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新材料

感動中國人物樊錦詩同志先進事蹟大全

新材料2.69W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事蹟,肯定對各類事蹟都很熟悉吧,事蹟是用於表揚先進、樹立典型,使廣大幹部羣衆見賢思齊,有所效仿,從而盡心竭力地做好本職工作而如實記載和反映工作、學習中涌現出來的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優秀事蹟的書面材料。擬起事蹟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感動中國人物樊錦詩同志先進事蹟大全,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感動中國人物樊錦詩同志先進事蹟大全

感動中國人物樊錦詩同志先進事蹟大全1

樊錦詩中學時就愛逛博物館。1958年填報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時,她以爲自己以後成天“挖寶貝”。不想此後大半生待在了大漠,成了莫高窟的守護人。

在莫高窟9層樓旁的敦煌研究院院史陳列館裏,有一個不大的房間。土炕,土桌子,還有一個土“沙發”,這是樊錦詩曾經的住所。

生活是苦的。灰土怎麼也掃不完,老鼠竄上牀頭是常事;一直與遠在武漢大學工作的丈夫相隔兩地,孩子出生時,身邊沒有一個親人,沒有一件孩子的衣裳。

有許多次離開的機會,樊錦詩最終留在了敦煌。

“對莫高窟,是高山仰止。它的'材料無比廣闊,內容無限豐富。越研究越覺得,老祖宗留下來了世界上獨有的、多麼了不起的東西!”樊錦詩說。

是吸引,更是責任。這座千年石窟曾歷經磨難,成爲“吾國學術之傷心史也”。常書鴻、段文傑等前輩白手起家、投身沙海,爲保護敦煌傾盡一生心血。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前所未有地重視莫高窟的保護。“文物命運是隨着國家命運的。沒有國家的發展,就不可能有文物保護的各項事業,我們也不可能去施展才能。”樊錦詩說,“只要莫高窟存在,我們一代代人就要把它陪好。”

感動中國人物樊錦詩同志先進事蹟大全2

“我時常想,是什麼讓我的老前輩們堅守大漠深處,以畢生心血守護着敦煌文物?是因爲敦煌太有魅力了,完全融入到了他們的靈魂和血液中,從而激發出了爲之奉獻的使命感。”

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近日入選“中華之光——傳播中華文化年度人物”,她在北京接受了中新社記者採訪。

位於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莫高窟,是古絲綢之路上多元文明交融互鑑的結晶。長達1600多年時間裏,古人用智慧營造了一座偉大的文化藝術寶庫。樊錦詩自大學畢業後來到這裏工作,用半個多世紀的光陰守護敦煌文物,讓莫高窟“老”去得更慢些。

樊錦詩最初到敦煌,主要是從事石窟考古工作,特別是要做莫高窟考古報告。現在雖已退休,編撰考古報告依然是她生活的重心和牽掛。她表示,編撰石窟考古報告工程浩大,既要解決石窟測繪等技術難題,也要做好報告體例、編排的整體規劃。經過多年鑽研,融匯了多學科研究成果和技術的《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報告》於2011年問世。

她介紹,通過現代科技的運用,報告得以準確呈現石窟各項測量數據,並表現洞窟結構、彩塑和壁畫原件、原塑和原繪及重修、重塑和重繪的細節、遺蹟空間和時代關係及製作工藝等。

“我們的目的是通過考古報告將石窟資料永久保存下來,就像24史一樣。如果有一天洞窟坍塌毀壞,這將是復原的重要依據。”樊錦詩說,考古報告也將推動敦煌石窟文化遺產的深入研究,“無論是藝術、文物保護、人文學科等領域,都可以從中獲取詳實的資料”。

她透露,考古報告第二卷將於不久後出版。根據規劃,整個考古報告要出一百卷,“這是幾輩子的事情”。

上世紀,一句流傳甚廣的“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海外”刺痛國人的心。樊錦詩認爲,在一代代學者推動下,現而今敦煌學的'研究重陣和高地都在中國。“改革開放40餘年來,我們成立了相應的學術機構,培養了大批人才,出版了大量學術著作,我認爲敦煌學研究最厲害的還是中國。”

“敦煌的事業有了巨大的發展,靠的是人”,樊錦詩向記者介紹,爲吸引更多人才加入,敦煌研究院全力爲年輕人提供發揮才幹的平臺和學習深造的機會。

“我們不搞論資排輩,誰有本事誰上。年輕人只要有能力,就給予相應的經費支持,做好了還有獎金。”樊錦詩表示,研究院還提供資金支持年輕人繼續深造,“坐在莫高窟看莫高窟是坐井觀天,凡是與研究院有合作的國外機構,我們都把人送過去。”

與老一輩篳路藍縷白手起家相比,如今敦煌研究院的工作環境也有了極大改善。“想要搞研究有很好的實驗室,想要作畫有很好的畫室,想查閱資料有大量的圖書。”樊錦詩老彭投降了。支持妻子,彭金章沒有半句怨言,然而大家心裏都清楚,讓一個年近半百的人,重頭開始,要做出怎樣的犧牲。

在樊錦詩的努力下,經過20多年的治沙工程建設,使襲擊千年的黃沙,遠遠地停在摩根山後面。 但防砂只是緩解了壁畫病害的影響,並沒有根本解決問題。 當時,摩根壁畫和彩色中,已經出現了一半以上的空鼓、變色、脫落等病害,樊錦詩也日趨中心。

爲保護石窟,樊錦詩就在全國旅遊景點中率先實行限流,沒想到,這個先例卻導致遊客怨聲載道。很多人說樊錦詩太傻,有錢不賺。然而,外界的爭議,並沒有擾亂樊錦詩的步伐。她在進一步思考,如何用更現代化的方式,向遊客展示敦煌?一個偶然的機會,樊錦詩接觸到了電腦,這爲她打開了一扇新窗。

與此同時,範錦詩決定通過戀人彭金章的建議拍攝全面介紹敦煌的海報。 工夫無心人,十年的探索與堅持,樊錦詩自創摩根數字展示中心,發表了010-3010和立體球幕010-3010兩部電影。 從那以後,模擬電影與實地參觀相結合的觀光方式,不僅可以減少遊客的參觀時間,還可以增加洞穴的裝載量,一舉兩得。

感動中國人物樊錦詩同志先進事蹟大全3

樊錦詩,一位紮根戈壁大漠深處敦煌莫高窟半個多世紀的文博工作者,她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敦煌,奉獻給了我國文化、文物保護事業,被人們親切尊稱爲“敦煌女兒”。

上世紀60年代初,樊錦詩在北京大學考古系學習,曾在敦煌實習,面對那裏艱苦的生活條件,也曾經讓她動搖過,“我不想再回來了”,但是,畢業後她還是選擇了敦煌莫高窟,是命運的安排,還是與敦煌難捨難離的情緣?

當生活與工作面臨抉擇時,她也曾猶豫,也曾彷徨。剛結婚,她和丈夫就面臨兩地分居,一個在武漢,一個在大西北,北京大學的老師答應她,3年後就把她調到武漢大學,可是3年又3年,她們夫妻始終沒有團圓。她的兩個孩子都出生在大西北,沒有人看孩子,在她去工作的時候,只能把孩子放在家裏,每天她回來,聽到孩子哇哇大哭,她這才放心,要是聽不到孩子的哭聲,她就提心吊膽。

幾十年如一日的工作,讓樊錦詩深深地愛上了這片沙漠,愛上了敦煌。她對丈夫說,反正我不走了,要不,你來吧!分居近二十載的家庭終在大西北團聚。她經歷了新中國成立70年和改革開放40年的全過程,她的`工作就是爲了敦煌莫高窟的保護、研究和管理服務的。

20xx年,敦煌研究院正在搞數字化,樊錦詩也在琢磨,莫高窟能不能數字化,讓遊客在洞外看?經過10年的探索與堅持,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竣工,推出《千年莫高》和立體球幕《夢幻佛宮》兩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