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理學

讀《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有感

心理學2.24W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讀《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有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有感

讀《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有感1

在《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中有這樣一句話:“許多教師剛入行的時候意氣風發,以三尺講臺爲事業,以培養人才爲己任,希望功成身退時桃李滿天下。但是,入行不久他們就發現這個職業不容易,投身教育事業的熱情很快被消磨了,職業倦怠感也就與日俱增。” 我想我就是走過這樣路的人。面對幾個簡單的算式,講解多遍算理情況下始終還是有記不住的孩子,耐心一點點的被瓦解,連帶着自己也開始急躁起來。但是,在向其他有經驗的老師請教過後使用各種方法,卻也只能取得短期的效果,時間長了,家長累、孩子厭惡,我也感到沒有職業幸福感。

在讀完《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後,我感悟到:成功的關鍵不是消除各項弱點,而是充分激發個體內在的積極性的建設性力量和美德。投入、活力、奉獻、專注是人類共同的美德,教師更應該具有這樣的.美德,如果在工作和生活中充分發揮這些美德,一定可以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學生,讓自己的職業人生豐富多彩,蓬勃發展。“積極心理學”,顧名思義,是教人如何積極面對人生,如何獲得幸福感與滿足感。這纔是現代社會的芸芸衆生日益荒漠化的心靈最需要的甘露。積極心理學倡導心理學研究的積極取向,研究人類積極的心理品質,關注人類的健康、幸福與發展,試圖以新的理念,開放的姿態,詮釋與實踐心理學。正如積極心理學運動的發起者、美國當代著名心理學家馬丁·賽裏格曼說:“當代心理學正處在一個新的歷史轉折時期,心理學家扮演着極爲重要的角色和新的使命,那就是如何促進個人與社會的發展,幫助人們走向幸福,使兒童健康成長,使家庭幸福美滿,使員工心情舒暢,使公衆稱心如意”。

肖川有過這樣一句話:“流光在你的背後,生命期待着我們的驀然回首。當你以研究的姿態對待工作和學習時,春天的鮮花,夏日的小溪,秋天的明月,冬天的殘陽,都將以更爲美好的風姿走進我們日臻完滿的生活。”對比自己的每一個階段內的表現,真的感覺一個教師積極投入的工作狀態對教學效果、教育生活有着多麼重要的作用。教師的工作雖然是寫寫教室裏的故事、課堂裏的發現、讀書感悟,但願在本該採摘果實的季節再開出幾多芬芳的花來,充滿遠方的詩意。

讀《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有感2

這學期我在教學之餘讀了一本非常有意義、對工作特別有幫助的書《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書中廣泛吸收了國內外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集中闡述了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心理學問題,其研究目的在於服務教育。通過閱讀本書,我有以下收穫:

《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既包含了普遍性共同性的教育教學原理,同時又結合學科,針對學科的不同特點,以及學生的興趣與能力,將學科組織、調整與呈現,並進行教學。因此,學習此書,一舉兩得,在瞭解學生的心理現象及其規律爲自己班級管理提供理論依據的同時,也提高了自己學科教學能力。

一、學習心理學的重要性。

這本書強調了教師通過認真學習心理學,知道了作爲一位人民教師,必須具備的優秀心理品質,從而自覺地培養這些心理品質。能夠系統而全面地掌握學生認識過程的規律和年齡特徵,根據國小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在課堂教學中要採取相應的措施。有時你認爲不經意的一句話,但在學生的眼裏分量是多麼重,甚至會影響他們的一生。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老師的讚揚和鼓勵,就是對他們的賞識,就是對他們的認可,就能給他們信心和勇氣,讓他們邁出成功的第一步,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了解孩子的內心,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天才,欣賞孩子的長處,肯定他們的每一個細微進步,讓他們不斷體驗成功的喜悅,找到學習的快樂和自信。

二、瞭解學生的心理是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

人的任何活動都是由一定的動機所激發並指向一定的目的的,學習也不例外。學習是複雜的心智活動過程,牽涉到整個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參與。比如感知、記憶、思維、想象等智力因素,構成直接參與學習活動的智力系統。而這些非智力因素,構成了與學習相關的`動力系統。其中的動機則是學習活動最基本、最主要的心理動力。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動機強的學生,必然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較高的學習積極性,他們在學習中能專心致志,具有深厚持久的學習熱情,遇到困難時有頑強的自制力和堅強的毅力。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就必須千方百計調動學生的內驅力,激發培養他們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習效果。提高教學工作質量是科學性與藝術性相結合的工作,並不是僅僅掌握某學科的知識就能勝任、駕馭的。這就需要教師掌握並運用一些心理學原理來實施教育教學策略。比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們的興趣、情緒、意志品質和最佳的學習時機,都要求教師採用最佳的手段以優化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各種因素。這時,就需要了解學生賴以進行信息加工一些主要心理過程,獲取知識和發展能力的規律,以及相關非智力因素情況的誘導,促使學生的認知興趣得到發展,形成穩定的、積極進取的人格特徵。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整體素質,從而健全他們的人格。

作爲一位教育工作者,這本書要通讀,更要精讀。自古說的好“書中自有黃金屋”。這本書很有價值,對我的教育教學有很大的幫助,今後我還要繼續研讀它。

總而言之,通過這一期對《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的學習,我收穫良多。不僅有專業知識的積累和專業素養的提高,而且對很多學習事件有了嶄新的認識和感悟。

讀《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有感3

本書主要是案例、案例分析、應對策略的結構組成方式,圍繞“關注積極情緒,實現師生幸福”主題展開敘述,整理之後,記錄如下:

一、積極心理學是什麼

積極心理學的核心思想強調人本身擁有的積極因素,強調人的價值,主要研究人的美德和潛力,以幫助所有的人獲得幸福爲目標。當我們聚焦積極面的時候,我們就看到了進步和希望。

賽利格曼在《持續的幸福》中提出幸福有5個因素決定——積極情緒、投入地工作和生活,目標和意義,和諧的人際關係,成就感。

二、如何運用積極心理學進行教育教學

1.人的情緒情感體驗總是優先於大腦皮層的智力活動,當學生認爲自己在做無意義、無價值的工作之後,他們對生活會產生負面評價,從而對未來人生產生不良影響。杏仁核是記憶中的情緒成分存儲地,受到刺激後被喚起的情緒85%是消極情緒記憶。而長期的壓力狀態下,免疫系統會受到危害,得病機率上升。

人腦的基本功能依次是生存反應,滿足情緒的需要,認知學習,這三者功能的順序的不可變更的。只有在生存反應感到安全、情緒體驗愉快的時候,大腦才能較好地發揮認知學習功能。積極的情緒體驗在大腦中比較容易遺忘,因此快樂的時間總是顯得很短暫。

因此我們應當給學生安全、愉快的體驗。教師的主要人物就是在工作、生活中尋找快樂,與學生一起克服困難。教育的主要工作就是引導,喚起學生的積極情緒。適當的體育鍛煉,良好的學習興趣,優勢的肯定,適度的壓力都有利於學生的成長。

2.神經元工作有關鍵期,語言學習能力第一個關鍵期是出生到5歲左右,第二個關鍵期是12歲左右。當然,人的一生任何時候都可以學習,大腦的神經元可塑性很強。

長時程增強效應是指反覆激活次數越多,神經元的連接就月有效。

適應於再生效應是指生存環境越豐富,越能夠刺激大腦神經元發育。

因此教師應當涉及好的教學方法,持續吸引學生努力學習。因此教育要抓準時間,反覆訓練,不斷優化。

3.八年級數學老師王維克批改作業時發現華羅庚練習本字很不公正,做了很多塗改,塗改支出正反映了華羅庚在演算時是如何探索的。其他老師譏諷華羅庚的字像螃蟹,王老師看到了華羅庚的天賦,鼓勵之後華的數學興趣越來越濃。

千萬別把鬆苗當蓬蒿。慧眼識人已經逐漸成爲教師的核心能力之一,應當敏銳地發現每個學生的才能、優秀品德,並在互動過程中進行培養,強化。因此,教師應當調整情緒,愛和包容;應當對問題作出積極的解釋;營造和諧的師生關係;以共同學習和探索者的身份引導學生學習,關注情感需要,實施差異化的鼓勵與讚揚,讓學生產生積極愉快的體驗。每個學生都是人才,不過我認爲,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總被否定的後進行更適合讚賞鼓勵,也有一批人更適合適當施壓與批評。我認爲最重要的是多溝通,多做有效溝通。尊重學生獨特性,擴展自己知識面。

4.快樂和幸福是伴隨痛苦和煩惱而共生的。積極性心理學之父塞利格曼提出幸福公式:幸福=遺傳(50%)+生活環境(10%)+個體可控行爲(40%)。生活環境中金錢、健康狀況對幸福感的提升幾乎沒什麼影響,其中最重要的社交生活和婚姻滿意度。“心流”之父米哈里契克森特米哈伊研究認爲,最愉悅的一刻同行體現在一個人爲了一件充滿挑戰但自認爲是最值得努力的事,把體能與智力都發揮到極致的時刻,這就是幸福流,是最接近幸福的狀態,是生活中的最優體驗。

因此,和學生一起播種幸福。一是引導學生多參加社交活動,改善自己與家人關係。更重要的是,聚焦積極面,增強成就感。“給鏡子一縷陽光,它能反射一片天空;給心靈一縷陽光,它能反應出一個天堂。”二是各類活動,如寫感恩信,每天回憶三件不錯的事,做自己擅長的事情發揮自己的優勢,分享成就感。

5.積極情緒擴展建構理論模型告訴我們,積極情緒體驗不是別人基於的,而是自己創造和努力追尋獲得的。

因此,首先在認知上樂觀地看到學生的進步,積極組織各類教學活動。快樂生活,積極工作,鍛鍊身體,保證睡眠,經常聚會,爲了目標努力,自我調節,主動提升。

6.研究發現,影響師生關係有五個要素: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彼此理解,學生的解釋風格,學生老師彼此的接納和互相尊重,彼此的互惠關係體驗,這樣的關係可以持續的時間。接納與尊重是建立師生關係的重要因素。

因此,接納表現異常的學生,關注他們被忽視的內在需求,尊重每一個學生的想法和需求。尤其要注意,機智靈活地嚴格要求,原則問題不讓步。用可接受的方式指出缺點,及時給予肯定,提升自尊和成就感,與學生互動交流直接對話,這種交流往往需要一定的時間和過程。1)瞭解學生,2)讓學生指導課堂、學習的意義和價值,3)讓學生了解老師的底線在哪裏。4)用每次活動潤物無聲。

7.敘事治療法,可以記錄學生進步,進行敘事治療,挖掘積極功能的自我,促進學生自我修正,自我成長。

因此,及時徵集個人問題及班級問題,保持師生情感及時溝通。選擇合適的對象,貫徹始終地關注其積極面,保持溝通接觸。不能急功近利,堅持,不急不躁。

8.高分低承受力學生,自我中心類學生:積極心理學研究發現,追求完美會走向反面,而以積極心態追求幸福則是人類最有價值的人生目標。想獲得真正的幸福必須去發現自我的優點,進行充分發揮,用畢生去實現自己的價值。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少做被迫的事情。“老師一說就懂,一講就會,一考就是高分”是自欺欺人,要重視學習過程中的試錯樂趣。保持學習東西,承認試錯本身就是學習經驗獲取的過程。

因此引導學生充分認識追求幸福人生的意義,探索自己生命中最需要什麼;重視學習過程,在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就,獲得積極的“沉浸體驗”,這是最好的獎賞和冬季,努力培養學生的求知熱情。在交往互動中表達愛和賞識;關注個性化特點,與學生達成共識;和學生一起建立短期目標+長期目標,在過程中體驗快樂和成就感;肯定學生的每一點進步。

9.網絡沉迷:兒童內在動機的發展部分取決於其交往需要、勝任需要和自主需要,以及讓父母、老師、教練或生活中的重要的人滿意的程度。

因此做師生有效溝通,貼近學生生活。引導學生接受和適應網絡。學習網絡遊戲具備吸引力的成功經驗,增強教學吸引力,給予學生挑戰和成就感。給可以勝任的任務,提高自我控制的感覺。傾聽+原則問題不讓步。幫助關注學生規劃人生,使用綜合方法而非一招一式。

10.早戀:心理學家霍林沃斯將青春期到青年早起成爲心理上的斷乳期。他們渴望親密關係,期待建立自我同一性。“自我決定理論”——人先天有三種需要,自主需要,能力需要,關係需要。戀愛可以帶來這樣的積極體驗。“鏡像自我理論”——我是與他人面對面的產物,他人是一面鏡子,我的自我意識來源於他人怎麼看我。青春期有性別認同。

因此,“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告訴我們越干擾,學生會越堅定。喜歡異性時,他們會更敏感,更在意自己的`行爲對他人的影響,是很好的教育引導時機。教導學生要想收到青睞,要使自己成爲值得愛的人,培養自己的優秀品質。男孩要成爲有責任心的男人,女孩要成爲善良獨立的女人,這樣才能爲一段感情提供堅實的基礎。還要教學她們妥善地處理矛盾、衝突和分手,不因問題處理不當受到傷害,積極歸因,把握分寸。教導女孩學會自我保護。

11.抑鬱:解釋風格分爲三個維度:永久性、普遍性、人格化。抑鬱的人認爲壞事是永久性的。反覆思考越感無助。樂觀性解釋風格更認爲失敗是暫時的。學生的解釋風格是可以改變的。

因此教導學生改變看問題角度,學會健康的社會行爲模式,對失敗給予公正合理、恰到好處的分析。

12:焦慮、壓力:緊張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成績呈倒U型曲線,焦慮水平過低,動機過弱不能激起學習積極性,過強的動機反而會引起學習效率降低。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都存在兩股抗爭的力量:積極力量與消極力量,此消彼長。

因此,努力減少消極情緒體驗,反覆品味快樂,養成與別人分享習慣。優勢學科遷移。

13.樂觀是心理免疫系統中最重要的品質。我們要做樂觀的教師,教樂觀的學生。讓學生擁有樂觀的心態,培養學生的征服感,避免無助感,多參與活動。幫助提供自尊心,在成功的時候給與適當的表揚。

14,其他:人不能脫離他者存在,性格優勢是可以培養的,及時肯定很重要,

總之,理解學生,接受學生,設立可達到的標準,體會強化成功體驗,與學生保持良好的溝通理解。誰站在講臺前,誰就決定教育的品質,決定孩子的命運。

讀《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有感4

這個月讀了《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一翻開書,我就被序言中的一段話吸引:在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都存在着兩股抗爭的力量:積極力量(好奇、幽默、善良等)和消極力量(憤怒、怨恨、自卑等)。這兩股力量就像太極中的陰陽兩極,此消披長。所以,作爲教師,應該學一點積極心裏學的知識,努力給自己注入積極的正能量,做一個幸福完整的人。

通常,幸福的人大多熱於奉獻,奉獻的時候可以擁有更多的幸福,這是一種良性循環。如果教師能夠成爲播種幸福的人,則不僅自身可以擁有幸福,在生活當中充滿活力,培養出的學生也將更有幸福感和創新活力。

那讀了這本書之後,播種幸福是教師存在的價值,讓我感觸特別大。教師傳遞給學生的幸福不單單隻有知識,更多的是做人的品德、理想、激情和樂觀的心態。所有能讓孩子感覺幸福的體驗,都能體現我們的價值,所以很慚愧的是,爲了樹立自己的威嚴,而吝嗇於自己的'微笑。所以,在接下的教學時光,我希望能成爲一個傳播幸福的人,讓我的學生因爲老師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教師的人生是有榜樣效應的,某種意義說教師的生活對全社會的人說是一面鏡子,當教師生活幸福、工作順利的時候說明我們的社會發展明和諧。

後看了這本書,書中說:"對於所有的教師說,想擁有幸福快樂的人生是需要用積極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規劃自己的人生的。"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調整自己:

1、積極、有規律地鍛鍊身體(如果老師能有規律地進行鍛鍊,就會使自己精力充沛,心情開朗,同時抗壓能力也會提升)

2、保持規律而充足的睡眠

3、保持穩定的友誼

4、經常與好友聚會

5、爲自己認定的有價值的目標而努力工作

教育培養人是促進一個人更好地更快地適應社會的要求和社會規範,人的成長過程是一個逐步走向通情達理的過程,這樣的一個過程也是一個比價複雜的心理成熟過程。一個人較成熟,讓他人覺得是通情達理的,就是我們所說的"懂事"

教師困惑:古人說"家有五斗糧,不做孩子王",的確自古以管教孩子是麻煩的事,尤其是由於他們不懂事,甚至比較頑劣,教育管教就遇到了麻煩。也暗示了作爲教育者的我們是非常不容易的,因爲我們必定會遇到這些和那些的麻煩。

案例生活中:現實生活中,我就遇到了這樣一位不懂事的孩子,他的不懂事體現在:1、不知道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需要,雖然成績還可以,但是習慣比較差,他經常會做一些比較異常額行動吸引注意。

2、只顧自己,不顧別人,以自我爲中心,沒有自我控制能力。、沒有合作意識,在團隊中找不到自己合適的位置和角色,行爲特殊。經常無理取鬧、不講道理。

應對策略:

1、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的人性觀。

2、爲孩子設立一種較高的但可以達到的標準,在孩子實現這種過程中提供支持

3、採用以一種穩定的權威性教養方式

4、在孩子低能力領域提供技能訓練

總結:面對"不懂事"的孩子,我們往往會有煩躁心理,這類學生就成了我們心中的那類問題學生。現在看了書中的應對策略,不管怎麼樣,心中就踏實了一些,不會那麼茫然無措。

最後,還是那句話:作爲教師的我們應該學一點心理學的知識,努力給自己注入積極的正能量,做一個完整的人!

讀《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有感5

今年寒假,有幸讀了陶新華的《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一書,心理頗有感慨。文中倡導把積極的心理學運用到教育之中,比如,幸福是積極心理學的重要概念,追求幸福應該是人生的重要目標或者最有價值的目標。“想要獲得真正的幸福必須去發現自我的優點,進行充分得發揮,用畢生去實現自己的價值”“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等等。

最引起我共鳴的是作者所提到的長善救失,“長善救失”語出《禮記學記》,其原文是“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意思是教育的任務,就是要增長優點而改正缺點的。根據長善救失的教學原則,教師的職責就是要發掘學生的潛能,發揮學生的長處,補救學生的缺點。這是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必須明確的職責所在。

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人的'差異性,決定了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長善救失的教育思想就是針對人的這種與生俱來的差異性提出來的。

教師如何“長善”,如何“救失”,是值得我們認真去思考的。 有人說,孩子的優點不說跑不了,缺點不說改不了。於是,很多的家長、教師都習慣於對孩子的優點視而不見,而時時把孩子的缺點掛在嘴邊,以“愛”的名義讓孩子成天處於被批評、被指責的生活狀態之中。 我們不妨以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爲例:改作業的時候,我們通常的做法就是把學生的錯誤找出來,然後要求學生改正;改作文的時候,我們做得最多的就是幫學生指出不足之處,然後教學生如何修改;學生犯錯誤的時候,我們早已習慣於先開導學生認識錯誤,然後循循善誘地教育學生:“人非聖賢,豈能無過。”改過來了就還是一個好學生。所有這些,都是在“救失”。那“長善”呢?在學生沒有出錯時,我們記得表揚學生了嗎?學生的作文雖然稚嫩,但總會有寫得好的地方,我們幫學生指出作文的優點,告訴學生好在哪裏了嗎?學生沒有犯錯誤時,我們就沒有去做正面的品德教育嗎?看來,在很多時候,我們確實是讓“長善”缺席了。

在“長善”缺席的教育實踐活動中,教師可能就要事倍功半,甚至是要吃力不討好了。 “長善”非但不能缺席,而且應該放在首位。教育的關鍵,在於教師能不能發現學生原有的長處,讓學生髮揮自己的優勢。以學生的作文爲例,如果一個學生的作文內容沒有什麼優點,而他寫的字很漂亮,那就要重點表揚他寫的字。教師應該真誠地告訴他:“你寫的字真漂亮,老師喜歡你寫的字。”相反,如果一個學生的作文內容很精彩,只是字寫得不好,那就要重點表揚他寫的內容,教師應該指出他的作文好在哪裏,而不是簡單地用一個“好”字敷衍了事。教師如果能夠更多、更有效地去做好“長善”的工作,學生就會有更多的感動、更多的自信。只有這樣,纔有可能更好地“助長”學生的優勢,從而更加健康地成長。缺點當然也要說,幫學生指出錯誤所在,才能達到“救失”的教育目的。但是,教育卻不宜以“救失”爲主,更不能習慣性地只去“救失”,而忘了“長善”。

不管是家長還是教師,都應該懂得正面激勵,這對於教育來說是多麼重要!用心去發現孩子的優點,指出孩子的優點,賞識孩子的優點,這就是“長善”。“長善”本身就蘊藏了“救失”的功能。教育要以“長善”爲主,這樣就更容易將教育的言語說到孩子的心窩裏去,讓孩子的“善”蓬勃發展,枝繁葉茂。

讀《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有感6

美好的假期,也不能停止學習的腳步,所以在寒假期間我認真閱讀了陶新華老師寫得《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我也看了陶新華老師相應的視頻,其中,第四期:積極心理學解決學生問題,留給我的印象特別的深。

我自2014年8月開始從事教育事業,到目前爲止也有將近六年的時間,在這六年的時間裏,我多多少少也遇到了不同類型的學子,有成績好的.學生,也有成績差的學生;有講文明的學生,也有不講文明而被大家排斥的學生;有熱愛勞動的學生,也有沒有集體榮譽感的學生;有性格活潑的學生,也有性格孤僻的學生......對待不同的學生,老師就像是一個晴雨棒,態度也陰晴不定,尤其是對待成績差又不規矩的學生,我就硬生生地變成了學生口中的“母老虎”。(這也是從學生作文中看到的,原話大概就是學生遵守紀律時,老師很溫柔,學生要是違反紀律時,老師就像個母老虎。)學生這樣評價我,前者我還是很開心的,但是,後者的評價,我感覺不利於師生關係的友好相處,也對我順利地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不利。

在我教得第一屆學生中,有個學生我這一生可能也不會忘記,他的家庭條件比較特殊,不用功讀書,成績差,還經常闖禍,我對待他,也一直是嚴肅地批評,甚至因爲他,我經常頭疼,因爲他屢教不改,最後,他的學習態度不但沒有轉變,反而對我產生了敵對的態度,我覺得那時我的教育教學做的很不理想,不是因爲我不負責任,而是因爲我的方法不夠恰當,總是以一種消極地方式處理學生的問題。

現在,在遇到類似的問題時,我會給學生降低要求,巧妙的變批評爲鼓勵,先處理和師生關係,再激發學生的求好意識,引導學生不斷地進步!

讀《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有感7

寒假裏我加入了共讀共享活動,共讀《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讓我感受到閱讀的美好的同時,更感受到成長帶來的能量效應。

幸福是人生永恆的話題,成爲一名幸福的老師是每個老師的追求。教師的幸福感在哪裏?我想幸福的老師一定是孩子喜歡,家長、學校、社會認可的老師,一定是有師德的老師!一定是熱衷不斷成長的老師!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就意味着選擇了終身學習,學習,就是一個成長的路徑!

心在哪,幸福就在哪兒!教書育人,任重而道遠。作爲老師,我們既渺小又偉大,渺小於工作的平凡、枯燥和瑣碎,偉大於知識的傳授和靈魂的塑造。孩子的成長路上總會有風有雨,只要你的努力、你的.付出浸潤着愛和陽光,只要你用心、用愛、用智慧去對待每一個孩子,那孩子們就一定會回報你滿滿的幸福。讓我們一起做孩子幸福成長的引路人和守護者,做幸福成長的教育人!

願我們也擁有這份嬰兒般美好的初心---成長自己,幸福學生,20xx,砥礪前行!

讀《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有感8

暑假期間,我有幸在學校領導的安排下閱讀了《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這本書。心理學是我喜歡的,讀完這本書更是覺得收穫滿滿,幸福滿滿。

這本書從教師積極心理學和教師的困惑與應對策略兩大方面來講。每一篇案例都十分精彩,像“學生上網不學習”、“高中生喜歡打籃球不想上學”、“孩子早戀,媽媽偷看日記燒日記”等等案例其實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沒有積極去找尋病因,只是一味的抱怨孩子不聽話,現在的學生難管理。這本書就像一場及時雨,給我的教學生活很好的指導。

就以我們班一個女生爲例,七年級時這個孩子很乖,還是學習小組長,膽大心細,管理小組很有一套。暑假前我一直考慮到八年級讓她做班長。可開學後,發現這孩子很令我失望。上課走神,作業湊合,有次還發現塗了口紅。

更可氣的是,一天我提前到教室,她竟然拿着手機在教室充電。我對她的'不滿,像火山爆發一樣,狠狠地批了她一頓。學校再三強調,學生不允許往學校帶手機,她帶了,而且公然在教室充電,這不是挑戰學校制度,挑戰班級紀律嗎?

按照班級紀律,手機沒收,一直到畢業歸還。家長需要來學校說明給孩子買手機的理由,平時對手機的監管情況。

這孩子知道自己闖禍了,怕通知家長,一再表示自己錯了,請老師原諒一次。看到她痛哭流涕的樣子,我又心軟了。我腦子裏有兩個小人在打架,一個說不能饒恕她,饒了她,班級紀律就成了一紙空文,誰還會遵守?一個說,原諒她吧,她也只不過是個12、3歲的孩子。《怎樣上課,學生才喜歡》中說“教育要守住一釐米主權”也就是紅線是一百米,那麼我們只能在安全的範圍內行使權利,如果你前進到八十米,九十米,九十九米的地方,沒準兒紅線就往外面延伸到一百零一米去了。“一釐米主權”也告訴我們:哪怕是自由空間只有一釐米,你仍是國王,是有主權的。所以我反覆思考,如何讓這孩子認識錯誤,改正錯誤,又能警示其他同學不犯類似錯誤,而且還可以維護學校制度,班級紀律,這“一釐米”之內行使權利。

通過促膝長談,她也坦誠地講述了自己的變化過程。這個女孩文筆不錯,我讓她把自己的心裏真實想法寫出來,如果能讓老師看到誠意,就可以不再追究這件事。

晚上,她把一封長信交給我,題目是《我和老師談青春》。信中寫道:孩子走進青春期,就相當於打開新世界的大門。大人眼中的學習高峯期,人生最重要的黃金階段,對他們來說,卻是最容易以自我爲中心的時期。家長稍有打壓,便會出現逆反心理:總想沒事找事,與父母對着幹,不和父母溝通交流,只想整天抱着手機,玩遊戲、聊QQ、上微信……

男女生之間朦朦朧朧有了好感,把它作爲隱私鎖在心底。開始荒廢學業,虛度光陰……

看了女孩的來信,我知道了叛逆期孩子的症狀,只是苦於沒有解救的“良藥”。

今天這本書給了我專業的指導。它從專業的角度,分析了青春期少男少女的表現,心理特點,出現問題的對策。青春期衝動,內心又是敏感細膩的。面對孩子的憂鬱、失落、鬱悶,採用合理的方法進行疏導。瞭解青春期情緒週期變化,不過分關注消極情緒;學會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理智地處理情感問題;主動積極地情感溝通……

我想,用“久旱逢甘霖”形容這本書一點兒也不爲過。我會趁着這場及時雨,適時耕耘、播種,等待來年豐厚的收穫!

讀《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有感9

當我們聚焦於積極面的時候,我們就看到了進步和希望。——前言

朱永新教授作爲“中國十大教育英才”向教育界提出:老師和學生要“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在想,既然“幸福”二字在前,一定是在教育和受教育的過程中首先關注自身的心理狀態。陶新華作爲朱教授的學生,尊其師而信其道,承其志而傳其言。從心理學角度注意到師生都需要積極的引導和關懷,提出利用大腦的工作原理去了解學生們的思維模式,建立積極的師生關係,讀過之後讓人受益匪淺。

積極心理學告訴我們,適度的體育鍛煉,良好的鍛鍊習慣,是大腦的發育基礎,有良好體育鍛煉習慣的人,大腦會發育得更好。雖然課堂上不能大幅度活動,但是有節奏的拍掌可以迅速調整學生的注意力,給學生注入活力和熱情。因此,無論是四年級還是二年級,看到學生精神狀態不佳時,我都會利用打節拍來喚醒他們體內的`學習因子。這種鍛鍊不僅能讓大腦發育良好,還具有宣泄消極情緒,提高精力和體力的作用,同時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得以提升。

當然,想要學生學習進步,只靠鍛鍊體育是不夠的,尤其是對那些課下積極、課堂調皮搗蛋的學生。一旦短暫的高漲的情緒迴歸平靜,他們又會陷入學不會的迷茫狀態,這時就需要我們老師加強心理方面的疏導工作了。積極心理學相信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都存在着兩股抗爭的力量:積極力量和消極力量,二者此消彼長。作爲老師,如果任由其消極力量蔓延不去遏止,學生就會肆無忌憚的挑戰老師,如此一來,師生關係就越來越緊張。因而,積極心理學引導我們老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善於發現表現差強人意的學生身上的優勢特徵。比如:四四班武天佑每次上課都愛亂說話,突然有一次上課很長時間他都沒有見動靜,我發現後就立刻表揚了他,這之後他就知道了這樣做會受到老師的表揚,進入一個良性循環模式,再也不像從前那樣做了,四四班的課堂由此順暢了許多。有時候活潑好動的學生只不過是想要得到老師對他的關注,但又不知道怎麼做而已。比如四七班這個新班,很多學生對老師充滿了好奇,第一次住校,老師進宿舍他們都覺得新鮮,我們發現那些在課堂上不愛發言的同學在宿舍很活躍,於是就找機會和他們聊天,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學生聊一聊就開竅了,但是效果還是比較好的。張永健在我們聊天之後上課變得特別積極,不會做的題就找我問,我上課提問他立馬舉手,剛開始我只是請他回答一些他力所能及的問題,漸漸地我發現比較難的問題他也敢舉手了,最近一次測試滿分80竟然考出了71分的好成績!要知道他剛來的時候才考了42分呢。就這樣,我從陶老師書上學到的一點點影響着我去關注學生不同的優勢特徵,進而加以鼓勵和表揚,給予他們更多的自信,體驗更多的成就感,驚喜地收穫他們意想不到的改變。

積極心理學認爲,我們每個人身上都蘊含着積極的人格品質,我們要用善於發現的眼睛去尋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並給予及時的肯定和積極的評價,這樣,學生就會和老師配合越來越默契,師生在學習的道路上才能共同感受到幸福!

讀《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有感10

讀了《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一書,給我的教育方式一次新的洗禮,我們應該基於兒童的心理視角,以兒童的積極體驗爲途徑,以培養兒童的積極人格爲目標,爲孩子的未來指引一條走向幸福的大道,從而自己也能與孩子一起感同身受。其中的第五章基於積極心理學的兒童教育新思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做孩子積極的榜樣。

兒童善於模仿,可塑性強。榜樣對學生來說,有很大的影響力和感染力,可以使學生改變認識,提高自我評價的能力。因此,我們應該嚴格要求自己,充分發揮自己的榜樣作用,用自己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做學生成長路上的指路人。

二、留給孩子教育“空白”。

教育需要講究“空白”藝術,適當的空白,才能產生美感,才能讓孩子們有自己的認識,自己的價值觀,自己的理想,自己的信念。就像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說“教師教任何功課,‘講’都是爲了達到用不着‘講’,換個說法,‘教’都是爲了達到用不着‘教’。正如書中所說,讓孩子的心理在學習與生活中獲得免疫力吧。讓孩子遠離“時間貧困”和“空間貧困“。拉近師生間的`精神距離,指引孩子一步步走向成功。

三、和孩子成爲自己人。

新型的師生關係就是一種真正的人與人之間的心靈溝通,是師生互相關愛的結果。首先,我們要尊重學生,瞭解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讀了此書後,我們感悟到要做孩子的“自己人效應“,蹲下身子聆聽孩子的心聲,主動與學生交流,講道理,一起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案。當然,也要適當地給孩子一些必要的懲罰,跳出”自己人效應“。

總之,我們應該運用積極心理學的方法,從事教學工作,做好自己的典範,留給孩子空間,成爲學生的良師益友,尋求細節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學習生活態度,我們應該努力做到這一些,因爲這樣,能使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從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使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感受到童年的快樂,因爲他們快樂,我們就能感受到幸福。

讀《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有感11

隨着時代的發展,社會的變化,教師這一門職業也迎來了新的挑戰,僅僅侷限於本學科的知識已經無法勝任教學工作,應對新時代學生的變化。作爲新時代的一名九零後老師,更加要積極學習進修。其中心理學是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學習相關的心理學理論知識並加以實踐,才能更好的應對學生的各種問題,教學也會事倍功半。所以空閒時間我積極閱讀心理學方面的相關知識,尤其是陶新華老師的《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讀完之後受益匪淺。我深感教師有的時候真的要回到教育的起點,接納學生們的一切,好與壞,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心靈,走進孩子的世界,也才能夠真正找到幫助孩子的方法。就像書中有這樣一段話:成功的關鍵不是消除各項弱點,而是充分激發個體內在的積極性的建設性力量和美德。投入、活力、奉獻、專注是人類共同的美德,教師更應該具有這樣的美德,如果在工作和生活中充分發揮這些美德,一定可以培養出更多幸福生活的學生,讓自己的職業人生也豐富多彩,蓬勃發展。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們班級小胖的故事。這個班我是在八年級接的,在七年級只是擔任他們的地理老師,所以對小胖唯一的印象就是:他就是那個老是說“yellow”的地理課睡覺的“搗蛋鬼”。

接班後,我對班級的同學做了大概的瞭解,尤其關注了小胖。我發現其實他不是一個沒有上進心和目標的人,反而存在着很多的優點。比如他值日工作一直很負責,每天早中晚都可以看到小胖拿着掃帚,彎着腰,打掃着教室外的那條走廊。再如每次換位置時,他總是會去幫助旁邊的同學一起來搬桌子椅子,可見也是個熱心的小夥子呢。小胖在語數外課堂上也尤其認真,書本上的'筆記也是工工整整,七年級的成績也處在上游水平。但是情緒卻時常大起大落,時而瘋癲,時而悲傷。在班級中不惜犧牲自己的形象,譁衆取寵。還喜歡說一些不好的話。我就問自己:難道他真的天生如此,背後有沒有原因呢?

爲了更好的去幫助小胖,我嘗試着去了解他,發現他的優點,並在班級表揚他,告訴他,原來他可以做的很好。可能是我對他一開始表揚多於批評,他開始縱容自己。在一次跑操中違反紀律,在兩個班級之間來回穿梭,經多次提醒卻無效。我一怒之下,朝他吼道:“你要麼在班級的隊伍中好好跑,要麼滾出去”。然後他就真的跑了。跑操結束後回到教室,我就在班級嚴厲的批評了他的這個行爲,告訴他:“你既然身爲班級的一份子,就必須爲班級出力,維護班級的榮譽”。他憤憤的說:“我不是4班的,我轉班”。我回答到:“不可能,在婁江你只能是4班的學生,要麼讓你爸轉學”。生氣的兩個人,註定是沒有什麼好話的。小胖也沒再講話,可能也是第一次見到我這麼嚴厲的對他。放學後我看到他一個人在走廊“遊蕩”,便把他喊了過來,問道:“爲什麼跑操的時候跑掉呢?”他賭氣回答到:“不是你讓我滾的嗎?”我對他說:“跑操時提醒了你多少次,你卻還在搗亂,老師也不想說這話,你想想看這是不是你自己造成的?”小胖沉默了。我接着說道:“老師知道你可以做好,你也有一顆爲班級的心,我們把這表現出來不好嗎,爲什麼要用那種不好的行爲來掩飾呢。以後如果你有不好的行爲,老師還會嚴厲的批評,但是隻針對你做的事情,不是對你這個人,希望你能接受,然後讓自己更優秀”。

我不知道這個行爲這番談話有沒有效果,因爲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已經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讓人欣慰的是某天早上的一次跑操,在我們跑了一半之後我看到小胖跟上來了,那一刻我真的覺得很開心,爲小胖開心。此後每次跑操,小胖再也不會像之前那樣搗亂了。即使偶爾調皮,稍微提醒一下也可以做好了。這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一年來,我和小胖,小胖和同學之間,總有這樣那樣的小摩擦小感動,但是信任也在慢慢建立,情感也在逐漸加深。到後來我才慢慢了解到,小胖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情緒起伏,看似倔強卻又敏感脆弱,其實和他的家庭有關係,父母的離異是他不能接受的事情,找不到宣泄的口岸,所以他用這樣極端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和訴求,可能沒有人真正關心過他需要什麼,他哪裏不開心了。我卻越來越心疼他,也更加明確他是一個重感情的人,他渴望家庭和睦,他需要關愛。雖然我們無法幫他改變家庭的狀況,但是我願意帶着全班同學一起接納他所有的行爲和情緒,到後來他也慢慢願意在班級裏分享自己的快樂與悲傷,甚至是家庭的情況。慶幸的是他並沒有成爲班級的“另類”,同學們也發現了他的可愛之處。當然現在小胖行爲上情緒上還是有一些問題,但是我願意繼續去努力。哪怕不能改變什麼,我希望我們這個集體也能成爲他心裏的一束光,以後在遇到難過時有些許溫暖。因爲我相信真誠只能用真誠來喚起,正直只能以正直來鑄造。這也是班主任工作最大的魅力,雖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正如書中所說,教師存在的價值是播種幸福,而幸福的人大多樂於奉獻,奉獻的時候可以擁有更多的幸福,這是一種良性循環。我願意身體力行,率先垂範,成爲傳播幸福的人,在生活中充滿活力,讓我的學生也收穫幸福感和創新的活力。

讀《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有感12

讀了《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一書,我覺得這是一本非常有用的書。從而對教學有了更深刻的體會。他選擇的都是校園中最常見的事情,來分析其中所包含的心理學的原理。

書中重點研究了23種教育心理現象,卻全然沒有一般心理學書籍那些枯燥難解的專業術語,沒有刻板無趣的說教,讀後感覺像是朋友之間的一次傾心交流。首先給我們提供了很多鮮活生動的學校典型案例,使我感覺到就像在傾聽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然後作者從心理學的專業角度出發,通過列舉心理原理相似的其他案例和心理學實驗,對學校案例進行了深入而淺出的剖析。每每讀到作者那些總結性話語的時候,都讓我有豁然開朗之感,書中除對案例的精彩剖析之外,作者還給我們提出了很多解決問題的對策,這些對策非常實用易行,簡直就是一線教師的管理寶典。

很多時候我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往往憑直覺判斷,我們都認爲我們自己是對的。但是我們的想法往往會藏着許多盲點。比如學生犯錯違反了學校紀律,我們的做法就是批評,我們也認爲這樣做肯定是正確的。但是我們往往忽略了行爲主義的“聯結”和“強化”的觀念。有些學生違反紀律是故意的,目的是爲了引起教師的注意,如果教師給予不痛不癢的懲罰剛好滿足了學生的意圖,那麼倒強化了學生違反紀律的行爲。還比如,對一個犯錯的孩子,我們最終的教育目的就是學生自己認錯,學生不認錯好像事情還沒有完,學生態度變好了,自覺認錯了,教育也就完成了。其實這裏就藏着一個盲點,學生長此下去就會認爲犯了錯只有認錯就可以,有些學生明明沒有認識到錯,爲了逃避教師的批評,就會做表面上的認錯。那麼教師的行爲就是誘發了學生撒謊。

本書中還有很多這樣看似普通的例子,背後卻隱藏着深刻的心理學知識。像書中提到的“破窗戶理論”、“旁觀者效應”、“虛假的一致”等等都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瞭解了這些心理學理論,對我的'教育教學有很大的幫助,使我不再“盲目操作”,可以依“理”辦事,有章可循。

對於孩子來說,由於身心的不成熟,自我控制和約束的能力相對較弱,如果總是經歷失敗,那麼對事情的興趣就會大大下降,尤其是象學習這種需要付出長期努力的活動。而對學習一旦失去了信心,學習就很難進行下去,當然也不可能有好的結果。

所以,對於孩子,一定要更多的去給予鼓勵,讓他們自己品嚐更多的成功,體驗更多的成功後帶來的喜悅。這樣孩子纔會把繁重的學習任務,變成內在的動機,只有有了內在的動機和興趣,學習纔會變得輕鬆。同時體驗了更多的成功之後,孩子纔會更有信心,也纔會更願意去嘗試困難,面對挑戰,戰勝自我,纔會出現良性的循環和不斷的進步。

這本書提到的心理學知識不僅包括學生的,也包括教師自己的,通過讀這本書,相信我們在今後的教學中會有更多的收穫,也會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的充實,這本書值得我們好好品讀。

讀《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有感13

提起“幸福”這個字眼,心中馬上就有了甜美、溫暖的感覺。但很多時候,在無數瑣碎庸常的日子裏,“幸福”的味道日漸淡薄。尤其作爲一個教師的我,從教11年來,每天都在同一個地方,面對同樣的工作。嚴重的職業倦怠感,不可避免地襲擊了我。曾幾何時,作爲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我們不再有職業的幸福感覺。

可是沒有幸福的感覺了,這書還怎麼教?教育是陶冶人心靈的職業,教師的作用不只是把知識冷冰冰地傳授給學生,更要擔負起從精神和人格上去影響學生的重任。一個缺乏職業幸福感的教師,又怎麼能讓他的學生有幸福的感受呢?更 不能奢談帶領學生“過一種完全幸福的教育生活了。”

那麼,幸福到底是什麼呢?按照心理學的定義,幸福就是人的根本的總體的需要得到滿足所產生的愉快狀態。幸福它是一種狀態。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又是什麼呢?應該是教師在創造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實踐中,感受理想目標與理想實現而得到的精神滿足,從而在追求這個目標與理想的過程中得到的愉悅感受,是教師從工作理想到現實的最美的情感體驗。它是一種主觀感受。

幸福是一種狀態,而教師職業幸福感是一種主觀感受。因爲幸福是一種感覺,個人的體會都不同。所以,同樣的環境和待遇,有人會感到幸福,有人則感到不那麼幸福。面對同一項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在困難與坎坷間,有的教師發牢騷,埋怨在先;有的教師跟隨、觀望,不主動出擊;也有的教師大膽嘗試,積極應對,把它當作自我價值體現的機會,鍛鍊自己、享受成功與失敗的機會。因爲觀念不一、態度不一、心態不一,往往對幸福感就有不同理解。

當身邊的老教師對自己清晰而成熟的教育教學理念運用自如時,那是一種幸福;當眼前的骨幹教師有着自己獨特而有魅力的教育教學藝術並得到同行的認可時,那是一種幸福;當年輕的教師不斷進取,執着地追求着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時,那是一種幸福。教師的幸福寫在學生認真的作業本上;教師的幸福盛在學生滿意的答卷上;教師的幸福堆在家長充滿謝意的臉上。教師的幸福是看到學生的畢業證和入學通知書,是節假日收到學生送來的溫馨賀卡和溢香鮮花,是接到滿天下的桃李打來的問候的電話,教師的幸福實在太多太多。

幸福感的建立最終還是取決於自身的的體會,壓力每個人都會產生,社會本身就帶着無形的壓力。只有自己去適應社會,緩解壓力,把壓力換爲動力。尋找幸福感的源頭,深深的`體會它。其實對於教師來說,是否能時時處處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爲這不僅僅影響着其人生是否快樂,更影響着學生,只有教師幸福,學生纔會感到幸福。

既然立志當了教師,就要無限地熱愛這份職業。無論遇到什麼艱難,都不應後悔。始終在心中豎一面旗幟,這面旗幟的名字叫做教育信仰。教育的信仰在,激情就在,創造就在,職業的幸福源泉就在。

人說:“生活着是美麗的,工作着是幸福的。”幸福是一種滿足,一種樂趣,一種愉快心情,也是一種感覺,一種責任,一種堅持,一種恆久地動力。教師的幸福,也是學生的幸福;師生的幸福,就是教育的幸福。我願做一名幸福的教師,在物慾繁茂的今天,無限地熱愛自己、熱愛學生,保持一份內心的安寧,在心中儲滿幸福的泉源,源源不斷地把這愛之源泉輸送出去,恆久地滋潤着孩子們的心靈,讓他們健康愉快地成長,擁有更多幸福的甜蜜!

讀《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有感14

美國積極心理學家泰勒.本.沙哈爾博士在《幸福的方法》一書中強調:積極心理學雖然是上世紀末、本世紀初興起於西方的心理學流派,但積極心理學中一些核心的思想,卻發源於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哲學思想。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思想中,有很多倡導積極樂觀心態的思想,培養優勢和美德的理念。“人之初、性本善”的思想,儒家的“知足常樂”的人生態度,提倡“仁、義、禮、智、信”的.道德追求,以及儒家提出的關於智力國家的一些思想方法都是積極心理學四喜那個的體現。《中庸》有這樣的一句話:“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意思是”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則,達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萬物便生長繁育了。道家思想也強調了積極的人格品質。”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體現了誠實、仁慈、勤奮、正直、善良等多種積極的人格品質。中國的孝文化也體現了積極心理學中”感恩“這一美德。常懷感恩之心的人往往具備諸如溫暖、自信、堅定、善良等等這些美好的處世品格。

塞利格曼認爲,心理學的一更更加重要的使命應是讓普通人生活得更有 意義和更幸福,過分關注“心理問題“或”心理疾病“而忽視人類自身所擁有的積極力量和品質,會使得心理學不能真正發揮出它的價值。由此,心理學的關注焦點應當從”心理疾病“轉向”人類的積極品質“,通過大力提倡積極心理來幫助人類真正擁有幸福。他在《持續的幸福》一書中提出了幸福2.0理論,提出幸福由5個元素決定----積極情緒、投入地工作、目標和意義、和諧的人際關係、成就感。指出,人類追求的終極目標就是幸福人生,這與中國古代儒家思想”天下大同“的立項也有不謀而合之處,積極心理學找到了天下大同的心理基礎----我們人類共同擁有的積極品質,也發現了人類共同追求的目標---幸福。

今天的教師們遇到了比以前更多的挑戰,積極心理學給了我們新的視野和方法,當我們聚焦於消極面的時候,我們看到的都是問題和失望,當我們聚焦級級面的時候,我們就看到了進步和希望。

讀《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有感15

《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這本書,給了我的教育方式一次新的洗禮,我們應該基於兒童的心理視角,以兒童的積極體驗爲途徑,以培養兒童的積極人格爲目標,爲孩子的未來指引一條走向幸福的大道,從而自己也能與孩子一起感同身受。

一、做孩子積極的榜樣

兒童善於模仿,可塑性強。榜樣對學生來說,有很大的影響力和感染力,可以使學生改變認識,提高自我評價的能力。上面的例子正是由於國小生往往將老師對事物的認識看成是唯一的真理,也習慣於模仿教師的言行舉止,在他們心目中,老師是十分完美的。因此,通過上述例子我們應該反思,我們應該嚴格要求自己,充分發揮自己的榜樣作用,用自己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做學生成長路上的指路人。如:有一段時間我發現班上到了下午地面上就有了紙屑,而且三番五次的教訓他們要保持整潔,看到垃圾要主動撿起來,但就是不管用,後來我就什麼也不說,看到垃圾我微笑着主動撿起來扔到垃圾桶,持續一個星期,留心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慢慢地發現我班的衛生變好了,再也不要我說教了。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生活中有句名言: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老師勤奮,孩子就明白了努力;老師艱辛,孩子就學會珍惜;老師盡責,孩子就明白做人要擔當;老師冷靜,孩子就學會觀察;老師認真,孩子就學會方法;老師寬容,孩子就不會計較;老師開懷,孩子眼裏快樂的事就多了;老師仁愛,孩子的心一定是寬廣,善良,充滿陽光的。

二、留給孩子教育“空白”。

在現實中生活中,很多老師都是特別認真負責的,他們希望學生能取得好成績、健康成長,可是使了很大的勁兒,效果卻並不理想。爲什麼會這樣?因爲很多老師的努力是違背心理規律的。在教學中的我,我每天都在認真而仔細也有同樣的感受,我仔細的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包辦一切,忙得不亦樂乎,孩子們像個陀螺似的轉着,敢怒不敢言。殊不知在這種情況下,扼殺了孩子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自由學習機會與能力;殊不知這種滿堂灌,給孩子們造成了心理上極大的負擔。

魚湯雖好,但不宜過多,知識雖好,卻需自我消化;殊不知教育需要講究“空白”藝術,適當的空白,才能產生美感,才能讓孩子們有自己的認識,自己的`價值觀,自己的理想,自己的信念。就像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說“教師教任何功課,‘講’都是爲了達到用不着‘講’,換個說法,‘教’都是爲了達到用不着‘教’。 正如書中所說,讓孩子的心理在學習與生活中獲得免疫力吧。讓孩子遠離“時間貧困”和“空間貧困“。拉近師生間的精神距離,指引孩子一步步走向成功。

三、和孩子成爲自己人。

新型的師生關係就是一種真正的人與人之間的心靈溝通,是師生互相關愛的結果。首先,我們要尊重學生,瞭解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回想我們平時的點滴教育,當孩子犯下錯誤時,可能會不問青紅皁白地批評孩子,用老師的權威來壓孩子,殊不知人天生就有抗拒感,這樣會傷害孩子的自尊,遠離你的教育,讀了此書後,我們感悟到要做孩子的“自己人效應“,蹲下身子聆聽孩子的心聲,主動與學生交流,講道理,一起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案。當然,也要適當地給孩子一些必要的懲罰,跳出”自己人效應“。例如當孩子出現了一些原則性的問題後,如果一味地沉入自己人效應,那將不利於孩子問題的改正。

總之,我們老師應該根據實際情況,果斷的處理好師生之間的”故事“,在一個個”故事“中塑造孩子良好的行爲習慣和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