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理學

心理學參考文獻

心理學1.3W

心理學參考文獻1

1、車文博.人本主義心理學.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xx

心理學參考文獻

2、車文博主編.心理治療手冊.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0

3、車文博主編.心理諮詢大百科全書.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xx

4、陳麗雲,樊富珉,官銳園.身心靈互動健康模式:小組輔導理論與應用,北京:民族出版社,20xx:216-251

5、陳仲庚.實驗臨牀心理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

6、樊富珉.團體諮詢的理論與實踐.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6

7、範杉,吳基良,餘英宏.醫學統計與科研設計.北京:科學出版社,20xx

8、方積乾主編.生存質量測定方法及應用.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20xx

9、費孝通.鄉土中國.北京:三聯書店,1985

10、風笑天.社會學研究方法.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xx

11、龔耀先主編.心理評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12、龔幼龍主編.社會醫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xx

13、郭念峯.臨牀心理學.北京:科學出版社,1995

14、郭念峯主編.心理諮詢師(上下冊).北京:民族出版社,20xx

15、何敏賢,李懷敏,吳兆文.華人心理輔導理論與實踐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xx

16、黃光國.中國人的權利遊戲,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88

17、江光榮.心理諮詢與治療.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xx

18、金志成,何豔茹等.心理實驗設計及其數據處理.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19、樂國安主編.社會心理學理論.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1997

20、樂國安主編.西方社會心理學新進展.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xx

21、樂國安主編.應用社會心理學.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xx

22、樂國安主編.中國社會心理學研究進展.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xx

23、樂國安主編.諮詢心理學.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xx:30-31

24、李心天主編.醫學心理學.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1998

25、李耀庭,樂國安等.心理養生之道——健康心理學漫談.天津: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1991

26、李銀和.性文化研究報告.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xx

27、樑寶勇,王棟主編.醫學心理學.長春: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

28、樑寶勇主編.變態心理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29、樑寶勇主編.心理衛生與心理諮詢百科全書.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xx

30、樑寶勇主編.醫學心理學導論.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4

31、林孟平.輔導與心理治療.香港:商務印書館,1988

32、劉達臨,吳敏倫主編.中國當代性文化——中國兩萬例“性文明”調查報告.上海:生活·讀者·新知三聯書店上海分店,1992

33、潘綏銘,(美)白威廉,等.當代中國人的性關係與性行爲.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xx

34、錢銘怡.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 5

35、錢銘怡主編.心理治療.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xx

36、邵郊.生理心理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37、萬崇華.生命質量測定與評價方法.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1999

38、汪新建.認知—行爲治療範式.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20xx

39、汪新建.西方心理治療範式的轉換及其整合.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xx

40、王登峯,侯玉波主編.人格與社會心理學論叢(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xx

41、王登峯.臨牀心理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2、王仁安.醫學實驗設計與統計分析.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20xx

43、王一方.敬畏生命——生命、醫學與人文關懷的對話.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xx

44、許又新.心理治療基礎.貴陽:貴州教育出版社,1999

45、許淑蓮.醫學心理學研究方法.北京:團結出版社,1988

46、楊博民.心理實驗綱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47、楊德森主編.行爲醫學.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

48、楊德森主編.中國人的心理解讀.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xx

49、楊國樞,黃光國主編.中國人的心理與行爲.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91

50、楊國樞.中國人的心理與行爲:本土化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xx

51、楊國樞主編.社會及行爲科學研究法.臺北: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78

52、楊克立,楊青.臨牀醫學心理學概論.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8

53、楊治良.基礎實驗心理學.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88

54、楊治良.實驗心理學.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55、曾文星,徐靜.心理治療:理論與分析.北京:中國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4

56、曾文星,徐靜.心理治療:原則與方法.北京:中國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20xx

57、曾文星主編.華人的心理與治療.北京:中國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1997

58、張伯源,陳仲庚.變態心理學.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86

59、張厚粲,徐建平.現代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xx

60、張開寧主編.多學科視野中的健康科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xx

61、張明園主編.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

62、鄭日昌.心理測量.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中國心理學會編.當代中國心理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中國心理學會醫學心理專業委員會等編.20xx年醫學心理等學術研討會論文彙編.西安:第四軍醫大學,20xx,4(內部資料)

65、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分會編.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xx

66、周國平.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xx 104.周謙.心理科學方法學.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二)期刊雜誌

(美)馬克·格蘭諾維特.弱關係的力量.國外社會學,1998,2:39-40

(英)low著.吳利羣等譯.怎樣編寫病人易懂的教育資料.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20xx,21(6):263-164

69、Phillips著.趙靖平譯.西方量表譯本的評價和修訂.國外醫學精神病學分冊,1987,4(2):135-136

70、蔡光蓉,喬宜,李佩文.音樂療法在腫瘤臨牀的應用.中國心理衛生雜誌,20xx,15 (3):179-181

71、陳和年,胡孟璇,洪明晃等.生存質量測量的代理者研究.中華預防醫學雜誌,1996,30(5):272

72、陳虹,姜潮,李豔紅等.應對方式對癌症患者心理康復作用的研究.中國腫瘤臨牀與康復,20xx,10(1):91-91

73、程俊玲.關於社會支持對心身健康的影響研究述評.社會心理研究,1998,1:60-61

74、遲鬆,林文娟.簡明心境量表(Brief Profile of Mood States,POMS)的初步修訂.中國心理衛生雜誌,20xx,17(11):768-770,767

75、方積乾,郝元濤.生存質量研究的設計與實施.中國腫瘤,20xx,10(2):71

76、馮潔枝,吳燕萍,樑祖蘭.心理干預改善乳腺癌手術病人心理障礙.山西護理雜誌,1998,12(6):250-252

77、宮宇軒.社會支持與健康的關係研究概述.心理學動態,1994,2:35-37

78、韓驄.心理衛生研究報告中的幾個統計學問題.中國心理衛生雜誌,1996,10(4):188-190

79、何志晶,湯盛欽.手術病人的心理問題和心理準備.心理科學,1995,5:303-305

80、洪明晃.一個腫瘤科醫生對生存質量的認識.中國腫瘤,20xx,10(2):68

81、侯鐵軍.生存質量與疾病預後的研究進展.國外醫學社會醫學分冊,20xx,18(2):67-70

82、黃麗,姜乾金,任蔚紅.應對方式、社會支持與癌症病人心身症狀的相關性研究.中國心理衛生雜誌,1996,10(4):160-161

83、黃雪薇,王秀麗,張瑛等.癌症患者的信息需求——應否與如何告知癌症診斷.中國心理衛生雜誌,20xx,15(4):265-267,270

84、黃雪薇,張瑛,王秀麗等.癌症患者的信息需求——病人、親屬、醫護人員觀點比較.中國心理衛生雜誌,20xx,17(11):757-759

85、姜寶法,劉春曉,崔永春等.EORTC QLQ-C30的信度、效度研究.中國臨牀心理學雜誌,20xx,13(1):31-32,36

86、姜乾金,黃麗,盧抗生.心理應激:應對的分類與心身健康.中國心理衛生雜誌,1993,7(4):145-147

87、李凌江,楊德森.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見:汪向東主編: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中國心理衛生雜誌,1999年(增):88-100

88、李楨,張紅梅,張紅亞.圍手術期癌症病人心理狀況及心理干預的作用.中國心理衛生雜誌,20xx,16(3):147-148

89、樑寶勇,杜桂芝,劉暢等.擇期性腹內手術病人的應激反應與心理準備的研究 Ⅱ 心理準備及其對應激反應的影響.中國臨牀心理學雜誌,1994,2(3):144-147

90、樑寶勇,劉暢,杜桂芝等.擇期性腹內手術病人的應激反應與心理準備的研究 Ⅰ 手術病人的應激反應及其時間特點.中國臨牀心理學雜誌,1994,2(2):77-80

91、樑寶勇,劉暢,杜桂芝等.擇期性腹內手術病人的應激反應與心理準備的研究 Ⅲ 心理準備對病人術後身體恢復的影響.中國臨牀心理學雜誌,1994,2(4):204-206

92、樑寶勇.關於應付的一些思考與實證研究 Ⅰ 應付的概念模式與效果估計.中國臨牀心理學雜誌,1999,7(3):188-190

93、樑寶勇.關於應付的一些思考與實證研究 Ⅱ 應付方式的評定、分類與估價.中國臨牀心理學雜誌,1999,7(4):200-203

94、樑寶勇.關於應付的一些思考與實證研究 Ⅲ 應付方式與人格.中國臨牀心理學雜誌,20xx,8(1):7-9

95、樑寶勇.心理應激與應激的一體化概念.醫學與哲學,1986,8:53-54 167.樑寶勇.心理治療結果的臨牀顯著性及其統計學評估方法.中國臨牀心理學雜誌,1997,5(1):50-53

96、樑寶勇.應對研究的成果、問題與解決辦法.心理學報,20xx,34(6):644

97、劉豔,林文娟,劉新帆等.心理行爲干預對乳腺癌患者情緒反應及免疫功能的影響.心理學報,20xx,33(5):437-441

98、劉豔,林文娟.腫瘤與心理神經免疫學.美國中華心身醫學雜誌,1998,2(1):21-22

99、呂倩,林文娟等.心理社會因素和人類免疫功能.心理學動態,20xx,8(2):67-73

100、孟欣,田俊.健康相關的生存質量研究.國外醫學社會醫學分冊,20xx,19(2):49-53

101、南克俊,魏永長,周芙玲等.心理社會因素與腫瘤細胞免疫研究進展.國外醫學社會醫學分冊,20xx,19(4):149-152

102、丘文彬.社會支持因應效果的回顧與展望.人文與社會科學(臺灣),20xx,11(4):311-312

103、石林.控制感在應對過程中的作用.中國心理衛生雜誌,20xx,18(3):208-211

104、史明麗編譯.癌症領域中生存質量的定義、目的'及測量方法.國外醫學社會醫學分冊,1996,13(2):68-73

105、孫新蘭.心理因素對人體免疫系統的影響.心理學動態,1998,2:11-15

106、萬崇華.生命質量研究中一些重要問題的商討.中國行爲醫學科學,1999,8(1):67

107、汪向東等主編.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中國心理衛生雜誌,1999(增刊):194-196,127-127

108、王建平,陳海勇,蘇文亮等.簡式簡明心境問卷在癌症病人應用中的信、效度.中國心理衛生雜誌,20xx,18(6):404-407

109、王建平,陳仲庚,林文娟.中國癌症病人生活質量的測定.心理學報,20xx,32(4):438-442

110、王建平,崔俊南,陳仲庚等.癌症患者生活質量狀況及影響因素研究.中國臨牀心理學雜誌,20xx,8(1):24

111、王建平,林文娟,陳仲庚.簡明心境量表(POMS)在中國的試用報告.心理學報,20xx,32(1):110-114

112、王建平,林文娟,陳仲庚等.腫瘤病人生活質量的臨牀量表評定.心理學動態,20xx,4:35

113、王建平,林文娟,樑耀堅等.應對策略在癌症心理干預中的中介作用.中國臨牀心理學雜誌,20xx,11(1):1-4

114、王建平,林文娟,孫宏偉.癌症病人心理干預的效果及其影響因素.心理學報,20xx,34(2):200-204

115、王建平,林文娟.癌症病人心理干預新進展.國外醫學腫瘤學分冊,20xx,27(5):298-300

116、吳明霞,鄭涌,湯萬文.心理治療效果研究的進展.心理學動態,20xx,2:151-152

117、吳小桃,劉旭峯.社會支持的本質及其測定.中國社會醫學,1995,3:7

118、閻克樂,張月娟,張文彩等.心理神經免疫學.心理科學,1997,4:357-358

119、楊國樞.心理學研究的本土契合性及其相關問題.本土心理學研究(臺灣),1997,8:75-80

120、楊國樞.中國人的社會取向.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臺灣):中國人的心理與行爲科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2:13-14

121、餘安邦,薛麗仙.關係、家與成就:親人死亡的情蘊現象之詮釋,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八十五期

122、俞磊.應對的理論、研究思路和應用.心理科學,1994,3:169-174

123、祝蓓裏.POMS量表及簡式中國常模簡介.天津體育學院學報,1995,10(1):35-37

心理學參考文獻2

論文關鍵詞:高校;青年教師;職業壓力

論文摘要:高校青年教師是一個特殊的羣體,他們承擔着大量的教學、科研和行政性事務,同時又面臨着職業生存發展的壓力,工作和生活的矛盾,以及工作付出與自我價值體現的矛盾,是職業壓力的高發羣體。

一、教師職業壓力的內涵

壓力是指個體的身心在受到威脅時所產生的一種緊張狀態。一般來說,我們可以將職業壓力看作是由於工作環境的某些特點或工作中某些使人煩惱的事件導致其從業人員的身心緊張狀態。教師的職業壓力則是指教師由於工作方面的原因導致的身心疲勞過度、神經緊張、挫折、折磨等不愉快的消極的情感體驗。有研究表明,教師中感受到壓力較大和壓力很大的共佔72.47%①。高校青年教師是一個特殊的羣體,他們身處學校各部門工作的第一線,承擔了大量的教學、科研和行政性任務,承受多方面的壓力,面臨多方面的挑戰,因此,高校青年教師是職業壓力的高發人羣。

二、高校青年教師職業壓力源分析

高校青年教師的職業壓力主要來源於以下幾個方面:

1.職業生存的壓力

從教學方面來講,青年教師一般是站在教學的第一線,隨着近年來高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學生素質參差不齊,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他們的教學負擔。而且目前高校中普遍採用評教制度,學生評教、同行評價等都給青年教師帶來了一定的壓力。在學生管理方面,有的教師顧忌到評教結果往往對學生不敢嚴加管教,有職業道德的教師往往會受到自身良心的譴責,處於一種矛盾的煎熬狀態,這無形中加大了自身的壓力。

從高校的考覈制度來講,有研究者曾針對高校的教師考覈制度做過調查,結果顯示50.6%的教師表示所在學校在對教師進行評估時,教學和科研並重②。這意味着高校教師既要承擔繁重的教學任務,又要承擔科研任務。教學活動本身就是複雜的、高消耗的腦力勞動,科研成果的創新更是一個長期艱苦的過程。所以,青年教師既要抓教學又要搞科研,在精力有限的情況下,很難全心地投入到其中一個方面。有調查顯示,89.3%的教師感到教學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③。這也給青年教師帶來了很大的職業壓力。

另外,當前推行的素質教育要求教師一專多能。因此,高校青年教師在做好教學、搞好科研以外,還要面臨各種考試考覈、職稱英語考試、計算機應用能力考查、公開課教學比賽、班主任工作考覈等種種壓力。

2.職業發展的壓力

從學歷提升上看,高校本是一個人才濟濟的環境,隨着整個社會受教育層次的提高,高校學歷競爭更加加劇,對教師的學歷要求越來越高。在教學科研的同時,青年教師要想方設法攻讀碩士、博士學位,這種水漲船高的現象本無可厚非且順應時代發展益處多多,但如若改革未能給教師提供足夠的支持性環境,如時間、金錢、機遇等,單純依靠教師自身的力量恐怕困難重重,壓力甚大。

從職稱晉升的'角度來講,青年教師的職稱晉升普遍集中於助教到講師、講師到副教授這一階段,因此,那些教學任務對多而沒有時間精力進行科研的教師來說晉升問題難以解決,有晉升要求的青年教師自然會覺得壓力過大。

另外,高校教師作爲知識文化的傳播者,處於知識更新的風口浪尖,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得有一桶水。知識是教師的從業資本,當這些最有價值的資源不斷消耗,卻得不到足夠的補充時,教師必然會感到不安。

3.工作付出與價值體現的矛盾

社會普遍認爲,高校教師是一個工作輕鬆、收入高的職業。可現實的狀況是,高校青年教師的職稱、收入和地位等都相對較低,因而在學校的各項改革方面,在學校的各類評比中,以及在科研項目的申請等方面均處於弱勢地位,這些無疑都給青年教師帶來了極大的精神上的壓力。加上教師工作成果的延遲性,教師在學生畢業前往往看不到自己艱辛工作所創造的成果和價值,難以獲得職業成就感,因爲無法實現自我價值這種高層次的需要,便產生煩悶、壓抑的心理問題。

4.人際關係的壓力

教師是個體性較強的職業,一項調查表明,高校教師在校內除工作關係外,經常與他人交往的只有16%左右,在校外與人交往的只有12%左右,許多教師感到工作環境單調④。心理學研究表明,長期單調的生活方式會引發心理疲勞,從而誘發心理健康問題。

5.生活與工作的矛盾

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高校青年教師個人及其家庭對生活的期望也越來越高。青年教師面臨着許多的生活問題,如組建家庭、教育子女、照顧老人、購置住房等,面對這些問題,工作年限短、職稱低、資歷淺、收入低、經濟基礎薄弱的青年教師羣體難免會感到有壓力。這些生活壓力往往導致青年教師家庭不和諧,影響他們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

6.青年教師自身身心特點的影響

相對於一般人羣,高校教師羣體具有相對較高的智商和更爲廣博的知識,有着對成才和成功更爲強烈的渴望,但高校的環境決定了他們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取得成功。在這樣的情況下,部分青年教師不能客觀地認識自我,目標不切實際,有過於強烈的自我實現和自尊需要,把社會人中少數迅速成功的同齡人作爲他們心理上渴望超越的目標,從而產生強烈的不平衡感,感到自己的勞動和付出沒能得到應有的肯定,導致心理上的失落,由此產生壓力。

心理學參考文獻3

[1]彭聃齡.普通心理學[M].北師大出版社.

[2]方富熹,方格.兒童發展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

[3]鄭雪.人格心理學[M].暨南大學出版社.

[4]莫雷.教育心理學[M].教育科學出版社.

[5]徐光新.學校心理學[M].華東師大出版社.

[6]鄭希付.健康心理學[M].華東師大出版社.

[7]錢銘怡.變態心理學[M].北京大學出版社.

[8]伍新春,胡佩誠.行爲矯正[M].高等教育出版社.

[9]李祚,張開荊.心理危機干預[M].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

[10]郭秀豔.基礎實驗心理學[M].高教出版社.

[11]朱永新.人力資源管理心理學[M].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12]張保平.犯罪心理學(第五版)[M].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13]樊富珉.團體心理輔導[M].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14]時蓉華.現代社會心理學[M].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15]馮江平.青年心理學導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

[16]黃希庭.心理學與人生[M].暨南大學出版社.

[17]尾形佳晃.三分鐘愛上心理學[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