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得體會

國小心理教育健康心得體會

在平日裏,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裏,讓自己銘記於心,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國小心理教育健康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小心理教育健康心得體會

國小心理教育健康心得體會1

xxxx年9月22日至9月28日,我有幸赴海南萬寧興隆參加了爲期7天的海南省中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班的學習,通過培訓,傾聽了肖少北院長、劉海燕教授等6位專家的精彩講座。他們用一個個鮮明的事例,闡述了心理健康這門學科的魅力所在,並且通過理論學習、自我剖析等讓我們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門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基礎教育,同時也讓我們知道,加強對學生的心理教育,可以減少甚至杜絕學生心理問題的發生。要實現提高學生素質,促進學生的人格健全發展的目標,教師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尤其是班主任。從而讓我瞭解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以及它的重要性,明白了教師不僅僅要教書,更重要的是要育人。更體會到新時期對健康理念的重視使我們不容忽視。現將本次學習的感悟總結如下:

本次學習讓我更深刻的意識到教師心理健康學習刻不容緩。無論是從教師自身,還是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我們教師都有必要去學習這方面的知識。其實每個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只是有些時候大家忽視了它的存在,或者有意識的否認它的存在。所以我們每一個一個正常的人都需要學習一些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更何況我們這些被稱爲靈魂的工程師的教師呢?教育是心與心的溝通,我們面對的不是一成不變的事物,而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着複雜情感的人。有句話說得很好,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心理不健康的教師對學生身心造成的危害,遠遠超過其教學能力低下對學生學業所產生的影響。教師的心理健康更是直接關係到學生的心理健康、學業成就和人格發展。因此,教師心理健康是培養兒童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維護教師心理健康對於培養合格人才促進教育和諧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心理健康與心理不健康沒有嚴格的界限,由於內外因素的影響,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礙的情況是經常發生的,所以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有可能出現某些不夠健康的心理狀態。許多天才人物或多或少地具有心理不健康症狀。例如荷蘭畫家凡高生前是一個畫壇無名小卒,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孤獨中生活,是一個躁狂症患者,曾割下自己的耳朵作爲禮物送給自己鍾愛的女人,最後不能忍受貧困和疾病的折磨,開槍自殺;蘇聯著名詩人馬雅柯夫斯基具有癔病性人格,情感多變,易激動,感情用事,好幻想,缺乏理智,缺乏自制力,由於他的戀人急着要去上班,沒有聽從他的意願留下來陪他談話而開槍自殺;美國作家海明威晚年患有躁鬱症,由於不堪忍受疾病和心理上的重壓也是開槍自殺的。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這充分說明常態心理與變態心理之間沒有絕對的鴻溝。每一個人都會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只是嚴重程度和影響學習生活的程度不同而己。教師也不例外。尤其是現代高速發展的充滿競爭的社會,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給教師帶來更大的心理壓力,更可能產生不健康的心理狀態。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時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素質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確定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目標是: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諮詢和輔導,調節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教育能力。在中國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們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師更新教育理念,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於提高德、智、體、美、勞教育的成果;有利於學生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維護。因此說,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係——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於壓力之中以至於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身爲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儘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此外,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爲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薰陶與教化作用,真正作到爲人師表。只有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齊抓共管,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發展。

此次心理健康培訓的時間雖然僅僅7天,但在我的心裏卻激起了層層漣漪。這次培訓給予我的東西決不止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它會有一種延續性,影響着我的生活和工作…今後,我要從心理教育的層面上去教育我的學生,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心理髮展。爲了讓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我會繼續認真的學習,並將所學運用到實際工作之中!

國小心理教育健康心得體會2

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工作。如何培養出心理素質良好的新時代人才是學校所面臨的一個新問題,也是學生今後全面發展和有效接受完整教育的良好基礎。

一、隨着社會的重視,目前學校教育已慢慢成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戰場

1、校園主環境建設

一流教育要有一流主環境建設,環境建設是學校心理健康首要任務。學校主環境,應以嶄新面貌出現,儘可能地體現“新穎、整潔、明亮、美麗”的風貌。

2、校園文化建設

學校要通過開展各種藝術、文化、體育、學習名人等活動,提高學生興趣,活躍學生身心,達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師生關係的目的,改善學生心理環境。

3、學校校風、班風、教風、學風“四風”建設

學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綜合素質,在良好的校風校貌這個心理環境中能得到良好的'發展。

二、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關鍵是教師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兩位專業教師的事,它還需要全體教師的重視和參與。不僅僅需要專業的心理輔導員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更需要其他各科教師結合本學科特點,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方法充分運用到教學中,兩者有機結合,確保國小生的健康成長,使學生的人格得到和諧發展。

教師不僅是學生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學習的楷模,他們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有較大影響。我認爲爲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教師還要做到:

1、教師要尊重學生

尊重學生包括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勞動,尊重學生的成績,尊重學生的隱私……

2、每一位教師在上課時都應該時刻記得幫助學生保持良好的情緒

對學生要和藹可親,以誘發其良好情緒;善於觀察學生情緒變化,及時排除不良情緒的干擾;創造生動活潑的教育教學情境,使學生樂於學習;發現並表揚學生的優點,給予不同方式的讚許,鼓勵他們進取。

最後,引用美國斯塔頓所著的《國小生健康教育》一書中的一段話來說明:

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便學會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容忍中,他便學會耐心。

如果孩子生活在讚揚中,他便學會自賞。

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歡迎的環境中,他便學會鍾愛別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贊同中,他便學會自愛。

如果孩子生活在平等中,他便懂得什麼是公正。

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學會相信自己和周圍的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誼中,他便會覺得他生活在一個多麼美好的世界。

國小心理教育健康心得體會3

現在心理健康工作越來越重要,加強孩子心理的教育是國家和校園的首要任務,同時也在現代社會的教育中越來越重要。心理健康教育作爲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國小生處在長知識、長身體的階段,他們的心理品質還不成熟,一些學生由於自身、家庭的種種變化,學習壓力的加重等原因,加上缺乏對自己的正確認識,導致他們產生不健康的心理。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健康地成長,培養其優良的心理素質,促進其個性的和諧發展,健全其人格,使他們能夯實心理基礎迎接各種挑戰,這是每個國小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如何對國小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呢?我認爲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一、巧妙暗示,樹立自信

自信是一個人對自身能力的正確認識和充分估價,這是一種良好的心理品質。自信的孩子熱情樂觀,不怕挫折,能憑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去實現目標。但目前國小生較爲普遍地缺乏自信,存在自卑的消極心理。先天生理上的缺陷,在班集體中的地位,學生之間矛盾衝突都可能使人產生自卑。這種消極心理的存在,使學生不能以正確的態度、平和的心態對待自己的不足。這種心理的形成主要是因爲學生自己、家長或老師常常將其不足的地方和其他同學的優點相比較,而忽略了他們的長處。時間一長,他們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尤其是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認爲自己天生笨,努力也是徒勞,這種想法更要不得。因此,教師首先應轉換評價角度,睜大眼睛,及時發現學生的優點及閃光之處。其次,教師應以各種方式,如一個真誠的微笑,一個關切的眼神,—句鼓勵的話語,一句看似不經意的表揚等向學生巧妙暗示,讓他們瞭解自己的長處,看到自己的能力,以克服自卑樹立自信。再次,教師應指導學生正視自己,科學地一分爲二地評價自己,讓學生明白,別人有你羨慕的長處,你也有別人不及的優點。教師指導學生縱向比較,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與不足,懂得失敗乃成功之母的道理,學會正確面對失敗。教師可讓學生講出自己最爲難的事,幫助其找到解決的辦法,使學生克服困難,體驗成功的喜悅,樹立“我能行”的信心。

二、傳授方法,促進交往

肖伯納說過:“倘若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個蘋果,而我們彼此交換這些蘋果,那麼你我仍然各有一個蘋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而我們彼此交流這些思想,那麼我們每個人將有兩種思想。”國小生的交往具有獲得信息的功能,並且有利於學生的社會化。通過交往,他們不僅對自己有一個客觀的認識,而且對別人也有所瞭解,既不惟我獨尊,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又不自暴自棄,懂得相互學習,合作交流。有的國小生常常遭遇交往失敗,有時他們的言行並無惡意,但卻不被他人理解和接受,而產生矛盾和誤會。漸慚地,他們變得自卑、敏感、膽怯。因此,指導學生認識交往的意義,掌握交往的方法,積極主動地交往,對其形成健康的心理是很重要的。教師應告訴學生,與他人交往,首先要做到對人有禮貌,其次態度要真誠謙遜,豁達大度,懂得剋制忍讓,並注意聆聽他人的意見,不搞惡作劇,不挖苦取笑別人。還有的國小生性格孤僻,抑鬱內向,沉默寡言,不善交往,把自己圈在自我的小圈子裏,或孤芳自賞,或自漸形穢,其實這樣不利於他們的健康成長。對於這樣的學生,教師要善於選擇話題,多啓發誘導,使他們敞開心靡,願意與人交談。同時,要創設團結友愛的班集體,用集體的愛感染他們,使他們體驗到集體生活的快樂,逐漸變得活潑開朗,並儘快融入到集體生活中去。

三、善於疏導,培養情感

成長中的國小生隨着知識積累的日益豐富,各種能力的不斷提高,生理心理的急劇變化,情感體驗逐漸豐富。但他們處於半幼稚半成熟時期,矛盾交織,他們的情緒情感還不平衡,不穩定,往往滋生不良的情緒、情感。教師首先應瞭解學生,尊重學生,經常和學生溝通,對學生的點滴進步予以關注。其次,教師要讓學生知道哪些情緒、情感是好的,易被人接受,哪些情緒、情感是不好的',要控制消除。教師要指導學生正確認識心理現象,學習調節控制自己的情感,努力培養高尚的情感。教師應耐心地幫助學生分清積極與消極、樂觀與悲觀、自尊與虛榮、自豪與自傲等不同心理品質的界限,讓他們通過合理釋放,調節昇華自己的情感,減少心理壓力和緊張感,引導學生學會多方面、多角度看問題,胸襟寬廣,能容人能容事,情感豐富。

四、組織實踐,鍛鍊意志

具有良好意志品質的人,表現爲有堅定的信念,勇敢樂觀,自制力強,有堅忍不拔的毅力和百折不撓的精神。如今的孩子大多家庭富裕,生活安逸。即使有的家庭經濟並不寬裕,但父母總覺得再苦也不能苦孩子,自己省吃儉用,對孩子的要求儘量滿足。由於缺少鍛鍊,很多孩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嬌氣十足,不僅動手能力、自理能力較差,還普遍存在依賴性強,自制能力差,意志薄弱,做事易半途而廢,缺少恆心和毅力等問題。

五、抓學科滲透,紮實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課堂是學校進行教育活動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不僅是科學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學生心理髮展的過程。我們嚴格按照上級要求,開設上好心理健康課的同時,要求教師在各科備課時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課,抓好心理疏導的教育;語文課,以教材中大量的優秀文字形象,從這些人物身上體會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質;數學課中研究重點是觀察、注意、思維、記憶等心理活動;英語課則要求創設寬鬆、和諧的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學習信心,使之敢於表現自我,增強學生羣體交往意識,發展能力和個性;音樂、美術等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體驗,給人以美的薰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學科教學過程中滲透有關的知識,可以使學生處處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且作爲教育的主體,教師不僅在知識上影響着學生,而且教師的人格也會在教學的師生互動過程中起潛移默化的作用,這就構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

六、抓認識提高,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會日新月異的急速發展和變革,各種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學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由於青少年學生正值成長髮展過程中,缺乏科學的辨別能力和社會實踐經驗,加上國小生的獨立意識較差,所以國小生很少易發生心理行爲偏差。近年來,國小生常出現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爲,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發現,他們存在心理偏差,是由於在學習和生活中碰到問題和困難時,缺乏解決矛盾,應對挫折和處理危機的能力。

七、抓課題研究,從細處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針對國小生的關愛教育的內容及途徑,探索並形成了優化學生情感體驗、人格發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師以身示範下,對國小生開展“關愛自己、關愛他人、關愛社會”三個方面的教育。通過開展主題活動,抓陶冶、抓體驗、抓滲透等展開教育,我們明顯感覺到學生的心理素質、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優化。在校內、班級中師生之間、同學之間互相關愛、團結幫助蔚然成風,在各種學習活動中,學生合羣,積極參與,團結協作,自尊自信,創新精神等得以充分體現。在家中,社會上,學生都能從小事做起主動關心、愛護、幫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題隊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受到教育的同時,自身的能力不斷得到提高,心理素質明顯加強。

作爲教育工作者我們對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數而不管學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們要培養的是人才而不是廢才,更不是害羣之馬。學校可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經受磨練,通過積極克服活動中不斷出現的困難,進行自我約束、自我調節、自我教育,鍛鍊意志,形成自強不息、堅忍不拔的心理品質。公益勞動、軍訓夏令營活動、社會考察活動、春秋季運動會都是鍛鍊學生的好機會,學生在活動中成長,在活動中走向成熟。因此,我們全校上下形成共識:要下足功夫,正視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學生的健康發展,健全他們的人格,爲21世紀培養合格的人才。

國小心理教育健康心得體會4

非常榮幸,有機會參加。雖短,只有兩天;培訓地點雖然偏僻,在南昌高新技術區,但是培訓內容豐富,感覺受益匪淺。

在第一天的培訓中,科學研究院科研處處長、上海市心理學會副理事長吳增強,上海市中國小協會祕書長蔣薇美,北京市問題青少年不良行爲矯治及心理干預專家劉燕等專家進行授課。專家分別圍繞中國小心理輔導原理、學校心理輔導的操作與技巧等內容進行了專題講座。第二天,由江西籍心理專家劉燕就輔導室的.有效利用及團體心理輔導課的設計等內容進行了專題講座。期間,還穿插了九江市雙峯國小、臨川二中、廣豐縣永豐中學、南昌縣蓮塘二小的教師代表做經驗交流,讓我們參訓學員分享了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經驗。

這次短暫而緊張的培訓,讓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對於緩解中國小生心理壓力,密切人際關心,避免一些突發事件,構建和諧校園,提高教育幸福指數有重要意義。

大力促進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遠,唯有不斷嘗試不斷創新不斷堅持。

國小心理教育健康心得體會5

11月我幸參加了“國培計劃”農村中國小“留守兒童心理關愛”教師培訓,通過培訓,我學到了許多班級管理方面的知識,使我對班主任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尤其是學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一專題後,受益匪淺,感想頗多。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當前學校教育面臨的新任務和新要求。在現今的學校裏,如何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問題談談自己從這次培訓中獲得的體會。

通過學習使我認識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時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素質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在中國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們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師更新教育理念,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於提高德、智、體、美、勞教育的成果;有利於學生心理障礙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維護。因此說,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

心理健康,是指一種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狀態。心理健康這個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當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問題。圍繞着心理健康開展的'教育,我們稱之爲爲心理健康教育。從班主任的職責來看,班主任要當好學生的心理保健醫生,促使他們身心健康的發展。這是因爲心理健康是班級德育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夠全面地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全面素質。心理健康內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謂自尊是指學生中間,或者指某個個體中間,對自己或者對自我一種積極的肯定的評價,體驗或態度。老師們都很重視對學生自尊心的培養,因爲學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爲自強、自立、自信的年輕一代,因此自尊的問題最重要。

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結合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特點,爲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髮展環境。一個學生要能與周圍人保持一種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產生安全感、歸屬感和自信心。因此,身爲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積極爲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髮展環境,應該把工作重點放在平時維持其心理平和、積極、順暢等上面,營造好孩子們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長環境,爲孩子們建設和諧平等的集體,儘量讓每一個孩子能夠在充滿關愛、溫暖、上進的學習環境之中,避免對於孩子們成長不利因素的出現。

爲了更好地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要求將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滲透到學校各項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實施,如班主任工作團隊工作等等,同時也應該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滲透到各科教學中去,每一個任課教師可以根據本學科教學內容與學習活動特點滲透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這樣就能夠形成衆多的非專門渠道,促進學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開展。

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應成爲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將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內容滲透到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去,將兩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實處。利用學科知識加強情感教育,使學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教師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教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爲,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爲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師的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說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係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於壓力之中以至於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身爲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儘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爲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只有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齊抓共管,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發展。

國小心理教育健康心得體會6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句話:“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顆心,每顆心都有自己獨特的聲音。”反覆咂摸,耐人尋味。的確,每個人的內心就是廣闊的天空,是浩瀚的海洋,具有豐富而神祕的內含。作爲一名教師,我們每天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個體,他們的內心世界何嘗不是豐富多彩、變化萬千的呢?

一直以來,我對心理學都有着一份獨特的愛好,學校推薦讀《中國小心理健康與心理諮詢》,我便懷着強烈的好奇與探尋慾望讀完了它。讀完這本書,我的體會有兩點:

一、作爲一名教師,應該瞭解而且必須瞭解中國小心理。

中國小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着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社會閱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他們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升學和自我意識等方面,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或問題。遇到問題怎麼辦呢?靠自己解決?他們的心智還不夠成熟,人生經驗還不夠豐富。靠父母解決?現在的家長工作壓力也很大,每天奔忙導致和孩子溝通不夠,況且不懂得教育技巧,致使親子關係緊張。看來,只能靠老師幫助解決。老師關注學生的心理,懂得學生的心理,就能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和輔導,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中國小心理健康與心理諮詢》一書中向我們介紹了學習問題、情緒問題、性格問題、交往問題、行爲問題的諮詢與矯治,具體涉及到考試焦慮、自卑、任性、挫折、逆反等問題。只要我們認真學習這些知識,再在工作中與真誠、與實際相結合,就能使學生感覺被尊重和理解,從而也就調動起了學生的積極性,班級管理、學校管理也就事半功倍。因此,爲人師者一定要記住:好的心理是一劑良藥,能催人奮進,反之它就是枷鎖,使人滅亡。

二、作爲一名教師,瞭解學生的心理就能調整好自己的`心理。

現在,學生升學的願望,家長望子成龍的期望,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統統變成壓在教師身上的巨大壓力。另外,現在的學生由於身處環境的複雜,個性更加鮮明,這又增加了教育教學工作的難度。在這種雙重壓迫下,教師的心理也很容易出各種各樣的問題。一旦教師出現焦躁、倦怠等心理問題,常常會影響到對學生的態度,進而導致師生關係惡化,使得工作陷入惡性循環,這對學生和教師的發展都是極爲不利的。

讀了《中國小心理健康與心理諮詢》一書,可以讓我們明白,學生出現逆反、任性等問題,是由於多種原因造成的,並非故意和老師作對。而且,出現問題的孩子正是需要我們包容和幫助的對象,就像醫生不能嫌棄病人一樣,我們老師應該不嫌棄他們,而且要真誠地幫助他們。當我們把問題學生當成一個個研究對象“對症下藥”時,就會就覺得有樂趣在其中,就能耐下心來想辦法,而不是怨天尤人或大動干戈。如此一來,我們教師的心理問題不是也緩解了嗎?另外,本書針對學生的各種問題都有具體的診斷方法和矯治方法,對我們的具體行動也很有指導性。例如:書中指出對待學習困難的學生,應該“起點要低,目標要明,速度要慢,及時表揚,體驗成功”,我班某生物理較差,我就用上述方法幫助她,先要求她每天向優秀生請教一個物理問題,一週後進行檢測有了一定的進步,及時表揚肯定後再要求她每天請教一個新問題,複習一箇舊問題,一週後再進行檢測,成績優良。面對這樣的結果,她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我體驗到了教育的樂趣,我真慶幸讀了這本書,及時得到了指導。

總之,《中國小心理健康與心理諮詢》確實值得我們一讀,有了它的幫助,我們教師就會時時刻刻地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們在和諧的校園裏,擁有健康的心理,從而快樂地成長。

國小心理教育健康心得體會7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心得體會

今天我們學校開展了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培訓,通過這天的心理健康培訓,我更加深入地認識到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聽了郭老師的講座,讓我們更深入的瞭解到了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概況,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實施途徑和方法,爲以後更好的開展工作打下紮實的基礎。在這次培訓中,我收穫頗多。

一、要做好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教師要有一顆健康的心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實施者,不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出色的專業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是很神聖的。教師的言談舉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會讓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一名優秀的教師,會在課堂中營造出和諧與溫馨的氣氛,讓學生如沐春風。因此,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是構建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發點。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不斷地完善品德修養,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過學習,我認爲,教師要保持健康的教學心態,應作好以下幾點:

1、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教師的價值取向直接影響教學行爲與效果。人生的價值在於他對社會的責任與貢獻。教師應是“人師”,在日常工作中應不斷加強教學心態和自我心理健康的有效調控。

2、正確認識自己

教師不是聖人,與其他職業人員一樣。只有坦誠地承認自己的不足與缺點,並積極改進缺點;只有完全地肯定和尊重自己的長處和優點,並努力發揚光大、充分展示,才能獲得別人的認同與尊重。

3、提高自己的素養

教師的社會作用主要是承前啓後。但更在於啓後,要讓“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俗話說“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須要有一桶水”。堅持活到老,學到老。

4、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

教師應努力培養自己的愛好和興趣,不斷加強意志鍛鍊,要堅信:陽光總在風雨後!沒有過不去的坎,走過去前面是個天。

5、看到學生的閃光點,

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有一個切合實際、恰當可行的理想目標。但教師目標的確立一般都帶有較大的主觀色彩。能否實現自己的主觀願望呢?那麼教育教學效果就是最好的驗證。在實踐中,主觀願望與客觀現實絕不可能是一致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對學生的期望不能過高或過低,並要適時調整對學生的期望值,更不能用盡善盡美的眼光去看待和評價學生。

二、要做好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切實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 國小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其一生有極爲重要的影響。現在的孩子從他們出生起就擁有了太多的愛,家庭經濟相對寬裕,爲孩子提供較好的生活、學習條件。但孩子在家庭中地位高,若教育不得法,輕易出現一些心理偏差。比如容易使孩子變得自私,凡事先考慮自己的利益得失,不知爲別人着想,既不易養成與人協同合作精神,又缺少競爭性,在班級中輕易表現爲不懂得尊重別人。在家裏,父母代勞孩子的許多本應自理的事情,使其易於形成依靠性,自主精神和自立能力都差,也缺少勞動自覺性。要對學生不良心理的成因多加了解,是學校因素,還是家庭或社會因素造成的。當我們感覺無力擺脫社會風氣的困擾,就要會同學生家長採取較爲科學的方法教育子女。例如,可以儘量創設健康的教育環境,可以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可以與學生家長溝通思想,相互配合,而且要將其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全過程。那麼應如何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呢?

1、讓學生樂觀的面對生活

教育學生用積極的態度、積極的心理去面對身邊的一切事情。積極樂觀的心理像一個強有力的磁場,又如同花蜜吸引蜜蜂一樣會將各種有利的因素吸引到自己身邊,事情因此就有了改變的可能。

2、最好的幫助是給學生信心

自信是生命中積極、肯定的力量,正如樂觀的心理一樣。它是早晨露珠中閃亮的光澤,它是雨後樹葉上動人的綠色,它是生命中沒有塵埃的寶石,是每個學生走向成功的源泉。總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雖然任重道遠,困難重重,我相信:只要我們愛這項工作,傾注我們對於教育事業的滿腔的熱情,雖然我們不一定輝煌,但是我們一定會進步,我們的孩子一定會在快樂中健康的學習和成長!

國小心理教育健康心得體會8

加強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是適應21世紀競爭日趨激烈,培養同現代化要求相適應的數以億計的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的必然要求。

近年來,全國許多地方積極探索開展中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少地區和學校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不少成績。如北京、上海、石家莊等地在開展中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都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在組織領導、隊伍建設、教育科研和形式途徑等方面相應建立了一套較完整的制度。但是,從全國範圍來看,目前這項工作開展得還很不平衡,受教育觀念和客觀條件等的制約,多數中國小還沒有開展起這項教育工作。

當前,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務,一是對全體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強學生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二是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諮詢和輔導。要根據學生心理髮展特點和身心發展的規律,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通過普遍開展教育活動,使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有積極的認識,心理素質逐步得到提高;要關注個別差異,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和輔導;要以學生爲主體,充分啓發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要滲透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除了運用相關課堂教育內容進行教育外,更重要地是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和輔導,同時要建立學校教育與家庭心理教育的溝通渠道,形成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教育環境。

在人的一生中,中學時期是人生成長的重要階段,也是心理健康發展的關鍵時期。然而,面對社會競爭的加劇、教育的侷限和家庭教育的弱化,不少中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種心理困擾和障礙,影響其健康發展。因此,我們應該重視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工作中,不能僅僅停留在瞭解問題、分析問題的水平上,而是要能夠解決問題,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實際意義。

通過探索,我認爲在學校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應該從以下兩方面做起。

一、創設良好的氛圍,營造健康的成長環境

心理氛圍的創設是心理健康教育實施的起點,是激活或喚醒學生心理活動的起搏器,也是誘發學生積極行動的外在因素;創設一個寬鬆、和諧、民主的育人氛圍,能讓學生在健康的環境中得到發展。

1,建立團結互助、和諧友愛的班集體。在班裏開展互幫互學、互助互愛的活動,讓學生之間相互深入瞭解、相互信任,建立平等友愛的同學關係。對有困難、有缺點的學生,用平等真誠的態度給予幫助,使他們在學校裏心情愉快、精神放鬆,以增強其信心,激發其求知慾,使其勇敢面對困難挫折,對他人能理解、尊重、寬容;讓每位學生都能合羣。

2,創設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是高質量教學的有力保證。心理學研究表明:和諧、愉悅的氛圍有助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而緊張、冷漠的氣氛會大大抑制學生學習的熱情。那麼,應如何減輕或消除學生學習上的心理壓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心態?筆者認爲,在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引導者、組織者、協作者的角色,營造最佳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我,從而使學生能學得懂、學得好、學得輕鬆。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信心和勇氣,而且培養了學生相互協作、共同探究的精神。

3,開展豐富多彩、積極健康的實踐活動。學生由於知識水平有限,不能認識自身的心理現象,有了問題更怕別人知道。因此,對學生積極地開展一些有關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的課外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例如,可以引導學生寫心裏話日記、週記,進行電話談話、心理諮詢,設置悄悄話信箱,與他們進行心靈對話,及時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並進行有針對性的團體輔導或個別輔導。此外,還可以結合班隊會以及校內的實踐活動等,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和心理調節能力。

二、傾注真誠的師愛,爲學生奠定堅實的心理基礎

蘇霍姆林斯基曾對認知與情感的關係作了這樣一個生動而貼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個土地上。反過來講,如果離開情感這塊肥沃的土地,也就結不出良好的發展的果實。我認爲:每個孩子的精神世界都是一本獨特、非常耐讀,而且不易讀懂的書。需要教師用智慧和理性去理解,需要教師用理解和寬容去解讀,用真誠的愛去感化,這樣才能結出良好的發展的果實。

1,平等相待,跨越代溝。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轉變角色,改變以往居高臨下的權威心態,縮短師生間的心距。學生在這樣一個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爲得到鼓勵、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圍中,能盡情地釋放自己潛在的創造能力,毫無顧慮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和疑問。當學生的個性有了張揚的空間時,就會走進老師和老師攀談併成爲朋友,爲自身的健全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2,傾注真愛,促進內化。教師應重視那些存在各種缺點的學生,多關心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因爲這些學生常常由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壓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較孤僻,心理也比較脆弱。

當學生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就會產生不良情緒,並對學習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如何讓這種消極的影響降到最小?我認爲教師應深入瞭解學生,善於與學生溝通,經常與學生談心、交流,傾聽學生的內心情感,感知學生的內心世界,以真誠的愛去關心、呵護每個學生,讓學生的心靈得以寄託,精神得到依靠。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教師應及時伸出援助之手,使學生幼小的心靈得到鼓舞,讓學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國小心理教育健康心得體會9

參加了xx省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骨幹教師培訓,使我有幸與4位心理博士零距離接觸。通過爲期6天的培訓學習,對我來說,這不僅是業務理論的學習,也是一次思想認識的提升,更是一次心靈的洗滌,4位博士分別就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這一問題做出精彩的闡述,典型案例的剖析讓我震驚。這些見解和寶貴經驗使我明白,作爲一名教師,研究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

當前,中國小生由於受個體發展,社會文化等因素的影響,在不同程度上發生一些心理異常現象。諸如懶惰、好動、打架罵人、偷摸說謊、迷戀遊戲機,或因某些心理因素造成驕傲、自卑、倔強、厭學、無禮、散漫、孤僻等非正常現象。如果這些心理異常行爲長時間得不到引導、矯正和教育,而個體主觀上又難以自我調解,將會積習難改,影響正常的心理活動,妨礙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另一方面,面對社會的變化,我們已逐漸意識到學生的有些問題並不全是思想品德問題,不能把學生的心理問題當作思想問題來處理,即便是思想品德問題,其解決也有賴於學生積極的心理活動的配合。班主任只有掌握有關心理診斷,心理諮詢,心理治療,心理教育的理論,並持之以恆的.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才能卓有成效地解決自己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

因此我認爲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任務、內容以及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方法和要求,對於我們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這次培訓雖然結束了,但思考沒有結束,行動更是沒有結束,它對於我的影響將會久遠而綿長,如陳年老酒,將越釀越香。專家教授們用他們的智慧爲我點燃了一盞明燈,激勵我樂觀向上、積極進取,指引我將所學所感用於今後的教育教學實踐之中,我將帶着收穫、帶着感悟上路,與同事、與學生、與家長的心相約,助學生自助!

國小心理教育健康心得體會10

我有幸參加了中國小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與管理能力提升專題培訓,對我來說,這次的培訓意義重大,對我今後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幫助。本次培訓我很認真的聽了多位專家的理論課,還有課上與課下的交流,無論在理論知識,還是方法技巧上讓我對心理教育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受益匪淺。以下就是我在這次培訓活動後對於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和所想。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通過本次學習,更加深刻地意識到在學生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與迫切性。調查表明,學生中存在心理異常的約佔30%,患有心理疾病的約佔15%。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爲:學習與考試焦慮、心理承受力脆弱、人際交往障礙、性格孤僻抑鬱、自卑心理嚴重、對新環境不適應等等,並且在近幾年呈上升趨勢,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被重視。可是,不正確的關注,反而引發一些不必要的麻煩甚至更嚴重的後果。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是預防爲主的,面向的是全體學生,不應該只針對心理有問題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應該是有他們的各自作用的;不應把心理健康教育簡單地理解爲一門增加學生負擔的學科,而應該具有促進學生各方面健康成長的獨特功能;心理健康教有不是要你生搬硬套理論,不要我們教師誠惶誠恐,而應該是講究藝術,心理健康教育實施方式應該是形式多樣,時時處處注意的問題。

二、心理教育培訓對於教師自身的重要性

俗話說,“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老師也有煩心的事,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壓力和苦惱。但如果要做一名受歡迎的老師,就無論如何也不能將自己的不良情緒帶入課堂,更不能因此而在課堂上隨意發怒,挖苦打擊學生。而是要學會良好的情緒控制,在走進教室的前一刻,告訴自己,“一定要微笑”,要把自己最積極樂觀的精神面貌展現給學生,並以此來感染學生的學習情緒。沒有一個學生願意看到一個怒氣沖天,動不動就發火的老師的。教師樂觀積極地穩定地情緒對於學生的心理健康形成有積極地促進作用。

三、提高心理健康的時效性。

在新形勢下,國小生不同階段表現出各自的心理特點和心理需求,這就要求教師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一是新生入學的適應期。這一階段應用心理評價系統建立國小生的心理檔案,目的是通過分析評價,瞭解每一個學生的氣質、性格類型、興趣愛好、情緒意向等基本心理素質和個體心理差異,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接納自我,樹立健康的新形象。同時有助於學生更快、更好地適應學校生活的角色轉換,爲他們身心健康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二是學習生活的困惑期。這一階段國小生正處於兒童身心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時期,這一階段,第二信號系統活動日益發展並初步占主導地位,口頭言語,內部言語能力不斷完善,但學習生活中往往表現出自制力差,社會道德是非判斷力以近期、自我爲主的特點。通過心理諮詢、心理訓練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方式解決學生學習焦慮、人際關係不良、多動症和學習無能的心理問題。同時通過心理健康指導,開發國小生潛能,建立心理健康新觀念,塑造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和價值觀,推進整體素質教育的貫徹實施。

有太多的感受,溢於言表;有太多的工作,等着我們去做。作爲教師,我們始終應該把心理和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以其來促進智育的發展,使得學校能培養出健康的學生。

國小心理教育健康心得體會11

心理健康教育在現代社會的教育中越來越重要。如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開展成功與否,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一環,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幾點心得:

一、抓認識提高,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會日新月異的急速發展和變革,各種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學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由於青少年學生正值成長髮展過程中,缺乏科學的辨別能力和社會實踐經驗,加上國小生的獨立意識較差,所以國小生很少易發生心理行爲偏差。近年來,國小生常出現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爲,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發現,他們存在心理偏差,是由於在學習和生活中碰到問題和困難時,缺乏解決矛盾,應對挫折和處理危機的能力。

作爲教育工作者我們對此不能置之不。不能只注重分數而不管學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們要培養的是人才而不是廢才,更不是害羣之馬,因此,我們全校上下形成共識:要下足功夫,正視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學生的健康發展,健全他們的人格,爲21世紀培養合格的人才。

二、抓學科滲透,紮實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課堂是學校進行教育活動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不僅是科學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學生心理髮展的過程。我們嚴格按照上級要求,開設上好心理健康課的同時,要求教師在各科備課時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課,抓好心理疏導的教育;語文課,以教材中大量的優秀文字形象,從這些人物身上體會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質;數學課中研究重點是觀察、注意、思維、記憶等心理活動;英語課則要求創設寬鬆、和諧的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學習信心,使之敢於表現自我,增強學生羣體交往意識,發展能力和個性;音樂、美術等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體驗,給人以美的薰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學科教學過程中滲透有關的知識,可以使學生處處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且作爲教育的主體,教師不僅在知識上影響着學生,而且教師的人格也會在教學的師生互動過程中起潛移默化的作用,這就構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

三、抓課題研究,從細處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針對國小生的關愛教育的內容及途徑,探索並形成了優化學生情感體驗、人格發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師以身示範下,對國小生開展“關愛自己、關愛他人、關愛社會”三個方面的教育。通過開展主題活動,抓陶冶、抓體驗、抓滲透等展開教育,我們明顯感覺到學生的心理素質、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優化。在校內、班級中師生之間、同學之間互相關愛、團結幫助蔚然成風,在各種學習活動中,學生合羣,積極參與,團結協作,自尊自信,創新精神等得以充分體現。在家中,社會上,學生都能從小事做起主動關心、愛護、幫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題隊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受到教育的同時,自身的能力不斷得到提高,心理素質明顯加強。

四、抓家庭教育,引導學生家長關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於學生家長與學生固有的血緣關係,感情和倫。道德上的內在聯繫,家庭教育直接影響着學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學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種力量。父母在關心子女的生。健康的同時,還應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認爲孩子長得壯,不生病就是健康,這是不全面的認識。事實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礙,如說謊、無爭取鬧、妒忌、自卑、不合羣等行爲。然而,認識的片面性,不少家長對於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夠重視,甚至爭取違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這是不利於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的,在發現他們心理有缺陷時我們就及時與家長聯繫做到及時矯正,並在學校上對家長開展如何對子女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講座,引導家長科學地教育孩子,從而培養孩子關心社會、關心他人,培養他們的責任感、獨立性和自制力,養成樂觀進取的精神。

總之,要使學生的心理得以健康發展,學校及教育工作者必須掌握好心理知識,遵循學生心理髮展的規律,在實踐中靈活運用心理教育規律,探索學生的心理髮展,總結心理教育的經驗,與家庭、社會緊密聯繫,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國小心理教育健康心得體會12

一、陽光心態,愉快工作

在季秀珍教授的講座上我第一次瞭解到了一個教師是一份承載着重要責任與使命的特殊職業,教師心理健康既關乎教師個人的生命健康和職業幸福,又影響着學生的健康成長。然而,今天的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卻愈發突出,已經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在立德樹人的教育使命面前,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無疑成爲師德建設的一大障礙,師德問題的背後通常隱藏着某種心理問題。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不僅要傳道、授業、解惑,而且擔負着淨化心靈的重任。當繁重的教學任務、以學生成績爲主的考評、家長難以溝通等重重矛盾、壓力集中作用於教師身上時,也容易促使教師產生緊張、焦慮、不安、憂鬱等心理感受,長期發展下去,不僅影響教學質量,對教師甚至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都會產生極大的危害。我想我們的工作中不是缺少幸福,而是缺少發現幸福的心態。都說笑一笑,十年少,那麼我們何不做一個快樂的老師,擁有陽光心態的教師,才能創造出陽光的課堂,教出陽光自信的學生。

二、接受風雨,做好預防

校園中的欺凌事件時有發生,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與學業適應,破壞校園氛圍,反校園欺凌工作任重而道遠。紀林芹老師的課程系統闡述了校園欺凌的知識,包括欺凌的概念界定、發生特點、危害、發生機制以及與校園欺凌有關的國家政策等。身爲教師我們一定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要更加積極主動,去普及校園暴力帶來的惡劣影響,以自己的模範行爲影響和帶動廣大學生,杜絕校園暴力,創建和諧校園。我們要引導學生、學生家長,充分認識校園欺凌所帶來的傷害。作爲教師還應該培養學生的責任心。一個有責任心的人才是這個社會所需要的人。要對自己負責。自己要努力完成自己應盡的義務,要是自己成爲一個自己滿意的人。要對他人負責。我們的生活,不是隻有你一個人,而是還有其他人。所以要對他人負責。當今和以後,無論到什麼時候,不該做的事不做,不該說的話不說;認認真真工作,紮紮實實做人,我們要進一步加強學習,確保校園和諧平安穩定。早期發現,及時干預,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

三、同感共情,合力共育

麼青老師在《創新家校共育途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講到,家校共育的目的是家校形成教育合力,在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方面保持一致,把學生培養成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才能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劉永勝老師在《新時代,家校協同的思考》中講到,所謂家校協同,就是充分發揮好家庭、學校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培育未來合格的人才。爲了實現這一目標,學校、老師、家長應該怎樣做呢?我認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採用怎樣有效的方式和家長合作教育孩子,幫助學生健康成長。要做到這點,就要善於與家長的溝通與合作。要知道,教育不只是老師的事,家庭的教育對學生也尤爲重要。不同的家庭教育環境,會使學生有不同的性格和習慣,那怎樣讓學生在家裏也有個好的環境教育呢?這就要我們老師們多與家長溝通,多與家長交流,向家長介紹好的教育經驗,與家長一起查找各自的教育問題和教育缺陷,一起共同進步。要讓家長們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裏各方面的表現,也讓家長告訴老師他們孩子在家的情況。在學生做了一件好的事時,家校可共同鼓勵他,表楊他,讚賞他;要是學生做了一件錯誤的事情,家校可共同教育他,勸導他。這樣就強化了孩子習慣的養成和對錯的辨別能力。不知誰說過這樣一句名言: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所以我們要通過家校共育,來締造學生的良好習慣和健康人格。

不管怎樣,我們的教育,不能僅僅只依靠老師,更多的還需要家長和我們一起來共同完成。學校家庭教育怎樣纔有更有效,這是我們應該深思的一個問題。更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管總結完善,讓自己的教育更爲有效,讓自己獲得提高。

國小心理教育健康心得體會13

16、17日兩天,在貴陽市第六中學舉行了“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與班主任工作方法創新”培訓班。作爲班主任的我和來自全省各地的300多名班主任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有幸參加了此次培訓學習。專家們的報告,內容精彩生動,個案典型且具有普遍性,時常迎來陣陣掌聲。可掌聲之餘,更多引發的是大家對自身常規教育與管理的感慨和共鳴。

一、把最大的煩惱變成最大的樂趣。

張久祥教授以“把最大的煩惱變成最大的樂趣”的主題報告,結合了自己多年心理健康諮詢所積累的豐富經驗,通過典型案例分別從“什麼是煩惱”“煩惱一定是還的嗎?”,幾個方面分析,如何把煩惱變成樂趣。

二、如何與家長進行溝通

鄭學志老師的“如何與家長進行溝通”專題報告,詳細的介紹了班主任應如何處理好與學生家長的關係,這是做好班級工作的必需條件。就班主任如何與家長聯繫溝通的問題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1、服務意識

2、有尊重學生家長的意識

3、與家長聯繫溝通要有理性的意識

4、與學生交往時應多考慮家長所處的困難,多提管理孩子的建通過專題報告,在這裏,我談一下自己這次學習的感受和想法。

感受之一:這次培訓幫助我認識了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學科的重要。真正的心育確實是進行德育、智育等教育的基礎,而心理健康教師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發揮自己的作用,贏得學生、家長、學校的認同,才能更好的發揮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感受之二:這次培訓幫助我重新認識了學生、認識了自己、認識了教育。可以說每一位教師都是愛學生的,正是有了這份愛,我們纔對學生付出了很多,可結果卻是我們常常感慨:學生怎麼會是這樣?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而我現在真正體味到: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一句話的內在含義,那就是我們沒有真正瞭解學生、沒有把握學生的心理需要,我們的愛再多卻都偏離了我們的預期,簡言之我們的愛不是學生所需要的,那結果就可想而知了,這樣怎能談到教育的效果?也正因爲如此,教師也無法體味到自己工作的樂趣,沉重的負擔壓得教師沒有也不可能體味到應屬於自己的快樂,這也許就是不懂心理教育、不會運用心理教育的必然結果吧!讓我們每個人都學會去觀察學生、去了解學生、去把握學生的心理需求,再循序漸進、因材施教。

感受之三:每一名教師都應該成爲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教師。作爲一名正規師範院校的畢業生,每一個人都接觸、學習過心理學,但一走上工作崗位之後卻沒有感到心理學的用途,因此早已將它拋之腦後了,雖然有時也會裝模作樣的應用一兩個心理學的術語,那也不過是裝裝自己的門面罷了。可以說那是真的'不懂心理學,更沒有想到如何正確在教育教學上運用心理學的知識,所以在工作上產生了許多的困惑。正是這次學習它幫我纔開始認識到心理學的重要,更幫我認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原來我們在不經意之中雖運用着心理學,我們的困惑也正是源於不瞭解學生、不瞭解心理學啊!只有每一名教師都成爲合格的心理健康教師,我們纔會更瞭解自己、更瞭解學生,從而更好的做好教育工作。

感受之四:通過培訓我學到了更多的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以往,自己將心理健康課看的過於神祕,原因就在於沒有真正的懂得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質,而忽視了學生的心理感受和心理需求,通過培訓我明白了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質,那就是:源於學生,服務學生;引導學生,把握人生!

感受之五:這次培訓幫助我明白了學無止境的道理,人非生而知之者,不學習,不及時充電,不及時改變自己的知識結構,我們就將被時代所淘汰。

有太多的感受,溢於言表;有太多的工作,等着我們去做。作爲班主任,我們始終應該把心理和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以其來促進智育的發展,使得學校能培養出健康的學生。這就是我的一些感受。

國小心理教育健康心得體會14

3月30日,我參加了中國小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與管理能力提升專題培訓,雖然時間只有一天,而且是在網絡上培訓,但是對我個人而言,收穫確是豐富且充實的。這次培訓不僅僅是一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培訓,也是一次心靈的洗禮,更是一次精神的盛宴。每個講座都蘊含着豐富的人生哲理,每個活動都能淨化心靈。在此期間,我對心理健康有了初步的瞭解,使我意識到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重要性,意識到育人的重要性,意識到教師健康的心理對學生以及自身的重要性。在這次培訓中,我有了很大的收穫,感受頗多。

一、通過專題培訓,我認識到了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我認爲,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特別是對低年級學生更是如此,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是智者——什麼都懂;是能者——什麼都會;是聖者——不會犯錯;是權威者——具有比父母還高的權威力量。教師的衣着舉止,言談風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溫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師,只能在課堂上造成一種緊張或恐怖的氣氛,使學生如坐鍼氈,惶惑不安。所以,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和人格,是構成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發點和首要原則,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從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過專題培訓,我也知道了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心理衛生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於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樂於爲工作奉獻,併合理安排時間,張弛有度;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二、通過專題培訓,我也認識到了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古老文化的中國有這樣一句格言“3歲看小,7歲看老“。這充分說明了國小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其一生有何其重要的影響。

專題培訓之後,結合我的實踐經歷和周邊情況,我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做了認真地分析。我認爲,我們目前正處於一個社會的轉變期,紛紜複雜的社會現象,多元化的價值觀,來自升學、就業、競爭等方面的壓力,各種不可測的變數,引發了學生心理疾患的上升,也對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學生的不良心理的成因,既包括學校因素,如單調枯燥的學習生活,也包括家庭、社會因素,如家庭的生活環境、撫養環境,社會風氣等。

可惜,我們無力擺脫社會風氣的困擾,我們也只能勸說學生家長有科學地教育子女,我們惟一能做做的是改善自身。例如,我們可以儘量創設健康的教育環境、可以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可以與學生家長溝通思想,相互配合,根本的出發點就是要將其全面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全過程。

三、作爲一名教育管理者,通過培訓,我更加體會到沒有良好心理索質的教師,就不能培養出良好心理索質的學生,教學活動是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

教師教學的對象是學生,要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就要了學生的心理特點,存在的問題以及掌握如何使學生保持心理健康的措施,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師才能造就身心健康的學生;反過來說,教師人格不健全、心理不健康,將對學生的人格成長、個性形成和心理健康狀況都會造成不良的影響。當我們心理健康時,做事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心理素質良好的教師,會憑藉自己的語言、行爲和情緒,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學生在教師的感召下,會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慾,體驗到愉悅的情感,並流需出對教師的尊敬和愛戴。作爲一個社會個體,我們應該正確對待自身的工作壓力,學會自我調節,努力克服不良情緒的困擾,讓自己在不斷提高知識素養的基礎上,做一個自信樂觀、豁達開朗的健康心理的人。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掘自己的潛能,發揮自己的才幹,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提高教育教學的整體效益。

總之,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首先,爲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薰陶與教化作用,真正作到爲人師表。其次,只有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齊抓共管,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發展。

最後,我也希望各類各級學校和社會、家庭都要把教師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的一大內容重視起來,作爲一項戰略任務來抓,並在機制上、師資上落實到位,方能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收到實效,從而培養出適應未來的具有現代素質的人才。

國小心理教育健康心得體會15

心理素質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人格教育,作爲心理素質教育的核心,更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所謂人格教育,是指針對學生的身心特徵,在需要、動機、態度、理想、價值觀等方面所實施的指導和教育。在教育教學中,我們滲透健全人格教育,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形成崇尚健全人格,注重健康心理的學生主流,從而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在教學思想上要滲透健全人格教育。

心理素質教育,首先是做人的教育。至於做什麼樣的人,需要我們去引導。人格教育,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基礎。

二、健全人格教育滲透於教學內容中。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老師面向百百的.學生,應該把愛的種子撒向每一個學生,使所有的學生都沐浴在愛的陽光雨露中,既愛金鳳凰,也愛醜小鴨。愛一個好學生並不難,因爲他本身就討人喜愛。愛一個‘‘問題學生’’正是教師的天職。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沒有個性的學生是不存在的,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尊重和培養學生的個性。

三、心理素質教育是教學方法上的滲透。

第一,尊重學生獨立的人格。我們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不能對學生諷刺挖苦,肆意辱罵,更不能體罰。一個孩子一旦失去自尊心,就會影響他一輩子。我們教師應該爲學生創設一種能夠進行創造學習和活動的氛圍,使他們認識到自己作爲一二獨立個體所具有的能夠成爲一個最好的學生的潛在能力。第二,我們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人格分析。第三,可以幫助學生完善健全人格。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人格教育並不是短期奏效的,不可能朝夕就獲成功的。它是一項複雜艱鉅的工程,我們教師要用一顆火熱的心,去碰撞每個學生的心靈,直至生產出燦爛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