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創業

當代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

創業1.9W

我們眼下的社會,報告的使用成爲日常生活的常態,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邏輯的合理性。那麼一般報告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當代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當代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

當代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1

一、背景

大學生的創業應當適應時代的需要,既要追求自己的職業理想,更要符合社會的實際需要。正確認識和把握我國當前的就業形勢,是同學們理性擇業、奮發創業的重要條件。

近年來,隨着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就業再就業工作也取得明顯成效,但就業再就業形勢依然嚴峻。當前我國的就業壓力較大,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我國的人口基數大,需要就業的人員多,就業高峯持續長。近幾年,隨着高校招生規模擴大,高等教育已步入大衆化,大學生的就業高峯與社會的就業高峯重疊,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也凸顯出來。

其二,就業機制有待完善。一方面,舊的經濟計劃體制的影響仍然存在並在一定範圍內發生作用,用人機制還健全,仍然還存在很大程度上的計劃安置,人才流動機制還有待完善;另一方面,勞動力市場發育不完善,勞動力要素的配置還未達到完全優化

其三,就業觀念有待更新。當前在就業問題上,許多人的就業觀念落後,如缺乏到基層和農村擇業創業的積極性,或者不從自身條件和現實出發,就業期望值過高。

另外,隨着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國際經濟環境中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國際金融危機的蔓延、國際市場需求的繼續萎縮,全球通貨緊縮日趨明顯,貿易保護主義擡頭造成我國外部經濟環境更加嚴峻。雖然我們有效遏制了經濟增長明顯下滑態勢,率先實現經濟形勢總體回升向好,但經濟回升基礎還不牢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難度增大,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仍然存在,全球性挑戰壓力增大。這些方面也對大學生的就業造成很大壓力。

因此,本人對我校部分在校學生進行了關於大學生創業觀的調查問卷。現將此次調查問卷的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二、調查情況及研究方法

爲了充分了解我校學生的創業觀念,調查對象包括蘇州大學文正學院大一大二的部分在校生,包括城市與軌道交通系、管理系、文學系、外語系等不同性別、年級的學生,其結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比性。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80份,分別於晚自習及課餘時間發放給學生填寫。問卷有20個問題構成,其中19到選擇題,1個開放題。問卷由四部分組成:大學生對創業的認識、動機和態度,創業心理成熟度,創業面臨的困難,創業需要的指導和支持等。通過這些問題的調查,能有效的反映出我校學生的創業思想和創業觀念。

通過與同學的認真討論,參考相關文獻資料,對得到的問卷採用理論與實證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研究,最終真實客觀的得出調查結果。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1、大部分學生的創業意識淡薄,對畢業後的是否進行創業,缺乏明確的認識和目標。大學生對創業有一個清楚的瞭解和認識,是樹立正確創業觀的關鍵。調查結果顯示,54%的學生對創業的理解爲只要開創一份事業都可以創業;20%的學生選擇自謀職業;16%的學生準備自己開辦企業或公司;6%的學生想開發前沿科技項目;4%的學生另有其他打算。這表明,雖然我校大部分學生有創業的打算,但是還爲做好創業的準備,其創業的動機尚不成熟,對創業的認識還不全面,對於日後創業的總體態度較差,部分學生甚至對於創業以及畢業後的打算未作任何的思考。這值得我們深思。

2、我校部分學生的的創業觀有些落後,對所學專業以及所在行業的瞭解較少。通過調查問卷,就打算創業的學生而言,對於畢業後的創業方向尚未完全明確。很多學生只是單純的存在創業的想法,而對於如何創業,怎樣創業以及創業可能會遇到的機遇與挑戰沒有進行深入的思考。未來的創業之路尚處於理想之中。現如今學生大學生的社會經驗不足,自身素質有待提高。由於長期處於應試教育下,大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僅僅侷限於本專業及書本,缺乏與市場接軌實踐鍛鍊的機會,沒有經驗可積累,無論是實際應用能力還是心理承受能力相當有限,只能是憑着自己一時的激情,走一步算一步,而沒有詳細的思考與刻苦的鑽研。對於畢業後的創業,這顯然是不夠的。

3、學生的職業規劃不合理。通過調查問卷,我校部分學生對自己的創就業準備不夠充分。例如,英語專業的一名學生準備畢業後開辦一家外語培訓機構。但是,其在大學期間,本專業的知識未能很好掌握,對於專業課的學習缺乏必要的專注與投入,導致其一些必要的語言類證書無法拿到。其選修的課程與企業的管理沒有關聯。這些必將給其將來的創業帶來困難。現在的大學生由於處在大學這一象牙塔中,容易受到外界的誘惑,無法專心與學業,或着接受到一些錯誤的創業信息,從而導致其大學期間的'職業規劃出現誤區。

4、學生接受的創業培訓有限。雖然學院將職業生涯規劃作爲每位學生的通識課程必修課,向學生提供有關職業的視頻教學並要求每位學生於學年末提交一份職業生涯規劃書。但是,在實際操作中,由於學生自身的自覺性較差,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相應的監督與檢測。學生從中真正學到的創業知識有限。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由於校園活動以及學習要求,學生參加校外兼職的機會不多,學生得到創業鍛鍊的機會較少。調查結果也表明,一部分學生苦於無法找到適當的創業培訓。這應引起學校相關部門的關注。

四、方法與對策

1、大學生應轉變就業觀念,積極做好創業準備

一是要有積極創業的思想準備。創業是拓展職業生活的關鍵環節,在就業壓力較大的社會環境中,創業意識強烈並且具有思想準備充分就能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還能幫助別人就業。

二是要有敢於創業的勇氣。創業艱苦磨難多,因此,只有創業的思想準備是不夠的,還需要創業勇氣,有勇氣者纔敢於創業、善於創業和成功創業。

三是要提高創業的能力。創業需要勇氣,但需要智勇,而不是蠻幹,創業不是追求時髦的感覺,而是獲得成功的果實。大學生在創業的問題上除了要具有立足創業、勇於創業的思想準備之外,還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創業能力。既要不拘泥於陳式,又要充分考慮自身的條件、創業的環境等各種現實的因素,努力提高自主創業的能力。

四要積極儲備創業的基本知識、技能。在校大學生應學好相應的專業知識,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增強自己的交際能力和應變能力。學習之餘應積極參加學校裏的相關活動及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鍛鍊自己,提高自己。

2、學校應加強對學生創業的引導,建立健全創業培訓體系和機制創業是各種社會知識的集合,是包括法律、企業管理、財務會計、稅務、市場營銷等知識和技能的把握,更是創業者個人的團體協作意識、創業意識、創新能力、交際能力等的綜合運用與展現。大學四年,正是大學生進行創業素質和創業能力培養的重要時期。因此,高校應建立健全創業教育普及的長效機制,創設條件,營造氛圍,加強培訓,把有志於創業的學生組織起來。一方面要幫助他們理清創業思路,爲其提供系統的知識培訓。如通過計入學分的創業課程、課題研究,設置相應的必修課程。另一方面要幫助學生們增強創業能力,提高創業成功率。如通過舉辦職業規劃大賽等校園活動爲學生提供更多的創業實踐機會。進一步開發大學生的創業潛能。

3、政府應採取多種措施以改善大學生創業環境

政府應加大大學生創業宣傳力度,形成認同創業、尊重創業者的社會氛圍,增強創業者的“榮譽感”,爲大學生創業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建立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以緩解創業資金的瓶頸,成立專業化管理服務機構,爲大學生創業提供全方位的指導和幫助;深化戶籍、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制定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以解決創業大學生的後顧之憂,激勵更多的大學生投身於創業之中。要搭建創業教育平臺,形成濃厚的創業教育氛圍。

一方面,政府或有關部門要建立專門的創業教育組織機構, 領導和協調高校的創業教育,建立健全創業教育網站,搭建創業教育平臺,爲創業學生提供政策諮詢、創業指導培訓、項目支持、開發和技術支持、開業指導、跟蹤輔導等服務,形成濃厚的創業教育氛圍;另一方面,政府或有關部門要與企業做好溝通。通過對一些成功創業的企業家的成功案例,激勵當代大學生的創業熱情。利用他們的成功經驗,爲大學生創業提供指導。

五、小結

一個人能否成才,並不取決於個人的一廂情願,關鍵是必須把個人成才的主觀願望同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有機結合起來,自覺地適應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我們要勇敢的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當代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2

一、現狀分析與調查結果:

教育部部長xx年11月x日在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上透露,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將達495萬,比20xx年增加82萬。在全社會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仍然突出,爲此,會議決定將20xx年作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全面服務年。如此嚴峻的就業壓力,大學生創業依然是熱點之一。(參考中國教育在線)面對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創業是不少應屆畢業大學生的第一選擇。創業是社會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活躍而有效的經濟形式,我國在改革開放以後,創業的形勢有很明顯的好轉,不論是私人創辦事業涉及的領域還是創業的發展勢頭,都有着健康發展的趨勢。而從西方的發展歷程來展望我國未來的發展趨勢,學生創業將成爲市場洪流中一股新的力量,新的勢力。大學生的加入將爲創業大軍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同時,在校大學生創業也闖入了人們的視眼。

當大學生創業開展得如火如荼的時候,當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選擇創業這種新的就業方式的時候,我們發現在大學校園裏創業的概念也越來越爲廣大的同學所瞭解與接受,創業意識在高校中已不再陌生。

爲了全面瞭解在校大學生和畢業大學生創業前準備的現狀,研究調查各大高校、政府、社會對大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與教育的重視和關注程度,我們在1月20日-2月20日,通過問卷形式爲主,網上QQ談話與網上搜尋材料爲輔開展調查活動。

從調查問卷中抽出幾份題目進行分析,例如第二題,您關注國家出臺的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相關政策、法規?調查中,經常關注,很清楚的大學生佔10%,偶爾關注,比較清楚的大學生佔30%,不太願意主動去了解,知道一點的大學生佔45%,一點也不知道的大學生佔15%。從這裏體現出現在的大學生對國家政策的瞭解程度雖然佔比較大的比例,但經常關注的大學生只佔10%,所佔比例較小,說明大學生關注國家政策是有待加強的。

而第三題您是否有創業的打算?調查中,考慮過的大學生佔97.5%,完全沒想過的大學生佔2.5,正在進行創業的大學生佔0%,已經嘗試過創業的大學生佔0%。從這裏體現了創業的問題對大學生不是什麼與他們毫不相干的事情,絕大多數的學生還是思考過創業的問題。而第十題您有參加過創業類培訓或講座?調查中,有參加過創業類培訓或講座的大學生佔47.5%沒有參加過創業類培訓或講座的大學生的佔52.5%。其中,有參加過創業類培訓或講座的次數一般在1-2次。從這體現出大學生參加創業類培訓或講座的比例相對較小,大學生對此的關注度還不夠,還有待加強改進。

二、結論分析與建議:

《關於大學生創業問題的調查》是我組研究的課題,在課題申請時,我們是作爲一個課外業餘任務來完成,經過一番網上瀏覽、網上問卷調查發現這個課題的具有很大的研究性,社會、國家和高校的`關注度極大。由於我們小組在資金、人力、物力、時間、個人學歷等因素的限制,調查難度遠遠超過我們申請課題前的想像。對於我們大專生來說,要作到大範圍且研究的極大深度同時極具學術性,是不怎麼現實的。因此,出於科學嚴謹、實事求是的研究態度,我們組員採取網上問卷調查,網上搜集相關材料等形式,調查自己周邊大學生(在校就讀大學生),其結論和數據也是具備科學性,確保實踐調查成果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從而提升作品質量。

從調查問卷和現場人員訪談可以看出,大學生創業需要社會建立有效的導向機制、激勵機制和幫扶機制。高校在大學生自我創業中發揮更多的作用和提供多方面的服務,包括創業指導、資金落實、客戶聯絡、社會溝通等,尤其是提供比較規範、適用、系統的創業教育。高校應開展多種形式的創業教育一方面是要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思維和創業觀念,另一方面主要是就大學生創業所需要的各種創業技能進行全面培訓,並最終使大學生具有一定的創業能力

對於大學生創業,政府的幫扶作用不可小視。一些地方政府政策的出臺,對於大學生創業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政府幫扶的持續性需要關注。此外,大學生創業需要良好的社會環境特別是政府的幫扶作用,社會應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去逐步鍛鍊其市場適應能力和抗風險能力不管國家政策、高校、社會環境如何,我們認爲最重要在於大學生自己,因此大學生主體不容忽視。下面給大學生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樹立全新的人才觀,重視創業素質的自我培養

從前面所講,我們可以看到,成功的創業者具備一些核心的主要特質和次要特質,要有創業觀念、有才、有膽、有識,同時有堅忍不拔的意志,克服創業過程中的困難,這些高要求決定了當代大學生想走上創業之路,就必須按照創業者素質的培養規律,重視創業素質的自我培養,注重培養自己的能力,錘鍊自己的膽子,同時培養自己的創業人格、創業者思維和創業意識與技能,克服中國傳統教育模式下培養出積累型、繼承型,掌握的死知識多,運用的知識少,膽子小,生存能力差的人才類型。

實踐證明,創業者素質的培養是有規律的,其成長也是有過程的。而從實踐中汲取經驗和教訓之都是創業者成長的捷徑,中國有句俗話:一年學成個莊稼漢,三年學成個生意人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二)注意在思想上和精神上錘練自己

要樹立自信、自強、自主、自立意識。自信就是對自己充滿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有條件去開創自己未來的事業。自信賦予人主動積極的人生態度和進取精神,相信自己能夠成爲創業的成功者,尤其在遇到失敗和挫折時更需要自信。自強就是在自信的基礎上,通過企業的實踐,不斷增長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進一步磨鍊自己的意志,建立起自己的形象,敢說敢當,敢作敢爲,不貪圖眼前的利益,永遠進取,使自己成爲強者。自主就是具有獨立的人格,具有獨立性思維能力,不受傳統和世俗偏見的束縛,不受輿論和環境的影響,能自己選擇自己的道路,善於設計和規劃自己的未來,並採取相應的行動。自主還要有遠見、有敢爲人先的膽略,能把握住自己的航向,自立就是憑自己的頭腦和雙手,憑藉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憑藉自己的努力和奮鬥,建立起自己生活和事業的基礎。

(三)通過各種渠道積極參加實踐活動,培養自己的創業能力

實踐環節能使大學生在校期間積累創業經驗,培養創業能力的有效途徑。所以大學生在校期間要積極參與創業實踐活動,如大學生創業大賽、創業計劃書大賽等。其次,大學生還可通過參與社團組織活動、創業見習、職業見習、兼職打工、求職體驗、市場和社會調查等活動來接觸社會,瞭解市場,並磨練自己的心志,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第三,商業活動無處不在,大學生平時可多與有創業經驗的親朋好友交流,甚至還可通過Email和電話拜訪自己崇拜的商界人士,或向一些專業機構諮詢。這些過來人的經驗之談往往比看書本的收穫更多。通過這種人際交往途徑獲得最直接的創業技巧與經驗,將使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受益無窮。其四,投身於真正的創業實踐。在畢業前後進入創業啓動階段,可以單獨或與同學輪流租賃或承包一個小店鋪,或加工、修理、或銷售、服務等,在真刀真槍的創業實踐中提高自己的創業能力。這些活動成爲大學生步入社會大課堂的第一步,同時大學生在參與實踐的過程中,既爲他們將來開展創業活動積累了經驗,也培養了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管理能力、應變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也有利於增強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熱情,爲大學生提供應對挫折,面對各種困難的心理準備,促進大學創業成功。

(四)注重自身能力的綜合培養

大學生要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創業。創業涉及方方面面,需要與不同的人和事打交道,對人的能力要求很高。從事創業的人既要懂經營,又要善管理,既要能協調處理各方面的關係,又要當機立斷,臨危不亂,指揮若定,既要能言善辯,又要能談判公關,既要能開拓創新,又要不怕挫折、困難。因此,創業能力的綜合性很強,其中要有管理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創造能力、經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判斷能力、公關能力、應變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把握機遇的能力、談判能力、心理調適能力等。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作爲21世紀教育的4個支柱,並把其作爲開啓未來人生大門的四把鑰匙。學會認知就是教人掌握認知的方法,學會學習的方法、手段,培養人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做事就是要培養人的創新能力、應變能力和駕馭處理複雜突發事件、危機的能力。學會共同生活就是要培養人的團結協作能力和團隊精神,培養人的競爭意識和管理能力。學會生存就是要不斷增強人的自主性、判斷力和個人的責任感,培養人的交際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判斷能力等等。因此,大學生要主動樹立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的意識,提高創業能力,從而使自己在創業時走得出,站得住,幹得好。

(五)廣泛獲取創業經驗

如今,不少大學都開設了創業指導課,教授創業管理、創業心理等內容,幫助大學生打好創業知識的基礎。大學圖書館也提供創業指導方面的書籍,大學生可通過閱讀增加對創業市場的認識。

其次,創業是目前媒體報道的熱門領域,無論是傳統媒體,如報刊、新書、廣播電視、還是網絡媒體,每天都提供大量的創業知識和信息。一般來說,經濟類、人才類媒體是首要選擇,比較出名的有《財富人生》、《創業家》、《21世紀經濟報道》、《第一財經》,以及中華創業網、中國創業論壇等專業網站。此外,各地創業中心、大學生科技園、留學生創業園等機構的網站,也蘊藏着豐富的創業知識。通過這種途徑獲得創業知識,往往針對性較強。

通過研究,我們希望能爲在校大學生提供富有建設性意義的調查結果與信息,普及創業理念,彌補大學生長期呆在校園裏對社會缺乏瞭解的不足,增加日後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

經過一個月的調查努力,在電信分院老師、團學幹部等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小組完成了此次調查研究。由於時間倉促、水平有限、初次撰寫,我們的日常工作、調查方法、報告論文格式等也存在着諸多不足與缺陷,望評委老師能給我們提出寶貴意見,爲我們日後其他工作做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