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新材料

有關事蹟的作文7篇

新材料7.05K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爲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事蹟的作文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事蹟的作文7篇

事蹟的作文 篇1

辛亥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奪後,李大釗開始發表文章,揭露軍閥官僚的統治只是加深了民族的災難和人民的痛苦。

一九一三年,他東渡日本,就讀於東京早稻田大學。在日本參加留日學生總會的愛國鬥爭,向國內寄發《警告全國父老書》。

一九一六年回國後,他積極參與正在興起的新文化運動,他在《青春》一文中號召青年“沖決歷史之桎梏,滌盪歷史之積穢,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他積極抨擊以孔子爲偶像的舊禮教、舊道德,向當時擡出孔子來維護自己統治的反動勢力展開猛烈的鬥爭。

一九一七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使李大釗同志受到極大的鼓舞和啓發。他逐步明確地站到馬克思主義的立場上來,成爲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和共產主義者。

他在一九一八年擔任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後兼任經濟學教授,參加《新青年》雜誌編輯部。這年年底與陳獨秀等創辦《每週評論》,並於次年主編《晨報副刊》。同時,他還協助北京大學學生創刊《國民》和《新潮》。隨着大釗同志等領導下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愛國運動的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影響日益擴大。

事蹟的作文 篇2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了每天寫日記的習慣。不管是喜是悲。感覺能給以後留下些念想,留下些回憶總是好的。也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已經很久很久沒有再寫過日記了。

時間回到八年級,應該是在那一年開始有了寫日記的習慣,並且如果一兩天不寫,心裏還會覺得落下了什麼。算算到現在也寫了好幾本的日記了。

性格跟隨他們兩個有很大的改動,做事的態度和方法也跟隨他有了很大的改動,挺好的,挺好的。多在意應該在意的,遠離不喜歡的,慢慢的有些忘了最初的事蹟,我們還不算長大,外面的世界沒有對錯,只有利益。

喜歡溫暖的東西和事物,有人說,要和正能量的人多接觸,因爲物以羣分。說再多大道理也過不好這一生,畢竟大道理都懂,小情緒難控。

有些東西是不是應該分手了,但每次,算了,就這樣吧,:順其自然,想多了也無用,好好愛自己纔是正事,不想以後後悔,好好過這一生。

事蹟的作文 篇3

斯人已逝,風範永存。曾任廣西都安高中校長的莫振高逝世雖然已過去3個多月,但他的故事仍在流傳。

今年3月,時任河池市都安高中校長的莫振高不幸病逝,在他的葬禮上,整個小縣城的花圈都賣光了。很多校友趕回來參加弔唁,一些四五十歲的校友哭得像個孩子。莫振高對學生的愛,深切感染着他人的內心。

“九分石頭一分土”是都安惡劣自然條件的真實寫照。都安高中每年招收的1000多名新生中,有近四成都是貧困生。

20xx年9月新生入學,一位同學跟着爸爸從鄉下到縣城的高中報名,這位父親掏遍全身只有30元零錢。莫校長看到後從自己口袋掏出100元,他說:“孩子交給我,你拿這些錢作爲路費回家吧。”30多年,莫振高自己資助300多名貧困生上大學,並通過各種渠道“化緣”,籌款數千萬元,爲大山送出了數萬名優秀大學生。

都安高中資助辦的老師韋喜鳳因爲從事校內貧困生建檔、資助事宜,與校長莫振高的接觸更多,也經常陪同校長下鄉進村走訪貧困生家庭。“只要提起某個貧困村的名字,校長都能說出我們學校哪些學生是這個村的,家裏情況如何。”韋喜鳳說,在她整理貧困生資料的過程中發現一個現象,凡是與校長沾親帶故的學生,哪怕家裏確實貧困,也不能享有學校的資助名額,而是由校長在背後用自己的收入默默資助。

如今就讀西華師範大學的都安女孩盧貴飛對校長的關愛永生難忘。她從小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誰,養父獨自一人把她養大。高三那年,養父去世了,盧貴飛說自己在萬念俱灰的時刻,班主任和校長伸出了雙手:校長說以後學校解決她的一切開支……盧貴飛沒有失學,得以考進了大學。聽聞“校長爸爸”去世的消息,她久久不願相信。

莫振高對貧困生的關愛細緻入微。他在給貧困生髮放生活費的時候,會特意說明,自己不贊成貧困生不可以吃好的。“拿到這些錢,你們就去食堂,對阿姨說”我要吃雞腿“,不要害羞。”莫振高曾說過這樣的話,這些細節溫暖着貧困生們一顆顆脆弱而敏感的心。

除了生活上無微不至的關愛,莫振高在教學上也是標杆。爲了解決大學聯考學生的心理問題,20xx年,50多歲的莫振高自費到北京參加心理學培訓,取得上崗資格證後,他回到學校開設了心理課,成爲學生感到“永遠聽不夠”的課程。

事蹟的作文 篇4

記憶樹漸漸出現了,我隨手摘下一片葉子,是我們班數學班長那清晰的身影。

她高高的個子;烏黑的頭髮卡成一束“馬尾巴”,一晃一晃的,像一隻燕子在飛舞。她那蘋果似的臉龐上嵌着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尤爲突出的是那張櫻桃小嘴,嘴角微微翹起。

她可算的上是位盡職盡責的班長了。每當我們下課玩遊戲時,她都會默默無聞地收作業。如果一數,作業還沒有交齊。她就會不厭其煩地一遍遍吆喝:“還有誰的作業沒交,還有誰的作業沒交!”直到全班同學都異口同聲地說:“我的交了!”她就心滿意足地把作業送到數學老師的辦公室裏。

她還是位勤學好問的好學生。有一次,我們正上自習課的時候。我看見她手裏拿着一本資料書,走到講臺上。這時,講臺上就傳來了細小的說話聲:“老師,這道題怎麼做?”老師就給她講了起來。她就專心致志的聽。由此可見,她對待學習是多麼的認真。

她的考試成績總是名列前茅,這大概是由於她上課全神貫注地聽講,課後一絲不苟的完成作業。

記憶樹漸漸消失了,但她那盡職盡責、勤學好問的身影仍浮現在我的腦海裏。

這就是我們的數學班長。

事蹟的作文 篇5

“別吵!再吵我記名字啦!”

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厲害的“角兒”往往都會以這樣的方式出場。這不,鈴聲剛落,還沒走進教室,老遠便可聽見一聲這樣的“獅吼”。頓時,班裏鴉雀無聲,連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能聽見,所有的人都在“埋頭苦幹”,大氣不敢出。側耳一聽,只有一陣“刷刷刷”的寫字聲和“呼啦呼啦”的翻書聲。偶然經過,如入深林禁地——班長就是憑着這樣的“獅吼功”,使我們班成了“閒人免進”的重地。

班長個子嬌小。但是,你可別小瞧她哦!也別以爲她就是一個古板、張口閉口都是一個“老師說”的班長。非也!她的成績常名列前茅,性格也如她的長相般甜美可愛,一頭整齊柔順的黑髮,一雙小而有神的眼睛。紅潤的臉頰,顯得很有活力。一笑,便露出一排如玉珠般潔白的牙齒,看起來爽朗又清純。

我們這位班長就像一卷“雙面膠”:一面威嚴、公私分明;另一面卻溫柔可人、豁達開朗。自習課時,她端坐在講臺上,一身正氣,不講情面;等下課鈴響起,剛纔那個“袖珍版班主任”,又“混跡”於人羣中說說笑笑了。如果哪位同學遇到挫折,她便走到那位同學跟前很貼心地安慰……嗨,還別說呢,不知使個什麼魔法竟常能使愁眉苦臉的同學破涕爲笑。因此,她在班上也很有人緣。不僅深得老師喜歡,還“俘獲”了同學們的讚賞和敬佩。真是了不得啊!

上學期時,時常有同學在我耳邊道她的“好”,但因我和她接觸不多,所以只是半信半疑。

一次,她考砸了,只考了70多分,這對於向來考試不低於90分的她來說,是一次從未有過的失敗。但她沒有沮喪,甚至沒有掉下一滴眼淚,而是幽默地打趣:“失敗是成功之母嘛。”然後虛心地向老師請教,改正錯題,在那一刻我對她佩服得真是五體投地。

我暗暗地想:嘿,豁達、樂觀、堅強、積極向上,這不正是她的可愛之處嗎?這樣一位“雙面”班長,怎麼不值得我們爲她歡呼和鼓掌?怎麼不值得我們向她學習呢?

傷心時,請按l;高興時,請按2;班裏出了什麼亂子時,請直接找我們的“雙面”班長——古偉妍!

事蹟的作文 篇6

心裏裝着學校與學生,當然是一名稱職校長的職業責任所在,也爲整個社會所期待。但坦率地講,相信不會有人願意將一所學校的命運和自己的求學權利寄託在一位“好好校長 ”的.“化緣”之上。因此,我們在向這位“化緣校長 ”致以敬意的同時,又必須明白,這絕不應該是一個理性社會哀悼一名“好校長 ”的全部意義所在。

如果我們將觀察的目光折回到莫振高生前的付出中,就不難發現,與“化緣校長 ”感人事蹟所對應的,恰恰是某種令人心情沉重的基層教育現實——

即如在一位前來哀悼的學生所回憶的:“一條不標準的煤渣跑道,一個平房食堂裏,停電的教室亮起的煤油燈,漏雨漏風的宿舍……”這樣一種乃至更差的場景,應該是不少人的共同回憶甚至是一些孩子正身處的真實求學環境的寫照。

再比如,莫振高所管理的都安中學,有近一半學生來自貧困山區,每年大學聯考結束後,莫振高都要四處奔走,爲考上大學的貧困學生籌集學費。假如這些貧困學生都能獲得制度性的助學支持,“化緣校長 ”是否能夠少一分艱辛?

正是以一種近乎“化緣”的方式,30多年時間裏,莫振高籌集到3000多萬善款,資助近兩萬名貧困生圓了上學夢。在我們爲此表達敬意時,另一組來自兩會的數據不應該被忘記:20xx年全國各級財政預算共安排教育經費 2.4萬億元,實際支出2.29萬億元,有1千多億元沒有花完。兩相對比,不禁令人唏噓,莫振高30年來化緣所得的3000萬助學金,是否只是以一己之力來補缺某種制度化的教育經費 撥付的漏洞?

事實上,在基層中國小中,募集資金,扮演“化緣者”角色的校長,其實並不少見。莫振高或只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而且,教育經費 要靠“化緣”所得,或還不僅僅是基層校長們的個人困境。於此而言,我們的教育資源特別是農村基層教育經費 的獲取,如何告別“化緣式”、“討錢式”的路徑依賴,恰恰是對於“化緣校長 ”最好的告慰。

沒有人能夠否認一位如莫振高般的校長所彰顯出的道德力量與現實價值。但迴歸現實,一位幾近聖人般的好校長 終究只能是可遇而不可求,高效而富有“良心”的教育支持體系,纔是最可期的制度保障。

事蹟的作文 篇7

九月一號,《開學第一課》的開播時間,爲什麼那麼多人熱衷於觀看《開學第一課》呢?不僅僅因爲它是一個教育節目。更因爲它講述了一個又一個感人的紅色事蹟。

我們是人,不是神。不可能知道世界上全部的事。那些革命先烈用自己的生命創建了我們現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千千萬萬的革命先烈。哪一個不是滿腔熱血的英雄?哪一個沒有感天動地的事蹟?可是。我們並不知道,我們只知道其中一兩個人的。我們能把這些事記遺忘或忽略掉嗎?不,不能。

《開學第一課》,一個多麼好的媒介啊!他們在全國各地尋找革命先烈的事蹟,讓我們謹記勿忘國恥。

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蹟貫穿全程,講了一個又一個英雄事蹟。爲的是什麼?爲的只是想讓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去反思,去思考。先輩用血換來的和平。我們竟用它來揮霍。

在《開學第一課》中。這讓我有所感悟的是那個99歲高齡的樑天文。他講述了自己十三歲從軍的歷程和自己至親摯愛的人分離。現在十三十三四歲的孩子則在父母的臂膀下衣食無憂。他隨着紅軍爬雪山過草地,連用來取暖的被褥都要三四個人擠在一起。樑老的授課結束了,他的事蹟也被世人所知道,我深思了,這些英雄的事蹟被忽略如果不是開學第一課他們的事蹟將就此被埋沒或許很多人都發現了一件事他們把英雄的事蹟給忽略了。

《開學第一課》,重要的不是別的而是那些革命先烈的事蹟,近些年來,最容易被人忽略的便是事蹟,不只是因爲時間太過久遠,最多的是因爲現在的生活太過安逸,沒有人願意去想苦難的事。

標籤:事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