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理學

關於心理學的讀後感6篇(熱門)

心理學3.27W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心理學的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心理學的讀後感6篇(熱門)

關於心理學的讀後感 篇1

這本書是我在圖書館的書架行列間閒逛徘徊時發現,瞄到後便毫不猶豫地取出來。

原因很簡單,我認爲自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拖延熱衷者,而且越發有嚴重之勢。

比如與朋友赴約,我往往會把時刻預算得剛剛好,不遲也不早;又比如說不知什麼時候開始喜愛把作業拖到限期前一兩天才開始做,像是此刻的讀書筆記,我想着明天就務必打印,因此只好趕在週末的尾巴把這趕出來,於是,我決定要透過這本書探究我沉溺上拖延的深層原因,以及期望找到解決的有效方法。

相冊名字書的第一章就闡述了一個“拖延者怪圈”:這次我想早點開始,我得立刻開始,我不開始又怎樣樣呢?還有時刻,我這個人有毛病,做還是不做?不做,或者,背水一戰。

我永遠不會再拖延。我完全感同身受,這無疑是我一學期來的心路歷程。

開學初,我往往雄心壯志,想着這學期我務必時刻溫故而知新,切勿期末臨急抱佛腳,我得立刻開始。漸漸地,學習往往會被一些莫須有的瑣事耽擱,於是我開始想:我不開始又怎樣樣呢?於是,臨近期末,我又安慰自己:還有時刻對於拖延的原因,作者歸結爲:缺乏自信、反感心理、目標和回報過於遙遠、無法自我約束。我想前兩類原因的吧。

仔細想想,我喜愛把赴約的時刻調得剛剛好,是由於我以前提早到達,一個人站在街角等待,我實在是不喜愛等待,於是選取了這個方法,可我每次看到朋友比我早到在等待,我又感到慚愧;至於在學習上臨急抱佛腳,是由於我感覺那樣的效率會比平時大大提高,同時我認爲自己在高中三年都孜孜不倦,卻在大學聯考中功虧一簣,而眼看平時成績不如我的同學都如願以償考上重本。

我害怕就算平時溫故而知新也抵但是別人臨急抱佛腳的運氣。但是,我似乎忘了一本最基本的道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甜蜜愛情簽名探究了自己拖延的原因,我似乎能順藤摸瓜找到解決方法,正如書中提到的:慢慢來。

我深知改變這壞習慣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完成,一切不能立竿見影,我會試着在日常生活中多給自己心理暗示,例如,在學習方面,我務必時刻提醒自己“笨鳥先飛”。

觀察內心的抵抗。書中描述這這實際上是一個克服恐懼的過程,這個自我觀察的過程同時也發揮着間接的提示作用。或許我須聆聽內心的掙扎,然後透過理性告訴自己,如何做纔是正確的。又比如在學習方面,當惰性與初衷對抗時,我務必告訴自己:我是學生。筆記、日記、自由書寫。我個人認爲這是個個性的`方法。記錄下自己最真實的想法,證明自己的改變,又或是從這些資料中更深刻地探討自己。我想,這次是真的要改變拖延的壞毛病。我堅信,我是真的能夠!

關於心理學的讀後感 篇2

當我打開電腦尋找心理學時,我看見這本《環境心理學》。我想心理學真廣泛,現在連環境都與心理有關了。於是,我就選了這本書。

《環境心理學》俞國良等著的。環境心理學是近年發展起來的新興交叉領域,涉及心理學、社會學、地理學、文化人類學、城市規劃、建築學和環境保護等多門學科。主要研究物質環境,包括城市、建築和自然與人的行爲關係。本書在闡述環境心理學的基本術語、觀點和理論基礎上,結合國內外的實例,探討了這一領域在城市規劃和建築學等相關專業中的應用。全書密切結合實際,文字深入淺出。

個體對空間需求的公共性表示人們具有對公共活動、互相交往以及共同使用空間的需求特性。環境心理學家把符合人對空間需求的公共性的空間稱爲社會向心空間,指傾向於使許多人聚集在一起,促使人們相互交往,尋求豐富的環境刺激的空間,如休息室、咖啡廳、廣場等。人類對空間需求的公共性主要體現在人際交往上,通過人際交往,個體之間不但進行了信息、思想和情感溝通,而且滿足了個人的心理需要。

由於個人空間強調個人身體周圍的區域,以及由此帶來的心理體驗,這樣非角色交往在這裏就佔有重要的地位了。人們在非角色交往場所彼此接觸、互通信息、融洽相處,這在現代城市生活中顯得非常重要,並且是角色交往所無法替代的。非角色交往會涉及到建築空間的有效使用。弗裏德曼認爲建築空間爲個體提供了不同的社會生活情境,人們對交往的要求不同,決定了他們使用共同空間的方式不同,因此建築設計應考慮個體對空間的心理需求特徵,設計一些大家都能看到和共同使用的共享空間,使更多的人能在這個共享空間中活動,以獲得社會感和安全感。然而,共享空間的形成與空間的形式密切相關。我國研究者毛曉冰(1986)通過對空間封閉性與人際交往之間關係的研究,認爲空間封閉性越強,則共享空間越易形成;反之,則共享空間越不易形成。這說明共享空間能夠促進人們彼此之間的`人際交往,並且這種交往大多屬於非角色交往。然而,在現代城市的物質空間中,人們或被“拋”在一起,或是成羣地被鋼筋水泥結構隔開,人們彼此缺少交往,缺乏友誼,這根本無法滿足人們對空間的公共性需求。同樣,在人工環境中也很難滿足人們對空間的公共性需求,千篇一律的中藥鋪式的住宅設計並沒有考慮各年齡羣體的特點與差異,以及在行爲上和使用空間的範圍、時間上的差異,表現爲住宅設計中提供人們共同活動的空間十分缺乏,這樣必然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

因此,重要的問題是建築設計和房屋內的陳設要與其功能相適應,不但使空間有不同的變化,而且能提供共享空間,以滿足人們公共性的需求。

關於心理學的讀後感 篇3

假日裏我閱讀了皮連生主編的《學與教的心理學》這本書,讀完後深有感觸,這本書中提到的很多的教學機制、教學理念,與我們的教育教學實踐息息相關,《學與教的心理學》讀後感。古人云:“開卷有益”。常讀書、常思考會使我們勇於和善於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反省,既不害怕正視自己短處,又要努力探究提高教育教學工作的能力,更要經常總結自己的或他人的成功經驗,爲提高教學質量打下堅實的基礎。 讀過這本書後使我對工作有了新的認識,對學生的心理以及學與教的心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學是教與學的統一,只有老師和學生們的積極配合,才能達到教學的完美結合。 從《學與教的心理學》這本書中,我認識到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中學教育的對象是青少年學生。教師要想取得預期的教育效果,必須瞭解學生髮展的基本規律及其學生的個體差異。在教學中應把握學生的認知特徵,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

2、我國教育面臨着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階段。要提高學生的素質,首先要提高教師的素質。要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提高自身教書育人的技能。

3、教師必須學好教學心理學,這樣才能爲我們的教學決策提供心理學依據和應用技術。

4、教學設計是一項複雜的技術,需要許多心理學和教育學知識作指導。教師必須知道並理解課堂教學的一般過程。課堂上的任何教學方法或技術的選用必須適合教學目標的需要。激發和維持學習動機是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要順利完成教學各個環節的任務,必須自始自終對課堂進行有效的管理。 《學與教的心理學》揭示出教育過程中應當瞭解學生的特點,並且闡述了這些特點對教學過程會產生的`影響。作爲一名教師,瞭解學生、瞭解學生的學習,學會如何有效指導學生學習是最重要的事情。 教與學應是不分離的,它就是一個共同體,有助於我們更好地認清教學的實質。學會全面地去分析問題,學會在整體中去把握;不再教學分離,既要認識到自我的侷限,又要善於去發掘自身的潛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邏輯能力、表達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則永遠是教學最本質的核心。 閱讀這本書深有感觸,書中提到的很多的教學機制、教學理念,與我們的教育教學息息相關。使我們對學生的心理以及學與教的心理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教學是教與學的統一,只有老師和學生們的積極配合,才能達到教學的完美結合.

關於心理學的讀後感 篇4

最近看了一本關於心理學的書,書名是《心理學與生活》,作者是美國的理查德·格里格。

由於當時對心理學方面的東西也比較感興趣,朋友推薦了這本書,我便選取性的看了看。原本我以爲這只是一本普通的心理學方面的書,但是看過後,在網上百度了下,原先心理學教材中的經典。

是我孤陋寡聞,實屬慚愧。這本書不僅僅在美國,在全世界許多國家的心理學界都有着極高的知名度,還是心理學基礎教材中第一品牌書、被美國ETS推薦爲GRE心理學專項考試的主要參考用書。是美國斯坦福大學多年來使用的教材,也是在美國許多大學裏的“普通心理學”課程選用的經典教材。

這是本最普通的心理學書籍,裏面沒有心理測驗、沒有心理故事、沒有人力資源、社會任何一個方面的專業資料。它能讓一個對心理學毫無所知的人,有潛力一步一步的走進心理學更深奧的世界。看了這本書,讓我發現原先生活真的到處都有心理學。

至此,這本書我已經完整的讀過一遍,其實它就是一本心理學最根本的.書,但是卻很全面。這本書有十八章,主要介紹了生活中的心理學、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學習與行爲分析、智力與智力測驗、理解人類人格、、心理治療、社會過程與關係、社會心理學與社會文化等資料。

此書中雖然只是從生活入手,深入淺出的與心理學知識聯繫起來,讓你在不知不覺中領悟到心理學的魅力,從心理學的角度講述生活中一些習以爲常但又從沒注意過的生活瑣事,但這些可能就是我們生活的傳播過程中所發生的微小的細節。這本書它讓我學會試着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分析受衆的心理現象以及由此決定的行爲方式。

《心理學與生活》資料上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最後歸納爲以下幾大點:

首先,就如我介紹中提到的,它運用了很多心理學在生活中運用的例子來讓初學者更加容易的理解心理學的一些原理,並且大大提升了對學習心理學的興趣。

其次,這本書的作者並不會簡單的羅列一些概念和方法,作者始終是以一種循序漸進的方法對你進行啓發,或者用提問的方法,或者舉例,或者運用一些圖案,他能充分的從初學者的角度出發,而不是從一個心理學專家的角度出發去編排這本書,這點讓我很敬佩。

還有,這本書每章後都有一個總結性的句子,把提到的重點列出來,在這點上,我國出的很多教材也有類似的做法,但是更多都是出一些習題在後面,並沒有做一些總結性的歸納。

最後,我也推薦大家有時光就去看看這本書,如果是心理學的初學者,就更就應去看看這本書!

關於心理學的讀後感 篇5

在教育孩子中,我們經常遇見這樣的困惑,時常聽家長抱怨,李老師,某某學生現在孩子的情緒很不穩定,經常和我們家長髮脾氣,怎麼辦呢?在學校有的學生很不聽話,經常和老師頂着幹。作爲老師也非常的苦惱。

最近我讀了桑標的《兒童心理學》,在讀到第七章情緒發展這一章,我很有收穫。這一章節,主要講了情緒是個體對外部和內部事物的主觀體驗,是兒童早期適應生存、適應社會生活的重要心理工具,對兒童的心理和行爲具有重要的組織作用。本章先介紹了兒童情緒評定的三種方法,即生理測量、表情測量和主觀體驗測量;再分別從情緒能力的三個主要方面,即情緒表達、情緒調節,對兒童情緒發展作了介紹。

在兒童情緒評定中,生理測量,也就是人處在某種情緒狀態下,可以表現出許多生理反應,這些生理變化可以作爲情緒的客觀指標,如心率的變化,呼吸的變化,皮膚電阻的變化等等。行爲測量主要集中在對兒童面部表情以及言語表情的分析上。兒童處於高興、悲傷、憤怒和其它情緒狀態時,眉毛、眼睛和嘴部肌肉都會產生細微的運動變化,兒童的聲音也是情緒指標,有的老師習慣爲學生貼標籤,對學生產生刻板印象,好學生一好百好,壞學生本性難移;有的老師不瞭解孩子的.心理特點和需求,對孩子提出了不恰當的過高或過低的要求;有的老師教育方式簡單粗暴,不會尊重孩子,甚至打罵孩子;如此等等,都會使孩子產生牴觸情緒。從而對孩子帶來危害。在今後的學生的管理中,我們可以通過學生的面部表情來判斷學生的情緒,從而採用正確的教育方法。當孩子臉上不滿與牴觸情緒時,我們要尊重孩子,讓孩子發表對學校和老師的看法。如果問題的主要原因在孩子,就要合理利用孩子爭勝好強的心理,因勢利導,幫助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提高孩子認識自己缺點的能力。

情緒的評定方法還有主觀體驗測量法,即評定兒童對自己或他人情緒的解釋。主觀體驗測量運用標準化的量表。來測量被似的情緒體驗,要求被試報告其直接感受的經驗(如:“告訴我,上個星期你是怎樣感到高興的?”)或是要求兒童完成命名,匹配或表現情緒(如:“告訴我圖片上這個人感覺怎麼樣?”“請你指出誰感到傷心。”)

通過對些內容的學習,讓我知道了如何看待孩子們的情緒問題,並懂得了如何處理這類的問題。如當孩子情緒暴躁時,我們可以讓孩子學會共情,從老師的角度思考一下問題。教孩子學會了尊重老師的同時還要鼓勵孩子有想法,不能從此之後噤氣噤聲,因此,教給孩子一些提意見的策略和技巧也是必不可少的。

關於心理學的讀後感 篇6

在很多人的心裏,寫有關於幼兒心理學的讀後感一定是需要購買一些幼兒讀物或者是閱讀一些網上的書籍,但是我認爲作爲一名幼兒教師能夠通讀並且真正理解最基礎的《學前心理學》一書纔是最重要的。

幼兒心理就是研究幼兒的認識能力的發展特點,情緒情感的發展特點。在這本書中,作者非常細化地從各個部分對發展心理學進行了研究和分析,讓我更加清晰地瞭解了幼兒心理學的內容。

《學前心理學》這本書告訴我,雖然學齡前幼兒年齡幼小,身心發展也不成熟,但是我們在與幼兒的相處中,不能用成人的要求去要求孩子,因爲每個孩子都是有逆反心理的,如果我們一昧地用我們的要求去要求孩子,那麼只會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加嚴重,從而更難達到我們所需達到的目標。爲此,我們需要做的是爲幼兒營造一個好的環境,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引發幼兒的好奇心,讓幼兒自發地想參與到遊戲中,在快樂的氣氛中幼兒才能夠學到更多。

辰辰是一個很可愛的小男孩,他對唱歌畫畫十分感興趣,可唯獨對益智區看都不看一眼。每當小朋友玩着益智區的遊戲邀請辰辰時,辰辰就說:“哼,我纔不玩呢,一點意思都沒有”,然後默默地走開。對於辰辰的這種情況,我感到很着急,但是冷靜下來後我開始反思: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遊戲者,想要辰辰能夠對益智區產生濃厚的興趣,那是不是我可以換一種遊戲規則來吸引辰辰,從而讓他自主的想要去進行遊戲呢?觀察了一陣子,終於想出了一個好辦法。我在益智區創設了——開心大玩家的'遊戲,這個遊戲的創設吸引了包括辰辰在內的很多孩子的注意,大家都迫不及待的想要加入遊戲。面對孩子們的好奇,我只是將玩法告訴了他們,然後讓他們自己去找夥伴進行遊戲。來到辰辰的身邊,我發現辰辰正在吃力的進行遊戲,看到我的到來,他立刻詢問我:老師,老師,這個水果要5塊錢,那名名給我了10塊錢,我要給他多少錢?”我笑着說:“現在你是老闆哦,要自己想一想。”辰辰十分想玩這個遊戲,只能自己想,過了一會兒,他開心的說道:“我知道,我知道了,我要給名名5塊錢,10減5等於5嘛。”辰辰從對益智區完全不感興趣到如今能夠進行遊戲我覺得十分開心,也很有成就感。

環境對幼兒的身心發展的影響會是毋庸置疑的。一個好的環境更會使幼兒受益頗多。作爲老師,我們應該隨時關注幼兒的發展狀況,有意識的創設良好、適宜的環境,塑造幼兒良好的個性品質。幼兒教師是幼兒的啓蒙老師,多給孩子一些關愛,運用因材施教的方法來教育幼兒,這樣才能使每個孩子更好、更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