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創業

成功人士的創業故事

創業2.25W

成功人士的創業故事 篇1

一個人的出路,是在工作中尋找的,而不是坐在那裏想出來的。

成功人士的創業故事

生活就是這樣,當你昂着頭走路時,你就得隨時準備在地上趴着。

一個人要做出來點成就,最終得靠自己。朋友關係再好,也不能替代自己的努力。

最近,一個叫“老康”的重慶崽兒成了全國名人,他在網絡上把自己“三年時間,從身無分文到百萬富翁”的真實創業經歷曬了出來,結果幾個月時間,就有百萬網友潮水般涌入他的帖子,“老康”也因此在網絡成爲了名副其實的草根偶像,還進入了“百大名人榜”。據悉,這本點擊已近300萬的“發財日記”,已於近日出版,名叫《全中國最窮的小夥子發財日記》(以下簡稱《發財日記》),該書將於本週末登陸成都。

最困窘時 羞說失業每天假裝上班

《發財日記》是一部自傳體小說,作者“重慶老康”(簡稱“老康”)是土生土長的重慶人,他最窮困潦倒的時候“經常都吃不飽飯,早晨,就吃一碗麪條,因爲失業了說不出口,每天假裝出去‘上班’,其實也就是在街上晃”。30歲的“老康”拖着老婆、兒子寄居在丈母孃家,連給兒子買奶粉、買保險的錢也掏不出,擡不起頭。

不僅是自己,老康說現在自己身邊很多有錢的朋友,一開始真的都超級慘。“比起現在很多抱怨自己買不起房的白領,不知道要慘多少倍哦。有個朋友窮困時,連一碗重慶街邊的小面,都吃不起,只能站在旁邊看着別人吃。”

笨拙致富 天天蹲守建材市場調研

從身無分文到百萬富翁,老康僅僅用了三年,這段經歷足以刺激所有想發財的年輕人的神經,而老康卻一直自嘲自己發財靠的是“最笨發財之道”,因爲夠笨,所以才確保了自己的發財之路。老康說,“最笨”是希望年輕人放棄一夜暴富的幻想,踏實做好每一件事情,財富是慢慢積累的,不會一夜之間降臨的。而且,“行行出狀元”,有人撿垃都可以成爲百萬、千萬富翁,所以不要看不起工作,最不起眼的工作,你做好了,也能給你生財。

而老康的經歷正是“最笨”的真實案例,在創業時,他想了解建材市場的生意狀況,就整天整天地蹲在大渡口建材市場門口,一手拿一個本子,進去多少人,出來多少人,都買了些什麼東西,全部記下來,“蹲的時間長了,記錄的東西就顯現出規律,賺錢的方法就自然而然地浮現出來。這就是笨,沒有半點取巧的地方”。但就是靠這些笨法,老康總能掙到實實在在的錢。

成書不易 出版社總編輯“五”顧茅廬

老康很低調,帖子在網絡走紅後,幾十家出版公司聯繫到他,但已經“富裕”起來的老康,完全不被版稅吸引。據瞭解,老康現在在重慶沙坪壩擁有一家自己獨資的公司,每年銷售額過千萬元。這本《發財日記》是他空閒時,在辦公室裏慢慢敲出來的,說是日記,其實是回憶。老康表示,書中故事不完全是他的真實經歷,借鑑了周圍一些朋友的生活,“當然,也有一些我的影子……任何作者的作品,都不可避免帶有自己的影子。”

爲了出版《發財日記》,出版公司總編輯吳又告前前後後給老康打100多個電話,親自拜訪了不下5次,“把老康都弄煩了”,才說服老康同意出版。

因爲書裏涉及很多老康在重慶現實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他從未想過出版。老康表示,很多人都比他有錢,他覺得不太好意思出這樣的書。“我最擔心的是這本書影響了我的生意,我希望自己的生活保持和過去一樣,我現在是一個生意人,不是作家。”但說到出書的意義,老康說:“如果有哪個落魄的重慶崽兒讀完後能受啓發,改變自己的命運,這比我拿多少錢版稅要有意義得多!”

專訪

“超女”啓發老康絕地反擊

記者:是什麼事讓您決心振作?

老康:20xx年,正好是超女最火爆的時候,我本人也看,她們短短几個月的時間,就從山雞變成了金鳳凰。這個事情給我了很大觸動,讓我認識到,一個人離成功並不太遠,也許真的就只需要幾個月的時間。後來我把這些感受嫁接到了書的主人公身上。

記者:您覺得您的“發財之道”重慶人和成都人都適合嗎?

老康:重慶人都很有創業精神,我在重慶有很多經歷類似的朋友。成都和重慶是一家,雖然有人說重慶崽兒衝動,成都男娃兒“假打”,但是兩個城市的人都是實幹型,這是創業很重要的一點。

記者:現在中國一些年輕人在城市邊緣充當“蟻族”,對於他們,您想說些什麼?

老康:首先,一定不要放棄希望。在就業環境嚴峻的情況下,我覺得可以把自己的目標降低一些。我覺得工作還是很好找的,很多崗位缺人,就像我自己的公司,也很缺人。但是關鍵是很多人覺得讀了大學,有學歷有水平,對自己的期望很高,放不下身段去做低檔的工作。開個玩笑,路上做清潔的,爲什麼不能是大學生?你把自己的身段放下來,你會發現工作還是很多的。

成功人士的創業故事 篇2

馬雲-阿里巴巴創始人,被稱爲“創業教父”。曾經的創業艱辛、近日的榮耀輝煌,使得這位卓越企業家身上有散發不完的光環在縈繞,下面就來看看馬雲創業故事吧,聽聽他的創業經歷、偉大夢想、經營哲學和人生感悟。阿里巴巴無疑是中國互聯網史上的一次奇蹟,這次奇蹟是由馬雲和他的團隊創造的。但是阿里巴巴創業開始,錢也不多,50萬,是18個人東拼西湊湊起來的。50萬,是他們全部的家底。然而,就是這50萬,馬雲卻喊出了這樣的宣言:我們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要進入全球網站排名前十位!那是1999年。1999年,中國的互聯網已經進入了白熱化狀態,國外風險投資商瘋狂給中國網絡公司投錢,網絡公司也是瘋狂地燒錢。50萬,只不過是像新浪、搜狐、網易這樣大型的門戶網站一筆小小的廣告費而已。阿里巴巴創業開始是相當艱難,每個人工資只有500元,公司的開支一分錢恨不得掰成兩半來用。外出辦事,發揚“出門基本靠走”的精神,很少打車。據說有一次,大夥出去買東西,東西很多,實在沒辦法了,只好打的。大家在馬路上向的士招手,來了一輛桑塔納,他們就擺手不坐,一直等到來了一輛夏利,他們才坐上去,因爲夏利每公里的費用比桑塔納便宜2元錢。阿里巴巴曾經因爲資金的問題,到了幾乎維持不下去的地步。8年過去了。20xx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市值200億美金,成爲中國市值最大的互聯網公司。馬雲和他的創業團隊,由此締造了中國互聯網史上最大的奇蹟。中國大部分想創業的人都是一樣,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他們比馬雲聰明多了,能想出非常多的創業好點子來,但是他們從來沒有去執行過。因爲他們有着太多的藉口和理由。“我沒有錢。”他們都這樣想。於是,他們繼續過他們平庸的生活。今天看到了俞敏洪在北京大學20xx年開學典禮上的發言,俞敏洪在發言的最後說了這樣一段話,讓我特別感動,他說:人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但是有的人一生過得很偉大,有的人一生過得很瑣碎。如果我們有一個偉大的理想,有一顆善良的心,我們一定能把很多瑣碎的日子堆砌起來,變成一個偉大的生命。但是如果你每天庸庸碌碌,沒有理想,從此停止進步,那未來你一輩子的日子堆積起來將永遠是一堆瑣碎。看完之後,你還會對自己創業沒有資金或沒有其他什麼的找藉口嗎?你要做的是:想到了,馬上就去做!像馬雲那樣,只要你努力了,世界上,其實沒有你做不到的事情!

他出身貧寒,早年喪父,只讀過幾年書,後來做過渡輪加煤工、機場苦力、修車學徒、鉚工等。同樣是他,這個有些倔強,一身傲骨的毛頭小子,當他揮手離開人間的時候,已成爲香港十大富豪之一,坐擁290億人民幣身家,可以和李嘉誠比肩的華人鉅子。他就是被媒體譽爲紅色資本家的霍英東。然而,老人留給世界的,不僅是讓人豔羨的萬貫家財,更是他頂天立地的做人風範。

成功人士的創業故事 篇3

成功人士的創業故事 篇4

當全球其他的電腦製造廠商正在經歷着銷售低迷的痛苦時,戴爾電腦繼續着繁榮。當它遍及世界的出貨量在20xx年第二季度增長18%時,其他廠商的出貨量則下降了4%。37歲的邁克爾·戴爾至今已經在其創立的戴爾計算機公司裏擔任了將近20年的首席執行官。戴爾計算機在1984年成立時註冊資金只有1000美元,而到了20xx年,它的銷售額達到310億美元,在全球擁有3。6萬名員工。20xx年《財富》雜誌的全球500強中,戴爾公司排名第131位。

戴爾公司爲何能夠保持如此快速的發展?直接面向顧客銷售的“直接模式”和對顧客進行分類的“市場細分”方式是其兩大法寶。但實際上,這都取自其創始人——邁克爾·戴爾少年時的偶發靈感。

當邁克爾·戴爾還是20世紀70年代的一個孩子的時候,他的父母在飯桌上談論的都是通貨膨脹、石油危機一類的話題,這使他從小就對生意場發生了興趣。在他12歲那年,進行了人生的第一次生意冒險——爲了省錢,他不想再從拍賣會上買郵票,而是通過說服鄰居把郵票委託給他,然後在專業刊物上刊登賣郵票的廣告。出乎意料地,他賺到了20xx美元。這讓邁克爾戴爾第一次感受到“直接接觸”的力量及收穫,即沒有中間人的好處。同時他體會到,如果有好的點子,絕對值得采取一些行動。在嚐到少年時直接銷售的甜頭後,邁克爾戴爾在稍大後的創業嘗試中,把這一“直接模式”發揮得淋漓盡致。

邁克爾·戴爾

國中時,邁克爾·戴爾擁有了一臺蘋果電腦,並迅速將興趣轉移向電腦背後的商機。不久,他注意到了商業用途更多的IBM個人電腦。他熱切地學習一切有關電腦的知識,利用賣報紙所賺到的錢來購買電腦零部件,將電腦改裝後賣掉,獲取利益,接着再改裝另一臺。這期間,他發現電腦的售價和利潤空間很沒有常規。一臺售價3000美元的IBM個人電腦,零部件可能只要六七百美元就能買到。而且,大部分經營電腦店的人不太懂電腦,並不能爲顧客提供技術支持。而他當時已經買進了一模一樣的電腦零件,並把電腦升級後賣給認識的人。於是,邁克爾戴爾涌現了一個想法:只要自己的銷售量再多一些,就能夠跟那些店去競爭,因爲沒有中間商,所以自己改裝的電腦不但有價格上的優勢,還有品質和服務的上的優勢,即能夠根據顧客的直接要求提供不同功能的電腦。

在他開着用賣報紙的錢賺來的白色寶馬車,後座載着三部電腦,成爲得克薩斯大學一名另類的大一學生後不久,他認識到電腦將成爲20世紀最重要的工具,自己正在面臨一個很大的機會。當時,電腦界包括蘋果電腦和IBM等所有的大廠家都選擇通過經銷商來銷售電腦,但邁克爾戴爾則想憑藉直接銷售這種更有效率的方式爲顧客提供更好的價值及服務,並希望藉此成爲這一行的佼佼者。1984年,邁克爾·戴爾從學校退學,在奧斯汀一個約93平方米的辦公室開設了自己的公司,命名爲“戴爾計算機公司”。

支撐學生時代的邁克爾·戴爾鼓搗計算機的資金,來自於他從16歲開始的一份賣報紙的業餘工作。那年夏天,他負責爲《休斯敦郵報》爭取訂戶。報社交給他一個厚厚的電話號碼本,讓他打電話去向顧客推銷。但邁克爾戴爾不久就在推銷中發現,有兩種人幾乎一定會願意訂閱報紙:一種是剛結婚的,另一種則是剛搬進新房子的。接着,他調查後發現,情侶在結婚時一定會在法院登記地址,另外有些公司會按照住房貸款額度整理出貸款申請者的名單。於是,他想辦法搞到了周圍地區這兩種人的資料,直接給他們寄信,提供訂閱報紙的資料。通過這種方式,邁克爾戴爾當年掙到了1。8萬美元,這不但使他有能力購買更多的計算機,也啓迪他日後創造了“比顧客更瞭解顧客”的市場細分戰略。

成功人士的創業故事 篇5

徐莉是一名90後女大學生,此次創業是她的第二次創業,而她現在已經是“魚戀蝦”品牌火鍋的創始人,她是如何成功的,心得體會有哪些,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她的創業故事。

我是20xx年6月大學畢業,學的是口腔醫學專業。對於一個活潑愛動的女孩兒來說,用石膏來雕刻牙齒模型,實在是一件痛苦的事。雖然我讀的是醫學專業,但卻經常去圖書館看些經濟管理類的書。再加上因爲家庭原因,上學期間一直在做兼職,從家教到網編,做過很多,但感覺一直這樣做沒有太大出路。於是就想自己做一些事情。

做什麼呢?我利用之前的兼職所得,又借了點錢,跟男朋友一起開了家餐廳。店沒開起來,錢就花的差不多了,這次創業就以失敗宣告結束,還欠了外債。當然,男朋友也分手了。但我還是不服輸,決定二次創業。

開店前的思考:我的家人一直在做蔬菜批發等跟餐飲相關的行業,我對其他行業也沒有了解。同時又考慮到,如果資金緊張的時候,人最先考慮什麼?肯定要吃飯。我對所有的食物,從遠到近有一個感覺,對魚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家裏也一直在做魚,之前的創業也跟魚相關,因此最終還是選擇了做魚。我決定還是做些自己擅長的事。

選類&定位:首先魚這個品類就決定了魚的價格受季節、氣候、環境影響小,不會像蔬菜等物價會有很大浮動。而且受衆比較廣,小孩到老人都可以,符合現代人的就餐標準;魚的成本比較容易控制,利潤空間也比較大。而且關鍵的兩點,活魚現殺,祕製配方,做魚火鍋操作簡單,很容易實現標準化。

其次,其他做魚的餐廳,比如巫山烤魚的市場已經接近飽和,而海底撈、新辣道等火鍋人均消費較高,專營魚火鍋品牌少,目前屬於藍海市場。我們定位50元/人左右,先定產品再定價格,在考慮成本的基礎上去定位。周圍的人羣和未來的加盟商,決定了定價。

選址:我自己經常出去找,出去看,吃飯的時候也會問一下,這個地方是否在轉讓。差不多找了一段時間。現在這個地址,商鋪背後是社區,對面也是成熟社區,附近有各樣的成熟社區,有很大的消費羣;靠近海鮮市場,採購方便;有新開的石榴莊地鐵站和公交,離3環比較近,交通非常方便。而且周圍商圈比較成熟,各種類型的商家都有,旁邊就是如家、KFC、大鴨梨等品牌店,方便彼此間會員互通。人流量大,臨近社區,是最好的選擇。

合夥人:我的經驗比較少,需要有一位導師來指引,大樹底下好乘涼。通過哥哥,我認識了合夥人之一胡立平,他自己也開過餐廳,有成熟運作的北京尚品香國際餐飲管理有限公司,還有着多年的餐飲管理經驗。還有劉姐,她跟胡總是多年的同事,知根知底。三個人裏面,胡總負責管理,劉姐負責收營和財務,我負責銷售和招商加盟,平時做用戶互動、菜品定位、原材料採購。一個企業肯定是需要有一個人來主宰的,我們就按照股份制來辦事。三個人在一起,最主要是心,不然互相嫉妒互相猜測,是不能達成合作的。交朋友做生意,用心最關鍵。

營銷:老客戶的關係維持很重要,我們有的客戶一週差不多要來5次。把老鄰居老顧客維護好了,生意自然不會太差。還有一些胡總的老客戶,互相之間的互動,已經達成一次合作,二次合作比較輕鬆。還可以利用媒體做些宣傳,我們也有自己的微信公衆賬號,會推送一些健康養生的知識、新菜和活動信息。比如發傳單,一個人力量肯定很單薄,我發起了號召,在微信上招義工,第二天就有人來。此外還有百度的招商平臺也很有用。

要抓住顧客的心理,顧客要的不是便宜,而是感覺佔了便宜,服務到位,就會再來。比如辦理一些會員卡,會員生日送禮品等。

其次,我們還有跟周圍商家的合作,異業聯盟等,我們會在周圍的足療、KTV、美容美髮、超市放些會員卡、宣傳單和贈品。作爲如家的底商,兩家的會員是可以互相打折的等等。團購也是品牌的宣傳。前期我的主要考慮不是盈利,急於求成也沒用。就像父母養育孩子,或許要20多年的心血纔有可能回報,前期肯定是要付出的。

招商加盟:營業以後,有很多喜歡我們菜品的客人還有尚品香公司加盟商來諮詢加盟,我都委婉拒絕了。這是因爲我們的技術方面、操作流程,還沒有實現標準化、量化。過年期間,我們逐步摸索,不論是特色鍋底還是其他,用多少材料,操作流程是什麼,這些都已經有了一個量化的標準。所以現在的我們開始招商,因爲現在我的項目可操作性很大,有店就能經營。直營店和加盟店之後都會發展。

開加盟店不是那麼容易的。產品是王道,產品存在問題的話,傳播越快,死亡越快。初期絕不能冒然地讓人加盟,可能短期內會收到一些加盟費,但長期可能就砸牌子了。年前有一個加盟商,他初期非常認可我們的品牌,但相互之間想法有出入,沒和我們商量就在一個社區裏接了一個羊蠍子火鍋店,想把魚火鍋和羊蠍子一起做,我們通過評估,認爲這個店成功的機率很小,租金高、位置一般,周圍幾乎沒有流動人口,何況,羊蠍子和魚火鍋在一起做很不合適,我就主動退回他加盟費了。做任何事情,我的原則是寧缺毋濫!

成功人士的創業故事 篇6

馬雲

馬雲-阿里巴巴創始人,被稱爲“創業教父”。以前的創業艱辛、近日的榮耀輝煌,使得這位卓越企業家身上有散發不完的光環在縈繞,下方就來看看馬雲創業故事吧,聽聽他的創業經歷、偉大夢想、經營哲學和人生感悟。阿里巴巴無疑是中國互聯網史上的一次奇蹟,這次奇蹟是由馬雲和他的團隊創造的。但是阿里巴巴創業開始,錢也不多,50萬,是18個人東拼西湊湊起來的。50萬,是他們全部的家底。然而,就是這50萬,馬雲卻喊出了這樣的宣言:我們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要進入全球網站排行前十位!那是1999年。1999年,中國的互聯網已經進入了白熱化狀態,國外風險投資商瘋狂給中國x網絡公司投錢,網絡公司也是瘋狂地燒錢。50萬,只但是是像新浪、搜狐、網易這樣大型的門戶網站一筆小小的廣告費而已。

阿里巴巴創業開始是相當艱難,每個人工資只有500元,公司的開支一分錢恨不得掰成兩半來用。外出辦事,發揚“出門基本靠走”的精神,很少打車。據說有一次,大夥出去買東西,東西很多,實在沒辦法了,只好打的。大家在馬路上向的士招手,來了一輛桑塔納,他們就擺手不坐,一向等到來了一輛夏利,他們才坐上去,正因夏利每公里的費用比桑塔納便宜2元錢。阿里巴巴以前正因資金的問題,到了幾乎維持不的地步。8年過去了。20xx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市值200億美金,成爲中國市值最大的互聯網公司。馬雲和他的創業團隊,由此締造了中國互聯網史上最大的奇蹟。中國大部分想創業的人都是一樣,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他們比馬雲聰明多了,能想出十分多的創業好點子來,但是他們從來沒有去執行過。正因他們有着太多的藉口和理由。“我沒有錢。”他們都這樣想。於是,他們繼續過他們平庸的生活。這天看到了俞敏洪在北京大學20xx年開學典禮上的發言,俞敏洪在發言的最後說了這樣一段話,讓我個性感動,他說:人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但是有的人一生過得很偉大,有的人一生過得很瑣碎。如果我們有一個偉大的理想,有一顆善良的心,我們必須能把很多瑣碎的日子堆砌起來,變成一個偉大的生命。但是如果你每一天庸庸碌碌,沒有理想,從此停止進步,那未來你一輩子的日子堆積起來將永遠是一堆瑣碎。看完之後,你還會對自己創業沒有資金或沒有其他什麼的找藉口嗎?你要做的是:想到了,立刻就去做!像馬雲那樣,只要你發奮了,世界上,其實沒有你做不到的事情!

成功人士的創業故事 篇7

核心提示

“我們知道,野生食草動物能吃樹葉,可如今飼養的牲畜卻吃糧食,如果牲畜也吃樹葉,就可以節省大量的糧食。”初次見面孫哲說,他的創業項目就是要讓構樹代替糧食,成爲牲畜的主要飼料。一個月前,孫哲和他的創業團隊帶着“雜交構樹”項目落戶城陽招商E公社。

初創:

環保種植袋贏得市場

“我父親經商,主要從事對日貿易。”孫哲說,受父親的影響,大學選擇的是日語專業。畢業前,父親的生意遇到一些挫折,那時對日貿易不是很景氣。“當初學習日語,也是考慮以後子承父業,所以擇業時有些迷茫。”孫哲說,眼看要離開大學,父親給他指出三條出路,到企業上班,穩定;自己創業,有風險;出國深造,需要時間。最終,他選擇了自己創業。

第一個創業項目是高分子材料,與所學的專業毫不相干。孫哲說,之所以選擇這個項目也是有些偶然。老家德州有一家大型高分子材料生產廠家,而負責人正好是父親的發小,一次聊天中對方提起,何不在青島開一家貿易公司,經營高分子材料?於是,他和幾個大學同學一起開始了首次創業。

最初生產的產品主要有高速公路、鐵路、垃圾填埋等用的防滲膜。“你們能不能把材料做成種植袋,說白了就是一種盆栽植物用的花盆。”期間,一家荷蘭的客戶提醒說。當時,國內的植物多種植在大田裏,是一種粗放式管理,如澆水、施肥都會造成極大浪費,而且還耗費人工。而在國外,由於人工成本較高,容器種植已流行四五十年,這樣的好處是,可以向容器內定向澆水、施肥,最主要是節省人力。

“製作種植袋並不難,難的是要根據客戶需求定製。”孫哲舉例說,從種子到一棵小樹,需要經歷多個階段,每一個階段都要根據植株的大小更換不同規格的容器。而國外講究環保,用完的容器不能造成二次污染,這就要求使用期內容器必須自行降解掉。自行降解還有一個好處,不需要更換容器,這樣也可以保證植物不傷根。目前,公司生產的種植袋已遠銷衆多歐美國家。

轉折:

選擇構樹作爲創業載體

20xx年,孫哲的公司承接了南水北調中線河南段防滲工程。“以往經營的都是對外貿易,爲此專門成立了一個國內團隊。”孫哲說,可工程結束後,國內團隊一下子變得無事可做。這時他又開始思索,既然種植袋在國外很流行,爲何不將這一業務引入國內?想起來簡單,可實際推廣卻困難重重。使用種植袋需要前期投入,受觀念的影響,在國內的實用率很低。經過調研發現,國內用戶只有一小部分使用黑色塑料袋,好處是價格便宜,但塑料袋不可降解,會對環境造成影響。

“我個人覺得,隨着中國社會的發展,環保種植袋的市場會越來越大。”孫哲說,但做生意不能坐等市場。隨着種植袋業務的不斷擴大,與苗木打交道的機會越來越多,一個想法在他的腦中閃現:有沒有一種更好的盆栽植物作爲載體,在推廣的同時,又順帶將種植袋推廣出去,這樣也可以實現新老業務的有效銜接。

這期間他接觸到中科院的“雜交構樹”項目,而且今年2月份,國務院將此項目列爲十大精準扶貧項目之一,文件一出,孫哲感覺機會來了。一個月前,他和團隊帶着項目正式落戶城陽招商E公社孵化器,在這裏,團隊擁有150平米免費的辦公空間,而且有了更多與投資商和客戶接觸的機會。

創新:

以樹代糧可節約糧食

“這就是雜交構樹樹苗。”在辦公室裏,孫哲拿出一盆用種植袋種植的小樹苗。他告訴記者,構樹野生樹種在全世界都有廣泛分佈,生命力非常強,葉子中蛋白質含量高。從古到今,構樹的葉子常用來餵養牲畜,摘下葉片,就會滲出奶白色的液體,所以在我國南方俗稱“奶樹”。問題是,野生的構樹葉片上通體有毛,這就極大影響了牲畜吃起來的口感,因此現實生活中,養殖戶還是習慣用糧食作爲主要飼料。

構樹有花有果,用種子種植,該項目用中國的構樹和日本的光葉楮雜交,雜交後的植物要麼無花無果,要麼有花無實,但葉片更加光滑,蛋白質含量也提高一倍,是玉米中蛋白質含量的三倍。目前的栽培技術有兩種,一種是通過細胞組織培養,但成本較高;一種是通過技術讓枝條生根,這也是目前公司的主要業務。

說起發展前景孫哲說,構樹抗病性強,生長過程不需要噴灑農藥,牲畜吃了後沒有農殘。此外,目前我國每年都有大批糧食進口,進口的糧食中絕大部分用來餵養牲畜,以樹代糧可節約大量糧食。而且,構樹適合在鹽鹼地、貧瘠的土地上生長,而這些地方都不適合種植糧食。隨着雜交構樹的大面積推廣,未來有望代替糧食成爲牲畜的主要飼料。

展望

打造“一條龍”服務模式

“項目還處在種子期,主要是從事苗木的培育。”孫哲說,目前團隊已在萊西、泰安、東營、濰坊等4地建立苗木培育基地,總種植面積達千餘畝。根據規劃,到明年將生產構樹苗木一千萬株。

說起未來孫哲說,團隊的目標是打造“一條龍”服務模式。現在,雜交構樹還沒有被客戶所熟悉,強行推廣難度較大。鑑於此,下一步除了培育、銷售樹苗外,還將推出後續服務,如派出技術人員,幫助種植戶進行田間管理。

另外,以往的構樹餵養,多數只使用樹葉,而雜交構樹是全株收割,就像割韭菜一樣,將枝葉一起粉碎後,再經過發酵處理,最終做成牲畜飼料。這需要一定的專業技術,今後團隊還將提供收割、發酵等全程服務。

成功人士的創業故事 篇8

職高畢業後,我沒能在城市裏找到一份可以養活自己的工作,又不想回到家鄉繼續“養羊生孩子蓋房”的故事,於是下定決心,自己創業!當我把這個想法告訴了一個城裏的同學時,他就像聽到一個幽默故事那樣開心地笑了:“創業?你的意思是混口飯吃是嗎?”

我說是要創業,不只是爲了吃飯。他問我準備創什麼業?我告訴他,我姨在城裏開了一家小商店,我準備在她商店門口借一個角落批發雪糕。冷飲廠可以免費提供冰櫃,雪糕可以賒賣,我要付的,就是20xx元的冰櫃押金,然後就可以開業了。以每根雪糕平均一毛五分錢的利潤計算,我一個夏季做得好的話,可以賺到—萬五。同學聽完了我的創業計劃露出了不屑一顧的表情:這還不就是混飯吃嗎?

他的話讓我的臉紅了,可是我並不服氣,因爲我明白:我是在創業,絕不是那種隨遇而安地討飯。那個夏天,太陽出奇地毒,我在烈日下被蒸得汗流浹背,可我在心裏還不住地默默祈禱:老天爺你熱些吧,再熱些吧!讓我的雪糕多賣一些吧。整整一個夏天,我在最熱最渴時都捨不得動冰箱裏的一根雪糕,賣雪糕的季節過去後,我點了—下錢,賺了—萬六千元,除去電費、貨款、生活費,我淨落了七千元錢。我很高興,這是我有生以來賺到的第一筆錢,我請幾個要好的同學吃了頓飯,把我成功的喜悅和他們一起分享。

幾杯酒下肚,朋友們都說我還挺能混的,會養活自己了。一個混字讓我聽得十分刺耳,我告訴他們,我這不是混,是創業。他們報之以哂笑:偶爾賣賣冰棍也算創業呀。我無語了,我知道“畢業三日、人分九等”的道理,這幾個同學有的成了公務員,拿着旱澇保收的高薪;有的靠家裏的關係正兒八經地做起了生意,買車買房。在他們眼裏,我把這種擺地攤的工作稱作創業,簡直是個笑話。這充其量也就只算是個小買賣!可是蒼天作證,在那大汗淋漓的110天裏,我每天都在認真地計算成本、控制支出、想方設法地多賣雪糕,我是真心真意地把它當成一個事業來做的呀。

後來我又幹了許多別的事情,每做一件事,我都把全部的精力和希望投入其中,希望從此打開成功之門。雖然我做得很辛苦,內心也一直充滿着對幸福生活的神聖憧憬,可我收穫的,似乎總是別人的輕視和諷刺。也許是我的起點太低吧,那些小打小鬧的投資和收益,在習慣以百萬、千萬論事的都市人眼裏,簡直就是鄉下人在城裏掙工分。這也不能怪他們勢利,那些小錢確實太微薄,微薄得和民工們的血汗錢看起來沒什麼兩樣,只夠維持吃飯睡覺。但我知道,意義是不同的,我堅信,我是在創業,不僅僅是在城裏找吃喝。

有一次,我上了一個創業者聯盟網,其中有一個欄目,是介紹致富經驗的。那天我正好從鄉里收槐花賣到城市的酒店,一天賺了500元。這是我單日收益最高的一天,所以我一時高興,在那裏也發了個帖子,介紹了自己的這條創業方法。可沒想到,在其後的12條跟帖留言中,有11條是罵我的。一個網友的留言很難聽:創業網什麼時候讓菜販子混進來了?賣槐花也叫創業連豬都笑了,強烈建議版主將此帖刪除。還有個網友留言:500元也值得在這兒顯擺?只是我女友的一條內褲錢。

說實話,看到那些留言後我難過了很久,難道我的行爲褻瀆了“創業”二字嗎?難道非要開公司、開寶馬纔是創業,才配享受人們的喝彩和掌聲嗎?

我原本覺得,只要是自食其力,憑本事掙錢,都可以算做是創業,可我的這種觀念,在城市的淘金生活中卻屢受打擊,雖然我一直努力尊重自己的勞動,可在夜深人靜時,一種莫名的自卑感會時不時地涌上心頭,讓我覺得創業也許真的與自己無關,自己本來就是個在城市裏混飯吃的鄉下孩子,一個月幾百上千的收入,就是我所謂奮鬥的價值。在別人一次次的取笑聲中,我開始迷失自己,開始分不清創業和混飯吃,到底有什麼本質上的不同了。

然而一次從天而降的商機,卻給了我一個認識自己的機會,讓我對“創業”二字的理解,再也不會模糊和偏差了。那事發生在一個春節前,一個偶然相識的同鄉突然找到我,說看我平時努力折騰卻賺不到錢,怪可憐的,他有一筆大生意,看在同鄉的份上,分一部分給我做,保證能利用春節十五賺個七八萬的。這個同鄉事業做得很大,平時都是出入大酒店,開高檔車,在我眼裏他一直算得上是一個事業有成的男人。現在他主動找到我共同發展,我當然是求之不得。可當我知道了他的“生意”真相後,立刻愣住了,原來他要我和他一起,收地溝油造假“金龍魚”。

我猶豫了,經過認真考慮之後,拒絕了他。同鄉很吃驚,說我送上門的錢都不敢賺,膽子也太小了,這樣一輩子也不會有自己的事業的!我回答他說我承認,我這人膽小,但既然生了顆膽小的心,還是規規矩矩地做事吧。

拒絕了他後,我心裏豁亮了許多。我以前總覺得,這個同鄉是個事業上的強者,可今天看來,他不過是造假的壞蛋,他那些代表成就的東西,在我的眼裏也一瞬間變得一錢不值,相比之下,我更喜歡我自己的創業準則。

我繼續着我的事業,很努力很投入地幹着別人不以爲然的事業。終於有一天,我得到了一個機會:買下一個工廠所有的煤渣,這是個既髒又累的活,一年做下來,只能賺個辛苦錢,前任的承包者就是覺得它不足以混飯吃,而放棄了它。可我把它接下了,很認真地去做,因爲那時我突然想到,要是這個廠我做得下來,那麼這個廠所屬的集團裏,就有20個廠的煤渣可以接過來。如果在一個地方年賺一萬隻是混飯的辛苦錢,那麼在20個地方年賺一萬,就是一種很盈利的事業了。

幾經周折,我的計劃得以實現。我從一個廠的煤渣開始做起,漸漸地越做越大,現在我控制着上百家的煤渣處理權,年收入足以讓起初最看不起我的同學承認:這是一種事業了。

創業是創業,混飯吃是混飯吃,兩種不同心態下的工作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很慶幸,把煤渣當成事業來做,並且真地做成了事業。

二十歲出門遠行

二十歲,我讀大三,生日在年頭淡淡地過去。吹蠟燭時想着我的第一個二十年,七成的時間用來讀書,不逃學,不早戀,家庭和睦,安穩得像池塘的水,雖然和美,卻寡淡寡淡的。二十歲之前我去過的地方很少,國中時到過蘇州,國小時去過無錫,再小就完全不記得了。所以我的世界很有限,寫作文常常矯情地編造感動啊、難忘啊,現在想來一定很假。我一路走來不知所謂,從重點國中到重點高中到重點大學,直到二十歲,我仍然看不清楚自己,沒心沒肺地過日子。將近年尾,我去往一座古城,她就那樣不可預知地定格在我記憶的至高點。

和蟲子、玫瑰商量去鳳凰,隨便得像到蘇杭一樣,買了火車票還覺得像做夢。湘西那樣一個遙遠的地方,瀰漫着沈從文筆下的靈氣和匪氣,和上海隔山隔水的,對我簡直就是另一個世界。而那年的十月底,我們就貿然坐上了西行的列車。第一日充滿旅途的勞頓,轉到鳳凰已經傍晚,找下一間旅館,我們把兩張牀拼成大牀,擁着厚厚的棉被,有點忐忑地睡熟了,我所說的幸福就在翌日的清晨狠狠地擊中了我。

我想我永遠都記得那個早晨,清遠的山歌叫醒耳朵,翻身起牀,赤腳走到陽臺,恍若仙境。我們住的是吊腳樓,臨沱江而建。我依水而立,似欲飛的水鳥。樓頂的山光壓下去。樓底的水色浮起來。清晨的水汽團團氤氳在江面,晨曦在單薄’的水霧裏散着淡淡的紅光。低頭有盤着長髮的婦女在水邊彎腰捶衣,棒子捶打在衣服上發出“撲撲”的聲響,好像也一陣陣落在我的心上,心跳隨着它的節奏律動,在寧靜的空氣裏跳動得格外爽快而真實。一羣鴨子逆水而遊,閒閒地劃破如鏡的水面,後面是撐着長篙的船伕,面龐鍍上了金光。又有山歌傳來,慢慢地消散在清冽的空氣裏。這時候已經有早起的遊客乘了船遊江,他們擡了頭望到呆呆站着的我,我便成了他們的風景。也許在你看來這一處的景色平凡得一塌糊塗,可我要說的是,站在陽臺的那一刻,我突然聽到自己身體裏有一扇門打開了,向着眼前的山、眼前的水徹底洞開,吸進去的空氣能到達身體很深的地方。警惕的防線一節節潰退,人就整個兒地融解彌散開去。我突然發覺自己充滿了力量,好像汲取了日月精華。旅行在這一刻變得那麼的有意義,常日裏跟着導遊的小旗在人堆裏留影竟是傻透了。記得那時,我轉回房間拿起手機,也不知道要撥給誰,總之特別想把那刻的自己鋪展開來與每一個人來分享。

之後的每一天,我們沒有目的地亂走,今天往左,明天往右。古城並不很大,很快角角落落都走到了,於是陌生的鳳凰開始和我們熱絡,變得像個老朋友一樣親切。我們開始結識陌生人,第一個是旅店老闆。年輕的老闆叫自己考拉,旅館叫“考拉小屋”。考拉一眼看上去就是有故事的人,滿是笑意的眼睛裏寫的是瞭然。他請我們吃飯、吃烤魚、吃肉串。他從南方大城市到這裏,停下來開了店,他講究攝影、咖啡和生活的情調。他說自己衛生間裏的一面牆是落地通透的大玻璃,如廁時可以直直地面對沱江的綠水。其實他說得並不多,漂流的人多半願意保持神祕。後來又認識了一個小姑娘,她是玫瑰在罈子裏的網友,在我們到的第二天與我們會合。玫瑰也不知道她的真名,我們都喊她的網名:安靜。安靜梳着齊劉海,瘦削的臉,眼睛挺大,畫着淡淡的妝。她是個北京女孩,直爽,她給自己置下了一套苗家的便服,手間錯落的都是暗雅的銀鐲子和銀戒指。她隨手帶着速寫本,用水筆畫畫然後寫上有點文藝的短句。我喜歡看她,覺得她和這風景相得益彰。那天晚上在考拉朋友開的酒吧裏,她指着和咖啡豆放在一起的一張cD說,她唱得很不錯。我就記住了那個女歌手,後來她的新專輯開始打榜,主打歌叫《旅行的意義》。考拉和安靜的隨性一點也不像白日夢,他們聽從自己,打點自己,從不爲難自己,按照自然的節奏呼吸,起伏間透露我向往的淡定。

在鳳凰的幾天裏,我們像散養的小動物,被天地滋養得有聲有色,心裏的皺褶一個一個被展開,然後熨平。不管是風景還是人,都讓我受益匪淺,也許它們也並不知道自己之於我的意義。我感激這次二十歲的貿然行走,我開始不再像個小女孩似的懵懵懂懂,心裏格外清楚自己要什麼。也許很多事情我不能左右,以前有的問題也還是問題,沒有答案,但是我的內心開始有了積澱,有了抵抗力。多年後,我會變得自然,變得富足,也變得淡定。以後,我愛上了旅行,愛上了接受點化的通徹。我打包的技巧一日勝過一日。去大理、去麗江、去香格里拉、去青島、去西安、去廈門,吐故納新,每次旅行都讓我的年歲上有了光華。風塵僕僕地回家時,又開始醞釀下一次洗滌。

餘華這樣寫: “我躺在汽車的心窩裏,想起了那麼一個晴朗溫和的中午,那時的陽光非常美麗。我記得自己在外面高高興興地玩了半天,然後我回家了,在窗外看到父親正在屋內整理一個紅色的揹包。我撲在窗口問:‘爸爸,你要出門?’父親轉過身來溫和地說:‘不,是讓你出門。’‘讓我出門?’‘是的,你已經十八了,你應該去認識一下外面的世界了。’”是的,我也這樣想,我已過了二十歲了,應該去認識一下外面的世界了。

老闆是怎樣煉成的

俞敏洪那次醉酒,緣起於新東方的一位員工貼招生廣告時,被競爭對手用刀子捅傷。俞敏洪意識到自己在社會上混,應該結識幾個警察,但又沒有這樣的門道。最後通過報案時僅有一面之緣的那個警察。將刑警大隊的一個政委約出來“坐一坐”。

他兜裏揣了3000塊錢,走進香港美食城。在中關村十幾年。他第一次走進這麼好的飯店。他在這種場面交流有問題,一是他那口江陰普通話,彆彆扭扭,跟北京警察對不上;二是找不着話說。爲了掩蓋自己內心的尷尬,他勸別人喝,自己先喝。不會說話,只會喝酒。

因爲光喝酒不吃菜,喝着喝着,俞敏洪失去了知覺,鑽到桌子底下去了。警察把他送到醫院,搶救了兩個半小時才醒過來。醫生說,喝成這樣,還能救回來,該謝天謝地了。那天,龠敏洪一個人喝了一瓶半的高度五糧液。

他醒過來喊的第一句話是:“我不幹了!”

學校的人揹他回家的路上,一個多小時,他一邊哭,一邊撕心裂肺地喊着:“我不幹了!再也不幹了!把學校關了!我不幹了!”

他說:“那時,我感到特別痛苦,特別無助。四面漏風的破辦公室,沒有生源,沒有老師,沒有能力應付社會上的事情,同學都在國外,自己正在幹着一個沒有希望的事業……”他不停地喊。喊得周圍的人發怵。

哭夠了,喊累了,睡着了;睡醒了,酒醒了,晚上7點還有課,他又像往常一樣,背上書包上課去了。眼角的淚痕可以不擦乾,該乾的事卻不能不幹。

實際上,酒醉了很難受,但相對還好對特,然而精神上的痛苦就不那麼容易忍受了。當年“戊戌六君子”之一譚嗣同變法失敗以後,被押到菜市口去砍頭的前一夜,說自己乃“明知不可爲而爲之”,有幾個人能體會其中深沉的痛苦?

俞敏洪還有一件下跪的事,在新東方學校也是盡人皆知。起因是,俞母將俞敏洪的姐夫招進新東方幹事,先管食堂財務。後管發行部。但有人不願意,不知誰偷偷把俞敏洪姐夫的辦公設備搬走了。俞母大怒。也不管俞敏洪正和王強、徐小平兩個新東方骨幹在飯店包間裏商量事,搬把凳子便堵在包間門口破口大罵。王強和徐小平看見俞敏洪站起來向門外走去,還以爲他要去跟母親作堅決的鬥爭,誰知這位新東方學校的校長、萬人景仰的中國留學“教父”,“撲嗵”一聲。當着大夥兒的面,給母親跪下了。

王強事後回憶說:“我們期待着俞敏洪能堂堂正正從母親面前走過去,可是他跪下了。頓時讓我崩潰了!人性崩潰了!尊嚴崩潰了!非常痛苦!”一個外人看見這樣的場景尚且覺得“非常痛苦”,那麼,作爲當事人和下跪者的俞敏洪會是什麼樣的感覺呢?

現在大家都知道俞敏洪是億萬富翁,但又有誰知道俞敏洪這樣一類創業者是怎樣成爲億萬富翁的呢?他們在成功的道路上,付出了怎樣的代價。忍受了多少別人不能夠忍受的屈辱、痛苦?

電話大王吳瑞林(僑興老闆)當初創業失敗,“走在路上,平時笑臉相迎的鄉鄰竟然一夜之間形同陌路。不斷有人在我身後指指點點。沒多久,孩子們就哭着回家告訴我,老師把他們的位子從第一排調到最後一排去了,學校裏的同學也不和他們玩了。”昊瑞林不得不帶着家人,“選擇了在一個月黑風高的深夜悄悄離開”,離開了生他養他的故鄉。

所以,如果有心自己創業。一定要先在心裏問一問自己,面對從肉體到精神上的全面折磨,你有沒有那樣一種寵辱不驚的“定力”與“精神”。

我們都是城市怪人

老公上班穿錯了鞋,都是黑皮鞋,左腳一隻繫帶子,右腳一隻沒帶子。乍一看,沒覺得異樣,但只要注意了,就無比戲劇。那天偏巧沒開車,走到小區門口,穿越地鐵,再走五分鐘到公司;上班一天,中午吃飯;再同樣路線回家。在門口,問我,感覺我今天有什麼不一樣嗎?我從頭看到腳,眼光在最低處停住,爆笑。這是一個幾乎日日吃“加班飯”的大忙人,這是一個金融街男人的無心之錯。或者,在路人眼裏,這是一個怪人。一腳蹬一款鞋子,是表演行爲藝術還是被瑣事逼瘋了?

女友催促房客搬家,原因是房客“腦子有問題”。女友的老公是記者,採訪過很多重大事件。房客把記者當作偶像,喜歡打聽過程細節。有一天,房客的女友突然宣佈分手,原因是房客有幻想症——他總把自己塑造成正義的化身,身份是“戰地英雄”類的記者,經歷過無數重大現場,當然,材料都是聽來的。然後,網戀,以這種身份,與無數人。

我還見過自言自語的人,在公共場合。有一次,進地鐵口就看見一熟人走在前面,步子很自我,是你追上去得加速,你不追又可能經過他旁邊的那種。我選擇加速,打完招呼走人。我判斷他在打電話,聲音大到五米之外都聽得到,還有手勢,揮舞、搖擺、指點江山。快到跟前的時候,心想要不算了吧,別人忙着。已經晚了,他看見了我,立刻停止講話,十分尷尬。我下意識地去看他耳朵裏有沒有無線耳機,沒有,那兒什麼都沒有。他和空氣講話,聲情並茂。我爲自己看那一眼後悔,這是一個剛當爸爸的男人,一個沉默低調的單位中層。那天他的行爲奇怪到我想不通的地步。一直想,直到睡覺。

這個城市中,還有很多偶爾的,抑或常態的怪人。他們的行爲與常規是如此的格格不入,足以讓你一眼就記住。他們的內心也包含無數的懸念,足以讓你久久去思考。別奇怪,有些時候,我們需要給別人,也給自己一個一反常態的空間。我想,每一個注意到我老公鞋子的人,都會把這個場景帶給更多的人,如同那個房客突然就成了我的話題主角。還有自言自語的那個,地鐵見過後,他很快會成爲諸多家庭的飯桌話題。

我們不是最愛看花絮嗎?同一個場景,你看到的是正劇,花絮卻是另一番情景,有時是演員掉鏈子,有時是無心成了惡搞,有時被別人弄得狼狽不堪。我們會因爲花絮上的失誤,就否認正劇的成功嗎?我想不會,反而會覺得更真實。

所以,別怕你的花絮被人撞見。這個世界,允許自己不十分正常的人,纔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正常人。

贏在10%

有一個臺灣的大學生,畢業後很想創業,但一直舉棋不定。轉眼他已經娶妻生子,擁有穩定的職業,和諧的家庭,但創業的夢想仍然時刻侵擾着他。

他把自己的想法向岳父傾訴,岳父不贊成,跟他算了筆賬。“以我幾十年的經驗看來,在你們年輕人中,有90%的人想過創業;在想過創業的人中,有90%的人只是想想而已;在付諸實踐的創業者中,有90%的失敗了,失敗的原因不在於努力不夠,而是沒有碰到好的項目;在碰到好項目的人中,有90%只是小有成就而已。所以,要想成爲大企業家,好比爬上金字塔的頂尖,難上加難呀。”

這番話,着實讓人頭腦發昏,目瞪口呆。岳父原本想讓他知難而退,沒想到他卻興奮地說:“謝謝您的點撥,我知道該怎麼做了。”

不久,他便辭去工作,取出自己所有的積蓄,又向父母借了點錢,果斷地踏上創業的征途。他從電視零件生產起家,掙到了第一桶金,而後又投資建成模具廠。那一年,臺灣的房地產市場大火,商人們紛紛轉戰地產界,而他堅持沒有買房置地,而是一心經營自己的模具廠。一年以後,地價整整翻了一番,不少人勸他把模具廠賣了,進軍房地產,他固執地拒絕了。幾年後,房地產市場逐步萎縮,而他的模具廠無論技術水平還是效益都突飛猛進,成爲了同行業中的佼佼者。上世紀90年代初,電腦工業起飛,他以成熟的模具技術進入個人電腦連接器領域,從此他的連接器王國開始建立起來。1999年,他一口氣吞下衆多中小企業,使得自己的公司從地區性企業搖身一變成爲世界級集團,企業員工從最初的10名擴增到遍佈全球的五萬多人。他便是如今叱吒風雲、縱橫四海的臺灣科技首富—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

有記者問他:“您在30歲時還名不見經傳,後來是如何一步步地走向成功的。”

他幽默地說:“長輩們曾告訴過我,最後的成功者好比爬上金字塔的頂尖,我的成功正是一步步地‘算’出來的。”

記者不解,他笑而不答,似乎頗有玄機。幾年後,在一個企業家論壇上,他發表演講,這樣描繪自己的發展軌跡:“有人說,想創業的人有90%沒有付諸實踐,我想當那10%,所以30歲時果斷創業;有人說,創業的人有90%沒有成功,主要是因爲項目沒選對,我要當那10%,所以當房地產火爆之時,我冷靜觀察、理性分析,堅持選擇了更熟悉、更有興趣的模具行業;有人說,項目選對的人中90%只是小有成就,我想當那10%,所以放眼全球,進行了一番科學規劃,有效地整合資源,大膽地創新,這纔有了鴻海集團的今天。”

看了這段話,我忽然明白,失敗者與成功者的區別就在於:前者總是看到一連串90%的失敗而畏懼不前,後者卻看到一連串10%的成功而欣喜若狂。金字塔尖向來屬於看到並樂於追求10%的人。

世界上最強的少年

你覺得自己牛逼在哪兒?爲什麼會這樣覺得?

面對這個問題,你會怎麼回答?

被如此詢問的程浩,平靜地敘述着自己還不到20歲的人生:一出生就沒有下地走過路,被醫生判斷活不到5歲,家人多次收到病危通知書。

然而震動我的是——他寫道:“命運嘛!休論公道!”

這句話史鐵生也說過。幾乎所有人都抱怨過命運的不公平,抱怨過自己承擔的比他人多,獲得的卻比別人少。然而面對史鐵生,面對程浩,我們並沒有資格妄論命運。

成爲世界上最強的少年。除此之外,程浩沒有其他的選擇。

我曾經試圖揣摩和代入程浩的命運,去模擬病榻上度過的童年與青春、去想象每隔一段時間都要面對的嶄新的疼痛。我發現,自己能夠想象的,只有肉體崩壞帶來的痛苦,卻沒有辦法真正體會到他的心理活動:每天晚上睡去之前對第二天能否醒來的忐忑、每早起牀看到太陽依舊升起的喜悅、他對母親的感激與歉疚,以及敏感地察覺到母親對這種感激、愧疚的反應時,心中涌起的複雜情緒。

這麼多微小的漣漪,是他人完全無法想象的。而最悲哀的是,連他身邊最親的人,都無法感受。

程浩身邊最親的人,大概是他的母親。程浩把醫生預言的死亡時間推後了15年,他的母親常常把這稱之爲奇蹟。程浩卻說:“老媽特別喜歡把這些沒有變成現實的預言掛在嘴上,就好像奇蹟說得多了,就會真的發生奇蹟一樣。”

很多人會用“積極”、“樂觀”這樣的詞去形容程浩,但我想,這都是旁人理所當然的想法,輕率得近乎粗暴。奇蹟也好,希望也罷,這些都是療效甚微的鎮痛劑,敏感如程浩,怎麼可能輕易被這些詞說服?

大象死前半個月,會意識到死亡已經找上門來,然後孤獨平靜地面向它、走向它。這是動物性的生命本能。

死亡、恐懼,當我們談論這些詞語時,我們其實是在討論遙遠的時空以外、目光盡頭的一件事。對程浩而言,死亡和恐懼卻是生活裏撲面而來的每個細節。

有網友看到程浩的文章,回覆道:“還是活下去最重要!”

有兩種層面的活着,一種是單純生命的延續,是再多一輪的心跳與呼吸,再多吃一口飯,多睡一覺,並且醒來;另一種層面的活着,是像一個活人一樣活下去。

這就是電影《1942》與小說《活着》的區別。前者只是要活下來,受盡侮辱也要活着。後者是不僅活着,還要笑着活下來——哪怕是苦笑,不僅活着,還不時要和命運開個粗魯的玩笑。

活下去,本身並沒有什麼牛逼之處,不過是向命運乞討一個容身之處而已。而程浩,是少有的像活人一樣活着的人,他能每天每分每秒都意識到自己活着。

程浩給自己制定了每天必須閱讀10萬字的計劃。他上午閱讀、下午寫作。讀書是在網上閱讀和讀電子書,寫作是用鼠標點擊屏幕上的軟鍵盤。他有着12小時閱讀21萬字的讀書記錄。

程浩在“知乎網”上回答過很多關於讀書的問題,回答問題時,他有種不符合年齡的嚴厲以及不容置喙。他批評生活浮躁的人、讀不進書的人。

這種嚴厲,我總覺得超乎於教導,而有種更深層面的怨悔。他看待每個人,並不僅僅看到此人的此時,而是此人人生的橫剖面,生命時鐘經歷過的每一秒,他看到的是人生命結束之前的每一秒。

“爲什麼不抓緊讓每一秒都有意義?”我彷彿看到程浩在文字背後的詰問。

我們的人生或許都比他長,他不敢浪費的每一分每一秒,卻被我們輕易地棄置、荒廢。他感激的每一天升起的太陽,打在身上溫暖的味道,卻被我們抱怨和詛咒。程浩是不平的,也是委屈的。

程浩在日記裏寫道:“郵箱每天都會收到數十封郵件,內容繁多,花樣百出。有的人要我薦書,有的人問我如何將書分類,有的人陷入人生低谷,詢問我該如何走出。最初覺着新鮮,每封信都回復得一絲不苟,言辭清晰,結構有序。時間久了,實在是疲憊不堪,同樣的道理要講給不同的人聽,三遍五遍八遍十遍,再多的耐心,也讓車軲轆話給磨沒了。”

在寫下這個句子之後,程浩再也沒有多寫一個字。三個月後,他去世了。

去世之後,很多網友纔開始瀏覽程浩的文章、問答,開始在他的微博評論裏留下感慨的話語。

在此之前,微博上有一個ID叫作“走飯”的網友,她是一個女大學生,因爲抑鬱症自殺了。她的微博語言可愛、有趣、機智,可每句話又都隱隱有些悲哀,像是深海發出的一種渺茫的求救。

“走飯”走了之後,很多人開始一條條翻閱她的微博,懷念,惋惜。對於程浩也是,逝者已逝,生者纔開始翻閱他們的人生。

死亡到底是什麼呢?

對死者而言,死亡只有終結的意義。可是也因爲死亡,死者的存在纔再次被發現,他們的言語顯得如此富有重量,他們活過的瞬間顯得如此的鮮活,他們的意義變得重要,甚至超過生前好幾百倍。

死亡,只有對生者纔有意義。

程浩說:“勵志這個詞,現在很大程度上被人糟蹋了。”他大概也不喜歡別人從他20年的人生經歷上得出“勵志”這兩個字的結論吧。如果“志”需要被“勵”才能存在的話,那這“志”恐怕也是虛僞不堪的。

死亡是人生命裏少數必須莊重對待的事物,他人的死亡,若是隻能給自己帶來一截和五號電池的電量差不多的“正能量”,那我們便是褻瀆了死者。

程浩死了,一個虛擬的他卻宣佈獨立存在了。每一個人閱讀他的文字時,都與這個虛擬的程浩共處,在記憶裏綿綿不絕地懷念他,永遠不道別。

而最好的懷念方式,就是代替他充實地去活,活在他不能去經歷的每一秒。

成功人士的創業故事 篇9

25年前,月工資90元的徐州人張愛民,因爲自己的一句承諾,拿出1000元資助萍水之交的浙江青田小夥孫勝榮創業,沒多長時間,爲各自生活打拼的兩人失去了聯繫。25年後,事業成功的孫勝榮歷經波折,找到了張愛民,贈房報恩被拒絕後,拿出了1千多萬元在徐州開了一個酒莊,交由張愛民打理。連日來,這個現實版知恩圖報的動人故事在網絡上傳播,引發網友們大量關注。

25年前,徐州大哥掏1年工資幫浙江小夥創業

孫勝榮是浙江青田人,1987年,年僅15歲的他就踏上社會謀生。因爲年齡太小,他先投奔到在徐州開理髮店哥哥處,當了一名洗頭工。

張愛民是理髮店的常客,每次光顧時,經常由孫勝榮給他洗頭。當年張愛民24歲,很快就跟孫勝榮熟識併成爲朋友,兩人經常沒事一起聊一些感興趣的話題。沒過多久,孫勝榮決定離開徐州,獨自回溫州打工,臨行前,他還專門找到張愛民告別。

大哥助人只爲一句承諾

也許兩人註定有緣。又過了幾個月,在溫州出差的張愛民居然在街頭偶遇了孫勝榮。在飯桌上,孫勝榮的言語中透露着打工的種種不順,張愛民心頭一熱,當時就許下承諾:“來徐州吧,我來幫你。”

幾天之後,孫勝榮買了一張火車票,只帶了幾件隨身衣物,真的出現在張愛民面前。當時孫勝榮對此行沒有把握,因爲他哥哥理髮店已經關門,人也離開了徐州。在這個城市裏,他是舉目無親,唯一的希望就是那句“來徐州吧,我來幫你”的承諾。

彼時,張愛民剛剛獲得了一份正式工作——一家閥門廠的業務員。張愛民見到了孫勝榮之後,二話沒說,第二天就取出了1000元送到對方手裏,當時,張愛民的月工資是90元。他還幫孫勝榮在市區租下門面房,買了開理髮店所需的.沙發和工具。

創業初期,孫勝榮唯一的依靠就是張愛民。因爲沒錢僱人,孫要獨自一個人支撐起生意。在忙的時候,他甚至連吃飯都成了問題。張愛民就利用放工時間,從廠裏食堂打包飯菜,送到店裏。“他的勤奮讓我很感動,我把他當成弟弟去支持和照顧他。”張愛民回憶。

小弟後來西班牙“發了家”

孫勝榮在徐州的創業不溫不火,很快他又決定關閉理髮店,入伍參軍。在那個通訊還不發達的年代,爲各自生活打拼的兩人很快失去了聯絡。

退伍之後,孫勝榮像周圍很多擁有精彩履歷的浙江同鄉一樣,歷經生活的波折。從一開始在浙江打拼,再遠赴西班牙打工。從最初的餐館服務生、街頭小販做起,慢慢進入當地小商品經營行業,經過多年的努力,他終於成功擁有了自己的事業,併成爲西班牙知名僑領。

儘管一直在爲事業奔波,孫勝榮從沒有忘記徐州的大哥張愛民。可是,張愛民經歷了多次搬家,又沒有其他聯絡手段,想要取得聯繫變得越來越難。20xx年,孫勝榮隻身來到徐州,可是如今的市區面貌早已煥然一新,他連當年開理髮店的路段都很難找到。茫茫人海中,孫勝榮大海撈針一般,到處打聽張愛民的住址,結果自然是無功而返。

25年後,小弟掏千萬開酒莊讓大哥打理

20xx年,孫勝榮利用回國進貨機會,再次隻身來到徐州,這一次,他雖然找到了當年工作、生活的地方,可是仍然沒有任何關於張愛民的消息。

三次來徐州找恩人終如願

20xx年7月份,孫勝榮第三次來到徐州。這次他給自己安排出足夠的時間,他選擇了地毯式尋找的方法。一條街一條街地找,一戶一戶地問。一次,他聽說“張愛民”住在某幢樓的7樓,心頭一熱趕過去,結果卻是再一次失望。

屢經挫折的孫勝榮,最後想到了求助警方。根據他提供的名字和年齡,徐州公安部門從戶籍數據庫裏找到了140多個“張愛民”。經過仔細辨認,孫勝榮最終確定了最相似的一個,可沒想到,張愛民早已不住這裏。在警方都已經放棄,孫勝榮買好回程票的情況下,一名民警偶然再次撥打了一個資料上的電話,這一次對方接通了,經過資料覈實,正是孫勝榮期盼了20多年的張大哥的聲音!

這對萍水兄弟的相逢,感動了在場很多人。在酒店門口,分別了20多年的兩人同時認出了對方,緊緊相擁。孫勝榮流下了眼淚,只是喃喃地重複着:“愛民哥,可把你找到了……”很多旁邊的人當時就大呼,“真像在拍電視劇”。當天晚上,兩人整整聊了一夜……

想贈房產被拒絕

今年51歲的張愛民此前在徐州一家機械廠上班,因爲單位效益不佳,20xx年他買斷了工齡下崗。此後,他和朋友在市區經營一個小門市部,“我的生活很平凡,經濟條件談不上太好,但能自給自足”。當孫勝榮提出想饋贈兩套房產時,張愛民想也沒想便拒絕了。

可是,孫勝榮一直惦記着如何回報當年的“一飯之恩”,很快,他再次提出,想在徐州開一家酒莊,利用他在西班牙的業務通道,主營紅酒、橄欖油等產品。孫勝榮說,這是一個不錯的項目,他負責投資,由張愛民主要負責經營。“他的想法打動了我,我能夠憑自己努力,一起合作幹好這個項目”,張愛民說,這個酒莊由孫勝榮投資了1千多萬元,委託他作爲董事長,全權打理。

孫勝榮說,他沒有想過藉着酒莊盈利,做這個投資不光是因爲相信張愛民的爲人,更是因爲他希望通過這個項目,讓兄弟兩人有了溝通交流的紐帶,有了一份可以共同打拼的事業。

現如今,兄弟倆除了談生意,更多時間在談友情。

自從投資酒莊以後,孫勝榮來到徐州的次數越來越頻繁,不過兩人除了談酒莊生意外,更多的還是情感交流。有一次,張愛民不小心扭了腰,臥牀不能動,都是由孫勝榮抱着去上廁所的。去年春節、中秋節,兩人都是帶着各自家人,在徐州擺開大桌,一起過節。“我們真的是萍水相逢,彼此不帶任何功利色彩,他就是我一輩子的大哥。”孫勝榮這樣告訴記者。如今,經過兩年的經營,兄弟倆的酒莊紅紅火火。

最有意義的回報 不是真金是真情

當年1000元助人,如今得到1000萬的回報,乍一看,這是一個最典型的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的故事。但幸好,這個故事的韻味遠不止1000和1000萬這兩個數字這麼簡單。25年前,張愛民工資只有90元,1000元相當於他一年的工資,而他毫不猶豫就把這1000元給了一無所有的浙江小夥孫勝榮,可以說,這是絲毫不計回報的救人於急難。後來,張愛民下崗了,當年的小夥孫勝榮卻發達了。很顯然,孫勝榮非常希望能回報老大哥,起初,孫勝榮想饋贈兩套房產給張愛民,張愛民想都沒想就拒絕了,因爲這樣的回報讓張愛民有些無所適從。

用成百上千倍的財物回報助人者當年的付出,小夥真心可鑑。但是,大哥的拒絕告訴他,其實,很多時候一個人義伸援手,並不是爲了得到金錢的回報,是真心希望對方同樣獲得人生的成功。當受助者回報以真情,這是助人者最大的慰藉。

所以我們這個故事的最後纔有了投資一千多萬的酒莊,孫勝榮說,從不想借酒莊盈利,而是希望酒莊成爲兄弟倆感情的紐帶,讓大哥也實現自己的價值,也正是這種充滿情感的回報,才讓張愛民欣然接受。

成功人士的創業故事 篇10

張南方的故事得從1993年開始說起,當時她剛結婚不久,一家近十口人的生活十分困難。爲了維持生計,她在和家人商議後,決定南下福建打工。

在老鄉的幫助下,她很快在福建晉江一家織布廠找到了工作,每月工資只有800元。這段時間裏,她幹遍了工廠裏的髒活累活。由於工作勤奮,張南方很快引起了公司老闆的注意,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後,老闆將她從工廠車間調到了業務部工作。這一調動,讓原本在家鄉做過服裝銷售的她如魚得水,此後的幾年時間,張南方銷售業績連年翻番,多次成爲廠裏的銷售冠軍。

1999年的一天,老闆在和張南方聊天時無意中說到,讓她在公司裏做業務員實在是屈才了,如果她到虎門這種新興的服裝製造基地發展,一定會有一番大作爲。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考慮後,張南方毅然辭掉了工作,來到虎門尋找發展的機會。

剛到虎門時,張南方爲了摸清市場決定先到富民布料輔料市場"打工"。可是她一連找了幾天工作,也沒有一家布行願意接受她。無奈之下,她向一家布行老闆提出,自己前兩個月不要工資,免費爲其打工,如果老闆滿意再簽約也不遲。張南方的"誠意"打動了布行老闆,她很快在布行開始了工作。在此期間,她不僅要承擔每天吃飯必需的費用,還要自己租房,付世界創業實驗室水電、車費,這讓原本沒有多少積蓄的她,在兩個月後幾乎"斷糧"了,甚至連一個盒飯都買不起,只能靠賒賬維持生活。但同時她也在打工的過程中,對虎門布料市場有了充分的瞭解,並從中看到了巨大的商機。

於是,敢闖敢拼的她從家鄉借來了幾萬塊錢,在富民布料市場租下了店鋪,開始了冒險的創業生涯。當年,她在現在的花城布料市場租了2個倉庫,直接從廠家調貨,生意做得風聲水氣。她所在的富民布料市場地勢比較低,第二年趕上下暴雨,鋪位進水,布料進了水,眼看就要破產。恰在此時,有一個收倉底貨的上門收購倉底貨,張南方一狠心,把布料當倉底貨賣了。原本是虧本的張南方沒想到,布料進了水,重量成倍地增加,全部布料賣出,她還贏利了十幾萬元。後來,由於張南方經營得當,短短的幾年時間裏,她在虎門紮下了根,並在20xx年收購了晉江的一家工廠,開始開辦自己的雅蘭斯織染廠,她讓自己的老公開廠,自己在虎門坐鎮,由於她的產品嚴把質量關,講究環保,布料先後遠銷歐美、西班牙、土耳其、南非、英國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爲了尋求較快發展,20xx年,張南方在虎門新建的泰興輔料城一次拿下了地鋪的5個鋪位。如今她的布料受到虎門衆多知名品牌青睞,還吸引了惠州元洲的客商前來採購,越南的客戶也來她的檔口採購,如今的張南方在虎門已經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發展方向。

虎門生活感言:

"虎門是一個開放程度很高的城市,商貿機遇多,這個城市商貿環境好、交通好、政策好,特別是近年來,虎門服裝行業異軍突起,帶來衆多國內外的進貨商,這也是我將工廠開在福建,卻將經營點一直設在虎門的原因,我感覺虎門的服裝業還有一個很大的上升空間。

成功人士的創業故事 篇11

在常人眼裏,身爲“90後”的韓鵬無論從年齡還是學歷而言,都與互聯網創業離得很遠。但事實上,韓鵬一手打造了他的微信營銷團隊,短短半年時間就網羅了30多位大客戶,成爲武漢本地微信營銷的領頭羊。

跑遍一線城市考察市場

20xx年,年僅18歲的韓鵬已經開始了創業之路,他聯合同學開發了一個類似於尚生活校園版的項目。儘管該項目做得並不算特別成功,但韓鵬從中積累了不少的創業經驗。“它讓我瞭解到運作一個項目的具體過程。”韓鵬向記者介紹說。

20xx年,對於互聯網觸覺敏銳的韓鵬意識到,微信的商業模式正在悄然成型,“那個時候,利用微信給企業做營銷推廣的業務,已經在一線城市鋪開了,只不過在武漢還沒有形成氣候。”

雖然發現了商機,但韓鵬並未盲目去做,他十分重視項目前期的市場調查工作,從當年10月開始,他用了三個月時間跑遍國內一線城市,考察微信營銷的市場情況。考察結果讓韓鵬認定微信營銷大有市場,他立刻着手組織團隊。20xx年初,韓鵬的團隊正式成立,而那時,武漢還沒有一個成規模的微信營銷團隊。

網羅名企帶動更多客戶

韓鵬能在短時間內建起穩定的客戶羣,準確的定位是關鍵。“我找客戶只會瞄準每個行業的前三名。”韓鵬分析說,“一則小企業沒有閒錢做這個,此外,如果我們把一個行業的前三名發展成了客戶,後面的企業自然會被帶動起來。”

韓鵬的這一招果然起到了作用,如今他的30多位客戶全都是行業裏的知名企業,而他預期的帶動效應也產生了。據韓鵬介紹,目前包括凱威啤酒、多個光谷片區的樓盤,都在與他的團隊洽談合作事宜。

韓鵬向記者介紹說,“目前企業給我們託管微信,主要有套餐類和自選類兩種方式。套餐類分爲標準型、商務型、門戶型和超級門戶型四個等級,而自選類則有4個大項和58個小項供客戶選擇。一般小企業的單子,每月大概收費4000元左右,最大的單子也可以做到一年30萬。”

如此高昂的運營費用,客戶效果如何保證呢?韓鵬說:“我們在和客戶簽訂合同時,就會把KPT(績效考覈)寫進合同裏,比如,我們每個月要保證客戶的微信達到多少粉絲數、發多少條信息等等。”

籌劃自建微信電商平臺

韓鵬的野心並不僅僅停留於爲他人做嫁衣的層次,他向記者透露,目前團隊正在籌建自主的微信平臺。空辦一個微信平臺,顯然是很難形成影響力的,韓鵬對此心知肚明,“我要辦的是一個具有電商功能的微信平臺。”韓鵬告訴記者,他的團隊目前已經開始和中百就相關的合作事宜進行洽談了。“如果和中百談成,我們就會在自己的微信平臺上發佈中百商品的圖片文字信息,消費者只需點擊自己想要的商品,我們便會立刻送貨,並保證一小時內能夠送達。”韓鵬向記者描繪着關於團隊未來的發展方向。

成功人士的創業故事 篇12

1998年,先後通過法律專科、本科自學考試的黃華,在生意遭遇沉重打擊後,抱着提高管理能力的想法,自費到四川經濟管理學院讀MBA研修班。

一次在飯桌上,同桌的川大老師無意中說到,現在考研的學生很多,但成都只有一家培訓班,而且都是本地大學的老師,如果北大、清華的老師肯來上課,肯定報名上課的人更多。

說者無心,聽者卻有意。"當時我一下就意識到這是個難得的商機。"隨後,黃華在校園觀察:很多同學爲考研在教室裏熬通宵。不少同學也說,考研前的苦讀效果並不好,有時勞累過度反而會影響發揮。

同時,她又打聽到,當時重慶、成都還沒有一家正規和權威的考研培訓學校。爲了得名師點撥,不少同學不遠千里到北京參加各種培訓,路費、報名費、食宿等開銷起碼要四五千元。

如將北京的名師請到重慶搞培訓,既免去了學生舟車勞頓之苦,又能從中找到商機,豈不一舉兩得。多年生意場上的磨練,讓黃華下決心挖掘這座金礦。

四次登門請名師

兩個月後研修班畢業了,黃華開始着手籌備考研班。她很清楚,考研班成功與否,就看能否請來北京名師。在北京朋友的幫助下,她找到中國原考研命題組組長楊樹先。

黃華稱,之所以一來就從重量級人物入手,並不是盲目亂撞,因爲她打聽到,楊樹先曾在重慶一中讀過書,也算半個重慶老鄉,老鄉見面再怎麼也得給個說話的機會吧。再說,楊樹先如能出馬,考研班就有號召力了。

說歸說,資金實力均不濟、連北京都未到過的山妹子,要想請動教育界的名人也絕非易事。

1999年1月的北京天寒地凍,一下火車,黃華直奔楊樹先家。不料吃了閉門羹—對黃華貿然來訪,楊教授似乎並不歡迎,甚至連門都沒讓她進。相信金石爲開的黃華冒着鵝毛大雪在楊教授家外等候着。半小時後,被打動的楊教授終於將黃華請進屋,但拒絕了黃華的邀請。

雖然首次登門失敗,但黃華卻看到了希望,"楊教授雖拒絕了我,但從短暫的接觸中我感到,他和他夫人的心都很善良。"於是,黃華打算以"曲線救國"方式再請楊教授出山。

第二次登門時,她求楊教授夫人幫忙說服楊教授。此招立竿見影。到第三次登門,楊教授的態度轉變了,口頭答應考慮一下。到黃華第四次登門時,終於打動了楊教授—答應了黃華的邀請。

有了名師助陣,辦考研班的事變得順利起來,以楊樹先爲主的專家團隊很快搭建完成,並與北大達成師資共享的合作。辦考研班頭年賺了40萬

黃華回到重慶就開始尋找辦學地點,她找到重師並達成聯合辦學協議。1999年2月,黃華的考研學校正式成立。從籌備到開業,僅用了1個月。黃華給學校取了一個響亮的名字—點金學校,意爲經名師點撥,對學員能起到點石成金的效果。

如果說請名師以及與大學談合作,這些過程都算順利,那麼,考研學校開張後能否順利運行,纔是對這個年僅23歲的女孩考驗的開始。在當時的重慶市場上,已有好幾家考研培訓學校,辦學資質和水平參差不齊。

第一次招生,黃華印了三萬份海報,在市內各高校以及公共宣傳欄張貼。忙了近一個星期,才把海報張貼完。不料,他們前腳貼上,後腳就有人上前撕海報。甚至還有一次,黃華在一個公共宣傳欄裏張貼海報時,還受到威脅。黃華鼓勵自己和員工們:不要怕,我們是合法經營。同時與各高校保衛處聯繫,確保自己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

同時,爲打開局面、樹立品牌,黃華請楊樹先教授來渝作了一次關於考研考前複習的講座,讓重慶學生與名師面對面。"講座地點設在重師,開講那天,只能容納600多人的重師電影院,一下子就來了1000多人,過道里、走廊上站滿了想考研的學生。"黃華回憶,而在7月1日正式開班時,一天就有200多人報名,每人培訓費300元,總計6萬多元。當年暑期班,黃華一共招了1200多人,收到的學費近40萬元。

考研學校發展全國連鎖

一炮走紅後,第二年,點金學校的培訓點迅速從重師擴展到重大、西師、西農,並在成都設了分部。培訓內容也從單純的考研培訓發展到GRE、英語四六級考試和大學聯考補習。

爲了做大培訓蛋糕,黃華開始以連鎖加盟方式,將學校推向全國。"我們出師資、品牌、管理模式和提供信息,對方出資金和場地。"如今,點金連鎖學校已在山東、上海、河南等省市落地。當初學校啓動時黃華東拼西湊投入的2萬元,兩年後,學校收入猛增至500萬元。當年的農村打工妹真正成了百萬富翁。

成功人士的創業故事 篇13

身上只有二百元

高中畢業後,他懷揣着身上僅有的二百塊錢獨自來到了南方一個陌生的大都市。從火車站裏出來,他擡起頭仰望着天空,前途一片渺茫,可是不管前方的路有多坎坷,他都必須毅然地走下去。本來這個時候他是應該站在大學門口才對,那年大學聯考他曾以超出本科分數線七十分的佳績被國內的一所名牌大學錄取,只因爲拿不起高昂的學費,他不得不遠離心中嚮往已久的象牙塔而走上打工之路,但是對於自己的命運,他卻從來都不怨天尤人。

他來自一個貧困的小山區,踏上火車的時候父親拿着一沓厚厚的人民幣告訴他說:“小春,這是親戚鄰居那裏湊來的,夠你用上一陣子的,到了外面找點事做,以後就要靠你自己了,家裏已經……”,坐在火車上,看着父親憂鬱的眼神,看着母親滿臉的淚水,他的心都碎了。快要下火車的時候,他把錢拿出來數了半天,除去車費正好還剩下二百元整,全是些一元兩元或者十元的零碎票子,這也就是他日後的救命錢了。

在當今這個人才濟濟的社會中,尤其是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大都市裏,恐怕連大學生想要找份像樣的工作都有相當大的難度,又何況他是一個剛畢業的高中生呢?他也很有自知之明,他開始注意沿途大街小巷中的一些廣告招牌,他相信這裏面應該有適合自己的工作。可事實卻並不完全像他想像的那樣,幾天下來,他仍是一無所獲,他也曾聯繫上了幾個僱主,可人家說早就已經招滿了人。

爲了省錢,他常露宿街頭,甚至會去吃一些別人仍進垃圾箱裏的殘羹充飢,他有生以來第一次刻骨銘心地感受到了漂泊在外的悲慘,他無法想像那些淪落街頭的乞丐流浪漢們過着的是一種怎樣的生活。他以前常在書本里學到也常聽別人說到“金錢不是萬能的”,“富人未必就會比窮人活得幸福”,“有些人除了錢什麼都沒有”之類的話,可他此刻卻深深地感到他唯一需要的就是金錢,對,除了錢他什麼都不需要。

白天,他拖着沉重的腳步穿行於繁華都市的人羣中;夜晚,他一個人躲在黑暗中哭泣,沒有人可憐他,也沒有人同情他,現實是殘酷的。還好總算天無絕人之路,已經是身無分文的他在餓了兩天後終於找到了一份工作,當上了一名送水工。他十分珍惜這次來之不易的機會,他開始了起早貪黑沒日沒夜地拼命幹活,早晨,他從極度的疲倦中爬起;深夜,他強忍着渾身的劇痛睡去。一個月很快過去了,他從老闆那裏得到了四百元的報酬,當接過四張嶄新的人民幣時,他的臉上並沒有露出絲毫的喜悅,他想起了此時此刻正在山溝中苦苦掙扎的雙親,無論對於他還是對於家庭來說,這點錢是根本無法也不可能改變現狀的。他決定去尋求一種更加適合自己的工作,他堅信只要奮鬥就能成功,只要付出心血總會有回報,即使不上大學他也照樣可以有所作爲。

有志者,事竟成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他給別人送過奶,在工廠裏扛過麻袋,擦過皮鞋,清理過下水道,甚至同時兼做過幾個工作,最後,他當上了一名送報員,負責爲別人送報紙、書刊、信件之類的東西。就他個人而言,他是喜歡這個工作的,因爲他可以抽空從中學到點知識,他是一個太愛讀書的人,對於書籍他有着一種強烈的親切感。獨在異鄉,他是孤單的,遠離輕浮的人羣,他並不空虛,他說有書作伴就不會有孤獨。重新讀到“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時,他又別有一番感受,這種極大的精神撫慰給了他與命運抗爭的鬥志。

忽然有一天,他有了一個非分的想法,“總看別人的書,何不自己也寫點東西出來呢?”,於是,他試探着再次拿起了擱置已久的筆,他頓時激動萬分,沒想到在短短的時間內竟揮筆成文,道出了心中的酸甜苦辣,就這樣他的第一篇文章誕生了,他懷着一種惴惴不安的心情把它投了出去。兩個月後,他的文章被刊登在了一家報紙上,同時他也收到了來自報社的八百元稿酬。初次的成功充分證明了他在文學方面的天賦,也讓他對未來充滿了幻想,與送水工、送奶工相比,他覺得當個作家倒更適合自己,於是,他毫不猶豫地決定開始走文學創作之路。

他專心研讀了大量的經典名著,在吸取別人精華的同時,又融入了自己的個性,他寫出了許多感人至深的精闢的話語,引起了廣大讀者朋友們的共鳴,很快地他就成了一位小有名氣的作家,同時也爲自己贏得了一筆不菲的收入。面對自己的成功,他並沒有滿足,他想只寫文章還是遠遠不夠的,他要寫幾本書出來,當一個真正的作家,不是爲了錢,而是爲了心中那不滅的信念。就這樣,他白天出去爲人做事,晚上一個人靜坐在昏暗的燈光下苦思冥想,直至深夜,他的耐性和毅力大得驚人,他幾乎每天都是在瘋狂地工作,他休息的時間很少。

終於,在不久的將來,他一部鉅著的問世,引起了全國的轟動,在市場上幾百萬冊圖書在極短的時間內便被搶購一空,一夜間他倍受萬人矚目。當記者問到他是如何獲得了成功時,他說:“成功是一個祕密,因爲它是你在別人吃飯、逛街、打牌、聊天或者睡覺的時候進行的,是在別人休息的時候而你仍然瘋狂地工作的結果,是一直地在鑽時間的空隙,所以也就很少會有人知道你是如何成功的,面對你的成功,他們只有迷惑”。

在談到對書的感受時他又說:“書可以淨化人的心靈,洗滌人的靈魂,陶冶人的情操;可以使迷途者知返,使有志者奮發,給浮躁者以寧靜,給孤獨者以寄託。書,它是一種精神享受”。至此,一個連學費都交不起的高中生一躍成了國內文壇上的一顆新星,成了文學界的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成了一位名副其實的成功人士。

或許,在大多數人眼裏成功者都有着令人羨慕的背景,都過着人人神往般的生活,殊不知任何人的成功都是要付出代價的,他們也是在經歷了無數鮮爲人知的磨難後才“守得雲開見月明”的。在成功者的背後不是幸福,是坎坷;不是充實,是累,是艱辛。

標籤:成功人士 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