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新材料

關於事蹟的作文合集七篇

新材料2.4W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事蹟的作文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事蹟的作文合集七篇

事蹟的作文 篇1

人們把教師稱爲“陽光下最崇高的職業”,把教師喻爲紅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這就意味着教師必須具備服務精神,奉獻精神,敬業精神,以及爲人師表,以身作則的精神。教師的人格力量和行爲規範是一種自然而然的身教。以自己獨特的魅力贏得了大家的尊敬、信任。

一、愛崗敬業。

她是一位很普通的國小教師,可是她將這一工作看成自己的生命。她以《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爲準繩,嚴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她的一絲不苟、勤勤懇懇的作風受到了學校廣大教師的讚譽。因爲是農村國小,並且大部分同學還是留守兒童,平常受家庭教育的程度不夠,在言行舉止,良好習慣方面有很多弊端,所以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學生全面發展是她做的第一步工作,她充分利用班會課、品德課,有針對性在開展多形式、生動活潑的教育活動,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有的學生學習怕苦怕累,無上進心,不想讀書,我針對這一現象,認真地組織學生開展“新學年新打算”、“我爲班級做貢獻”、“跟奶奶比童年”等主題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和競爭意識。並用“國小生守則”、“日常行爲規範”嚴格要求學生,規範學生言行,提高全班學生的思想素質,促進了良好班風學風的形成。

二、刻苦鑽研,不斷提高綜合素質。

(一)在班級中開展“自己與自己比”,提高競爭意識。

在班級管理中,爲了使班中每一個學生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她在班中開展“自己與自己比”的教育活動。在全面瞭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學生基礎,智力狀況,身體素質,性格愛好的基礎上,確定每一個學生的奮鬥目標,同時,要求每一個學生都客觀地、全面地回想自己過去,充分認識自我,然後在思想、學習、紀律、文體勞動、愛好特長等方面確定今後的奮鬥目標,並堅持每月小結一次。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奮鬥目標,對學生來講是切合實際,可以接受的。雖然是自己與自己比,但實際上也存在同學之間的相互競爭,這種競爭就是比誰的進步大。這樣的競爭是人人都可以爭取的,因而,學生誰也沒有太重的心理負擔,只要努力,就有進步,就能實現目標。這樣進步和成功的喜悅感,經常在他們心中盪漾,班中開展自己與自己比活動,使後進生不再消極、氣餒,信心十足地面對每一天,優生謙虛謹慎,戒驕戒躁,不斷實現自我超越。

(二)狠抓學生的轉化工作。

(1)她認爲任何學生都有閃光點,差生也不例外,只要細心留意,就不難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平常她善於抓住學生學習、勞動、班級活動中閃現的亮點,激發他們的上進心和求知慾。哪怕是微小的進步,都給予他們表揚、肯定、鼓勵,並不斷強化。後進生畢竟因其後進,在學習上與其他同學落下一段距離。爲了使這個距離縮短,她還經常幫他們另開小竈,進行個別輔導,來幫助他們。先跟他們談話,要他們明白老師、家長都希望他們學習進步,都想幫助他們,而只要他們自己加倍努力,老師和家長都相信他們同樣會成爲好學生。另外在課堂上,對於一些預知的疑難問題,師生共議解決後,還特別叫他們起來複述,進行難點突破、鞏固。而課堂上沒解決的,課餘再補,利用放學後的十幾二十分鐘時間,他們進行個別補習。由於長期如此,有些學生樂意配合老師的行動,他們學習也在慢慢地進步。

(2)讓學生教育學生。教育孩子必須走進孩子的世界,理解孩子的心理,決不從大人的角度看待孩子。有些事情在大人看來是錯誤的,但在孩子眼裏卻是真實和正確的。大人教育孩子時,總喜歡擺大道理,大談自己的想法和體會,沒有觸動孩子的心理,讓孩子教育孩子的方法很有效。耐心地擺出一些道理和事實教育了他們一番。

三、愛心育德,引領學生健康成長。

這3年來,她一直擔任班主任工作。她的班主任工作具有藝術性,許多看似棘手的工作,到她手上,常能一一化解。在平時的工作中,她主動的關心學生,尤其對於班級裏的後進生,貧困生,對他們的學習和生活關懷備至,尤其注重關愛那些有問題的孩子,用愛去感化他們的心靈,用心去塑造他們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質。她所取得的點滴成績,源自於對教育事業的忠誠,也是領導、老師、親人、朋友像一塊磚石鋪砌成一級又一級的臺階,讓她接近太陽的光芒;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一名教師應該做的。

總之,她認爲教育是一項高難度的工作,要做好它,十分不易。她會在今後的教育崗位上不懈的努力,盡愛崗敬業之職分,用愛心普寫教育章程,讓青春永遠照亮學生的光明路!

事蹟的作文 篇2

今天,我在食堂吃晚飯。買好了面,端到外面來涼快涼快。放好卡,就往花壇上一坐,便狼吞虎嚥了起來。

正巧,項渙祥端着一杯可樂來了,見我在狂吃熱乾麪,“嘖嘖嘖,吃這種面不覺得幹啊!”“呵呵。”我笑了笑,去買了杯可樂,坐下,接着吃!

突然,“啊”的一聲女孩子的慘叫,一隻馬蜂也要和我們一起“共進晚餐”。但是,我們這些一年級的,哪有那個膽和你馬蜂一起吃飯呀。哥哥呀,“此處不留蜂,自有留蜂處。”請你走吧!可是它根本不理我,依然圍着我們轉悠,還時常對我們發起猛攻。女生們都像見了瘟神一樣,伴隨着一聲聲尖叫,落慌而逃了。就在這時這時,蜜蜂爬到我的杯子上,一個男生把項渙祥的杯子往我的上面一蓋。就在那一剎那,我的心都涼了-我的可樂。

小樣,算你狠,那麼多杯子等着你爬,你不爬,偏偏爬我的,我看你是找死。說着,我拿起殺蜂拍,往蜜蜂身上那樣一巴掌扇過去,只見它倒在地上,不停地拍打着翅膀,還在轉圈,肚子已經癟了。接着,我又是一扇。啪的一聲,只見血濺四壁,那隻馬蜂已經血肉模糊,不成“蜂”形了。儘管這樣,我還是沒能出氣,我的錢哪。我又是“啪啪啪啪啪”的一陣陣連環巴掌,把那隻可恨的蜜蜂打的屍骨無存了。真是爽啊,太大快人心了。我得意洋洋的笑了起來(其實我是怕蜜蜂的)。我一邊朝天大笑,一邊朝教學樓走。“喂,你的卡沒拿。”“通”,我暈倒!

事蹟的作文 篇3

心裏裝着學校與學生,當然是一名稱職校長的職業責任所在,也爲整個社會所期待。但坦率地講,相信不會有人願意將一所學校的命運和自己的求學權利寄託在一位“好好校長 ”的“化緣”之上。因此,我們在向這位“化緣校長 ”致以敬意的同時,又必須明白,這絕不應該是一個理性社會哀悼一名“好校長 ”的全部意義所在。

如果我們將觀察的目光折回到莫振高生前的付出中,就不難發現,與“化緣校長 ”感人事蹟所對應的,恰恰是某種令人心情沉重的基層教育現實——

即如在一位前來哀悼的學生所回憶的:“一條不標準的煤渣跑道,一個平房食堂裏,停電的教室亮起的煤油燈,漏雨漏風的宿舍……”這樣一種乃至更差的場景,應該是不少人的共同回憶甚至是一些孩子正身處的真實求學環境的寫照。

再比如,莫振高所管理的都安中學,有近一半學生來自貧困山區,每年大學聯考結束後,莫振高都要四處奔走,爲考上大學的貧困學生籌集學費。假如這些貧困學生都能獲得制度性的助學支持,“化緣校長 ”是否能夠少一分艱辛?

正是以一種近乎“化緣”的方式,30多年時間裏,莫振高籌集到3000多萬善款,資助近兩萬名貧困生圓了上學夢。在我們爲此表達敬意時,另一組來自兩會的數據不應該被忘記:20xx年全國各級財政預算共安排教育經費 2.4萬億元,實際支出2.29萬億元,有1千多億元沒有花完。兩相對比,不禁令人唏噓,莫振高30年來化緣所得的3000萬助學金,是否只是以一己之力來補缺某種制度化的教育經費 撥付的漏洞?

事實上,在基層中國小中,募集資金,扮演“化緣者”角色的校長,其實並不少見。莫振高或只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而且,教育經費 要靠“化緣”所得,或還不僅僅是基層校長們的個人困境。於此而言,我們的教育資源特別是農村基層教育經費 的獲取,如何告別“化緣式”、“討錢式”的路徑依賴,恰恰是對於“化緣校長 ”最好的.告慰。

沒有人能夠否認一位如莫振高般的校長所彰顯出的道德力量與現實價值。但迴歸現實,一位幾近聖人般的好校長 終究只能是可遇而不可求,高效而富有“良心”的教育支持體系,纔是最可期的制度保障。

事蹟的作文 篇4

記憶樹漸漸出現了,我隨手摘下一片葉子,是我們班數學班長那清晰的身影。

她高高的個子;烏黑的頭髮卡成一束“馬尾巴”,一晃一晃的,像一隻燕子在飛舞。她那蘋果似的臉龐上嵌着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尤爲突出的是那張櫻桃小嘴,嘴角微微翹起。

她可算的上是位盡職盡責的班長了。每當我們下課玩遊戲時,她都會默默無聞地收作業。如果一數,作業還沒有交齊。她就會不厭其煩地一遍遍吆喝:“還有誰的作業沒交,還有誰的作業沒交!”直到全班同學都異口同聲地說:“我的交了!”她就心滿意足地把作業送到數學老師的辦公室裏。

她還是位勤學好問的好學生。有一次,我們正上自習課的時候。我看見她手裏拿着一本資料書,走到講臺上。這時,講臺上就傳來了細小的說話聲:“老師,這道題怎麼做?”老師就給她講了起來。她就專心致志的聽。由此可見,她對待學習是多麼的認真。

她的考試成績總是名列前茅,這大概是由於她上課全神貫注地聽講,課後一絲不苟的完成作業。

記憶樹漸漸消失了,但她那盡職盡責、勤學好問的身影仍浮現在我的腦海裏。

這就是我們的數學班長。

事蹟的作文 篇5

志向對奮發的人來說是一種動力,對迷茫的人來說是指路標,對失敗的人來說是一種鞭策。

記得羅蘭說過:“想要使你能夠堅強與增加你的自信,最好的辦法就是拿出膽量去做那些你以爲沒有把握的事。”這句話一直鼓舞着我也使我暗暗爲自己立下了志向——當一名好歌手。

5歲的時候,我喜歡聽歌,喜歡聽媽媽唱歌,學着媽媽的腔調唱她喜歡的歌,只要有時間,我都會一個人呆在房間裏High歌,儘管每次都會唱走調,可我還是像沒頭的蒼蠅在那兒瞎唱,因爲在媽媽面前我可以炫耀,這首歌我會唱。

10歲的時候,我喜歡的歌的風格與媽媽不太一致,每次哼歌,我都要乘媽媽不在我旁邊的時候,那時我真的很嚮往歌手在閃閃發光的舞臺上唱歌,獲得滿場的掌聲。

15歲的時候,我喜歡模仿歌星的腔調唱,比如許飛,她唱每首歌時神情都很憂鬱,當然她會用她的真情打動所有的聽衆。處在懵懵時期的我因爲被許飛的真情打動而對音樂有着莫名的嚮往。我幻想着有一天能夠像許飛一樣站在華麗的舞臺上盡情唱出我對音樂的熱愛。

音樂就像分憂劑,在我煩惱的時候給予我快樂;音樂就像我的知己,在我傷心的時候給予我安慰;音樂就像我的夥伴,在我快樂的時候分享我的快樂。

是什麼,使那些人走向成功?是什麼,使那些人爲世人所稱讚?答案除了汗水之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有遠大的志向,正是志向促使他們努力,努力,再努力!

所以,早一點認清自己的興趣所在,早一點樹立人生目標,把自己放在一個對的起點上,也許我遇到許多荊棘和坎坷,但我相信靠我心中唯一可靠穩當的指南針,無論要走多遠的路,只要不忘記方向,最終也能成功!

我會一直追尋着我夢想的方向,去創造一個屬於我自己的音樂王國!

事蹟的作文 篇6

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璽,曾經以欽差身份任江寧織造他的祖父曾寅,做過江寧織造兼通政使司通政使,官居三品。他的父親曹?,也曾經以欽差的身份任江寧織造。所以曹雪芹可以說是個不折不扣的官二代。

不光是官二代,他還是富二代——曹璽、曹寅、曹?祖孫三代以世襲的方式壟斷江寧織造一職的時候,他們曹家是非常有錢的。

《紅樓夢》裏曾經花大量筆墨描寫寧、榮二府的闊氣和排場,那是小說家言,不能當成是曹家的翻版。不過曹家確實曾經像小說裏賈府那樣闊。從康熙四十四年到康熙四十七年,曹家光養戲子,就花了將近3000兩銀子,摺合如今的120萬元人民幣。家裏要是沒倆糟錢兒,是不可能花這麼多錢養戲子的。此外,曹雪芹幼年時期,家產被抄之前,曹家在北京、南京、揚州、蘇州等地共有13處房產,1967畝田產,在同僚中也算是有錢人了。

曹璽、曹寅、曹?這爺兒仨的工資並不高,一年只有100多兩。曹家三代之所以能夠發大財,主要是靠了灰色收入。

前面說過,曹璽、曹寅和曹?爺兒仨都幹過江寧織造,負責給宮廷加工布料和衣服,順便還主持着絲綢進出口生意。清朝前期,朝廷管織造管得很嚴,並沒有多大油水。真正給曹家提供油水的職位,不是江寧織造,是巡鹽御史。

曹雪芹的爺爺曹寅在世時,曾經和他的大舅哥、曹雪芹的舅爺、時任蘇州織造的李煦,輪流擔任麗淮巡鹽御史一職,權力最大時,他倆同時管着六個省份的食鹽專賣。

除了鹽商進貢的賄賂,巡鹽御史還有一項“正當收入”:羨餘。所謂“羨餘”,即在國家規定稅負標準之上再多收一部分用來發福利。這在當時是合法的。

曹寅當巡鹽御史時,江南鹽政衙門每年收的羨餘有50多萬兩,扣除發給各級屬下的,曹寅個人還能分到整整10萬兩,換成人民幣是4000萬。

這樣就不難理解曹雪芹小時候爲什麼能夠錦衣玉食了。

事蹟的作文 篇7

斯人已逝,風範永存。曾任廣西都安高中校長的莫振高逝世雖然已過去3個多月,但他的故事仍在流傳。

今年3月,時任河池市都安高中校長的莫振高不幸病逝,在他的葬禮上,整個小縣城的花圈都賣光了。很多校友趕回來參加弔唁,一些四五十歲的校友哭得像個孩子。莫振高對學生的愛,深切感染着他人的內心。

“九分石頭一分土”是都安惡劣自然條件的真實寫照。都安高中每年招收的1000多名新生中,有近四成都是貧困生。

20xx年9月新生入學,一位同學跟着爸爸從鄉下到縣城的高中報名,這位父親掏遍全身只有30元零錢。莫校長看到後從自己口袋掏出100元,他說:“孩子交給我,你拿這些錢作爲路費回家吧。”30多年,莫振高自己資助300多名貧困生上大學,並通過各種渠道“化緣”,籌款數千萬元,爲大山送出了數萬名優秀大學生。

都安高中資助辦的老師韋喜鳳因爲從事校內貧困生建檔、資助事宜,與校長莫振高的接觸更多,也經常陪同校長下鄉進村走訪貧困生家庭。“只要提起某個貧困村的名字,校長都能說出我們學校哪些學生是這個村的,家裏情況如何。”韋喜鳳說,在她整理貧困生資料的過程中發現一個現象,凡是與校長沾親帶故的學生,哪怕家裏確實貧困,也不能享有學校的資助名額,而是由校長在背後用自己的收入默默資助。

如今就讀西華師範大學的都安女孩盧貴飛對校長的關愛永生難忘。她從小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誰,養父獨自一人把她養大。高三那年,養父去世了,盧貴飛說自己在萬念俱灰的時刻,班主任和校長伸出了雙手:校長說以後學校解決她的一切開支……盧貴飛沒有失學,得以考進了大學。聽聞“校長爸爸”去世的消息,她久久不願相信。

莫振高對貧困生的關愛細緻入微。他在給貧困生髮放生活費的時候,會特意說明,自己不贊成貧困生不可以吃好的。“拿到這些錢,你們就去食堂,對阿姨說”我要吃雞腿“,不要害羞。”莫振高曾說過這樣的話,這些細節溫暖着貧困生們一顆顆脆弱而敏感的心。

除了生活上無微不至的關愛,莫振高在教學上也是標杆。爲了解決大學聯考學生的心理問題,20xx年,50多歲的莫振高自費到北京參加心理學培訓,取得上崗資格證後,他回到學校開設了心理課,成爲學生感到“永遠聽不夠”的課程。

標籤:七篇 事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