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新材料

孝老愛親事蹟(彙編15篇)

新材料1.94W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用到過事蹟吧,事蹟是爲了表揚先進、弘揚正氣、推動工作,對工作、學習中涌現出來的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優秀事蹟如實記載和反映的書面材料。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事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孝老愛親事蹟,歡迎大家分享。

孝老愛親事蹟(彙編15篇)

孝老愛親事蹟1

,男,漢族,1979年5月生,20xx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高中文憑,現任**村村委委員。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家庭是社會的基石,家庭穩定是社會穩定的基礎,家庭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前提。家庭和諧,既是一種生活目標,更是一種生活境界。恩愛和睦、幸福美滿的家庭,是家人人生旅途的港灣,是事業成功的力量源泉。和諧社會不能沒有“孝”字,作爲一個社會公民,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程中,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是和諧社會的最重要特徵所在。若當今社會人人以孝當先,社會將變得更加和諧。

一個有責任感的男人,要切實履行好爲人子、爲人夫、爲人父的職責義務,孝敬父母,讓他們安度晚年,呵護妻子,與之白頭到老,精心養育子女,言傳身教,促進他們健康成長;應當把生活的重心從自我擴展到家庭,多關心、體貼妻子,尊重老人,不斷增強家庭的凝聚力、吸引力,讓家人在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中享受天倫之樂。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他與母親相依爲命三十年。他吃苦耐勞,任勞任怨,無私奉獻孝敬老人的事蹟在當地傳爲佳話。他的孝心散發着火熱的光芒,感染了周圍的每一個人,讓家庭充滿了溫馨與和睦。村民們每次提起他都是讚不絕口,說他是孝敬老人、關愛家庭、團結鄰里的好楷模。隨着時間的推移,老人對他更加信任,以他爲主心骨,不管家裏的大事、小事、人情、客往,都願意讓他操持,一家人生活在其樂融融的環境中。

房子在滑坡險段的下方,每逢下大雨,便會有滑坡發生的可能,裹挾着泥沙的滑坡體時刻威脅着房屋的安全,但迫於經濟困難,他便在天晴時,一個人拿着鐵鍬剷除淤泥,疏通水道,確保房子安全,讓老人能安心的生活。下大雨的時候,即使是大半夜,他也要經常出去看看是不是有滑坡,因爲他擔心自己睡的太死,讓老人受到傷害。

**年5.12地震發生時,他正在家裏做飯,當感到房子出現劇烈晃動時,他第一時間飛奔進老人的臥室,背起老人就往屋外跑去,在跑到安全的地方,等到地震過去後,他回到房子檢查受損情況,在確認安全後,方纔鬆了一口氣;儘管大震過去了,但小震卻不斷,他白天晚上都高度警惕,一旦發現有異常,便立刻轉移老人。在震後的一個多月裏,他時時刻刻都擔心老人的安全,人也更加消瘦了。隨着災後重建的開展,想盡一切辦法籌措資金,克服各種困難蓋起了新房,他讓老人住進了寬敞安全的房間,終於不用再擔心房子的安全了,他心頭的擔子一下輕了不少。

不但孝敬老人,還和睦鄰里,不管誰家有個大小事情,他都會主動去幫忙。誰家有了困難無論是經濟,還是家庭糾紛他都主動幫助化解,街坊鄰居誰提起他無不豎起大拇指稱讚。

婚後,爲了肩負起日益繁重的家庭生活,他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每次他都是把好吃的讓給老人和孩子,即使自己生病也捨不得給自己改善,依然把可口的飯菜端給老人並一再囑咐孩子們不準動老人的飯。他做在先、吃在後,收拾完碗筷,顧不得休息,就又抄起農具投入到農忙之中。

30多年來,再忙也把照看老人的事放在心坎上、擺在第一位。一定要讓老人吃好、穿暖。有人說,千難萬難難不過給爹媽一個好臉色,如果你流露出你的蔑視和不耐煩,這種孝心就是不到位的,因爲這會讓父母很不安心。但這樣的情況在家是看不到的,無論遇到什麼難心事,他從不在老人面前表現出來,他面對老人時永遠是一張笑臉。

有一次,老人因突發腦梗塞暈倒,他急忙找人、找車把老人送進醫院。看着病牀上痛苦呻吟的老人,二話沒說,拿出所有積蓄,東拼西湊了幾千元錢,及時爲老人看病。住院期間,跑上跑下交錢拿藥,端屎端尿,噓寒問暖,把老人照顧得無微不至。半個多月過去了,經過精心照料,老人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好轉,也能自己走路了,全家人特別高興。

常說:“誰都有父母,誰都有老的那一天,我也有需要別人照顧的時候,我現在得做出榜樣來,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兒女纔會孝敬我。”是這麼說也是這麼做的。他經常說:他覺得:孝敬老人,照顧妻子,讓全家人幸福,他自己才幸福快樂。

這位普通的農民,付出了人世間最寶貴的愛情、親情和真情,他愛老人、愛妻子。他用他那顆善良的心懷溫暖着老人,誰能算得清他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汗水,正是像他這樣一些勤勞、善良、純樸的人們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美德,正是他們無怨無悔的奉獻,使多少家庭充滿了溫馨,充滿了幸福。

孝老愛親事蹟2

馬xx,男,布依族,32歲,中共黨員。明孝道、知榮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大力提倡樹社會主義榮辱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馬以孝道爲榮,以奉獻爲榮,將自己的愛心一點一滴地傾注到父母身上,與鄰里之間和睦相處,用赤誠孝心對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出了最好的詮釋。

馬xx在家排行老五,上有年邁的父母,兩個哥哥和姐姐,下有沒有工作的妻子和嗷嗷待哺的兒子,並且父母和他們生活在一起。

xxxx年,哥哥因患骨裂住進了醫院,父母年邁而且家裏需要料理,於是他日夜守護在哥哥的身旁,精心的照顧,複診時,由於當時沒有電梯,他揹着哥哥奔波在樓上樓下十餘次,沒有任何怨言。悉心的照顧,長時間的治療,也許是兄弟情深感到了上蒼,此次手術非常成功,哥哥逐漸康復,他笑了,年邁的父親笑了。

馬xx父母已年過六旬,患有高血壓、風溼等病痛。在父母的臥室裏牀頭上常用的藥物整齊擺放;老人的生活必需品更是一應俱全,伸手就能取到,老人的衣服、被褥顯得乾乾淨淨,鄰里看見了無不誇讚。老人老了,兒女們又都各自有自己的工作和事業,馬只要一下班就會準時回到老人身邊,陪老人拉家常、談瑣事,讓老人擺脫孤單和寂寞。

馬xx承擔贍養老人重擔十餘載,三世同堂,毫無怨言,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很好地詮釋了孝道。

孝老愛親事蹟3

真愛無言

面對別人的稱讚,她總是淡淡地說:“我只是在盡兒媳、妻子、母親的責任”。知道他的人都說:她是孝媳、是賢妻、是良母,她在用自己的言行傳承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公婆說:“有好兒不如有個好媳婦”

弟媳說:“姐姐的孝心感動了我”

身教勝於言教,以前孃家父親和弟媳關係處的很緊張,媳婦說公公太倔強,公公說媳婦不孝順,她勸了父親,勸弟媳,但都無濟於事。後來弟媳因爲照顧學生在她家住了一個多月,看到姐姐每天都像親閨女一樣侍奉公公,弟媳被深深地打動了

她說:“都說姐姐孝順,耳聽爲虛,眼見爲實,我真的服了。”回家後她主動和老人冰釋前嫌,髒活重活搶着幹,老人見人就講媳婦孝順了,弟媳也說老人變的通情大理了。如今,孃家和睦相處,其樂融融。

丈夫說:“她的支持是我努力工作的動力”

兒子說:“媽媽是我最好的老師”

學過《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她深深懂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直接影響着子女。兒子從小到大,她沒有過多的嘮叨,也沒有空洞的說教,而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去影響兒子。在她的影響下,兒子小小年紀就充滿孝心、愛心、上進心。

每次買了兒子最喜歡吃的東西,兒子總是先拿給爺爺奶奶吃,爺爺奶奶不吃就硬往他們嘴裏填;奶奶去世時,十多歲的兒子跪在奶奶的身旁鄭重地給奶奶磕了三個頭,以回報奶奶對自己的疼愛之情;爸爸不在家的日子,爺爺病了,兒子一晚上不離爺爺左右,把爺爺感動的直掉眼淚;兒子上學、放學的路上常常

會遇到一些行乞的殘疾人,每次他都會把自己的零花錢全部送給他們;學校組織給困難或患病的學生捐款,兒子捐的總要比別人多;坐公交車遇到老人時,兒子趕快讓座並把老人攙扶到座位上;下雨天,兒子總是主動把雨傘讓給離家遠的同學。如今,已讀大二的兒子尊老愛幼、勤奮好學,學業優秀,任班幹部,多次被評爲“三好學生”和“優秀共青團員”。

領導說:“她幹工作一個頂倆”

她從事辦公室工作已經十多年了,十多年來,她從商業到城管,走到哪裏就把愛崗敬業、盡職盡責、無私奉獻的精神帶到哪裏。凡和她共過事的領導、同事一提起她就會伸出大拇指佩服地說:“勤奮敬業,踏實能幹,工作上巾幗從不讓鬚眉”。

她以工作爲重、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無怨無悔地耕耘在辦公室這塊園地裏。她對自己起草的文件高標準、嚴要求,精益求精。特別是任城管辦機關辦公室主任後,工作忙、任務重,可謂是兩眼一睜,忙到熄燈,爲趕材料,她和男同志一樣加班加點到凌晨;爲趕材料,她很少過星期天和節假日。

兒子說她是“拼命三郎”,丈夫說她是“工作狂”。今年“五一”節,兒子和她提前預約要到駐馬店買衣服,但因縣人大要聽城市管理工作的情況彙報,她又變卦了。原本是一諾千金的她,因對工作的執着而一次又一次失信於兒子,望着兒子失望、無奈、寬容的複雜表情,她常常覺得對不起兒子。

幾年來,由於工作成績突出,她被評爲“市女職工先進工作者”,縣“巾幗建功標兵、三八紅旗手”,政府系統辦公室工作“先進工作者”,年年被縣工會評爲“工會工作先進工作者”,城管系統“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今年,被駐馬店市文明委評選爲“市文明市民標兵”。

同事說:“她待我們情同手足”

她說能在一起共事是

緣分,她把同事當作自己的兄弟姐妹,無論誰有困難她都毫不猶豫地去幫助。幾年前,單位一位同事下午下班後突患急病,因其丈夫在鄉法庭工作一時趕不回來,她就把同事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交給丈夫看管,自己在醫院照看病人,直到病人家屬趕來。

20xx年,單位一位同事得了胰腺癌,她聽說後立即從財務股借了100元錢送到那位同事的手中,同事知道她手頭不寬餘說什麼也不收,她硬是把錢塞進同事的手裏。

她還經常抽時間去看望她,鼓勵她增強戰勝病魔的信心和勇氣。同事感動地說:“小芬,我真的沒有看錯人,你就像我的親妹子一樣啊”!

像這樣的事情她已記不清自己做了多少次,每當別人向她提起時,她總是說:“是嗎?我早忘了。”

她勤奮敬業,她尊老愛幼、她團結鄰里、她關心同事,她就像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

在炎炎的夏日裏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爲每一個路過樹下的人默默送去一片又一片綠蔭,沒有表白,不求回報。

真愛無言。

孝老愛親事蹟4

泱泱中華,禮儀之邦,道德傳統,源遠流長。孝老愛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做人的本分。美林鎮旺業甸村王義霞,就是這樣一個生活在我們身邊的,有着最樸實、最真誠美德的人。

王義霞,19xx年10出生,年逾花甲的她性格率真,待人熱情,做事麻利,樂於助人。王義霞一家四口人,她本人20xx年在美林鎮工商所退休,丈夫現在美林鎮中心校工作,兒子有自己的小公司,女兒在錦山中學任教師,都已經組建了自己的家庭。

王義霞的孝順在村子裏遠近聞名,她不僅孝順自己的父母公婆,還義務擔當起了姨公公、姨婆婆的晚年生活。自19xx年起王義霞夫婦就開始照顧無兒無女的姨公公、姨婆婆。姨公公身體一直不好,王義霞在照顧姨公公期間還沒有退休,那12年間,工作家庭兩方面的壓力,加之孩子正直教育的關鍵時期,鄰居說,王義霞是起的最早的睡的最晚的,因爲白天單位有工作,她只能在上班前和下班後擠時間。春夏要耕種老人的地,秋天要爲老人準備過冬的柴,冬天的時候還擔心屋裏冷,每天都要去老人的院子照看。丈夫那時候還在教學一線,擔任班主任,王義霞總說,家裏的事還是女人要多做。所以她全心全意支持丈夫工作,不讓丈夫有後顧之憂。上有老下有小,王義霞總是說,誰的家裏沒老人誰的家裏沒孩子,咬咬牙都過去了。20xx年,她的姨公公安詳的離開了人世。

到王義霞家走訪時才發現,原來她的姨婆婆是聾啞人,八十幾歲高齡的老人,精神奇佳,心態特別好,雖然沒有言語上的交流,但是短暫的停留,老人家用手勢、動作告訴我們,多虧了這個外甥媳婦。老人指着新蓋的房子,又指了指王義霞夫婦,聽鄰居說了我們明白,難怪老人的院子看起來比王義霞夫婦的院子要整齊寬敞,原來20xx年王義霞夫婦花7萬元給老人翻蓋了新房,難怪老人一直在指她的新房子。老人又指了指自己的額頭,指了指王義霞,表情很痛苦,聽王義霞解釋明白,前些天老人不小心摔破了頭,縫了三針,在錦山照顧孫子的王義霞聽說之後,馬上趕回來照顧老人。人不是鐵打的,本來患有心臟病的王義霞,在照顧老人期間,勞累和心疼使她心臟病發作,20xx年6月趕往北京安貞醫院做了心臟支架手術。在手術期間,丈夫、兒子、女兒寸步不離的照顧她,她感動的直落淚;人家說,付出總有回報的,丈夫的體貼、兒女的孝順那都是她的點滴付出的回報。

王義霞用她的溫情細心照料老人,爲老人排憂解難,爲他們撐起一片睛朗的天。她的孝賢行爲對孩子起到了很好的模範作用,兒子目前經營一家打印噴繪店,女兒在父親的影響下也成爲了一名教師,兒子和女兒都非常孝順。王義霞常說:"孝敬、照顧老人是應該的,也是做人的根本。"她的一雙兒女也總說:"媽媽的一言一行就是我最好的榜樣"。王義霞是兒子和女兒的第一任好"老師",在他們的成長中托起一片風帆;她用真愛全心支持着丈夫的工作,爲丈夫奔波忙碌,是丈夫生活中溫馨的"港灣",在她身上無處不展現着一個東方女性的美德:善良和賢惠。

王義霞同志她就像一棵大樹,在炎炎夏日裏爲每一個路過樹下的人默默送去一片又一片綠蔭,沒有表白,不求回報。放飛希望,自己卻總是守巢。面對別人的稱讚,她總是靦腆的一笑說:"這些都我應該做的呀"。最簡單的話語,表達出的卻是最崇高的品質。王義霞用自己一言一行詮釋着一個孝順的晚輩、一個偉大的母親,一個賢惠的妻子最無私的奉獻,在她身上我們也看到了中華民族最光輝的美德。(高麗媛)

孝老愛親事蹟5

任菲莉(候選人編碼513),女,46歲,國防科技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高級會計師。

任菲莉曾有一個溫馨的家,並生下一對可愛的雙胞胎女兒。不幸的是,1歲7個月時,兩個女兒仍不會說話、不能站立和行走,經醫院確診爲“痙攣型重度腦癱”。這個無情的事實將這個家推入了痛苦的深淵。從此,任菲莉就帶着一對女兒開始了艱辛又漫長的求醫之路。3年多過去了,她的丈夫見一次次的治療效果甚微,絕望到了極點,最終提出了離婚。

丈夫的離去無疑是又一次沉重的打擊,痛苦、難堪、失落,使任菲莉的精神幾近崩潰。但面對兩個女兒無辜的眼神,任菲莉意識到,她是母親,必須做她們的守護神,勇敢地挑起撫養、治療、教育她們的重擔。

20年不離不棄,20年樂觀向上。爲了能讓孩子開口說話,任菲莉每天讓女兒看着自己的口型,然後一個字一個字地教她們艱難地發音,漸漸地女兒的發音清晰了,能說很多話了。爲了讓女兒能站起來,任菲莉獨自帶着孩子七上北京、兩下廣州求醫問藥,每天堅持爲孩子做4個多小時的康復訓練。1995年女兒在北京動手術,她7天7夜沒睡覺,一直守護在女兒的身邊,幫孩子翻身、接大小便,累了也只是趴在牀邊稍作休息。功夫不負有心人,xx年她的大女兒終於站了起來!爲了幫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任菲莉鼓勵女兒要勇敢地面對別人異樣的目光,還帶着女兒參加網絡比賽,讓她們感受到殘疾人也能平等參與社會活動。只要有空,她就教女兒學習。現在,她的大女兒不但能讀書、寫字、會簡單的英語對話,還能熟練地操作電腦,做一些簡單的網絡維護工作,並有了自己的博客。

任菲莉不僅能坦然地面對家庭磨難,還積極地投身公益事業。爲了幫助更多同病相憐的殘疾人家庭,xx年3月,任菲莉自費創辦了湖南省第一個全方位爲殘疾人服務的網站——“菲莉雅愛心屋”。網站創辦8年來,已爲腦癱患者及家庭提供免費康復諮詢2萬多人次,任菲莉也因此成了一些腦癱患者家長的朋友、一羣腦癱孩子的阿姨。

任菲莉被授予中國十大傑出母親等榮譽稱號,入選中國好人榜。

孝老愛親事蹟6

董昌友,男,1949年出生,中共黨員,鄂城區澤林鎮餘山下村村民。其父在三年自然災害期間,把毫無血緣關係的孤寡老人接到家中當自己的母親一樣照顧,父親去世後董昌友夫婦接過愛心和孝心的接力棒。爲了方便照顧老人,他們將自己的母親送到三弟家贍養。

家裏條件拮据,他們寧願自己餓着肚子幹活也要讓老人吃上米飯;家裏無錢買藥治療老人腎炎,董昌友在醫生的指導下親自到白雉山採摘草藥,一採就是10年,老人在董家人的悉心照料下,腎炎奇蹟般的痊癒了。老人怕拖累董昌友一家曾幾次想絕食自殺,董昌友夫妻那幾天輪流日夜守在她身邊,耐心開導老人。爲了讓老人解開心結,董昌友夫婦專門用人力車拖着老人到城裏、西山公園等處遊玩。他們把老人當成自己的親奶奶,50多年來,接力悉心照料老人至103歲。

董家兩代人孝行善舉感動衆生,董昌友被評爲鄂州市第二屆“孝老愛親模範”。

孝老愛親事蹟7

供銷社經濟發展科副科長,是個讓人一見過目不忘的、個頭高條、美麗漂亮的中年女性。多年來,她在出色的完成單位本職工作的同時,用真情悉心孝敬公婆,爲老人排憂解難,爲年邁的父母撐起一片睛朗的天;用真心教育着聰明可愛的兒子,是兒子的第一任好“老師”,在兒子的成長中托起一片風帆;用真愛全心支持着丈夫的工作,爲丈夫奔波忙碌,是丈夫工作生活中溫馨的“港灣”,展現了一個東方女性的善良和賢惠。

公婆說:“有好兒不如有個好媳婦”

1985年,鄒春鳳帶着女孩的純真走進了這個家庭,20多年來,她默默地爲這個家任勞任怨地奉獻着。

鄒春鳳丈夫是家中的長子,因此在贍養老人問題上,鄒春鳳對丈夫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小事不計較,大事做表率”。只要老人有困難,她總是第一個出現。

爲了讓公婆安度晚年,,她爲公婆在市內買下樓房。爲了給公婆一個舒適的環境,她每週到公婆家裏打掃房子,把家裏收拾得乾淨整潔;爲了讓公婆增加營養,她就隔三差五變換着花樣給老人做菜;爲了排除公婆寂寞的心情,她經常利用周未陪老人外出散心;每年春秋和過年過節,給兩位老人裏裏外外換個新,老人嘴上說不要亂花錢,但心裏樂開了花,總是樂呵呵的,在老戰友面前也揚眉吐氣了。公婆常說“有這樣的好媳婦,是我們前生修來的福分。”

6月5日婆婆外出突發過敏,當幫忙人問她家在哪時,她脫口而出的不是兒女的聯繫方式,而是兒媳鄒春鳳的聯繫方式。

有一次,婆婆生病,她爲了讓婆婆早日康復,每天下班後無論多忙多累,她都要去照顧婆婆。每天爲婆婆喂水餵飯,洗洗涮涮。常言說“久病牀前無孝子”,但婆婆在牀上最長躺的三個月。她爲婆婆洗澡、梳頭、理髮、捶背,剪指甲,精心侍侯,從不厭煩。婆婆逢人便說:“有好兒不如有個好媳婦,我家春鳳待我比親閨女還親。”爲照顧臥病在牀的婆婆,她很少走孃家,偶爾去一趟也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每次看着老母親戀戀不捨的表情,她的心中就有說不出的愧疚。

如今,公婆都已經80高齡,在她的悉心照顧下,身體健康、精神舒暢,走起路來根本不象80歲的老人,鄰居說他們有福氣,婆婆說:“都是媳婦照顧的好”。而她卻說:“爸媽,作爲小輩,我們孝敬你們是應該的,爲什麼非要讓別人知道呢?”

兒子說:“媽媽是我最好的老師”

她深深懂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直接影響着子女。兒子從小到大,她沒有過多的嘮叨,也沒有空洞的說教,而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去影響兒子。在她的影響下,兒子小小年紀就充滿孝心、愛心、上進心。每次買了兒子最喜歡吃的東西,兒子總是先拿給爺爺奶奶吃,爺爺奶奶不吃就硬往他們嘴裏填;爸爸不在家的日子,爺爺病了,兒子一晚上不離爺爺左右,把爺爺感動的直掉眼淚;兒子上學、放學的路上常常會遇到一些行乞的殘疾人,每次他都會把自己的零花錢全部送給他們;學校組織給困難或患病的學生捐款,兒子捐的總要比別人多;坐公交車遇到老人時,兒子趕快讓座並把老人攙扶到座位上;下雨天,兒子總是主動把雨傘讓給離家遠的同學。如今,已經大學畢業的兒子一個人在烏魯木齊打拼,面對激烈的競爭環境,她經常教育兒子,要自己努力認認真真做事,要禮貌特人,尊重領導、同事等。通過她的悉心教導和鼓勵,兒子能正確地處理各種困難和問題,爲自己理想事業努力勤奮的工作着。

丈夫說:“她的支持是我努力工作的動力”

丈夫從事工作,她瞭解丈夫、理解丈夫,爲了支持丈夫幹好工作,她承攬了全部家務。爲了做家務,這麼多年她中午從不睡午覺,晚上忙到12點多。爲丈夫工作性質的原因,經常出差,爲了讓丈夫安心在外工作,公婆病了,兒子病了,自己頸椎疼的擡不起了......她都一個人扛着,從來不告訴在外出差的丈夫。

人常說“患難見真情”,20xx年7月丈夫不幸遇到火災,造成全身十幾處骨折,幾處燒傷。因傷情嚴重,有時候脾氣不太好,她總是無怨無悔地悉心照顧着。前期丈夫不能下地,她守在丈夫牀前,精心照料,端屎端尿……沒有一句怨言。出院後,丈夫不明原因全身痛癢,她跑遍了五師、州市大小醫院,請大夫到家給丈夫看病,找多少藥方,抓了多少中藥煎熬喝了但效果不好,沒有辦法的她就一晚上無數次給丈夫用手搔癢。丈夫病情稍有好轉,她就鼓勵丈夫多活動,避免長期臥牀肌肉萎縮,一日三餐丈夫想吃什麼,她就趕緊做什麼,爲怕丈夫寂寞,她買來許多丈夫愛看的書,讓他在牀上看,打消病痛的折魔。

同事說:“她待我們情同姐妹”

她說能在一起共事是緣分,她把同事當作自己的兄弟姐妹,無論誰有困難她都毫不猶豫地去幫助。幾年前,單位一位同事下午下班後突患急病,因其丈夫一時趕不回來,她就把同事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交給丈夫看管,自己在醫院照看病人,直到病人家屬趕來接管病人,她纔回家。

孝老愛親事蹟8

神馬行空普天瑞,仙羊下界遍地春。在這辭舊迎新的日子裏,首先祝各位家長朋友家庭幸福、萬事如意!

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家長朋友們,尊老、敬老、養老,讓辛苦了大半輩子的老年人頤養天年,安享天倫之樂,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四言》中有句話:要知親恩,看你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爹孃。意思是:養育子女才能瞭解父母的養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順你,你就必須首先孝順你自己的父母。鴉有反哺情,羊有跪乳恩,人必須要有感恩盡孝之情。把這份美德傳承給下一代,是我們這些爲人父母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只有進一步弘揚“感恩父母”、“孝敬父母”、“關懷父母”的情懷,在全社會樹立起孝老愛親的良好風尚,才能真正地讓我縣老年人能安心享受到幸福的晚年生活,我們則會更加安心於自己的工作,孩子們才能成爲品德高尚、富有愛心的接班人。我們的社會生活纔會更加穩定、和諧、安寧。

無棣縣教育局德育管理辦公室攜手無棣縣家長委員會,將於20xx年1月30日——20xx年4月底這個時間段,在全縣各學校開展“講述我們家的尊老孝親故事”活動。孩子們會用他們的眼睛觀察父母對待老人的言行,用他們的心靈體會身邊親人的孝道和親情,屆時每一名學生都會有機會與同學、老師們分享自己家的尊老孝親故事,每一名家長朋友的善言善行都會在孩子們的作文本、班級的故事會上呈現,每一名家長都會成爲孩子故事中的主角。

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生兒育女循環理,世代相傳自古今,爲人子女要孝順,鳥獸尚知哺乳恩,父母本是親骨肉,爹孃不敬敬何人,養育之恩須圖報,望子成龍夢成真,孝順家風世世傳,綿延不絕代代興。

盡孝是日常生活中對父母衣食住行的用心關照,盡孝是病榻前無微不至的關心呵護。

盡孝其實很簡單,常陪父母拉拉家常,傾聽他們講述那些,對我們來說可能都是聽了多少遍、老掉牙,可對於他們則意義重大的故事就是盡孝。

給他們洗洗腳、洗洗澡、給他們洗衣服就是盡孝。

扶老人散步、給老人買件新衣服,給老人把房間收拾的乾淨明亮、幫老人勤曬被褥就是盡孝。

盡孝還有很多很多......

您的所有一切對待老人的行爲,都會讓孩子親眼見證並耳濡目染。通過您給孩子的講述,或者在您孝老愛親的舉動裏,孩子們能感受濃濃的親情、對父母的深深謝意;您的行爲將成孩子們的榜樣,您良好的家風將會代代相傳。

我們不追求故事的扣人心絃,只期盼在孩子們娓娓道來的故事裏,能折射出你們家庭的至愛親情。我們只求通過聆聽和講述,孩子們學到美德,把“你們家的尊老孝親故事”,傳播給更多的學生和家庭,讓傳統的孝道充滿生活味,我們期待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通過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進而影響整個社會。讓我們生活的周圍滿是濃濃的人情味,正能量!

期待您的參與和支持,祝您闔家幸福,萬事如意!

孝老愛親事蹟9

xxx,女,43歲,縣鎮村6社人,家中有四口人,分別是丈夫,公公,兒子。

她出生於一個貧窮的農村家庭,1990年結婚到鎮村現在這個家庭,其公公,生於1932年5月,1970年雙面失明至今40餘年,婆婆因突發腦溢血於20xx年5月去世,兒子在中學讀書,爲了全家人的生活,愛人農閒時外出打工,農忙時回家幫忙幹農活。

從嫁進這個家門,就擔起了照顧雙老的職責,特別是這個雙目失明的老父親,爲了支撐起這個家庭,照顧好老人孩子,她每天都是天不亮就起牀挑水煮飯,白天干活,晚上回家洗衣服,縫補破爛。忙完這一切還要服侍雙老,本來很緊張甚至可以說清貧但很平靜的家庭,在20xx年5月被打破,年邁的婆婆突發腦溢血病逝,由於住院所花銷的費用讓全家人倍感壓力之外,的身心都遭到了嚴重打擊,這麼多年的日夜相處,婆婆在她心中已然成爲了最親的媽媽,媽媽去世,愛人不在家,各種事故接踵而來,但是沒有倒下,她下決心要將這個家撐起來。獨力處理完婆婆的身後事,讓這個單薄的肩膀散發出了厚重的光輝。

婆婆去世後,最讓放心不下的就是家中的一老一小了,因村上國小撤出,孩子只能到幾公里以外的鎮上學,由於家庭貧困,沒有條件住校,就只有每天接送,接送孩子的路途要抄近路就必須翻過一座山坡,夏季還好,天亮得早,一入冬季,就又冷又看不見路,經常摔得鼻青臉腫,身上常常是青一塊紫一塊。

但回家還要照顧雙目失明的公共,幫助他穿衣服,洗漱,餵飯。但是最不方便的是幫助公公上廁所和洗澡這兩件事,農村的風俗和傳統思想觀念的禁錮讓公公和兒媳之間不能有過分的親密接觸,不然會招來很多流言蜚語,但是如果這樣,那公公就只有遭活罪了,在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以後,最終克服了這個心理障礙,她從心底裏將公公當成了親生父親,做女兒的幫助父親是天經地義的,也是應盡的職責和義務,更是中華尊老愛老的傳統美德,公公吃飯時,由於看不見一切,找不着方向,弄不清桌子上飯菜擺放的位置,她就用勺子一勺一勺地餵給他,老人上了年紀,胃、牙都不好,很多按照年輕人飲食習慣做的飯菜他都不能吃,就調整自己和兒子的飲食習慣,水果削好切絲切片,肉食大多都是清燉或者做成丸子,儘量讓老人吃飽吃好。由於其身正,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沒有一絲尷尬,周圍竟沒有傳出一點流言蜚語,提起她都說不容易,很好。

忙完這些,才能出門幹農活,中途還要回家幾次看看老父親是否摔着了,是否餓了,是否有什麼不方便需要幫助的,這一天裏裏外外忙下來,經常是累的腰痠背痛,由於太勞累,晚上失眠,不知道她在被窩裏哭過多少回了,但是她並沒有因爲自己個人的辛苦,而產生放棄的念頭,也從未埋怨過丈夫不在身邊分擔,反而將整個家照顧的非常周到,她打心眼裏鼓勵自己要“不離不棄,作公公永遠孝順的女兒,做兒子永遠稱職的母親,作丈夫永遠堅強的賢內助”。

世俗的觀念並沒有成爲逃避養老的攔路虎,在這十字路口,她勇敢打破了世俗的禁錮,將公公照顧的無微不至,相信這是真正意義體現了“孝義”!

孝老愛親事蹟10

通過覃敏同志的模範事蹟,我很感動也獲益良多。在分場我們大家都親切的稱她爲“覃姐”,作爲她身邊一起工作的同事,她孝老愛親的點點滴滴在影響着我,讓我時常反思自己。她的一言一行,也爲我們林場孝老愛親的氛圍發揮了重要作用,她是我學習的榜樣。

人的一生能有幾個14年?14年間幫丈夫翻身、擦身、按摩、護理大小便...她毫無怨言。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剛纔她說有次因排氣不暢丈夫肚子脹得太嚴重,醫生說唯有神仙才能治好丈夫的時候,她卻依然堅信丈夫會好起來的,讓他繼續接受康復治療,最後在她的堅持下丈夫從死神裏逃脫出來了。我沒有辦法想象覃姐當時是怎麼熬過來的,但如果換做我,我真不清楚自己能否向她一樣做到?而她卻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撐起這個家,她的永不言棄創造了丈夫一個又一個奇蹟,用實際行動向我們詮釋了什麼叫“夫妻真愛”,什麼叫“人間大美”。

不僅如此,婆婆去世後,覃姐還把公公照顧得很好,煮他愛吃的早餐、每天換洗衣服、定期幫理髮剪指甲換牀單,把公公的個人衛生做得乾乾淨淨。不管是公公因丈夫高燒不退而精神崩潰還是家婆過世,在公公狀態不好時候,她都能不嫌煩的悉心照顧公公,在關心陪伴下公公也逐漸好轉。而公公對她們也是很關心,等着一起吃飯,給孫女交學費和零花錢。我感受到了晚輩對老一輩的孝敬,老一輩對晚輩的疼愛。她們在用行動演繹着“孝老愛親”的深刻內涵。

在困難時期,覃姐對女兒的教育也毫不鬆懈,乖巧懂事的女兒和她一樣樂觀堅強。在爺爺狀態不好的時候,女兒週末放學回來第一件事就是陪爺爺。都說一個人以身作則踐行孝悌,樹立好榜樣,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身邊人和後代,我相信覃姐的女兒便是傳承了她孝老愛親的優良傳統。

不管是作爲妻子、兒媳還是母親,覃姐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而同樣是爲人妻爲人媳爲人母的我,我很慚愧,我遠遠不及覃姐。不管是在孝老愛親還是工作上,我覺得我都有很多要向她學習的地方,學習她對家庭堅持不懈的付出和包容,還有她對工作任勞任怨,她的工作煩瑣事情多,卻能做到細緻入微,我覺得這是因爲她做事都能端正態度。

但我們也知道,其實她也只是一名普通的女性,卻用行動爲我們譜寫了當代女性孝老愛親的典範。不管曾經我們做得如何,希望今天通過覃敏的分享都能有所收穫有所感悟。把我們中華民族孝老愛親的優良傳統發揚下去,締造一個和諧身心,和諧家庭,和諧單位,學習道德模範從自身做起。在此我對自己提幾點要求:1、要孝敬父母,要尊重父母以外的老輩子,尊重親朋好友,關愛晚輩。如:做到常回家看看,關注父母思想、關心父母身體,問寒問暖。2、夫妻間要和睦。做到夫妻之間相敬如賓,和睦相處,相互忠誠,互相謙讓。3、要愛護子女。如:做到教育好子女,關心子女,保護好子女等。

孝老愛親事蹟11

田義華

田義華,女,廣元市元壩區沙壩鄉紅寨村九組村民。2008年9月,在外打工的田義剛被查出患上了尿毒症。經過醫院診治,醫院提出要延續生命必須換腎。對田義剛來說,如果不能早日進行腎移植,他的生命只能以分鐘計數了。當他的妹妹田義華得知後,毅然決定把自己的一個腎捐給哥哥。她的決定遭到其丈夫堅決反對,並提出捐腎就離婚。田義華沒有因此而改變,一方面她不斷和丈夫做思想工作;另一方面積極實施自己決定;此舉終究得到了丈夫的理解。她不僅捐出了一個腎,還把全部存款拿來支付換腎手術費用,拯救了哥哥的生命。田義華也是遠近聞名的孝順媳婦。其公公去世得早,丈夫又長年在外打工,她便擔負起了照顧孩子和患病婆婆的重擔。婆婆一直以來身體不太好,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口齒不清楚,行動不便。俗話說,“久病牀前無孝子”,而田義華悉心照料着婆婆,毫無怨言,無悔付出,爲老人餵飯,梳頭,端屎端尿……十多年如一日,直到婆婆去世。她用無私的雙手托起了婆婆的老年生活,她用自己善良的心照亮了家裏的每一個角落。

吉克毛爾

吉克毛爾,女,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新林鎮水井村村民。26年來,作爲兒媳的吉克毛爾一直默默守護在婆婆身邊,像親生女兒一般給予婆婆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上世紀八十年代初,18歲的吉克毛爾與老實憨厚的漢族小夥張文貴結爲夫妻。她心裏一直堅守着“當一個好媳婦、好老婆、好母親”的信念,從嫁進張家那一天,吉克毛爾便把婆婆王席章當做自己的親媽一樣。每天早晨給婆婆梳頭、晚上打洗腳水,成了她的“必修課”。年老體弱的婆婆突因疾病臥牀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她就一直服侍臥牀的婆婆,堅持每天給婆婆餵飯、洗臉、擦洗……婆婆每月要按時送醫院複查病情,由於家離醫院比較遠,婆婆又暈車,因此,每次婆婆生病,吉克毛爾都會揹着婆婆翻山越嶺到幾公里外的醫院看病,常常一走就是10多公里,來回就是一整天。而掛在她嘴邊的話永遠只有一句“她不重,就六七十斤”。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婆婆竟然一天天地康復起來。婆婆提到媳婦讚不絕口:我有今天,虧得我家的好媳婦啊。曾榮獲樂山市“十大孝子”、“中國好人榜”好人等榮譽稱號。

唐金鳳

唐金鳳,女,遂寧市船山區新橋鎮人。一名出生在遂寧農家的普通80後女子,她在明知男友身患絕症、可能生命短暫之時,毅然拒絕男友的分手要求,主動求婚,攜手新郎一起步入婚姻的紅地毯,甘願廝守一生,演繹了一幕感人至深的人間真情。2008年,船山區新橋鎮的唐金鳳與李應輝相識相戀。2009年12月初,李應輝突然被查出身患肝癌,已到中期。在男友被查出病情半個月後,一場溫馨而感人的婚禮在他們老家舉行,訴說着她的愛情誓言:她要與身患肝癌的愛人不離不棄,相伴一生!愛人至真至善至美的抉擇,給了李應輝重新面對生活、面對生命的勇氣。目前,李應輝的病情已基本穩定,二人婚後生活十分甜蜜,並計劃明年要一個孩子。唐金鳳最大的心願就是:“不管未來的路怎樣,我都願意和老公相守相依,一直走下去。”曾榮獲“大愛遂寧”感恩奉獻人物榮譽稱號。

馬俊平

馬俊平,女,四川航天技術研究院四川航天世都科技有限公司員工。在與命運的挑戰中高高地昂起頭,用愛心與孝心感動了衆人,用一個女人樸實無華的情懷,書寫了孝老愛親的人生履歷。爲了祖國的航天事業,馬俊平的丈夫李孟海常年工作在巴山深處。17年來,她用自己不到1.5米的身高、不足80斤體重的瘦弱身軀,挑起了照顧年邁多病的公婆與癱瘓在牀的大姑子的重擔。公公住院期間,她每天早上不到六點就起牀,到醫院陪公公做化療,陪他說話聊天。爲了照顧好癱瘓的大姑子,鼓勵並支持她學習蜀繡,馬俊平每天堅持送她上課,推着輪椅陪她散步、聊天。在婆婆突發心臟病住院期間,她起早摸黑照顧她,主動學習按摩技術,每天給老人撫胸捶背,暖手按腳。因爲馬俊平的辛勤付出,一家人其樂融融。曾榮獲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感動航天職工家屬”榮譽稱號。

林興聰

林興聰,男,綿陽市安縣高川鄉甘溝村村民委員會文書。地震奪走了林興聰相濡以沫22年的妻子,留下兩個年幼的孩子和岳父、岳母。地震也奪走了村民李榮香老實忠厚的丈夫,留下了李榮香的父母和婆婆,還有一個15歲的孩子。他們在震後相遇,無須做媒,也沒有嫁妝,就這樣兩家合成一家,組成了安縣災後首個重組家庭。從此,他們各自帶着亡妻和亡夫的父母和子女一起生活。結婚後,他們一同約定彼此可以將逝去愛人的照片放在身邊,5位老人,3個孩子,均不分你我,視如己出。對照顧老人、供養孩子,林興聰有他的祕訣:尊重老人、客氣點,多走動、多溝通、多拿點零用錢。林興聰的誠懇善良讓李榮香的孩子和他特別親,她的兒子現在有什麼事都不告訴李榮香,而是直接跟他這個新爸爸商量。而李榮香的媽媽提到他,總是讚不絕口:“林興聰可好了,像親兒子一樣對我。”曾榮獲綿陽市“見義勇爲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包天陽

包天陽,男,西華師範大學學生。來自射洪縣太乙鎮的一個小山村,是西華師範大學大二的一名學生。1998年,母親由於不慎跌倒,導致尾脊骨斷裂,年僅九歲的包天陽開始獨立照顧母親近13年。他一邊照顧母親、一邊上學,同時還兼顧家裏的農活。2009年,對包天陽來說,是人生的轉折點。辛苦學習的包天陽終於拿到了大學聯考成績單,被西華師範大學錄取,在學校領導與愛心記者的關心下,他和母親一起踏上了求學之路,他一如既往地照顧着母親,對母親不離不棄。爲了補助家裏的生活,給母親買必須的藥品,包天陽總是利用假期參加各種兼職,掙取所需生活費。雖然生活的擔子很重,但是他沒有放棄學習,努力把自己的學習搞到最好,並且在班上擔任青志協委員,爲班集體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曾榮獲西華師範大學“優秀團幹部”榮譽稱號。

黃惠君

黃惠君,女,成都崇州市王場鎮東風村二組村民。1987年與馮興國結婚後便走進了一個特殊的家庭:婆婆身患耳殘和語言障礙、其哥哥精神失常、兩個弟弟殘疾年幼。23年來,她無怨無悔地同丈夫一道承擔起這個家庭的全部責任。她在家一面悉心照顧家中的老人和哥哥弟弟,一面開展副業,用掙來的錢供兩個弟弟讀書上學。1993年,黃惠君爲了幫助弟弟成家,把房子讓給兩個弟弟住。1995年大弟在他們的幫助下喜結良緣。2000年,在黃惠君夫婦的幫助下,小弟也組建了自己幸福的小家庭。2003年,弟媳病逝,留下了一個只有七歲的侄兒,從此以後,她一直把侄兒視若己出,精心照顧。2006年,看到自己母親和繼父住的老房子十分陳舊,就從有限的打工收入中抽出二萬餘元爲二老翻修了新的住房,併爲母親買了農轉非徵地養老保險。2010年,她又再次支出一萬三千多元爲繼父買了農村養老保險。

孫國雄

孫國雄,男,巴中市平昌縣雲臺國小鞍山村小教師。今年52歲的孫國雄,是平昌縣雲臺國小鞍山村小一名紮根基層34年的鄉村教師。19年來,他不離不棄揹着生病的妻子去教書,以高尚的師德、慈母般的摯愛,詮釋着一個人民教師的豐富內涵,30餘年來,孫國雄孝敬父母,照顧病妻。孫國雄的父母晚年先後患上了結腸炎、肺癌等多種疾病。白天他上學教書,晚上回家與妻子照顧老人。在他父母去世後不久,因長期勞累過度,孫國雄的妻子患上了嚴重的胃腸炎、結核性腦膜炎、額頭囊腫、精神分裂症等重病……從他妻子患病到現在的19年裏,孫國雄不離不棄,無怨無悔地與遭遇病魔折磨的妻子風雨同舟。曾榮獲巴中市“十大感動人物”榮譽稱號。

廖成菊

廖成菊,女,德陽市旌陽區孝泉鎮村民。1980年,孝泉鎮廖成菊結婚後,一個人扛起了家裏所有的擔子,除了在生產隊掙工分外,還要料理家務,照顧體弱多病的奶奶和沒有自理能力的幺爸。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徹底否定了“久病牀前無孝子”這句話。一次,廖成菊感冒高燒,四肢無力,正好這時幺爸的胃病犯了,爲了帶幺爸去看醫生,自己被疾病折磨昏倒在地。2005年,廖成菊帶幺爸到鎮上做體檢,由於路途艱難,車子進不來,廖成菊就自己彎下身子揹着幺爸咬緊牙關艱難地行走。春去秋來,廖成菊任勞任怨地服侍癱瘓在牀、跟自己毫無血緣關係的幺爸20多個年頭。面對榮譽和稱讚,靦腆的廖成菊永遠都是這樣一句樸實的話:“照顧老人是我們晚輩的義務,我還會繼續好好地伺候幺爸。”曾榮獲四川省“十佳孝子”等榮譽稱號。

李琳

李琳,男,四川省煤炭產業集團廣旺公司安監員。“我願意做上門女婿,與你終身相伴,共同侍奉你的父母。”1991年,李琳對妻子熊永紅許下了誓言。癱瘓的岳父行動極不方便,爲了讓岳父過上舒適的生活,李琳每週都要揹着老人走幾里路,帶着老人到澡堂洗澡,老人看見李琳累得滿頭大汗,總是心疼地說“不去澡堂,就在家裏擦一擦”,但李琳仍要堅持背老人去,替老人搓背、剪指甲、穿衣服。岳父母牙不好,他就經常買肉回來燉湯等,想着法子讓老人吃得好些。老人患有支氣管炎,久治不愈,他又買蜂蜜給老人調養……20年來,李琳待兩位老人如同親生父母,從未因家務負擔重,經濟上拮据而抱怨。有空他就會陪着老人聊天、看電視、聽音樂。老人逢人便誇:“女婿對我們真好,不是親生勝似親生!”曾榮獲四川省“十佳孝星”等榮譽稱號。

陳鬆珍

陳鬆珍,女,攀枝花市米易縣攀蓮鎮水塘村十二社村民。十年如一日照顧癱瘓在牀的奶奶(丈夫的奶奶)和患白內障的公公的好媳婦。她十年如一日地孝敬癱瘓在牀的奶奶和患有白內障的公公,用她那顆善良而包容的心撐起了整個家。1987年,22歲的陳鬆珍嫁到曾家。丈夫12歲時患腦震盪,喜怒無常,無法理事。作爲兒媳婦和孫媳婦的她毅然挑起了生活的重擔,替奶奶餵飯、換衣、搓身等,直到1996年,96歲的奶奶去世。現年80歲的公公曾凱見人總說:“我能活這麼大年紀,多虧兒媳陳鬆珍多年來對我從不嫌棄,我有這樣的好兒媳,是我一生中最感慰藉的事”。曾榮獲四川省“孝親敬老之星”榮譽稱號。

申萍蓮

申萍蓮,女,內江市隆昌縣政府辦公室機要股股長。她正直、善良,美麗而清瘦的面龐中透露着堅強。工作上,她兢兢業業,處處發揮模範作用;生活中,她滿懷深情、無私奉獻,扮演好不同的角色。申萍蓮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擔,用自己的孝行彰顯了親情的偉大。申萍蓮主動照顧無子女的舅父、舅母數年,直至2004年二老去世。母親自2005年摔傷致殘後,每日在輪椅上度過;2006年,患嚴重癲癇病逾四十年的單身小姑子癱瘓在牀,大小便失禁,無任何行爲能力;長期患病的父親2009年底又被診斷爲癌症晚期;高齡的婆婆患有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種疾病,2010年又不慎腰椎骨折不能動彈;面對四個需要照顧的親人,她“孝”字當先、“愛”字裝心,數年如一日艱辛付出,做出了圓滿答案。曾榮獲縣“優秀公務員”、四川省“孝親敬老之星”等榮譽稱號。

孝老愛親事蹟12

現年35歲,1996年技校畢業分配到xx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以下簡稱xx集團),現爲xx集團本部資產管理公司聚氯乙烯廠的一名普通女工。1997年,她與xx公司員工自由戀愛結婚。作爲普通工人,他倆收入微薄,婚房只是一間十三平米的小屋。20xx年7月兒子出生,小家庭沉浸在歡樂中。雖經濟不算寬裕,他們仍在隔壁租好房子,將公婆從農村接來,一家人在一起過着簡單和睦的生活。

天有不測風雲,20xx年3月22日丈夫在重慶萬州不幸因意外摔死,當時兒子還不到兩歲,27歲的嚐到了人生的苦痛、莫測與無奈。亡夫的父母都是普通農民,本養育了一雙兒女,期盼着能享受天倫之樂。但是女兒20xx年因病去逝,老人又將全部的希望寄託在兒子身上,命運對兩位老人是卻是如此苛刻,唯一的兒子也離他們而去。“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現實,再一次給年歲已高的公婆沉重打擊,公婆相繼病倒。

家裏失去了男人這個頂樑柱,生活中的各種困難接踵而至——老的病,小的弱,微薄的工資要養活4口人,困難可想而知!她感覺天都要塌了,無法想象接下來的日子該怎麼辦。她想到了死!想到黃泉路上去追尋那相親相愛的丈夫。但看到一夜白頭的.公婆無依無靠,再看看蹣跚學步的兒子天真無邪,幾年來一起生活的相濡以沫,善良的老人早就和她融爲血肉相連的親人了,自己真的就能放棄他們嗎?不,不能啊!意識到:自己決不能垮!丈夫不在了,她就是這個家的頂樑柱,她要給兒子一個完整的家,要扛起兩個老人老有所養的擔當,命運既然這樣安排,她只能坦然面對,堅強地挺下去。

擦乾了眼淚的,面對公婆無助的眼神,她一字一句對老人許下承諾:“爸、媽,佰均和姐都走了,從今以後你們就把我當親生女兒來看待,我也會把你們當成自己親生父母一樣孝敬。”看到可愛年幼的孫子,再看看神情堅定的媳婦,兩位老人放下心來。一家人住在一起後,兒媳盡心照顧老人的生活,飯桌上的肉、好吃的菜,儘量給老人和孩子留着。八年來,雖然日子過得非常艱苦,但和睦謙讓的他們,讓孩子享受到了無比的幸福與快樂。

風燭殘年的公公經常生病,送醫院的路上夏天日曬雨淋是常事,冬天遇上寒風凜冽最苦的人還是。20xx年初春的一個夜裏,老人發燒病得不輕,急忙收拾好到醫院需要的物品,背起老人來到樓下,漆黑的周圍沒有出租車的影子,更沒有一個可以幫忙的人。沒有因爲難而放棄,背起老人就往醫院趕,靜靜的夜裏只有她呼呼的喘氣聲,伴着她深一腳、淺一腳趕往醫院。等醫生給老人檢查完並打上吊針後,又困又累的鬆了一口氣,趴在老人的牀頭櫃上睡着了,等護士給老人輸完液叫醒她時,東方已泛出魚肚白……

爲了讓兒子從小樹立孝敬老人的意識,成爲一個有愛心、有責任感的人,天天讓兒子爲臥病在牀的公公拿藥端飯,讓孩子和她一起照顧兩位老人,儘可能讓老人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增強生活的信心。

八年的光陰,爲家庭付出了女人最好的青春年華,同事和朋友都希望能有一個男人幫幫她,每次介紹的男友,得知她還要供養前夫多病父母的實際情況後都離開了。現實的殘酷沒能動搖決心,她回憶起以前和丈夫的相濡以沫,想到公婆兒女雙亡的無依無靠,她知道自己不能放棄老人,她毅然選擇了前夫的父母,放棄了重新組建家庭的希望,她要替逝去的愛人盡到贍養雙親的責任,讓愛人在九泉之下瞑目。

孩子一天天長大,需要各種學雜費,公公一直生病,只能靠簡單的藥物維持,生活上再怎麼節約開銷每月仍捉襟見肘,經濟壓力讓喘不過氣來。善良的婆婆爲了替她減輕一些生活負擔,偷偷去撿破爛換錢以貼補家用,面對生活的艱難,面對“倔強”的老人,她不得已默認了婆婆的做法。一次婆婆一大早就出門了,到傍晚仍沒回來。下班得知後,不顧天已經下起了大雨,急忙跑去周圍的幾個小區找尋,當她在一個垃圾站低矮的屋檐下看到彎曲着脊背、被雨水溼透了的婆婆,看到婆婆身邊的一筐破爛時,她不禁流淚滿面,深深的自責,死死咬住嘴脣,顫抖着叫了一聲:“媽,讓我來背。”婆婆用慈愛的眼光看着她:“不關事,媽和老漢拖累你了,娃兒,你也辛苦啊”。當背起沉沉的破爛,一手撐起傘,一手扶起年邁的婆婆,冒着大雨往家裏走的時候,天已經黑盡了。

雖然生活艱難,但是卻沒有因爲家庭原因影響過工作,十五年來,她勤勤懇懇地幹好本職,通過不懈努力,從一名普通包裝操工成長爲一名DCS自動控制系統的操作骨幹,多次被分廠評爲“操作能手”,她用加倍努力工作來回報社會、公司、領導、同事的幫助和期望。

只是一名普通女工,沒有多少豐功偉績,但是她那種在重重困難和打擊下不自棄的堅強與獨立和對公婆不拋棄的堅守,深深地激勵和感動了周圍的人。她把中華民族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真實地融入平凡而又平淡的點滴生活中,她用真心善待人,以摯愛感染人,讓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成爲一盞不滅的長明燈,照亮了這個命運多舛的家庭。

孝老愛親事蹟13

“我志願加入社志願者隊伍,爲志願服務奉獻我的微薄之力”,這是大街街道長安社區68歲老人xx的志願宣言。多年來,她用瘦弱的肩膀承受着生命之重、生活之痛,以拳拳的孝心、寬厚的善心、偉大的愛心、堅毅的恆心,譜寫了一曲當代女性孝老愛親的奉獻之歌、真愛之歌、生命之歌。

xx,女,1944年12月出生,國中文化,1980年1月參加工作,現爲xxxx集團退休職工。她爲人誠實、心地善良,樂善好施,工作上對事業勤勤懇懇,生活上對家人無微不至。五十年來她一直照顧殘疾的女兒,同時她還義務幫扶困難羣衆,她把自己的愛心奉獻給了家人,也奉獻給了社會。

五十年前,xx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一切都是平淡無奇。但1963年,命運跟她開了一個大玩笑,最小的女兒趙靜一生下來就是先天性脊柱側彎,無法同正常孩子一樣行走,長大後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得知這個噩耗,xx大哭了一場,穩定情緒後,老人犯起了愁:孩子這麼小,以後怎麼生活?別人會怎麼看她?她能在這個社會上立足嗎?有人說:你都有四個孩子了,這個孩子天生有病,要不就把她送走吧。xx想都沒想,立刻一把抱過女兒哭着說:“我不會送人的,再苦再難我也得養着她,實在不行我就養她一輩子。”沒想到老人這句話成了現實,而且一養就是五十年。

隨着女兒漸漸長大,xx也蒼老了許多,頭上的白髮比同齡人多了一圈。由於女兒不能自理,身邊離不開人,xx白天上班,下班帶女兒去鍛鍊,晚上再回家做飯、照顧孩子、伺候公婆。丈夫工作忙,家裏的重擔全都落到xx一人身上,可上天卻沒有眷顧這個堅強的女人,19xx年不幸再次降臨到女兒身上。在上學途中,趙靜出了車禍,送去醫院連動了三次手術,腿部留下了後遺症,本來就不利索的腿現在已無法行走,腰部也受到重創,屬下肢癱瘓狀態。xx得知後生了一場大病,病好後,她擦乾眼淚,重新面對現實。xx說:“當我得知女兒出車禍後覺得天都塌下來了,我可憐我的女兒,一想到她的苦難命運我就忍不住落淚。可作爲一個母親我不能倒下,生活還在繼續,我得樂觀起來,得讓她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心。”xx每天守在女兒身旁,對她無微不至的關心。趙靜的腿需要做長時間的按摩和護理,不然會留下肌肉萎縮的後遺症。剛開始xx用輪椅推着女兒去做按摩,後來她自己又重新撿起書本,自學按摩護理知識,不懂就向專業醫生請教。慢慢的,她也能爲女兒做簡單的按摩治療了。楊老這樣一照顧就是十幾年,漸漸的,老人的白髮越來越多,可堅強的信念卻從未動搖。有時候,老人也會揹着女兒偷偷的抹眼淚,可在女兒面前,她總是一副堅強的樣子,有一份打不敗的精神頭。由於自己天生殘疾,趙靜從車禍後一直在家中靜養,本來就不願意見人,再加上處在更年期,五年前得了輕度抑鬱症。不說話,不見人,整天把自己關在屋子裏,脾氣也變得極其暴躁。xx不怕苦、不怕累,除了生活上照顧女兒外,每天都跟女兒談心,用心去開導她,陪她下樓散步,爲她樹立生活的信念。女兒高興了,一家人都跟着高興,女兒發脾氣了,她也默默忍受,她說女兒太苦了,讓她發泄發泄會好點。就這樣,楊老陪着趙靜共同度過了這段艱難的歲月,現在的趙靜開朗了許多,平時也能幹點家務活,能夠擦擦桌子、刷刷碗了。她以自己的行爲感染和教育着其他的孩子,其他的孩子在她的影響下也很上心照顧這個殘疾姊妹。面對如此艱難的生活,xx卻說:“我挺知足的,雖然上天跟我開了個玩笑,可那是我女兒,是一條生命,無論再苦再難我也養着她,我天生樂觀,希望我樂觀的性格也能影響到我的女兒,讓她有生活的勇氣,現在的我很滿足,人家不是說知足就是福嘛,我現在就是在享福了……”

孝老愛親事蹟14

我叫史良忠,今年37歲,團結中心校教師,1970年7月參加工作,現在銅川工業技術學院離退休管理辦公室工作,我認爲:孝親敬老,這是我的責任,更是我的工作。

我認爲,作爲子女,最重要的是讓父母的心情好,身體好,想着父母親一輩子含辛茹苦,把我們養育成人,讓他們擁有一個快樂、幸福的晚年,享受天倫之樂,我是這樣想的,更是這樣做的。我曾說過,孝不是空話,關鍵是要行動,平時要爲父母多做些事,對我們來說這可能是舉手之勞,而對於他們來看就是你孝心的表現。我一有空就幫着父母幹這幹那,二老年齡大了,應該讓他們享享清福了。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1993年初,父親不幸患了肺癌,在省腫瘤醫院住院,我每天都細心照料住院臥牀的父親,給他洗臉、洗腳、修剪指甲,在父親化療期間氣色一天不如一天,不想吃飯,我就想辦法給他改善飲食,把青菜剁碎和大米熬成粥,給父親慢慢喂。人常說,老還小,真是這樣,他高興時就張開嘴吃,不高興就閉嘴,不理我,我就耐心地給父親說話,哄他高興。父親病中期間,看着父親鬢角漸白,心酸與愧疚爬滿心間,揮之不去,對於父親,我們做兒女的受之太多,卻無以回報,我不分白天黑夜的護理在父親身邊,每次去腫瘤醫院複查治療,九病區的大夫和護士均善意地對我父親說:“老爺子,你真好福氣,你這兒子這麼孝順”,老人聽後,總是樂滋滋地,很滿意地點點頭。1995年秋天,病魔還是奪去父親的生命。

父親病逝後,母親最害怕的是孤獨,我不管多忙都要抽空和妻子一道與老人嘮嘮家常,經常在家陪老人,幫老人多幹些家務活。本來老人就有高血壓、心臟病和慢性腎炎等病,再由於性格內向加上心情鬱悶,突然患上了胸膜炎傳染病。母親既不能吃又不能喝,生命垂危。我立即將老人送往醫院及時治療,在四十多天住院的時間裏,共花去5000多元;在我的精心服侍下,老人逐漸康復,老人出院後,先後數次在北關藥市爲母親買藥;在我的細心照料下,母親又吃了一年半的藥,終於痊癒。記得有一次,80多歲的老母親因酷暑突然暈倒在地,我和鄰居們急忙叫來120將她送往醫院急救,由於搶救及時,保住了老人的性命。至今,老人身體還算可以,時常還到鄰居家打打麻將。

我的岳母74歲,因患腦梗至今癱瘓已經五年,她不會翻身、大小便也不能自理、不會說話、時常哭鬧,非常難伺候。在岳母未出院時我就提前買來了殘疾人座的輪椅和坐便用的靠背椅,我和妻子常給老人接屎倒尿、翻身、餵飯、洗臉剪指甲,還經常買老人喜歡吃的食品和飲料;經常爲老人活動四肢,每天多次將老人從牀上抱到輪椅上,又從輪椅上將老人抱回到牀上。由於每天如此用力,時間長了,我患上了右臂網球肘病,疼的時候,連一杯水都端不起來。雖在醫院封閉治療了幾次,但由於不能靜養,至今肘部仍未康復。我和妻子每天買菜做飯、洗衣服、洗尿墊子還要伺候老人的辛苦,一下班就會多幫妻子幹些活;無論酷暑嚴冬幾乎每天早上到街上爲家人買回早點,說實在的真不容易呀,我深知自己身上的擔子該有多重。

今年四月底,78歲的岳父突患心梗病逝,是我忙前忙後處理後事,在鄰里有很好的口碑;由於家庭和睦、婆媳關係處理得好,經濟民主,鄰里團結,孝敬父母被傳爲佳話;我兩口子在百忙中還注重對孩子的教育,兒子不僅孝敬老人而且學習優秀,本科畢業後,去年又考上了北京工業大學碩士研究生今年上研二。近幾年來,我和妻子多次被各自單位評爲五好家庭、敬老模範戶暨教子有方的先進個人。

在爲老服務崗位上自己勤勤懇懇、善於奉獻。1998年至今11年來,我在學院離退休辦副主任的崗位上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奉獻着自己的才智和力量,使學院連續8年獲局級離退休系統先進單位,受到領導和羣衆的一致好評;自己愛崗敬業責任心強,尊老愛老事蹟多。我在煤技校院裏生活了近55年,對70至90歲的老人特別熟悉和了解,甚至知道有些老人的生日及電話號碼和居住地址,每年和同事們一道家訪50多次,深入瞭解老同志家中的情況和困難並熱心服務。老同志家中有困難願意和我說,有什麼想法願意和我談,在老同志的眼裏和心裏我是一位工作能力強、對老同志熱心、誠信、還耐心的好領導。我平易近人、不擺架子、一心紮根於羣衆,對老同志特別有感情。80多歲的翟有哲的老伴,在臨終的日子裏,因醫藥費用較大,家中困難,就讓孩子們從醫院將其擡回家中打吊針維持生命,因她呼吸困難急需解決吸氧問題,我到家探望時瞭解到情況後,表示讓翟老放心,立即帶上老人的兒子和兒媳,冒着雨雪到醫院買來氧氣和減壓閥等,拉到了翟老的家中,由於老人病重,經過幾天的治療還是去世了,他老伴的後事我主動幫助料理,全家人從心裏表示感謝。80歲

的退休人員陳存義同志,是一名在抗美援朝多次戰鬥中不幸雙耳震聾的炮兵戰士,因無兒無女,經濟由他侄子掌握,因其覺得工資有不明白之處,在沒和侄子打招呼的情況下,20xx年夏天,獨自一人從陝西隴縣老家傍晚時分來到學校想問明情況。陳老是個文盲再加上耳聾,和大家交流很困難,眼看天色已黑他顯得很心急也很無奈。我就主動上前瞭解情況,並向單位領導彙報情況,單位親自來了解陳存義老人的情況,我協助單位領導爲老人解決困難,先將陳老安排住在離退休辦公室,打來熱水讓其洗臉、洗腳等,爲他沏上熱茶,點上煙,用啞語手勢和他簡單地做交流,給他指出廁所的位置,將燈繩綁在他的牀邊後才離開。因擔心他侄子找他,第二天又安排辦公室老楊同志領着老人先吃飯、後理髮,然後和陳存義老人的侄子打電話取得聯繫,親自把陳老送回隴縣家裏,他侄子十分感謝,直誇共產黨好,誇煤技校的人好。

我這個人比較正直,主持正義,敢於替老同志說話,維護老同志合法權益,願做老同志的知心人。曾經到一位退休的老教師家中,成功地調解了一起父子倆因矛盾升級兒子聲稱要和父親同歸於盡的家庭糾紛。現在這些年,這個家庭逐漸和睦,這位老教師和老伴很感激我和離退休辦,他發揮餘熱,每年都積極爲學院招生工作做貢獻。

生老病死是客觀規律。使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在我任離退休辦副主任的11年裏,也不知到醫院、太平間、殯儀館去過多少次。從一個不懂喪事如何處理的門外漢到處理此事的行家裏手,自己在工作中積累經驗,由不懂到懂、由不會到會,善於動腦,邊幹邊學,琢

磨總結出一套《喪事儉辦程序》,經過多次修改和完善,11年裏一直沿用。先後爲病逝的離退休人員、在職職工、家屬(甚至還有一位基督教徒)等60多人次上門服務,費心費力的當“大總管”,每次都利用機會大力提倡“厚養薄葬”的科學性和宣傳喪事儉辦的好處和道理,由於自己多年從事老齡工作,樂於助人,大家一致的感覺是,再複雜的場面讓我這麼一指揮就會順利得多!最關鍵的是我自編的這套《喪事儉辦程序》特別實用,既省錢又辦事,自己的熱心服務得到了大家的稱讚。

我是學院的老年協會會長,分管文體活動。尤其是在這些年裏,逐漸把老年健身隊、老年門球隊、老年象棋隊辦得有聲有色;在學院黨政的大力支持下,每年基本是由我牽頭辦兩次中小型娛樂活動並已形成了制度。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5月20日由校黨政牽頭,由我主要策劃的《銅川煤技校首屆離退休人員趣味運動會》十個項目全部鋪開,場面宏大,人員衆多,有局領導、市電臺、電視臺、報社等宣傳媒體現場採訪,報道了此運動會的盛況,意義深遠。

愛老、敬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我懂得了如何做人、做事,我曾多次被銅川礦務局黨政授予創建學習型老齡單位先進個人,“孝親敬老之星”榮譽稱號。今年,學院家委會又推薦了自己爲孝親敬老的先進個人代表,我認爲,孝親敬老還需要自己長期繼續努力,把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永遠發揚下去。

孝老愛親事蹟15

姚明良,男,出生於1978年6月,回族,本科學歷,一級教師,是北浦國小的一名科學老師。在工作中,我愛崗敬業,任勞任怨,多次受到領導和老師們的好評;在生活中,十幾年如一日,將自己的愛心一點一滴地傾注到年過70歲的患重病的父母親身上。我用赤誠孝心對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做出了最好的詮釋。

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師,我雖然每天工作很忙,但是在我的心裏:百善孝爲先,孝敬老人,贍養父母是一個人做人最起碼的標準,人人都要有一顆孝敬父母的心。媽媽患腰椎間盤突出、骨質增生、高血壓、膽囊炎、膽結石和左腎萎縮,爸爸患小腦萎縮,父母親均年老體弱,每一年都有幾個月的時間要住院,可是哥哥姐姐們都在農村,妻子也是在鄉鎮上工作,只要老人住院幾乎都是我一個人承擔了照顧老人的重擔,最嚴重的時候是二個老人一齊生病,一下班我就從學校趕到醫院,上班了有急急忙忙趕回學校給學生們上課,又一次媽媽病情嚴重被送進了ICU重症監護室,而我工作和照顧老人二不誤,在監護室學着給媽媽梳頭、扎頭髮。後來媽媽因腰椎間盤突出嚴重都走路幾乎彎腰90度了,在這個時候我每天飯後都會揹着媽媽下樓到小區院子裏透透氣、陪老人聊聊天,然後再揹着媽媽上樓回家,就像小時候媽媽揹我一樣。爲了給媽媽治病,自學中醫知識,買來艾條、鍼灸治療儀等儀器和藥品,每天晚上一邊輔導娃娃做作業就一邊給媽媽治療、按摩。這樣堅持了大約9個月以後,媽媽的腰椎間盤突出和骨質增生得到改善,媽媽從只能彎腰走路到行動自如,丟掉了柺杖。這麼多年來,一個人除了紮紮實實搞好工作以外又要要照顧小孩還要經常到醫院照顧住院的父母,從沒有嫌棄老人,從沒有一句怨言,相反還經常安慰老人。常言道:“順者爲孝”,老人上了歲數,話多嘮叨是經常的,

每當這個時候,我就對孩子說,不要和老人計較小節,尊敬老人是我們的傳統美德。

作爲一名教師,我深知知識的重要性,即使工作再忙,負擔再重,我也從不放鬆對兒子的教育。我時常教育孩子學習要刻苦、生活要簡樸、對人要和善、對長輩要尊敬、做人要誠實、做事要誠信。在工作中,我感恩於領導和每一位老師的幫助,經常與同行交流溝通,虛心請教。哪位老師有困難或需要幫助時,我會在第一時間伸出援助之手。在領導的關心和老師們的幫助下,我在本職工作中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被學校多次評爲先進工作者和優秀教師。

我認爲,作爲一名有爲青年,就應該深懷愛老之心,恪守敬老之德,力行孝老之舉,以行動去體現孝道,在孝老愛親方面, 我也只是做了一些自己應該做的事。

在單位做好本職工作,在家孝敬父母。除此之外,我還經常自願捐款。20xx年開始我規定自己每個月必須捐款50元,一年要捐款600元用於資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到了20xx年開始隨着收入的增加我又給自己新的規定,每月必須捐款100元,一年捐款不得少於1200元。出了每月100元的捐款之外,在20xx年裏我單筆捐款最多的一次是1000元。我的捐款不圖名不圖利,簡簡單單就只是讓陌生人也能感受到別人的幫助、感受到別人的愛。而且隨着收入的增加在今後我還會提高每月的捐款數目。這樣到退休我也可以捐款好幾萬了。雖然我額捐款與更多的愛心人士相比少之又少,只是沙漠中的一粒沙,但我只希望讓愛得於傳播,讓更多的人感受到愛。

當然我做的還遠遠不夠,今後還要更加努力,向更多的人學習,在今後從點滴小事做起,爭取做得更好,努力發揚中華民族尊老愛老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