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得體會

習作教學心得體會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習作教學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習作教學心得體會

習作教學心得體會1

《語文課程標準》在習作教學建議中明確指出:“習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習作能力是語文綜合素養的體現。習作教學應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重新定位習作教學的目標和要求,要不斷轉變習作教學的觀念,改進習作教學的方法,從而提高習作教學的實效性。

大部分學生不喜歡寫作文,一到作文課就愁眉苦臉,他們常常抱怨沒有什麼好寫。常言道“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學生害怕習作的根本原因是無內容可寫。作文要有一定的步驟,我按照作文教學“四步走”:“看”、“說”、“寫”、“評”四步進行。

一、看,即觀察事物,獲取寫作材料。

觀察是學生對客觀事物認識的一種主動形式,它是靠視覺、嗅覺、觸覺等多種感覺器官的聯合活動實現的。由於國小生智力水平有限,加之缺乏自控力,觀察時很容易被一些無足輕重的事物所吸引,而對那些應該仔細觀察的事物反倒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致使觀察流於形式,收不到預期的效果。因此,要使學生學會觀察,教師必須善於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根據習作要求,在觀察前和觀察中教給學生觀察方法,同時注意做好立意、選材等方面的有意識的啓發、引導。

生活中的習作素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我們要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中的人、事和物。本來國小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可是有的學生平時對周圍的環境、事物沒有留心,缺乏細緻的觀察,以致“身在此山中”卻“不識真面目”。學生每時每刻都在接觸一些人和事,關鍵在於教師要引導他們走進生活、觀察生活和感受生活,教給學生一些觀察的方法,如觀察人物,可抓住肖像、衣着、神態和言談舉止進行觀察,去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等;如觀察植物,可通過視覺瞭解形狀、顏色、姿態等,可通過嗅覺聞它的氣味等等。

學生的課堂除了語文課堂,更多的是各具特色的其它學科課堂,只要稍加留意,課堂中的美無時不在,激情無時不有,我們要善於發現,用心捕捉,巧妙引導,就會自然地捕捉到寫作素材,激發起寫作激情。比如,從音樂欣賞課上捕捉孩子們那張開想像的翅膀盡情馳騁的情景;從快樂體育課中捕捉孩子們那忘我活動的場面;從美術課上捕捉孩子們的妙筆生花;從品德與社會課上捕捉孩子們撞擊出的一個個思維火花;從科學課上的一個個小製作、一個個小發明、一次次養蠶經歷、一次次播種過程、一次次觀察發現中獲取習作材料。讓學生盡情享受其中,同時不斷積累寫作素材,並及時引導讓學生在激情滿懷中快樂作文。

二、說,即寫前指導學生構思文章、口頭表述。

新教材每組都安排口語交際的內容,進行“說”的訓練,要求教師首先依據習作要求複習課文的有關章節,從讀學寫,強化訓練重點。然後,讓學生口頭敘述觀察到的事物,並談出對所敘事物的看法或見解。在此基礎上,教師根據學生觀察後的反饋,啓發、引導學生依據各自掌握的材料和對事物的認識,從命題、立意、選材、組材等方面着手構思文章。最後,訓練學生口頭表達。教學的每個環節應注意羣體作用的發揮,視具體情況組織學生進行評論。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指明瞭“雙向互動”是口語交際的主要特點。“雙向互動”是指人與人之間動態的相互作用的推進過程。這是指學生在生與生、生與師的口語交流實踐中,相互啓發、相互促進、相互補充,不斷提高口語交際能力的動態過程。所以在雙向互動的語言實踐中進行口語交際就是口語交際的主要方法。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儘量創造雙向互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口語交際實踐。

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主要是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引起話題,點撥引導,放手讓學生進行口語交際實踐,不作過多的指點。課堂上,教師要全身心地投入,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注意觀察和傾聽,既要善於發現學生口語交際的不足,及時予以點撥糾正,規範學生的口頭語言,更要善於發現學生充滿童趣、富有創意的語言、豐富的想象才能,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創造生機勃勃、極富動態性的課堂氛圍,形成有效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局面。

三、寫,即書面作文,指起草文章。

引導學生將所說內容列提綱,按一定的順序寫出來。要求學生寫完後,至少要讀兩遍,注意改改正錯別字和用錯的標點,仔細斟酌詞語的運用,修改不通順的句子,刪去可有可無的字、詞、句、段。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識,不能空講做法,應該是寫中悟法,寫中用法,習作能力的根在於閱讀教學,在閱讀能力的高低,是在閱讀教學中悟到寫作的方法和技巧。在上課過程中,我讓學生回顧本組課文的習作方法(環境描寫,人物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用兩個片段盡力把本次習作與本組課文的寫作方法緊密相結合,突出本次寫作的難點。出示片段讓學生在閱讀過程,通過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悟法,在寫作過程中用寫作方法。使學生做到每次習作有一得。同時在學生展示寫作片段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用學過的方法進行點評,形成寫作知識的積累與運用。

四、評,即評改作文。

評改作文要在教師掌握全班學生作文總體情況並在課堂上做出總結的基礎上進行。在平時的習作教學中,一般教師只重視習作前的指導,而輕視甚至忽視習作後的講評、批改。其實,講評、批改也是習作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對習作後的講評、批改也同樣要重視。作文講評是對本次習作的分析和評價。它是習作教學過程中重要的一環,既是習作指導的繼續和加深,又是習作講評的鞏固和提高;既是對本次習作情況的總結,又是對下次習作訓練的指導,具有承前啓後的作用。所以,必須要認真抓好講評這一環節,努力提高講評的質量,從而促進學生的寫作能力的提高。對學生的習作進行批改,也是習作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老師通過批改,對學生進行習作的指導,使學生了解自己習作的優點和缺點。同樣,教師也可以瞭解學生習作的實際情況,便於總結習作教學的經驗教訓,及時改進教學,也可以蒐集素材,爲習作講評作好準備。當然,對於學生的習作,除了老師批改,還可以指導學生自己修改、互批互改,通過相互批改來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在批改時,要先教給學生批改方法和符號,有時可師生共評,有時可學生之間互評,營造良好的評改氛圍。每次習作草稿或讓學生自己批改,或同學相互批改,老師查看,有時選擇有代表性的集體批改,形式可多樣,學生會饒有興趣,自然,能力也會得到提高。在評價學生習作時,主要可採取激勵性評語,即使水平很低的學生習作也有值得教師肯定和鼓勵的地方。在評改習作時,可以分小組由學習小組長負責組織互相批改,然後在全班交流,由學習小組長推薦有特色的習作,並說明推薦理由,針對推薦的幾篇習作師生共同評改、賞析,最後將這些習作張貼在“新秀舞臺”欄目裏供大家學習。這樣,極大地調動學生習作評改的積極性。

其實,作文的過程是學生學習做人的一種歷練,是他們心智的反映,是人格的體現,是他們內部深藏着的情感的衝動。他們在作文中表述真、善、美,鞭撻假、惡、醜,能夠在作文過程中不斷審視自己,把握好自己的精神航向。習作中要有學生真實的生活,讓學生用正確的眼光去審視生活,去體驗生活的滋味,抒發自己的情感。作文教學目標的實現就是靠一點一點扎紮實實的累積,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又有紮實的教學,相信我們的孩子一定會愛上寫作文,能用筆書寫屬於自己的東西,在廣闊的生活中放飛心靈。我們期待着。

習作教學心得體會2

每一位從事語文教學的教師都把作文教學作爲語文教學的重點,國小作文教學。但是,“教師教學難、學生作文難”的問題一直困擾着國小作文教學。如何在困難中不斷學習實踐探索提高們的國小作文教學呢?

一、從低年級抓起,培養習作興趣。

習作雖然在三年級纔開始,但是我卻以爲習作指導應從一年級抓起,教師應想辦法讓學生很自然的走進作文。要想自然的走進作文。

(1)要加強說話訓練。低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想象特別豐富,他們的思維沒有任何框架,敢想敢說,因此教師應抓住有利時機培養學生說的能力。

(2)是重視寫話訓練。言爲心聲。老師要告訴學生寫話就是把所說的話用文字寫下來,減少學生對寫話的恐懼感。

(3)是提高寫話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低年級的寫話訓練是爲中高年級的習作打基礎的,培養學生對習作的興趣應該從低年級抓起。爲了提高學生寫話的興趣,每週口語交際課抽出1節爲展示課。學生把自己寫得好的句子念給大家聽,然後師生共同評議好在哪裏。

二、作文教學應當加大積累,促進表達。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無論是口頭表達,還是書面表達,都是語言積累內化後再創造的過程。

(1)閱讀:課外閱讀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它能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還能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2)背誦,要求學生背誦優秀詩文,背誦精彩片段,背誦好詞佳句。學生背誦的都是規範的語言材料,通過大量接觸語言文字規範的作品,形成對語言文字的感性認識。

(3)摘抄,不動筆墨不讀書,“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作文指導《國小作文教學》。學生無論是閱讀教科書上的,還是閱讀課外書上的,對那些優美的詞、句、段,都要熟讀成誦,最好能隨手摘抄下來。積累豐富了,語言就會生動而豐富。

三、實事求是,自由表達。

(1)注重課堂的作文指導。記得有位老師曾這樣指導五年級的學生寫描寫春天景物特點的作文。首先給學生一週的時間觀察,然後讓學生回憶自己觀察到的春天有哪些特點。接着我讓學生圍繞一個特點,聯繫實際,發揮想象,寫一段話。對於五年級的學生來說,這個片段訓練很順利完成了。

(2)是營造自由、輕鬆的表達氛圍。我們在教學中要努力激發學生寫作的慾望,不要用自己的思想去限制學生的思想,而要學會用學生的眼睛去看世界,用學生的耳朵去傾聽生活爲學生演奏的樂曲,讓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學生的思想感情交織在一起。

四、在作文教學過程中重視對學生作文的激勵性評價。

每次在作文講評時,老師都能從學生渴望的眼光中感受到他們希望老師肯定性的`評價。每次作文評講,都要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好作文,在評講的過程中滲透寫作方法和寫作知識。因爲這些好作文都是他們同學寫的,離他們很近,便於他們學習、借鑑。另外,對於那些寫得很好的作文,鼓勵他們向學校廣播站、黑板報、各地報刊雜誌投稿。把學生優秀作文編輯成冊。這些做法,都能大大激發了學生寫作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孩子們樂此不疲地積極參與到寫作中來,讓他們體會到作文再不是一件苦差,而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了。

當然,作文教學仍然是任重而道遠,我們仍將上下求索!

國小生學習語文最頭痛的就是寫作文。如何解決國小生寫作文難的問題,在自己的教學工作中,我自己覺得發現可以從下幾方面的去做:

一、關注生活,積累素材。

很多學生一看到作文,最頭痛的就是不知道寫什麼內容。記得我是學生的時候,我的老師就告訴我,要想作文寫得好,就要關注身邊的一切,當時就特別注意身邊的事和物了,到寫作的時候,好像不管什麼樣的作文,自己都有內容可寫。今天自己當老師了,也同樣把這個方法告訴我的學生。其實生活中很多的素材都是我們寫作的元素,多數孩子覺得沒什麼可寫主要是沒用心去關注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同時我認爲這樣的積累,對於培養學生對事物的敏銳度也有很大的幫助,久而久之的積累,作文內容就豐富多彩了。

二、精選材料,爲文添彩。

生活中的內容積累多了作文就有了可寫的了,但在寫時應該還得注意材料的篩選。有很多孩子在寫作的時候,一看到寫事的就把自己做的事隨便找一件來寫,我覺得在這時,教師應該指導孩子在自己積累的材料中去選擇最貼近自己生活,最能與主題有共鳴的內容來寫。同時應教給學生一些寫作技法。

如:1、學會爲文章添枝加葉。

2、小中見大挖掘平凡事物中的真諦。

3、轉換視角一料多用。

三、教會學生聯想,想象。

在作文教學中,應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想象力,經常訓練學生寫一些想象作文。

首先是培養學生有依可想。在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時,在學習到“大年夜,又下着雪,一個穿着一雙很大的拖鞋的小女孩在街上賣火柴,突然兩輛馬車飛快地衝過來,嚇得小女孩把鞋都跑掉了。一隻怎麼也找不着,另一隻叫一個男孩撿起來拿着跑了。說等他有孩子時可以拿它做搖籃。”這句時讓學生談讀後感受,然後以《我就是那位小男孩》爲題寫一篇讀後感。學生們在文章中寫出了對小女孩的同情,對那個社會制度的憤恨。

其次,給孩子們搭建想象的平臺,讓孩子們在寫作的空間任意翱翔。如:讓孩子們寫《二十年後的我》、《我長大了以後》、《假如我是市長》、《我的理想》、《假如我會克隆》等這樣的文章,來訓練孩子們的思維,想象給孩子寫作添上了翅膀,有些孩子發揮極致,洋洋灑灑上千字不成問題,有些孩子不僅能想象未來,更可貴的是能充分認識自己的今天,要想能實現自己的理想,現在必須要好好學習,朝着自己的目標努力。

四、常動口,常動手。

要想讓學生寫出有切身感受的文章,那就必須得讓學生先動手,然後再動腦。我佈置學生殺過雞,殺過魚,上山採樹葉、做過環境調查,做過手抄報,爲生病的同學做過募捐活動,炒菜,包餃子,整理自己的小天地,幫助媽媽做家務,等等。由於學生親自去做這些事,在做事的過程中就會有很深的感受,把這些感受記錄下來,便是一篇篇精彩的文章。

同時,我會讓學生在寫作前先動口說自己所做或看到的事,學生會說了那麼寫的時候纔會動筆快!

五、多讀能助寫作一臂之力。

多“讀”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學生通過大量地反覆地閱讀課文,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改造自己的語言,規範自己的語言表達,從閱讀中汲取作文的營養,爲寫作服務。如:我在教《十里長街送總理》一文時,讓學生反覆朗讀第一段,深刻體會人們在等候總理靈車到來時的情境。在體會的同時,學生還從中學會了不同人物的外貌、動作、心理描寫等方法,爲今後寫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習作教學心得體會3

目前國小生習作批改園地裏,存在着誤區。有的教師“十目一行”,精批細改。對優生的習作“移藤動葉”,勾來畫去;對差生的習作則“伐幹削枝”,大事刪改。這樣的批改,乍一看,“山花爛漫”,滿紙通紅;細一讀“雲裏霧中”不得要旨。這種“小工業生產方式”,效率非常低,教師整日陷於文山不能自拔,幾乎失去人身自由。在目前國小中高年級一般每兩週一次習作。假如每篇習作500字,每班70人,每個教師兩個班,那麼他在兩週內就要批改6萬字的文章,相當於半部長篇小說。這當然是困難的,長年累月辦公桌上總是高高的大疊作文本。剛剛批改完第一次習作,第二次習作又交上來了。愚公移山尚且可以挖一點少一點,而我們的語文老師儘管天天“挖山不止”,前面卻總是“高山巍峨”。再加上其他作業、班務工作、校務工作,真可謂“層巒疊嶂”了。在筆者工作的單位,很多語文老師都千方百計找校領導改行,帶其他課,其理由都是認爲國小生習作批改工作量太大了,語文教師作爲批改學生習作的機器太不堪重負了。與精批細改相反,有的教師“一目十行”,敷衍塞責,不批不改,只着一字:“查”,學生苦作一番,你卻不屑一顧,談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作文水平?

是不是教師精批細改事功相當呢?非也。目前國小生習作教師批改後發到學生手裏,學生往往只看分數,合上作文本了事。傳統的習作教學程序是:“教師指導——學生習作——教師批改——教師評講。”在這四項程序中,教師活動佔了三項,學生寫完了習作就了事。這種程序的主要弊端是:⑴沒有安排突出的地位,讓學生自己修改習作。這樣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和創造性不能充分地調動起來。⑵教師日夜辛勞,忙於批改習作,應付檢查,其結果是負擔過重,卻勞而無功或勞而少功。學生習作的批改似乎與學生事不關己,因此教師習作批改中的辛與酸,誰解其中味?教師批改習作的苦功除了應付學校教學常規檢查外,可以說“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既然精批細改教師精力跟不上,並且學生受益也不大;不批不改,更是禍害學生。那麼,教師對國小生的作文評價要採用什麼方法呢?教師對學生的作文評價一般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針對性

首先是要考慮到每次作文的寫作要求。這些要求既是“課程標準”對所在年級學生的寫作要求,又是教師根據各個單元訓練項目和學生實際總結出來的具體訓練要求。對按要求完成寫作任務的給予表揚,對偏離要求或不按要求做的要指出存在的問題,使學生養成認真審題、按要求寫作的好習慣。其次要考慮到文章的特點。由於學生的認知水平、寫作能力、性格、興趣的差異,所寫文章的風格特點要避免千篇一律、大同小異等不良傾向。

二、啓發性

1、鼓勵性。

不僅要在總體上對文章的優點給予充分肯定,而且要對文章一些小的優點,某一方面的長處也應給予表揚和鼓勵。尤其對後進生的文章閃光點,哪怕一個詞或一句話用得好也要給予鼓勵,以此培養學生寫好文章的自信心。

2、指點式。

學生文章有不足之處或缺點錯誤,教師一要提出來,二要指點。指點式評價要求學生必須按評價指點進行修改或補充,可以把補充添改的句段寫在小紙條上,夾在該頁中,也可以在添改的地方編號寫在文章後面。文字少的補充和修改可直接在作文的間隔處進行。改完後最好指導學生對修改前後的文章進行比較,從而領悟教師的評價,體會修改前後的優劣。這種形式的評價對作文能力差的、特別是那些平時作文無話可說的學生,會產生顯著的效果。

3、商討式。

以商量的語氣對文章中不盡完美的地方提出建議或要求,指導學生以更高的標準、從更廣的角度去審視、去修改。商討式的批語評價更適合那些作文較好的、寫作興趣較濃的學生。

三、聯繫性

1、聯繫前次作文批語。

教師要表揚那些按批語要求發揚優點、改正缺點的學生,充分發揮批語的導向作用,讓學生養成認真看批語、按批語要求改正作文毛病的習慣。

2、聯繫閱讀教學批語。

學生在作文中能用上閱讀教學中學到的新的表達方法、寫作知識,甚至新的句子、新的詞語等,在批語中都要予以肯定和鼓勵,引導學生把語文課上學到的知識自覺運用到寫作中去,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3、聯繫生活實際評價。

學生作文內容離不開他們的所見所聞、所做所思,也必然反映出他們的學習生活,表達出他們的思想感情。寫批語時,對文章所表現的這些內容與瞭解到學生本人的真實表現進行聯繫,給予鼓勵表揚。這樣不僅評價了文章,也評價了學生的行爲習慣。

作文評價是對一篇文章優缺點所作的分析、指點和改進說明,是指導學生進行寫作訓練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的評語和等級一般要起三個作用:一是導向作用。學生從批語中明確今後寫文章的方向,在哪些地方努力,克服哪些缺點,知道自己文章的優缺點,估價自己的寫作水平;二是指導作用。學生可按評價批語指出的問題,對文章進行修改和補充,使文章更完美,讓學生知道寫文章的方法;三是教育作用,教師的批語對文章記敘描寫的事物和表達的思想,進行分析和評論,幫助學生獲得正確的認識,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恰當的評價對提高國小生的寫作水平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總之,作文評價要根據文章的具體情況,儘量按照以上三個方面靈活而恰如其分地寫好、使學生一看就知道自己的作文好在什麼地方,哪些地方還存在什麼問題,應該如何改正,讓學生更好的揚長避短,練有目標,起到導向作用和指導作用,只有這樣,學生的作文水平才能,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

習作教學心得體會4

5月17日,我校全體語文教師參加學校組織的"快樂閱讀、輕鬆習作"主題教學觀摩研討活動。參加完這次觀摩交流會,我感覺受益匪淺,不虛此行,充分領略了課堂教學的無窮藝術魅力。通過聽吳慧老師和王琴玉專家的課和講座,感到她們身上有很多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

在繪本中,比故事更重要的,就是蘊含在圖畫中的生命意義。這是繪本創作者、出版者的精神原點。無論是繪本的閱讀,還是關於繪本的寫作,如果不從這個原點出發,教學的價值就會大打折扣,甚至有害無益。《逃家小兔》是母子之間愛的詩性表達,主題顯而易見。吳慧老師在設計教學時,僅僅扣住這一主題,以此作爲教學的起點和終點。吳老師在執教過程中以多媒體課件形態並結合適當的教具呈現教學內容,從而有效調動孩子的多通道視聽感官參與。在前兩組圖的閱讀經驗基礎上,引導學生用"如果你___我就___"的句式練說,進一步引導孩子思考,讓生"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孩子讀書的熱情,還可以讓孩子們更加充分地發揮自己豐富的想象力,並且訓練了孩子的思維能力。

好的繪本不僅僅在講述一個故事,同時也是在幫助孩子提升觀察力,豐富他們的想象力,昇華他們的精神境界。繪本《你很特別》是一個關於生命教育的故事,王琴玉老師執教中藉助繪本這一媒介,讓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有感而發,激發孩子寫的慾望。王老師設計的對比想象,換位思考,體會他人的想法的做法,讓孩子更懂得用尊重他人,欣賞他人的目光去看待別人。

通過這一次的聽課活動,讓我對繪本閱讀有了進一步的認知。繪本以它獨有的精妙的語言文字和明快引人的畫面,營造出了一片新的教學氛圍,賦予課程一個新的面貌.足以給師生共同的學習帶來鮮活的生機。不難發現,翻閱一本本幽默詼諧、耐人尋味的繪本,能引領着孩子們飛翔在這一個個神奇夢幻般的空間裏享受文化帶來的不同以往的快樂。

習作教學心得體會5

20xx年7月5日,我參加了臺山市國小語文骨幹教師培訓學習。聽了兩節作文課以及聽了張雲鷹校長關於“開放式習作教學”專題講座,真是受益匪淺。

上午的兩節作文課各有千秋。雖然張校長對我們班伍老師上的課不是那麼滿意。但我覺得伍老師上的課挺不錯的,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接下來小葉老師的開放式習作教學確實令我們耳目一新,學生的學習氣氛非常活躍。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自由發揮,想象豐富,寫出了一篇篇出色的習作。整節課突出了“開放”的特色,的確值得我們學習。

下午聆聽了張雲鷹校長“開放式習作教學”專題講座,更令我大開眼界。張雲鷹校長對當前習作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剖析,她認爲“封閉”是習作教學中存在的最大問題,她樹立起的開放式習作教學新理念,使我不得不反思自己以往的習作教學。缺乏有效的引導;在寫、評、改、賞等環節的訓練不到位、不銜接;習作教學備課常常疏於形式,過於簡略;課堂設計缺乏科學性和操作性;重視習作技能而忽視情感教育等。

這次學習讓我懂得“開放式習作教學”實際上就是激發學生寫作興趣,開發學生智力,發揮學生的想象,聯想能力,學會各種思維方法,讓學生放開手腳,盡情抒寫自己的真情實感。從命題、形式到立意,選材、評改等方面要充分表現極大的自主性,儘可能地體現學生的個性特長,讓他們樂於寫作。作爲教師應該緊跟時代步伐,在提升自己素養的同時,要致力於發展學生創新能力,開放思維,打破常規。這樣,我們的語文作文教學定會綻放鮮豔之花。

習作教學心得體會6

陽春三月,我有幸觀摩了區國小語文習作評優的整個過程,平日是自己在上課,今日卻能跳出課堂鑑賞別人的課,似乎印證了“旁觀者清”之說,收穫匪淺,思考也頗多。各位老師用他們的智慧詮釋着對課堂的理解,他們精心的設計,靈動的課堂,精彩的互動,智慧的語言,高超的課堂駕馭能力,無不讓我們深深地爲之折服。短短三天的學習,開闊了我的視野,也觸動了我的心靈,使我受益匪淺!

首先,我覺得這幾節課的學段目標總體把握還是比較準確、恰當,重點突出,能創造性開發、處理和運用教材,着力激發、點撥、誘導學生,重視習作的過程和方法,良好習作興趣和習慣的培養,以生爲本,以學定教,體現了指導—習作—講評的環節,從而提升學生的作文素養。教學設計體現了老師很好的語文功底,無論是課的引入,還是教學過程中的引導,都能感受到一位優秀的語文教師的魅力所在。值得學習的是,老師捨得放時間讓學生明確要求,再層層深入,指導學生學會運用各種感官描述田園風光,並有意識地提示學生運用學過的方法和積累的詞句,教給方法,真正發揮了文本的示範引領作用,做到了一課一得。

一、課堂訓練紮實有效。

注重激趣,創設良好的寫話環境。

《語文課程標準》非常重視寫作教學中的情感態度因素的優化,重點強調要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激發學生願意寫作,熱愛寫作的情趣,巧妙實現“要我寫”向我要寫的昇華與過渡。有了好的氛圍,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情緒,激發學生的寫話激情,最終迸撞出思維的火花。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心實感。”所以,在寫作教學中,我們應從“生活”入手,讓學生切身感受到“生活處處”是作文。如桂嶺國小賴老師執教的《爲別人畫張像》,她課前親切的語言,深情地描述,通過讓學生觀察模特,激起學生的興趣。學生明確要求,習得寫法後,又出示孩子暢所欲言,一步一步打開學生的思路,一步一步引導學生深入關注,認真感受,從生活出發,擦亮了學生觀察生活的眼睛,也打開了學生觀察生活的思路,使得學生從自己的生活中提煉出很多用於習作的素材。

二、引領清晰,點撥得法。

利用範文的引領和示範,引領學生讀、賞析、悟、寫,引導學生學習作者如何加工材料組織成文,從例文中借鑑有用的方法,由扶到放,這樣的方式基於學生現實生活,又指導學生的習作,學生樂於接受。如:防城港第四中學國小部黎老師執教的《人物描寫》,黎老師巧妙地分階段指導,先看人物圖片抓特點,整體感知人物的外貌,明確要求後,老師重點把寫話內容縮小到寫人物的樣子,通過猜職業讓學生初步感知如何抓人物的外形特點寫話,再具體指導孩子觀察,先抓部分,引領孩子從詞到句,——的眼睛,——的眼睛像——,用上平時積累的詞句,展開想象把特點說清楚,再抓整體,讓學生完整地說說樣子,教師適當點撥,告訴孩子可以先總的說,再細細地說,也可以先細細地說,再總的說,不知不覺滲透觀察、寫話的方法。這樣先說後寫,由淺入深,層層深入,體現了作文指導的梯度。再比如桂林市回民國小的劉老師在指導孩子學寫人物對話時,教師在孩子們發言中穿插進行的隨機評價,指向的不只是學生的語言,同時還在潛移默化地評價歸納中提煉出表達的方法,讓我明白了潤物無聲的真諦。這其實就在告訴孩子們應抓住動作把事寫清楚;又如:“你能用上”一邊……一邊”把人們高興的樣子

說出來了”這又在告訴孩子如何連詞成句……我覺得這樣的訓練是紮實有效的,不同程度地發展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三、提高自主,培養修改能力

“文章不厭百回改。”修改是學生習作實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語文課程標準》“重視對作文修改的評價。要考察學生對作文內容、文字表達的修改,也要關注學生修改作文的態度、過程和方法。強調寫作教學”要引導學生通過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寫作水平。這次老師們都能捨得留下出時間給學生進行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評賞。比如:賀州市建設路國小的鄒老師在指導孩子修改時先讓孩子自評找優點,再同桌互改,讓同桌幫忙用上好詞好句,使內容更優美,最後再全班推薦評改,這樣有層次地引導學生評議,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總之,老師們的課堂表現亮點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更多,需要我在以後的教學中細細品味。下面就談談我個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1、習作教學要把準課標要求,不隨意拔高、降低

《語文課程標準》對觀察的要求在第一學段僅僅是“留心觀察周圍事物”,不同於《語文教學大綱》的“學習按一定順序觀察圖畫和簡單事物”。不難看出,課程標準更側重學生觀察的興趣和態度,關注學生對周圍事物即生活本身的觀察,不在觀察的順序方面過多要求。直到第二學段,仍然堅持“觀察周圍世界”,第三學段“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始終沒有觀察技法方面的要求,所以我覺得在低段提出按一定順序,條理清楚是否拔高了要求。再如,排比句式在中段應僅僅是認識而已,是否一定要讓孩子掌握呢?

2、習作教學要指導到位,增強語感的訓練。

國小生怕寫作文的根本原因不是“沒有生活”,而是“不會用筆表現生活”。教會學生如何用筆將自己現有的生活“說出來”,並儘可能說得好些,纔是國小教師寫作教學的任務。而習作教學難,難在課堂生成的捕捉和處理。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靈活處理課堂生成,直接關係到課堂教學的有效程度。這時,教師的主導作用顯得尤爲重要。我想習作教學教師應主要從習作和修改這兩方面入手,習作就要求我們要打開學生的思路,做到一課一得。比如,在讓學生悟得寫法後,暢談自己敬佩的一個人時,我們不應簡單地停留在你準備採用什麼方法把事例寫具體,應該指導學生怎麼把事例說具體。當孩子在說某種物體樣子時,除了找出外形特點相似的,我們又應如何引導孩子說出其中的不同之處呢?還有,在修改習作時,我們除賞識學生的習作外,我覺得還應重在指導學生修改。如:學生在習作中寫道:“在菜園裏,一個個蘋果也不甘示弱,把自己的全部力量都展示給我們看,香蕉也登臺了,彎彎的像個月亮”雖然學生寫得很美,但這不符合實際,還有孩子在回答問題時說到:“愛戴學生、熊貓長着黑白相間的羽毛”“耳朵可以聽到很遠很遠”兔子長着火紅的眼睛(應該是紫紅色的眼睛)……這些顯而易見的錯誤我們也應該及時給孩子指出。

作爲老師,,無論外界如何,真是浮躁不得,我們還是要多讀書,多思考,靜下心來做教學。

習作教學心得體會7

“閱讀”是學習各科知識的基礎,在語文教學中佔重要的位置;寫作更是學生課內外的一項重要任務。二者之間既有不同的教學特點,又存在相互依賴的的關係。由此可見,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是閱讀的昇華。只要打下堅實的閱讀基礎,才能寫出更好的文章來。因此在“閱讀”與“寫作”中,爲了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我談一下在語文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一、研究學生規律,明確教改方向

爲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素質,使教改工作取得進展。我在閱讀教學中,對學生進行了全面的調查和研究,瞭解“他們是怎樣上好語文課的?”“有什麼規律?” 等問題,通過課堂實際考察,我發現存在這樣幾個問題:

1、在閱讀教學中,教師用自己的講解,繁瑣的問答式代替了學生的讀書實踐活動,佔用了有效的讀書時間,使“學堂”變爲“講堂”,很多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不是“讀書”,而是“聽書”。

2、學生在讀書中缺乏獨立思考,他們常處在只“讀”不思的境界中,所以,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往往是“亂蒙一氣”。而教師又用自己或少數學生的思維代替大多數學生的思維。

3、還有一部分學生對讀書不感興趣,在學習中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

以上這些情況,明顯突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學生沒有讀書的機會,也沒有多讀多思的習慣,更嚴重的是他們沒有學到讀書的方法。目前,對這種教學質量不高的癥結所在。說明國小閱讀教學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其實,中國有很多的傳統經驗,“熟讀精思”就是語文教學中的精華。我們在教改中,應將傳統的教學經驗同現代的教學思想結合起來,讓學生學會閱讀,通過閱讀,掌握更多的寫作方法。從閱讀中受到薰陶、感染,獲得正確的讀書方法。明確教改方向後,我經過潛心研究,制定了一套新的教學方案。即:課內導讀,課外自讀,在閱讀教學中講規律,教給學生方法,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這樣,既受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又爲今後的寫作打下了基礎。我的具體做法是這樣的:

二、教給學生閱讀方法,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針對學生“讀書難”這一問題,我教給學生“一問四讀 ”的讀書方法,學生掌握了讀書順序,一步步把課文讀懂。這種方法是:

1、課內閱讀,創建新體系。

對課題發問,尋找作者成文的思路。“課題”也是文章的“標題”寫文章擬標題,可以提示暗示文章的中心或主要內容,提示寫作目的等。總之,標題與文章內容有密切的聯繫。因此,學生通過對標題的發問,就能揣摩作者成文的思路,例如:在學課文《西湖的“綠”》這篇課文時,通過提示課題,學生對西湖的印象是“碧綠的湖水”或西湖周圍是一片綠的景象。

初讀課文,瞭解文章的要素。

學生通過初步的閱讀,學會了生字、新詞,瞭解到這些詞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作用。然後想一想文章的主要內容,目的是初知大意,瞭解文章。例如:文章選擇那些材料?這些材料是怎樣表達主題的?

細讀課文,把握作者的思路。

學生了解課文大意之後,圍繞着“怎樣寫”的問題邊讀邊思。逐步給課文化分段落,加深理解。值得注意的是:通過細讀,學生在質疑問難中,在解決不了的難題時,教師要再導,學生再讀,直到完全理解爲止。

精讀課文,將知識轉化爲技能。

在精讀的基礎上,圍繞着“爲什麼這樣寫?”放手讓學生自讀,通過詞、句、段的重點訓練,學生可以用自己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評讀課文,自行總結學習方法。

這種讀法是衡量閱讀水平的標誌。通過學習可以談感受最深的地方,可以理出作者的寫作目的和寫作思路,使學生互相啓發,各有所得。這種閱讀方法使我體會到:沒有吸收就沒有表達;只有吸收多了,表達得才更加充分,才能左右逢源,得心應手,運用自如。

2、課外閱讀,探索新途徑。

實踐證明:國小語文教學在有限的課內中學習是不可能的。因此,做爲我們教師,要有計劃地指導課外閱讀,使學生多層次,多角度地通過閱讀,瞭解寫作方法。在閱讀與寫作的教學中,我是這樣安排的:

根據每一組教材的特點,採用課內帶課外,一篇帶多篇的方法,注重教方法,教規律,做到一課一得。一單元一得,得得相連,爲學生的閱讀、寫作,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例如:學生學完一則寓言故事,我就向學生推薦“寓言故事”叢書,學生產生了興趣,學到了本領。當學到,《五彩池》一課時,我又向學生推薦了寫景的文章。有的學生高興地對我說:“寫景文章按‘總----份----總"分段的比較多。”同學們紛紛談論自己獲得的寫作知識。這樣,通過課外閱讀,學生們產生了興趣,豐富了知識,開闊了他們的視野,更有效地提高了他們閱讀、寫作的能力。

動員學生訂閱少年兒童書報,建立班級圖書角。

除此之外,還要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閱讀活動。如:故事會、朗讀會、讀書心得交流會……

三、提倡閱讀鑑賞,悟出寫作之道。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是古代詩人杜甫所言。的確,多讀好書能令人精神境界淨化。但從寫作角度的要求上看,僅僅讀書、積累還不夠,還要鑑賞,分析文章,領會寫作原理,指導寫作實踐。在近年來的語言教學中,我應用了從讀學寫,以寫促讀的教學方法,效果甚佳。我指導練習的形式是:從“讀”學解題,作文練審題和擬題;從“讀”學歸納中心,作文練怎樣表達中心;從“讀”學分段,概括段意,作文練擬寫作提綱;從“讀”學區別文章主次,作文練安排詳略;從“讀”學捕捉重點段,作文練怎樣突出中心;從“讀”學品評課文,作文練修改初稿。

由此,很多學生能夠運用閱讀課學到的讀書方法去領會內容,把學到的精煉的詞句深深刻在自己的大腦中,運用到寫作中。這樣相輔相成,順應了閱讀與寫作兩個逆向心理歷程規律。經過我的教學實踐,初步完成了國小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整體改革的設想,學生們的閱讀水平和寫作能力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至此,我感到無限的快樂!

習作教學心得體會8

前不久,筆者參加了由區教育局組織的“國小生現場創編故事比賽”觀摩活動,感受頗深。

語文新課標指出:在發展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還應發展學生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國小生現場創編故事作爲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激發想象能力以及提高言語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在作文教學中往往被語文老師所忽視。

從嚴格意義上說,現場創編故事可以歸納爲學生想象作文的範疇,只不過它與一般意義上的想象作文的呈現方式不同而已。前者是通過說,用現場講述方式傳達給聽衆。後者是通過寫,以文字的形式來呈現在讀者面前,儘管呈現方式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通過想象進行言語表達。

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有效地現場創編故事,筆者結合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漫畫作文改編爲現場創編故事教學實際,淺談自己的做法。

一、仔細觀察,確立主題。

一般情況下,現場創編故事可以通過以下途徑給予故事創編材料:出示8——10個詞語,任選其中的某幾個詞語創編故事;出示一張圖片,進行觀察,創編故事;連續出示幾幅圖片,創編一個完整的故事;播放一段視頻,可以是動畫的,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看完後創編故事;播放一段音樂,讓學生聽歌詞或旋律,然後創編故事。

不管給定的是哪一種形式,仔細觀察所給材料的每一個細節,看懂所給材料是創編故事最爲關鍵的一步,在此基礎上,確立故事的主題,那就成功了一半。相反,如果創編的故事沒有主題的話,這個故事本身就失去了可讀性,言外之意這就是一個沒有意義的故事了。

如在對漫畫《哈尼智鬥“光頭強”二號》(題目筆者自擬)進行現場創編故事時,我首先讓學生認真觀察漫畫,確定主題。漫畫中有伐木工“光頭強”二號,有斧頭,有樹樁,有啄木鳥哈尼,尤其是啄木鳥哈尼說的話——這段木頭裏一定有蟲,很顯然這是一幅關於保護生態環境的漫畫,因此主題就是“保護生態環境”,如果故事脫離這個主題,那麼這個故事就是“離題”之作了。

二、巧列提綱,一波三折。

“文似看山不喜平”,一樣的道理,故事的情節也要“一波三折”,切忌平鋪直敘,情節單一。爲增強故事的生動性、趣味性以及可讀性,因此在列提綱時,要構思如何讓情節“一波三折”,突出一個“巧”字。在列提綱時,可以通過“N”型或“W”型來構造情節,如字母的起筆處代表故事起因,落筆處代表故事的結局,中間部分則代表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學生在列提綱時,便要想象在交接點處設計怎樣的'情節,最後使故事情節達到一波三折。

如在這節課上,學生列提綱時,我是這樣引導學生的:如何體現啄木鳥哈尼的“智鬥”呢?可能經過哪幾次失敗呢?最後又是如何成功“擊退”“光頭強”二號的呢?經過一點撥,學生在列提綱時自然就有了思路。而這,恰恰能夠體現故事的一波三折之處,也是故事扣人心絃之處。

三、現場表達,聲情並茂。

現場創編故事最重要的一個特點在於現場講述故事,因此,單單有好的提綱還不行,還必須通過自己聲情並茂的語言來講述。所以,在講述故事的時候,要學會聲情並茂、入情入境入味地講述,即一人扮演多個角色,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人物,模仿故事主人公的說話、動作、神態等等,只有入情入境地講述,纔會使故事聽起來有滋有味。

如在這節課上,學生現場講述時,能運用手勢模仿啄木鳥哈尼,用誇張的動作模仿“光頭強”二號伐木時的情節,以及啄木鳥哈尼與“光頭強”二號的對話,學生模仿地惟妙惟肖,這一切無不增強了故事的感染力,也給聽衆帶來視覺上的衝擊。

四、含蓄結尾,昇華主題。

如果說一個生動的故事就是一座漂亮的房子的話,那麼,富有啓發的結尾就是那美麗的屋頂,會給聽衆留下深刻的印象,現場創編故事亦是如此。一般情況下,學生在故事結尾時,一定要含蓄,以此昇華故事的主題,但不可說的太直接,否則會給聽衆留下說教的感覺,進而影響故事的完美性。

我班有一位同學的故事結尾是這樣子的:至從啄木鳥哈尼擊退“光頭強”二號以後,“光頭強”二號經常夢見哈尼那鋒利的喙兒,而鳥兒的歌唱聲又和往日一樣,經常回蕩在整個森林之中……

這樣的結尾,既使聽衆認識到破壞森林行爲必將受到懲罰,又感受到了保護環境的意義所在,結尾既含蓄,又昇華了保護生態環境這個主題。

現場創編故事不僅僅可以使學生的口語得到鍛鍊,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在創編故事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善於觀察和想象的能力,給學生終生髮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總之,在習作教學時,既要重視常規作文的訓練,又要撐起習作教學的另半邊天——現場創編故事。

習作教學心得體會9

前些日子,我校張主任叫我看了看教研室下發的關於語文教師讀書的必讀目錄 ,當我看到《國小語文教學內容指要——寫話習作》這本書之後,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我想,我一定要好好把這本書讀完。因爲我覺得自己在寫作教學方面一無所知,從來就是憑着感覺和自己的思緒上課,而根本不知道如何進行有效地寫作教學。

通過讀這本書,我覺得自己的教學有了思路,有了方向,更有了明確的好方法。

以前我的常規寫作教學就是根據語文書綜合學習裏的寫作要求來讓學生們先簡單的自己寫,然後再簡單地評一評優秀作文,然後再讓學生寫這樣的教學套路,以致我發現,學生們一到上作文課就央求我說道,老師別上作文課了唄。我在想,語文課,最重要的一項基本技能就是寫作,寫作關係到學生語文成績及語文素養的高低,甚至很有可能決定着學生以後語文學習的發展,或許到未來的社會,擁有一項較好的寫作功底會直接關係到孩子一生的成長髮展,如此重要的寫作課,竟然令我的學生們如此反感,是多麼的不幸和悲哀啊!因此,爲了學生將來的更好的發展,我想,我必須好好改進自己的寫作教學,讓學生們都能愛寫作,會寫作,寫得多,寫得好!於是,《國小語文教學內容指要----寫話習作》正恰逢時候的爲我指點這方面的迷津,讓我在寫話教學中痛飲一泓清泉,暢快淋漓地享受着吳中豪老師的涓涓指導。

這本書共分三大部分,第一大部分是語文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第二大部分是國小1_6年級寫話、習作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第三大部分是教學內容解說和教學建議。從三大部分中我們看出了語文教學的幾個重要方面,使我們對語文教學有個全面整體的瞭解和認識。

第一大部分國小語文教學目標又從漢語、閱讀、寫話、習作等方面分別闡述,內容具體全面。

第二大部分向我們介紹了國小階段不同年級的寫話習作教學目標及教學內容,這爲我們各個年級的寫作教學提供了明確具體的參考。

而我認爲對我最有指點價值的則是第三大部分,即各種各樣的教學內容解說和教學建議。

比如,寫話部分共包括用一句話寫自己觀察到的事、觀察簡單的圖畫寫一句話、用幾句話寫出自己的觀察到的事、用幾句話介紹自己感興趣的閱讀材料等幾方面。

從以上寫話教學建議中我發現,原來寫作並不是長篇大論,要寫很多很多的字,我們教學上不能上來就給學生規定要寫很多很多的字的作文,我們要從一句話開始慢慢引導學生進行寫作。看到這裏我欣喜若狂,寫一句話,多麼簡單啊,這樣學生們就不會用愁眉苦臉地來寫作了。於是我開始讓學生們嘗試着先少寫些內容,看到什麼,想到什麼,或想說什麼,都可以從一句話寫作開始。 我發現,這是個突破性地轉變,原來的死氣沉沉的作文課竟然充滿了無數生機和活力,我看到了學生們發自內心的高興和熱愛。他們高興原來作文是如此簡單,他們熱愛原來寫作可以如此暢快淋漓地抒發着自己的愛憎情感,就這樣,我的學生們開始愛上寫作,把寫作看成自己的知心朋友一般,遇到事情就寫下來,寫完之後感到如此輕鬆和愉悅!

當學生愛寫作了之後,我們開始嘗試着段落寫作。根據吳老師的建議,我在寫作教學中向學生們教授了幾點寫段落的寫作順序,比如按事情發展順序寫,按時間順序寫,按方位順序寫,按事物的幾個方面寫,按先總後分的順序寫,按先概括後具體的順序寫等等。

我們練着寫段落就從描述自己身邊最熟悉的內容開始,就這樣,我發現原來每個孩子都是出色的小作家,他們寫出來的內容甚至不左於課文中的內容。

就這樣六年級的學生,不管原來語文基礎多麼差的都會嘗試着自己寫出一大片段落來。我想這些進步都是吳中豪老師指點的,都是讀了《國小語文教學內容指要——寫話習作》中給我的啓示,因此,我要感謝這本書,給我的語文寫作教學指明瞭方向,同時還要感謝教育局的有關領導,激勵着我在語文寫作教學中不斷學習,不斷進步。

當學生們都愛寫作,會寫些內容的時候,我就開始教授學生寫各種文體的文章,最好寫的是一件事,然後接着讓學生們嘗試寫一個人,寫一處景物,最能看出寫作水平的就是寫景散文,學生運用上一定的寫作順序,並加上很多的修辭手法,當我看到學生的寫好的作品時,我不禁爲學生精彩的寫作而喝彩,原來,寫好一篇文章也是如此簡單!

後來我教授學生正確使用標點符號以及編寫寫作提綱,重點學習如何描寫人物,描寫環境場面,如何編故事,寫讀後感,寫通知,寫發言稿,如何修改自己的寫作,如何運用正確的修改符號進行修改等等。

總之,我從這本書中獲取了很多有關寫作教學方面的好方法,並將這些好方法教授給我的學生們,使我的學生們受益匪淺,而從這本書中我學到的還有很多很多,以上的這些內容遠遠表達不了我對這本書的熱愛與感激之情,我只能強烈地抑制住自己滿心的感激和歡喜之情,大聲喊一句:感謝《國小語文教學內容指要——寫話習作》這本書!感謝吳中豪老師!感謝有關教育局的領導!感謝你們使我在寫作教學中不斷進步,更使我的學生們愛上寫作,與寫作結下不解之緣!

習作教學心得體會10

電視上曾多次播放過這樣一幅畫面:一位年輕的媽媽在安撫好自己的寶寶入睡後,端一盆水給年邁的婆婆洗腳。正在這時,小孩見自己的媽媽不見了,好奇的尋找,結果發現這樣的情景。小孩轉身走了,不一會兒,他踉踉蹌蹌地端着一滿盆水說是給媽媽洗腳。我不由得被這則廣告觸動和感動,小小的手,大大的盆,滿滿的水,裝載着的是濃濃的親情和留給我無限的深思。我想以此爲素材讓學生寫一篇習作,相信能讓學生聯想到很多記憶猶新的畫面,許多縈繞耳旁的輕聲細語。這是一次心靈的洗滌又是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好素材,現在的國小生一見到寫作文就頭痛,覺得無話可說,無話可寫,無頭緒可理請,無章可循,總之是剪不斷,理還亂,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縱然是絞盡腦汁,挖空心思寫出來的文章也是空話大話成堆,套話固定模式屢見不鮮。老師們也犯愁:爲什麼學生們的水平就這麼難提高呢?爲什麼學生的作文模式都千篇一律呢?爲什麼學生們的心裏話表達出來都一樣呢?是巧合嗎?陷入沉思和反思中的我在看到這則廣告後不禁茅塞頓開,我想這則廣告也不是作者刻意編造出來的,它來源於生活,從真實平淡的生活中來,又真實地反映平淡的生活,二者緊密相

連,不可分割,缺一不可。生活中處處都有這樣的鏡頭,生活之美每時每刻都存在,我們要善於捕捉生活中的微小鏡頭,以小見大,從一粒沙中見世界。從平凡中見不平凡,從平常中見特別。要用發現的眼光去觀察生活,要知道平平淡淡纔是真,生活中哪有那麼多的驚天動地和激情飛躍呢?所以國小生要放亮眼睛去看,放大腦袋去想,放穩筆去寫。下面是我對國小生作文教學方面的一些膚淺的思考:

一、用眼觀察生活收集寫作素材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一個又一個的鏡頭組合在一起可以成一部電視劇,生活中一個又一個的小片段圍繞一箇中心也可以練就成一篇文章,重要的是我們要引導學生去留心觀察生活,思考生活,品味生活。用獨特的眼光從不同的角度品平常的生活,談真實的想法,不拘一格,只要有真情流露即爲好文章。如果說一篇文章的內容是它的軀體,那麼真摯的情感就是它的靈魂。平時我最喜歡批改學生的週記,也許很多人會說我傻,但我不這麼認爲,因爲每當這時,我彷彿在與他們交談,與他們進行心靈溝通。週記是訓練學生寫作的重要方式,更是師生心靈交匯的一種重要渠道。每改完一篇週記,我的心情都是快樂的放鬆的。因爲他們開始學會用發現的眼光去留意生活的美,爲寫作收

集素材,同時不斷豐富了自己的閱歷,爲寫作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活水。很多學生並不是完全沒有話可說,而是羞於表達。課間我留意到幾個男生聚在一起,興致勃勃地談論>中的精彩故事情節,佩服其中的某人足智多謀、神機妙算、英勇善戰等。不同班女生在一起比較誰的語文老師漂亮,嚴格,更關心學生等。每個人都有十分充足的理由證明自己的觀點。這時,老師要鼓勵他們把這些話記錄下來,再拓寬思維有條理的敘述,相信其中不乏好文章。

二、親自體驗生活,創設寫作的情境。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國小生的生活經歷畢竟是有限的,作爲老師要有意識地爲學生創造機會,豐富他們的生活,讓他們有更多的生活體驗。老師要儘可能的組織學生開展一些有趣積極健康的活動或知識競賽等,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樂,激發他們寫作的激情和慾望。教完>一文後,我組織學生可後收集資料,在課堂中開展一次小記者採訪活動。本次活動中,學生表現真是積極主動,個個振振有辭,個個採訪都有收穫,場面更是熱鬧。此後,一篇篇流露真情的習作躍然紙上,有了真實的生活就會有真實的內心感受,也就能流露真情的文章。作爲教師,要引導學生善於實踐,通過親身體驗去感受生活,表

達真情實感,實踐出真知。

三、用心感悟生活,昇華情感。

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於情。"不同的學生對生活有不同的思考和感受。在習作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同一件事情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從而得到對生活的不同見解。因爲學生具有自己獨具個性的眼睛,耳朵,心靈感悟和表達方式。我在授>中,讓學生分別扮演曹丕和曹植,有感情地朗讀最後一句“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讓學生體會到曹植對曹丕悲憤填鷹的感情和譴責勸戒的語氣。學生開始覺得很可笑,但兩三次演下來,教室裏空氣凝重,同學們的表情異常嚴肅,目光嚴厲。我知道他們體會到了這些情感。又如,我在授>時,學到“周瑜很高興”時,讓學生想他高興的同時想了些什麼.有的說:"諸葛亮中計了。"有的說:"諸葛亮真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啊.這回恐怕凶多吉少了。"有的說:"諸葛亮這個大笨蛋中計了,這回看他怎麼在三天之內造十萬多枝箭,這回他必死無疑,我可以去除這個心腹大患了,除去這個眼中釘了。哈!"我再叫學生以小練筆的形式寫入本子中,就是一段很好的寫作素材了。不僅如此,我還鼓勵學生寫讀後感,讓每個學生勇於寫出自己個性化的想法。老師在習作中要理解,尊重,珍

視學生對生活的獨特感受。

四、用筆描繪生活,吐出真情。學生看到了,聽到了,想到了,怎樣讓學生樂於表達呢?教師要引導鼓勵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表達情感,讓學生想怎麼寫就怎麼寫,充分尊重他們的表達方式和情感體驗以及深沉的內心世界,那麼他們的習作離真實和精彩就並不遙遠了。

總之,教師要引導和鼓勵學生多在生活中去看,去聽,去想,欣賞他們的一切想法,爲他們寫出富有個性化的真實作文創造寬鬆的環境,激發寫作慾望和靈感!

20xx—10

習作教學心得體會11

xx年7月5日,我參加了xx市國小語文骨幹教師培訓學習。聽了兩節作文課以及聽了張xx校長關於“開放式習作教學”專題講座,耳目一新,受益匪淺。

張xx校長說:習作,閱讀是基礎,興趣是動力,思維是關鍵,表達是難點。“開放的理念”、“開放的思維”、“開放的情感”、“開放的內容”、“開放的表達”、“開放的文體”,形成了以“開放”爲特徵的言之有理、行之有效的國小習作教學模式。張xx校長說:“開放習作表達方法的教學應由重形式指導該爲重內容指導,由重課堂指導改爲重課前指導,由重套路指導改爲重思路開拓。”在習作教學的重課前指導方面,在以往自己的習作教學中,我也注重課前指導。經常讓學生把學校的活動作爲習作的生活素材之一,如學校開展的社會實踐活動,校運會、電影觀後感。有了課前的生活積累和真實體驗,學生都樂於習作,樂於表達。就是張xx校長所說的:“有了生活積累,有了真實體驗,誰說學生表達無物,抒發無情?”

這次習作培訓,既有精闢而創新的理論,也有實質性的課堂案例,深入淺出,給我們語文老師提供了寶貴的習作教學經驗,避免我們誤入習作教學的歧途,避免我們走彎路,引導我們走習作教學的陽光大道。國小語文教學心得體會

語文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作爲語文老師,要想在教學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應知道課堂教學要注意的關鍵是什麼,現將本人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總結如下:

一、設計好教學導語。導語是新課的引子,是教學一篇新課文的開場白,一段精彩的導語是一節課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因此,導語設計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那如何才能設計好課堂教學的導語呢?

1、根據不同課文類型設計不同的形式,設計時並要圍繞教學內容,學習目標來構思,突出教學重點,避免華而不實,偏離課堂教學的主題,讓學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簡明、概括。導語應力求做到以少勝多,言簡意賅,用一段簡明的導語,抓住課文內涵的要點實質和學習材料的核心內容,有利於概括教學的主要內容,使學生輕鬆掌握有關知識。

3、要生動、有感染力。充滿色彩的生動的導語,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能感染學生,調動學生去領略課文的風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二、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氣氛直接影響着教學效果。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其知識,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制約課堂氣氛的關鍵要素。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要“嚴”不能放任自流。當然,“嚴”也不能嚴得過度,以免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壓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有“激情”,教師每上一堂課前應以滿腔熱情的積極狀態,將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心隨着教師的情感而奔騰澎湃。只要我們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積極主動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從中潛移默化地受到薰陶和感染,良好的課堂氣氛自會形成,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習作教學心得體會12

作文教學是困擾語文教師的一大難題,在教學中,學生怕寫,教師難教。在毛老師的課堂中,充滿了笑聲,孩子們完全融入了課堂教學,在輕鬆愉快的氛圍裏完成了一篇篇精彩的的習作。

毛老師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有意地構建一種平等友好的師生關係,營造輕鬆愉悅的習作氛圍,這樣會極大地激活學生學習的慾望,學生就會敏捷地展開思路,有了想表達的慾望。

總而言之,聽了這節異彩紛呈的作文課,讓我感受到,寓教於樂,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作文講評課力求生動、新奇、多樣,讓學生在輕鬆的環境中明白好在哪裏,錯在哪裏。一是生動。堅持讓學生從範例中體會寫作規律。二是新奇。注意選擇那些充滿情趣、富有特色又符合教學要求的文章或習作,力求激發學生的悟性,從中得到啓迪。三是多樣。講評形式多樣,可以避免學生因單調重複產生厭煩情緒,提高學習興趣。注重綜合講評、重點講評、個別講評的差異性,根據不同階段,不同對象,不同問題進行鍼對性的分析講評,幫助學生尋找自己的弱點和興奮點。

興奮點,針對性,文章,教學,課堂

習作教學心得體會13

本週我們中段的語文教研活動被定在了南十里鋪國小,它緊挨着南三環,我和同事費了好大功夫才找到了這裏。走近,校門口是一個個擺着各式各樣、色彩鮮亮的風箏攤位,頓時給這片光禿禿的土地增色不少,最近各校都在爲即將來臨的風箏節做着準備,想必這些攤主也是爲此而來吧!

進入校園,諾大的操場映入眼簾,我們不得不感概:這麼大的校園讓我們好生羨慕呀!只見同學們排着隊列,手裏拿着風箏,估計是要到操場上放飛自己親手製作的風箏吧!這次教研主要是來向崔老師學習她的習作經驗的,聽說她輔導的孩子的習作作品經常被登到鄭州日報和晚報上,我們這次也是慕名而來的!

崔老師用樸實的語言從童話故事和觀察日記兩大方面詳細的給我們介紹了她在教學中的心得,我很慶幸,因爲這兩大方面正是我們三年級上學期學的,雖已經寫過,但通過聽崔老師講,我還是受益匪淺。過後,我也總結了一下崔老師在講習作中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一、培養孩子觀察生活的習慣。習作的原材料來源於生活,只有擁有了一雙發現生活的敏銳的眼睛,才能抓住生活中的精彩片段,一篇好的習作纔有可能誕生。有一次,崔老師剛上課,南十里鋪國小的上空下起了冰雹,崔老師隨即就讓孩子們走出教室進行觀察,結果一篇篇精彩的文章就出現了。

二、從多個角度訓練孩子寫作的能力。崔老師班上的孩子平時就有寫日記的習慣,爲了給孩子們創造不同的寫作視角,崔老師經常給他們出一些題目來寫,如:蝴蝶 蛋糕 蠟燭 將這三個毫不相干的事物放到一篇文章當中,讓孩子們發揮想象盡情寫作。這種寫作方式我在教學中從未嘗試過,看着孩子們寫的如此的美,我也覺的很新穎,很具有創造性,以後在教學中也可以借鑑。教師學習心得體會

三、放手讓孩子盡情想象。無論是寫靜物還是人物,如果一味的寫表面,就好像人只有了軀殼而沒有靈魂,也可能會出現習作千篇一律的現象,但加入想象就完全不同,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他們會給定格的物體注入新鮮的血液,讓物體具有生命和靈魂。從崔老師學生的作品中我發現:孩子們的想象力遠比我們預計的要強大的多,他們想象的世界要遠比我們精彩,我們平時要儘可能的挖掘孩子無限的想象潛能!

四、習作中教師的引導很重要。學生在習作中除了腦海中搜集到的信息,就是老師的引導了。在崔老師展示的一篇習作《橘子》中,一個孩子這樣寫道:崔老師說:‘橘子掰開是一瓣兒一瓣兒的,但當他們被橘皮包裹着時,它們卻緊緊的挨在一起變成了一個團體,這不由得讓我想到了我們的班級……’。當我讀到這段時,真是觸目驚心,孩子的洞察力和接受老師訊息的能力真的是不容輕視的!老師簡單的引導卻點亮了孩子的內心,讓孩子在描寫橘子表面的同時又引發了更深的層面,並將橘子精神和生活緊緊的聯繫在了一起。

簡短的交流卻讓我的內心受到了很大的觸動,好久都沒有這種心靈的觸動了,這次教研對我個人的成長而言真的是賦予了很大的意義,我不得不發自肺腑的感慨一句:不斷的學習和交流真的讓我們成長的很快!

習作教學心得體會14

一、閱讀訓練與作文教學相結合

閱讀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閱讀能力是指學生積極涉獵書海,不斷接受文化薰陶,主動培養審美情趣,爲作文大量儲備知識的能力。一個學生缺乏閱讀能力或者說這種能力低下,知識心理就發育不全,很難激發作文興趣。大文學家杜甫曾深有體會地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一個人如果生活經驗欠缺,書本知識貧乏,寫作時必然腹空筆澀。茅盾先生曾說:“一個作家閱讀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領會其構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處,並且每讀一遍會有新的心得,這就意味着他的欣賞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賞力的步步提高反過來會提高表現能力。”。實踐告訴我們,大量閱讀古今中外文學名著,閱讀其他相關書籍。既可以繼續擴大學生的生活視野,擴寬知識面,又可以引發學生的寫作慾望,提高鑑賞能力,還可以逐步豐富他們的語言、詞彙、寫作素材,領會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寫作規律。“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國小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是一項時間長,見效相對緩慢的工作,需要師生雙方的長期共同合作,積極參與。教師要有耐心和毅力來培養我們的學生。

二、注重平時積累

作文也像語文基礎知識、閱讀一樣需要積累,比如好詞、句、精彩片段等。

根據課文內容來積累。“重視文本”也是新課標的要求,而且很多課文的思考練習中都出現“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摘抄中積累材料。如果學生能掌握一些好詞佳句就爲寫作做好了鋪墊,能夠讓他們有詞可用、有話可說。

通過寫日記來積累。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佳途徑。由於日記的內容很廣,可寫昕到的、可寫看到的、也可寫想到的。總之,自己的喜怒哀樂都可無拘無柬地表達出來。這樣就讓學生有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也能夠寫真實的事情。

三、培養學生的自我修改的能力

國小語文教材是以培養和發展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爲中心,以培養自學自得、自作自改的能力爲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達到大面積提高國小生聽說讀寫的能力爲目的。這是新時期素質教育的體現,指出了作文的能力培訓的一條途徑。“自改”作文,既能培養學生的自學精神,又能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在多年的國小語文作文教學中,筆者一直嘗試讓學生參與作文評改。學生把自己的作文看幾遍,通讀幾遍後,看它是否順口,以發現錯漏之處,並自己進行修改,以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四、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

頭痛於作文的學生,則是作文還提不起他們的興趣。興趣是寫好作文的起點。作文教學要取得一定成效,語文教師必須千方百計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變被動學寫爲主動學寫,逐步使他們樂寫。

以上幾點,既相對獨立,又相互依賴,相互制約。只要我們切實抓好各個環節,努力創造條件,在實踐中加強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就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習作教學心得體會15

一、以生爲本,實現生生互動

習作源於生活,是學生對生活的體悟和理解的自然流淌。學生成長了、進步了,他們對集體有着強烈的愛,這種情感是由內而外的。在習作賞評中在極力的把學生推到課堂的最前沿,以學生的需要爲切入點,讓學生在內容、方法、情感和表達上能夠有所得。

這節課我以“小組推薦——全班推薦——個人自薦——教師推薦”這種方式貫穿整節課。目的就是要體現以學生爲本,以學生的需要爲出發點來組織教學,力爭體現“真”課堂“真”學生。這幾種推薦完全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小組推薦中學生以欣賞的眼光發現了彼此的優點,並且能夠說出自己的推薦理由;全班推薦時學生一定會推薦平時作文寫的非常好的學生,因爲通過欣賞他們的作文可以讓自己有所收穫;個人自薦,給那些有強烈慾望展示的同學一個機會,學生的表現是非常積極的;教師推薦,就是要鼓勵和維護後進生的發展,讓他們能夠樹立信心。從教學的效果來看基本上達到了以上目標。

在交流賞評的過程中,教師把學習的權利大膽的交給了學生,讓生間相互交流,教師要勇於退位,讓學生能夠自由的發揮。學生開始自由的交流,他們各抒己見。此時,我覺得這纔是真正的課堂,真正實現了生生交流,學生去除了恐懼,他們發現了彼此的優點,並且能夠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談。

二、尊重弱小,喚醒孩子的心靈

習作賞評課,往往是那些好學生的天下,因爲他們好說,而且說的又好,作文寫的也好,他們在課上有一種成功感、自豪感。而那些後進生往往覺得自己不如別人,作文寫的不好,也評價不好別人的作文,他們很自卑沒有勇氣展示自己,一來二去在習作賞評課上就成了聽衆。他們最需要的就是教師對他們的幫助,給他們鼓勵,幫他們樹立信心。

三、去除恐懼,要追根溯源

雖然這節課學生在不斷的舉手發言,但是仔細觀察總是那幾個好學生,不如平時回答問題的人多。我也有點不解,之前我們在上賞評課的時候,多數學生都特別積極,不讓他們說他們都着急,今天是怎麼回事?通過課下調查我才知道原因有兩點:第一,學生原來是緊張了,他們沒有心理準備,以爲就是他們最喜歡的康老師來,沒想到有這麼多老師和領導都來聽課一下子變得緊張起來,他們怕說錯了給班裏抹黑,孩子的出發點是好意,也能夠看出他們的集體榮譽感特別強。再仔細想想其實這都怪我,之前沒有告訴學生們都誰來聽課,如果告訴他們,他們就會有個心理準備不至於那麼緊張。第二,最開始交流的時候在前邊展示的同學就是叫的那些平時能說會道的人來評價,平時他們說話就一套一套的別的同學對他們就有點畏懼感,總是說不過他們,在加上他們的評價又是比較深刻,這幾個人把大多數同學想說的話都給說了,弄得別人不知道該說什麼了。這就需要教師思考如何去除學生的恐懼讓更多的學生都參與到課堂當中來。我覺得就我班學生而言要在大的場合不緊張,首先就要讓學生知道這節課的重要性,以及聽課的都有哪些人,讓他們有個心理準備,如果冷不防的讓他們看到很多陌生的面孔他們還是會有些緊張,雖然孩子經歷了很多次公開課但他們畢竟是孩子,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其次,回答問題的同學要由低到高,儘量先讓那些平時不愛舉手的、說話不是特別好的學生來說,然後再叫那些善於表達的學生,這樣一來讓學生有一個慢慢升起的過程,學生內心的恐懼就會降低很多。

四、發現不足,積極探索改進辦法

雖然整節課下來比較令人滿意,但是仔細想想還是存在很多問題,需要進一步提高和改進。首先,從學生層面來講,學生髮言的語速太快,很多話沒有聽清楚就過去了,今後應讓學生把說話的語速放慢,讓別人都能聽清楚自己的發言。有學生髮言時說的套話比較多,而針對某一點說出自己的感悟的人少。有些學生說的話比較多,但是仔細聽聽重點體現的不明顯,不能夠簡單的話表達自己的感受,今後在這方面還要加強練習。其次,從教師層面來講,板書設計缺乏科學性,學生都做到了寫真人真事,而且也寫出了自己感受,板書就不用寫“再現生活,表達真情”了,這完全沒有意義,對學生沒有任何提示作用。在賞評的過程中重點應該是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在寫事的過程中要有自己的感悟,生活給了我們什麼,對今後的生活有什麼樣的希望,這些是要求教師幫助學生提升的地方,而本節課在這方面沒有做到位。也就說教師在讀學生的預作時發現的問題不夠準確,導致課堂提升不足。研讀學生預作,是一節課成功的關鍵,今後要在這方面多下功夫。

在賞評課中要以生爲本,要立足於學生,不要只看重學生對習作方法和技巧的掌握,要重在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