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得體會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體會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體會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體會1

在現在社會,身與心健康的人才能稱之爲一個健康的人,國小生也如此。最近幾年,人們越來越重視心理健康的問題,也逐漸開展了各種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國小教育也必須重視對國小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其中包括團體輔導和個別諮詢,這也是培養全面素質人才的重要內容。

下面就我自己的工作體會談兩點:

影響國小生心理健康的幾點原因分析物質生活逐漸豐裕,由於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所以造成部分家長過於寵愛孩子,對物質要求有求必應,忽略了對品質方面的基本要求,走入了家庭教育的誤區。學生比較自私,不知道回報父母和社會,在班級表現爲不團結其他同學,以及沒有榮譽感和責任感。

獨生子女缺少玩伴,佔有慾較強,在班級集體活動中表現出過於自私,缺少與他人合作意識,不懂得互相幫助。尤其是一些所謂的好“學生”,他們學習成績名列前茅,已經習慣被老師和其他人關注,以個人爲中心,往往更加孤立和孤僻。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家長過於關注分數,給孩子造成了不必要的心理壓力。甚至使用過分嚴厲的暴力手段,使孩子在長期的壓抑之下產生了逆反心理。在家裏表現乖巧聽話,到了學校就任性放縱。長期下去,就形成了性格表裏不一,行爲過激等一系列心理問題。

學校教育的缺失和不健全,傳統的教育只注重了對學生的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對其自身品德的培養。造成了學生進入社會以後越來越難以適應社會,而做出許多過激的行爲,甚至對社會產生了一定的危害,這也與我們早期的學校教育的狹隘和片面有關,我們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點體會:

尊重每一個學生,把每一個學生假設成自己的孩子,用心去感受他們的所思所想,不要輕易地去傷害他們,消除我們內心對“差生”的偏見,所謂的“差生”只是我們需要去格外關注的對象。他們渴望幫助和鼓勵,你對學生的尊重同時也能獲得學生對你的極大尊重。

心理教育要貫穿於教育的各個層面,心理教育應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應該具備的基本技能,在學校的日常教學和管理活動中應該時刻把握學生各個時期的心理活動,洞察其思想變化,貼近學生才能讓學生信任你,也能更好地開展工作。堅持上好每一節心理健康教育課和活動課,在和學生共同學習和遊戲的過程中,抓住每一次機會和學生溝通和互動,在互動過程中觀察學生的動態心理變化,讓其對你敞開心扉,說出心話。在心理教學活動過程中,努力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例如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等)行爲和交際方面問題。

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會學生學會自我調節的一些方法,對經常出現的心理問題要學會客觀對待。比如遇到不順心時有時可以放聲大哭,或向父母和好朋友傾訴,如有委屈可以設法發泄出去,以減輕壓力。或把每日的悲喜哀樂寫進日記,向自己傾訴和排解。

教室是國小生活動的主要場所,我們要力爭使教室寬敞明亮、要佈置的溫馨和淡雅,要適合國小生的特點。可以在室內適當養殖各種花卉和植物,即淨化了空氣又愉悅了的身心。良好的環境可以帶給我們一個良好的情緒,教師和學生的情緒也是影響學習效果的一個不可或缺的因素。

教師不可有“私心”,要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在日常教學活動和班級活動中對學生切不可感情用事,不可因某位學生學習成績優良而刻意偏袒,這對其他學生是不公平的,應該看到每一個學生都有其可愛之處。在日常教學和班級活動中,要多看到學生的優點,尤其是所謂的“後進生”,更需要鼓勵和激勵,教師的態度和人格可以改變學生的一生。要用真誠的愛去對待每一個學生,在人與人的交往中,真誠是最重要的,教師首先要有一顆誠實的心,你才能換來學生誠實的彙報,同時你也能深入他們的內心世界,找到學生心理難題的根源,也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開展心理教育最重要的原則是“理解”,成年人需要理解,孩子更需要理解。你只有放下架子,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交流,才能讓他們從心底真正接納你。從而使他們在真正需要關心、幫助時,能夠接受你善意的意見和建議,把消極的影響降到最小,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到學習中去。

如何能夠讓國小生全面健康地成長是我們國小心理健康教師的首要任務和責任,也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國小年心理健康教育要有針對性和廣泛性,要開展多種活動,要善於和學生溝通,這也是當今素質教育的一個目的。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和探求,開設出一條符合國小生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爲培養國小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其和諧發展和整體素質而不斷提升和完善。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體會2

我有幸參加了中國小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與管理能力提升專題培訓,對我來說,這次的培訓意義重大,對我今後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幫助。本次培訓我很認真的聽了多位專家的理論課,還有課上與課下的交流,無論在理論知識,還是方法技巧上讓我對心理教育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受益匪淺。以下就是我在這次培訓活動後對於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和所想。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通過本次學習,更加深刻地意識到在學生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與迫切性。調查表明,學生中存在心理異常的約佔30%,患有心理疾病的約佔15%。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爲:學習與考試焦慮、心理承受力脆弱、人際交往障礙、性格孤僻抑鬱、自卑心理嚴重、對新環境不適應等等,並且在近幾年呈上升趨勢,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被重視。可是,不正確的關注,反而引發一些不必要的麻煩甚至更嚴重的後果。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是預防爲主的,面向的是全體學生,不應該只針對心理有問題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應該是有他們的各自作用的;不應把心理健康教育簡單地理解爲一門增加學生負擔的學科,而應該具有促進學生各方面健康成長的獨特功能;心理健康教有不是要你生搬硬套理論,不要我們教師誠惶誠恐,而應該是講究藝術,心理健康教育實施方式應該是形式多樣,時時處處注意的問題。

二、心理教育培訓對於教師自身的重要性

俗話說,“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老師也有煩心的事,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壓力和苦惱。但如果要做一名受歡迎的老師,就無論如何也不能將自己的不良情緒帶入課堂,更不能因此而在課堂上隨意發怒,挖苦打擊學生。而是要學會良好的情緒控制,在走進教室的前一刻,告訴自己,“一定要微笑”,要把自己最積極樂觀的精神面貌展現給學生,並以此來感染學生的學習情緒。沒有一個學生願意看到一個怒氣沖天,動不動就發火的老師的。教師樂觀積極地穩定地情緒對於學生的心理健康形成有積極地促進作用。

三、提高心理健康的時效性。

在新形勢下,國小生不同階段表現出各自的心理特點和心理需求,這就要求教師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一是新生入學的適應期。這一階段應用心理評價系統建立國小生的心理檔案,目的是通過分析評價,瞭解每一個學生的氣質、性格類型、興趣愛好、情緒意向等基本心理素質和個體心理差異,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接納自我,樹立健康的新形象。同時有助於學生更快、更好地適應學校生活的角色轉換,爲他們身心健康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二是學習生活的困惑期。這一階段國小生正處於兒童身心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時期,這一階段,第二信號系統活動日益發展並初步占主導地位,口頭言語,內部言語能力不斷完善,但學習生活中往往表現出自制力差,社會道德是非判斷力以近期、自我爲主的特點。通過心理諮詢、心理訓練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方式解決學生學習焦慮、人際關係不良、多動症和學習無能的心理問題。同時通過心理健康指導,開發國小生潛能,建立心理健康新觀念,塑造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和價值觀,推進整體素質教育的貫徹實施。

有太多的感受,溢於言表;有太多的工作,等着我們去做。作爲教師,我們始終應該把心理和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以其來促進智育的發展,使得學校能培養出健康的學生。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體會3

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國小生生理、心理髮展的規律和特點,運用心理學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國小生良好的心理質,促進國小生身心全面和諧地發展和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走近新課程,“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理念撲面而來,它比過去的教育教學更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喜怒哀樂,更關注人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更關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更關注學生的尊嚴。這意味着,今後對老師的要求不僅是要完成“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而且應當成爲一個合格的心理輔導員,承擔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務。

因此在課程改革中科學、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顯得尤爲重要。下面我談兩點自己在新課程改革中自己對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點嘗試和體會:

一、樹立現代兒童觀和教育觀

兒童觀是對兒童的總的認識,即各種看待兒童觀點的總和;教育觀是在一定的兒童觀指導下,對兒童的態度和所實施的教育思想。科學的兒童觀和教育觀是教師開展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二、創設和諧、宜人的教育教學物質環境創設優美、安全、舒適的物質環境。如校園的戶外場地富有變化,則具有激發國小生多種經驗,誘發國小多種活動行爲的功能。在活動場內,設計豐富多彩的設備和材料,使處處充滿綠色和生機。教室是國小生主要的活動空間,我們力爭使室內寬敞明亮,溫馨舒適。所佈置的內容隨着教育目標、季節變化而變化。整潔優美的物質環境喚起了國小生對生活的熱愛,陶冶了國小生情操,充實了國小生生活,激發了國小生的求知慾,培養了國小生的探索精神與生活情趣。

三、創設民主、和諧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

校園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是指校園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及校園校風、氛圍等,它包括國小生生活、學習和遊戲的人文因素和活動空間。心理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對認知與情感的關係,作了這樣一個生動而貼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個土地上。”反過來講,如果離開“情感”這塊“肥沃的土地”,也就結不出“良好的發展”的果實。

1.平等相待學生,跨越陳舊的“代溝”

在課程改革環境下,要求教師轉變心態,改變以往居高臨下的權威態度,以親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諧的口吻與學生交流,縮短師生間的“心距”。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是高質量教學的有力保證。心理學研究表明:和諧、愉悅的氛圍有助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而緊張、冷漠的氣氛會大大抑制學生學習的熱情。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一名引導者、組織者、協作者的角色,創造最佳的心理氛圍,使學生情感得到體驗,心靈得到溝通,理念得到認同,情緒得到調節,行爲得到訓練,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我,從而使學生能學得懂、學得好、學得輕鬆。

2.師生真誠相對,理解鑄就成長。

在人際交往中,真誠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別人,設身處地爲他人着想。作爲教師,在學生面前必須表現一個真實的自我,用真誠的愛去對待每位學生,才能使學生感到真實、可信。蒙臺梭利說:“教師不僅是一個教師,還是一個心理學家,因爲他要指導兒童的生活和心靈。”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許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訴我們:不理解何來教育。我們只有通過各種途徑,深入地理解我們的學生,才能達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3.傾注真心真愛,促進感情內化

師生心理交融的基礎是感性的交情,也是愛的投入。教師應重視那些存在各種缺點的學生,多關心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因爲這些學生常常由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壓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較孤僻,心理也比較脆弱。當學生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就會產生不良情緒,並對學習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如何讓這種消極的影響降到最小?我認爲教師應深入瞭解學生,善於與學生溝通,進行談心、交流,進而開導學生,傾聽學生的內心情感,感知學生的內心世界,以老師真誠的愛去關心、呵護每個學生,讓學生的心靈得以寄託,讓學生的情感得到傾訴,精神得到依靠。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老師應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學生,使學生幼小的心靈得到鼓舞,讓學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以上是我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點體會。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不斷地探索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有效地促進國小生的心理健康,並帶動他們的全面發展。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體會4

俗話說“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能夠參加20xx年xx月份心理健康教育培訓,我覺得非常的榮幸。自己先前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不是很瞭解,通過這二十多天的學習和交流,在聽了幾位名師們獨到的見解和講座,受益匪淺,每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衝擊,對自己在平時教學中遇到的種種問題,也找到了一些解決策略。尤其是聽了李明軍老師對《心理健康教育綱要》的分析之後,知道了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意義重大。對於問題頻出的國小生來說,如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我想就此淺談自己從這次培訓中獲得的體會。

一、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國小生處在兒童時期向青少年時期的轉折,像我校中大部分學生是外來工,父母離異,家庭貧困,加強對這些學生的心理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通過學科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認識到健康不僅指身體上的,而且是能正確的認識自我,接納自我,調整和感受與他人的關係,學習新的態度與行爲方式,能平衡過去,最終在心理上產生安全感,歸屬感和自信心。作爲一名國小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做到:

(1)在教學中,爲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長的環境,一個和平,積極,溫暖的學習環境,避免不利因素的出現。

(2)在教學中,有效的使用“成功教育”原則。使學生從被動教育走向自我教育,從他律走向自律,使學生由自卑自棄走向自強與自信,讓學生參與活動,讓學生感到學會,讓學生今後用得上,讓學生有成功的喜悅。

(3)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輔導。讓學生樹立正確的

學習態度。學好文化知識,長大了爲國家和社會做出貢獻。

二、作爲教師也要加強自身的心理健康

教師心理是否健康,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通過這次培訓,豐富了我的實踐經驗,知道了要用一顆博愛的心去關愛每位學生,從關心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出發,嚴格要求自己,促進學生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成爲學生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通過對個別典型案例的分析學習,對識別心理異常現象有了認識,也瞭解了一些解決策略。所以我們自己要做到:

(1)尊重每個學生,要保持一個樂觀的心態。教學活動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教師的情緒,言行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所以一個心理素質良好的教師,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他們會在教師的感召下,表現出興趣,體驗到愉悅,充分的展現自我,並表現出對教師的愛戴和尊敬。教師也從而實現了“教書育人”的目標。

(2)樂於爲工作奉獻,培養自己的多種興趣與愛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3)要善於調節自身對工作的倦怠。在面對學生時要關愛學生,真誠自然,多聽少說,不要無故打斷學生的話,,站在學生立場,捨身處地瞭解學生。在面對同事時,要給予別人真誠的讚美,重視互動關係,彈性處理問題,控制與疏導情緒。

(4)瞭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掌握心理調適的基本方法,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自覺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學會與學生平等相處,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做學生的良師益友;瞭解和掌握青少年學生在認知、情感、意志、個性和社會交往等方面的主要特點,自覺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開發學生的心理潛能,爲提高班級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努力奮鬥。

總之,通過這次培訓,我感受到的是情感,真實的自我,留下更多的是感悟與思考,只能在以後的工作中,邊實踐邊總結邊反思,不斷鞏固所學知識,真正做到學用結合,學以致用,使學生了解自我,欣賞自我,在自我賞識的環境下生活,成長。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體會5

現在提倡的素質教育,我覺得最基礎的應着眼於兩個方面,即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身體素質是物質基礎,心理素質是精神基礎。“人”的一撇就是身體健康,一捺就是心理健康,只有前者沒有後者,趴下;只有後者沒有前者,臥着;身心健康兼備,才能相互支撐,站立起來。而現代社會關於“健康”的概念也已超越了傳統的醫學觀點,不僅軀體、生理健康,還應該精神、心理健康。所謂的心理健康,是指個體心理活動在本身及其環境許可的範圍內,所能達到的最佳功能狀態。

當今社會競爭激烈,造成人們心理壓力重,學生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下生存,面臨升學壓力,心理脆弱,心理壓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再者,我國獨生子女以自我爲中心的問題也顯得越來越嚴重;更甚者,由於家庭的殘缺,如父母離異、喪父或喪母的單親家庭,隔代撫養孩子等現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環境。據有關部門進行的心理調查表明,在中國小中,有不少學生存在心理上的偏常,學生的厭學障礙和人際關係問題相當突出,多達近30%的學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任性、偏激、冷漠、孤獨、自私、嫉妒、自卑等。近年來,中國小生由於病態心理而導致心理與行爲上的失誤,甚至犯罪的現象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發展,還危害到了家庭、危害到了社會。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要關心兒童的生活和健康,關心他們的利益和幸福,關心他們的精神生活。”就目前狀況而言,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尤爲重要。我在教育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對國小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如下體會。

一、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信心理

一個沒有自信心理的人不能夠克服困難,勇往直前。所以,良好的自信心對一個人成就事業十分必要。那麼,怎樣培養國小生的自信心理呢?

1、名人爲榜樣認識自我培養自信。

衆所周知愛因斯坦是偉大的科學家,然而很多人不知道他在上國小時卻是一個“笨小孩”。有一次老師叫每個學生做一個小板凳,當他拿出自己做的板凳時,同學們都大聲嘲笑起來。他告訴大家,這個不象樣的板凳,是他做的第五個,前幾個比這個還要差。很顯然,小愛因斯坦有一種自信心理,他相信自己能做好板凳,事實上也是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正是有這樣一種自信心,才使得他在科學的道路上不停地攀登,最終取得豐碩成果。我把這個故事告訴學生,讓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潛力,相信自己通過努力一定會獲得成功。

2、在鍛鍊中挑戰自我培養自信。

學生鍛鍊的方式很多,我平時主要採用以下幾種:一是讓學生自己組織班隊活動。從班隊活動的內容、節目主持人的確定、主持詞的創作、活動安排到總結各個環節,老師均不參與,讓學生自己做主。這樣,每個學生的潛能得到發揮,從而對自己充滿自信;二是實行輪流班委制,讓每個學生都有當“管理者”的機會。傳統的固定班委制,使大多數同學認爲自己當不上班幹部,也幹不好班幹部,從而產生自卑心理。實行輪流班委制,使每個學生都可當上班幹部,參加管理班級事務。實踐證明,只要給每個學生提供舞臺,他們都可以成爲出色的班幹部。三是交給學生辦的事,老師最好不要插手。我們常常看到這樣一種現象:打掃衛生時,有的老師往往幫學生甚至替學生掃地、抹桌、擦窗;辦黑板報時,有的老師往往幫着學生設計、排版、畫刊頭、寫美術字等,這種擔心國小生“小”做不好事而事必躬親的做法,恰恰丟失了許多讓學生鍛鍊的機會。我在工作中力戒這種做法,結果是,同學們分工合作,有的去找相關的板報資料,有的畫畫,有的寫字,同學們興致勃勃,板報很快就辦好了。實踐證明,只要放手讓學生去做,他們會越做越好,學生在鍛鍊中不斷增強了自信心理。

3、在集體生活中感受自我培養自信。

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讓每一個學生都知道我是集體中的一員,那麼他們就會自覺地愛護這個集體,時時刻刻想着爲這個班集體爭光。要不失時機地進行集體主義教育。每當班上在學校組織的活動中獲得一點榮譽,我都會讓學生知道,這個榮譽來之不易,都凝聚着全班每個學生的心血和汗水。還要開展經常性的愛國主義教育。教育學生從小就熱愛自己的祖國,給學生講清楚,我們班是祖國的一個小小的分子,愛國就得愛我們班集體。平時從一點一滴的小事抓起,強化集體榮譽感意識。原來,教室和清潔區的打掃,非得老師督促不可,有的學生甚至逃避勞動任務。班上有幾個調皮的學生經常帶零食到學校,而且隨手就丟。自從我讓他們當了學校和班上的衛生協管員後,上進心越來越強,他們那些不良習慣都沒有了。受他們的影響,學生懂得了自己是班集體的一分子,要自覺維護集體,都自覺地完成自己的勞動任務。現在,老師不在場,同學們也能認真打掃,班上的衛生工作經常受到學校的表揚。同學們不僅自已不隨手亂丟亂扔,注意周圍的環境,還監督別人,以防破壞周圍環境。

二、創設有利於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環境

1、營造優美的校園環境。

學校是學生的第二個家,學生從學校中不知不覺地接受教育。因此,優雅、潔淨、文明、舒適的校園環境能給學生“潤物細無聲”的良好心理影響。有的學校嘗試開展了“營造書香校園”活動,全校師生利用課餘時間開展閱讀經典名著,寫讀書筆記,製作精美書籤,辦讀書海報等一系列文化活動;有的學校校園裏設置有書畫長廊、名人名言、校風校訓以及各種宣傳櫥窗等,這些都會給學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再加上現在多數校園裏繁花點點,綠草茵茵,這些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無時無刻不在觸動着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悅中受到教育,自覺地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

2、創設育人情境,促進學生心理品質的優化

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爲問題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爲又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爲習慣受良好心理素質的支配,同時,良好行爲習慣又可內化、積澱爲一定的心理素質。因此,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單純的口頭說教,更應該創設各種情境,在行動中促使學生自我體驗、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質。如現在一些學生自制力差,性情暴躁,逆反心理強。教室裏有紙屑箱,他偏把紙屑往窗外丟,看見瓶罐偏要用腳去踩和踢,隨意採摘踐踏花草等。爲改變這個壞毛病,學校可以開展“丟下的是垃圾,揀起的是品質”活動,並在校園內各個角落安放環保型的果皮箱,果皮箱天天擦得光亮如新,花壇內豎起木板,寫上“請愛護我們吧!”等懇請的話語,這有利於學生不忍心破壞,改變過去的壞毛病。有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質就能表現出最佳的行爲效果。因此,創設各種情境,通過心理認知暗示,能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

三、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於教學的全過程

將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融入學科教學之中,通過二者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在掌握學科知識的過程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在學科教學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注意幾個問題:

1、注意挖掘學科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內容。

不管什麼學科的教學從心理學和教育學意義上看,都是對學生心理的發展施加影響的過程,在教學中我注意挖掘和組織好對學生心理產生重要影響的學習內容,使其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心靈,這就會使學科教學過程收到事半功倍的心理教育效果。我曾擔任過五年級語文教學及班主任工作,學生全部來自城鄉結合帶和農村,受生活環境的影響,學生的組織紀律性不強。爲了加強組織紀律性,我在教《我的戰友邱少雲》時,啓發學生聯繫自己平時在校及其他公共場所的實際情況談體會,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守紀的重要。從那以後許多學生都能自覺遵守紀律,並能大膽地制止違紀的行爲。

2、構建良好的課堂心理教育環境。

心理學家羅傑斯告訴我們:“創造良好的教學氣氛是保證進行有效教學的前提,而良好的氣氛的創設又是以良好的人際關係爲基礎和前提的。”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你面對的是兒童的極易受到傷害的、極其脆弱的心靈,學校裏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裝進另一個頭腦裏,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的接觸。”可見,學科教學中心理教育的成功與否,關鍵還在於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心理融合程度。因此構建和諧良好的課堂心理教育環境就顯得非常重要。教師應放下架子,和諧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把他們看成是自己的朋友,使學生真正從心理上接受你,教師纔有資格做學生學習過程的指導者、誘導者。還要允許學生有不同意見,允許學生對老師提出批評。在情感相容的基礎上,創造出一種無拘無束,平等交流的心理氛圍。同時,還要特別關注學習困難的學生,對這些學生不能僅從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方面下功夫,而應着重分析造成學習困難的心理原因並加以輔導。

3、注意學科教學活動的設計。

學生的心理是在活動中發生發展的。教師要精心設計每一堂學科課程的教學,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整個教學活動過程,儘可能使每個學生有展現自我的機會,使他們的心理素質通過參與教學活動過程得到訓練與提高。課堂教學活動要根據國小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年齡特徵,寓心理健康教育於趣味性活動之中,活動設計要多樣化,可根據不同的心理輔導內容和國小生的年齡特徵設計不同的活動形式,如角色、遊戲、小品表演、講故事、猜謎、討論、文體活動等;每項活動設計至少要達到一項明確的心理輔導目標。學生通過這些饒有興趣的心理輔導活動,逐步領悟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其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體會6

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將以教育部《關於加強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的精神爲指導,嚴格按照市心理健康的要求,全面開展教師心理健康教育,促進教師心理健康發展。

一、培訓目的和意義:

1.促進校內師生的身心健康,構建和諧校園。

2.有利於瞭解全校教師心理健康狀況,防患於未來,構建安全校園。 3.促進教師心理健康,疏導來自各方面的壓力,減少長期教學所造成的疲勞感,幫其獲得動力和幸福感。

4.提高教師的心理應用能力和溝通能力,有助於教師更好地瞭解學生的心理,採取相應的溝通技巧和教學方法,有利於幫助學生解決心理以及學習上所遇到的問題。

5.幫助教師解決長期以來形成的心理上所遭遇的困惑,樹立良好的形象,以積極的姿態影響引導學生向着健康向上的方向發展。

二、培訓內容:

1.教師心裏減壓

2.如何克服教師職業倦怠?

3.如何識別有心理問題的學生?

4.教師與學生的心理溝通技巧

5.教師人際關係疏通

6、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和注意身體保養。

三、培訓形式:

1.心理健康教育骨幹教師培訓講座2.聘請知名專家作專題講座。

四、培訓流程:

1、成立領導小組,提高思想覺悟

學校將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爲一項緊迫的任務來抓,成立以校長任組長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領導小組,抓緊師資隊伍的培訓,力求全員參與。我們要切實加強和提高教師過硬的思想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加強全校教師的職業道德教育,努力提高教師的政治覺悟,做到爲人師表,言傳身教。

2、骨幹教師講座。德育(心理)健康教育骨幹教師做專題講座,並現場解答相關問題。

3、心理培訓學習,提高活動質量

爲更新教育觀念,樹立中國小生心理健康的意識,在教育教學中樹立和諧、平等、民主的新型師生關係,我們要積極組織教師聽專家、教授的講座和看教學錄相,安排教師參加心理健康知識的培訓學習,努力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和心理素質。定期進行研究討論,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活動課的教研活動。

20××年3月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體會7

今天,我們學校舉行了隆重的心理健康遊戲。遊戲可好玩了。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遊戲是同舟共濟,剛上去的時候很簡單,但是,到最後只剩下一塊泡沫拼板了。我們互相抱在一起,不讓對方倒下。終於結束了,我問阿姨:“我們贏了嗎?”阿姨說:“你們贏了。”我們立刻歡呼起來。我還用票卷換了一盒飛行棋。

現在有許多的事情影響着我們國小生的心理健康。比如:最近接連發生的校園的慘案、如今的升學壓力……無時不在影響着我們國小生的心理健康。現在就讓我們來討論討論國小生的學習壓力。

我認爲應該不要分什麼名校,如果說哪個孩子上的是名校,就認爲他很好,說他將來一定有出息。而恰恰相反的,如果哪個孩子沒上名校,就認爲他將來不會有什麼出息。這是肯定的嗎?我們常看到一些高智商的犯罪,犯罪分子不就是人們心目中從小長大的小天才嗎?而沒擁有知識淵博的人,不也照樣成爲英雄嗎?因爲有了什麼名校,父母都希望我們將來有出息,也不管我們願不願、適不適合,給我們報了各種各樣的培訓班。我們國小生的週六、週日已經成了正常的上課時間,讓我們沒有了屬於自己的休息和娛樂時間。雙休日也成爲了我們國小生痛苦的兩天。好希望不再有什麼培訓班,還給我們自己的時間,與家人在一起過一個愉快的週末。

我們沒有了壓力,學得輕鬆,成績一定更優秀。

① 有利於學生的身體健康成長。

中學生正處在心理機能迅速發育成熟的時期,因此,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就是及時地針對性地施以教育,對症下藥。使學生知道什麼是健康和不健康的心理學保持心理健康就能促進學生身體健康成長。

② 有利於學習、工作效率的提高。

健康的心理對於學習、工作的效率起重要的作用,對競賽技能的發揮更爲重要。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是朝氣蓬勃,開朗樂觀,學習和工作就有勁,效率就高。而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常常心神不定,思慮過多,不能集中精力於學習和工作上,既影響生活效率,也大大妨礙創造才能的發揮。

③ 有利於智力與個性的和諧發展。

心理健康對於促進人的智力與個性和諧發展,發揮人類最大的聰明才智,對培養人才具有重要意義。對於處在智力發展成熟和個性形成時期的中學生尤爲重要。一個人重視心理健康,可使大腦處於最佳狀態,更好地發揮大腦功能,有利於開發智力,充分發揮各種能力,有利於個性的和諧發展。

④ 有利於心理疾病的防治。

心理疾病的發生,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我們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就會注意防止和消除產生心理疾病的各種因素,以防止病變的發生和發展。人的心理疾病,大多數是在成長過程中受到各種社會因素的影響而積累逐漸形成的。如果發現學生有了心理病變的苗頭,就及時採取適當措施,使它在量變過程中得到以終止和消失;如果確實患了心理疾病,應及早給予積極的治療,使之儘快恢復健康。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體會8

一、氣氛和諧,方法靈活。

對於國小生來說,他們的年齡小,感知、思維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知識經驗都非常有限。故而,在教學內容上,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力爭做到深淺適度,精講巧練,符合兒童的智力發展水平以及已有的經驗。語文教學,關鍵在於一個“活”字,作爲國小語文教師,要容忍、寬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偏執,真正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熱愛、尊重、理解、相信每一個學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要以表揚鼓勵爲主,要善於傾聽不同的聲音,適時地選擇一個既合本意,又易於爲學生接受的實事求是的表達,打動學生的心絃,引起他們的共鳴,使得課堂成爲平等、和諧、圍爐夜話般的溫馨境地,在輕鬆和諧的氣氛中,讓學生想說就說,敢於表述不同意見,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

從國小生的心理髮展上來看,他們在感知過程中,還不能自覺地調節和支配自己的感知,不善於對物體進行綜合分析,目的性不明確,無意性和情緒性明顯;在注意上,國小生是無意注意佔優勢,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異刺激所吸引,此階段,他們的有意注意也在發展,但還達不到完善的程度。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方法上,應該精心設置,有意注意、無意注意交替出現,教學中可採用直觀形象的教具、學具,也可以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例如多媒體電腦等,化抽象爲形象,幫助學生理解。我們還可以推出課本劇,讓學生對課文進行創造、加工並演出,合適的篇目讓學生自編、自導、自演、自評,從而全方位地投入到了語文實踐中。通過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在輕鬆愉快中獲取了知識。

二、樹立榜樣,陶冶性情。

在國小語文教材中,選入了大量文質兼美的優秀篇章。同時也塑造了豐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有勤奮學習,刻苦鑽研,爲人類社會的進步作出貢獻的科學家;有爲保衛祖國,忠貞不屈,拋頭顱,灑熱血的民族英雄、鋼鐵戰士;有心地善良,樂於助人,勤勤懇懇的農民;有熱愛學習,人小志大的紅領巾;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人民總理等等,古今中外,無所不包。這是一條極其精美、豐富的人物畫廊,老師應該讓學生在認識這些人物高尚靈魂的同時,引導學生把這些人物形象作爲榜樣,樹立在心中。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他們或是具體、明確,或是間接、潛移默化地教育了學生,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心靈得到了淨化,情操得到了陶冶,形成了健全的人格。

例如,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一文,我們可以先讓學生觀看電影《周恩來》,讓學生通過影片初步感知周總理的偉大人格。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老師引導學生體會文章字裏行間所蘊含的人民對總理的真摯情誼,並啓發學生理解人民爲什麼如此尊敬和愛戴周總理。課後可以讓學生蒐集有關總理生前事蹟的資料,並舉行一個彙報會,再讓學生討論自己應該怎樣學習周總理。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充分感受、理解周總理一心爲公,爲祖國、爲人民甘願奉獻自己的一切等崇高品格。讓學生把這一形象作爲榜樣牢固樹立於心中。

三、盡情渲泄,保持心境。

心理健康的人也有各種消極的心理體驗,此時,人總有表述的慾望,所以說“一吐爲快”。國小生的情感易外露,自制力較差,情緒很不穩定,容易激動和爆發。遇到高興的事就喜形於色,連蹦帶跳,碰到困難和挫折就垂頭喪氣,甚至哭泣。爲了能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心境,最好的方法是讓他們把自己的心事傾訴出來。老師、家長、同學都可以是傾訴的對象。然而這些人不一定就會那麼及時地,時地隨時隨地地傾聽你的訴說。從而,作文本便成了學生最忠實的聽衆。在作文教學中,老師要設計一些便於學生表達內心情感活動的作文題目,例如《老師,我想對您說》《媽媽,您聽我說》《今天我真高興》等等。鼓勵學生要在作文中講真話,表真情。還可以鼓勵學生多寫日記,隨時記錄下自己的真實感受,在受到不良情緒影響和干擾時,及時地在日記中渲泄出來,從而擺脫消極的心理體驗,使自己的心境始終保持活潑、開朗、穩定、充滿朝氣。同時,也有利於教師及時把握學生的心理動態,適時進行疏導、教育。

我的班級曾經有一位女同學。很長時間以來,我發現她的膽子很小,上課從不敢主動發言,特別對考試很緊張,答題時顯得謹小慎微。前不久,我在批閱她的日記時,發現這位同學對自己的父親“積怨”很深,認爲父親對自己極爲“兇狠”,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父親親生的,其措辭令我很是震驚。課後我立刻找到這位同學,同她談話,對她進行心理疏導。此後,我又趕緊與她的父親取得了聯繫,向這位父親通報了孩子近期的表現,以及孩子的心理負擔,並同他探討了教育孩子的方式問題。交談中,孩子的父親主動認識到,自己在教育方法上可能過於簡單粗暴,對孩子的學習要求也過於苛刻了,以至造成孩子的心理負擔過重,表示要和老師一道教育好孩子。第二天,孩子主動找到了我,告訴我,爸爸昨天晚上和她談了很久。她也認識到,爸爸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自己能夠成才,只是方法不夠好,並表示今後要多理解爸爸、媽媽。在此後一段時間的觀察中,我發現孩子開朗、活潑了許多。

四、創設和諧、宜人的教育教學物質環境。

給孩子一片空氣,讓他們自由呼吸;給孩子一塊綠地,讓他們栽花種草;給孩子一片繪畫壁,讓孩子自由描繪;給孩子一片飼養園地,讓他們感受動物的可愛。順孩子之天性,讓他們快樂的成長。

創設優美、安全、舒適的物質環境。如校園的戶外場地富有變化,則具有激發國小生多種經驗,誘發國小多種活動行爲的功能。在活動場內,設計豐富多彩的設備和材料,使處處充滿綠色和生機。教室是國小生主要的活動空間,我們力爭使室內寬敞明亮,溫馨舒適。所佈置的內容隨着教育目標、季節變化而變化。整潔優美的物質環境喚起了國小生對生活的熱愛,陶冶了國小生情操,充實了國小生生活,激發了國小生的求知慾,培養了國小生的探索精神與生活情趣。

五、創設民主、和諧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

校園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是指校園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及校園校風、氛圍等,它包括國小生生活、學習和遊戲的人文因素和活動空間。

心理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對認知與情感的關係,作了這樣一個生動而貼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個土地上。”反過來講,如果離開“情感”這塊“肥沃的土地”,也就結不出“良好的發展”的果實。

1、平等相待學生,跨越陳舊的“代溝”。

在課程改革環境下,要求教師轉變心態,改變以往居高臨下的權威態度,以親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諧的口吻與學生交流,縮短師生間的“心距”。學生在這樣一個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爲得到鼓勵、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圍中,就能盡情釋放自己潛在的創造能量,毫無顧慮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問,首先就是創設和諧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

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是高質量教學的有力保證。心理學研究表明:和諧、愉悅的氛圍有助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而緊張、冷漠的氣氛會大大抑制學生學習的熱情。如何減輕消除學生學習上的心理壓力,培養學生對學習的一種良好心態?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一名引導者、組織者、協作者的角色,創造最佳的心理氛圍,使學生情感得到體驗,心靈得到溝通,理念得到認同,情緒得到調節,行爲得到訓練,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我,從而使學生能學得懂、學得好、學得輕鬆。這樣不僅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信心和勇氣,而且培養了學生相互協作,共同探究的精神。當學生的思維、情趣、愛好都有了張揚的空間時,就會走進老師和老師攀談併成爲朋友,爲學生的心理能夠健全發展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2、師生真誠相對,理解鑄就成長。

在人際交往中,真誠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別人,設身處地爲他人着想。作爲教師,在學生面前必須表現一個真實的自我,用真誠的愛去對待每位學生,才能使學生感到真實、可信。蒙臺梭利說:“教師不僅是一個教師,還是一個心理學家,因爲他要指導兒童的生活和心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許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訴我們:不理解何來教育。我們只有通過各種途徑,深入地理解我們的學生,才能達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爲一名老師,一名心理輔導員,如果不理解兒童的心理情感,不與他們真誠的相處,他是難以順利開展工作的。隨着社會的不斷變化發展,人的心理也在不斷地變化着。社會的因素,家庭的教育都給我們的教育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唯有積極探索,適應新情況,敢於面對新問題,才能不斷地發現兒童的最新動態,走出一條與時俱進而不會落後的道路。

現代的教育觀認爲,教師不應該是教育的主宰,不應該再有權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強迫的教育方式其實是把軟刀子,不但否定了學生的權利和尊嚴,導致學生的心理障礙,而且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創設寬鬆、和諧的氛圍,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交流,用真誠換真誠,讓學生切實感覺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們的內心世界,才能使他們從心裏接受你善意的意見與建議。

3、傾注真心真愛,促進感情內化。

師生心理交融的基礎是感性的交情,也是愛的投入。教師應重視那些存在各種缺點的學生,多關心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因爲這些學生常常由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壓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較孤僻,心理也比較脆弱。當學生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就會產生不良情緒,並對學習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如何讓這種消極的影響降到最小?我認爲教師應深入瞭解學生,善於與學生溝通,進行談心、交流,進而開導學生,傾聽學生的內心情感,感知學生的內心世界,以老師真誠的愛去關心、呵護每個學生,讓學生的心靈得以寄託,讓學生的情感得到傾訴,精神得到依靠。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老師應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學生,使學生幼小的心靈得到鼓舞,讓學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體會9

11月我幸參加了“國培計劃”——農村中國小“留守兒童心理關愛”教師培訓,通過培訓,我學到了許多班級管理方面的知識,使我對班主任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尤其是學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一專題後,受益匪淺,感想頗多。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當前學校教育面臨的新任務和新要求。在現今的學校裏,如何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問題談談自己從這次培訓中獲得的體會。

通過學習使我認識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時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素質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在中國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們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師更新教育理念,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於提高德、智、體、美、勞教育的成果;有利於學生心理障礙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維護。因此說,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

心理健康,是指一種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狀態。心理健康這個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當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問題。圍繞着心理健康開展的教育,我們稱之爲爲心理健康教育。從班主任的職責來看,班主任要當好學生的心理保健醫生,促使他們身心健康的發展。這是因爲心理健康是班級德育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夠全面地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全面素質。心理健康內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謂自尊是指學生中間,或者指某個個體中間,對自己或者對自我一種積極的肯定的評價,體驗或態度。老師們都很重視對學生自尊心的培養,因爲學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爲自強、自立、自信的年輕一代,因此自尊的問題最重要。

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結合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特點,爲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髮展環境。一個學生要能與周圍人保持一種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產生安全感、歸屬感和自信心。因此,身爲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積極爲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髮展環境,應該把工作重點放在平時維持其心理平和、積極、順暢等上面,營造好孩子們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長環境,爲孩子們建設和諧平等的集體,儘量讓每一個孩子能夠在充滿關愛、溫暖、上進的學習環境之中,避免對於孩子們成長不利因素的出現。

爲了更好地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要求將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滲透到學校各項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實施,如班主任工作團隊工作等等,同時也應該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滲透到各科教學中去,每一個任課教師可以根據本學科教學內容與學習活動特點滲透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這樣就能夠形成衆多的非專門渠道,促進學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開展。

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應成爲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將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內容滲透到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去,將兩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實處。利用學科知識加強情感教育,使學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教師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教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爲,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爲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師的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說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係--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於壓力之中以至於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身爲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儘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爲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只有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齊抓共管,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發展。

11月21日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體會10

本學期學校心理健康節與工作,以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四中全會精神爲指導,按照教育局本學期教育工作的要點的要求提出的,學校要把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爲本學期的重點工作之一,進一步貫徹《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和xxx教師節的重要講話精神,結合學校實際,積極推進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

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學生心理素質,開發學生的心理潛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最大限度地發揮各種心育陣地作用,紮實地開展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讓每一位學生在活動中瞭解自我、悅納自我、調控自我、實現自我,超越自我。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供了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

1、健全並執行好各項規章制度成立了以主管教學副校長爲組長的,德育主任、教務主任,班主任和健康教師爲組員的心理健康工作領導小組,開學前,學校行政就心理健康教育召開專項研究會議,制定學期工作目標,並將此納入學校行政工作計劃之內。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校領導經常給以具體的指導、協調、檢查和督促。學工委作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直接分管部門,對班主任、家長、生活教師等進行了指導與培訓,並給學生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選修課。

2、心理健康領導小組成員,帶頭學習心理健康知識,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制定心理健康工作計劃,並將計劃落實到實處,根據自己的工作任務,認真做好工作記錄,發現問題及時分析,研究解決的對策。

3、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培訓,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關鍵:通過培訓提高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基本理論,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水平。定期聘請心理健康教育專家來校做報告,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責任意識,建立全體教師共同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的機制,舉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訓班。逐步形成在校長領導下,分管幹部負責,以專、兼職心理輔導教師和班主任爲骨幹,全體教師共同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體制;同時學校重視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教師心理健康教育作爲教師職業道德教育的一個方面,爲教師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提供必要的條件。

4、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應用嚴謹和健全的制度規範我們的行爲。在工作中嚴格執行《心理健康輔導教師工作職責》、《學生隱私保密制度》《心理教育工作是制度》。

二、做好心理輔導室工作

(1)安排好諮詢室的值班工作。學校安排專兼職教師在心理諮詢師值班,認真做好心理諮詢記錄

(2)加強了宣傳教育,引導好學生正確對待自己的心理問題,鼓勵學生有問題時能輕鬆走進諮詢室。

(3)熱情接待好每一位來訪者,在保證學生隱私的前提下,及時與有問題的學生家長進行溝通。

(4)抓好心理健康宣傳工作

(5)開辦了專門的心理健康宣傳教育廣播欄目,對教師和學生宣傳心理健康知識(每週廣播一至二次)。

(6)開辦校園網站上的“心理健康”專欄。

三、開展多種多樣的心理教育的途徑

一是通過校本心理健康的通識培訓講座,加強對教師進行心理知識輔導,引導老師要在繁忙的工作和家務中調節好自己的心態,積極、努力、快樂的工作,保護好學生的心靈,把握學生的思想波動;二是通過聘請專職心理教師對全校學生進行心理知識講座,讓心理健康知識深入學生當中,逐步在學生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識。

通過主題班會、學法指導月等活動,引導學生認識自己的潛能,端正學習的動機,掌握適合自己特點的學習方法,改變不良的學習習慣,從而改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被動無助狀態,增強學生對本學科的興趣,增強自信,提高學習的效率。

重視課堂主渠道建設。重視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互動式的集體教育,上好品德與社會課、主題班會課。各班輔導員及各任課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教育主陣地,積極配合學校進行學生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教育。

做好了心理健康檔案的積累和整理工作及時做好對心理健康教育相關檔案,特別是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檔案的整理工作,通過規範檔案的管理,爲提高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服務。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體會11

在這一天的學習中,管老師通過講授與活動相結合的方式,向我們介紹了在平時的日常教學中開展活動課的意義、方式、步驟,以及通過活動課給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應該遵循的原則和心理指導意義。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論述:

一、活動課主題的選擇應該考慮學生的實際需要。

1、選題要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實際。

學生對發生在自己身上或者生活周圍的事往往十分關心,教師在選題時可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徵。選擇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繫密切的話題,找到他們最渴望得到解決和關心的問題,並且這種問題應該是具有代表性的共性的問題,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

不同年級的學生會出現不同的心理問題,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選題應有所不同。例如,七年級學生主要面臨的心理問題是以學習適應和人際關係適應爲核心的新環境適應問題;八年級學生面對的心理行爲問題與學習策略問題;到了九年級變爲升學壓力和就業問題;高一學生又一次面臨更爲迥異的新環境適應問題;高二學生要面對學習壓力與人際關係交往問題;高三學生面臨考試焦慮和職業選擇問題。

2、選題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徵。

不同年齡階段學生心理髮展水平不同,其行爲表現也會有所不同。同樣是在中學階段,隨着年級的上升,舉手回答問題的學生越來越少,高中課堂氛圍表象活躍程度明顯不如國中,造成這種原因並不單單是學生上課不專心或其他原因,而更多的是高中學生隨着年齡的增長減少了那種表現自我的心理,多了些獨立思考、靜心思考問題的能力。在某種程度上說,國小國中的課堂氛圍更多體現在顯像層面,高中課堂氛圍更多體現在學生思想觀念和心理感受等隱形層面。所有這些要求我們在選題和設計時都應做充分準備。

二、弄清心理輔導活動和主題班會的區別。

班級心理輔導活動課與主題班會既有聯繫,又有區別,兩者不能相互替代。中國小生問題行爲的產生,既有思想方面、品質方面、行爲習慣方面及法制觀念方面的原因,又往往還伴有心理方面的原因。主題班會主要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行爲等教育,班級心理輔導活動課是從心理的角度切入,根據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進行心理衛生保健和心理訓練,心理輔導活動課與主題班會可互爲補充,共同塑造學生美好的人格和道德行爲。

我認爲心理輔導活動與主題班會的區別如下表所示:

主題班會

心理輔導活動課

育人

功能

關注學生道德行爲思想品德、人生觀、社會規範等問題。

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心理健康、人格完善等及社會適應性。

教育

內容

注重“高、大、全、遠”的人物、事件、觀念、道德、規範等。如理想、道德、學習等。

注重學生身邊“真、實、孝近”的人物、事件、心態、理念及價值判斷等。如自我意識學習心理、人際交往、生活適應等。

教育

形式

通過情境創設,案例分析,典型榜樣正面引導。側重由外向內的理論灌輸和實踐教育體驗,使道德規範逐步達到內化。

通過情境創設,遊戲活動,講演敘說,交流心聲,側重由內向外的體驗、感悟和個性的自我張揚,通過助人自助,實現學生人格完善。

特點

師生均可主持,以學生爲主。注重說理、啓發、實踐、榜樣,注重思想性、教育性、時代性。

教師輔導學生。注重自我探索、強調體驗、感悟、注重發展性、預防性。教師需系統的心理輔導理論和專門技術。

三、課題的選擇應該考慮班級和學校管理的需要。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與學校整體教育的終極目標是一致的,這就決定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和班級與學校整體管理的終極目標也是一致的,不同的只是即時性目標和方式方法上的差異。

其次,班級和學校日常學生管理經常遇到的各種學生問題,有許多本身就是心理健康教育所涉及到的學生心理與行爲問題。比如學生的厭學情緒、學習態度偏頗、學習動力不足、同學人際交往、各種問題行爲等,這些本身都是與學生的心理髮展特點和過程密不可分。或者也可以說是班級和學校日常管理關注的,是學生的整體的表面上的行爲問題,而心理健康教育更加關注現象背後的學生的心理髮展特點和過程傾向。但這並不影響兩者所指向共同的問題。

四、形式要多樣。

遊戲、繪圖、角色扮演、小品、辯論賽、討論、頭腦風暴、問卷調查等。一個感人的故事,一條出人意外的新聞,一個驚心動魄的案例,一部來自學生生活場景的dv,一支撥動心絃的樂曲,一串發人深省的數字,一組震撼人心的照片,一段詼諧風趣的動漫,一出自編自演的小品,一個經典的遊戲等都可以成爲學生熱身階段的重要素材,只要它能抓住學生的眼球、心靈、思緒、情感、注意力焦點,就能引導學生走向這一堂心理健康課的主題。

五、課題的選擇應該考慮心理健康教育目標與內容在不同階段有不同側重的需要。

教育部XX年8月下發的《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指出,開設心理健康活動課是途徑之一,並強調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學科化的傾向。這裏的心理健康教育學科化傾向,應該理解爲開展各種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在實踐操作層面存在的誤區和傾向,而不是這些途徑和方法指向的內容和目的存在問題。心理健康教育特別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不能當作語文、數學等文化課來學習,並以傳統授課模式來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在操作上要防止學科化傾向,但是在涉及的內容上和目標上必須體現出一種系統性和連貫性。《綱要》還指出了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從不同地區的實際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出發,做到循序漸進,設置分階段的具體教育內容。《綱要》規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與任務、主要內容,具體到一個學生的不同發展階段,許多是相同的,是需要在前一個階段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和發展。

六、參與要廣泛。

我們開展活動,要選擇一些學生中普遍存在的、覆蓋面廣的、有待逐步提高的教育點,與學生一起探討、研究、交流,引導他們積極參與活動,踊躍發言,要全體參與,避免自卑、內向的學生由於不敢發言而隱瞞內心的真實感受。促使師生、生生在相互影響和相互交流的活動中產生深刻的情感體驗或喚醒學生內心己有的經歷和體驗,激發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和積極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在深刻的感悟中達到心理健康發展、提高心理素質的目的。例如:中職新學生最大的困惑是什麼?學習、生活、人際交往、戀愛等,教師要從切身的問題設計話題,纔能有更廣泛的參與度,也才能幫助他們順利渡過開學初期的適應期,儘快適應新的環境,投入到職業教育的學習中。在設計問題時,要讓學生有話想說,不吐不快,參與面要廣。

總之,心理健康康教育活動課主題的選擇,應優先考慮學生當前的、實際的需要;其次再考慮班級和學校管理的需要;最後考慮心理健康教育目標與內容不同階段不同側重的需要。符合實際需要的主題,纔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好的主題,結合活動課的具體開展,才能收到理想的實際功效。

以上就是我對這次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骨幹培訓的一些心得體會,在今後的教育教學生涯中,我會盡我最大的努力,把這些收穫落實到自己的實踐中,務求讓學生髮展成爲身心健康的新個體。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體會12

通過學校的安排,我參加了本市組織的爲期兩天的“中國小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培育”。此次培訓爲週六和週日兩天,本市各個學校都有安排老師過來參與這一次的培訓。這一次市裏面組織的教師培訓,邀請來了全國著名的心理專家xx過來給我們進行培訓講座,專家的培訓講座,令我收穫頗豐。現在將我這兩天參與培訓的心得體會回報如下:

一、專家講座,解釋詞意

本次培訓的開始並不是給我們傳授怎麼做,做什麼,而是先給我們解釋了什麼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並不是什麼很罕見的東西,而是一直就隱藏在我們身邊的,只是我們平時沒有注意而已。我們平時跟過關注的都是“身體健康”,喲沒有感冒有沒有哪裏碰到了等,但很少回去關心“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我們心理在各種活動的過程中都保持一個積極向上的狀態,比如積極的態度、正確的認識、合理的情感表達等等。

看似很陌生的詞組,卻有我們息息相關。我們許多的教師在講課遇到難題的時候,是消極還是積極對待;面對調皮的學生是生氣處理還是冷靜處理等等。

專家還通過網絡上的各種事故,告訴我們忽視心理健康的危害,以及告知各種事故的心理層面的原因等等,這些例子讓我們認識道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二、本次培訓的對象

這一次培訓講座的主要聽衆,都是來自我們市內各個學校的老師,但是主要的面向對象卻不僅僅是我們在場的教師,還是所有學校的教師,更加是我們自己教的學生。不僅僅是我們到場的教師需要注意心理健康的問題,其他老師和同學們同樣需要關注心理健康的問題。

專家講,我們這是“小球帶打球”,通過這次培訓,讓我們回去給其他老師和班上的同學進行培訓,呼籲所有人都能夠關注到到這個事情上面來。自卑、抑鬱、壓力大等這種問題現在是十分突出的,網上經常能夠看到有承受不住心理壓力自殺自殘的例子,這都是自己和身邊的人不重視心理健康所導致的。所以我們教師需要關注身邊人的心理健康,還要重視學生們的心理問題,及時給他們進行疏導。

三、解決問題纔是這次培訓的根本要求

心理上面的問題,不像身體上的'問題,哪裏痛醫哪裏。心理上的問題是一個長期積累的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解決的,需要我們教師需要身邊的人長期努力。

我們要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也要關注學生的各種心理狀態,是否健康。我們要學會釋放壓力,培養一種正確看待問題的方法,學會調節問題矛盾。比如空閒的時候通過各種方式方法去釋放壓力,比如通過運動,通過聽歌,以及跟人分享自己的心理狀態尋求他人的幫助等等。

這一次的培訓,讓我意識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們平時不能僅僅關注“身體問題”,還要關注“心理問題”。我們作爲一名教師,要重視自己的健康,以及學生的心理狀態,加強溝通與瞭解,杜絕悲慘事件的發生。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體會13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針對他們心理髮展的需要而開展的教育活動,旨在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幫助學生學會如何恰當地應付現實生活中所面臨的各種壓力,如何進行情緒調節等,使學生更有效、積極地適應社會、適應自身的發展變化,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發展。所以促進學生的心理素質水平提高,預防心理健康問題的發生,纔是大中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按照制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工作目標,開展的工作有如下幾點主要內容:

1、紮實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實常規管理的精細化

強化以人爲本的思想和目標,始終堅持育人的初衷,積極健全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平臺,使得每一位學生都成爲崇尚和諧,追求美好生活的新一代。

2、堅持心輔導活動的教育理念

團隊結合,定期開展系列團體心理健康輔導活動,教師也需要注重課堂內外的互補,在堅持德育課程與日常德育活動齊頭並進的教育模式下,也需要關注《中國小生心理健康》《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等課程的教學,充分落實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有序開展。不僅需要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還需要開展好學生的心理健康輔導工作。學校應鼓勵教師要善於捕捉學生中德育教育的閃光之處,及時科學地調整教育思路,力求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還需要運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和方法,開展班級內豐富多彩的團體心理活動,培育學生良好積極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教育學生努力學習的同時,也爭取做一個全面發展、身心健康的中國小生。

3、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

根據學生心理髮展特點和身心發展的規律,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通過普遍開展教育活動,使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有積極的認識,使心理素質逐步得到提高。關注個別差異,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和輔導,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

4、把心理健康課程納入教學計劃

將心理健康的課程落實到現實,而不是空話和暢享,利用班會或團隊心理活動課等時間,由班主任根據本班學生的心理狀況,開展班級心理健康教學工作。強調行爲訓練,不只停留在說教,或灌輸理論知識,而是讓學生親身體驗、感悟,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

5、廣泛開展健康教育活動

(1)與學校德育工作相聯繫,通過大隊部的系列活動、以社會實踐活動、年級活動、班級活動,對全體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宣傳窗、講座、黑板報等少先隊陣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通過組織有關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遊戲、娛樂等活動,幫助學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識和方法,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2)全面滲透在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積極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思想;與班隊會課、思品課、活動課等各相關教學內容有機結合進行教育;通過各學科教學,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在課堂教學中,挖掘各教材內容,找準心理健康教育的結合點,讓學生獲得心理體驗來改變自己的觀念,注重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這些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

6、建立學校心理諮詢室,妥善發揮心理諮詢室作用

按照教育部規定,考慮實際情況,建設校園心理諮詢室或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並進一步完善心理諮詢室的裝飾工作和配置工作,堅持開放心理諮詢室,積極爲在校師生開展心理諮詢和心理輔導服務,尤其是對於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更應該給予認真、耐心、科學、有效的心理諮詢和心理輔導服務,幫助他們可以儘快地擺脫心理障礙,調節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發展自我的能力。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還需要擁有了一批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那麼如何讓這些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採取何種方法、手段、模式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這些都是要進一步深化研究的問題。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這些研究仍處於探索階段,有許多方面還不夠完善,有待進一步深化研究,任重而道遠。我們將把已有的成績作爲新的起點,爲更廣泛深入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推動素質教育的進程而做出不懈的努力。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體會14

隨着社會的迅猛發展,健康的範疇在擴大,社會對每個人素質的要求,也在不斷的提高,不僅要求有着健康的身體,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健康的心理。而國小生正是心理髮展、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做好國小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對國小生的健康成長有着重要意義,而且對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有着重要作用。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科學性、實踐性很強的教育工作,尤其對國小高年級十一、二歲的學生。他們已經進入“心理斷乳期”,主體意識增強,認爲自己經長大成人了,成熟了。另外,受心理因素的作用,他們的情緒會躁動不安,需要同學、老師、家長的理解、賞識與溝通。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就國小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淺談看法:

一、使國小生的各種活動與積極的情緒體驗相結合

國小生在各種活動中,特別是在學習活動中,常常會產生各種情緒體驗。經常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如高興、快樂、幸福、滿足等可使兒童增強自信心,情緒高漲,精神飽滿,既能提高其完成學習任務、參加集體活動的熱情,又能增加其心理健康,避免長期體驗消極情緒而引發的種種情緒障礙。積極的情緒體驗會成爲學生新的活動動機,使他們以更高的熱情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因此,在國小的教學中,教材和教學方法都要適合國小生的特點。在教學活動中要幫助國小生掌握學習內容,使其經常產生成功的喜悅。教師還應特別注意因材施教,對優等生提出更高的目標要求,使其不斷產生新的成就感;對差生要給予耐心細緻的幫助,對他們的要求不能太高,對他們的每一點進步都要給予鼓勵。

二、發展國小生的高級情感

在教育中要培養國小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以發展其道德感。通過繪畫、唱歌、跳舞、體育競賽、美化教室和校園的勞動、遊覽、參觀、學習英雄事蹟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培養國小生高雅的審美情趣,以發展他們的美感。求知慾和好奇心是國小生理智感的重要內容。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意激發國小生的求知慾、好奇心,要鼓勵他們克服困難,使他們在學習活動中體驗成功的歡樂,以發展他們的理智感。

三、培養國小生控制和調節情緒的能力

(1)建立適當的需要。教師要幫助國小生確定符合他們實際情況的奮鬥目標,切忌期望過高;要引導他們實事求是,不作非分之想,不苛求自己,尤其是優等生或爭強好勝的國小生,不要爲小事而過於自責,凡事要放寬心,想得開。

(2)尋找樂趣。教師要讓國小生保持兒童天真爛漫的個性,對各種活動都傾注熱情,積極參與,享受生活的樂趣。國小生還要培養自己廣泛而穩定的興趣,從中獲得快樂。

(3)自信。自信是保持愉快情緒的重要條件。教師要教會國小生看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學會悅納自己、欣賞自己、肯定自己,做到不自卑、不自憐、不自責。要相信每個學生都有他可愛和可造就的一面,要經常肯定他們,鼓勵他們。

(4)多與人交流。許多國小生還不善於與人交流,其實國小生多與家長、教師和好朋友交流,可以增長知識,受到啓迪,增進友誼,能給自己帶來意外的收穫和快樂。

四、建立學校--家庭心理教育網絡

學生生活在家庭的時間很多,家庭環境,家長本身不健全的人格或不健全的心理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心理髮展,甚至會造成學生心理壓力和心理問題。因而提高家長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識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可利用家長會等形式開設心理講座,講清兒童的心理髮展的特點,指導廣大家長掌握科學的家教方法。學校和家長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通過各種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使學生髮揮才智,發展想象力、創造力,塑造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提高心理素質。

總而言之,關注國小生的心理健康是目前國小教師不可忽視的重點。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體會15

這次福州市骨幹班主任培訓,我有幸聆聽了劉曉明的《中國小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狀況》講座。首先是教師的講座非常的生動有趣;其次就是通過教師心理健康講座,在我心中奠定了教師心理健康對於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特殊的地位。使我對“健康”有了重新認識,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溫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師,只能在課堂上造成一種緊張或恐怖的氣氛,使學生如坐鍼氈,惶惑不安。所以,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和人格,是構成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發點和首要原則。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往往只關注自已的身體健康,事實上除了身體健康,更應該關注心理的健康,心理專家認爲,心理問題已成爲現代社會中的一種職業病,而教師又是這種心理問題的高危人羣之一。

心理的健康不僅影響我們教師的個人生活,還會影響我們周圍人的生活,也會影響工作。所以,我們必須重視我們教師的心理健康。

通過學習,我也知道了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心理衛生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於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樂於爲工作奉獻,併合理安排時間,張弛有度;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一定會保持一顆健康的心態,關注每一個學生,善待每一個學生。時刻保存高度的責任心,關心愛護自己的學生,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快樂成長,成爲祖國的有用人。

中國小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7

三天的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結束了,心中有種戀戀不捨的感覺,總的來講,這三天培訓給我的感覺就是累並快樂着。累是指連貫緊湊的課程安排讓我的體力上感覺疲勞,尤其是晚上依然要上課。快樂是指心靈上的,也是此次培訓我最大的收穫,也因此對培訓有了依戀之情。本次培訓我接觸到了一些新的理念、親自體驗到了心理活動的樂趣、接觸了新的事物——沙盤遊戲,在培訓中得到了專家的啓發、堅定了自己工作的目標、認識了幾個同行朋友。

在這次培訓中,高級講師溫老師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是一個戴着眼鏡,膚色白皙,講話溫文爾雅的中年男人,他在講課時,每當講到激動時語速很快,還會時不時的問問我們,"我講清楚了嗎?""你們明白嗎?",當講個案時,他語調會很柔和,敘事能力很強,他的細緻和敏銳的洞察力,很是令人佩服,尤其是看到溫老師的心理輔導的個案記錄,當然出於保密原則,我們只看到了溫老師想讓我們看的部分,僅僅是快速的瀏覽,這就帶給我了足夠的震撼。個案記錄用不同顏色的字體標記,花花綠綠;洋洋灑灑的記錄好幾頁紙,密密麻麻。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還有溫老師在活動和講座過程中針對具體情況作出的話語闡述。例如在組織活動時,碰到不配合、或是不服、有怨言的人時,心理輔導員自己首先要做到情緒穩定、鎮定自若。當然這句話不僅適用在工作中,在我們的人際交往中同樣適用,當你碰到孤傲的人時,想想這句話,也許看他的眼神就不再是鄙夷的,而是去努力探索他身上值得他驕傲的資本了。對待我們的來訪者,相信他(她)是需要我們幫助的,我們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走進他(她)的心裏,瞭解他(她)的需要,以心平氣和的態度,寬容理解的心態去幫助他(她)。

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積極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由此看出,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當前學校教育面臨的新任務和新要求。在現今的學校裏,如何看待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問題談談自己從這次培訓中獲得的體會。

一個學生要能與周圍人保持一種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產生安全感、歸屬感和自信心。因此,身爲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積極爲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髮展環境,應該把工作重點放在平時維持其心理平和、積極、順暢等上面,營造好孩子們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長環境,爲孩子們建設和諧平等的集體,儘量讓每一個孩子能夠在充滿關愛、溫暖、上進的學習環境之中,避免對於孩子們成長不利因素的出現。

爲了更好地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應該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滲透到各科教學中去,每一個任課教師可以根據本學科教學內容與學習活動特點滲透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注重與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絕不是每週一、兩節課或者搞幾次轟轟烈烈的活動就能實現的。事實上,大量的研究與實踐經驗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樣需要與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需要"潤物細無聲"的意識和觀念;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僅靠有限的時間、空間是難以實現的,同樣需要在點滴的生活實踐經驗中積累而成。

在教師對學生衆多的影響中,心理素質的影響是最重要的,好的影響會形成學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不好的影響可能就直接或間接地導致學生的心理問題。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人只能由人來建樹,……我們工作的對象是正在形成中的個性的最細膩的精神生活領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識。因此,教師要運用"同樣的東西"對學生"施加影響",首先教師自身得具備這些"同樣的東西",即常說的健康心理。如果教師自身都心理不健康,人格不健全,影響與培育就無從說起。教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爲,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如教師情緒不好會影響學生心情;教師若懲罰、報復學生,學生會形成敵視和對抗的習慣等。因此,教師的心理健康是獲得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關鍵。爲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係——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爲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薰陶與教化作用,真正作到爲人師表。

短短的三天培訓時間,很緊張,也很充實。因爲我們在這緊張學習的氛圍中學到了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把我們所學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教給學生。我們將盡心盡力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更好,更出色。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一定會保持一顆健康,公平的心態,關注每一個學生,善待每一個學生,關心愛護自己的學生,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快樂成長,成爲祖國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