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新材料

有關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新材料5.32K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裏,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有關先進事蹟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有關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有關先進事蹟心得體會1

20xx年5月27日,我校組織全體教師赴野川學習師德師風先進事蹟,師德師風先進事蹟報告會學習心得。報告會上,來自市特殊教育中心校的杜豔梅、河西鎮中的焦香花、市直東方紅國小的靳淑焱三位老師用質樸的語言、真摯的情感深情地講述了自己從教以來的成長曆程,對教師職業的執着與堅守,對教育事業的熱愛與責任,包含真情的報告贏得了陣陣熱烈掌聲,令我心靈震顫。

杜豔梅老師的《用愛撐起特教事業的一片藍天》,作爲特教事業的一名教師,她們用瘦弱的肩膀撐起特教事業的那一片特殊的藍天。面對這些特殊的孩子,還有社會質疑的目光,簡陋的校舍,她們沒有退卻,用她們那顆無比堅定的愛去克服一個又一個的困難,迎接一個又一個的挑戰,創造屬於她們的輝煌。

焦香花老師的《有一種成功叫堅守》,講述了自己從代理老師成爲公辦教師的辛苦歷程。焦老師其實是我九年級的數學老師,當時她還是一名代理老師,那時懵懂的我也隱隱約約能感覺到她的.那份不同,說不上原因,但總感覺她好像不太那麼合羣。直到今天,我才明白原來她的那份不同有許多複雜的原因,有當代理教師的自卑,有對教師職業的執着,有在生活壓力下的彷徨》那時的我哪能想到這麼多,只知道老師嚴厲,我不敢懈怠。現在我們是同行,但我知道我們的距離很遠,我會把她當做自己的目標,堅守下去。

靳淑焱老師的《教師——無悔的選擇》,讓人覺得溫暖,她作爲一名共產黨員,從教二十多年,始終堅守在教育教學最前沿,多次獲得各種榮譽稱號。她用博大的師愛溫暖着每一個學生,用高尚的師德影響着身邊每一個人。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學高爲師,身正爲範”。作爲教師,我知道自己的努力還不夠,她們爲我指引了方向,讓我明白“三尺講臺”也能是一個耀眼的舞臺!

有關先進事蹟心得體會2

7月3日,四川省合江縣檔案局召開向廖俊波同志學習動員大會,會上學習了廖俊波同志先進事蹟和首長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局黨員幹部倍受教育鼓舞,紛紛投入到脫貧攻堅工作中,自覺踐行公僕職責。

開展大走訪大調研,掌握村情民意和貧困戶基本信息。先後走訪紅巖村12個社、貧困戶94戶、非貧困戶30餘戶,走訪村社幹部18人次,收集民意10多個方面(安全飲水、公路建設、住房改造、孩子上戶、就醫、就業、低保、產業發展等訴求)。建立了貧困戶基本信息臺賬、問題臺賬,制定了《紅巖村脫貧幫扶計劃》。

開展結對幫扶。全局黨員幹部到貧困村福寶鎮紅巖村開展結對幫扶,每人包聯5戶貧困戶和1個村民小組,共結對幫扶貧困戶60戶,制定“一戶一策”幫扶措施。

開展問題化解。爲貧困戶解決孩子入戶、殘疾證辦理、入院治療、公益崗位、產業發展等具體問題。捐贈產業發展資金3000元,培訓養殖技術50人次,發展養雞大戶1戶,養羊大戶1戶,養魚農戶10餘戶;實施住房扶貧異地搬遷3戶11人,C級危房改造8戶,D級危房改造5戶;幫助貧困戶小孩上戶籍5人,生病就醫3戶,殘疾證辦理2人;看望貧困留守兒童2次,慰問貧困兒童5人次。

“聽了廖俊波同志的先進事蹟,切實感受到他身上忠誠、乾淨、擔當的精神品質。”中央文史館書畫院研究員樑新穎說,廖俊波同志的事蹟充分詮釋了新時期好乾部標準。信念堅定、不忘初心,是對黨員最本質的要求,我們要像廖俊波那樣,無論身處什麼崗位,無論面對什麼困難,都要堅定信念、對黨忠誠。要像他那樣,真心實意爲老百姓謀利益。金盃銀盃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只有心裏裝着羣衆,才能贏得羣衆的擁護和支持,信念和初心纔會永遠融進我們的行動。

“廖俊波同志雖然英年早逝,但他這一生很精彩。”中央黨校黨的建設教研部主任張志明說,廖俊波是一個心地非常善良真誠的.好人,他既是家裏的好兒子、好丈夫、好父親,又是一個好黨員、好乾部、好書記。他把大愛和小愛都用心呵護。“他當鎮長時和女兒的對話讓我感慨、感動,他對女兒說,我是鎮上最小的人,因爲我是爲全鎮人服務的。這樣的境界在百姓眼裏就是黨的化身。”

通過開展向廖俊波同志學習活動,廖俊波同志高尚精神在幹部職工中得到發揚和傳承,進一步密切了黨羣幹羣關係,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有關先進事蹟心得體會3

政聲人去後,民意閒談時。姜仕坤爲晴隆人民所做的每一件好事、實事,老百姓都記在了心坎上。

他和他的黨員幹部團隊,團結帶領羣衆啃下了一個個硬骨頭:縣城擴容改造換來發展新天地,二十四道拐走向世界旅遊產業彎道取直,晴隆羊邁出產業化步伐闖出脫貧增收新路子

我是農民的兒子,要做對得起農民的事,姜仕坤同志在縣委書記的'崗位上,心中有黨、心中有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以實際行動踐行着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幹部爲之肅然起敬,羣衆爲之念念不忘。

金盃銀盃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有形之碑,固然可以廣而告之,昭示天下;真正彌足珍貴,能夠流芳百世的,還是老百姓的口碑。利國家、順民心、惠蒼生的人和事,永遠會被歷史銘記。

實在的人,人們欣賞他的品格;實在的幹部,百姓傳頌他業績。幸福二字千般好,造福人民重千鈞,爲老百姓做事最幸福。恪守爲民之責,力行爲民之舉,這是共產黨員的本分。心中裝有人民,做事爲了人民,堅定這樣的信念,多大的苦都能撐着,多大的難都能闖過。

安得萬里裘,蓋裹週四垠。穩暖皆如我,天下無寒人。深情緬懷學習姜仕坤同志,就要像他一樣,把羣衆寒苦掛心頭,把羣衆笑容當褒獎,做一名最實在的共產黨員,實實在在做事、實實在在爲民,這是宗旨信念,這是素質修養,這更是百姓期盼。

有關先進事蹟心得體會4

姜仕坤走了,這位苗族漢子在生命光芒激情綻放的時候,匆匆告別他的同事、親人和朋友,告別他深深熱愛的晴隆山水、父老鄉親。他用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忠誠無私、執著追求,用對黨的赤子之心、對人民的公僕情懷,踐行着時代的使命和擔當,在貴州高原上譜寫了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生命壯歌。

姜仕坤離開了,但他用生命和行動詮釋了四有幹部,爲黨員幹部上了一堂生動形象的黨課,在他身上,有許多寶貴的精神和崇高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與銘記。

學習他對黨忠誠的堅定信念。從姜仕坤的事蹟中,我們能夠深刻體會到,他的一生都在較勁兒,同貧困較勁兒,同落後較勁兒,同困難較勁兒,同自己較勁兒,正因爲這股子勁兒頭,才讓晴隆成爲一座真正的城,讓世界知道二十四道拐,給晴隆羊貼上國際標籤;也正因爲這股子勁兒,他的離去才讓同事淚流滿面,讓羣衆傷心哭泣。這股子勁兒來源於姜仕坤對黨和人民忠誠的堅定信念。惟有信念堅定,思想纔不會動搖,行動纔不會止步,纔會從骨子裏透出一股韌勁,從血管裏流出一股舍小家顧大家、忘記個人心繫羣衆的熱血。

學習他爲民服務的公僕情懷。爲了兌現我是農民的兒子,不能辜負組織的重託,要做對得起農民的事情的諾言,姜仕坤通過深入農民調研,多方尋找合作,開拓銷售市場,讓養羊晴隆模式實現多次升級換代,種草養羊成爲了農民的一大致富產業;城市現狀、交通設施、農民致富這一系列的難題擺在面前,姜仕坤沒有選擇向困難低頭,而是帶領幹部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解決,一口一口地啃下硬骨頭,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xx年的'3450元上升到20xx年的6329元,貧困人口減少8.6萬人,小康實現程度達86%,這些數據充分說明了姜仕坤爲官一方、造福一方的責任與擔當。羊書記農民書記算賬書記等羣衆口碑,生動表達了羣衆對姜仕坤的滿意和認可,也闡釋出了姜仕坤爲民服務的公僕情懷,只有心中有民,纔會爲民辦實事、辦好事且不計個人得失。

學習他艱苦樸素的優良作風。晴隆很窮,該節約的點點滴滴都得節約,當領導就要帶好頭。姜仕坤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180元的房間嫌太貴而住100元的房間,早餐午餐經常只吃一碗粉,一個帆布公文包用了4年多,幾件衣服常年換着穿這些無不透露出姜仕坤艱苦樸素的品質;對身邊的人,姜仕坤也是這樣要求的,不對身邊人開綠燈,而是派他們到條件最艱苦的地方鍛鍊。正因爲這樣的帶頭表率和優良作風,才讓幹部信服,才受羣衆愛戴。在今天,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但作爲黨員幹部,要向姜仕坤看齊,始終把黨的優良傳統記於心、用於行,吃苦在前、享受在後。

我們對他最好的懷念,無疑是把這些精神繼承、發揚,爲黨和人民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有關先進事蹟心得體會5

有這樣一位普通的共產黨員:勤勤懇懇,愛崗敬業,牢記黨的宗旨,胸懷滿腔熱情,憑着忠誠的信念、堅強的意志和一副矯健有力的腳板,20年如一日,在平凡崗位上辛勤耕耘,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用實際行動忠實實踐了一名共產黨員在黨旗下的莊嚴承諾。

20年,七千多個日子,無論颳風下雨,無論疾病纏身,他跋山涉水,風餐露宿,都準時把黨的聲音和關懷傳遞到大山深谷裏的村村寨寨。他就是我們共產黨員學習的榜樣,他就是千萬共產黨員中的優秀代表——王順友。

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什麼叫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和樂觀向上。20年來,王順友同志熱愛自己的工作,在鄉郵遞員這個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崗位上,取得了驕人成績。他在盡心盡責做好本職工作之餘,總是儘自己所能幫助有需要的羣衆。羣衆親切地稱他爲“雷鋒”,但他卻說:“我不是雷鋒,但我要學習雷鋒”。他沒有豪言壯語,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蹟,正是在這樣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王順友表現出了堅定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折射出了強烈的'敬業精神。20年來,王順友重複着單一枯燥的郵遞工作,面對寂寞,面對孤獨,面對危險,卻始終保持着一種豁達樂觀的積極心態。孤獨時他只能與馬交談;寂寞時他自編山歌,自我欣賞,這種以苦爲樂、苦中求樂、笑對困難、笑面人生的人生態度,使他從容地戰勝了各種困難。

王順友是優秀的,他的優秀,就在於他的樸素和堅持,在於他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行動去證明着一個古老的美德:胸懷蒼生,助人爲樂,兢兢業業,克己奉公。

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真誠、寬容、節儉、執着。在他身上,我深深地感受到,無論從事什麼職業,無論堅守什麼崗位,只有愛崗,纔會敬業、樂業和興業。只要胸懷理想,腳踏實地,求真務實,在任何平凡的崗位上都能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

王順友是我工作中的標杆,是我學習的榜樣。作爲基層的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責任重大。面對人少任務重、工作單一枯燥、工作時間長等實際困難,我要以王順友同志爲榜樣,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去迎接挑戰,與王順友的工作環境相比,我們還有什麼怨言不能消除,還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 本職工作是共產黨員保持先進性的平臺,做好本職工作就是保持先進性的體現。只要我們在工作中發揚“甘當一顆螺絲釘”的精神,腳踏實地,任勞任怨,從平凡的小事做起,從具體的工作做起,把共產黨員的先進性牢牢紮根於本職崗位上,平凡的工作也會取得不凡的業績。在今後的工作中我一定要用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履行職責,堅守崗位,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圓滿完成上級賦於的各項任務,爭做一名合格的、優秀的黨員。

有關先進事蹟心得體會6

學校黨委組織我們學習了三位優秀共產黨員先進事蹟,劉義權同志38年來如一日,從海濱到邊陲,從北國到南疆,他的足跡遍佈25個省市自治區、300多個縣市,他查訪的老將軍、老紅軍、老戰士和普通羣衆數以萬計。就這樣,83萬多件珍貴歷史檔案,被劉義權源源不斷地收集到解放軍檔案館。這些檔案,時間上涵蓋了我軍建設與發展的各個歷史時期,內容上涉及到黨領導武裝鬥爭和軍隊建設的方方面面,其史料價值和文物價值之高,難以估量。依託這些檔案,我軍檔案資源體系逐步建立、豐富和完善。被譽爲“軍檔收集血。

通過學習他們的先進事蹟,我對黨“爲人民服務”的宗旨有了新的理解。“當一名共產黨員,首先要做一個好人,是要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而不是貪圖享樂。共產黨員的光榮是與責任、奉獻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我清醒的認識到,共產黨員的稱號之所以光榮,是因爲黨員是以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爲宗旨的,能夠爲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犧牲個人的`一切。

我作爲一名老黨員,必須重視對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的學習和改造。把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作爲我在生活上、學習上、以及以後工作上的行動指南,貫穿我的一生。我要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事做起。

首先,要加強理論學習。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一個人入黨的動機是不是正確,往往同他對共產主義事業和無產階級政黨的認識正確不正確、深刻不深刻有直接關係。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別是馬克思主義的黨建理論,科學地闡述了上述問題,只有認真學習這些理論,才能對這些問題有更加明確和深刻的認識。

出共產黨人的高風亮節和高尚情操。

今後,我要以三位同志榜樣,從他們身上我感受到“共產黨員”四個字的神聖和責任,我要像他們那樣,全心全意爲學生服務,爲黨的事業奮鬥終身。我將從自身思想深處入手,將他們的先進事蹟,作爲鼓勵自己克服困難的動力。

腳踏實地、埋頭苦幹、求真務實,時刻把學生裝在心中,把工作的出發點定位於是否有利於教學,是否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上。認真學習,提高業務素質,愛崗敬業,無私奉獻,通過自己的努力,爭取做一名好黨員,好教師。在創新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有關先進事蹟心得體會7

最近,認真學習了楊善洲同志的先進事蹟,通過學習,使我深有感觸。有一種奉獻,叫不計個人得失,且微小而又悲壯!有一種感動,總是在剎那間悄然襲上心頭,讓我的心悸動而潮溼。感恩之心,於無聲處綻放!

他曾是一個讓人羨慕的地委書記,一個大官,用村人的話說,是一個拿退休工資吃飯的人。可他偏偏鍾情於大山,用20餘年的時間,用生命的餘熱把曾經的荒山變得山清水秀。我們就是要像他那樣,加強思想道德修養,不圖名、不求利、不謀私,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

作爲教師,我們的山是學校,我們的森林是學生。山不變,人在變。來到山的學生,有的是草,有的是樹,作爲山的管理者,我們又如何把草種得堅韌,把樹扶得更直?楊善洲同志告訴了我們:做平凡的人,幹不平凡的事。

我也曾氣餒過,委屈過,放棄過,但想起老書記在大亮山的風雨拓荒,潮溼毛氈房裏的熬煎,任然執着於自己的信念。於是我又振作了奮進的勇氣,明白“學高爲師、身正爲範”的內涵,平時虛心學習,不斷改進教法,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學生。每次和孩子們在一起,看着稚氣的臉龐,聽着關切的問候,體味着愛憎分明的話語,我欣慰地笑了……至今,還清晰的記得,XX年教師節的那天晚上,當我拖着疲倦的身體回到宿舍,看到孩子們送的小天使,還有那溫馨的祝福,那一刻,我心中彷彿涌出一股清澈的暖流,淨化了塵世的喧囂,洗滌了身心的疲憊。我只是做了我應該做的,卻得到如此珍貴的祝福,那一刻,我簡直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

教師的職業註定安於平凡,淡泊名利,講究職業良心,它的平凡才能創造出不平凡的事蹟,如果把平凡而神聖的教師崗位看作個人謀生的手段,那它永遠也得不到成功。在教師崗位上,沒有悠閒自在的舒適和安逸,只有默默無聞的奉獻,認真負責,必須像楊善洲一樣,在一行,愛一行,千萬不能坐在這兒,這山望着那山高。我們要像楊善洲一樣淡泊名利,志存高遠展示着一個優秀教師崇高的價值取向。

教師肩負着教書育人的神聖重任,因而社會對一個教師的品行往往比其他行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當今這個社會,儘管拜金主義等在許多人的思想意識中盛行,但它不應該感染在教師的身上。一個優秀的教師要習慣寂寞,習慣清貧,用坦然的心理面對生活,以豁達的思想憧憬未來,始終把教育好學生能力當作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能經常自我反思教學的得與失,使自己真正能從教育教學理論的高度去審視自己教育教學行爲,領悟教育教學的真諦,這樣的老師就做到了“淡泊名利、志存高遠”。同時,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應具有示範作用,以身作則,才能真正教育感染學生。

教師是充滿愛心的職業,教師要做一名愛的天使,這是對每一位教師的最基本要求。有人說過:“愛自己的孩子是一種本能,而愛別人的`孩子纔是教育的神聖。”教育本身就意味着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如果教育未能觸及人的靈魂,不能喚起人的靈魂深處的變革,它就不成其爲教育。要實現真正意義的教育,愛幾乎是惟一的力量。可著名的作家高爾基又說:“愛孩子這是母雞也會做的事,可是,要善於教育他們,這就是國家的一件大事了,這需要才能和淵博的生活知識。”他告訴我們,教師不僅僅要成爲一名有愛心的教師,還要成爲一名智慧型的教師。

學生的智慧是靠老師去開啓的,這就要求老師首先要成爲一名智慧者。智慧人人都有,當然有先天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智慧是靠後天的“勤奮”得來的。“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教師唯有從古今中外的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營養,才能成爲學者,成爲能師。勤奮體現在教師身上就是不斷學習和交流,不斷地充實自己。教師的勞動在大部分時間裏是個體性的。備課、鑽研教材、上課、輔導、批改作業都是一種複雜的腦力勞動,要獨立完成,但決不能因此而忽視教師之間的交流作用。交流就是互相學習、共同討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善於學習,善於博採衆家之長爲我所用,是走向成功的一條捷徑。共同討論,益處更多。討論有助於相互啓發,集思廣益。討論中別人新穎的觀點、奇特的思路都能給人以啓迪。討論有助於激發靈感。討論是思想的交換,在思想的碰撞之中能夠產生靈感的火花,長期困擾個人的問題和疑惑往往能在討論中迎刃而解。討論有助於鍛鍊和提高思維能力。激烈的思想交鋒能夠快速有效地增強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提高思維的邏輯性和敏捷性。智慧是思索的結晶,教師的教育智慧即是教師對教育教學問題長期研究和不斷思索的結果。教師如果能從研究的角度來從事教學工作,不斷地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研究問題,就能不斷地增長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不斷地提煉新見解、新觀點,從而全面地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和教育智慧。

做一名陽光教師,就要樂於讀書學習,走進陽光海洋。知識就像海洋,只有不斷努力,才能縮短與彼岸的距離。古人說:“三日不讀書,便覺面目可憎,言語乏味”。是的,不堅持學習,不習慣讀書,文化底蘊就會逐漸缺損或丟失,人就會表現出膚淺和浮躁,就會慢慢地被時代所拋棄;做一名陽光教師,就要善待學生的錯誤。因爲每個人都會犯錯誤,更別提孩子了,吃一塹,長一智。孩子們正是在一次次的錯誤中吸取教訓,逐漸長大的。因此作爲教師,我要改變自己的觀點,用讚美的眼光去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進而形成讚美的習慣。那麼,我即使面臨巨大的壓力,也會從心裏感到自己是一名快樂的教師。

也許我做不到像楊善洲同志這麼崇高,但是我卻會永遠保有那份神聖的感動,從中去感悟那些崇高的品格、情操和精神,不斷改造和完善自我,不斷鞭策自己踏實前行,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像楊善洲一樣,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忠誠黨的事業的典範,將繼續恪守“教書育人”的基本原則,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地耕耘。

有關先進事蹟心得體會8

20xx年9月22日,我區在文化中心舉辦了首屆十大模範教師先進事蹟報告會,報告會上十位模範教師的先進事蹟,深深地感動了我。通過聆聽他們的先進事蹟,我的內心受到極大的震撼,被他們的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熱愛學生、淡泊名利的精神深深地打動,爲他們長期以來克服種種困難安心樂教、爲人師表、教書育人的事蹟所感動,爲有這樣的同行而自豪。

作爲教師,教書育人,工作平凡。但卻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成就了偉大,讓我深受感觸:有愛就有教育。師愛是師德的靈魂。十位教師雖然事蹟不盡相同,但“教書育人、爲人師表、愛生如子、勇於奉獻”的教育信念卻非常一致,他們在工作中奉獻了一片愛,捧出了一顆心。關愛每一名學生,關心每一名學生的成長進步,以真情、真心、真誠教育和影響學生,努力成爲學生的良師益友,成爲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反思自己,其實我們也知道,要樂於奉獻,一次,二次,三次,四次,一月、二月好象都還可以堅持,而要堅持不懈、堅持到底,堅持到最後,是多麼的不容易,這也是讓我感動的地方之一。從這些優秀教師的身上我找到了自己與他們的差距,使我對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等有了新的認識和標準,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以他們爲榜樣,嚴格要求自己,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及業務能力,努力做一個優秀教師,我決心在以後的工作中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愛崗敬業,全身心地投入黨的教育事業之中。

“幹一行,愛一行”,遵守教師職業道德,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和專業技術能力,以自身過硬的基本功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同時不斷鑽研學習,加強與同事的團結協作,爲提升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而共同努力。

二、熱愛學生,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健康成長。

在完成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的同時,關愛學生的'身心發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使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使教學相長,幫助學生成人成才。優秀教師關注後進生,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的博愛精神讓我深受感動,也讓我進一步領會到“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句話的含義,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讓愛先行,先愛生再教育。

三、努力奉獻,爭創佳績。

在今後的工作中,除了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外,更要提高自己對黨的教育事業的認識,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業之中,發揚無私奉獻的精神。

此次報告會令我深受鼓舞,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人民教師的偉大和崇高,也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和不足。我要以這次報告會爲契機,在今後的工作中,滿懷熱情,踏實工作,勤奮學習,用愛的智慧營養孩子們稚嫩的翅膀,和孩子們一起“飛得更高”。

有關先進事蹟心得體會9

通過學習十佳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蹟,我深受感動。他們的事蹟動人,他們的優秀品質和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同樣是一名教師,儘管我們的教育環境迥然不同,但我們可以共享同一種精神、同一種信念、同一種態度和同一種操守,那就是甘於寂寞、甘於奉獻、甘於鑽研和甘做人梯。下面,結合這次學習談談我的體會。

一、端正態度,努力工作。

常言道:態度決定高度!端正了態度,也就決定了高度的起點,這纔是做好事情的根本前提。這輩子,我既然選擇了教師這份職業,就首先要靜下心,沉下氣,踏踏實實工作,老老實實做人,不受外界的干擾,潛下心來工作。

二、人師表,教書育人,做學生的好朋友。

教師的人生價值就體現在把青少年培養成材上。教師照亮別人的同時,也照亮了自己,看到自己的學生一個一個成材,教師就會有一種成就感,就會感到人生的價值。愛生,就是愛護每一個學生,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成材。教師要相信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這是教師的天職,也是教師的信條。那種把學生從小分成三六九等的做法是不對的,不僅會傷害大多數學生,而且會使少數學生滋長優越感,不利於他們的成長。“對待別人的孩子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我們都應該學會換位思考,當我們希望別人怎麼教自己的孩子時,就一定得怎麼教別人的孩子。當家長把孩子送到我們手上的時候,他們對我們寄予很大的希望,所以,我要把他們都看成是自己的孩子,要象愛自己的孩子一樣真誠的愛他們,用積極的'情感去感染他們,扣擊他們的心扉,激起他們感情的波瀾,這是一種責任。當孩子的優點或進步時,要及時表揚,加以肯定和鼓勵。

三、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

今天的時代已經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學習化的時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教育學和心理學也有很大的發展,對學生成長的規律也有了新的認識。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適應教育新形勢的需要。教師在工作中要不斷研究教材,研究學生,反思自己的行爲,成爲一名研究型的教師。教育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要掌握它是不容易的,需要不斷的鑽研。都說人是要活到老學到老的。時代在進步,孩子在成長,對老師的要求也就有所提高,所以,我們要不斷加強學習,學習一些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用學到的理論知識指導自己的實際工作,大膽創新,積極尋找適合學生的教育教學方法,讓自己的腳步跟上時代的步伐,這樣纔不會被時代所淘汰。

在以後的教育職業生涯中,我將在這些先進教師先進事蹟啓迪和鼓舞下,樹立正確榮辱觀,努力增強“學高爲師,身正爲範,教書育人”的教師使命感,不斷強化作爲一名教師的責任心。

有關先進事蹟心得體會10

“如果我是小溪,就流向沙漠,去造就一片生命的綠洲。”張桂梅作爲一名平凡的人民教師,紮根貧困地區全身投入教育事業,用生命點滴書寫出來的人生故事彰顯出一名普通黨員、一名教育工作者的高尚人格和博大精神魅力。

初心不改、使命不棄。“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張桂梅簡單的幾句話,詮釋了她的初心與使命,爲此,張桂梅參加工作30多年來,愛崗敬業,雖身患疾病,依然堅守在三尺講臺上,全心投入教育事業,學習和研究新的教學方法,取得突出的教學成績。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爲中國人民謀幸福、爲中華民族謀復興”就是我們黨的初心和使命。而作爲一名普通基層黨員,應加強黨性修養和黨性鍛鍊,守初心、擔使命,堅定理想信念,立足崗位,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刻苦專研、勇於創新,在工作點滴中提升自我、服務人民、實現價值,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事蹟。

真愛無價、希望無邊。張桂梅沒有生兒育女,卻是女子高中近500名學生和華坪兒童福利院50多名孤兒的“校園媽媽”、“張媽媽”,她用真愛點亮了孩子們的希望之光,她勤儉節約,捐贈困難學生,帶學生去看病,給學生添置衣被,將自己30萬元獎金捐獻給了貧困山區建設教學樓,張桂梅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她的真愛。作爲基層黨員應有爲民服務的真情,心繫羣衆的`大愛,在生活中要把羣衆當家人,把羣衆的事當家事,將自己的真情與黨和國家的關愛送到田間地頭,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在工作中要虛心聽取羣衆的心聲,集中羣衆智慧,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在平凡的崗位上給予羣衆最大的溫暖,做羣衆的知心人。

聚力教育、助推扶貧。“爲了貧困山區的教育,即使倒在講臺上,長眠於華坪的沃土之中,也無怨無悔”。張桂梅爲了改變山區母親素質和促進教育公平,在幾年間對400多戶貧困家庭進行了家訪,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大山裏,把大山裏有理想和夢想的女孩子帶出來,最終創辦了全免費的女子高中,爲貧困家庭的女孩子爭取到了學習的機會。“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扶貧先扶智、治貧先治愚”,無不凸顯出教育在扶貧工作中的重要性。作爲基層黨員,在抓好扶貧基礎工作的同時要創新扶貧開發模式,打造“輸血式扶貧+造血式攻堅”的扶貧機制,在抓好子女教育的同時,利用宣傳引導、開展技能培訓、以工代賑、生產獎補、勞務補貼等方式激勵貧困戶主動學技術、找門路,引導他們創業、興業,“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張桂梅,1977年6月,河匯村村民。在丈夫慘遇車禍身亡後,面對年幼的孩子和年邁多病的公婆,她斷然拒絕“好心人”讓其改嫁的勸說。最後,簽訂以“爲公婆養老送終”爲提前的入贅協議,招夫上門共同孝敬公婆,擔當養老撫幼責任,樹立了尊老敬老的典範。

擺脫喪夫之痛,以單薄的雙肩毅然挑起生活重擔

張桂梅出生於木石鎮儉莊村一個普通農村家庭,雖然家裏經濟並不富裕,但卻是一個忠孝之家,父母的言傳身教讓她知道了什麼是忠孝仁愛。

20xx年,心地善良的張桂梅嫁到了河匯村,可就在20xx年春,一場意想不到的車禍,不僅帶走了丈夫年輕的生命。巨大的悲痛讓她痛不欲生,一度喪失生活信心,但是看着風燭殘年的公婆和年幼的孩子,她頓時清醒過來——“絕不能讓喪失獨子的'公婆整日以淚洗面,無依無靠,即使命運拋給我千斤重擔,我也要勇敢地肩負起身爲兒媳和母親的責任。”。

於是,張桂梅掩蓋住心內的痛楚,每天早出晚歸外出工作,回家後悉心照料公婆和兒子,田間地頭更是經常看到她獨孤的身影。爲了不讓公婆看出她的疼痛和艱辛,張桂梅總是面帶笑容,於是歡聲笑語再次回到這個不幸福的家庭。

簽訂“入贅協議”,堅決爲老人養老送終膝下盡孝

女人能頂半天,可是整個頂下來,生活的重擔壓得她喘不氣,生活十分艱辛。張桂梅的公婆看在眼裏疼在心裏,自己卻又幫不上什麼忙,心裏十分着急,於是就勸她早日改嫁。可張桂梅死不同意。善良的她想到自己改嫁可以帶着孩子走,但誰願意接受兩個不沾親不帶故的老人呢?如今公婆膝下已沒有兒子,4個女兒又遠嫁外地,誰來照顧他們呢?兩老都已經高齡,身體均不好,婆婆王傳美有嚴重的氣管炎,公公張茂春腿腳不好,她實在是不忍心改嫁。

“就算再苦再累,我也要把這個擔子扛起來,這是我應該替丈夫承擔的責任。”張桂梅堅定地說。可婆婆王傳美看着不忍心,一再勸她:“梅子改嫁吧,你這麼年輕,不要因爲我們拖累了你,我們不會埋怨你的。”婆婆的一席話讓張桂梅淚如雨下,“娘,不要再說了,就是改嫁我也要帶着你們。”

最後,在大家的勸說下張桂梅同意改嫁,但是她有個前提,就是必須招夫入贅前夫家中,一起伺候兩位老人,否則她終生不嫁。她的這一要求在整個村子傳開來,很多適婚男人聽說後打了退堂鼓,然而還是有人被她這份執着的孝心打動了。忠厚老實的劉信聽說她的故事後深爲感動,他認爲張桂梅提的要求恰恰說明她很孝順,有責任心,於是拍着胸脯答應了。就這樣,又一個家庭組成了,婚後,一家五口住在一起。在照公婆的同時,對新的公婆張桂梅同樣照顧得很周到。劉信父母深明大義,也非常理解兒媳婦和劉信,一家人和和睦睦,日子又恢復了恬靜幸福。

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盡心盡孝感動鄉鄰

在張桂梅家中,剛剛過世的婆婆王傳美生前,說起張桂梅和劉信,老人總是讚不絕口:“他們對我們真的很好,雖然不是親生的,但比親生的還好。”婆婆去世前,每日早晨,張桂梅即便再忙,也會給婆婆梳頭,下午回來再晚,也會給老人捶捶肩膀揉揉腿。劉信每晚也會端着酒和菜到老人的房間,與老人邊喝酒邊聊天,排解他們心中的孤獨。

可前不久,又一場突來的災難再次考驗着這個歷經風雨的家庭。劉信唯一的兄弟也因車禍不幸遇難,留下父母和孩子。面對兩邊都需要照顧的老人和孩子,張桂梅和劉信誰都沒有撇下,爲照顧兩邊的老人,他們經常奔波于山亭和滕州之間。目前,張桂梅和劉信的言傳身教,讓他們兩個幼小的孩子也有了遠遠超過自身年齡的責任和擔擋,不僅學會了料理家務,更學會了如何照顧老人,如何像自己的父母一樣做一個好人。

“她對婆婆非常孝順,我們村裏人都很佩服她。”熟悉張桂梅的河匯村村民於媜說,張桂梅逛街時看到好東西,首先想到給公婆買,每到過年,她都要給公婆買新衣,到了老人的生日,她還要做一大桌菜,一家人熱熱鬧鬧地聚一聚。

在這個不是靠血緣關係維繫的家庭裏,他們勝似親人,其樂融融。如今,劉信到城區務工養家,張桂梅婚生了一個兒子後,重組的一家人在經歷風雨之後,又恢復到往日的幸福和甜密。“百善孝爲先”張桂梅雖然簽訂的僅是一張明確責任義務的協議,但它卻有力表達了張桂梅孝敬公婆的決心,傳承和昇華了數千年中華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