂常出現學生筆記不完整的情況,課堂教學效果反而不好。

因此,要想避免這種明顯違反教學要求的情況,教師製作課件時必須根據教學目標,對教材進行細緻的分析,從教材中捕捉出重點和難點,從突破重點和難點出發選擇資料。對一些表面上精美但與教學重點無關的東西要堅決摒棄。從而做到在課堂上明確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理解得清楚透徹,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多媒體教學的使用確實改變了以往那種“一支粉筆書中夾,一根教鞭空中劃”的教學模式,給語文教學帶來了生動活潑的新局面,它在教學中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但與此同時,多媒體教學只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對於多媒體,我們既要使用它,又要慎用它,要讓它做到“該出手時纔出手”,這樣才能揚長避短,更好地爲優化教學服務。

總之,在運用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只要我們時刻注意以“服務學生、發展學生”爲宗旨,認真考慮課件的使用價值,縝密思考、科學設計,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作爲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一定會開拓出一片更爲廣闊的天地。

多媒體教學反思3

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作爲新型的教學媒體,當數學教學與它們密切整合時,它們能爲新型教學結構的創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學環境,它們能爲數學課程改革提供全新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國小數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是從數學教學的需要出發,確定哪些環節,哪些教學內容適合使用現代信息技術,並選用合適的軟件,創造相應的學習環境,推進現代信息技術在數學中的輔助教學,達到優化數學教學的作用。

1、建立清晰表象之時。表象是思維想象的依據,能否在學生的腦中建立清晰的表象,直接關係到教學的成敗。在幾何形體知識教學中,往往要求學生掌握一些作圖的方法,常規教學中,教師常用三角板、圓規等教具在黑板上的板演,但由於受到教師的手、粉筆或視角的不同而形成視覺阻礙。我們在製作課件時,將這部分內容均用計算機模擬演示,使模擬作圖過程或其它知識點的講授,既不受視覺阻礙,又產生強烈的感官刺激,易在學生頭腦中形成深刻的感性認識,爲教學過程的進一步深入埋下伏筆。

2、滲透數學思想及方法之時。國小數學教學大綱中要求“在教學中要滲透一些數學思想及其方法”,在幾何形體知識的教學中有一些公式的推導往往涉及到一些中學才涉及的數學思想方法,這些數學思想方法只可讓學生意會,不可言傳,這在常規教學中往往是令教師頭痛的一件事,而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往往化難爲易。課件《圓的周長》中,周長公式C=2πr的推導涉及到不完全歸納法,我在課件中是這樣設計的:先出示直徑分別爲8cm、12cm、14cm的圓,然後令其依次在一線段上滾動,在滾動直徑的1倍、2倍、3倍距離時依次出現記號,滾完後顯示其滾過路程的距離。演示完後,老師讓學生觀察圓滾過的路程既周長與圓的直徑關係,學生有這三個圓環滾動的動畫作爲依據,很容易歸納出圓的周長是圓的直徑的三倍多一些的結論。

3、概念闡明之時。在小數幾何體知識教學中,涉及周長、面積、體積、高、棱等概念,由於這些概念帶有一定的抽象性,對於以接觸感性知識爲主的國小生來說,往往易混淆圓的周長及面積的概念,弄不清體積與表面積的區別,不能正確理解高與底的對應關係等,而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後,這些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在課件《圓的'面積》的複習模塊中,爲了幫助學生分清周長與面積的概念,我設計了兩幅動畫,第一幅是一隻小狗繞圓一圈,跑過的地方同步改變顏色;第二幅是將圓的平面部分從上到下塗上黃顏色。配合師生的問答,學生很快理清了周長與面積的關係。

4、培養學生空間觀念之時。國小生的年齡特徵決定了學習“體”部分知識的困難性,而採取常規教學手段往往難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針對這一情況,在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等軟件中,我充分發揮了多媒體的三維動畫的功能。如圓柱體的表面積一直是教學中的難點。在該課件中,我運用了三維動畫的變形功能,將圓柱體的側面展開變爲一個長方形。學生看了動畫後就很容易明白圓柱體的表面積是二個圓形面積加上以圓的周長爲長、圓柱體高度爲寬的長方形面積之和。這裏三維動畫軟件中所製作的動畫,爲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空間觀念,弄清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的特點及其表面積公式的由來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5、知識向技能轉化之時。掌握知識是爲能應用於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即形成技能。我們在課件製作中也注意到這一點。在圓的認識課件中,我製作了三幅動畫:輪胎分別正方形、橢圓形、圓形有摩托車在路上行駛;學生觀察後要求其運用所學的知識說明原因。學生在計算機的進一步提示下(出示放大的摩托車輪胎,半徑及圓的閃爍),能說出由於圓形輪胎的軸心到地面的距離不變,所以摩托車行駛比較平穩的道理。

多媒體教學反思4

《小露珠》寫了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過程,以及小動物和植物對小露珠的喜愛,表現了小露珠外表美麗,心靈美麗,她在美化、滋潤萬物的同時蒸發了自己。讚揚了小露珠無私奉獻、無怨無悔的高尚品質。本文融科學知識、優美語言、思想啓迪於一體,有利於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美好情操。語言準確、生動形象,爲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供了很好的憑藉。

我從網上收集了很多優美的圖片內,並根據我上課的需要製作成了課件。

如何讓學生在讀中感悟,並且緊緊抓住課文中每一個美的要素和亮點,激發學生去咀嚼、品位、感悟文中小露珠的外表之美、心靈之美?是我教學的重難點。

(一)複習導入。

上課伊始,先出示謎語,導入我要講的課,再利用多媒體課件將小露珠形成這一抽象的過程展示給學生看,讓學生聆聽美的聲音,欣賞美的畫面,感受美的形象,使學生對露珠形成了表象,具有了感性的體驗,爲學習全文創設良好的意境。第一自然段就在我的範讀和畫面展示中順利地被學生複習鞏固完畢。在這一環節中,利用多媒體的動畫效果吸引學生注意力,達到教學效果。

(二)形象演示,感悟品味。

課文的2—4小節描寫了三個小動物來到小露珠面前讚美小露珠的情景,這三段話有兩個顯著特點:比方形象;動詞確切。爲了讓學生感悟第2個特點,我利用多媒體動畫,學生從畫面上形象地看到:青蛙蹦到大荷葉上;蟋蟀爬到草稈上;蝴蝶落在花朵上。這時圖下出示三個句子,引導學生讀一讀,好好體會加點的詞把三個小動物的動作寫得多麼準確啊!“蹦、爬、落” 這三個動詞生動地寫出了三種小動物不同的活動特點和生活習性。在以上教學中,這些知識不是靠老我空洞的講解傳授給學生,而是通過動畫讓學生心領神會,使字詞訓練落到實處,同時把學生引入課文情境,獲得美的`享受。

(三)圖文互補,內化積累。

課文第6小節描繪了一幅小露珠反射着霞光,使得所有的植物都變得格外精神、格外生機勃勃的美景。我在讓學生通過兩次自由讀充分感知這一小節的內容後,請學生思考“植物們爲什麼喜歡小露珠?”我重點理解了“光彩熠熠”這個詞語,出示與該詞相對應的迷人畫面,讓學生比較“黎明時的小露珠”與“霞光中的小露珠”有了什麼不同?學生通過看圖比較,知道了這時的小露珠更美了,不僅晶瑩透亮,還有了美麗的色澤。

爲了讓學生知道小露珠不僅用自己美麗的身體裝點了植物們,還用自己的身體滋潤了他們,我創設了一個情境,讓學生明白到小露珠滋潤了植物們,被滋潤後的花兒更美了、葉兒也更綠了。這就爲後面的想象說話奠定了基礎,埋下了伏筆。

然後,我展示了一組小露珠的圖片,一邊出示,一邊從“裝點”和“滋潤”兩個方面來引導學生想象說話。學生對小露珠這兩方面的印象更加深刻了。

當學生能美美地讀出該小節後,我帶着學生一邊想象,一邊複述該小節內容。

在以上教學中,我提供了很多美麗的畫面,當課文中抽象的文字有了具體可感的畫面作爲依託後,學生便積極主動地積累課文中的語言,並進一步使之內化爲自己的語言。

(四)啓迪想象,情感昇華。

課文最後一節描繪的是小露珠變成水蒸氣離去時,植物們與之深情告別的場面。白楊樹向她招手,喇叭花動情地吹奏着樂曲。此時我引發學生想象:向日葵在風中直點着頭,好象在說:學生總是在說:“留下來吧,小露珠!”或者“小露珠,你別走啊!”還有的學生側重於要小露珠留下來幫助他。我評價時就問:“小露珠爲我們做了這麼多的事,有沒有要感謝小露珠的呢?”“你要感謝小露珠的什麼呢?”讓學生懂得不要只知道對別人索取,接受了別人的幫助應當表示感謝。這一環節的設計起到了潛移默化地育人作用。

小露珠呢?她面對植物們對自己的挽留和感謝,她的心裏又是怎樣的呢?從文中“笑盈盈”一詞,學生感受到了她的快樂,小露珠的快樂是因爲她幫助了別人。從而昇華了主題,學生體會到了小露珠的助人爲樂、無私奉獻的精神。

這節多媒體教學使學生通過觀看童話故事般的課文情節,深刻的記住本課內容。是童話的抽象性在現實中展現出來。可以讓學生們在很直觀的條件下體會本課的內容。

多媒體教學反思5

多媒體教學具有形象性、直觀性、多樣性、新穎性、趣味性、豐富性等特點,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給語文教學插上騰飛的翅膀。

化靜爲動,激發興趣:傳統教學中,學生面向靜態呆板的課本和板書,難免枯燥乏味。計算機多媒體教學完全克服了這一缺陷,能夠出創設一個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靜止的.文本可以按指定的軌跡運動,靜態的圖像可以像動畫一樣播放,色彩可以變化,速度可以控制。這樣化靜爲動,化無聲爲有聲,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創設情境,感染學生:通過運用多媒體播放一段與課文意境有關的音樂或圖像,將學生迅速帶入課文所創設的情境中。學生感知到了美,就能讀書有味,讀書入情,讀書悟理。事實證明此種做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變難爲易,提高效率:計算機多媒體能模擬仿真,化抽象爲形象,將學生帶進形象、生動、色彩繽紛的教學情境之中,使學生感官接受刺激,發展思維能力,加深對事物的理解,大大減輕了學生認識的難度,變難爲易。

寓教於樂,培養情趣: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特點是圖、文、聲、像並茂,能向學生提供形式多樣、功能各異的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動的畫面,標準逼真的情境朗讀,悅耳動聽的音樂背景,能把學生帶入一個有着豐富美學信息的學習情境中去,讓學生在這裏耳濡目染,主動探索美,發現美,感受美。

增大容量,長課短講:多媒體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板書無需再寫,輕輕一點即可完成,問題也無需重複兩遍三遍,已經擺在大屏幕上了,而且藉助於直觀的形象,有些內容無需長篇大論,學生已瞭然在胸。如此下來時間節約不少,課的容量自然加大,長課短講成爲可能。

多媒體教學反思6

摘要:多媒體在國小語文教學中的積極作用是衆所周知的,是無法替代的,但是我個人認爲多媒體歸根結底只是一個“輔助工具”,“工具性”是它的本質所在,作爲老師----課堂的主導者,更應該認清它的本質,防止本末倒置,這是我們每一個教師都應該關注的

關鍵詞:多媒體 語文教學 工具性

近年來,多媒體技術在語文課堂的廣泛應用既豐富了課堂容量,又使教師在授課時可以把一些抽象的概念具體形象化,激發了學生對語文課堂的興趣。自從多媒體在語文課堂廣泛普及和大範圍的實施應用以來,可以說,語文課堂教學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打破了傳統僵化固定的模式,以其豐富性、生動性給語文課堂注入了生機和活力,從而推動了語文現代化的進程。實踐證明,多媒體教學具有形象性、多樣性、新穎性、趣味性、直觀性、豐富性等特點,它能夠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

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雙面性,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積極作用是無可否認的,但隨着課堂和多媒體的進一步整合發展,多媒體歸根結底只是一個“輔助工具”,“工具性”是它的根本所在,作爲老師----課堂的主導者,更應該在新形勢下認清本質,防止本末倒置,而這,是值得我們每一個老師所認真反思的。

以下,是我在近幾年教學實踐中所思考到的一些實際問題:

1.年輕教師對課件依賴太大。這裏特別是一些年輕教師,對電腦本來就比較精通,製作精美的課件更是不在話下,他們認爲,製作課件的過程就是備課的過程,因此,當課件製作完成以後,也就意味着備課的完成。上課時只需照着課件順下來就大功告成了,更有甚者,爲了活躍課堂氣氛,再插入些優美圖片,超鏈接個聲音或者歌曲,整節課下來就儘可美輪美奐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歸根結底多媒體只是我們教學上的一個“工具”—— “一個高效的輔助工具”,如果把它當成課堂的根本,那就成了形式大於內容,因此,新形勢下如何更高效的'使用課件,讓它真正爲語文教學服好務,是值得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反思的問題。

2.追求標準範讀,忽視了學生誦讀能力的訓練。誦讀能力的培養,在國小階段尤其重要。這不用說平時上課,甚至近年來一些省市優質課、公開課上,有的老師放完名家錄音後就覺得完成了“讀”這個環節,這樣整節課下來,學生除了回答問題,基本沒有開口的機會。尤其在散文和詩歌教學中,即使學生一開始感情把握得不是很準確,讀得不好,教師完全可以在放完錄音後,再適當引導學生有感情的誦讀,這時候,學生讀的過程其實也是內化理解的過程,教師千萬不能忽視。

3.多媒體的應用讓許多教師忽視了基本功(書寫能力,課堂的駕馭能力、誦讀能力)的訓練。

書寫能力的訓練:①粉筆字:有的教師平時上課基本沒有板書,更有甚者,上公開課時,黑板上也是“無字天書”一般乾淨,還美其名曰:“有自知之明,揚長避短”。在課堂上使用課件,並不代表可以不要板書,板書是一個老師基本功的體現,一節沒有板書的課,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就是一節不完整的課。板書是課件所無法替代的,一手漂亮的板書可以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更是一篇文章提綱挈領的總綱。②鋼筆字:一位語文老師有一手漂亮的鋼筆字是很令人欽佩的,教師千萬不要因爲課堂上使用課件而忽視了自身的鍛鍊,而學生的書寫更是我們訓練的重點,從某種角度上來講,作爲語文老師,如果自己的字還寫得歪歪扭扭,東倒西爬這是“不可原諒”的。教學相長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其他的如毛筆字,都是教師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所應該提倡和鼓勵學生利用假期訓練的。

誦讀能力的訓練。如上文第二條所講,“單純追求範讀,忽視了學生誦讀能力的訓練。”這裏,許多老師其實也忽視了自己誦讀能力的訓練與提升,單純的名家範讀,有時候會給學生一種高不可及的感覺,在引導學生在聽完範讀後,如果授課老師能夠和自己的學生當堂pk一下,我想,這樣不僅鍛練了自己,又給學生樹立了榜樣,更活躍了課堂氣氛,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爲?

語言組織過渡能力:傳統課上,我們從上一個環節過渡到下一個環節時,都要有一個過渡語,完成課堂的起承轉合。而在使用課件時,也不能從一個環節直接過渡到下一個環節,這裏就需要老師思考如何做到傳統與“現代”的完美結合,課件並不能代替課堂的每個環節。

4.課件是學案簡單翻版。課件源自學案,又要高於學案。在課件的使用上,筆者曾見過多位老師上課時只是把學案上的問題通過課件又展示了一遍,沒有任何“新的東西”,這樣就成了單純的學案翻版,實效性不高。

總之,多媒體在語文課堂上的積極運用,與學生、教師、課堂、學科更爲高效的結合還處於探索階段,如何用好多媒體這個“高效工具”,更好地提升語文教學創新素質,讓語文學科在與現代科技的結合中重新煥發出恆久的魅力,還需要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去積極的實踐、探索、創新。

多媒體教學反思7

1多媒體課件在中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途徑

1.1發揮“屏幕教學”優勢

隨着現代化教學工具走向課堂,各個學校以及教師也開始嘗試接受新型的教學道具,以便在原有基礎上豐富課堂形式,爲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體驗。對於中學階段的美術教育,教師仍然不能放鬆,學生這一階段的課業負擔較重,更需要教師利用美術課堂爲學生培養興趣、放鬆身心,這樣才能保證學生的勞逸結合和身心素質的全面發展。“屏幕教學”實際上是對多媒體課件教學最直觀的概括,這種形式放棄了以前傳統的黑板和粉筆的模式,而是通過操作簡便、反應生動的多媒體技術來實現,不僅能夠大大的減輕教師在上課時的體力負擔,更重要的是能夠讓學生直觀地對著名的藝術作品、多種多樣的美術表現形式產生認識,並實現最大化的教學資源共享,促進學生充分地利用有限時間的美術課堂得到最大的收穫。教師在進行現代化教學時要避免投機取巧,應該嘗試用新的教學思維與理念來駕馭多媒體課件和設備,不要僅僅把大屏幕定義爲輸出設備,而是將它作爲一個平臺來進行更多的作品展示與交流,這樣才能實現美術課堂多媒體教學的初衷。

1.2注重教學拓展與資源共享

多媒體課件能夠十分高效地整合多種教學資源以保證學生在上課過程中充分地調動視覺、聽覺、肢體、情感等等,從而達到課堂學習的最大效果。中學階段的美術教師通過對專業課件的設計與應用,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和資源支持下爲學生提供名家作品和現代設計作品鑑賞、不同畫法與表現形式的演示、優秀學生作品的點評與展示,這一系列的教學活動都讓美術課堂煥發出了新的活力。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嘗試將其他領域的內容引入美術課堂,以此來保證學生所接受的美術教育的完整性與可靠性。比如,教師可以在多媒體課件中加入歷史背景介紹以及相關視頻資料,向學生完整地展示某種繪畫形式的'產生背景與發展歷程。再如,教師也可以利用學校間的合作網絡,與其他學校甚至國外院校的學生進行在線的學習交流與作品鑑賞,拓展學生對於美術這門藝術的認知。在多媒體教學的基礎上,學校和教師還可以嘗試將這種開放式的教學形式進行拓展,積極尋求與專業美術院校以及相關的畫家協會等機構形成合作,達成多角度、多渠道的跨界合作,從而讓本校的美術教育向專業化方向發展。

1.3強調對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

美術教育作爲中學學生的必修科目,是促進青少年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部分的學生能夠通過這一階段的美術教育逐步地形成屬於自己的審美風格與品位,對美醜事物的評判標準也逐漸成形,這將深刻地影響學生未來的形象管理和審美判斷。將多媒體設備與課件應用於美術課堂之後,教師更應該積極地利用這一有利條件,促成對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和發展,爲社會培養能夠獨立思考、創造價值的優秀人才。出於這樣的考慮,一方面,教師在進行課件設計與選擇時,就應該着重地爲學生留出足夠的自我發揮的空間,爲學生設置更多發散思維、培養創新理念的學習環節與任務。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嘗試引進國內比較先進的多媒體課堂模式,給學生充分的空間進行自主創造與自我展示,鼓勵學生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向同學們介紹自己的創作理念以及對作品獨到的見解,從而培養學生自信、向上、敢於表達、樂於分享的良好品質與心理素質。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僅是學校和教師進行學生教育的目標,也代表着整個社會對未來人才的要求和期望,將會產生極其深遠的社會效益。

2結語

中學階段美術教育的重要性雖然常常被學生和家長忽視,但是教師不能夠因此妄自菲薄,特別是將多媒體教學融入其中之後,教師更應該抓住機會和優勢,積極地尋求美術課堂上的教學創新與改良,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並讓課堂更新穎、更具趣味性。只要學校和教師能夠充分地利用多媒體設備以及課件提供的有利條件,把握好“屏幕教學”形式以及教學拓展活動,並在過程中爲學生留出更多自我展示的空間,那麼這種現代化的教學模式將使中學的美術課堂教學深深受益。

多媒體教學反思8

詞彙是語言的基本要素,是語言大廈的基石,是英語學習的前提、基礎與關鍵。 “沒有語法,能表達的內容很少;沒有詞彙則什麼都表達不了。 ”一語指出了詞彙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可以說學生詞彙量的多少直接關係到英語水平的高低。國中階段正處於學生學習英語的黃金期,國中英語教學大綱對詞彙的學習提出了明確的要求:“(1) 瞭解英語詞彙包括單詞、短語、習慣用語和固定搭配等形式;(2)理解和領悟詞彙的基本含義以及在特定的語境中的意義;(3) 運用詞彙描述事物、 行爲和特徵,說明概念等;(4)學會使用 1500-1600 個單詞和 200-300 個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 ”在國中的英語教學中我們要重視詞彙教學,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詞彙量。這在大力提倡聽說技能訓練的新課改形勢下詞彙教學的基礎地位依舊不可動搖。詞彙教學既是國中英語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如何實現愉悅的教學氛圍,讓學生主動而富有成效地學習詞彙這是廣大英語教師所共同關注的內容。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 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改革的重要契機,將其運用於詞彙教學中同樣具有巨大的教學優勢,可以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的理解與記憶,提高詞彙教學有效性。 筆者現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對多媒體在國中英語詞彙教學中的具體運用淺談如下幾點體會。

一、增強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快樂學習

在以往的單詞教學中,往往採用教師領讀學生跟讀的教學模式, 教學枯燥無味,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興趣不濃,只是在機械地配合着教師的教學行爲。 我們都知道興趣在學生學習中的重要性,沒有興趣的學習只會扼殺學生追求真理的慾望,只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枯燥與繁重,而降低學生的學習熱情與教學參與度,整個教學中處於消極狀態,而不利於教學效果的提高。 興趣是教學成功的先決條件。 要想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單詞,就要努力改變這種枯燥的教學,要讓單詞教學富有生機與活力,激起學生內心濃厚的學習興趣與強烈的學習動機,使學生對詞彙的學習始終保持着高漲的學習熱情與亢奮的學習狀態,這樣教學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媒體集圖文聲像於一體,這與傳統的黑板加粉筆的教學模式相比,本身就具有極大的趣味性與吸引力,可以激起學生內心強烈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使學生以飽滿的學習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中來,這樣的教學實現了學生的主體參與與主動思考,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既體現了新課改所倡導的以學生爲中心的教學理念,同時又實現了學生的快樂學習,讓學生在愉悅的狀態下主動而快樂地進行單詞的學習。

二、增強教學的形象性,讓學生深刻理解

學好英語的關鍵在於要讓學生學會用英語思維,單詞的學習同樣如此。在以往的教學中往往採用翻譯式教學, 學生在學習與記憶單詞時也只是機械地進行拼讀式記憶, 而造成單詞的音形義脫節, 學生往往會讀會寫而不會用, 其根本原因就在於以母語爲中介來進行翻譯式學習, 這一直是我國學生學習英語的最主要的問題。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爲學生營造一個全英的良好學習環境,不再是枯燥的記憶, 而是將這些單詞寓於直觀而形象的事物中, 這樣大大增強了教學的形象性與直觀性, 符合國中生的思維特點與認知規律, 更爲重要的是可以幫助學生避開母語的干擾,讓學生置身於全英的學習環境中,這樣便可以讓學生學會用英語來進行, 將單詞的音形義結合起來, 這樣更利於達到學生對單詞的真正理解與記憶。 如在學習各種球類名稱時, 我利用多媒體的圖文聲像效果來展現相關的圖片與場景, 通過直觀的畫面與真實的場景來激起學生的形象思維, 這樣學生不再只是機械地拼讀單詞與記憶含義,而是將這些單詞與具體的實物聯繫起來, 看着圖片來學習相關的單詞, 如 basketball,ten-nis,ping-pong ball,baseball 等等 。 如此形象直觀的畫面避開了母語的干擾, 而是讓學生在實物與單詞的音形義之間建立直接聯繫,這樣學生對這些單詞的掌握不再是機械地記憶音、形、義,而是能夠將英語單詞與具體的實物與場景結合起來, 從而能夠達到學生的真正理解與掌握。 在此基礎上再將這些圖片打亂,讓學生在同桌間展開積極的對話,這樣的學習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增強教學的交際性,讓學生靈活運用

英語是一門語言, 語言的真正掌握是需要建立在大量聽說訓練的基礎之上, 單詞的學習也是如此。 要想讓學生熟練地掌握與運用這些單詞,就要避免枯燥地學,而是要爲學生創設真實的交際情景, 增強教學的交際性與實踐性, 讓學生在實際運用中達到對知識真正的理解與熟練地運用, 這樣才能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詞彙量, 促進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提高。 以多媒體爲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具有強大的模擬現實功能, 可以將傳統教學手段所不能展現的情景真實地再現於課堂,讓學生置身於真實的交際情景中,激起學生說的激情, 讓學生積極而主動地參與到對話訓練中來,讓學生將學與用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學習中運用,在運用中學習,在運用中加深理解。這樣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語感,鍛鍊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 對於學生詞彙的豐富與積累、英語水平的全面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如在學習身體各部位的單詞時,arm,hand,head,nose 等,我利用多媒體來向學生形象而直觀地展現患者就醫的場景, 並配以精彩的對話。 如 What is wrong? ———I have a stom-achache.精彩的對話再加上真實的畫面,可以喚起學生的相關生活體驗, 這樣學生便可以認識到所要學習的內容。 在此基礎上再出示相關的單詞圖片,讓學生兩兩一組,一個扮演醫生、一個扮演患者,在醫生與病人之間展開積極的對話。 從而使學生置身於真實的交流情景之中,激活學生的交際慾望,使得學生展開積極的對話交流,在交流中掌握單詞、鞏固語法、增強語感,提高能力。

總之,詞彙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習英語的關鍵。 多媒體在詞彙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教學優勢,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形象性與交際性,使得原本枯燥無味、機械記憶的詞彙學習更加富有活力, 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更高,教學氛圍更活躍。但是同時也要客觀地認識到多媒體依舊存在一定的侷限性, 我們不能只看到其優勢而忽視其不足, 而是全面認識、科學運用,要實現多媒體教學手段與其他教學手段的有機結合, 這樣才能發揮各種教學手段的優勢, 使之更好地爲詞彙教學服務。 讓學生對詞彙學習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與最佳的思維狀態,讓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維,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快樂學習,在真實的交際情景中靈活運用, 掌握詞彙學習的方法,積累豐富的詞彙量,爲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多媒體教學反思9

《電子計算機與多媒體》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十冊的一篇選讀課文,是一篇介紹科學知識的說明文。教學這一課讓我對如何解讀教材,如何巧妙地進行教學設計等方面都有了更大的提高。反思本節課的教學經歷我有以下收穫:

一、全面深入解讀教材,合理制定教學目標。

這篇說明文簡要介紹了電子計算機的發明到多媒體的運用的基本情況,展示了電子計算機的飛速發展和燦爛前景,內容平實,語言樸素。全文共6個自然段,總分總的段落結構。

初讀教材作者的'打比方、舉例子的說明方法撲面而來,細讀文本作者不僅運用了這兩種說明方法,還綜合運用了作比較、作引用、列數字、作詮釋等多種說明方法介紹電子計算機與多媒體的有關知識,將電子計算機與多媒體這一高精尖的電腦知識介紹得簡明形象、通俗易懂。五年級的學生對說明文的文體並不陌生,對打比方、舉例子、列數字等說明方法也能有比較準確的認識。因此,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不在於讓學生認識各種說明方法,而是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其表達效果,並學習運用一些說明方法介紹事物。

全面深入地解讀教材爲教師合理制定教學目標提供了依據。因此,我設計的教學重點難點爲:引導學生體會並初步運用打比方、作比較、舉例子、作引用等說明方法把事物介紹得簡明形象、通俗易懂。

二、合理整合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簡約高效。

爲使教學應簡化頭緒,突出重點,教學時我重點選取打比方、作比較、舉例子、作引用這四種基本說明方法引導學生加以體會。在內容的安排上我把它們進行了恰當合理的整合,將這四種說明方法歸結爲“兩比兩引”,“兩比”打比方、作比較,“兩引”舉例子、作引用,這樣使教學安排避免了簡單地重複,更便於老師的教學和學生學習。教學中我採用教扶放的教學模式,將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自主探究相結合。教師重點教學一二自然段學習“兩比”,學生自主探究3—5自然段體會“兩引”;教師重點指導體會一句話的表達效果,學生自主發現其他寫法相同的語句,體會其表達效果。這樣合理整合教學內容使得教學過程簡約而又高效。

三、靈活多樣教學形式,巧妙激發學生興趣。

國小生注意力時間短,而說明文這一文體特點又具有比較嚴謹、科學準確的特點,可能對小孩子來說不是特別感興趣,爲了彌補這一點我調用了各種適合孩子的激發興趣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在40分鐘課堂上充分提高學習效率。比如在讀的方式上我不僅採用自由讀、指名讀,還採用同位對比讀、師生接讀、學生表演讀等多種讀的方式,設計了“快速搶答”的教學環節,設計了給電腦設計“電腦名片”等教學環節,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四、信息技術創設情境,充分體現語言運用。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體現語言文字的運用。我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將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融合,給學生創設學語言用語言的情境。我編輯了體現多媒體電腦創造“未來生活”的小視頻,小視頻中展現的未來科技給人們生活帶來神奇的變化,讓學生耳目一新,給學生帶來視覺衝擊和精神享受,有效激發學生語言表達的願望。教師引導學生將本節課的說明方法運用於學生的語言表達之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回顧本節課我在信息技術的運用和教學理念的實踐上都有了很大的突破,也收穫了很多寶貴的經驗。今後我將繼續探索不斷實踐讓我的語文課堂煥發新的生機。

多媒體教學反思10

隨着教學條件的改善,多媒體教學設備走進了我們的教室,在課堂教學中它的確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極大的輔助教學成效的作用,比如,多媒體課件製作精美,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形象思維和理解能力,全面培養學生的美術綜合能力。

但是它只能作爲一種教學輔助工具,並不能代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而且它容易使教師因爲過多地依賴多媒體教學,使得本身的專業技術技能受到忽視,減弱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直觀示範性作用。爲什麼我們在學校教學工作中要分學科,每個學科的教師所掌握的技能是別的`學科的老師所不會的,在本校,他就是這個學科這方面的專家,因爲他具有這個學科的專業知識技術技能,多媒體畢竟是教學的輔助工具,還要注重它的課堂實效性,在教學中,根據學生年齡的不同,教學內容的不同,應有選擇的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如低年級學生,他們在課堂上希望和老師和同學之間產生多一點的自然生動的交流,更願意多參與教學活動,多進行親身體驗活動,多看老師親自進行的直觀示範行爲,過多的多媒性教學行爲會擠佔學生在課堂上的這些體驗活動,低年級學生會覺得枯燥乏味,那麼多媒體教學就沒有起到實效性,所以並不是每節課都要使用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教學反思11

《我做製片人—校慶多媒體短片的創作與鑑賞》一課以爲慶祝楊仙逸中學80週年校慶製作紀念短片爲載體,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讓學生經歷了多媒體創作的整個過程。通過交流與探究,創設良好的情境誘導學生參加課堂活動,並使之進入主動積極的學習狀態。

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以充分的活動時間,排除學生學習的被迫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同時,教師爲學生提供了一個暢通的信息渠道,指導學生在小組內,班級內交流信息,相互合作,共同探究。

教師製作了ASP動態評分網頁,通過小組展示作品,小組互評,教師點評等,及時地、科學地對學生的.成果進行評價,並在評價中不斷完善,讓學生在反思中進步,提高。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個性得到張揚,潛力得到了發揮,合作精神也得到了培養。

充分體現了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學科中的要求:”在信息技術素養的培養方面,以打造基礎提供人生髮展的基石爲要旨。在技術能力培養方面,不片面追求技術的‘深’,而是結合高中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綜合反映信息技術應用發展和適應的前沿動態,以激發學生對新技術追求和未來生活的嚮往。”

多媒體教學反思12

論文關鍵詞:多媒體教學優點誤區改進

論文摘要:現今,多媒體教學作爲一種全新的教學手段,隨着科學技術與現代教育水平的發展,越來越多地走進了教學課堂。多媒體教學以其生動、直觀、高效等特點,給教育教學改革注入了生機,其對課堂的輔助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本文作者就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的所得談些認識。

目前,應用多媒體教育手段進行教學主要體現於課堂教學形式上,即課件形式,並與傳統教學方法相結合,通過電子課件設計,教育信息能夠快速、準確、全面地傳授給學生。同時,這種教學方式又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科學性,在教學中發揮其魅力,促進了教學形式的豐富多彩、教學過程的優化組合和教學質量的普遍提高,從而給教育教學注人了新的活力和生機。

一、多媒體教學的優點

1.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學習興趣是指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力求探究知識和技能、帶有強烈愉悅情緒色彩的認知傾向。它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也在學習活動中生成與發展。它可以成爲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蘇霍姆林斯基指出:認識本身就是一個激發生動的、不可熄滅的興趣的最令人讚歎、驚奇的奇異的過程。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一切學習活動包括語文學習活動在內都應該有濃厚的興趣伴隨。教師應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上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只要認真去研究、敏銳地捕捉,我們就會擁有多種激發學習興趣的手段和方法。

讓·皮亞傑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於興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堅持啓發性原則,強烈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思維,使之振奮起來,產生積極探求新知的慾望。多媒體教學作爲一種新型先進的教學方式,以其生動性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勾起了他們強烈的求知慾。

2.可以使課堂更加活躍。

多媒體可以將無聲的語言和有聲的口頭語言與文字、圖片、聲音、動畫、視頻等有機統一起來,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將教學內容中涉及的事物、現象或過程生動地再現於課堂,並將教學中無法展現出來的東西呈現在學生面前,將文字、圖像、動畫、視頻、音頻等融於一體,把學生的各種感官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從而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人學習,這是傳統教學中粉筆加黑板所無法比擬的。

3.多媒體技術與網絡技術相結合,形成了一種全新的開放式學習方式。

多媒體技術,特別是網絡媒體的介人,使教學實現了從文本認知到超文本認知的發展。這種全新的、開放的學習方式,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教育資源極其豐富,學生就能方便地查閱、獲取相關知識,滿足他們對知識的遷移學習與理解,體現了信息社會對個體創新能力發展的要求。同時,也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提出了新的標準,能更好地驅動教師們去探求教法與知識結構的改革。

二、使用多媒體教學的誤區

1.“不得已而爲之”。

一些教師爲了應對檢查和聽講,便強拉硬扯,將多媒體拖進課堂。僅以語文教學爲例,在《鴻門宴》這篇課文中,有很多老師在藉助多媒體課件授課時,往往會把課文照搬到課件中,再簡單地配置幾張插圖,在邊看邊讀中翻譯文章內容;在《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文中,有的老師只是簡單地回放一下相應的影片資料,然後膚淺地點評,便草草了事;在教學《我的空中樓閣》時,有的老師從網絡上找一些意在表現“空中樓閣”獨特意境的圖片讓學生欣賞,孰不知圖片的表現力並不能與文字所提供給讀者的無限想象空間相比。在實際教學中,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教師往往出於狹隘的功利主義,運用多媒體來迎合某些已走人形式主義的標準,而全然不顧所選資料是否與課堂教學的主題合拍。這種不得已而爲之,只能使課堂徒增無效信息,干擾學生的注意力,不僅不能促進教學,反而會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

2.盲目“借用”。

目前,真正能親自制作課件上課的教師並不多。在這種情形下,教師想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怎麼辦?當然是“借用”。現在市場上、互聯網上的課件很多,可以方便地下載。但問題的關鍵是一些教師養成了“不能自理”的毛病。一個成功課件是製作者在深人鑽研教材、認真分析學生情況的基礎上,結合其教學理念、教學環節安排等諸多因素設計製作而成的,它深深地凝聚着製作者的教學習慣、教學思想、教學風格,以及他對教材的理解、對學生學習水平的認識等主觀因素,就這個角度而言,課件是個別的,不可借用的。盲目“借用”,只能使課堂機械、僵化、缺乏個性。

三、改進當前的多媒體教學形式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種情緒狀態,它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

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他們的定向能力與普中的學生相比差一些,他們的注意狀態仍然取決於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性,很容易被新異的刺激活動而興奮起來。針對這些情況,運用多媒體,可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2.充分感知,把握重點難點。

學生的認識是遵循“具體一抽象一具體”的發展規律,多媒體可提供形象、豐富的信息,讓學生感知。

3.在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自我創造。

時一聖陶先生曾說:“教師主要在於引導學生求得知識,也就是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自己去解決問題。”

課堂上,教師不要以自我爲中心去進行授課,要在師生的互動中,使學生親自去探究書本中的隱含知識,從而讓學生更能體會多媒體教學的樂趣。切記,不要使傳授知識的課堂變成電腦藝術的演示廳。

多媒體教學逐漸代替傳統的黑板加粉筆是時代的必然,然而它仍處於發展階段,我們在使用的過程中應着眼於其“輔助”作用。所以,只有正確地認識多媒體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恰如其分地應用到課堂教學中,才能實現以媒傳知、以媒生情,才能爲學生認識過程的重點、難點服務,才能幫助教師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如果把課堂變成毫無生機的“人機對話”,或爲追求時尚,藉此來譁衆取寵,裝點門面,或以此來掩飾自己基本功的不足等,將會使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失去其積極的意義。

多媒體教學反思13

國中歷史多媒體教學反思

多媒體輔助教學在各學科中起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爲現代教學的一個十分必要的教學手段。信息時代的到來,孕育着教學手段改革更新,多媒體輔助教學,以其直觀性、靈活性、實時性、立體化的優勢,越來越受到廣大教師和學生的青睞。然而,在我們爲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教學工具的不斷更新的同時,不可忽視學生的心理、歷史科的學科特點,從學生、學校、課文的實際出發,防止走向多媒體教學的誤區。具體注意以下幾點:

一、在教學中,我們必須牢牢把握學生的心理——興趣,興趣是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學生是否學好本學科的基礎,爲此,我們在做課件時,必須顧及到這一點。不要以爲在課件中多些圖片、視頻就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於是乎,竭盡所能搜索大量圖片和視頻資料,把課件做得“花枝招展”,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在一個或幾個課件上。固然,必要的視頻和圖片、聲音,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過分強調這些則起到了畫蛇添足的負面效果,尤其是那些毫不相干的資料,不僅不能調動學生的思維,反而導致學生只顧新奇而分散注意力,導致教學中主次不分,喧賓奪主。要激發學生的學生興趣決不是靠課件的花俏所能帶來的,需要老師在教學中不斷正確引導,靠教學內容內在的深刻性和啓發性以及問題的編排、情景的設計、學生參與活動等等。只有把課件中的情景畫面通過剎時的興奮轉化爲思維的轉化,知識的昇華時,纔算的上是一個成功的課件和一節成功的課。

二、提高教學反饋信息,實現教學信息的互動是作好教學工作的關鍵,在課堂教學中不斷翻新教學方法是取得教學實效的一個重要方面,而做好教學反饋則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不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注意運用科學的提問方式去反饋學生信息,我們更需要把教學看成是與學生交流思想的一個過程,更應該看成是教學過程中的一門藝術,它不是簡單意義上的“yes”,或“no”。對學生正確的回答,除了及時給出恰如其分的表揚之外,還可能追問爲什麼?能否把這個結果加以引申?這些都是簡單的“yes”或“no”達不到的。

三、歷史教學決不是簡單的填鴨式教學,不斷創新課堂是提高教學效果的制勝法寶,我們可以通過講故事方式吸引學生,通過各種遊戲來達到在遊戲中學會知識,可以開展各種競賽活動去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合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創新課堂教學是歷史課成功與否的重中之重。

四、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爲歷史教學提供了一個十分便捷的手段,但要注意不要把計算機當成書本再現的'替代品。把舊式的“照本宣科”再次重演。這種搬運工式的教學不考慮創設富有啓發性的教學情景,不考慮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注意再現知識的形成過程。只是簡單的把書本知識投影到屏幕上,計算機完全成了課本搬家的電子書,無非是把課本上的內容照原樣搬到計算機屏幕上,再讓學生把屏幕上的內容抄到筆記本上。按照課件中的內容簡單讀一遍,讓學生感覺枯燥無味,因此,將多媒體計算機作爲黑板、投影,甚至課本的替代品的做法,只會造成“現代化教育”的假象。令學生十分反感,也是多媒體教學的一大敗筆。所以更新教學技能,錘鍊書本知識這是多媒體輔助教學中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我們需要把書本中沒有的故事、視頻、圖片搬上屏幕,加深學生對書本知識的理解,我們更需要把書本中的重點知識錘鍊出來傳輸給學生,讓學生在我們創設的情景中去感受所要學的知識,並能牢牢記在腦海中。

五、歷史教學過程是對歷史事件的一個再現和反思的過程,尤其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更強調學生從情感上、思想覺悟上對歷史知識的把握,所以,我認爲在歷史教學中一定要注意通過多媒體提供的圖片、視頻、故事讓學生去反思,去領悟,在思考中學習,在學習中思考。決不能只是爲了考試而教學,把一大堆題搬上屏幕,嚴重製約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學生的思維能力。

六、現代教學更強調對學生的引導,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要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更突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材、學生與媒體之間進行信息交換與傳遞的過程,在教學之前教師的備課活動十分重要,對書本知識重難點的把握,對學生心理活動的掌握,對相關資料的編排,都顯得尤爲重要。一堂成功的多媒體歷史課堂教學需要教師根據授課的內容、教材的重點和難點,精心編制適合學生實際和有特色的教學軟件,選準最佳作用點和最佳作用時機,講究實效,緊緊把握歷史教學的一條主線——讓學生學會用歷史的思維去看待問題。讓學生去感悟歷史,提高覺悟。所以優化課件十分重要,哪些知識點必須突出,哪些歷史事件通過哪些精練的資料去陳述、鋪墊都要做到精益求精,不該用時就不用,該少用時不多用,使製作出來的教學軟件能激發學生的無限遐想和創新思維,爲學生營造一個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發展空間。

在教學信息化日趨普及的今天,我們在運用現代化手段進行教學的同時,千萬不要忘了如何去用活我們手中的機器——計算機,一定要走出新教材老教法,新工具舊路子的怪圈。

多媒體教學反思14

生命是一條河,需要流動和吸納;事業像一列車,穿行在理想和現實間。我自豪,我是一名國小語文教師,面對任重而道遠的課程改革,我深知:一切,只是一個簡單的開始……

近日,我講得是一課說明文,《只有一個地球》,在備課的過程中,我想進行一些創新,於是就拋開了所有的顧慮,一個人開始了大膽的“創作”,於些同時,也一個人陶醉在備課當中,實際與想象甚遠,上課一開始,學生的學習氣氛空前高漲,回答問題論不到自己小組的就拍桌子蹬腿的。課堂制序無法維持,我知道我失敗了,猶如一部好的作品有了一個精美的.開頭卻落了蹩腳的結尾一樣。一堂語文課,我上成了跟“幸運52”差不多了。在校長的指導下,我重新打臺子再唱戲,對上一次進行了總結。從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出發,再講了一次,是比上次好一些,但在最終的賽講過程中,我還是挫敗了。當時,唯一的想法就是從地球上消失,總覺自己就是一塊朽木不可雕也,辜負了領導與老師對我的期望。

我從各個方面分析這節課失敗原因:首先:沒備好學生。其次,內容設計粗枝大葉。再次,引導不到位,學習任務不明確等等,到今天爲至,我才徹底明白,上一堂好真難呀。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最後,我只有鼓勵自己,多學習,多聽課,多總結,多反思。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哪怕是一塊朽木。

多媒體教學反思15

在中學教學中,語文是一門特殊的學科。語文的媒介是語言,語文教學是通過語言去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語言的特殊教學活動,它的目的就是“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的文字水平(語文教學大綱),使學生的口頭、書面表達規範、生動、有說服力。

如果一堂語文課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語言的渴望,並通過學生反覆練習,提高語言技能,這就是一堂好的語文課。某些數理化等認知學科,如果有疑難解決不了,運用多媒體教學室只是形象化,直觀化,問題往往會迎刃而解。而語文學科則不同,它的'豐富和複雜是其他學科所不能比擬的,因爲它的媒介(語言)是不斷髮展的,用同樣的語法和詞彙構造可以創造出許多不同言語的作品來,這不是用一個有限的畫面或一個活動的場景(即多媒體課件)就能解決的。

中國語言文字的魅力,是世上少有的,探究語言的過程就是理解和感受語言的魅力的過程。再精彩的語言只有經過學生的思維才能吸取到營養,因此,課堂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任何有礙學生自由探索的舉動都是多此一舉,甚至適得其反的。語文教學中,多媒體的介入,卻是這個想象的空間縮小了,林黛玉、哈姆雷特只剩下電視屏幕或圖片上的一個形象了,不再是“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他已經講學生的想象封殺,將其固定在一個模子裏,形成了“千人千面”、衆口一詞的局面。因此,語文教學應慎用多媒體,不可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