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新材料

愛國英雄事蹟(通用9篇)

新材料3.25W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要用到事蹟的情況還是蠻多的,事蹟是爲了表揚先進、弘揚正氣、推動工作,對工作、學習中涌現出來的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優秀事蹟如實記載和反映的書面材料。事蹟到底怎麼擬定才正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愛國英雄事蹟(通用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愛國英雄事蹟(通用9篇)

愛國英雄事蹟1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每一次看到五星紅旗冉冉升起,耳邊響起了這首鏗鏘激昂的國歌聲時,自己彷彿已經置身於那個戰火紛飛,到處充滿白色恐怖的的紅色革命時代。作爲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至今仍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爲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這是每一箇中國人都會唱,都要唱的一支歌,這是響徹全中國,響徹全世界的《義勇軍進行曲》。它的旋律,它的氣勢,是那樣的高昂、雄壯、堅定、有力,那樣的強烈,那樣的令人振奮,熱血沸騰!它巨大的號召力,鼓舞所有中國人“萬衆一心”,“前進!前進!前進進!”它的曲作者是聶耳。

聶耳,雲南玉溪人,19年2月15日,誕生在昆明甬道街72號他父親聶鴻儀開辦的“成春堂”小藥鋪樓上。聶耳4歲喪父,靠母親行醫賣藥清貧度日。

聶耳自幼表現出對音樂的興趣和多方面的才能。學童時就學會了笛子、二胡、三絃和月琴等多種樂器,求實國小組織“學生音樂團”時,聶耳被選爲樂隊的小指揮。他十分喜歡家鄉豐富多彩的民間音樂,尤其對雲南花燈與洞經音樂有濃厚興趣。聶耳先後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國共產黨,聶耳的音樂創作生涯雖然只有1933年至1935年這短短的兩年,卻創作出《開路先鋒》、《畢業歌》、《賣報歌》等幾十年來一直膾炙人口的歌曲。1934年7月,田漢決定創作一部以抗日救亡爲主題的電影《風雲兒女》,並將聶耳創作的《義勇軍進行曲》作爲該影片的主題歌。隨着電影的公開放映,《義勇軍進行曲》很快傳遍了神州大地。由於震撼人心地唱出了團結戰鬥的意志,唱出了時代的呼喚和人民的心聲,它不僅在民族危機日益深重的當時,在以後的抗日戰爭和民族解放戰爭時期,也一直猶如進軍的號角,激勵着人民的革命熱情和戰鬥意志。《義勇軍進行曲》在國際上也有着廣泛而深刻的影響。著名黑人歌王羅伯遜曾深情地說:“這首歌不僅唱出了中國人民爭取自由解放的決心,也唱出了全世界被壓迫人民、包括美國黑人在內的爭取解放的決心。1978年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義勇軍進行曲》被正式確定爲國歌。

我爲家鄉雲南有這樣偉大的人民音樂家讓我們感到驕傲和自豪,今天的我們更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美好和平生活,懷着聶耳那不屈不撓、堅持奮鬥的精神學習、工作和生活!

愛國英雄事蹟2

陳嘉庚認爲“金錢如肥料,撒播纔有用。”他睦到辦學是關係到祖國興衰存亡的大事,就把辦企業獲得的利潤全部用於辦學。據統計,他一生獻給文化教育事業的錢,合1.5億元。1929年因經濟危機,他的企業也虧損了,不得不向銀行借貸,儘管如此,他仍然千方百計地維護廈門大學集美學校的費用。他的個人生活十分儉樸,衣服破了一補再補,伙食也是能省則省。他認爲:“該花的錢千百萬都不要吝異,不該花的一分錢也不要浪費。”

陳嘉庚簡介

陳嘉庚(1874-1961),近代愛國華僑領袖。福建同安集美村(今福建廈門集美)人。早年隨父往新加坡經商,後經營菠蘿和橡膠種植業。1907年加入同盟會,曾以鉅款資助辛亥革命。嗣後長期從事華僑和家鄉的文化教育公益事業。1912-1920年間,先後在集美創辦國小、中學、師範、水產、航海、農林、商科等學校。1918年在新加坡創辦南洋華僑中學。1921年克服種種困難創辦廈門大學。

1928年5月3日濟南事件後,在新加坡發起華僑抵制日貨運動,併成立濟南慘案籌賑會,任會長。1938年“九·一八”事變後,在新加坡召開僑民大會,號召救國捐款和抵制日貨。1938年在新加坡成立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大會(簡稱南洋總會),歷任會長。

1939年回國慰問延安邊區軍民,此後積極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抗戰勝利後創辦《南洋日報》,從事愛國民主運動。1949年回國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建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第一屆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華僑事務委員會委員、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主席等職。墓葬廈門集美。

愛國英雄事蹟3

祖國是什麼呢?祖國就是飛越羣山的巍峨的長城;祖國是等待着開鐮的金色豐收;也是邊防戰士挺拔的身影;更是中國人那永久不變的傳統。

祖國那飛越羣山的巍峨的長城,是咱們中國人的結晶,這是汗水換來的,是經過多年、多次的努力得來的,現在它成了我們世界之最,是世界最長的古代防禦工事,正是因爲我們祖先的帶動,才使它爬上了歷史的頂峯,才使它爬上了世界之最的顛峯。這傑出的創作是那麼的歷史悠久,是那麼的雄壯偉大。是誰?是誰讓這條巨龍在無邊的山上蜿蜒?是,是我們的祖先,十分偉大的祖先!祖先的勞動成果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好處,正是因爲有了這好處,纔會使我們的祖國在外國人眼裏更加璀璨,更加耀眼更加光彩奪目。每當我們提起“祖國”這個名字,我心中就會泛起一陣陣的激動的'心情,同時也讓我泛起了一陣陣感激之情。

因爲我慶幸自己生在這樣偉大的祖國母親的懷抱裏,因爲她使我無比的驕傲、自豪。那面鮮豔火紅的五星紅旗,沾滿了多少中國人的鮮血,它充滿了我們對曾經侵犯過我國的敵人的仇恨,雖然現在已經談和,但是他始終不能平息我們心中的怒火。從一段段的資料裏,看了使人憤怒的資料裏,從而使我加深了對外國人的仇恨。爲這種戰爭,喪失了多少人的生命。現在當我看到那面鮮豔的五星紅旗,心中總是有着一種可惜,要是我是在那個年代的該多好呀!這樣我就可以幫助祖國了。多一個人,多一份力量!那無比耀眼的五星紅旗盡情飄揚着你那無比珍貴的身軀吧!

祖國的邊防戰士,有着偉大的志向,他們捨棄了自己與家人的美好時光,也放棄了自己的美好青春,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了祖國。他們爲了祖國的安全,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辛苦,我們應當尊敬他們,他們是如此的偉大,胸懷大志的他們有着全國人民對他們的讚揚。爲什麼他們會如此的傑出呢?因爲祖國在他們的心中。同時又在我們心中!

愛國英雄事蹟4

關德興,藝名新靚就,開平赤坎鎮蓮蓬塘村人,生於1906年(清末光緒三十二年)。他是一位品德高尚、藝術造詣極深的粵劇著名“小武”、“鬚生”,又是電影名演員。他與薛覺先、馬師曾齊名.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抗日戰爭爆發時,他在美國舊金山,原與一家戲院簽訂三年演出的合同,但剛演了一年時間,即向院主請辭,決心從事抗日救亡工作,參加當地僑胞掀起的支援祖國抗戰的演出捐獻活動。院主爲他的愛國熱誠所感動,答應了他的請求。

關德興通過各種方法,奔走海外及省港各地,爲抗日救亡開展宣傳義演,把募得的金錢、食品、棉衣、藥品等等寄回祖國,支援抗日。他不僅義演募捐,連自己心愛的小汽車也賣掉,全部獻給抗日戰爭,人們都稱讚他是“愛國藝人”。

抗日戰爭期間,關德興參加“勝壽年”劇團在美國三藩市演出,忽然傳來淞滬之役我十九路軍將士重創日本侵略軍的喜訊,當地華僑即掀起了一個爲抗日勇士捐獻“一碗飯運動”(每人少吃一碗飯,支援前方士兵,救濟難民)。關德興爲了響應此舉,便與“勝壽年”劇團同仁舉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他製造了一隻直徑達兩米的特大飯碗,由兩人扮成難民,擡着大飯碗走在前頭,演員們分別扮成兇殘的日本兵和中國的難民,關德興則化裝成一名山東大漢,肩挑兩個大筐,筐裏坐着幾個難童,啼哭呼救,以此宣傳抗日,結果獲得了鉅額捐款,而關德興則爲了這次活動而勞累致病。

抗戰八年,關德興爲抗日募捐而不斷舉行義演,因此影響了自己的入息,難以養家,他的太太因爲債務過期無法清還,被人控訴而關進監牢。慈善會的友人,都主張從他所募得的款項當中提取一、二成替他還債,但關德興嚴詞拒絕。那債主聽聞此事,深受感動,自動請求華民政務司把關師奶釋放,撤消原訴,暫不追索欠債。

1942年,關德興隨劇團轉移到廣西梧州,因爲積極宣傳抗日救國,深得當時第七戰區司令官的好評,受委託組建廣西動員委員會粵劇宣傳團;隨後又調到韶關,改稱廣東動員委員會粵劇宣傳團。

關德興的演技和武功,名不虛傳。他在演出《神鞭俠》一劇中,形象十分威武,手操一條丈多長的軟鞭,在舞臺中間點燃三支白蠟燭,他站在舞臺右側,距離蠟燭丈餘遠,喝一聲,“啪”的一聲,鞭隨聲到,就打熄左邊的燭光。要左打左,要右打右,百發百準。燭光熄了,而蠟燭依然不倒。接着,他又叫人把三支蠟燭重新點燃,聲言要一揮鞭打熄三支蠟燭。這時,臺上停鑼息鼓,臺下鴉雀無聲。只見他那長鞭飛起,矯若遊龍,“噼啪”一聲響,三支燭光同時熄滅,但三支蠟燭依然不倒,觀衆報以經久不息的掌聲。

關德興擅長演關公戲,尤其是扮演關雲長,惟妙惟肖,享有“生關公”的美譽。他不但扮相酷似關雲長,而且具有北派的功架,又有南派的唱腔。他曾長期與名演員高飛鳳合作(高飛鳳是著名粵劇花旦),演出《岳飛》、《戚繼光》、《神鞭俠》、《水淹七軍》、《大俠甘鳳池》、《武松殺嫂》等名劇。關德興還有一門絕技是使用“金雞獨立”武藝。他可以表演單腳站立一兩個小時;還可以在“金雞獨立”時,叫高飛鳳快速跳扎,關德興再用腳背把她接住承起。

1946年,關德興率團赴上海演出,當時京劇大師梅蘭芳和京劇著名演員麒麟童、林樹森等均親來迎接。京、粵兩大劇種進行藝術交流,剔除門戶之見,雙方都演得很成功。

關德興不僅粵劇藝術水平很高,電影藝術的造詣也頗深,他是香港武打片的始創者。他曾拍了數十部很成功的影片,武打片尤其轟動。

日本投降後,關德興仍奔走於海內外,爲孤兒及殘疾人募捐。後來移居香港和美國,只要是籌款善舉,他必然參加。1991年7月我國華東、華中地區十八省、市發生了特大水災,政府向世界各國發出呼籲,希望援助災區災民,80多歲高齡的關德興先後參加7月17日、7月20日香港翡翠電視臺和亞洲電視臺的籌款活動。他唱了一曲以後,向觀衆叩了九個響頭,以致前額受了損傷,還聲淚俱下,說:爲救災民於危難,肌膚受損何足惜。聞者深爲感動。

愛國英雄事蹟5

他,一生爲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未出茅廬,已知天下三分,在隆中便已爲劉備構畫了一副戰略藍圖。他,就是三國時期,那聰明絕頂,人稱“臥龍”的諸葛亮。在我眼中,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忠臣、一位好丞相。

諸葛亮,字孔明,本是隱居於隆中的一位智者,後被劉備三顧茅廬所感動,成爲了蜀漢的丞相,也爲劉備出過許多計謀,助劉備打下了三分天下。

在我的眼中,諸葛亮是一位智者。他未出山時,便已在茅屋中得知天下大事。而且他還似乎知道劉備會來請他出山,便在隆中爲劉備構畫了一副戰略藍圖,並且助劉備打下了三分天下。爲蜀漢丞相時,他多次運用了過人的計謀,助劉備建立了蜀國,打下了基業,並與魏、吳兩國形成“三國鼎立”之勢。他多次用智,多次打敗了曹操,其中最有名的是赤壁之戰,他聯名了東吳,在赤壁之戰中讓陸遜詐降,假裝給曹操“獻計”——當時曹操手下有百萬人馬,卻都是北方人士,不識水性,只要水上一有比較大的風浪,便站立不穩、頭暈目弦、大吐不止。準確說就是暈船——讓他把所有的船用鐵索連起來。曹操一試,果然風浪對船的影響變小了。之後,他又向周瑜立下軍令狀,向上天“借”來東風,用火攻大敗曹操,結果使曹操元氣大傷,從此再無一統三國之力。

在我眼中,他還是一位有血有肉、感情豐富卻又遵守軍法的人。在蜀漢的後期,蜀國已經沒有以前的戰力,武將也不多了。就在這時,敵軍來襲,諸葛亮身邊的一員武將馬謖自告奮勇,諸葛亮便命他去守住街亭。但馬謖卻不懂用兵之道,把兵力全部都集中到一座山上,被敵軍用火計攻破,丟了街亭。當時,按軍法是要處斬的,可是他當時想到馬謖上有老母,下有孩子,但軍法嚴明,不得不行。馬謖便請求他照顧好自已的家人。諸葛亮悲傷地答應,含淚斬了馬謖。如此真情,卻因軍法嚴明而痛失一將,揮淚斬馬謖,這就是他有血有肉、感情真切之處。

同時在我眼中,他還是一位爲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心耿耿的丞相。他一生爲國家的奉獻巨大,名傳千古。在蜀國後期,劉備病逝,無能的劉禪繼任,而他率師去伐魏,在出兵之前寫了《出師表》一文,成爲了千古流傳的一篇表文,表明了自已對蜀漢的忠誠。“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有一位詩人曾這樣評價他。

諸葛亮一生爲國爲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美名流傳千古,是一位足智多謀的忠臣,他爲蜀漢奉獻了自已的一生。

愛國英雄事蹟6

展望今天的幸福生活,回首那暗淡無光的昨天,你的屍骨或許已化作塵土和祖國融爲一體,你是她堅貞不屈的寫照,你的事蹟是後人學習的典範。你壯烈犧牲的那一天,烈日當空,敵軍侵佔了391高地,我軍決定奪回陣地,與敵軍展開了一場殊死搏。我軍隱蔽在低處,而敵軍居高臨下,很容易發現我們潛伏的軍隊。敵軍憑着地利,佔了上風,如果稍有風吹草動,我軍就會暴露目標,這樣一來,作戰計劃就會全部落空。邱少雲全副武裝,小心翼翼地藏了起來,就算在他身旁,也很難發現。我軍的炮火接連不斷地轟擊敵方,本想在黃昏時分,潛伏的軍隊殺出去,給敵軍來個兩面夾擊。敵人顯得很膽怯,面對我軍的進攻,他們不敢輕舉妄動,覺察了他們的前沿陣地不安全了,又不敢冒“火”前進,於是就拿出了他們的看家法寶——放燃燒彈。我軍旁邊的枯草被燒着了,火苗子“呼呼”地蔓延開了,猛然看去,邱少雲的身上着火了,他的衣服被燒着了,如果他這時採取行動,跳起來,或在地上打幾個滾,火就可以熄滅,可這樣一來,軍隊就會暴露,全軍就有覆沒的危險;並且,在接受任務時,部隊就做出了嚴格的紀律規定:無論發生什麼事,都不許暴露目標。邱少雲面臨着巨大的考驗,在生死抉擇面前,他寧可犧牲自己,也不願讓軍隊暴露目標!於是他一動不動地趴在火堆裏,大火在他身上燃燒了整整半個鐘頭才漸漸熄滅,這位年輕的偉大戰士直到最後一息,也沒有挪動一步。戰士們慷慨激昂,速戰速決,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不錯哦

邱少雲在困難面前處變不驚,他那爲了集體利益而不顧個人得失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他的愛國主義精神在人們的心裏豎立起了一座永恆的豐碑!這座豐碑永遠激勵着我們不斷前進!

愛國英雄事蹟7

上個星期,我們學了《陳嘉庚辦學》這篇課文。它的主要內容就是:陳嘉庚十七歲時到新加坡做生意,生意興隆。他回到家鄉後發現鎮裏的私塾因沒有經費辦學而關閉了。他看在眼裏,急在心裏,於是他把焦急、憂慮的心思一次又一次表達給妻子,並不厭其煩的對妻子說:“錢花掉了可以再掙,孩子們學習的時間耽誤了就再也補不回來了。”陳嘉庚說服妻子,拿出積蓄,在集美辦了很多學校。

讀了這篇文章,我被陳嘉庚先生的愛國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於是,我就在想:要是沒有陳嘉庚先生,集美也不可能有這麼多的學校,福建也不可能有廈門大學……陳嘉庚先生真不愧是一位愛家鄉愛祖國的華僑。

陳嘉庚先生非常重視教育。他常常對人們說:“要想祖國立足世界,不受外國欺侮,必須從興辦教育開始。”陳嘉庚先生堅持一個真理,這就是隻有興辦良好的教育,才能傳播豐富的文化知識;有了豐富的知識,我們的科技才能進步;科技進步了,我們的祖國纔會更加富裕和強大。

陳嘉庚先生是一個愛孩子、愛教育的人,他是我國傑出的愛國華僑領袖和著名的大實業家。雖然他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但他那種愛國精神永遠激勵着我們前進。

愛國英雄事蹟8

與唐代詩人王之渙慷慨悲涼的“春風不度玉門關”相映照,玉門關外,何止是楊柳撩起的春意呢?我上國小時就讀過這首詩,小小心田,對英雄無限景仰。

後來我去新疆,在照忠祠見到左宗棠題寫的集唐句門聯:日暮鄉關何處是,古來征戰幾人還。

我知道,我的這位老鄉自從請纓西征,白髮臨邊,就沒有打算過還鄉的。他在給家人的信中抒發了這樣的抱負:“天下事總要有人幹,國家不可無陝甘、陝甘不可無總督,一介書生,數年任兼折,豈可避難就易哉!”他早已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縱然是萬丈深淵,也百折不回,寧願馬革裹屍。一個人一旦將自己的命運和祖國的命運連在一起,他就榮辱皆亡,名利皆亡,他的人格就偉大了,撐起了中華民族的脊樑。

左宗棠本來是一個文人,然而卻是一個爲政而活的文人。戎馬倥傯間,留下了不少的對聯和詩意,憂國憂民之情,讀來蕩氣迴腸。左宗棠是一個官吏,然而卻是一個憂國憂民的官吏。他的官做得夠大的了,從一個布衣到一品大員,威風八面。假如他拿着俸祿,魚肉百姓,或者換一種活法,那麼,中國歷史就會少了一個民族英雄,我們今天可能會站在歷史的彼岸嘆息祖國的河山殘缺。

一個民族成員的人格不僅反映了這個民族的品格與精神風貌,而且直接影響到這個民族的生存與發展。

與其說是破碎山河成就了左宗棠的功名,不如說是左宗棠創造了這一段歷史。第一次赴京會試,二十二歲的左宗棠就打量西北,關注新疆的置省和屯墾。他寫詩說:石域環兵不計年,當時立國重開邊,橐駝萬里輸官稻,砂磧千秋此石田。

置省尚煩他日策,興屯寧費度支錢?

將軍莫更紓愁眼,生計中原亦可憐。

收復新疆了,左宗棠曾專門到福建林則徐祠拜謁,在林公像前默默悼念,他沒有忘記完成這一使命是林公當年的囑咐和期待,他甚至以陶澍、林則徐的繼承者自居,在陶林二公祠寫對聯:三吳頌遺愛,鯨浪初平,治水行鹽,如公皆不朽;卅載接音塵,鴻泥偶踏,湘間邗上,今我復重來。

正是這位注重於經世致用而不是嫺熟八股的人,擔當起了匡復社稷主權的重任。左宗棠的歷史存在,深邃地透視出民族之魂。左宗堂精神、左宗棠人格,典型又真切地體現了中國傳統文人精神的精髓。可以說,左宗棠以他全部的生命之火塑造了傳統文人的精神典範。

我們深情地呼喚左宗棠,呼喚忠烈品格,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我們的人民都需要英雄品格的淨化。

愛國英雄事蹟9

文天祥在南宋危亡之際,領兵抗敵,欲挽狂瀾於既倒,不幸兵敗被俘。在獄中他備嘗艱苦,斷然拒絕元人的誘降,至死不屈,最終英勇就義。他堅貞的民族氣節,萬世流芳。文天祥的名篇《正氣歌》氣勢磅礴。他留下的名言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對後人的啓發很大。

宋理宗時期,奸相賈似道把朝政弄得一團糟,元世祖忽必烈便加快了兼併南方、統一全國的步伐。

宋理宗死後,他的兒子趙禥即位,就是宋度宗。朝政大權還是掌握在貫似道手中。到了公元1274年,宋度宗生病死了,四歲的趙顯登基,成爲宋恭帝。第二年,元朝大將伯顏率大軍威逼臨安,形勢危急,朝廷急忙下詔,要各地派兵勤王。可是各地幾乎沒有人響應,只有文天祥立即召募了義軍一萬餘人。

文天祥,號文山,少有大志,博覽羣書,二十歲中進士,被宋理宗欽點爲狀元。主考官王應麟稱讚他“忠肝如鐵石。”開慶年間,蒙古軍隊侵宋,文天祥屢次上書,主張抗敵,斥責權貴們惑主誤國,竟遭猜忌和迫害,不得不在三十七歲正當盛年時就正式退休。當時有朋友勸他:“你這一萬多烏合之衆,去同蒙古兵打仗,正像羊入虎口,不會有什麼好結果。”文天祥激昂慷慨地回答說:“我豈能不知!但我這樣做了,天下義士忠臣就會聞風而起,奮勇保衛國家。”但文天祥帶兵到臨安後,因投降派的刁難,終於未能上前線抗敵,卻被朝廷派到蒙古兵營,去與伯顏談判投降之事。

當時宋恭帝年幼,朝廷大事都由他的祖母謝太后作主。謝太后見蒙古大軍兵臨城下,朝內又無抵擋的兵力,就派人到伯顏軍營求和投降。伯顏是元朝的丞相,他提出他只能與宋室丞相等級的人談判。右丞相陳宜中怕被元兵扣留,先溜走了,左丞相留夢炎則早就逃到南方去了;另一位重要大臣張世傑見朝廷輕率投降,氣得從海上出走,另尋機會組織反攻復國。謝太后無可奈何,便升了文天祥的官,派他前往。

文天祥臨危受命,來到元軍大營中。一見伯顏,雙方就脣槍舌劍交鋒地論起來。文天祥義正辭嚴地說:“你們蒙古若想消滅我宋朝,未必有什麼好結果,因爲我們南方的廣大軍民一定要同你們抗爭到底。”

伯顏威脅說:“你文天祥若不老老實實投降,只怕今日饒不得你。”

文天祥毫不退縮地回答:“我文天祥忠心爲國,哪怕刀山火海!”伯顏非常惱怒,就將文天祥囚禁起來。

不久,謝太后和趙顯終於投降,他們繞過文天祥,另派賈慶餘爲右丞相去元營求降。文天祥仰天長嘆,把賈慶餘痛斥一頓,但南宋向元朝投降稱臣已成事實。

但是伯顏並沒有善待謝太后和趙顯,反而將他們當俘虜押往元大都,並將文天祥也一同押去。途經鎮江時,文天祥趁元兵不防備,同他的隨從杜滸等十二人連夜逃脫。他們先到真州(今江蘇儀徵),後過揚州,本想聯絡各地宋兵,抗元復國。但因爲當地宋將輕信元朝的挑撥,懷疑他是元兵的奸細,都不肯接待他,他纔不得不繼續往南奔走。最後到溫州時,文天祥聽說張世傑在福州擁立了新皇帝端宗趙昰,就又趕到福州。後來他作爲朝廷的大臣,積極招募人馬,組織抗元,連續轉戰於江西、福建各地,多次打敗元軍,先後收復了不少縣城。

端宗死後,張世傑、陸秀夫、文天祥又擁立了趙昺,繼續在南海一帶抗敵。公元1278年十二月,元軍元帥張弘範大舉攻打潮州,文天祥被迫率兵轉移五坡嶺。軍中正在吃飯時,元兵突然來到。宋兵作頑強抵抗,最後全軍覆滅,文天祥被俘。

元兵將文天祥押去見張弘範。張弘範欽佩文天祥的骨氣,以禮相待,想讓他降。但文天祥不理睬,於是他就把文天祥軟禁在軍營中。當時張世傑正領兵在山抗擊,張弘範知道張世傑最欽佩文天祥,便叫文天祥寫信招降張世傑。文天祥冷冷地回答說:“我自己無力救父母,難道可以教別人背叛父母嗎?”張弘範厚着臉皮,反覆地威脅利誘,文天祥便將船過零丁洋時所寫的一首詩給了張弘範,詩中最後兩句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張弘範讀過詩後,苦笑一聲,只好下令強攻山。

山被攻破後,元軍中擺酒慶賀,張弘範又勸降文天祥說:“現在宋室已經滅亡,你文丞相已經盡忠盡孝。如果你能像對宋朝那樣忠心對待元室,你還會當丞相。”文天祥沉痛地回答:“國家我無力救亡,爲人臣者即使死了也還有罪,何況叫我投降,改事二主!”張弘範只好派人將文天祥送往元京大都。文天祥一路上絕食八天,以示必死信念。

當時,雄心勃勃的元帝忽必烈正在蒐羅中原人才。他先派降臣王積翁去勸降,後來又親自召見文天祥,問他還有什麼願望。文天祥回答說:“我受國家重託擔任宰相,怎能又投降元朝,我的願望就是賜我一死。”忽必烈不願殺他,就將他囚禁在元都好多年。在牢房中,文天祥曾寫下千古傳頌的《正氣歌》。他在詩中列舉了歷史上那些堅持正義的忠臣義士,認爲他們都是正氣的表現,是自己效法的榜樣。其中有兩句:時窮節乃現,一一垂丹青。公元1282,民間的義士聚積了兵馬數千人,揚言要打破大都,救出文丞相。元世祖爲絕後患,終於下令處死文天祥。臨刑時,文天祥朝南跪拜,從容地說:“我的事情到此完結了。”然後慷慨就義,時年四十七歲。他的妻子爲他大殮時發現,他的衣帶中有一篇文章說:“孔子說‘成仁’,孟子說‘取義’,只有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的書,學到了什麼?從今以後,我真正做到無愧於己了。”

文天祥有一個信念:精忠報國,不管個人付出多大的代價。在他看來,個人的財產、家庭、名利、官位,與國家和民族大業相比,算不了什麼。他有愛國的情感和信念,團結民衆,組織義軍,全力抗敵,成爲人們敬仰的對象和民族英雄;他的民族氣節和崇高品德,也成爲了當時人推崇的理想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