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創業

創業的大忌是浮躁

創業2.79W

“介紹一下你們團隊的情況。現在公司的年收益如何,利潤率是多少。你想融資500萬元,這筆投資將怎麼用,準備出讓公司多少的股份。請你談一下公司的遠景規劃。”這是記者在北京的一家創業平臺,親歷的創業者與投資人的對話片段。

創業的大忌是浮躁

去年以來,一夜之間如雨後春筍出現的創業者與投資人充斥在各個創業好項目平臺。特別是集中京城的車庫咖啡、天使匯、創業影院匯聚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創業者,期待着垂青於己的投資人能及早出現。投資人也不再等着創業者主動投懷送抱,不停輪轉於不同平臺之間,渴求遇到自己心儀的項目。

然而,現實是成交率奇低。

在投資人看來,目前國內大部分的創業項目尚未成熟,距離投資人的期望值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在這背後,不言而喻的是創業者的浮躁心態,這也成爲目前創業者們共同的弊端。

  夢想的距離

在不同創業者的演說中,很多人將自己創業定義爲夢想的初衷,將其全部歸結爲自己奮鬥的動力,也是所有努力的終極歸宿。

夢想被無限放大,在自己如何創業的過程中卻需經歷現實的大考。很多創業者卻依然堅持被自己的夢想緊緊包裹,不肯走出去瞭解外面的世界,結果最終與市場漸漸脫節,投資路演也變成了一次次笑談。

小曹現在經營着一家金屬表面處理的公司,此前曾做過污水處理業務。目前公司研發了一種具有特殊功效的藥水,可以將各種金屬表面進行簡潔化處理,相比傳統工藝,處理的時間短,效果好,無污染,價格與傳統工藝基本持平,利潤率在40%左右。目前在京郊僅有一家處理廠,上上下下共有5個人,分別爲不同業務的負責人和執行人,目前的盈利能力是9萬元。在投資路演中,當投資者問他公司未來的經營規劃和盈利能力時,他講到公司將在三年內實現盈利6億元,並在5年內實現上市。談到此,場下噓聲一片。不論該公司的藥水多麼神奇,想在3年內實現預計目標,着實存在一定的難度。

在記者的觀察下,類似於這樣心懷夢想的創業者不乏同類者。成熟的商業理念變爲可創造利潤的模式,是風投企業刪選項目的核心內容,也是風投對創業者最基本素質的一個考驗,而不是創業者臆想出來的天文數字。

業內的一名風險投資人對記者講到,現在創業者的素質參差不齊,很多都是大學剛剛畢業沒有任何工作經驗,只是憑藉一腔熱血在創業,最終便會出現公司的項目與市場脫節的現象。業內人士建議,創業者不要輕易將夢想作爲自己創業的慣用註腳。同時作爲初次創業的人應該多出去走走看看,瞭解市場現狀,然後再對原有商業項目規劃逐步修改,這樣會更利於與市場的對接,相比更會吸引到投資人的關注。

  先做強再做大

做強與做大,兩者之間孰先孰後的辯證關係在新興的創業者間成爲頗具爭議的理念。業內的投資人對記者講到,“目前很多創業者篤定只有做大才會做強的道理,這也是新一代創業者,在缺少經驗、激情戰勝理智的情況下的衝動使然。”

小李在大學期間學習的是農業管理,畢業後從事了養豬業。他飼養的生態豬是公司目前主推的產品,公司裏有職工13人,總資產10萬餘元,利潤在5萬元左右,希望可以獲得1000萬元的投資,用於擴大規模建廠,增加產量,1000萬元的融資計劃用他的話來說能完成創業之初預計的目標。與小李有同樣想法的創業者數不勝數,用風投的話來說:“還沒有站穩就想跑,急什麼。”類似的評價也常在李開復、薛蠻子、熊曉鴿等風投界名人的微博上出現。

啓明創投的一位合夥人對記者講道:“國內的創業者很多是大學生剛畢業向父母要幾萬塊就去創業,剛剛建立基礎就出來找投資,以爲錢可以解決所有問題,其實重要的是紮紮實實的積累,不要存在投機心裏。特別是現在的創業者確實很有想法,但是想法並不等於市場的需求,現在能夠踏踏實實做事的人真的不多,相反,做小又有什麼不好。”

對比一些創業者急於求大的心理,也有不少創業者在微博上表示,做小又有什麼不好,做大需要的是整個配合的`系統,拿到了投資業不一定代表就有駕馭的能力。相反,紮紮實實地創業,將其作爲一種生活方式,從中體會到創業帶來的快樂體驗又未嘗不可。張麗大學畢業後在北京一家傳媒公司工作,因爲交通的苦惱,巨大的開銷,沒完沒了的加班,她決定徹底告別朝九晚五的生活,於是她回老家做新農業。她對記者講道,自從回家開始創業,每天生活規律,雖然辛苦,但是自由自在,目前她的小農場已經步入正軌,收入比在北京工作時還要高。她坦言,創業的結果並不一定做到多大,只要是自己想做的,一切都應順其自然,小自然有小的樂趣。

  不可不防的風投

近年,風險投資企業噴涌而出。隨着國際經濟的不景氣,國內經濟下滑大勢在所難免,加之股市長期低迷,風險投資公司也深陷其中。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此前公司的投資項目成功率在20%左右,收益也幾乎是在300%左右,而隨着投資公司間競爭加劇,大家都在搶項目,值得投的項目也越來越少,但礙於資本設定的盈利目標,各類對創業者不平等的條約也開始出現。

此前,李開復發佈微博聲稱,他接觸了很多由天使投資孵化的出色項目,但是皆因天使投資在創業公司中所佔的股份比列過高而導致風投企業或者私募根本無法接盤。

一位資深的業內人士對記者講到,創業者在四處融資時,抱着有奶便是孃的心態,以找到投資人能爲目的,爲此不惜一切代價,以出讓過高的股份作爲吸引投資方的誘餌。比如在記者參加的一次投資路演中,一家公司聲稱將其公司的60%讓與投資人,而這也是少見的慷慨,但往往卻爲日後的經營埋下了種種隱患。

除此之外,很多創業者在引進資本之後被踢出管理層的事例也屢見不鮮。雷士照明的吳長江就是最具代表性的案例,張朝陽也曾經在接受電視節目的訪談時講到,風投是在董事會裏最爲兇險的一羣人,特別是在搜狐引進資本的初期,差一點就被踢出了董事局。業內人士建議,創業者在開啓融資計劃時千萬不能盲目,特別是對急於找到投資人的創業者而言,更有必要系統地將其作爲必修課學習一番。

創業者與風投間的利益博弈正在接連上演。對於創業者而言,對自己的創業項目應該有個理性的認識,至少在融資前公司應該有成熟的商業模式,良好的財務狀況以及團隊的執行力,這些都是吸引風投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創業者自我修煉的必經之路。畢竟,羅馬帝國不是一天建成的,急於求成的心態最終都有可能變成未來難以收場的罪狀。

標籤:大忌 浮躁 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