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演講稿

班會演講稿一路書香伴我行

演講稿1.43W

一路書香伴我行班會演講稿第一篇

班會演講稿一路書香伴我行

很慶幸,我能來到這個世界上,感受這陽光和空氣。也很慶幸,我的生命因那一縷縷書的油墨香氣而充實。

小時候,我很喜愛那些有圖畫的書或雜誌。對我來說,識字的父親似乎有種神力,他能把我幾乎看不懂的黑乎乎的字,流暢地誦讀出來,還十分有感情,有味兒。因此,童年歲月中,纏着父親爲我講講故事,我會很快樂,很滿足。

也許我與書的緣分註定是強的。我的父親是個教師,文化水平很高。而我的母親,曾經發表過文章。生活在這樣一個家庭中,我的思想也會受到薰陶,因此,我對書的愛也愈發深沉。

我總是要在書店裏待到夕陽醉人,肚子抗議時纔想到回家;也總是看書看到夜色迷漫,母親進來嗔怪時,纔想到睡覺。那時我的腦海裏只裝載着老實健壯的祥子、寒酸瘋癲的孔乙己、機智過人的福爾摩斯,還有那純真善良的小王子。我把我最真摯的情感播種在書這片沃土上,將身心投入到這五彩繽紛的世界中,它回報給我美味的知識、動聽的哲理。我的心靈,已被它純淨的靈魂所感染,洗淨了所有的鉛華。

回首讀書的這幾年,我對書的感情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喜歡在心累時,翻閱一本小人書。也願意在心情煩躁時,捧起老子的《道德經》。書買得多了,語言這種東西,自然也在我的腦中生根發芽了。於是,作文本上老師那一行行讚美的評語,就像一朵朵幸福的小花在我的心頭甜蜜地綻放着。說到底,沒有書這位良師益友,我的作文水平定是沒有那麼高的,真的要發自內心地感謝啊!

可步入國中後,我與書接觸的機會少了,連最支持我讀書研書的父親也有些制止我看課外書了。不過,我會制訂一張時間表,讓學習和閱讀兩不衝突。閱讀,我是絕對不會放棄的,它會使我的精神世界不孤寂,很充實。

在我這有限的生命中,如果沒有書的話,那肯定不會像現在這樣快樂。我很幸運也很幸福,我沒有當英雄儒士的機會,也沒有曹操孔明的志向,只有我那無窮無盡的求知慾。這難言的快樂啊,簡單而又真實,恬淡超然與書爲友,你開心時它會陪你開心,你憂慮時它會爲你排憂。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讀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暴十寒”。

讓那一縷縷書香伴我們成長。

一路書香伴我行班會演講稿第二篇

悠悠地,

飄出醉人的馨香,

縈繞在我的心底,

揮之不去,

那是書香,

一縷一縷,

編織着成長的腳步……

題記

難忘,與書香相伴的每一秒每一分,有過會心的微笑,有過感傷的淚水。就讓我聆聽書籍帶來的快樂,嗅出那一縷縷沁人心脾的清香。

相識

大概是三四歲的時候吧,媽媽給我買來了《鞠萍姐姐系列故事》。於是,在媽媽生動的講故事中,我第一次與書相識了,從此以後,我會時常用手捧着一本漫畫,雖然不認識上面的字,但也很認真的看圖畫。後來,我上了學,認識了一些字,終於能自己看書了,媽媽又給我買來《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等書籍。我終於能自己一人在書海里遨遊了!我興奮的抱起書,用稚嫩的手撫摸着頁面,還能嗅到一股淡淡的墨香。我一字一頓的讀着書,完全沉浸在生動的故事情節裏,我看到了灰姑娘善良,醜小鴨的執著,小克勞斯的聰明……

書香,給我一個多彩的童年。

相知

四年級的時候,我漸漸的接觸了名著,品味更多的精神食糧。

讀《紅樓夢》我體會到了黛玉“紅綃香斷”悽慘,讀《水滸傳》我感受到了梁山一百單八將的豪邁,讀《西遊記》我佩服孫悟空的忠誠,讀《三國演義》我懂得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從《魯賓遜漂流記》我瞭解到了一個荒島餘生的奇蹟;從《老人與海》我看到了一位富有不折不撓的精神的老人;從《莎士比亞喜劇集》中,我感受到了藝術的魅力……

我也喜歡詩詞歌賦。我佩服《唐詩三百首》中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豐富想象力;《歷代絕句精華鑑賞》中南唐後主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讓我愁緒滿懷……

書香,給了我一個韻味十足的青春。

攜手

回首讀書的日子,充實,多彩,快樂。一路走來,書香一直跟隨我左右,撫摸書中的脈絡,品味文章的內涵,那行雲流水的語句,雨花繽紛的意境讓我着迷,傾刻間喚醒了我沉睡的心靈,像花瓣綻放在春陽中一般,我願和書籍相伴,與書香相隨,攜手共同描繪美麗的畫卷!

一縷縷沁人心脾的清香,將會永遠伴隨我左右,讓書香伴我成長。

一路書香伴我行班會演講稿第三篇

人生之光澤與真諦,倘若沒有一顆善感的心,便會與我們的生活失之交臂,我們的生命便會黯淡無光。而淡淡書香正是那打開我們心靈枷鎖的鑰匙,清理我們被塵世蒙塵的心靈,細細地,每時每刻品那人生的滋味。

讀書對很多人來說是任務,是工作,但更是一種樂趣。讀書於我來說是一種享受,我一直以爲這種享受不是每個人都能體會到的。要能享受到讀書的樂趣依我看來需要緣分。緣深,可能會成書呆子,愚不可及;緣淺,開卷無益,擲書而茫然。因此,讀書只要把它看成是一種消遣就行了,一種高尚的消遣!我們既不用塵世功利的心態去對待讀書,不能爲了考試而讀書。其實讀書它恰是讀書,我們開心就行。或許,五柳先生的“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欣然忘食”說的大概就是這個意思了。這樣讀書是不爲外物所滯,而求於內心,爲人所吸引的,我認爲,這就是讀書的真正樂趣了。

我心中的'讀書是既沒有功利性,同時也是沒有指向性的,但憑自己的興趣,依乎性靈,擇己所好,有所會意,有所感受。我們讀天地,讀自然,讀歷史,讀人文……似乎什麼東西都可以哪來讀,但不管讀的是什麼,最終我們讀的是感情,是思想,更是人。讀一本好書,就像交了一個益友。書中必有同好者,以書會友,以友輔心,書中遇知音,書中遇知心,此讀書之一大賞心悅事也。

讀書是一種消遣,但讀書肯定不僅僅是消遣。古往今來,關於讀書的箴言是不計其數。古有顏真卿的“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陸游的“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李若蟬的“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也有蘇東坡的“好書不厭讀百回,熟讀課思子自知”。今有愛迪生的“書籍是偉大的天才留給人類的遺產”,普希金的“人的影響短暫而微弱,書的影響則廣泛而深遠”,還有列夫托爾斯泰的“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我以爲,讀書的好處有三,陶冶性情,精神追求和啓蒙自我。

讀書可以陶冶性情。腹有詩書氣自華,黃庭堅雲:“三日不讀書,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讀書能改變人的氣質,林語堂的解釋是讀書使人得到一種優雅和風味。善讀書,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而香卻在骨裏。

讀書可以修身養性,可以不斷完善人的精神追求。桃園雖好,但不是久戀之地,唯有用思想建立起來的精神家園纔是自己心靈的永久歸宿。在“塵世熙熙,皆爲利來;塵世攘攘,皆爲利往”的社會,人們越來越失去自我,被喧囂蒙塵自己心靈的聖土。曾幾何時,我們都體驗到過冰涼徹骨的虛無,“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正是這種虛無感的真實寫照。帶着這種強烈的困惑,我們走進書香,那裏便是我們精神的後花園

讀書可以不斷的啓蒙自我。有一本書曾經講過這樣一個道理,即“久假不歸論”,與三人成虎的道理差不多。我們雖然處在信息時代,但我們卻經常被矇蔽。這種矇蔽有時來自於外界,因爲我們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而不自覺的就相信了。但更多的是我們自己矇蔽了自己,因爲懶惰而不想思考,因爲無知而不能突破,從而淪爲現代媒體下的愚民,成爲大衆娛樂下的犧牲品。學問是光明,愚昧是黑暗,不讀書的人,思想就會停止,廣泛的讀書顯然是我們擺脫受矇蔽、被愚弄的階梯。

一言以蔽之,讀書其實就是在樂趣中追求真善美,陶冶性情是求美,精神追求是求善,啓蒙自己是求真。

光陰悠悠,歲月匆匆,時間如蟬絲在指間滑過。好讀書者,不亦樂乎;不好讀書者,亦強求不來。古人說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讀書作爲一種我們選擇的人生方式,我以爲是立德、立功、立言所絕不能少的。然而,“立”並不是人生的目的,心中只想要“立”的人,心靈也許註定是殘缺不全的,也肯定是不純粹的。因此,走進浩瀚書海,呼吸那淡淡書香,彈指間信手拈來,尋找到人生的真善美,坐觀塵世潮起潮落,終睹得青天明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