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理學

心理學的心得合集15篇

心理學2.54W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啓發時,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心理學的心得,歡迎大家分享。

心理學的心得合集15篇

心理學的心得1

記得某次讀到曼昆向大學生提出5條建議,在學點經濟學、統計學和金融學之後提出:“學點心理學,認清人類理性的暇疵,包括你自己的。”雖則知道了心理學的重要,但一直沒有讀過原著。我個人認爲社會學是人文學科中對個體綜合素質要求最高的學科,後來在看一篇社會學開列的必讀書單中看到了《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這些年來讀書知道的一點經驗就是,通常一門學科最基礎的著作大概有二、三十部,其餘的理論與著作都構建於此。

圖書館裏《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的封底上印着“心理學譯叢”,借來讀了後深覺心理學基本不可能獨立於社會學之外。人的性格和心靈的內容是與社會和自然背景互動的結果。確認一個人知道什麼和相信什麼,描述他如何思考,就是把他看做與其他心靈的複雜關係和外界刺激的一個節點。在確定磁共振成像對意志、決定、情感在推理中的作用等方面的哲學含義時,要充分考慮心靈的社會性。

讀過不少小說,不分中外,許多作家在寫作長河小說時,總是不自覺地帶上自己童年的經驗與感受,這樣的例子很多。卡爾維諾被普遍認爲代表了文學的未來前途所在的重要作家,也被看作作品最具想象力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說絕少提到歷史時代背景,但他在《我們的祖先》序中寫道:“我當然書寫自己必須說出來的唯一一回事:該如何面對我的時代、我的生命裏的難題。書中的三個故事透露了我的個人經驗。先談地理景觀罷。雖然這些故事設定於想象中的國度(《不存在的騎士》發生於騎士詩歌中的不特定場景),故事之中卻都洋溢着地中海氣息:這也正是我這一輩子一直都在呼吸的空氣。許多意大利文學都具有地域的根源。我向來回避地方色彩,因爲地方色彩的認祖歸宗特質並不合我意;可是,我的個人歷史也的確是從一個特定的地域展開。我的家鄉在聖雷莫……我的嬰兒期、童年、青春期,都在聖雷莫度過,一直到我25歲爲止,都沒有離開這裏的高山大海,我父親的家族更在此地居住了幾世紀之久──所以,當我想要述說發生在想象國度的想象故事時,我自然會以我的生長地──里維拉──來形塑故事裏的場景。也因此,雖然裏古利亞的(Ligurian)海濱樹林早已滅跡多時,我卻在《樹上的男爵》中將該地風光描寫成綠意盎然的聖地。”

這段話幾乎代表所有小說家作了發言表態。更有很多作家在各種各樣的序跋與創作談裏承認一個人心理深處的經驗不會超過12歲或者8歲或者更多的數字,這個數字全部集中於童年,也就是說對於作家來說最重要的生命體驗都是在童年時期完成的。而成年以後的種種遭遇與情形都可以被看作是一種情景閃回,換言之,作家創作長河小說總是在潛意識裏以兒童的心理扮演着成人角色。每一個人身上都拖帶着一個世界,由他所見過、愛過的一切所組成的世界,即使他看起來是在另一個不同的世界裏旅行、生活,他仍然不停地回到他身上所拖帶着的那個世界去。

從這一點說來,餘華的表述至爲精準:“一位真正的作家永遠只爲內心寫作,只有內心纔會真實地告訴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麼突出……長期以來,我的作品都是源出於和現實的那一層緊張關係。我沉湎於想象之中,又被現實緊緊控制,我明確感受着自我的分裂,我無法使自己變得純粹,”由此可知,人們總是在內心與現實之間的那層緊張關係下生活,不過程度差異罷了。而這層關係的維繫過程就可以被看做社會化,或者是自我保護的妥協。換言之,人們爲了維繫這一緊張關係而進行着自我表演,在妥協與表達的互動中維持着這層緊張關係,並且使之在個體的精神承受極限以下活動。作家之所以對這種緊張關係感覺如此敏銳,恰是因爲好的文學作品離不開心理分析描寫,從而表現人性的極限,讓受衆們體會情緒、心理或者人性的張力究竟能夠達到怎樣的維度。正好印證了福克納在諾獎演講中的觀點:“詩人和作家的特權就是去鼓舞人的鬥志、使人們記住過去曾經有過的光榮——人類曾有過的勇氣、榮譽、希望、自尊、同情、憐憫與犧牲精神——以達到永恆。”

而相反的例子也有很多,紀德的《背德者》中講述了米歇爾奉命成婚,但在北非旅行時,身處異鄉無人管束的米歇爾慾望爆發,整日鬼混,妻子瑪斯琳娜感染重病,米歇爾內心雖然也暗自掙扎,明知“應當”如何卻總是在心理上曖昧至極的是非界限下做出相反的選擇,始終無動於衷,堅持着顛沛流離的旅行,妻子病亡他只感到淡淡的麻木。太宰治在《人間失格》裏借大庭葉蔵之口說道:“懦夫連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也會受傷。”所以不僅沒有勇氣奮起抗爭,而且連幸福,愛情也不明所以,往往承受不起。即便如此,葉藏還是拉着女優攜手投海殉情,女方身亡而他獲救。葉藏每日自責“苟活着就是罪惡的種子!我的不幸,是無力拒絕他人的不幸。一旦拒絕,不論對方或是自己心裏,永遠都有一道無法彌補的白色裂痕。我被這樣的恐懼脅迫着。問問老天:不抵抗是罪嗎”,最後靈肉一起湮滅。如奧野健男所說:“太宰筆下生動的描繪都會直逼讀者的靈魂,讓人無法逃脫。”作家寫出人人心中所有筆下卻無的時候,這時他的表達就可以被視作是對集體潛意識的表現,而不再只是對潛意識的描述。

所以說,所有人都有一種在特殊條件下能被觸發的暴力潛能。每個人心中都有惡的部分,也可以被看做是動物性的殘餘。對於個體心理而言,社會都理所當然是最初與最後的誘因。而這也是我關於心理學的一貫看法,一切心理學不能解釋的問題,都要依賴社會學來回答。

心理學的心得2

  一、從衆

P6在心理學的定義裏,當個體表現某種行爲時,其理由並非自己想做,而只是因爲團體裏的其他成員都這麼做,這樣的現象就叫做從衆。通常是個體在實質或者想象上,感受到團體的壓力,因此放棄了自己的意見或行爲,而表現出符合團體價值觀的意見或者行爲。

阿希曾經做過一個有關“長度判斷與從衆”的實驗。他先準備一張卡片,上面畫有長、中、短三條線段,並且分別標爲A、B/、C,受試者看過後收起來,然後再提供另一張卡片詢問受試者卡片上的線段應該是屬於A、B、C三種線段中得哪一條?參與實驗的一共有5個大學生,但是其中四個是搗蛋分子。剛開始,四個人都不搗蛋,大家(包括唯一的受試者)幾乎每一題都能答對。但是幾題之後,四個搗蛋分子開始故意大聲的說出錯誤的答案(雖然錯誤,但是四人的答案是相同的),藉此觀察受試者是否會因此而更改答案?

實驗結果發現有三分之一的受試者會配合其他四人說出錯誤答案,也就是發生從衆現象;在五次的試驗中,更有高達四分之三的人會至少從衆一次。爲什麼會發生從衆現象呢?一般認爲原因有兩個:第一是爲求正確。人們通常比較相信團體所提供的信息是最佳信息,爲了追求正確,那就聽大家的話吧!第二是遵循團體規範。人們不希望自己被視爲特異分子,害怕因此而被疏離,所以不管別人說什麼,只要站在多數人的那一半,先對就會安全許多。

P8赫伯特在研究從衆現象的時候,提出從衆歷程,認爲人們發生從衆現象的時候,都會經歷以下幾個階段:

1、順從:個人爲了避免因爲不從衆可能會受到團體的懲罰,只好順從團體的決定,這個階段通常是“口服心不服”。

2、內化:在順從的階段中,個人的自尊會受到打擊,因爲不願意承認自己,居然爲了逃避團體懲罰,而放棄自己的想法。於是個體開始相信團體的意見是正確的,開始調整自己的價值觀,向團體的價值觀靠攏,此時,個體已經接受團體的意見或行爲。這個階段已經是“口服心服”。

3、認同:個體的價值觀已經符合團體的價值觀,嚴格來說,此時已經不能稱爲從衆了,因爲此時的個體就等於團體,個體所表現的意見或行爲,均能符合團體的想法。

有很多人在看待分班或者校園暴力的問題時,總是習慣把它看成是一個單一事件來討論。事實上,隱藏在這些現象之中的從衆現象纔是最應該被注意的議題。

從衆是一個心理學得現象,本身並沒有好壞之分。在上述例子中(分組及校園暴力),看到的好像都是不好的部分,然而若是我們注意到這個現象,又何嘗不能把它引導到好的一方面呢?老實說,我們現在的教育似乎都傾向於精英教育,眼中只有前三名,學歷測驗也只能看到PR值在九十分以上(有希望考上第一志願)的同學,個人以爲,精英教育應該是個別家長需要關注的教育方式,但是國家教育應該以全體學生的最大利益來考慮。

教育要從多數人着手,然後讓着多數人自然發揮他的影響力,讓少數人不自覺的想要跟隨。因爲從衆的現象,我想呼籲大家看事情的時候,不應該只看到表面,而應該去思考背後的原因。

  二、單純曝光效果

P15扎榮茨曾經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他讓一羣人觀看某校的畢業紀念冊,並且肯定受試者不認識畢業紀念冊裏出現的任何一個人,看完畢業紀念冊之後,在請他們看一些人的相片,詢問在這些相片中喜歡哪一個人?結果發現,在畢業紀念冊裏出現次數愈高的人,被喜歡的程度也就愈高,他把這個現象稱爲“單純曝光效應”。本實驗顯現只要一個人、事、物不斷在自己的面前出現,自己就愈有機會喜歡上這個人(或事、物)。

不管是老師在教育學生,或者是家長在教育孩子,我其實都很想強調一個觀念:如果不是很清楚而有把握地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做這件事會有什麼樣的優缺點,我會傾向鼓勵老師及家長們,與其多做一事,不如少做一事。要求愈少,我們與孩子的關係就會愈“單純”,那麼就愈容易發生“單純曝光效果”,也就是愈容易讓孩子願意與我們親近。

心理學的心得3

本學期在學校統一組織的“三個一”讀書活動中,我選擇閱讀的教育專着是郭德俊、雷靂編着的《教育心理學概論》。該書於1998年8月由警官教育出版社出版,全書用十四章25萬字的篇幅從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對象方法、學生的身心發展、學生的個別差異、學習動機、學習心理、學生心理健康、老師心理等方面進行了引經據典的論述。通過認真閱讀這本教育專着使我這個半路出家的教師對教育的目的意義和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從而間接地提高了我的教育業務素質。下面就我在學習《教育心理學概論》的一些心得體會介紹如下:

首先我覺得《教育心理學概論》這本書所講的知識是認識論而非方法論。全書引經據典的論述貫穿一箇中心思想就是要充分運用現代心理學的知識和方法來組織教學活動,在教學活動中要進行充分的教學設計因材施教實施有效教學。

其次是《教育心理學概論》中提倡以學生爲中心的教學思想特別值得我們認真體會和運用。《教育心理學概論》中以“學生身心發展”、“學生個別差異”、“學習心理”、“教學心理”、“學校羣體心理”、“學生心理健康”六章的篇幅闡述了教學活動是以學生爲中心這樣一個思想。一切教學活動的中心都是學生這是一個客觀事實,而現實生活中有個別教師並沒有認識到這一點。正是這種認識上的偏差,導致個別教師在學校管理中高高在上不尊重愛護學生甚至侮辱體罰學生、在課堂上只會填鴨式教學方法不能因材施教實施有效教學。只有真正認識到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中心這一客觀事實,才能在學校的教育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從而達到完善學生品德、啓迪學生智慧、提高學生技能的有效教學目的。

其三是正確定位教師的角色。自古以來人們將教師定位爲“傳道、授業、解惑”的聖人和智者的角色,但這一定位隨着歷史的變遷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現代教學活動的多樣性決定了教師角色的多樣性。書中對教師的職業角色定位爲教書育人、行政管理、心理導向、自我定向四大類角色。作爲第一類教書育人角色的教師從品德和能力上必須能承擔人類知識的傳授者和言傳身教的示範者這樣的重任;第二類行政管理角色的教師必須做好學生集體的領導者、課堂紀律的管理;第三類心理導向角色的教師必須做好人際關係的協調者和心理衛生工作者;第四類自我定向角色總體來說成爲“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社會對每一位教師的期望,爲了回報社會這一期望教師在自我定向的角色中必須扮好孜孜不倦的學習者和學生家長的代理者。

作爲一名成人教育工作者對我而言,我覺得應定位爲學生集體的領導者、課堂紀律的管理者和孜孜不倦的學習者。只有這樣定位才能夠關心尊重學生爲學生服好務、才能夠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才能夠在成人學員的考試中堅持原則維護考試紀律保證考試的公正性,維護好學校的聲譽。

心理學的心得4

我認爲作爲大學生,心理健康就是對生活和學習有樂觀的心態;有正確的自我主觀意識;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和同學們關係和諧,很好的融於集體;能很好的適應環境?

心理諮詢,是指諮詢員運用心理學的知識,通過詢問等方法解決其心理困惑。心理諮詢事實上是幫助來訪者實現心靈再度成長的過程。那些認爲只有心理有病的人才會去心理諮詢的觀念是不對的。總之,心理諮詢是指運用心理學的方法,對在心理適應方面出現問題並企求解決問題的來訪者提供心理援助的過程。

通過這學期對大學心理(二)的學習,我對心理知識有了一定的瞭解,首先是對心理學的發展史有了一定了解,然後是學習了一些團體活動的知識,並且在參加活動課的過程中體會到了很多人生的知識,在團體活動中大家彼此敞開了自己的心扉,積極的參與到了集體的活動中,在此中再一次體現了集體的力量?

在心理諮詢的活動課中,我認識到了人心中脆弱一面,有時心靈事多麼的需要他人的呵護,那種心與心的交流才能讓人體會到交流得喜悅,我們的心理諮詢的模仿有時會讓人感覺像節目表演,但是大家真誠的心卻又不能不讓感動,初次它讓我體會到了那種幫助別人的喜悅。

活動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形式,是理論聯繫實際的重要途徑。它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激情,活躍課堂氣氛,真正達到育人效果。學生在實實在在的活躍的生動的並且有一定新意的活動中受到教益和啓迪,促進知行的結合。學生在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中,激發了感情,明白了道理,情理凝結,形成了信念之後,進而需要在行動中表現自己。此時教師要引導、鼓勵學生把健康高尚的情感向外投射,爲他們提供展現自己行爲的機會和場所。

根據總隊安排,我們在20xx年7月3至7月22日參加了在教導大隊舉行的心理諮詢師的培訓。20天的培訓時間雖然不算長,但對於我們來說,收穫頗豐。現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第一:心理諮詢的目的在於人格塑造。

恰如古代日本的茶道不是僅僅爲了沏茶.而是爲了培養女性寧靜溫柔的性格。如果說廚師爲人們提供了餐桌上令人眼花繚亂的美味佳餚,那麼心理諮詢師則爲人們提供了精神上令人心曠神怡的美味佳餚。通過心理學的學習使得我們的人格得以全面的完善,使我們極早彌補身上的的不足之處。

第二:學會了自我分析

分析自己有沒有能力做心理諮詢。瞭解心理諮詢師應具備的素質,對自己進行確認。這主要有三方面:人格素質、專業素質、文化素質。應該強調的是,比理論和技術更重要的是諮詢師的人格魅力,他必須是心理健康、有親和力、誠信度等,因爲心理工作是一項助人成長的事業,要求諮詢師既要熱情、誠懇、耐心、有適度的感情投入,還要理智,掌握分寸、擁有職業化的清醒。

分析自己有沒有信心做心理諮詢。認知信心的重要、認知你的信心有多少。因爲信心問題直接影響人的情緒,也影響做心理諮詢的成效。那麼,信心堅定與否,受許多因素的制約。我們有必要檢驗和反省自己是否有足夠的信心,信心不足,要分析是什麼原因,如果是客觀的,還比較好克服,主觀的又來自哪方面?是知通過心理學的學習培訓,讓我進一步瞭解了心理學這門學科的深刻含義,認爲學習這門學科是很有必要的,讓每一個在本我、自我、超我中不斷完善自己,學好這門知識將助人也自助。

第三:調整了對“挫折”的認識

當一個人面臨挫折時,最需要的莫過於他人的安慰、同情與關心,包括同情體貼、鼓勵安慰、提供處理問題的方法,幫助其走出困境,處理問題,應付心理上的挫折。幫助對方端正對於困難或挫折的認識,以此改善自身心理問題。如對新入伍的戰士,要設法使他們知道,任何人在到一個新環境都會遇到一個適應問題,能否很快適應環境是衡量一個人心理健康水平的標準之一。挫折和困難可以促人成長,艱苦的環境能磨練人堅韌的意志。總之,檢討自己對問題或困難的看法,調整對挫折的感受,常能改變自己對困難的態度,以便用較有效的方式去處理困難。

第四:善於運用各種“資源”,做好官兵心理疏導

要善於運用“情感資源”。要善於用情感的力量感染人。情感在心理疏導中是“催化劑”。情是開啓人們心扉的鑰匙,是溝通人與人之間的橋樑,情通才能理達。培養教育人,首先要有同志情、戰友情、兄弟 情、父母情,有了這些真摯的情感,心理疏導纔能有力度,才能打動人,才能感染人。這就要求心理輔導者要學會尊重人、愛護人、關心人、理解人、體諒人,要善於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要能夠平等待人,要做到將心比心,以情換情。

要善於運用“語言資源”。官兵感情的碰撞,心靈的溝通,離不開語言的交流,心理疏導結果如何,很大程度取決於語言的運用。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居高臨下的訓教與和風細雨的說服,效果迥然不同。要善於和學會用情真意切、生動有趣、幽默詼諧的話語化解矛盾、疏導衝突、講通道理,這樣心理疏導才能收到效果。

要善於運用“知識資源”。要運用知識去啓迪人。知識在心理疏導中是“能量劑”。腹有詩書氣自華,知識貧瘠,心理疏導就心虛乏味,講不出耐人尋味的道理。這就要加強學習,博覽羣書,既要學習政治學、軍事學、社會學、心理學,又要廣泛涉獵文學藝術、天文地理等有關知識,這樣做起心理疏導才能遊刃有餘。

要善於運用“人格資源”。要用人格的力量去感化人,心理疏導的成功即取決於心理輔導者的心理學知識,更來自其自身的良好素質和人格魅力。人格是爲人之本,爲官之魂,人格是形象,人格具有感染力、凝聚力、號召力。只有人格高尚、行爲端正,才能使官兵心悅誠服、一呼百應。心理疏導才能收到預想的效果。

總之,這次培訓,對於我們來說,意義非凡,對於我們的實際工作幫助很大,學好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可能會影響我們的一生。其實,很多時候,只要擁有基礎的心理學知識,就可以自己排解一些困擾,如果我們能把這些知識傳播給周邊的人,也許可以幫助不少人自己消除心裏的陰影。

作爲一個剛入伍不久的消防女警官,我將不斷的提高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同時也運用到實踐中去,不斷的學習成長。

心理學的心得5

在暑假期間我閱讀了《學前心理學》它是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的是陳幗眉老師主編,全書供13章,其中三、五、六和十三章,有山東師範大學教授程學超編寫,第十一十二,有遼寧師範大學副教授鄒曉燕編寫,其餘各章,有北京師範大學陳幗眉編寫。我從這本學前心理學的學習上汲取了許多東西。在未接觸心理學之前,我對她敬畏和景仰有加。雖然,現在的我也只是爲了考試,但是,我它給我帶來了很大的收穫,不管在教育我在教的孩子上,還是對教育幼兒方面讓我學到了很多。

學前兒童心理學是研究從出生到入學前心裏發生發展有關規律的科學,幼教工作者只有掌握了學前兒童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基本規律可以提高自己瞭解孩子和教育孩子的能力,特別是他們的心理髮展特點和學習活動規律。才能使自己“快速”瞭解“幼兒”的內心世界呢?學前心理學這一學科,本書將幫助我們瞭解學前兒童的發展,以及如何運用於教學實踐。如,它闡述學前兒童發展過程;;圍繞“學前兒童心裏發展的年齡特徵”、學前兒童注意到發展”、“學前兒童的記憶發展”等,簡述學前心理學的學科發展;

讓我感觸最深的還是學前兒童注意發展,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性和集中性,它是一種心理狀態,特別是小班的小朋友我們平常也會說我們班某某幼兒的注意真是差,總是在抱怨怎麼會這樣那樣的,我學了這章後我知道了3—6歲的幼兒兒童的注意發展的特徵仍然主要是無意注意佔優勢,有意注意初步發展。有意注意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水平底,穩定性差而且依賴成人的組織與引導,注意的選擇有賴於知識經驗好認真水平。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我受益非淺,掌握了許多學前教育的理論知識,我一定在工作中不斷實踐,利用空餘時間繼續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心理學的心得6

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人單腿直立站在街上,許多人來到他身邊圍觀,那個人抱怨自己的腿非常的痠痛,周圍的好心人都爲他出主意。一個醫生說,我這裏有止疼片,你吃下去就好了,那個人吃下止疼片後說疼痛沒有了,但是腿很僵硬;一個按摩師說,我來給你按摩一下,那人按摩之後說自己感覺上身的壓力很重;一個和尚說,那你就想象自己是一片羽毛,能飛起來,這樣就會感覺很輕,那人想着想着差點摔倒;這時一個孩子走過來告訴他,你爲什麼不用你的另一條腿呢?這個故事裏有積極心理諮詢學的理念,它告訴每個人更好的調動他最大的資源。用積極、全面的態度去面對和解決他的問題。健康的人不是沒有問題的人,而是能夠解決問題的人。

積極心理諮詢學是致力於研究人的發展潛力和美德等積極品質的一門科學。它倡導心理諮詢學研究積極取向,關注人類積極的心理諮詢品質,強調人的價值與人文關懷,以一種全新的姿態詮釋心理諮詢學。“積極心理諮詢學是致力於研究人的發展潛力和美德的科學”。Seligman博士認爲積極心理諮詢學的力量,是幫助人們發現並利用自己的內在資源,進而提升個人的素質和生活的品質。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自我實現的需要。這種需要會激發人內在的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積極心理諮詢學利用這些內在資源來幫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賦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潛力,並以此獲得美好的生活。人類的這些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核心要素。

通過學習這份積極心理諮詢學的材料,我感到積極心理諮詢學在學校教育工作中的運用必將產生重大的影響。下面的一段文字給了我極大感觸:作爲老師,我們對學生的關注不只停留在問題的發現和解決上,我們更多的精力要投入到關注學生人格的完善,幫助學生增強應對心理諮詢困擾的能力,發揮其自身積極力量,並幫助學生看到自身的這些力量和潛能。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幫助學生在今後的生活中發掘潛能,利用積極力量來完善自己。平時我在教室裏確實關注多的是學生的問題,孩子們週記裏反映的也大多是班級裏不好的方面。有時默寫或測試下來或某個學校活動中雖然有表揚的人,但多數會強調某某人如何不認真準備,導致成績不理想或影響了班級形象等等。挖掘的負面的東西比較多。我確實需要動腦筋改變策略了。但如何下手呢?很幸運的是在這份材料的後面提供了五個活動,這五個活動大同小異,主旨都在於如何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重建自信,幫助他們認識到消極自我認識的危害及消除方法,進一步提高對自我的認識,從而積極應對今後的學習和生活。而且這些活動的可操作性都很強,有詳細的操作步驟。對於我今後方法的改變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我想我應該時時記住:教育的目標不在於發現“學生的問題”,更不是發現“問題的學生“,而是發掘學生自身具有的優勢和潛能。

心理學的心得7

我覺得通過這些日子的實習,學到了很多的東西,明白了很多的道理。這些是我在學校怎麼都不會學到的。

(一)我人生的方向將會改變。在去這家公司實習之前,我就已經在上海**實習過了,實習了一個月。再在三才的這段日子裏,我真的覺得現在做心理諮詢這行,我們不太合適。原因有以下幾個:

首先,我覺得中國人接受心理諮詢還需要一個很長的時間,雖然我身處在中國最繁華的城市裏,但是經濟的發達並不一定代表着思想的高度開放。都說上海人開放,其實不是的。老闆以前是做北方這一塊的銷售的,他說其實東北這塊地方的人,比上海更能接受心理諮詢,姑且聽之,以後再求證;

第二,我覺得我們還很年輕,不適合做心理諮詢師。都說年輕是資本,但是也要看,在什麼地方,年輕纔是資本。心理諮詢師,好聽點就是生活的藝術師,難聽一點就是別人的垃圾桶,精神垃圾。這就需要心理諮詢師本身有很好的消化能力,別的同學,我不敢說,但是我發現自己可能還要再經歷過磨練才行。在整理心理諮詢個案的時候,才發現這個世界的黑暗那一面。大千世界,無其不有。有時候吧,有意的,無意的,你就會發現,這些東西在干擾你的生活。

另外要說的,百分之八十五都是關於婚姻和感情的,這顯然對於我們來說,做不到這點,因此我們這一輩就失去了最廣大的客源

第三,還是我們太年輕,來訪者不相信你,他們寧願與年長的諮詢師溝通。人都是這個樣子,我也是吧。再者,活躍在心理諮詢崗位上的都是我們爺爺奶奶、大叔嬸嬸這一輩的,好像已經沒有我們的位置了; 第四,我覺得這個市場有點亂,我所瞭解的諮詢師沒有一個心理諮詢本科出來的,學什麼的都有,什麼化學的,數學的,企業管理的等等,真是莫大的諷刺啊。沒有門檻,沒有標準。這麼下去,良莠不齊的諮詢質量,終將危害市場的形成。

(二)角色的轉變

在開始的時候,我還是和平時上學一樣,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走上了社會的崗位。在我的潛意識裏,我就是一個學生。在學校,喜歡和同學們聊天,在公司裏,自然而然的,和坐我旁邊的諮詢師們聊天了,一個諮詢師一週來一次,所以我認識很多的人。在公司上班其實學到的東西不是很多,但是我感覺和他們聊天,聽他們講自己的故事和經歷,倒是學到了很多。有一天,老闆找我,跟我說,現在你已經是一名員工了,工作和聊天不可兼得啊。我一下子就明白了。

(三) 是老闆都一樣的

兩家公司都相似,都是心理諮詢的,私人開的.第一家公司,一天發20快,無車貼和飯貼.第二家,開始說的很好,一天30,車貼和飯貼都有.哈哈,還開心了.結果是,發實習津貼的時候,只有一天三十的,不過絕大部分飯是一起吃的,老闆付了一部分,田老師付了一部分.自己掏過一兩次.

現在體會到,同學說的,老闆都一樣的,不管老闆怎麼答應你,最終要看發工資的時候。

認識了很多的人,交了不少的朋友,明白了很多的事理,學到了很多的知識,更重要的,摸清了心理諮詢的現狀。這些就是我實習所得到的。

慶結束後的第一天,我來到安定醫院進行實習。由於我們的實習指導醫生臨時出診,於是給我們分配的任務是分類總結《精神病學》的精神障礙的症狀。在此期間,另外一個醫生讓我們先在醫生辦公室見習了一個病歷。

某患者主訴睡眠不好,煩躁、焦慮,有家族心臟病史,高血壓,曾有過自殺經歷。對女兒很溺愛,但認爲女兒總是不聽話,心裏覺得彆扭、壓抑,感到後悔、自責,對什麼事都不感興趣,對女兒的事感到自卑;由於提前一年退休,因而沒有升上幹部,少拿退休金,所以感到非常後悔,看到別人上班拿錢多眼紅。在工作方面,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差,人際關係一般。

患者承認自己有自言自語的情況,但強調與工作和孩子有關,否認幻聽、被監視等精神病性症狀。但丈夫稱其有幻聽情況,患者原先稱當她想起女兒時,會跟女兒說話(“假性幻視”),現在患者卻否認。

患者認爲爲工作產生的心理不平衡而自殺是合理的。但稱自殺時沒有勇氣、怕死。稱對現在的生存狀態感到滿意,到了安定醫院就不想自殺了,說在醫院不讓她幹活,沒人說她(有敷衍、討好的嫌疑)。無意中稱原來有人要殺她,但現在沒有了。覺得自己心靈很骯髒,總是想不好的事。

心理學的心得8

讀了《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我被深深吸引:在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都存在着兩股抗爭的力量:積極力量和消極力量。這兩股力量就像太極中的陰陽兩極,此消彼長。所以,作爲教師,應該學一點積極心理學的知識, 努力給自己注入積極的正能量, 做一個幸福完整的人。

一、播種幸福———教師的存在價值

通常, 幸福的人大多熱衷於奉獻, 奉獻的時候可以擁有更多的幸福, 這是一種良性循環。 如果教師能夠成爲播種幸福的人, 則不僅自身可以擁有幸福, 在生活當中充滿活力, 培養出來的學生也將更有幸福感和創新活力。

一直以來,作爲一個從事教育工作多年的教師,在學生犯了錯誤時總是大聲訓斥或冷臉相對,導致學生在課堂上不敢發言,生怕觸怒了我,課後學生也不敢和我溝通,總是繞道走。這種不良好的師生關係也曾經讓我煩惱、反思,可一直沒有找到良好的改善方法。讀了這本書之後, 播種幸福是教師存在的價值, 讓我感觸特別大。教師傳遞給學生的幸福不單單隻有知識,更多的是做人的品德、理想、激情和樂觀的心態。所有能讓孩子感覺幸福的體驗,都能體現我們的價值,所以, 在接下來的教學時光,我希望能成爲一個傳播幸福的人,讓我的學生因爲老師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二、 快樂生活——教師的生活態度

教師的人生是有榜樣效應的, 某種意義來說教師的生活對全社會的人來說是一面鏡子, 當教師生活幸福、 工作順利的時候說明我們的社會發展文明和諧。 書中說:“對於所有的教師來說,想擁有幸福快樂的人生是需要用積極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來規劃自己的人生的。”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調整自己:

1、積極、有規律地鍛鍊身體(如果老師能有規律地進行鍛鍊,就會使自己精力充沛,心情開朗,同時抗壓能力也會提升);

2、保持規律而充足的睡眠;

3、保持穩定的友誼;

4、經常與好友聚會;

5、爲自己認定的有價值的目標而努力工作 。

總之,作爲教師的我們應該學一點心理學的知識, 努力給自己注入積極的正能量,做一個完整的人!

心理學的心得9

溝通是架在人與人之間的一座橋樑,這座橋或許四通八達,或許根本無法載人通向彼岸。每一個人,不論大人,還是小孩子,不分性別,不分年齡,不分國界,都在內心深處架起了橋,只是溝通的技巧與方法,誠心與實意,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微妙。

從事教育,就要學會和形色各異的家長打交道,就要用心和每一個小機靈鬼交心,那溝通的技巧就顯得尤爲重要。在學校的推薦下,我參加了教管中心舉辦的第四次心理學學習。這次的講師與以往的不盡相同,她喜歡用互動的方式更新更具體的詮釋人與人之間的社會交往,社會心理,對此我留下了許多印象,但感觸最深的還是“強化與弱化”。

記得有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是這樣做的:讓幼猴們一出生即離開母猴,並且將它們分成三組:一組是給它們一個替代的“鐵絲媽媽” ;一組是給它們替代的“布媽媽”;令一組則將之完全隔離。十二個月以後,將它們與那些以正常方式長大的小猴子放在一起,結果被隔離長大的猴子充滿了驚惶和冷淡。長達十二個月沒有刺激與接觸,使得這些猴子沒有辦法恢復正常。顯然的,有又冷又硬的鐵絲媽媽比完全沒有與媽媽接觸來得好!

通過這個實驗,我反思了一下自己的工作及教學,面對各樣的孩子,所採取的方法均不一樣,有的是“棒槌法則”;有的是“蜜糖原理”;更常用的是“棒槌+蜜糖”,也就是面對孩子的一些所作所爲,要麼就是嚴厲的訓斥,要麼就是悉心的鼓勵,反正就是要對孩子的形爲有所反映,如果什麼反映都沒有那會讓孩子覺得不受重視,產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記得,班裏有這麼幾個孩子,起初寫字的時間都很認真,一筆一畫間都透露出一種謹慎、一絲不苟的態度,但一段時間後,發現孩子的字極不成型,潦草至極,訓完孩子後,孩子的字好了幾天,可好景不長,還是會打回原型。後來,我翻了翻孩子幾次的作業,原來他每天都有一點偷懶,一次作業有幾個字沒有好好寫,我沒說他;那下次就可以再放鬆些,孩子對既沒有肯定,又沒有否定的語言是提不起任何興趣的,後來在課堂上的寫字課時,我常常握着他的手,和他一起寫,說說佔格,點點間架結構,時不時地還說句“這個字寫得不錯”“這一筆不稍有欠缺,這樣寫會更好看!你試試?”幾天下來,孩子寫字也不躁了,認真度又高漲了,寫出來的字也大方極了。可見,對孩子的某一種行爲,我們都需要適時的評價,雖不能太勤,但也要及時,不論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評價,都要跟上,忌記做撒手掌櫃。

當然,也有些孩子會有特例,他們的某種形爲,是想引起大人對他的關注,所以有時會做些偏激的事情,其實目的只有一個,讓你重視到他,哪怕是訓斥一下,也讓他知道在你心裏還有他這個人。

但最好的溝通方式,還是和孩子一起參與到生活中去,相互詢問,相互激勵,這種溝通方式,會讓孩子覺得你重視他。

如果你做不到共同參與,那就學會有選擇性的評價;

如果你做不到有選擇性的評價,那就學會有技巧的批評;

如果你做不到有技巧的批評,那就學會訓斥;

如果你做不到訓斥,那就學會用肢體語言表達自己的看法;

如果你什麼都做不到,也千萬不要對他置之一邊,一問不問。打開心中的門,架起人與人之間的橋樑,常常問上一句,聊上一口,抱一下,就是如此簡單。

心理學的心得10

作爲一名在校大學生,我們不可避免地要有踏出校門的一天,步入社會參加工作,融入各種各樣的團體,扮演各種各樣的角色,執行各種各樣的任務,我們或許會成爲某位領導的下屬,需要對領導給出建設性的建議或者對領導的管理等做出必要的評價;我們又或許會成爲某些下屬的領導,需要組織團體進行活動並制定相關的規定,獲得成員的信任和支持,管理團體成員,進行必要的溝通和協調??,要想順利的完成所有這些過程就必須掌握一定的管理知識和技巧,所以我們很有必要學習一些關於管理這方面的知識,而這學期心理專業開設的管理心理學就給了我很多啓發。

首先,學習管理心理學能夠讓我更加清楚的認識到這個社會上有各種各樣的人,充斥着各種各樣的複雜關係和不可預測的人際關係,而學習管理心理學能讓我們充分發揮心理專業的有優勢,運用心理知識背景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處理一些專門的問題,比如我們可以運用心理測評,在人才測評方面發揮充足的優勢,同時,或許我們有一天也會成爲領導或管理者,我們可以更加全面的瞭解員工的能力、個性和興趣等各方面更加詳細的、系統的信息,使我們能夠做出全局的把握,提升工作的績效。

其次,在門課程中我們還接觸到了很多的關於領導的研究,如領導的特質、行爲、魅力等方面的理論和領導的技巧、方法等 。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重視了以前不曾認真思考的領導過程中的問題。在領導過程中管理者發揮作用其實是通過對下屬產生的影響來實現的,所以我們所探討的所有關於領導的問題無一是脫離管理者與下屬之間的關係的。通過這種影響力領導與下屬形成了特定的關係,即領導獲得了下屬的服從和追隨,下屬獲得了領導的信任和鼓勵,這纔是工作中健康持久的關係。運用管理上的知識,領導能夠更加有效地駕馭自己的權威或職位權力,做出正確的鞠策來獲取下屬的信任和追隨,收服人心,正如我們所知道的那樣,只有做到人心所向才能成爲一個成功的領導者。

心理學的心得11

我認爲《學與教的心理學》是一體非常有實戰指導意義的書籍,它完全打破了高等師範院校公共心理學教材所沿襲的體系,能告訴教師如何有效地教好知識和技能,以及如何在單項知識技能的基礎之上指導學生形成綜合能力的一般規律。在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獲得教學專長時,也關注到了教師的職業感受和體驗,對教師的成長具有重要指導性的意見與建議。有句話說:壞人不可怕,就怕壞人有文化,文化水平高的人,猶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站得高,看得遠,智慧也高於一般人,如果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就是社會的棟樑,如錢學森,屠呦呦等,他們的能量與貢獻是難以估量的。

讀《學與教的心理學》第一個感受是學到了很多東西,糾正了我對一些心理學原理的認識。具體地講,以前關於教學方面的心理學理論自己是知道一點點的,但是看書之後發現,有些觀點不是自己以前認識的那樣,以前的認識是片面的,有些甚至是錯誤的。若有學識的人,道德品質不好,所造成的危害也是巨大的,如美國高級智囊人物中就有一位畢業於南開大學的華人敗類:餘茂春,因爲他熟悉我國的情況,又有很高的學識,才智超羣但卻品質惡劣,當上了蓬佩奧與特朗普的智囊人物,幫助他們制定了不少打擊我國的各種重要決策,因此,學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必須是立德樹人。

心理學的心得12

  一、對心理學工作者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思索

走入心理學這個專業領域,就象揭開蒙娜麗莎的神祕面紗。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人類對生活和科學的探索是永無止境的;人類已知的領域永遠沒有未知的領域多;雖然人不能爲所欲爲,但我們在生活面前不是無能爲力的;人類的潛力是無窮的,智慧的力量給了我們無窮的希望。正如恩格斯所言:“心理學是世界上最美的奇葩”。

觀察和實驗是人類認識科學的基本途徑,也是科學教學的特點。觀察實驗能使學生直觀地獲得知識,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概括問題能力以及探索精神。科學研究就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愛因斯坦說: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對於實驗心理學來說,也需要學生能夠不斷髮現問題、不斷提問,這樣才能學好。加強實驗心理學的教學,通過實驗教學對學生進行科學思維的訓練更爲重要,也是提高科學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作爲心理學工作者,始終要本着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來工作、教學與研究。

  二、關於地方師範院校精品課程建設的思考

地方師範院校教學受條件、師資力量等限制,在教學資源蒐集方面相對困難多些。目前實驗教學的主要資源包括:一是來自權威專家編著或翻譯的實驗心理學教材;二是來自網絡教學資源,主要是“實驗心理學”國家精品課程和一些院校的精品課程;三是相關的心理學研究專著、論文等出版物等。但由於涉及到知識產權的問題,一些精品課程的網絡資源往往不能方便下載。如果國家師培中心能適當加大對精品課程資源的開放力度,我們這些地方高校的課程與教學纔能有更好的發展前景。

在地方學校,一門專業課一般由一名主講教師承擔。我以爲,由一名教師主講的課程是不能建精品課的,因爲無法組成課程組。雖然主講該門課程的教師只是一人,但是和我們這門課程建設有關的人員都可以成爲我們課程組的成員。聽了郭秀豔教授關於課程團隊人員主要職責的介紹,我的體會是:如果我們要建好實驗心理學這門精品課程,一要加強團隊的建設,比如多交流,多聽課,以科研課題來帶動整個精品課程團隊;二、實驗心理學專業性強,需要有一批專業人才互相支撐,可以把心理學研究方法、認知心理學等課程的老師都整合進來;三、在學校引進人才時要考慮團隊建設;四、我們的老師大都孤單地做着個人專業發展,容易出現職業倦怠感,可以用企業管理中的團隊素質拓展訓練的方法來激發一下大家的團隊意識,增進大家的凝聚力,搞搞頭腦風暴。

  三、關於實驗心理學的核心——實驗設計的原理與應用

變量和實驗設計這個章節是最有實驗心理學特色的一章。實驗設計的理論講的時候不難,但真正面對一個問題進行實驗設計時,覺得無從下手,實戰更難。具體學習哪一章哪一種設計時學生都很明白,具體進行實際的操作,如學生自己進行某一項科研時、寫畢業論文進行實驗設計時總是會出現各種狀況。我們應該提倡學生在“做中學”,先模仿以往成功的實驗設計案例,逐步學會自己設計。實驗設計是較難的,受教學條件和設計能力的影響,我們一般做的是傳統實驗,驗證型較多,如何激發學生產生創造性思維與培養創新能力,最主要的是藉助設計性實驗這一環節去做文章。實驗心理學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生的參與和思考很重要,很多時候學生覺得課程太難,總覺得參與不進來,可以找到一些經典的有意思的研究主題或學生感興趣的討論題目,請學生討論和設計實驗方案。

實驗設計這一節應該與統計知識結合起來講解比較好,這對理解它們的內在聯繫很有好處,而且有利於學生論文寫作,很多學生往往做了研究後,再來找統計方法,但經常誤用。實驗心理學老師要有這個意識,把統計學的知識與應用性結合到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明白這個道理.不少學生學習知識是割裂的,機械的,缺乏分析學科內在邏輯聯繫性的意識與能力。有一個結合的方法,就是在學生做完每個實驗後,提出幾個問題,要求他們在寫實驗報告時必須通過數據的統計處理來給出結論,這樣使她們溫習、討論、練習適用統計方法。

實驗心理學的教學也可以借鑑案例教學的方法(當然是在學生對基本概念有所瞭解後),可以選一些經典的研究案例,讓學生先討論(討論的時候先不讓他們知道這是個經典的研究),然後給他們介紹研究案例,再請學生分析和評價這個研究案例,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對概念和實例更深層次的思維加工。

心理學的心得13

這段時間,我通過在網上參加華南師範大學中遠程培訓網的相關教學課程的學習。使我對學有了一定的認識併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覺得這個學習過程和學習時間都是值得的,因爲我學到了以前不能學習也沒有學到的,並以後學習的過程中還要進一步理解和了解心理學方面的知識。

心理學是心理現象,從中發現及其本質和及其規律的科學。心理學是一門嚴肅的科學,它有明確的科學知識體系,有科學的實證研究方法。心理學研究人的行爲方式,習慣,性格,研究心理變化與行爲的,並通過研究的結果對人的行爲進行預測。心理學是人類在研究社會和人類自身的關係中發現和總結出來的一種學問,所有的心理學,實際上都是處理人的關係:人的自身關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無論是社會、還是家庭,都離不開心理學。

隨着社會的發展,人類的進步,心理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與意義將會愈來愈重要。心理對生理是有巨大反作用的,心理的健康直接影響於生理健康。在當今信息化,高科技化和全球經濟一體化時代中,現代生活由於生活節奏的加快,竟爭加劇,思想觀念的更新,社會生活的變化,人們產生更多的心理壓力,心理的不適應與心理的失衡,心理挫折感也漸繁多,“心理健康”與“精神健康”已成爲新世紀人類自身發展的主題。而通過心理諮詢等活動,可使人們內心的情緒得到渲泄、解除,且對一些事,觀念上進行認知的糾正,從而營造良好的心理環境和良好的工作環境,提高自已的適應能力。爲以後在教學工作中運用心理學知識滲透到教學中提供了很好的理論基礎。

心理學的心得14

在接觸心理學這門學科之前,它總給我一種太神祕的感覺,總以爲它很深奧也很虛幻,但是通過這一學期的學習,我被它的科學性,真實性所折服,可以說它是實實在在存在的東西,與此同時我還發現心理健康同身體健康同樣重要,同時兩者之間是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的。心理學不僅具有科學性而且也不乏應用性。心理理論固然粗糙,但配以實例,就不但不乏味反而讓人有一種從生活中悟出哲理的感覺,視野也開闊很多。心理學源於生活同時又指導生活。

對於我們打學生而言,心理學可以在學習生活中給予很大的幫助,現在許多新聞都報道過大學生跳樓自殺事件,這些現象的發生絕對不是偶然。當我們去分析的時候,我們會發現,這些學生有嚴重的心理問題。然而也有一些學生在學校中很優秀很出色,我們通過分析可以發現他們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所以心理素質的好與壞可以決定一個人的人生前途。

我認爲作爲大學生,心理健康就是對生活和學習有樂觀的心態;有正確的自我主觀意識;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和同學們關係和諧,很好的融於集體;能很好的適應環境…

第一:心理諮詢的目的在於人格塑造

第二:學會了自我分析

第三:調整了對“挫折”的認識

第四: 善於運用各種“資源” ,做好心理疏導

還有一些認識:

在日常生活裏,我們會發生很多在人際之間,與環境之間甚至是自我之間的矛盾與衝突,衝突發生時,我們常常陷入悔恨,自責或是指責他人及環境的痛苦的深淵中不能自拔

我將不斷的提高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同時也運用到實踐中去,不斷的學習成長,爭取做到我好,你好,世界好。搬開別人腳下的絆腳石,就是爲自己鋪路。

通過學習心理學,使我認識到在現今物質生活條件不斷豐富的時期,在社會的生活節奏和工作節奏不斷加劇加快的環境下,我們更應盡力保持自己的心理平衡,以適應於社會的環境與發展。通過學習,使我瞭解到人的心理活動基本現象,懂得了怎麼去調節去把控自我,並同時也使我在與人的溝通過程中,更注重於學會傾聽,學會觀察和怎麼樣去幫助開導他人。我覺得自己學習心理學後做任何事情比別人和比以前耐心了,對周圍的人也更加寬容了,對有些事情的處理方式也更加理智了,很少產生衝動的行爲。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可以幫助調節自己的情緒、心態,也可以幫助別人。願意耐心傾聽別人訴說煩惱和痛苦,是對朋友最大的幫助,讓他們可以渲泄出來,是給他們心靈以最大的安慰

談談對心理學學習的收穫

心理,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詞語。在未接觸心理學之前,和很多人一樣,覺得心理學可以解決一切關於人的精神問題,學了心理學之後可以窺探人的心理,可以解釋一切難以解釋的現象。但是,我我一直認爲,心理學是一門很神祕的、很特別的學科,對它充滿了敬畏的心情。

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之後,從專業的角度,對心理學有了一定的瞭解。我認識到心理學是一門很重要的學科,它是研究心理和行爲的科學;它不僅研究人類,也研究其他的動物,它涵蓋了很多方面的內容,如犯罪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心理健康教育學、兒童心理學、發展心理學、臨牀心理學等等。而現在,心理學也正成爲大衆生活的必需品。在美國,有一種說法:“沒有學過心理學,就不能算受過完整的教育。”心理學,首先是一種研究,旨在探索心理和行爲的一般規律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它不能爲每個人開出現成的“藥方”;心理學家不是牧師,更不是神仙,它可以幫助人們認識甚至改變自我,卻不能提人們做任何選擇。

心理學是一門有趣的學問,更是一門教人心理健康心靈愉悅的學問,在心理學的學習中收穫到的更是一種心理態度與心理境界。心理學,讓我懂得了如何去認清我們自己,知道我們很多心理都是很正常的,

瞭解了思想、動機、學習、認知、記憶、思維、情緒、壓力與適應、創造力是什麼,怎麼利用心理學的知識來幫助我們學習,來理性的解決我們的煩惱和壓力。

進了心理學的大門,讓我豁然開朗。儘管四個月的心理學學習帶給我們的東西很有限,但是更多的東西需要靠我們自己去領悟,去體會。做人,不但需要被愛,還要去愛人,更要愛自己,懂得愛自己的人才能真正領悟到時間的有情。多一些信心,多一些愛,纔會找到一條比旁人更美麗,更寬廣,離成功更近的路。有人說,快樂,對大多數人來說,已成爲遙不可及的夢,其實不然,一個人要快樂是誰也阻止不了的,快樂的因子是每一個人都有的,關鍵在於你自己想不想快樂,當遇到心煩的事時候,樂觀一點,勇敢一點,博學一點,那快樂就在你身邊。心理學的價值就是讓世界充滿快樂!也有人因爲自己沒什麼優點和特長或者某些方面的缺陷,而鬱鬱寡歡,自暴自棄,覺得老天對自己不公。心理學讓我們更全面地去看待這個世界:這個世界沒有存在什麼公平與不公平,也不存在誰強誰弱。我們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我們每個人都有選擇如何生活的權利,或快樂、或悲傷。我們不應該抱着自暴自棄、自卑的態度去生活,我們應該正確的評價自我看,接受自我,分析自我,找到問題的關鍵所在,樂觀地去應對生活中出現的不適應與不協調。

心理健康,比身體健康更重要。一個人只有同時擁有健康的心理,健康的身體,纔是一個完完全全健康的人。心理健康教育,在當今社會下,顯得尤爲重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在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需要,是促進意志、個性、氣質等非智能結構發展的需要,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需要,是適應未來社會競爭的素質教育的需要, 是探究一個人的心理活動與行爲紀律的科學。學習心理學,對於維護自身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有着重要意義,同時對於關注他人,幫助他人也有重要意義。一個人的內心情感——喜怒哀樂憂傷悲會直接表現爲外在行爲上,一種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會使外在的生活充滿愉悅之感。 學習心理學之後,會逐步瞭解自己的性格特點和心理健康狀態,同時也會更加關注周圍的人。以前會厭煩電話裏父親母親隔山隔水的嘮叨,會因爲同學之間處事不快而大動干戈,會覺得似乎受委屈的總是自己卻很少從對方立場去考慮問題。而在學習護理心理學之後,才學着多多關注他人。也許那些是我們的至親至愛,是我們的同學朋友,又或者只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當我們用公正、公平的心態去考慮問題後,才能讓自己的生活過的和諧,與環境相和諧,與社會相和諧。

總之,這四個月的心理學學習,讓我受益匪淺。如果非要問我的最大收穫的話,就是讓我更客觀的瞭解我們自己,瞭解我們的世界。

心理學的心得15

我是通過選修課接觸社會心理學的,通過老師的精心的教導,我受益匪淺。讓我懂得了如何端正自己的心態,如何更好的適應大學的學習生活。更重要的是讓我明確了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現我將這半期以來的學習感受總結如下:

對社會心理學的瞭解:

首先,通過老師的講解,讓我明白了什麼是社會心理學――社會心理學是研究個體和羣體的社會心理現象的心理學分支。個體社會心理現象指受他人和羣體制約的個人的思想、感情和行爲,如人際知覺、人際吸引、社會促進和社會抑制、順從等。羣體社會心理現象指羣體本身特有的心理特徵,如羣體凝聚力、社會心理氣氛、羣體決策等。

隨着現代社會的的發展,社會心理學對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也顯的越來越重要。作爲個體的人,人們需要認識自己的心理與行爲發生的機制,探索自己所思所想所爲爲何?使自己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更好地安頓自己的心靈、調節自己的行爲;同時人作爲社會的人,也需要了解社會心理,如中國人的心理與行爲特點,需要認識自我與他人之間關係,如怎樣與他人溝通,怎樣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係,以及我們如何影響他人和如何被他人影響等。因此許多人已開始自覺地尋求社會心理學的指導與幫助。總之,學習社會心理學概括地講一是可以讓我們更好地認識和把握自己,二是幫助我們更好地瞭解和理解他人、更好地與他人建立關係,並有效地避免和解決生活中的人際問題或人際衝突等等。這就是人的生存智慧,我想每一個人都想獲得這種智慧吧。

結合自身談體會:

大學給我的感覺是壓力挺大,也很茫然。在未接觸心理學前我不知道如何調整自己。學習之後,我懂得如何處理好自己的人際關係,釋放自己的壓力。關鍵在於我們要有積極的心態。每個人成長的道路並非順暢,壓力無處不在,每個人都想成功,但現在很多人生活在壓力和挫折感中,覺得有無力感、無奈感,轉變的關鍵是——你如何看待它們?想想科學家們經過無次的失敗而獲得成功,靠的是什麼?是積極的態度,是堅強的遺志。挫折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被它打敗。大學的四年,是我們立志成才的黃金時期,是我們走向社會的最後一道門檻。我們在這裏從幼稚走向成熟,每長一歲,我們對事物的認知便又會不同。人是不斷進步的,我們應給自己一個奮鬥的目標,給自己的大學生活擬一份計劃。“凡事預則立,不立,則廢”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只有這樣,我們才更有動力,纔不會迷失自我。

其次,我們還要善於利用課餘時間,開展一些有益的文娛活動,利用課餘時間閱讀一些自己喜歡的書籍報刊。以讀書爲樂事,既可以排遣煩憂,愉悅性情,又可以獲取知識,增長智慧,對大學新生身心的健康發展非常有利。

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加強團隊合作。這樣無疑會給你的學習、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帶來諸多的便利好處,也會給你的個性發展、身心健康、事業發展帶來你意想不到的驚喜和收穫。良好的人際關係可以有利於形成健全的個性,而健康的個性又利於人

際交往和良好關係的建立。學生時代我們大多數時間是和同學同住在一起的,接觸密切,這是建立友情的良好的客觀條件,應充分利用這一條件,給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與同學、朋友、老師保持適度的接觸頻率,才使人際關係不至於淡化甚至消失。切忌“有事有人,無事無人”。另外要不斷形成良好的個性特徵,注意克服性格上的弱點,主動真誠地去結識交往,這樣持之以恆下去,當在你的生活中遇到需要別人的幫助之時,他們肯定不會袖手旁觀的。大學不僅僅是我們人生道路上的一個重要而又平凡的驛站,良好的人際關係也不僅僅是在大學短短的幾年時間裏就能培養出來的,它需要我們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不斷地積累,汲取成功之家的經驗教訓,進而讓它在我們的人生髮展歷程中發揮出應有的貢獻。

以上就是我學習這門課程的感受,我相信它將讓我的思想,行動等得到一次徹底的蛻變。從而讓我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標籤: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