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得體會

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13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13篇

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 篇1

陝西曆史博物館是的大型歷史博物館,有着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傳承經典,我這次寒假就去那兒好好參觀了一番。

一進去,我就被歷史博物館的雄偉給震倒了!博物館的建築主次井然有序,高低錯落有致,氣勢雄渾莊重。介紹冊上說,博物館的佔地面積很大,有65000平方米呢,建築面積55600平方米。館藏文物多達370000餘件。展廳裏的展品,不但數量多,而且種類也全,可謂琳琅滿目,精品薈萃。

開始參觀了,我迫不及待地走向唐朝的壁畫展,畫面內容有四神、儀衛、建築、狩獵,唐朝人的面容各不相同,眼神有的'嚴肅,有的堅定,有的柔美。可見唐朝時期人們的生活豐富多彩,歡樂無比,顯示出唐朝時的繁榮與昌盛,從畫中可以看出唐朝人身體比較豐滿,也表現出那時國泰民安,百姓的日子其樂無窮。

印象最深的一件文物是匈奴工匠師的作品——金怪獸。它被雕刻得栩栩如生,金怪獸的角兒,極像鹿角,中間還帶着花紋。它的眼珠突出,好像有些憤怒,怪獸把角對向前方,前肢挺直前傾,後腿跨前,做成了準備戰鬥的動作,反映了當時是戰火不斷的,這隻造型奇特的小怪獸,表現了匈奴工匠師高超的做工技藝。

參觀完博物館,我深深感受到歷史的滄桑,我們偉大中國的歷史,需要我們每個人都記在心中。傳承古人的智慧,吸取古人的教訓,把歷史當成鏡子!

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 篇2

20xx年5月9日,我們終於迎來了等待已久的春遊。

這次春遊我們去的是“上海航海博物館”。在博物館裏有許多與大海有關的東西。有各種各樣的船,像獨木舟、木板船、大貨輪、軍艦、帆船等等。有保障船舶航行的指南針、航海地圖。我們還看到了瓷器的碎片,一開始我可是很疑惑的,這個和航海有什麼關係呢?後來才瞭解到,我們的.祖先就是通過船舶把我們國家的瓷器運到海外,我想瓷器可能是我國最早出口的商品了。

我記憶最深的是一艘明代的大船,它好大啊,感覺有學校的體育館那麼大。工作人員告訴我們,古時候有一個叫鄭和的航海家就是駕駛着這樣一艘大船去了很多的國家。

通過這次春遊,我瞭解了很多的航海知識。原來,我們國家的航海技術在古代就已經是那麼的先進了,真是了不起。

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 篇3

黑龍江省現有115座不同形式的博物館,按創辦的時間排序,大慶博物館是亮相較晚的小兄弟。20xx年6月18日,在大慶市東城區與歌劇院比肩而立的新館舍開門納客,以建築面積18700平方米的現代風格,成爲現代人與遠古的自然和人文對話的場所。

走遍世界五大洲,所有聲名顯赫的城市都有肇始文明的博物館。越是經濟發達的城市,越是博物館居多的城市,因爲博物館最能表現一座城市的文化品級。大慶50年的油田30歲的城市,雖說沒有厚土掩埋的秦磚漢瓦,卻不缺乏遠古人類活動的遺蹟。傾心打造一座綜合性的博物館,向前追溯冰河期大量史前生物的滅絕之謎,向後傳遞新石器時代東北先民漁獵生息的足跡。標誌着這座城市度過了單純的青春期,文化的理念開始逐步成熟,今後的大慶不再是石油光焰下的白丁,一部有館藏證明的豐富歷史將從這一刻書寫承前啓後的文字。新時代的大慶人站在石油的節點上,潛心研究鬆嫩草原天文地理演變的軌跡,深度發掘石器、陶器、青銅、鋼鐵標記的苦寒文明。如果說50年來的大慶是以噴涌的石油著稱於世;那麼21世紀以後的大慶將從第一座博物館開始把石油作爲一個標點符號載入史冊。

過去人們總把鬆嫩草原當成荒蠻的代名詞,實際上遠古時期的松花江和嫩江已經孕育了繁茂的植被和大量的動物種羣。開館伊始的大慶博物館已經收藏了一件讓人仰慕的鎮館之寶,在肇源縣境內出土的一具猛獁象骨骼化石,完整的程度名列全國之最,並且還有一塊帶長毛的'表皮更顯彌足珍貴。透過這副巨大的骨架,人們就會聯想得有多少食物才能填滿它的胃,還會疑惑大象怎麼會在冰天雪地裏沉睡?另外還有一幅頂着一對大角的王氏水牛骨骼,彷佛也在述說往昔鬆嫩草原的天高地闊。大慶人腳下發現的化石,向世界昭示一個不容置疑的科學命題,遠古的東北雖然氣候寒冷,但是並不缺少生命活躍的身影,這些化石有力的證明了大陸漂移和生物進化的假說,也爲有機物的殘骸經過億萬年的地球化學變化生成石油的理論提供了佐證。無論戴眼鏡的學者還是戴紅領巾的學生,沉浸在歷史長河中的回眸都會有一種同樣的感受,今天的石油精彩僅是這片土地微秒間的靈動。

沒有博物館的城市如同沒有根的浮萍,隨風漂移的新綠不知道自己的種源在哪裏,即便有繁榮的開始,也未必有昌盛的結局。儘管大慶市的主要人口都是石油凝聚的移民,但是石油人的後裔已經沒有了歸鄉的思緒,在這裏同呼吸共命運的繁衍,需要有一種認祖歸宗的文化皈依。相當於城市宗祠的博物館,幫助今天的大慶人理清了上承東胡下達滿清的民族融合族譜。遺憾的是大慶博物館的人文館尚在布展,用不了多久,白金寶等古人類遺址發掘出土的石器、骨器就會面世。順着這條脈絡可以看到肅慎人、扶余人、鮮卑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輪番縱馬放鷹,彎弓射鵰的箭鏃和刀矛。由於北方少數民族的不斷南遷,他們的血脈分散到了全國各地,甚至完全融入到漢族的龐大中失去了蹤影。今天追逐石油而來的移民,誰敢說自己的基因絕對純正,或許幾百年前某個從這片草原挺進中原的精血,就是自己前十代的祖先。

經濟發達的國家不以人均收入多少美元論高下,而是以擁有多少座博物館看榮辱。目前大慶只有一座尚不完善的綜合性博物館,說明我們這座城市在文化層面上纔剛剛啓步,因爲我們的城市年輕,我們還可以步履從容。博物館是屬於城市的,也是屬於大衆的,孩子們進課堂讀書是學習,讓他們去參觀博物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直觀的學習。相信我們的博物館絕不會是外秀內空的花瓶,肯定會裝滿知識,裝滿誘人,走在黑龍江省乃至全國的前列。

今天,小姨帶我參觀了大慶博物館。在這裏,許多有趣的動物、神奇的恐龍化石和模型,還有成百上千的昆蟲標本讓我大飽眼福。

走進博物館大廳,映入眼簾的是兩個黑色的大鼎,足有四米多高,威風凜凜地矗立兩旁,像兩尊黑麪門神。小姨告訴我:“快去二樓,那裏纔有你要找的“朋友”呢!”我迫不及待地衝上二樓。

我們首先進入了動物區。哇!這裏四處迴盪着動物的叫聲,“呀!這不是金雕嗎?”我尋聲望去,原來是一個比我小的男孩在看一隻栩栩如生的金雕模型。只見這隻金雕站在樹樁上,展開巨大的翅膀,瞪着圓圓的眼睛,惡狠狠地盯着我,彷彿把我當成了一頓美餐,令我不寒而慄。我拿起相機,把它健美的身姿拍了下來。這時,我才發現柵欄旁邊的一塊牌子上寫着“扎龍溼地”四個字。我繼續向前走去,不遠處,一對丹頂鶴悠閒地站在草叢中,它們頭對着頭,好像在說什麼小祕密呢!它們旁邊的池塘裏,一對鴛鴦正在戲水。這時,小姨提醒我說:“快看你的腳下。”啊!好險哪!一條大鱷魚在我腳邊張着大嘴正要咬我呢!我嚇的拔腿就跑。

穿過一條長長的隧道,我們來到了恐龍區。我一向喜歡研究恐龍,就興致勃勃地走了進去。突然!“嗷——”的一聲吼叫,把我嚇了一跳。原來是一隻慈母龍正在呼喚它的孩子。它脖子來回擺動着,好像很着急的樣子,難道它的孩子遇到危險了嗎?一擡頭,一個恐怖的恐龍頭佔據了我的視野。它張着血盆大口,口中叼着一隻腔骨龍。我從它的爪子認出它是一隻霸王龍。這種兇猛的肉食恐龍到白堊紀末期才滅絕。趁它沒注意,我趕緊從它身邊溜走了。耳邊又傳來幾聲怪叫,我定睛一看,原來是無齒翼龍在歡迎我呢!它這一叫不要緊,旁邊的腕龍也叫起來了。只見它伸長了脖子,使勁擺動尾巴,好像在驅趕侵犯它的敵人。我還看到了許多恐龍蛋和恐龍的化石。令我自豪的是,有一具披毛犀化石竟是在我們大慶市出土的。

最後,我們又參觀了昆蟲區,看到了許多美麗的蝴蝶和各種各樣有趣的甲蟲,真是大開眼界!

全中國的小朋友們,如果你有機會來大慶遊玩,一定要來大慶博物館看看啊!這裏時時給你新奇,處處令你驚喜,到時候,我願意爲你當導遊。

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 篇4

去年開始陝博的門票是免費的,任何人都可以在規定的開館時間來參觀。門票免費的政策,不光節省了外地遊客的費用,提高了陝西在遊客心目中的形象,同時更提高了本地居民參觀的熱情,從而使得每一個市民都可以見證三秦大地的輝煌歷史。

辦理好門票,我順着噴泉徑直走入陝博的大門,來到了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的展覽館面前。從門口的介紹詞得知,陝博的展覽館展出面積5051.64平方米,展線長1247米,分三個展廳,集中展示了陝西古代文明孕育、產生、發展的過程及其對中華文明的奉獻。

第一單元——《人猿揖別》,以距今115萬年前的藍田猿人、大荔人、西安半坡、臨潼姜寨等先民遺存,再現了中華民族生機勃勃的童年和文明的曙光。

第二單元——《鳳鳴岐山》,以陝西作爲西周王都擁有的豐富遺蹟、遺物,展示了中國早期國家的政治制度、經濟形態尤其是倫理精神以及青銅鑄造技術。

第三單元——《東方帝國》,重點展示以兵馬俑爲代表的秦文物,以磅礴的氣勢和鮮明的軍事特徵,表現了秦帝國垂範後世的制度文明,以及積極進取、一統河山的時代精神。

第四單元——《大漢雄風》,以漢都長安、漢家陵闕和典型漢代文物,展示了中國古代社會發展的第一個高峯——漢代繁榮的經濟、文化、對外開放與交往,彰顯其開放進取、開拓強盛的時代風貌。

第五單元——《衝突融合》,以陝西豐富精美的農業民族與草原民族的`文化遺存及宗教文物,表現了民族大融合、佛教東漸以及文化藝術的繁榮與特徵。

第六單元——《盛唐氣象》,通過隋唐時代典型遺存,展示了中國古代最鼎盛時期的文化風貌,當時世界上最爲繁華的國際大都會長安,和溝通東西方交流的絲綢之路,以及隋唐文化兼收幷蓄、創新發展而達到的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七單元——《告別帝都》,展示了唐以後,作爲西部重鎮和西北區域中心的陝西,依然獨具魅力的文化創造和精神傳承。

三個小時轉眼間過去,陝博也快到閉館的時間了。雖然這麼匆匆一轉,沒有來得及仔細欣賞每一件文物,但是我感覺就像時空穿梭一樣,領略到了中華大地幾千年的發展變遷。正如陝博門票上的宣傳語一樣“給我一天時間,還你一萬年曆史”。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而西安又作爲十三朝古都,蘊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文物遺產。我爲古人們所留下的寶貴遺產而驚歎,驚歎古人們在各個領域裏的智慧和成果,也爲自己生活在這樣一個久負盛名的古城而感到自豪。

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 篇5

有朋友在MSN上笑:鄒老師真勤奮哦,陽光明媚的大週末還在上網伏筆耕耘啊?

我倒誠實: 沒寫東西,呵呵,在看別人寫的,檢查一下自己的不足……

人家繼續:那還是勤奮……

哈哈,其實,陽光明媚的大週末俺既懊惱自己沒有早點起來出去去什麼博物館看看,也沒什麼想法可以寫得出來的,只好在網上看別人的博客。

主要是看別人寫去博物館的觀感。一般人其實很少去博物館的。只要去各種博物館看看就知道了,各類博物館一般都是沒啥人去,顯得冷冷清清的。

去過的人,一般都是會用圖片和文字的形式把去看的過程寫出來。我看着頗得教訓和啓發:有些博物館,看別人的敘述之後,我其實就不太想去的了,有些則更加有興趣;還有的也太不正規的了,比如人家遇到了找錢給假鈔什麼的,我要去的話,就得小心了,事先準備好零錢;還有的朋友照片照得比我的好,我也研究一下是相機問題,還是角度問題,或者怎麼樣補救光線的不足?還有,大家去的都是一個博物館,但看到的東西,很多的'觀感都是不一樣的,爲什麼那些我沒有看到想到,怎麼樣使自己的目光和思維得以改進?想法很多,看得多,得到的也多,這裏大致總結一下:

要解決“爲了看什麼而去博物館”、“去哪些博物館”、“在博物館怎麼看”、“看完之後如何變成有用的知識”這些問題之後,博物館才真正實現了其社會價值。爲實現這個目標,需要一點一滴去做,需要長期努力,還需要回顧和檢討改進。

北京1680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點綴着大大小小140多家博物館。一百多家博物館,市外的風景秀麗、空氣清新;市內的鬧中取靜,不失幽雅。天氣適宜的週末,參觀博物館既能學知識,又能活動活動玩得開心。

博物館參觀竅門是:安排好時間和路線,博物館一般閉館較早,要想一天多去幾個,最好早點起,早出門,並安排好行程;還有就是提前往想去的館點打個電話,落實一下是不是開館,有些博物館正在裝修改造中,如果貿然前往可能撲空,還有就是關注當天的天氣和調整好自己的體能了,呵呵。

再有,一定要安排好行車路線,能節省不少時間和體力!還有要了解博物館大概有多大,根據自己的興趣等判斷大概要花多長時間,附近有沒有其他博物館,回來什麼路線,中午到哪裏吃飯等等。

最後,出發的時候別忘了換一雙舒服的鞋子,女性朋友最好穿平底鞋。北京很多博物院的各個展館比較大,要細緻地觀看一遍,可能要花費好幾個小時,小心別讓自己的腳受委屈。還有,衣服要可以穿脫的,因爲很難講那個博物館的溫度會怎麼樣,有的過熱,有些很冷,我都遇到過。

博物館不同於公園:博物館所蘊含的歷史文化知識很多,如果把參觀博物館等同於逛公園,那就錯了。逛公園,爲的是單純的欣賞風景,娛樂放鬆身心,那走馬觀花地玩是最主要目的。博物館參觀就不同了,它是以一定的展覽主題爲背景,通過觀看和接觸展品,對某一個領域的知識作一定的瞭解,進而擴大視野增加個人的文化素養。參觀博物館是一種知識的薰陶和觀察自然與社會的一種方式,通過這個窗口滲透進歷史、人文、科學知識的源源活水,積累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還得有點認真的態度才行。否則,走馬觀花的看,您的參觀只是爲博物館增加人氣,買票參觀的話只是爲GDP的增長做貢獻,自己的收穫不大。

參觀博物館要想有更大的收穫,參觀前最好做一些相關的知識準備。有些展出可能是我們從來不知道的,會有些深奧枯燥,最好提前查閱一下相關的知識。最好參觀時能將知識和展品實物相結合,最重要的是激發興趣,調動眼睛去觀察,耳朵去聽(最好能找講解員講解或者租用自助導覽設備),主動地思索問題。目前北京地區許多博物館已煥然一新,早已是散發無窮魅力融聲、光、電、多媒體和互動體驗等多種表現形式於一體的現代化館點,好多博物館提供動手區域(DIY)如果可以也多爭取動手操作,親身體驗。

瞭解博物館的功能和價值,利用博物館資源進行學習,進行知識的深化,要有一定的物質準備,比如水,比如筆記本和筆,比如相機,帶了這些最好存包之後再入館參觀。因爲博物館的每件展品都有其豐富的內涵,認真看完整座博物館的展品需要大量時間,因此攜帶包、袋就需要花費相當的體力。

留意博物館內的提示牌,非動手區的展品不能動手摸,萬一摸壞了俺們陪不起。

一座博物館就是一本厚重的教科書,僅靠一兩個小時的自行參觀,很難有真正的收穫,而通過傾聽講解員的講解,邊聽邊看,參觀效果會更好。最好能聽講解員講解、跟着講解員一起走,聽他們的講解會讓你受益匪淺。

當然聽他們解說之前後,自己也可以一個人安靜地瀏覽一遍,因爲解說不會每個展品都解釋的,很多他們會省略,那遇到自己感興趣的展品可以隨意看個夠。然而最愜意的應該是跟解說互動,遇到問題可以隨時求教和討論。

語音導覽器,看情況吧,如果自己看不懂,就要去租的,一般都是租用一次20元左右。

參觀中帶着相機、筆記本等可能更好,因爲這樣可以將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拍攝或記錄下來。現在很多博物館不僅允許參觀者攜帶各種各樣的輔助參觀用品進去,而且往往允許照相,前提是不對文物造成傷害即可。到博物院參觀完後,如果有所感、有所得,那麼一定將您的感悟記錄下來,這樣不僅可以深化記憶博物館知識,還可以跟更多人分享你的收穫並進行交流。

個別展覽所展示的展品因版權原因,博物館不允許參觀者拍照。特別是一些臨時展覽和引進展覽,主辦方一般都會明確要求不允許參觀者對展品進行拍照。那其實也沒關係,我看了下,就是再不讓照的,很多照片他們自己的網站上和網友的博客其實都可以找到很多照片。

此外,部分展品因爲材料特殊,如古籍善本、織繡品等文物,都很怕光,在強光的照射下,會加速它們的“衰老”,甚至造成永久性的損壞。因此,沒有很必要,不照也是做好事,遵守博物館的規定也是好人的表現。

先說這麼多,以後想到其它的再補充……

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 篇6

今天上午,我和幾位同學代表港北區建設國小去參觀貴港市博物館,爲此感到非常的榮幸!這次參觀主題是“行走的課堂:探索文物的奧祕”。

到達博物館門口,從館外觀望,博物館雄偉壯觀,氣勢恢宏。主館建築南北長73米、東西寬57米、上下高15米,佔地面積3847.65平方米,總建築面積9961.43平方米。真不愧是博物館呀!這麼大的博物館有什麼樣的文物呢?我不禁這樣想。

走進博物館,工作人員爲我們童心圓小記者準備了馬甲、帽子、採訪本、筆、小記者證等物品。整理好這些裝備後,我和媽媽跟隨着我們的帶隊老師與講解員姐姐,一同參觀這奇妙的博物館!

館共有三層樓,每層樓都有不同的展廳。其中,一樓主要爲“羅泊灣一號漢墓復原室”,通過講解員老師的介紹,我們瞭解到復原室是由發掘的羅泊灣一號漢墓整體保護、修復並遷移而來,是嶺南地區同時期墓葬的代表性墓室。復原室完好地展示了墓葬的規模和結構。

二樓爲臨時展廳和系列展廳,主要有“西江明珠·古郡遺珍——貴港歷史文物”陳列展,展品大部分是漢代墓葬出土文物,並以漢代陶器和青銅器爲主要特色。

三樓是系列展廳和專題展廳,集中介紹了貴港各民族的基本情況及人文歷史。展品裏,形形色色的民族文化工藝品琳琅滿目,人物模型惟妙惟肖,生動形象的展現了我市燦爛輝煌的民俗文化風采。

參觀完展覽廳後,我們小記者最興奮的`時刻到了,那就是搶答環節。搶答時,同學們積極舉手。隨後我們觀看了古箏表演,譚老師還現場教我們畫陶器。活動結束時我們集中到博物館門口拍照留念。

通過這次的參觀,我覺得自己收穫到了很多,讓我開闊了視野,更加珍惜現有的文物,更多的是感受這樣博大精深的文化,今後更需要增強自身文化底蘊的培養,身臨其境的去感受更多不同的文化氣息,真正讓自己的心靈得到昇華。

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 篇7

陝西省歷史博物館是國家首批4A旅遊景點,館內,從遠古社會到清代各種文物一應俱全,充分地反映了中國五千年文明歷史。

由於爲了增強人們的愛國精神,博物館開展了免費參觀活動,領票窗口前排起了兩條長隊,每隊至少有300米長,我們足足等了一個多小時纔拿到票。爸爸說:“要不是今天天氣熱,排隊的人還要多一倍。”看來人們參觀博物館的熱情的確很高。

進了館,在進門處不遠是石器時代的一些石器和骨器,做工用現代人的'眼光看固然有些粗糙,但看的出來非常實用。再往前,有年齡戰國時期的禮器、武器。各朝代的金銀珠寶首飾,彎弓利劍長矛,還有直徑一米多的大鼎……一直到清代的青花瓷器。物品奇多,內容豐富。

今天我參觀了一趟陝西省歷史博物館,就彷彿從猿人時代出發一直走,走過歷史,到了現在,知道了各朝代的禮節,懂得了一些千奇百怪的物品的用處……

當時的人們,用自己聰明造就出了一個個創舉,爲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而我們、新時代的我們,是不是應該爲世界文明作出更大的貢獻呢?所以我們要從現在做起,好好學習,爲給世界作出貢獻打好厚實的基礎,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 篇8

20xx年5月26日,我們集體參加了學院組織的青馬工程陝西曆史博物館參觀活動,充分感受了中國歷史的源遠流長和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經受了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

三秦大地是中華民族生息、繁衍,華夏文明誕生、發展的重要地區之一,中國歷史上最爲輝煌的周、秦、漢、唐等十三個王朝曾在這裏建都。博物館建築古樸典雅,別具特色。它將中國古典宮殿建築和庭院建築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色彩協調,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建築風格,同時具有地方特色和時代精神。豐富的文化遺存,深厚的文化積澱,形成了陝西獨特的歷史文化風貌,被譽爲“古都明珠,華夏寶庫”的陝西曆史博物館則是展示陝西曆史文化和中國古代文明的藝術殿堂。

陝西曆史博物館展廳面積11600多平方米,展出文物精品2700多件,展線總長2300米。展廳跨度大,層位高,視野廣闊,照明設備靈活多用,通風設施好,裝飾古樸典雅,給人凝重、舒暢、清新之感。整個陳列分爲序廳、基本陳列、專題展覽、臨時展覽和已開闢爲國際畫廊的中央大廳等幾個部分。序廳位於中央大殿前端,陳列一尊巨大的千年石獅(唐順陵石獅複製品),襯以黃河巨幅彩照,引導觀衆去領略由黃土黃河孕育出的古老文明。

陝西曆史博物館的基本陳列爲陝西古代史陳列,它以歷史進程爲線索,選取各時代的典型文物進行組合陳列,來揭示陝西地區古代社會文明發展狀況。該陳列展廳面積4600平方米,共三個展室,分爲七個部分(史前、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精選的20xx餘件珍貴文物包括:反映古代先民生活情景和藝術追求的豐富多姿的彩陶器皿,反映周人興起與鼎盛的青銅器,反映秦掃六合統一天下氣勢的青銅劍、經機、兵馬等,以及顯示秦漢奮發崛起精神的鋼建築構件、大型瓦當,還有反映封建盛世繁榮景象的精美的唐代金銀器和唐三彩等,並配以遺址模型、圖表、照片等輔助展品。系統地展現了自115萬年前至1840年陝西地區的古代歷史。由於中國古代社會周、秦、西漢、隋唐幾個盛期都是在陝西地區建都的,所以該陳列以這幾個時期爲重點,既突出反映了陝西地區古代燦爛的文化,也反映了這幾個時期中國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最高水平。

專題展覽廳位於序廳西側,陝西青銅器珍品展和陝西曆代陶俑精華展是陝西曆史博物館首次推出的兩個專題展覽。展廳面積約2600餘平方米,展出文物600多件(組)。其中陝西青銅器珍品展選取這個陝西曆史上文物最宏富、最突出的.橫斷面,從種類與用途、銘文與書法、造型與裝飾、隨葬與窖藏、青銅鑄造工藝五個方面予以展示。展出青銅器260件(組),整個青銅器展室給人一種厚重凝鍊的感覺。陝西曆代陶俑精華展展出文物341件,以時間爲序,分爲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和明代五個階段,分別以神武鷹揚、氣勢古拙、神韻質樸、儀態軒昂、典雅華美、灰色凝練、餘光明媚爲主題展示了陝西乃至中國陶俑的發展過程。

其中展示了八大類,還有字畫、版本、經卷、織物、骨器、木器、漆器、鐵器、石器、印章、封泥,以及近現代文物和民俗民族文物。

漫步在五個大的展覽廳中,可以感受到陝西洶涌、博大的文化,在博物館的幾個小時中,我們一舉跨越了從公元前21世紀到現代社會。通過一件件的文物,我們無聲的與古人默默對話,感受着幾千年甚至數千年勞動技術結晶所帶來的衝擊。思想接受着歷史大浪的沖刷,歷史推着我們的好奇發笑。通過這次活動相信同學們對歷史文化也會有新的體驗和理解。

如今的中國,已經在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上走得穩健而自信,但是在世界形勢愈發複雜的情況下,中國仍面臨着來自經濟、政治、安全等等方面的挑戰,我們不能安於現狀,讓我們每一個參觀的同學懷着對中國璀璨文化歷史的感受和理解更應該以高度的責任感投身於學習和實踐,繼續革命前輩們奮鬥終身的事業,積極發揮現代大學生團員的特色,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

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 篇9

晚上8點半,全年級200多人在圖書館門前集合。每個人都是大包小包,還有很多提了箱子。這次去廣州的只有三十多人,去西安的竟有浩浩蕩蕩有一百五十幾人之多。同學們臉上都洋溢着笑容,興奮之情溢於言表。去廣州的同學先上了車,我們互相道別。在通往火車站的路上,校車裏也是一片歡聲笑語。

坐上T2,我們幾乎佔了兩節車廂,感覺很親切。這是我平生第一次去北方,又是去西安這座古城,心裏的新鮮感就別提了。雖說我們上車時已是晚上10點多,我絲毫沒有倦意。同學們都在討論西安的景點和美食,也都沒有睡覺的意思。車廂裏的其他人都向我們這幫學生投來了羨慕的目光。到了下半夜,我在對西安的美好期盼中進入了夢鄉。

26日中午,我們到達了中轉站鄭州。經過幾小時的修整,我們再次上路。這次是慢車,又沒有空調,坐在車裏感覺不是很舒服。不過這絲毫沒有影響我的心情。向車窗外望去,大片的麥田豐收在望。進入陝西境內,只在國小課本上看過的窯洞讓我大開眼界。不遠處的夕陽把天空印染得格外美麗。夜幕漸漸降臨,遠處的燈光時不時引發車廂內的歡呼和掌聲。我們離西安越來越近了。

晚上九點半,我們的終點站西安到了。走出火車站,高達的城牆引入眼簾,彩燈把城牆點綴得格外漂亮。緊接着,大家分批坐上通往臨潼驪鐵賓館的汽車。死機熱情地向我們介紹西安的美景。他的熱情讓我們提前感受到了陝北人民的淳樸和好客。

在我們工作之前,兵馬俑博物館宣教部的王芸老師先給我們作了實習培訓。她先教我們如何做人,讓我們學會堅強,懂得珍惜緣分,更要珍惜這次難得的機會多多學習。然後她給我們介紹了博物館的相關知識。在培訓最後提醒我們注意安全。

我們一共分成兩組輪流工作,每個組工作一天休息一天,這樣也有利於我們休息調整。我們此次在宣教部和票務部工作。完成規定任務之餘,我們就可以找外國遊客交談,鍛鍊口語。萬事開頭難,我觀察了很多外國遊客,遲遲不敢上前。想了一會,我找上幾個同學,人大力量大嘛!“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這話果然不假。我們幾個終於鼓足勇氣與一位年青人交談起來。我們你問一句我問一句,交談很融洽。在他的同伴到來之後,我們的談話不得不結束了。開了個好頭,以後的工作就水到渠成了。我們碰到了各個國家的遊客,都聊得很愉快。

通過交談,我發現了外國遊客的很多共性。首先,他們很熱情。只要我們和他們打招呼,他們都會笑容滿面地迴應。他們還都會說一兩句中文,如“你好”、“謝謝”,就像大多數中國人都會說“Hello”、“Thankyou”一樣。其次,來到這裏的外國遊客都對中國傳統文化很感興趣。有些外國遊客掌握的中國的歷史文化知識甚至比很多中國人都多。還有很重要地一點,他們都會誇獎我們英語說得好。儘管他們只是出於禮貌,我們還是很開心。這也讓我們增強了自信心。

宣教部的工作是做調查問卷,這項工作需要很好的與人溝通的能力。我們需要找準調查對象,通過察言觀色知道說採訪之人是否願意接受調查,能否提出建設性意見。票務部的工作相對來說比較機械,但是需要良好的工作態度。我們邊檢票邊說“歡迎光臨”或“Haveaniceday”,臉上還要保持微笑。時間一長,臉部肌肉都有些僵硬。總的來說,我們的工作很輕鬆,但要做好還是需要付出很大努力的。我們做的調查表中,遊客們都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議。遊客們的建議涉及了博物館的各個方面。我們都希望這些建議可以對博物館的建設有幫助,讓兵馬俑博物館永葆生機!

這次的實習機會是十分難得的。正如王老師說的,全國只有我們這羣學生有機會來兵馬俑實習。兵馬俑是世界聞名的博物館,我們應該珍惜機會,好好學習。通過實習,我覺得自己學到了很多,可以用以下幾點概括:

1.改變了對英語的認識。衆所周知,英語是一門工具,通過它我們可以更好地與人溝通。經過這次實習,我認識到,英語不是多背幾個單詞,多學幾個語法,多做幾道題目就能學好的。它是交流的橋樑,只有通過與人交流才能發揮其作用。學以致用,也就是這個道理。只有把學到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才能得到提高。今後我要抓住任何機會鍛鍊口語,爭取更大的.提高。

2.增強與人交流的能力。怎樣開始一段談話也許很容易,但如何繼續談話就是一門藝術了。拿我自己來說,我碰到了一羣江蘇老鄉,很容易打開了話匣。我請他們作了幾分調查表,寒暄了幾句之後,我發覺無法繼續和他們交談了。不知說什麼,我只能低頭做問卷。直到他們要走,我才和他們說了句“再見”。這次經歷讓我認識到,今後要多多學習如何與人交流。在後來與人談話中,我注意多談一些他們可能感興趣的話題,很好地繼續了我們的談話。

3.提高了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我遇到了一位法國女孩,她的英文不是很好,說着說着就會冒出一句法語。在這種情況下,我只能試着揣摩她的意思,並用英語向她證實。這樣一來,我們的談話進行得很順利。

4.開闊了眼界。西安不愧爲十三朝古都,擁有無數景點:被譽爲世界第八大奇蹟的兵馬俑、傳說中楊貴妃的沐浴場所華清池、巧奪天工的大唐芙蓉園、歷史悠久的鐘鼓樓、號稱天下第一險的西嶽華山……這些景點讓我們流連忘返。除了這些文化景點,西安還有着現代的一面。在比較繁華的街上,世界名牌比比皆是,有些在長沙都是沒有的。此外,我還慕名去西安交大和西北工大參觀了一番,認識到了差距,找到了努力的方向。西安交大與中南相比,文化底蘊更濃。這一方面是由於我校歷史不長,還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如何增強我校的文化底蘊?這是我們作爲中南學子要認真思考的。我們要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加強自身修養,在平時的一言一行中提高自己,打造中南學子的新形象!

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 篇10

這天是20__年6月9日,星期四。我們年級利用下午上課時刻,來到國家博物館參觀,下方我來總結一下本次活動的感受!

首先,在入館之前,工作人員對我們進行了周密的檢查,唯恐我們把這炸了似的,經過重重檢查,我們最之後到了傳說當中的國家博物館大廳。

經過看大廳裏的宣傳欄,我才知道中國歷史博物館的前身爲1912年7月9日成立的“國立歷史博物館籌備處”。1949年10月1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同日,更名爲“國立北京歷史博物館”,1959年更名爲“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革命博物館的前身爲1950年3月成立的國立革命博物館籌備處。1960年正式命名爲“中國革命博物館”。1959年8月,位於北京天安門廣場東側的兩館大樓竣工,爲建國十週年十大建築之一。同年10月1日,在國慶十週年之際,開始對外開放。

抱着好奇心,我想知道那裏藏着什麼寶貝,於是,我走到地圖前,才知道那裏集文物徵集、考古、收藏、研究、展示於一身,將系統收藏反映中國古代、近現代、當代歷史的珍重文物。展出中國最頂級的文物,經常能在歷史教科書中見到。

中國國家博物館基本陳列以中國通史爲主,透過舉辦有關歷史、考古、文物等方面的多種專題陳列,以及臨時展覽、常設國際

交流展覽和捐贈品展覽等不一樣形式的展覽,向公衆系統展示了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優秀的民族傳統和當代主流文化精神,並全面地展示與宣傳中華民族的偉大歷史進程與輝煌文化,說世界禮貌與優秀文化。透過高水平的歷史學、考古學、文物學、博物館學研究,不斷豐富和深化公衆對歷史文化的明白和認識,推動博物館事業發展。國家博物館還將成爲首都中心區供公衆進行高品位的文化享受的重要場所。

中國國家博物館是中國收藏本國古代、近代文物資料及研究歷史科學和有關學術問題的機構,館藏文物藏品62萬件,並有一支專業的文物保護、修復隊伍和國際一流的儀器設備。國家博物館的考古研究力量擁有水下考古、田野考古和航空遙感攝影考古的專門機構。館屬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是中國唯一的水下考古專業機構,具備一支專業的水下考古隊伍和先進水平的技術設備

我主要參觀了原始社會的展館!原始社會的陳列爲遠古居民約170萬年前-1萬年前)、氏族社會約1萬年前-5000年前)和禮貌的曙光約5000年前-4000年前)三部分。在遠古居民部分能夠看到中國已知年代最早的元謀人,稍晚的藍田人、北京人、金牛山人,以及和我們同屬於進步智人階段的山頂洞人的形象。展櫃中陳列着他們打製的石器、採集的樹籽、狩獵的禽獸殘骸。山頂洞人的骨針和用獸牙、貝殼製成的裝飾品,證明人類已開始縫製衣物和有了審美意識。

距今1萬年前後,人類開始磨製石器,並開始了製陶、紡織等手工業生產,氏族的分佈也更加廣泛。陳列中有8000年前的稻穀,7000年前的`骨器、陶器,以及在陝西姜寨發現的6000年前的母系氏族村落模型)。距今5000年前後,農耕技術有了較大提高,一個人的勞動除能滿足自己的最低生活需要外,還能帶給必須剩餘產品,從而導致了私有制的出現和階級的產生。這時出現了專門的手工業生產,出現了文字的萌芽,文化藝術和宗教也都有顯著發展。人們在陳列中能夠看到石犁,最早的銅刀,漂亮的彩陶、玉琮、玉鉞、玉龍等重要禮器。

奴隸社會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階級社會,陳列分爲夏、商、西周、東周春秋時期和夏—春秋時期的各族共五部分。

本次活動十分有好處,我們學習了好多知識,受益匪淺!

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 篇11

今天,叔叔帶我和倆哥哥一起去上海博物館參觀。

我們乘公交車到那兒,便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排的隊伍十分長,足足有好幾十米呢!叔叔告訴我們,現在因爲放暑假,所以去博物館不用買門票,所以才招來了這麼多人,如果要付錢,可能只有一半遊客都不到。

大約過了半個多鐘頭,我們終於進博物館了。

我們分別參觀了雕塑館、繪畫館、書法館和玉器館等7個館。最讓我好奇的是陶瓷館,這個館裏面的陶器都十分精美。陶瓷——是展現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物品。如果叫我們現在世界上最發達的`機器,我看也不一定能造出這麼精緻、美觀、純樸的陶器來。特別是我看到那個血紅色的陶器,有你腦袋那麼大,聽叔叔上上面的顏色就是用血染上去的。一聽到這兒,我不禁打了一個寒顫。

雕塑館裏可是“危險重重”,不要以爲是進了裏面就出不來了哦!其實“危險”就是那幾尊雕塑,只要你碰了這幾尊雕塑,你立即會觸電:輕則渾身麻;重則當場死。這表明了現代科技有多麼發達。有一尊雕塑特讓人驚訝,這是一塊很大的石象,裏面足足刻了一千多個小佛,只有指甲那麼大!這看出古代人是多麼聰明。

今天,我的知識大有進步。

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 篇12

18月9日至8月16日,我在開封市博物館進“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作爲一名文科生,一名歷史愛好者,我懷着滿心際中,我毅然地參加了“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實施及現狀調期待開始了這份義工工作。開封,這座七朝古都,生活學查”赴麻城小分隊。作爲一名光榮的預備黨員,應當自覺習中便不知不覺浸潤出頗爲廣博的文化視野,我也期待用地給大家起到一定的模範帶頭作用,因此我主動擔任了小我在歷史文化上的一技之長來回報這座生我養我的城市,分隊隊長一職,帶領小分隊一行九人在麻城市圓滿的完成讓我在工作中和奉獻中體會到感恩社會的快樂。

要做一名合格的博物館義務講解員,離不開博物館輔導老師的諄諄教誨和親身實踐,讓我感嘆於家鄉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時,在短時間內掌握了講解技巧和禮儀規範,9日至11日這三天培訓中,我深切體會到了工作人員的謙和大度和博聞廣識,他們對於觀衆的親善和耐心,對於文物如數家珍的滔滔不絕都讓我由衷敬佩,並立志在這之後的幾天獨立講解中向老師們看齊。8月12日,我迎來了由我獨立接待的第一批觀衆——一批來自市二師附小的國小生。第一次爲觀衆講解,迎來的是十幾雙好奇又友好的眼睛。因爲觀衆是小朋友,在講解時我便挑選輕鬆易懂的內容,用生活化的語言告訴他們,並在其中適時插入一些古代流傳的有關的神話志怪以調動孩子們的好奇心,看到他們爲繁華的盛世圖景而讚歎,爲靡麗的昏庸君王而嘆息,爲英勇的`民族英雄而敬仰,我也深深體會到,作爲一個歷史的講述者和文化的傳承者,肩頭肩負着的責任。

8月15日已對講解工作熟悉的我,又迎來了一項挑戰——給外賓講解。這是四個來自荷蘭的留學生,對中國文化頗感興趣,我便針對他們介紹一些功用簡明且流傳較廣的文物,並儘可能用我已知的英文詞彙描述出來。出乎意料的是,他們聽着講解越來越感興趣,不時還有問題,我們交流起來幾乎沒有障礙,當然也有他們包容我漏洞百出的語法的緣故。這次的經歷十分寶貴,不但讓我結識了四個荷蘭朋友,也讓我意識到作爲中華文化的傳承者肩上擔子的重量。這一個星期時間在忙碌充實的工作中飛快掠過,當捧着博物館輔導老師的評語,當我看到觀衆對我報以感謝的笑容,當我與外國朋友親密合影並對我豎起大拇指時,那份是收穫的喜悅難以言表。經歷了這次博物館難忘的義工經歷,在今後的大學生活中,我也會利用課餘時間多參與義務工作來鍛鍊自己回報社會,也爲四川大學這個精神家園做出我的貢獻!

了爲期一週的調查活動,並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在這短短的一週內,我感觸最深的就是這一真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本次社會實踐活動,從申報工作到活動順利完成這一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在寫申請書時,由於缺乏經驗,實踐活動實施的難度較大,不易得到理想的調查結果,於是,我們虛心的向有經驗的學長學姐們請教,我們主動尋求老師的幫助,經過多次修改之後終於獲得批准。在實

踐開展的過程中,做問卷調查時頻頻受挫,但是,我們沒有放棄,而是攜手互相鼓勵,最終完成任務。在麻城的一個星期,天氣炎熱,我們頂着烈日出行。這一切困難,我們都一一克服。我深深地明白,作爲隊長,作爲一名預備黨員,我一定要做出表率。同時,我也深刻的感受到了實踐的重要性。所謂實踐,就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書本上學到的東西,如果不能用來指導實踐就沒有任何意義。馬克思曾經說過:“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即自己的思維的此岸性。”這就非常清楚的告

訴我們,一個理論,是否正確的反映了客觀現實,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會實踐來檢驗。如果沒有這次社會實踐,我們就不會遇到這樣的難題,但卻也無法檢驗我們所學的知識是否正確。實踐是把主客觀聯繫起來的橋樑,人們只有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活動中才能把主觀認識和客觀現實緊密結合起來,並加以對照,才能正確的認識客觀世界。因此,堅持把實踐作爲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對我們解放思想,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有着重大的意義。對於我們大學生而言,實踐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

在實踐中,我們可以與所學的理論知識結合起來,提高自身的應用能力;我們可以再實踐中磨練自己的意志,鍛鍊自己社會實踐能力;我們可以爲將來進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實踐基礎。總的說來,實踐不僅可以提高個人的動手能力,而且可以增強思維分析能力等。我們大學生應當學會學以致用,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自我,提高自我,更好地爲國家和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 篇13

今天,我參加黨的活動-----參觀魯迅博物館。我的心情很激動以至於久久不能平靜。

靜靜地走進魯迅博物館的展覽廳,站立在先生的遺像面前,用心去體驗那個血與火的年代,去感受先生偉大的人格魅力和個人勇氣,看着用實物和圖片記述的魯迅戰鬥的歷程:從紹興到南京,再到東京......到最後的逝世地上海,先生戰鬥的足跡在我面前展現出來,我思潮起伏,心緒難平,不禁爲先生不平凡的一生所歎服。

在展廳裏,魯迅博物館的講解員向我們講述了魯迅先生的生平,和魯迅先生生前的`許許多多的事蹟。魯迅——他偉大的精神和思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年輕人;魯迅筆耕一生,戰鬥一生,始終爲人民,爲民族,爲真理而戰,他是一面鮮豔的戰鬥旗幟,以獨特的眼光發現了中國封建社會幾千年來吃人的本質。揭露了那個時代的中國人的精神創傷。祥林嫂,華老栓,孔已己......,魯迅對民族與社會的清醒認識和批判,恰恰反映了對民族的關心和熱愛,"我以我血薦軒轅"是魯迅深厚民族情結的最真切的寫照。

魯迅先生給我們年輕的一代樹立了一個榜樣。他掏出燃燒的心,給人們帶路,給人們指引方向。先生在幾十年間用自己的燃燒的心給一代一代的年輕人指引人生的道路!甚至生活在現在這個繁華由高科技和網絡組成的現代化社會的我們也能感覺到魯迅先生的餘熱和精神!在他的書中我很清楚地瞭解到,寫作和生活是一致的,作家和人是一致的,人品和文品是分不開的。他寫的全是講真話的書。他一生探索真理,追求進步。他勇於解剖社會,更勇於解剖自己;他不怕承認錯誤,更不怕改正錯誤。他的每篇文章都經得住時間的考驗,他的確是把心交給讀者的。人們說他的筆像刀一樣鋒利,但是他對年輕人卻懷着無限的好心。魯迅先生生前還經常介紹青年作者的稿件,拿出自己的稿費印刷年輕作家的作品。他長期生活在年輕人中間,同年輕人一起工作,一起戰鬥,分清是非,分清敵友。先生愛護青年,但是從不遷就青年。先生始終愛憎分明,接觸到原則性的問題,他絕不妥協。這些難道就不值得我們年輕的一代學習和借鑑嗎?在這次活動中,我深深地瞭解到魯迅先生生前也曾經歷過許多困難,所有人的不理解,甚至污衊和誹謗。但所有的困難,一切的一切也不會阻止他始終不停腳步地向着真理前進。

這難道不是我們當今現代人應該學習和堅持的信念嗎?我們應該珍惜每一次這樣好的學習機會,去用心瞭解中國的歷史、中國的古人、中國的領袖,反思當代中國、當今社會、反思自己,因爲只有很好地瞭解過去,纔會更好的創造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