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創業

創業勵志小文章

創業1.41W

創業勵志小文章1

今年過年回家,有個很大的感觸,就是以往那些小夥伴們都沒法愉快地玩耍了。他們看我目光都不一樣了,他們說哇,程大老闆程總回來了,你現在是富豪我們高攀不起啊,想粘粘程總的光,等等諸如此類,或者就是遠遠看到裝作沒看到,可能是覺得自己自卑。

創業勵志小文章

農村年輕人最讓我感觸的就是曾經一起盟誓做出一番事業的兄弟,現在呆在農村的門口曬太陽,抱着孩子。我想跟他說話卻再也找不到相同的話題去講,他再不談什麼理想和不談什麼成就事業,只談今天的天氣,明天去誰家,哪家有麻將打,或者年後想找個小餐館打打工混口飯吃。我給說一些我程大個小火鍋加盟的一些計劃,餐飲的發展方向,以後的創業模式,他有一半聽不懂,有一半似乎不感興趣,懶洋洋的狀態,跟人也不太交流了。

我不知道爲什麼他們一直呆在老家會成爲這樣?當初出來闖蕩的勁頭蕩然無存,只留下好像被歲月風乾了一樣的懶洋洋的狀態。他們還年輕,卻已經成了,這樣。我給他們說趕緊出去走走吧,不爲了掙錢,不爲了別的,就爲了開闊下眼界,充實下思想,改變下精氣神,

理解下現在的社會發展和生活狀態。不要再龜縮在一個地方,越變越讓人不認識。

這倒不是說我的家鄉有多封閉和艱苦,這幾年每家每戶日子也都過的不錯,不愁吃不愁穿的,但人似乎一回家一到家鄉就有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安逸感,有了懶洋洋的狀態,有了挖苦人的本領,有了忽而冷漠忽而熱情的飄忽不定的情緒,有了封閉的思想。

這幾天雖然是過年,大家都比較清閒,但是他們似乎日常仍舊那麼懶洋洋,膽子忽然變的很小,交流忽然變的很少,木訥的和地裏的莊稼一樣。

這種向內而外的生活就是農村典型的生活,大部分父母輩都很勤奮,他們只休息這麼幾天,除此之外都是當你瓦工,或者外出打工,或者準備田地裏的活兒幹。但我們這一代卻似乎失去了更多的激情,讓一切都慢下來,都漫無目的起來,讓一切都變的毫無把握起來。因此讓他們自己也無所適從起來。

我的家鄉很適合一個心有情懷的人居住,但不適合年輕人去消磨自己的志向,眼光,胸襟氣魄和判斷力。

我的大多數同學中,他們會用手機,而且拿的手機有的比我還好,但是他們不懂得怎麼用手機賺錢,他們會用電腦,但是不懂得怎麼用電腦去做更多的事情,他們會幹活,但是不知道怎麼才能技能把活幹的漂亮又能賺到更多錢,他們知道樂觀但不知道怎麼用樂觀的心態再去拓展自己的見識。

他們已經不是我認識的當初的那些人,當初的他們志氣高昂,充滿了理想和衝勁兒。而現在他們卻被農村的時光埋沒在了黃土揚塵裏。他們除了吐槽,除了挖苦,除了羨慕嫉妒恨之外,甚至連被嫉妒逼起來的勁頭都沒了。他們沒了危機感,沒了緊迫感,沒了方向感。他們甚至在開始躲避熟悉的自己。人還是要有勁頭的,我怕我呆的時間久了也失去的希望,做什麼事情也畏首畏腳起來。我還是習慣於很有規律的生活。充滿了激情和能量的生活。

之前我們一直說窮就窮在了思想,我現在想說,窮是窮在壞境,沒有頭外界太多刺激的'環境,久而久之思想也會變的愚鈍和懶惰。而不主動去尋求脫變的人,又讓環境變的更加如此。如此循環。我們家鄉是蘋果之鄉,每年產的蘋果多出口,家家戶戶都有,他們被國商收購後其實也賺不到多少錢。所以我就對我的同學和玩伴說讓他們通過網絡去直銷。這多好。現在物流又不是問題。他們連連稱是,但卻沒幾個人去做。

父輩有他們堅持的信仰,比如祖宗的敬畏,甚至鬼神的一些習俗遵守,但是我們這一代人沒了這些,也沒了向上的蓬勃之氣。

趁年輕,走出去,或者去創業。別讓自己快速的衰老。成了農村太陽下的一根掃把。人越有錢越踏實,越有底氣越自信。別等待也別懶惰,一切都需要行動。就算要當個農二代也得當出個摸樣吧,也不能老啃着老一輩的經驗吧?

一個人的沒出息,先從他閉了嘴,失了激情,忘了初心開始的。

我今年回家給父母發了幾張100的美元,說這是我從微信上賺的加盟費,然後四下鄰居便知道了,他們羨慕這幾張美元,卻對怎麼賺的不感興趣。對於老一輩來說仍然羨慕的是誰家孩子被分配工作了,在縣上民政局或者水電局成了正式工。一個月一千多塊錢,很是羨慕,一輩子的飯碗算是抓到手了。對於我的小夥伴們,他們仍舊在一臉茫然,我是真想告訴他們什麼是微信營銷,什麼是網絡營銷,什麼是創業,什麼是SEO,但他們不懂。

所以相互間突然就沒了言語。久而久之就有了隔閡。

農村年輕人的窮,是因爲他們放棄自己太早了。是因爲他們失去了在城市裏那種生活下的激情和嚮往。忙碌和快節奏不一定是件壞事。最起碼能讓你有不斷接受新鮮東西的機會。所以,還是出去走走,接觸不同的人,和不一樣的人打交道,看不一樣的東西,吃不一樣的飯,做不一樣的事情,看不一樣的世界。

創業勵志小文章2

賺大錢的邏輯:那些說靠能力的人都快醒醒吧

我自己一直在反思這些年裏的很多事情,突然發現所有的成功失敗,很大程度上都不是我自己個人能力決定的,而是很大程度上被大趨勢給決定了,我很多年前寫了篇叫《我爲什麼看空中國股市》,裏面我提到我自己爲什麼離開股市,突然只是因爲覺得我這個人能力不如別人,勤奮不如別人,運氣不如別人,我憑什麼跟人在一個能力充分競爭市場上賺錢?

我唯一盈利性的機會其實只有一個,就是豬都會賺錢的時候,我纔有賺錢的機會啊。也就是風口來的時候,例如06年,例如09年,

那時候,滿大街都會聽到誰賺了多少,賺了多少,於是我就能有機會賺錢了,如果在一個不是普遍性的盈利市場上的時候,我發現賺錢一般都是辛苦錢,也就是跟人比體力才能賺錢,花更多的時間,做更多的調研,那些都是辛苦錢。而可悲的可能是競爭越充分的市場,你會更可悲的發現你即使很辛苦了,也是不賺錢的。

後來衍生出去看很多問題,發現其實不單是股市,任何行業好像都是差不多,20xx年的時候,我們很多同學離開了中國去美國讀書,都是名校啊,牛逼的一塌糊塗的名校啊,我們這些垃圾被留在國內,十多年過去了;

我們這些垃圾在國內啥事情也沒幹,結婚生子,然後沒事只能買房子,一套兩套三四套,然後就發現那些國外讀了n年的書的同學們可能就比較悲催了,回國可能一套房子也買不起,是我們能力強麼,不是的,是因爲我們趕上了好時候,中國大發展都格局裏,能力其實是不需要的,我們自己也很悲催的發現,回老家去,甚至不如那些沒考上大學的同學們;他們國中畢業、高中畢業就開始闖蕩江湖,更早的接觸社會,更早的在外貿領域做業務,而你因爲可能是大學畢業,選擇也比較多,反倒不如他們有更好的積累,尤其在過去十年賺錢最多房地產行業,一般比拼的其實也是膽魄而非能力,我們東陽是建築之鄉,很多人很小就跟着走南闖北做工程,然後在過去十年裏,一個個都賺了很多錢,反觀我們自詡名校畢業,其實是不如他們的,當然現在趨勢也在變化,互聯網出現的格局裏,房地產衰退之下,這個趨勢不同了,盈利邏輯也跟着變化了。

我前些日子碰到一個ut出來創業的小夥子,當年ut可能在全國招聘的爲數不多的本科生,他打敗了無數的人終於擠進了ut,而那些被他打敗的人,黯然的走進了阿里的大門,彼時的阿里容納了一幫烏合之衆,很多都是職業技術學校畢業的學生,名校幾乎沒有,十多年過去了,那個進了ut的天才,現在要出來創業了,那些沒辦法只能去阿里的人,一個個身價過億要給那些牛逼哄哄當年逼的他們無路可走的牛人們投錢去了,能力決定一切麼?好像還真不是。

前些日子,跟黃曉捷師兄談話,他談到他20xx年在五道口讀書的時候逃課去賣空調,希望發家致富,結果賣了一年多,曬得黑黑的回學校,然後說了一句話,叫辛苦不賺錢。跟我所思考的'幾乎是一致的,這簡直就是句真理,這個世界上,賺錢的事情,從來不是辛苦的事情。

你們比辛苦,比的過那些富士康的工人麼,比得過農民伯伯麼?但是他們比你更賺錢麼?所以世界上,如果一個行業要靠比能力來賺錢的時候,你會發現好像賺的只能是辛苦錢了。更苦逼的是甚至很多人還賺不了辛苦錢,例如現在一堆苦逼的淘寶電商

現在創業的人很多,我一直都跟大家說,創業有時候選擇大方向很重要,因爲賺大錢和賺小錢說白了,其實都會很辛苦,都很艱難,你路邊開一個小店鋪要做成賺錢,其實也不見得比做好一個國有企業要容易到哪裏去,都不容易,但是同樣辛苦,結果是截然不同的; 這個時候,大格局大趨勢就顯得非常重要,儘量去做一些趨勢性的機會的事情,市場整體向上的機會,只要做的稍微好點,總還是有機會的,而有些行業,你在怎麼做,其實都註定了最終的結果都不會好。我們做投資的要去投資一個賺的是辛苦錢的時候,那就會發現我們賺取的只能是社會平均回報率,於是我們到最後發現得出的結論其實也還是儘量淡化能力的重要性,更多看中趨勢性的投資機會,在大趨勢性的格局裏,在進行一定程度的鋪量投資,能力無法量化,很難確切的預測,而大趨勢的視野還是有一定的邏輯可循。

周鴻禕有篇文章貌似是說,趨勢之下無可抵擋,孫中山很多年前有句話叫,天下大勢,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意思就是任由你在牛逼,你也無法對抗歷史的潮流,這就是趨勢的力量。但是問題來了,趨勢到底是什麼呢?

趨勢是什麼很難定義,我們其實看趨勢這個東西吧,倒是有幾個特徵挺有意思,第一個特徵其實是趨勢只有在將起未起的時候,纔有意義,太早看到趨勢其實毫無意義,你會錯過太多的東西。

也是爲什麼很多聰明人都賺不到錢的原因,趨勢看到了最後就是虛無主義者,因爲覺得這個也就這樣那個也就那樣,都沒啥意思,看的太遠的人,其實挺適合做先知,當然也很容易成爲先烈,看的太早的悲催案例太多了,意義更是不大,哥白尼在中世紀就看到了地球不是宇宙中心,於是就被火燒死了,太多太多聰明人死在了不在當下生活的故事裏去,等好不容易撐到風口來的時候,他已經先沒了。

而如果,趨勢都被人看到的時候,其實趨勢的意義也就沒了,當真理都被大家接受的時候,真理就會淪落爲常識,你已經沒有任何機會和優勢來成爲一個佈道者了,在現實中也有挺多好玩的事情,前些日子聽到一個農民說,政府讓我們種蔥,我們就種蒜,政府讓我們種蒜,我們就種蔥。這個就是極爲簡單的樸素的趨勢性發現的案例。當趨勢被所有的人都看到的時候,你其實只能迴歸到賺辛苦錢的邏輯裏去,記住辛苦錢往往不賺錢的真理吧。

在這個特徵裏,我們收穫的東西是什麼呢?是提前預判很重要,因爲只有在人們尚未發現,而你卻提前發現,也提前動手了,那你或許能有先發性優勢。

創業勵志小文章3

創業者們又要上路了,而對於很多正在準備走上創業之路的朋友們來說,可能一直還是在思考一個問題——我該如何創業?創業,每個人的奮鬥目標是不一樣的,創業所做的事情也不同。所有人都知道創業是有風險的,其實做什麼事情都有風險,喝水還有被水嗆着的風險呢,所以每個人不管是人在職場,還是自主創業,一定的風險管理意識是要有的。這裏給大家分享一些企業CEO創業失敗後的心路歷程和走過的路,啓發創業者對創業的一些思考,以便於更加理性的面對創業。

需要思考的問題:爲什麼創業?我有足夠的風險承擔能力嗎?

每個人都有自己創業的理由和想法。爲什麼創業,我覺得根本不用回答它,因爲這個問題不用回答,只是闡述一些事實。

有人是被迫的。中國最早的一批民營企業家,很多都是勞改犯,他們沒有別的出路,體制不接受他們。對他人們來做創業(更多是實業)就是生存,生存就是創業。他們很多人失敗了,很多人又回籠子去了,也有一些人生意做起來了,發達了,寫書或者被寫書了。

有些人是爲了自由;有些人是爲了精彩刺激;有些是爲了證明自己;有些人是看到了利益;有些人爲了自己的興趣愛好;有些人尋求新的生活方式;有些人是爲了兄弟情誼。

所以我才說這個問題不用回答,是因爲,無論你爲什麼選擇創業,你都走上了一條相同的路,唯一不同的是目標和做的事不一樣,僅此而已。

有一位朋友,非常喜歡做菜,也喜歡奶茶。他嚐遍了北京大大小小的奶茶店,加上自己所學,弄出了自己還算不錯的配方;他看了各個IT集中的地段,放棄了五道口,選擇了西二旗這個競爭力比較小,民工多的地方;他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放棄了門面店,改在了租金比較偏僻的樓上,開始了自己的生意。他是爲了自己的愛好,放棄了大IT公司的朝九晚九,選擇了創業。突然,他發現作爲CEO,創業這個事情,和奶茶完全不是同一個事情。他需要面對工商稅務,他需要去做推廣,他需要考慮桌遊這種增值服務,他需要考慮招工和壓低這些小妹妹的工資,他需要的找個便宜的乾淨的阿姨打掃衛生。CEO很多時候就是找錢的、衝鋒的、補位的和打雜的。

一個電商的CEO這樣講述一個小故事。因爲電商都有些庫存,一般都是放在比較偏僻的地方,因爲價格便宜,爲了照顧倉庫,他請了兩個小姑娘看護。但是一天晚上這兩個小姑娘路過一條偏僻的小路的`時候,被流氓騷擾(沒出事),然後小姑娘提出不幹了。他的一天工作就是,找了隔壁倉庫的大爺,和他談好,每個月給他200塊,讓他每天陪這兩個小姑娘走那段偏僻的小路。

作爲CEO,你要做的是找錢,找人,找客戶,和工商稅務噁心,控制成本,做用戶反饋調研,找朋友買機器租帶寬,解決數據庫瓶頸,淘二手的電腦桌椅。這些纔是創業必經的路。

創業失敗,不得不放棄,你有捨得的勇氣嗎?

有個在中關村創業7年的朋友,因爲投資款加自己的首付款房款已經耗完,被迫關門,他跟一個老闆說希望和他一起做,而這個老闆考慮的是這個人不能一開始就給很好的經理職位,因爲他身上有各種複雜社會的印記,所以和這個人說,哥們,我認識很多公司,給你介紹一個靠譜的吧。他說,老闆,我不是找一個工作,我就是認可你,想和你學些東西,做RD(Researchanddevelopment,研發工程師)編碼都行。然後,他就真的做了RD,三個月轉正的時候,被提拔爲實習經理,之後6個月轉正。現在做的風生水起。

創業失敗了,到了不得不做出選的時候,放棄掉你創業的那些東西,那些光環或者惡名,那些經驗和教訓,那些啥都會的心浮氣躁,去開始一段幾年前走的路,你有過這樣的心理準備嗎?

互聯網上偶遇一位CEO(忘了具體的人),他到我的辦公室,我們面對面的談心。他想去360,讓我幫他介紹。他的故事很慘,網站發展不如預期,人員離職,資金匱乏,最後剩下他一個人,苦苦支撐了半年,做產品,做設計開發,做運營,開發了兩個版本上線。直到最後不甘心的被迫放棄。我問他,想做什麼,他說想做管理,不想做PM(產品經理)、RD那些具體的事情。我說,風車失敗後,我去面試過PHP開發工程師,你能想象麼?他說很難想象。我說,好吧,我盡力幫你推薦推薦。他放下了自己執着的東西,但是沒有放下自己應該放棄的東西。

試想一下,創業失敗,你能給你原來的手下打工麼?創業失敗,你能和比你小十幾歲(你讀大學,他纔讀國小)的一起同事麼?創業失敗,你能面對那些你曾經發誓要證明給人看的人麼?創業失敗,你能放棄掉你對市場,對融資,對產品,對開發,對運營都懂一些的知識,安心做一個“關鍵詞飄紅”的策略並且一代碼一代碼的敲麼?

創業會很傷人品

一個朋友和我講述了他的經歷。公司解散了,人都走了,房子還沒有到期,辦公室還有一些小東西(綠植,電話機)沒有拿回去。自己到了凌亂的辦公室,找了個椅子做下了,然後就這樣,回想着各種可能性,回想着很多人的身影,回想着很多事情,一個下午過去了,外面的霓虹燈逐漸亮了起來,然後起身慢慢的鎖好門離開。

很多20多歲的幾個兄弟,因爲合得來,優勢也互補,最後資深一些的牽頭,選擇了一起創業。幾年後,失敗了,換方向,又失敗了。創業嘛,也能拿點基本的工資,滿足日常生活開銷。但是,有一次CEO再堅持,突然大家不能再幫你了。他們不能再接受3~4千塊錢一個月,5%的股份,他們的要求變成和你一樣了,股份平分,這顯然是一個資本市場的大忌。這個時候,這些兄弟的訴求,和你一樣了,在同一個公司填滿不了這些訴求了。

一些大公司出來的高管創業成爲了CEO,拉了一些手下,乒乒乓乓的幹了幾年。再幹,CEO突然發現,這些人不太合適了。要麼,公司有點起色,需要替換他們這些人,讓更好的人上位;要麼,公司改方向,這些人不再能像剛出來那樣,死心塌地、不求回報和你一起做了,他們太資深了,你需要的可能是一些初級的開發,美工,自己做產品。你在大公司做高管積累的人脈,人品都開始消逝。

有一朋友,老婆支持他賣掉了自己的房子,租房創業。開始沒有同類競爭產品而略有小成,但是一羣互聯網巨頭涌入,很快被壓跨。他發了一條微博,說結婚七年了,祝老婆結婚紀念日快了。我很用心的轉發了這條微博。因爲我理解,創業付出的不是你一個人,有你的親人的支持,有朋友的幫忙,也有兄弟跟隨。也許創業失敗,你才明白他們的付出,才能心懷內疚和感恩。

有這麼一個創業黃金期,20~30創業,40歲~45歲創業。30歲~40歲,並不合適創業。因爲30歲以後,你的朋友訴求和你一樣,你的家庭開始有經濟壓力。而20~30歲,nothingtolose。40~45歲可以選擇更加理性創業,也還能有精力去拼。

大學創業

很多大學生最困惑的問題是:大學畢業就創業,還是工作幾年後再創業。我想說的是:如果你能面對失敗,那再考慮是否做吧。

大學創業也有成功的,這個案例也很多。有精力,有時間,可以拼速度,拼低追求,還是有可能能闖出來的。但是,大學畢業的人,畢竟沒有什麼專業的知識和工業界的鍛鍊。創業基本都是最終失敗,然後這些人被卷向了那些3~4流的爛企業裏面,開發者各種業務邏輯,畫着各種廣告活動頁面,與各種3~4流的企業談着合作。而你的同齡人,他們在大公司,已經成爲了技術負責人,項目經理,設計總監。

雖然大學畢業的你,沒有女朋友,不用着急買婚房和學區房,不用交幼兒園的學費。但是你能面對你的老同學而瀟灑自如,能夠不是開玩笑的真的去面試當他的手下,你再去考慮是否創業吧。

企業高管創業

各個大小公司的中層或者高層很多時候遇到這樣的問題:我的團隊被解散了;我受到排擠了;有幾個朋友找我一起創業,我想做;有個煤老闆有互聯網情節掏了一個億,請我做CEO,薪酬也還能養家。他們說,你覺得我合適創業麼?

這些高管,還有一些個特點。有小孩,要供房,要供車。高管創業,有些積蓄,也許靠創業工資也能艱難度日。問題的答案還是一個,你是否輸得起,你是否有了足夠的賭本。

創業勵志小文章4

資產從一萬到一百億的經營智慧

臺北有一位建築商,年輕時就以精明着稱於業內。那時的他,雖然頗具商業頭腦,做事也成熟幹練,但摸爬滾打許多年,事業不僅沒有起色,最後還以破產告終。在那段失落而迷茫的日子裏,他不斷地反思自己失敗的原因,想破腦殼也找尋不到答案。論才智,論勤奮,論計謀,他都不遜於別人,爲什麼有人成功了,而他離成功越來越遠呢?

百無聊賴的時候,他來到街頭漫無目的地閒轉,路過一家書報亭,就買了一份報紙隨便翻看。看着看着,他的眼前豁然一亮,報紙上的一段話如電光石火般擊中他的心靈。後來,他以一萬元爲本金,再戰商場。

這次,他的生意好像被施加了魔法,從雜質鋪到水泥廠,從包工頭到建築商,一路順風順順水,合夥夥伴趨之若鶩。短短几年內,他的'資產就突飛猛進到一億元,創造了一個商業神話。

有很多記者追問他東山再起的祕訣,他只透露四個字:只拿六分。又過了幾年,他的資產如滾雪般越來越大,達到一百億元。有一次,他來到大學演講,期間不斷有學生提問,問他從一萬元變成一百億元到底有何祕訣。他笑着回答,因爲我一直堅持少拿兩分。學生們聽得如墜雲裏霧裏。

望着學生們渴望成功的眼神,他終於說出一段往事。他說,當年在街頭看見一篇採訪李澤楷的文章,讀後很有感觸。記者問李澤楷:“你的父親李嘉誠究竟教會了你怎樣的賺錢祕訣?”李澤楷說:“父親從沒告訴我賺錢的方法,只教了我一些做人處事的道理。”記者大驚,不信。李澤楷又說:“父親叮囑過,你和別人合作,假如你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們李家拿六分就可以了。”

說到這裏,他動情地說,這段採訪我看了不下一百遍,終於弄明白一個道理:做人最高的境界是厚道,所以精明的最高境界也是厚道。細想一下就知道,李嘉誠總是讓別人多賺兩分,所以,每個人都知道和他合作會佔便宜,就有更多的人願意和他合作。

如此一來,雖然他只拿六分,生意卻多了一百個,假如拿八分的話,一百個會變成五個。到底哪個更賺呢?奧祕就在其中。我最初犯下的最大錯誤就是過於精明,總是千方百計地從對方身上多賺錢,以爲賺得越多,就越成功,結果是,多賺了眼前,輸掉了未來。

演講結束後,他從包裏掏出一張泛黃的報紙,正是報道李澤楷的那張,多年來,他一直珍藏着。報紙的空白處,有一行毛筆書寫的小楷: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只拿六分。

這位建築商就是臺北全盛房地產開發公司董事長林正家。他說,這就是一百億的起點。

個人發展的可持續觀就是合作共贏。小勝靠智,大勝靠德,厚積薄發,氣勢如虹。只懂追逐利潤,是常人所爲;更懂分享利潤,是超人所作。人生百年,不可享盡世間所有榮華;惠及百人,能夠得到人間更多真愛。

當我讀完這篇房產人物傳記時我深刻反省自己,也警醒自己要做一個厚道而非精明的人。給別人借過時實際是在給自己修路,厚道的人,人生路總是很寬很長...厚德載物啊!

創業勵志小文章5

通過創業培訓,我學到了市場營銷、成本預測、現金管理等創業知識,現在我做起了電動車生意,,成了‘小老闆’。”日前,家住柏鄉縣北小京村的趙增科高興地說。像趙增科這樣通過創業培訓班成爲成功創業的`小老闆,如今在柏鄉縣有近千人。

近年來,爲鼓勵更多有創業意願的人實現創業,柏鄉縣成立了創業指導服務中心,專門從事創業培訓、創業幫扶指導和小額擔保貸款申報等服務工作,幫助創業人員增強創業能力和持續發展能力。他們聘請了一批高層次的專家學者對參訓人員進行講課,受訓學員可以根據自己愛好、特長,在培訓班上和專家面對面、零距離溝通。通過培訓,一批下崗失業人員及返鄉農民工的創業意識不斷增強,創業能力得以提升,他們憑藉所學的知識和國家提供的優惠政策開始創業,實現了當老闆的夢想。

據瞭解,創業培訓班舉辦以來,該縣已培訓學員近千人,發放小額貸款1197萬元,直接扶持創業人員506人,帶動就業20xx多人,衆多創業者成爲創業培訓的受益者,創業帶動就業成效開始明顯顯現。

創業勵志小文章6

厭倦了朝九晚五的千篇一律,厭倦了公交地鐵的擁擠嘈雜,不少人辭去穩定的工作,選擇從零開始,爲自己打工,開始創業。

選擇創業的人很多,真正成功的卻是極少數,在創業的過程中,牢記七個小哲理,或許能少走許多彎路。

一、可以樂觀,但不能盲目

萬丈高樓平地起,想要白手起家,必然要克服重重險阻,在接二連三的打擊之下,保持樂觀的心態,無疑十分重要。

然而,盲目的樂觀並不提倡,在一個方向上不斷失敗之後,不妨換一種思路,而不是“不撞南牆不回頭”,一條路走到黑。

二、敢於想象

人的潛力需要自我激勵和自我暗示,一旦你認爲自己做不到,那麼心裏就會給自己羅列出無數個做不到的藉口。相反,如果從一開始你就堅信自己能夠成功,那麼在遇到困難時,往往會發揮出超乎自己想象的能力。

三、需要固執,但不要頑固

通往真理的路上,從來都是孤獨的,在創業伊始,家人的'不解、朋友的勸阻、外界的議論接踵而至,切記不要被這些影響到自己的判斷,堅持自己內心的想法,然後努力去嘗試,纔有成功的可能。

當然,如果其他人的建議確實具有建設性,也不妨酌情采納,俗話說得好,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一個人的智慧,終究是有限的。

四、善於發現自身的優點

創業者在經歷一段時間的挫敗之後,有可能會因爲情緒低落而對自身進行自我否定,在這個時候,一定要善於發現自身品質的閃光點。

五、有舍纔有得

一年見不到成效還在努力,叫做堅持,十年二十年見不到成效卻還不改變,就是迂腐了,如果自己的投資長時間得不到回報,不妨重新審視一下創業規劃,或許,從一開始你就是錯的。關注微信biznote,洞見商業趨勢!

六、想法可以天馬行空,但不能不切實際

創業者需要創意,而創意想要轉化爲財富,必須是要切合實際的,歷史上很多大名鼎鼎的科學家醉心於研究永動機,但實際證明,永動機是違反熱力學守恆規律的,即使耗盡畢生心血,也不可能研究成功。創業也是如此,如果想法是不切實際的,就算再怎麼努力,也註定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七、懂得積累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懂得積少成多,同樣是創業者必須具備的一種品質,腳踏實地,才能越走越穩,越走越遠。

標籤:勵志 創業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