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創業

有關創業策劃3篇

創業9.25K
  創業策劃 篇1

摘要:本文依據湖北10所高校的抽樣調查資料,從性別、專業、學校類型和創業教育方式方面,探討了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的影響因素。研究發現,當前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處於中等水平;性別對創業自我效能感有顯著影響,女大學生的創業自我效能感明顯偏低;學校類型與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顯著負相關;創業教育對創業自我效能感作用顯著,但不同創業教育方式的作用存在很大差異,創業必修課等的作用亟待提高。需要通過深化高校創業教育改革,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創業自我效能感。

有關創業策劃3篇

關鍵詞:創業自我效能感;創業教育;大學生

一、問題與背景

當前,黨和國家對創新創業非常重視,黨的十八大對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作出了重要部署,國務院辦公廳20xx年印發《關於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對加強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提出明確要求,各級政府也出臺了一系列促進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在多方努力下,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比例有所提高,但是,與歐美髮達國家大學生創業率相比,還存在顯著差距。影響大學生創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偏低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創業自我效能感與創業行爲密切相關,可以影響創業行爲的選擇、維持和結果。[1]因此,高校創業教育應該注重培養提高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當前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狀況怎麼樣?創業教育對創業自我效能感產生怎樣的影響?如何通過創業教育來提高大學生的創業自我效能感?本文運用問卷調查的方法,研究了高校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的作用,試圖找到影響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的關鍵因素,爲加強高校創業教育、提高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提供幫助。

二、文獻回顧

自我效能感是社會認知理論的核心概念,用來解釋人們如何判斷其能力以及這種判斷如何影響其動機和行爲。1977年,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班杜拉首次提出了自我效能感這個概念,他認爲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們對自身能否利用所擁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項工作行爲的自信程度”[2]。1986年,他在《思想行爲的社會基礎:一種社會認知理論》一書中,對自我效能機制進行了更系統全面的論述,分析了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機制和功能,逐步形成了自我效能感理論的框架。[3]自我效能感理論對認知與行爲的中介過程做出了理論解釋,揭示了自我效能感的形成途徑,認爲“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主要來自四種不同的途徑:一是通過以往的成敗經驗;二是通過他人的示範效應;三是通過社會勸說,告訴人們他們具備獲得成功的能力;四是通過情緒狀況和生理喚起”。自我效能感的作用主要體現在行爲選擇、動機性努力、認知過程以及情感過程這四個方面。[4]創業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理論應用於創業領域的衍生概念,Chen首先在創業研究中引入這一概念,並將其定義爲創業者相信自己能夠勝任創業角色、完成創業任務的信念。[5]關於創業自我效能感的維度結構,DeNoble等基於核心創業技能把創業自我效能感分爲機會識別、創新和產品開發、風險和不確定性管理、關鍵資源的獲取與配置、人際關係及網絡管理、創新工作環境的營造和維持等六個維度,並在此基礎上開發了創業效能感量表。[6]我國學者嚴建雯等編制了包括五個維度27個項目的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問卷。[7]創業自我效能感作爲一種創業活動的深層次的信念因素,是理解與預測創業者行爲的重要概念。Krueger等的研究表明,創業自我效能感是一個潛在創業者真正開始創業的重要先決條件。[8]Laviolette認爲,個體創業自我效能感是預測其創業意向強度與最終是否採取創業行動的一個重要變量,創業效能感高的個體更有可能成爲一名創業者。同樣的環境,創業效能感高的個體認爲充滿機會,而創業效能感低的個體則認爲充滿困難和風險。[9]關於創業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機制,有學者認爲創業效能感形成的心理機制包括需要驅動過程、模仿認同過程和內化外化過程,受四個因素的影響:成敗經驗、替代經驗、言語勸導以及情緒反應。[10]創業教育對創業自我效能感有重要作用,有學者認爲,創業教育過程實際上是一種培養學生自我效能感的過程,教育和培訓對創業自我效能感具有正向影響作用。[11]文獻回顧發現,關於創業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現有成果侷限於概念結構、功能、形成機制和影響因素等方面,偏重理論研究,缺少高校創業教育、特別是各種創業教育方式影響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的實證研究,這正是本文試圖彌補的研究薄弱點。

三、研究設計

1.樣本情況

調查對象是湖北省各類高校中的在校大學生(包括專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樣本抽取採用多段分層抽樣的方法。調查發放問卷1000份,回收925份,剔除回答不完整的問卷38份,得到有效問卷887份,有效回答率爲88.7%。

2.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及其測量

創業自我效能感是個體相信自己能夠勝任不同創業角色和任務的信念。Chen等人根據創業的任務職能,從營銷、創新、管理、風險承擔和財務控制等5個方面設計了量表。[12]陸書根等人從能力素質、成功機會、工作經驗、行業選擇、創業信心等5個方面設計了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量表。[13]本研究參考以上學者設計的量表,結合大學生自身的特點,從創新能力、機會識別、風險管理、人際網絡、資源獲取、創業素質和創業信心等7個方面設計題目,按照Likert5級量表的方式構成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量表。

3.高校創業教育狀況

測量高校創業教育狀況指大學生在校期間參加或接受創業教育的情況,根據目前高校開展創業教育的實際情況,從創業必修課、創業選修課、創業專題講座、創業指導、創業能力測評、創業計劃大賽、創業社團活動和創業實踐活動等8個方面設計題目來調查大學生接受或參與創業教育的情況。本研究運用SPSS22.0進行數據處理,採用的數據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一是應用探索性因素分析與信度分析檢驗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和創業教育2個量表的效度與信度。二是運用獨立樣本T檢驗對性別與創業自我效能感進行相關分析。三是採用單因素方差分析(ANOVA)方法分析學校類型、專業對創業自我效能感的影響。四是運用皮爾遜相關分析法、多元線性迴歸分析法對創業教育與創業自我效能感進行相關分析與迴歸分析。

四、結果與分析

1.湖北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基本狀況

本研究從創新能力、機會識別、風險管理、人際網絡、資源獲取、創業素質和創業信心等7個方面設計量表測量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對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的評價,根據統計學原理,將創業自我效能感總分大於(或等於)M+SD認定爲高創業自我效能感,小於(或等於)M-SD認定爲低創業自我效能感,介於兩者之間爲中等創業自我效能感。統計數據顯示,全部樣本創業自我效能感的平均分爲24.71,標準差爲4.36,按照上述劃分方法,分數大於(或等於)29.07爲高創業自我效能感者,分數小於(或等於)20.35爲低創業自我效能感者,發現高創業自我效能感者佔比13.6%(121人),中等創業自我效能感者佔比70.6%(626人),低創業自我效能感者佔比15.8%(140人)。表明當前絕大多數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爲中等水平,高創業自我效能感者和低創業自我效能感者都較少。進一步分析低、高創業自我效能感者這兩個羣體在創業自我效能感上的差別,高創業自我效能感羣體的平均分爲32.27,低創業自我效能感羣體的平均分爲18.45,獨立樣本T檢驗發現這兩個羣體在創業自我效能感上存在極其顯著差異(P<0.01)。

2.性別與創業自我效能感的相關分析

爲了瞭解性別對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的影響,採用獨立樣本T檢驗對性別與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進行相關分析(見表1)。結果顯示,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在創業自我效能感的機會識別、風險應對這兩個指標方面,都存在極其顯著差異(P<0.01);在創業信心和總體創業自我效能感這兩個方面,都存在顯著差異(P<0.05),所有存在顯著差異的方面都是男大學生的得分高於女大學生。男女大學生在創業自我效能感的創新能力、人際關係能力、資源獲取和創業素質方面,都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特別是反映創業資源獲取情況的“我能從家庭獲取創業支持”的得分,女大學生略微高於男大學生(不具有顯著差異)。數據表明,女大學生的創業自我效能感明顯低於男大學生,並且主要是由於女大學生在機會識別、風險應對和創業信心等方面的自我評價較低造成的。

3.學校類型與創業自我效能感的相關分析

考察學校類型與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的關係(本次調查將學校類型分爲三類:重點大學,指985和211工程大學;一般大學,指重點大學以外的普通本科院校;高職高專院校),採用單因素方差分析(ANOVA)對學校類型與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進行相關分析(見表2)。結果顯示,不同類型高校的大學生在創業自我效能感的人際關係能力、資源獲取、創業信心和總體創業自我效能感4個方面存在極其顯著差異(P<0.01),並且這4個方面得分情況都是:高職高專得分最高、一般大學其次、重點大學最低。在創新能力、機會識別和創業素質方面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說明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在不同類型高校之間存在顯著差異,且形成由高職高專到一般大學再到重點大學的高低排序。這可能是由於學業發展和就業競爭能力等方面的差別,不同類型高校在學術教育、職業教育和創業教育這三種類型教育中的側重點不同所致(重點大學偏重學術教育,而高職高專偏重創業教育)。

4.專業與創業自我效能感的相關分析

考察專業與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的關係(本次調查將專業分爲三類:理工類、經政類、藝術及其他),採用單因素方差分析(ANOVA)對專業與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進行相關分析(見表3)。結果顯示,不同專業的學生在資源獲取方面存在極其顯著差異(P<0.01);在創新能力、機會識別、風險管理、人際交往、創業素質和創業信心這6個方面,都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5.創業教育與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的迴歸分析爲了進一步分析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的影響,以創業自我效能感爲因變量,以創業教育的8個指標爲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迴歸分析(見表4)。結果顯示,8個自變量中,創業選修課和創業專題講座這兩個自變量的迴歸係數假設檢驗概率值(P值)小於0.01,表明這兩項指標對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有極其顯著影響;創業實踐活動和創業計劃大賽的迴歸係數假設檢驗P值小於0.05,表明創業實踐活動和創業計劃大賽對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有顯著影響;其餘4個自變量的迴歸係數假設檢驗P值均大於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的顯著性,表明這4項指標對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沒有顯著影響。應該注意的是,創業必修課作爲最主要的創業教育方式,對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的影響並不顯著。

五、研究結論

綜上所述,本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結論:一是當前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整體處於中等水平。理由是,創業自我效能感平均分爲24.71(滿分爲35),折算成百分制爲70.57。二是性別對創業自我效能感有顯著影響。女大學生的創業自我效能感明顯低於男大學生,差別主要存在於風險應對、機會識別和創業信心這三個方面。三是學校類型與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呈顯著負相關。即創業自我效能感隨着學校層次上升而降低。四是整體而言專業對創業自我效能感影響不大,只是藝術類學生認爲自己更能從家庭獲取創業支持。五是創業教育對創業自我效能感作用顯著,但是不同創業教育方式的作用存在很大差異,創業選修課、創業計劃大賽、創業專題講座和創業實踐活動的作用顯著,其他方式作用不顯著,特別是作爲最主要創業教育方式的創業必修課,還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丁明磊,楊芳,王雲峯.試析創業自我效能感及其對創業意向的影響[J].外國經濟與管理,20xx(5):1-7.

[7]嚴建雯,巫程成,王彭.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誌,20xx(7):1105-1108.

[10]谷力羣,等.基於創業效能感理論的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研究[J].現代教育管理,20xx(11):106-109.

[13]陸根書,彭正霞.大學生創業意向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4):104-113.

  創業策劃 篇2

摘要:隨着我國不斷走向轉型化進程以及大學生就業壓力的不斷加劇,創業逐漸成爲在校和畢業大學生的一種職業選擇方式。爲支持大學生創業,國家和各級政府出臺了諸多優惠政策,給大學生創業帶來了機遇和挑戰,絕大多數大學生對創業的看法是積極的,有創業意願,但真正具有創業經歷的只是少數。研究結果表明,影響有創業意願的大學生創業實踐的因素主要有創業資金、創業經歷、學校創業教育和社會支持四個因素。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創業意願;創業實踐

引言

隨着高等教育的不斷改革,各大高校的擴招,全國大學畢業生人數越來越多。統計數據顯示,20xx年我國普通高校大學畢業生爲749萬人,20xx年達到了765萬人,20xx年預計達到795萬人。大學生擴招後就業難趨勢明顯,大學生就業成爲了一個引起社會高度重視的問題,大學生創業也被人們廣泛關注,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相應出臺了一系列大學生創業政策。在“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大環境下,“自主創業”也是大學生創造價值的一種方式。我國從20xx年至今積極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同時爭取促使80萬以上大學生能夠實現創業。雖然大學生創業環境和政策較好,有創業意願的大學生不斷增加,但目前我國大學生創業比例仍然低於發達國家水平,大學生們對於創業活動的關注和偏好、甚至是支持態度也不會直接導致創業實踐的產生。本文主要是以H大學爲調查個案,瞭解其大學生創業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分析其大學生創業意願及實踐的影響因素,具體體現爲對下面四個問題的思考:(1)爲什麼有一些大學生有創業的意願?(2)那些有創業意願的大學生是怎麼轉化爲實踐行動的?(3)在創業的'這個過程中出現了哪些問題?(4)哪些大學生是有創業意願而最後沒有付諸實踐?爲什麼沒有實踐?

一、大學生創業意願及實踐的現狀

(一)大學生創業意識較強,創業實踐較少調查顯示,38%的大學生都有創業意願,其中經濟管理學院有創業意願的學生佔了14%,特別是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創業積極性較高,他們能夠利用所學專業知識,找準學生市場主體。比如訪談對象劉某某,他所開展的幾項創業實踐都是圍繞學生主體,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市場需求,他目前主要是開了三個培訓班: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零基礎培訓班、758舞蹈訓練培訓班和758免費駕吧。在傳統文化觀念影響下,人們往往認爲男性的創業意願與實踐都高於女性,這主要是由於人們對於性別氣質的刻板印象所致。調查結果顯示,在有創業意願的學生中,女性佔據63%,在有過創業經歷的人中,女性佔57%,這都反映了新形勢下男女性別對創業的影響已不再是絕對性的影響因素。79%有創業意願的學生是大三、大四年級學生,通過兩三年的專業知識學習和大學生活的體驗以及各方面能力的提高,高年級的學生創業的意願較高。有過創業經歷的大學生也是以大三大四學生爲主,他們可能通過社會實踐、暑假實踐、兼職經歷,積累了很多社會經驗,也有更多的人脈資源、社會資源等。調查結果顯示,86%的調查對象沒有創業經歷,如果他們要創業,50%的學生會選擇根據個人興趣創業,8%的學生會根據所學的專業創業,32%的學生會根據市場需求創業,10%的學生會根據自己熟悉的行業創業。這說明,每名大學生看問題的視角不同,各有側重點,但都有所考慮。第一次創業失敗後會有何種行爲,8%的學生會選擇放棄,88%的學生會選擇積累經驗再創業,4%的學生會選擇籌集更多資金。

(二)大學生創業認知逐漸趨向理性

調查顯示,98%的調查對象認爲創業是個不錯的鍛鍊機會,2%的調查對象認爲大學生應以學習爲主,這表明大學生對創業的支持度較高。如果某一學生選擇創業,20.22%的學生會在創業之前整合身邊資源、主動與朋友溝通,其次是參加社會實習、學習成功創業者經驗,參加學校組織的創業實踐活動以及看創業書籍等等,說明大學生創業之前都考慮較充分,能夠收集資源爲創業做一些準備。30%的學生認爲大學生創業最需要的是個人魅力和靈活的創業頭腦,說明大學生更加註重個人品質和能力,其次還需要優秀的團隊、適合創業的社會環境和政策、家人支持、創業培訓和服務等等。這說明大學生對創業的認識較好,瞭解創業是一個複雜長期的過程,需要具備衆多條件,創業不是一時興起。當然,大學生創業之路註定是充滿困難和挑戰的,會遭遇到失敗挫折,大學生已理性地認識到創業可能面臨的問題。29.3%的學生認爲大學生創業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礙是資金不足,其次是市場環境把握不準確等,因此只有用良好的心態去面對,纔有可能獲取創業的成功。對於大學生創業而言,資金是他們創業之路上的“攔路虎”之一。除此之外,當問及“你是根據什麼確定自己的創業方向”時,個人興趣佔50%,市場需要佔32%,所學專業佔8%。在調查中,問及“如果你在一次創業中失敗了,你會怎麼做”時,對於第一次創業失敗後會有何種行爲,8%的學生會選擇放棄,88%的學生會選擇積累經驗再創業,4%的學生會選擇籌集更多資金。基於理性選擇理論,理性行動者往往會採取最優策略,用最小代價來獲得最大的收益,他們相信不同的選擇帶來不同的結果,根據個人自身情境而做出選擇。

二、大學生創業意願及實踐的影響因素分析

(一)創業的內在影響因素

1.大學生對創業的認識。大學生對創業有一個清楚的瞭解與認識,是樹立正確創業觀的關鍵。統計結果顯示,98%的調查對象認爲創業是個不錯的鍛鍊機會,2%的調查對象認爲大學生應以學習爲主,這表明大學生對創業的支持度較高。14%的調查對象有過創業的經歷或者正在創業,還有86%的調查對象沒有過創業經歷,說明我們學校大學生創業實踐的人數還只是一小部分,還需要積極地發掘、激勵大學生培養創新創業能力。專業的不同並沒有影響大學生對創業的認知,有無創業經歷也不是影響大學生創業意願的決定性因素。在有過創業經歷的大學生中,有4名女生、3名男生,在此次調查中,性別也不再是影響大學生創業實踐的決定性影響因素。從調查結果來看,如果某一學生選擇創業,對於創業之前的準備,20.22%的學生會多和朋友溝通、整合身邊資源,其次會到企業實習、向成功創業者學習,看創業書籍、參加學校組織的創業實踐活動等等;30%的學生認爲大學生創業最需要的是個人魅力和靈活的創業頭腦,說明大學生更加註重個人品質和能力,其次還需要優秀的團隊、適合創業的社會環境和政策、家人支持、創業培訓和服務等等。理性選擇理論認爲個體只會最大化地追求個人利益,個人有目的地追求利益而展現出自己的工具理性。該理論認爲,個體有目的地追求利益過程必須基於以下前提:第一,追求最大利益的行爲主體是追求者自身;第二,追求者在追求的特定情境中要根據外在的變化做出不同的決策,實施不同的行爲;第三,最終的結果會因爲追求者的不同認知而改變;第四,追求者在不同的選擇結果前會根據自己的個人偏好進行排列。

2.大學生創業的目的。29.31%的學生創業的最大動力是賺更多的錢,18.1%的學生是想自己當老闆,16.38%的學生是爲了解決就業,31.03%的學生目的是體驗生活、積累經驗,5.17%的學生是因爲其他。這說明,大學生創業的動力多爲物質上的刺激,但是也有一部分學生開始注意到個人自身價值的實現和能力的提升。帕森斯認爲,個體的行爲動機是爲了達到自己預定的目標或結果,個體的行爲動機或目標要通過自身的努力獲得,行動者對目標的追求過程就是一種社會行爲,目標是一切社會行動的源泉。行動者的目標是由標準化的角色期待所決定,是由行動者根據特定的社會環境所制定。社會行動在特定的社會環境下產生,社會行動由於行動方式與行動環境的變化而失去穩定性。“在帕森斯的理論中,最重要的一點是:行動中的所有因素都受到社會系統中標準化要求的控制。”也就是說,行動者必須遵守遊戲規則,因爲這些規則都對其行動內容和方式進行了界定,行動者必須將這些規則內化爲自己的行爲準則,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目標。大學生創業目的的明確對於大學生創業實踐有着重要的影響,激勵着大學生創業實踐的產生。

(二)創業的外在影響因素

1.創業資金。如果有創業意願的調查對象要產生創業實踐,那麼創業資金來源主要是貸款、父母、自己的儲蓄和創業基金;創業資金是大學生創業實踐的影響因素之一,但不是決定性因素,因爲資金的來源不斷擴大,方式多樣。關於創業計劃與家人有過討論,但父母都覺得作爲女孩子還是要做一些比較穩定的事情,但是如果已經決定創業了,他們都會全力支持。談到爲什麼想創業,她認爲主要想鍛鍊一下自己,創業可以提升自己,給自己帶來人脈、資金等。她認爲自己創業具備的條件是可以借鑑前人經驗,因爲她身邊有創業成功的人。目前遇到的問題主要是資金問題,她認爲創業貸款是一條途徑,藉助大學生創業扶持的機會。現在,她打算申請創業貸款,準備開一個店子,賣盆景之類。

2.學校創業教育。在創業之前,大多學生會和朋友多溝通、整合身邊資源,54%的學生沒有參加過創業類講座或培訓,只有4%的學生參加過3—5次及以上。首先,通過資料收集,瞭解到學校開展的關於大學生創業方面的活動有大學生創業計劃賽,“拾悅”跳蚤市場,創業升值賽,社團開展的有大學生望社大學生講壇,大學生創業俱樂部等等。學校第四屆、第五屆大學生創業計劃賽,創業計劃書,內容涵蓋食品特產、軟件開發、農業種植、洗車服務、休閒清吧等多項內容。比如“巔峯自行車行”團隊以自行車爲銷售出租主體,提倡綠色環保,低碳生活;“公衆管家”團隊相較於西方英式管家提供新穎的服務,並做出詳盡的SWOT分析,切合當前形式的項目與準確的公司定位獲得評委一致好評;“實體果蔬鮮榨專營店”團隊上演一場“果蔬戀”,倡導“健康看得見”。第四屆、第五屆創業升值賽中“民族風韻”團隊有精心縫製的香包,其獨具民族特色的蒙古包、蒙古帽等小飾品;“青青草”團隊手工縫製的布包和髮飾。形似香囊的布包用淡紫色碎花棉布手工縫製而成,布包表面以彩珠作爲點綴,審美價值高且方便實用。從以上內容可以看出,這些創業團隊都特別強調自己的創意理念,有制定實施方案、預期目標、經費預算、風險評估、發展規劃等,對其創業計劃進行具體描述;學生能夠在一個團隊中互相合作,共享各自的創意是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條件,也爲以後同學們創業奠定了基礎。教師或專家看法:大學生創業是當前國家發展的必然趨勢,鼓勵大學生創業是順勢而爲,有利於在校學生崇尚科學、追求新知、勤奮學習、銳意創新。創業要從基礎做起,一點點積累,最終才能做大企業,做好企業。

3.社會支持。對於創業,64%的學生家人表示支持,也有14%的學生家人表示不太支持和非常不支持;具備家人支持的有創業意願的學生佔79%。可見,家人支持是形成創業意願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在創業之前,大多學生會和朋友多溝通、整合身邊資源,54%的學生沒有參加過創業類講座或培訓,只有4%的學生參加過3—5次及以上;對於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的瞭解程度也不高,44%的學生只是處於僅聽說的程度,不太瞭解具體的創業政策。創業政策不僅需要政府政策的出臺、媒體和社會的宣傳與支持,還需要創業者個人的密切關注。現在的大學生相較社會人士而言,既缺乏資源,社會經驗又少,而且缺乏成熟的企業管理和營銷經驗,在創業過程中容易盲目衝動,對困難也估計不足。面對嚴峻的就業和創業形勢,需要大學生自身的努力、家人的支持、學校和社會的引導,政府的政策支持等來直接或間接促使大學生創業。社會支持不僅有家人支持、創業政策支持,還有成功創業的同輩的影響,創業是一種獲取社會資源的過程,也是一種整合社會資源的過程。這種社會資源是多面的,總的來講可分爲以下幾類:經濟資源、人脈資源、人力資源、信息資源等。在創業的過程中,一定要將各類資源有機整合,一定要讓有限的資源實現效益最大化。經濟資源是創業所需的硬件與實體建立的基礎。創業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對於大多數大學生創業者來說經濟資源顯得非常有限。經濟資源單薄是大學生創業者的弱項,但其也有智力、體力、時間等資源優勢,這些都可轉化爲經濟資源。人脈資源對於任何一個創業者來說都非常重要,創業過程本爲與人互動的過程,互動範圍的廣度、深度與效度直接影響到創業結果。人脈網絡關係是變動的,營造良好的人脈關係,一方面靠關係維持,這是針對已有的人脈而言;另一方面是新建關係,無中生有。除了血源以外的任何人脈關係都是在社會互動過程中建立的。在調查中發現,父輩與親戚的資源對很多大學生創業者來說影響巨大而深遠。除了要擴大人脈網絡外,還要加強深度,沒有深度的資源發揮的效能非常低,只有到達一定深度才能對創業產生好的效用。人力與信息資源對於創業來講也至關重要,人力資源只要運用到位,產生效能不可估量。但信息資源不一樣,其效用時間短,傳輸速度快,而且部分資源由於人爲的因素在傳輸過程中會大打折扣,只有確保及時有效地獲得第一手信息,才能防止機會的流失,而且很多信息本身的真實性需要每個創業者去分辨。資源整合是一門藝術,也是創業者的能力與人格魅力所在,只有高度整合資源纔能有好的創業結果,創業才能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

三、結論及建議

(一)結論

1.創業資金來源主要是貸款、父母、自己的儲蓄和創業基金;創業資金是大學生創業實踐的影響因素之一,但不是決定性因素,因爲資金的來源不斷擴大,方式多樣。創業資金對創業者個人來說,主要還是依靠外界力量,畢竟對於在校大學生而言,沒有工作也就沒有工資,只有少部分學生依靠兼職、暑假工有自己的積蓄。

2.4%的調查對象有過創業的經歷或者正在創業,還有86%的調查對象沒有過創業經歷,說明我們學校大學生創業實踐的人數還只是一小部分,還需要積極地發掘、激勵大學生培養創新創業能力。專業的不同並沒有影響大學生對創業的認知,有無創業經歷也不是影響大學生創業意願的決定性因素。在有過創業經歷的大學生中,有4名女生、3名男生,在此次調查中,性別也不再是影響大學生創業實踐的決定性影響因素。訪談對象中大部分創業者都有好幾段創業經歷,他們能從創業經歷中得到經驗與教訓,對創業充滿信心,有過創業經歷的學生更易產生創業實踐。

3.學校創業教育活動較多,參與度較高,但影響力較小。我們學校開展的活動有大學生創業計劃賽,“拾悅”跳蚤市場,創業升值賽,社團開展的活動有大學生望社的大學生講壇,大學生創業俱樂部創業活動等等。活動對於參與者影響較大,對於未參與者影響較小,很難形成創業氛圍。

4.在社會支持方面,64%的學生家人表示支持,也有14%的學生家人表示不太支持和非常不支持;對於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的瞭解程度也不高,44%的學生只是處於僅聽說的程度,不太瞭解具體的創業政策。社會關係網絡對於創業實踐和創業意願的影響是非常顯著的。擁有較高創業社會關係網絡密度的個體更具有創業意願,說明身邊有較多的人在進行創業活動時候會對個人產生潛在的影響。

(二)建議

1.政府要在創業資金上給予支持。政府成立相對應的創業基金,提供貸款貼息,提供大學生創業貸款優惠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大學生的創業積極性,帶動大學生創業,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

2.引導創業實踐。現在大學生創業環境和父輩的環境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大學生應該具備創新創業能力,從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發現市場,勇於實踐。以學校爲鏈接,政府爲推動力,企業爲平臺來實施實踐創業教育的方法。對於有創業意願的大學生來說,到企業實習可以讓大學生接觸到真正的實體企業,感受到真正的創業活動。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改變大學生純理論化的單純想法,有助於其強烈創業意願的形成。要做好創業前的準備,是大學生創業前充分考慮的問題。大學生不僅要學習課本知識,還應該更多地參與到創業實踐,積極主動地參加學校組織開展的各類實踐活動和創業活動,比如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等。同時,也應認真學習學校的大學生創業就業指導課程,把所學的創業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實踐中去,爲自己未來的創業做好準備。

3.學校開展創業教育。目前大學生的創業教育集中在創業比賽等課外活動方面,而忽視了基礎的創技能培訓。行業專家在創業技能培訓中通過案例分析給學員傳授經驗和創業理念,並且指導大學生如何制定完備的創業計劃書。高校應加強大學生的創業指導,引導學生堅持自主創業與專業知識相結合,與市場需求相結合,提高創業的成功率。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課程,根據不同的需要建立不同的創業課程。宣傳理性的創業觀念,倡導大學生根據個人自身的特點去選擇創業還是就業,到底應該如何創業等,避免大學生受到社會上的功利思想而盲目創業。

4.家庭中父母對創業的態度、家庭經濟狀況對於大學生創業的抉擇和創業模式影響十分關鍵,父母的支持也是創業者的一份力量支撐。多與有過創業經歷的同學、朋友交流,瞭解創業過程的方方面面,吸取經驗與教訓,少走彎路。同時,有同齡人的支持與陪伴,更能鼓勵創業者堅持下去。政府還應該提供政策上的優惠及扶持,提供大學生創業政策優惠,比如勞動、工商、稅務等部門給予政策上支持,對諸如戶口、檔案、減免稅、以及諮詢服務等問題給予更多關注。對於願意到西部地區或者廣大農村創業的大學生,應該給予更多政策優惠。創業是一種可以體現創新能力、創造價值、提高生產力的綜合性的社會活動。對於受過高等教育、充滿着活力的大學生,更應該具備挑戰風險、創新創造的能力,在社會實踐中敢闖敢拼。創業,並不一定每名大學生都會去創業,首先只有那些有創業想法的學生纔會有去創業的可能性,同時還需要權衡各類影響因素,然後纔會去決定是否轉化爲實踐行動。創業不僅解決了就業的問題,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會促使參與者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升自身能力,而且也促進了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爲市場注入了活力。

參考文獻:

[1]劉志.大學生創業意向的結構、影響因素及提升對策研究[D].長春:東北師範大學,20xx.

[2]吳凌菲.基於感知創業價值的大學生創業意願形成研究[D].上海:同濟大學,20xx.

[3]蔣振文.大學生創業行爲影響因素相關分析[D].長沙:中南大學,20xx.

[4]張進寶.社會資本視角下的大學生創業研究[D].南京:南京師範大學,20xx.

[5]李媚.大學生創業行爲的影響因素研究[D].咸陽: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xx.

[6]姚曉蓮.從創業意願到創業行爲的認知失調模型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學,20xx.

[7]鄭芳.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意識培養研究[D].南昌:江西科技師範大學,20xx.

[8]虞維佳.在校大學生創業現狀、問題與對策[D].合肥:安徽大學,20xx.

[9]王滿,李楚英.基於六因素模型的大學生創業意願影響因素分析———來自廣州的調查[J].廣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xx,(1):90-95.

[10]王雨,王建中.大學生創業意願影響因素研究———基於社會網絡關係視角[J].經濟與管理,20xx,(3):64-68.

  創業策劃 篇3

摘要:近年來,國家爲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相繼出臺《關於發展衆創空間推進大衆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等相關文件,鼓勵大衆創業、萬衆創新,以實現優化產業結構、動力轉換、加速經濟發展等目標。大學生創業優勢明顯,成爲科技型創業的主要力量,但有些有志創業的大學生存在創業心理障礙,其嚴重影響了創業活動。本文就大學生創業心理障礙展開研究,並提出有針對性的心理援助策略。

關鍵詞:創業;心理障礙;援助策略

一、創業心理障礙的基本概念

(一)創業心理

創業指發起、維持和發展以利潤爲導向的企業的有目的性的行爲。創業心理即是在創業實踐活動中對人的行爲和心理起調節作用的個性意識特徵,主要包括認知、動機、興趣、情緒、意志、人格、能力等一系列綜合心理素質。在創業過程中,個人的創業心理對其創業活動具有引導和調節的作用。

(二)創業心理障礙

創業心理障礙主要是指個體具有強烈的創業意願,但在決定創業時由於受個體的動機、認知、意志、情緒、興趣、人格、能力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個體對創業活動產生的不適應的心理狀態。具體體現在創業意願和創業行爲的嚴重反差。創業心理障礙,會對個體的行爲造成一定影響:如個體在創業過程中遇到挫折,自我效能感將大幅度下降,導致個體無法有效應對挫折,造成創業失敗;或者個體在創業前迫於心理障礙形成巨大壓力,最終放棄創業。

二、創業心理障礙成因分析

對大學生而言,畢業後選擇創業或就業均爲正常的擇業選擇,不存在優劣之分。因此,應將不瞭解創業而無創業想法、已經學習創業相關知識但無創業意願、或因各種現實因素在一定時間內無法進行創業實踐的活動者排除在因具有創業心理障礙而不創業的行爲外。儘管如此,從總體上來看,創業心理障礙依然在大學生羣體中普遍存在,其主要受認知、情感和行爲三方面因素的影響。

(一)認知因素

一是我國創業教育尚處於初級階段,過去我們一直按照高就業需求培養大學生,學校、家庭的做法,以及學生積累的經驗都使學生認爲,就業比創業靠譜。二是國家尚無創業技術專業,創業課程的授課教師未進行系統學習,難以對創業活動的細節作出客觀詳細的描述和分析,導致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創業課程往往偏向於理論教學,缺乏模擬實踐訓練等配套教學。三是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缺乏創業實踐機會,接受創業教育時又難以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無法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缺乏創業經驗。

(二)情感因素

許多大學生雖然創業意願強烈,但並沒有真正參與到創業模擬實踐活動中,對創業存在焦慮和恐慌情緒,意志不堅定,心理適應能力不強,從而導致自我效能感降低,不得不放棄創業。這主要是因爲:一是大學生缺乏社會經驗,未在社會中磨鍊,存在依賴心理;二是創業意志薄弱,耐挫力不強,在準備創業或者創業過程中遇到困難和問題,容易動搖;三是創業動機不明,投機取巧,如部分大學生創業是爲了獲得創業當老闆的優越感,或是爲了不想成爲大家眼中畢業即失業的“啃老族”,創業動機不強,較易放棄創業意願。

(三)行爲因素

許多大學生的創業願望強烈,但在實際創業過程中會受自身行爲的限制,使意願與現實之間相距甚遠,進而放棄創業:一是部分創業願望強烈的大學生,在創業時眼高手低,不願意從基礎做起,尋找各種藉口逃避創業;二是盲目進行創業,部分大學生認爲創業能爲自身帶來較大的優越感,以致未經深思熟慮、既不對行業進行全方位瞭解,也不做市場調研,就盲目地制定創業計劃,從而造成創業失敗,給自己增加了心理負擔。

三、創業心理障礙援助策略

創業心理障礙無疑是創業路上的攔路虎,其會影響個人的職業生涯發展,甚至會影響國家以科技創業來改善產業結構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的戰略佈局。傳統的創業心理援助,通常是學生髮現自己存在創業心理障礙後,向大學生心理諮詢中心尋求援助,心理諮詢教師根據個體的具體情況進行心理援助,引導其增強心理素質,樂觀積極地面對創業問題。這屬於被動型的心理援助方法,援助的對象十分有限,較難實現讓大多數存在創業心理障礙的大學生都接受心理援助。筆者根據近兩年開展創業課程及心理諮詢的經驗,結合高校自身的實際情況,提出以下三點援助策略。

(一)創業教育和創業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

在以促進學生就業爲主的時代,許多高校通常會在就業指導中引入心理諮詢,用於援助存在就業障礙的大學生,這爲創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結合提供了相關經驗。目前,高校創業教育仍處於初級階段,在課程設計上具有較大的可塑性。高校可以通過在創業教育課程中引入心理輔導,完善創業教育,達到增強大學生創業心理素質和預防創業心理障礙的作用。具體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掌握應對心理問題的技巧和方法,並培養其健康的心理品質,預防將一般心理問題轉化爲心理障礙;二是創設針對創業問題的心理輔導課程,幫助學生克服創業模擬實踐中遇到的心理問題,以增強其心理品質;三是在創業教育教學過程中,若發現有學生存在心理問題或心理障礙,心理諮詢教師要及時介入,對其進行心理援助,確保有意願創業的大學生能以積極的心態面對自己未來的發展道路。

(二)雙通道監控大學生創業心理障礙

學校除了被動地爲存在創業心理障礙的大學生提供心理援助外,還應主動監控有意願創業的大學生的心理。一是通過製作和引用心理量表的問卷調查方式對有意願創業的大學生羣體進行創業心理健康測評,只要採集基數夠大,在調查結果的正態分佈上,便可以初步得到大多數監控對象的心理狀況,然後通過心理諮詢的方式篩選、輔導。二是通過創業模擬實踐活動來監控參與活動的大學生是否存在創業心理障礙,具體方式包括但不限於模擬沙盤經營、同專業或同行業的創業大賽、校內或校際的大學生創業大賽,等等。三是已經建立起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不同高校有不同稱呼)的高校,可以爲應屆畢業生提供基本的創業經營場所,並在此基礎上定期對其進行基礎業務和心理健康方面的監控,以保障大學生創業心理的健康發展,促使其實現成功創業。

(三)高校、社會、家庭的有力支持

由於大學生處於青年早期,其活動範圍包括高校、小部分的社會和家庭,因此,對大學生創業心理障礙的預防和心理援助,不能單純地依靠高校來完成。但在高校、社會、家庭這三個不同羣體中,高校始終發揮着主導和紐帶的作用。一是高校支持。高校對大學生創業的指導和支持,除了前文已論述過的對創業心理障礙進行心理援助外,還可以分享社會創業信息,提供創業孵化平臺。具體包括:將社會對創業的優惠政策提供給大學生和家長,引導大學生樹立良好的創業價值觀;爲大學生提供創業教育課程、創業模擬活動、創業大賽、創業孵化基地等,爲大學生提供創業實踐的機會,促使大學生及時反饋,儘快排除創業心理障礙。二是社會支持。在國家大衆創業、萬衆創新活動的推動下,社會對大學生創業持有空前的開放性。在該背景下,國家和地方政府要對大學生創業提供優惠政策;經營管理機構要對創業者進行手續簡化、減免費稅等各種優待;銀行也要針對創業者制定了各種優惠的創業貸款政策。三是家庭支持。家庭成員特別是家長對大學生創業價值觀的影響較大。過去家長更希望子女找一份安穩的工作,而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許多家長也希望孩子能創造一番自己的事業。這種思想的改變對大學生創業來說就是一種無形的支持。此外,家長還要爲大學生創業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持,以自身的經驗幫助大學生全面分析問題;還可與高校密切溝通,瞭解社會最新的創業信息和政策支持,爲大學生創業提出相關建議。

四、結語

大學生學習創業課程後,可掌握一定的創業知識,但要實現成功創業,仍需要擁有健康的心理品質,結合內外部環境做出最大努力。因此,預防創業心理障礙,對創業心理障礙進行心理援助,是保障大學生創業成功的重要條件。筆者相信,在高校、社會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絕大多數大學生能具備良好的創業心理品質,並有效消除可能出現的創業心理障礙,客觀地抉擇創業和就業,從而爲實現人生價值努力奮鬥。

參考文獻

[1]高海燕.當代大學生創業心理障礙分析及應對措施[J].經營管理者,20xx,(7):240.

[2]鄧水平,朱曉陽,趙薇.大學生創業心理障礙分析[J].科教導刊,20xx,(1):222-223.

[3]徐雙俊,董紅燕.創業心理品質的界定與培養模式構建[J].價值工程,20xx,(12):217-218.

標籤:策劃 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