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得體會

閱讀史記的心得體會

在平日裏,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閱讀史記的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閱讀史記的心得體會

閱讀史記的心得體會1

說到《史記》,我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在暑假裏,媽媽給我買了這本書,我愛不釋手的讀了又讀。從書中知道了“舜的傳奇和大禹治水”、“臥薪嚐膽”、“完璧歸趙”、“將相和”、“紙上談兵”等經典故事。

大禹大家都知道吧!他用了三十年的時間把洪水治退了,在治水途中,他三過家門而不入,我們要學習大禹這種堅持不懈、專心致志的精神。他舍小家,顧大家,一心爲了人民的安憂,工作了那麼長時間,我們可以做到嗎?大禹的這種行爲驗證了只要堅持就會勝利的這句話。我們如果可以堅持一項事業幹三十年,我相信,終有一天會成功的!

我從完璧歸趙中學到了要用智慧去戰勝別人,凡事要勤思考,不能衝動,只要這樣纔可以完成使命和任務。其中藺相如就很機智,用和氏璧去威脅對方,對方就拿他沒有辦法了。

將相和,廉頗不顧國家的安危,自己讓藺相如下不了臺。我從這個故事中,知道了做事要三思而後行,要顧全大局,可不能爲了自己的利益不顧國家的安危啊!

讀了這些經典故事,我又有了新的`見識,不僅要學習他們的經驗,還要學習他們的精神,從而使自己成爲對國家有用的人。

閱讀史記的心得體會2

魯迅曾說過:“史家之絕唱,無韻於《離騷》。”《史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本講述歷史的書籍,它敘述了從黃帝的漢武帝這三千餘年的故事,它是司馬遷耗費畢生的心血寫成的。

《史記》中,藺相如的聰明才智、能言善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藺相如在一次跟隨趙王到秦國拜訪時,秦王非常囂張,竟要求趙王在大庭廣衆之下彈琴,隨後秦王還傲慢的叫隨從在史冊上寫:某年某日,趙王爲秦王撫琴。趙王既尷尬又氣憤,但又不能得罪秦王,便只好作罷。這時,藺相如說:“聽說秦王缶擊的非常好,能否給大家擊一擊,以此娛樂。”秦王無奈,值得擊了三次,藺相如馬上叫隨從記下:某年某日秦王爲趙王擊缶三次。藺相如憑着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和機智勇敢的精神,幫趙王解了圍。藺相如在把和氏璧帶到秦國時,他與秦王針鋒相對、脣槍舌劍,寸步不讓秦王,最終把和氏璧完好無損的帶回了趙國。在廉頗與他作對時,他顧全大局,不與之計較,贏得了世人的讚揚。

在秦末世,歷史舞臺上形成了劉邦與項羽的兩股勢力。最終劉邦贏得了天下,一世英名、一生輝煌的'項羽在烏江自刎。項羽小時候不愛讀書,他的叔父項梁便教他武術,但他卻說:“我要學就學能打敗萬人的功夫。”項鍊便教他兵法,可項羽只學了幾天就不學了。一天項羽和項梁在遠處看到了秦始皇,突然,項羽說:“那個人我可以取而代之。”項梁慌忙捂住他的嘴。從此,項梁便感覺項羽後生可畏。長大後,項羽果然成了楚霸王。但他生性多疑,不敢放心任用人才,最後導致兵敗。劉邦因爲手下有一大批勇將謀士,所以打下了天下。而重情重義、武藝高強的一代梟雄項羽就此喪命。

《史記》淋漓盡致的表現了皇帝到戰國時期再到漢朝中那些賢人智者、戰火紛飛的故事,讓我欲罷不能。

閱讀史記的心得體會3

我們既然不能相伴到老,就讓我在這裏爲你祝福!她很謙遜對人也很和善,記憶中她的勤勞,拖着年邁的身體用廉價的勞動力換取我的書學費,花甲之年依然辛苦勞作供我念書上學付之不尋常的艱辛,可惜我資質愚鈍有負她的期望。後來父親被妻子勸到樓下散心時,母親開始斷斷續續地哭訴,我從中探尋到了緣由。

所有送行的人都穿着白衣服,因爲他們認爲荊軻一去很難回來。他們來到易水邊,太子丹爲荊軻送行。

荊軻爲了燕國不被秦滅亡,爲了燕國人民不被殺害,毅然向西進發;爲了報答太子丹的知遇之恩,不惜犧牲自己。“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易水邊的樹落下了一片樹葉,落入水中,隨水去了沒有再回來。

荊軻自知大事不能成功,就倚在柱子上大笑,說:“我今天之所以刺殺你沒有成功,是想要活捉你。”荊軻身中八劍,血流如注,但卻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仍以勇者的形象站立在秦王面前。

《史記》不僅反映了西漢武帝以前社會風貌,而且以雄渾剛健的語言描述了許多波瀾壯闊的歷史畫面,塑造了無數歷史人物。給我帶來了精神享受,讓我感受到了莊嚴的美。

閱讀史記的心得體會4

讀《史記》,除史料依據,編纂體例也很重要。這本書的體例,按一般講法,是叫“紀傳體”,而有別於“編年體”(如魯《春秋》、《左傳》、《紀年》及後世的《通鑑》)和“紀事本末體”(如《國語》、《國策》和後人編的各種紀事本末)。但更準確地說,它卻是以“世系爲經”,“編年”、“紀事”爲緯,帶有綜合性,並不簡單是由傳記而構成,在形式上,是模仿早期貴族的譜牒。司馬遷作史,中心是“人”,框架是“族譜”。它是照《世本》和漢代保存的大量譜牒,按世系分衍,來講“空間”(國別、地域、郡望)和“時間”(朝代史、國別史和家族史),以及“空間”、“時間”下的“人物”和“事件”。它的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本紀”是講“本”,即族譜的“根”或“主幹”;“世家”是講“世”,即族譜的“分枝”;“列傳”是講“世”底下的人物,即族譜的“葉”。這是全書的主體。它的本紀、世家都是分國敘事、編年敘事,用以統攝後面的列傳。本紀、世家之外,還有“十表”互見,作全書的時空框架。其“紀傳五體”,其中只有“八書”是講典章制度,時空觀念較差,屬於結構性描述。原始人類有“尋根癖”,古代貴族有“血統論”,春秋戰國“禮壞樂崩”,但“擺譜”的風氣更盛(“世”在當時是貴族子弟的必修課),很多銅器銘文,都是一上來就“自報家門”,說我是“某某之子某某之孫”。司馬遷雖生於布衣可取卿相的漢代,但他是作“大歷史”。他要打通古今,保持聯貫,還是以這樣的體裁最方便。這是我們應該理解他的地方。

司馬遷作《史記》,其特點不僅是宏通博大,具有高度概括性,而且更重要的是,它還能以“互文相足之法”,節省筆墨,存真闕疑,儘量保存史料的“鮮活”。比如初讀《史記》的人,誰都不難發現,它的記述往往自相矛盾,不但篇與篇之間會有這種問題,就是一篇之內也能擺好幾種說法,讓人覺得莫衷一是。但熟悉《史記》體例的人,他們都知道,這是作者“兼存異說”,故意如此。它講秦就以秦的史料爲主,講楚就以楚的史料爲主,儘量讓“角色”按“本色”講話。這非但不是《史記》的粗疏,反而是它的`謹慎。如果吹毛求疵,給《史記》挑錯,當然會有大豐收,但找錯誤的前提,首先也是理解。

《史記》這部書偉大,它的作者更偉大。我們“讀其書而想見其爲人”,一定要讀他的《太史公自序》和《報任安書》。《太史公自序》當然很重要,因爲只有讀這篇東西,你才能瞭解他的學術背景和創作過程,知道他有家學淵源、名師傳授,“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人生老道,所以文筆也老道。但我們千萬不要忽略,他還有一封《報任安書》。如果我們說《太史公自序》是司馬遷的“學術史”,那麼《報任安書》就是他的“心靈史”。爲什麼呢?因爲這是一篇“欲死不能”之人同“行將就死”之人的心靈對話,每句話都掏心窩子,裏面浸透着生之熱戀和死之痛苦。其輾轉於生死之際的羞辱、恐懼和悲憤,五內俱焚、汗發沾背的心理創傷,非身臨其境者,絕難體會。小時候讀《古文觀止》,我總以爲這是最震撼人心、催人淚下的一篇。

閱讀史記的心得體會5

在許多本老師規定的海量閱讀書籍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這本《史記》,因爲它的裏面有一個個能改變人心靈的歷史故事。

《史記》中有三大類:本紀、世家、列傳。我最喜歡的故事是《平原君列傳》中的《趙勝惜才》,體現了平原君趙勝的知錯能改和珍惜人才的高尚品格。

《史記》的作者司馬遷是漢朝的太史令,我很佩服他,首先是因爲他能博覽羣書,歸納出這麼多的`歷史故事,是很了不起的。其次是因爲他能在富有哲理的歷史故事後,加上那幾句振奮人心的話,真是讓人無法挑剔,讚歎不已呀!

在《韓信被殺》的故事之後,太史公寫道:假使韓信能夠謙恭退讓,不誇耀自己的功勞,不自恃自己的才能,那就差不多了。我以前一直以爲韓信是一個英雄,原來他也有狂妄的一面,讓我重新認識了他。從而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有才能的人,既然已經顯現出了自己的光芒,就不要太驕傲,不然會起到相反的效果。

《史記》裏有許多這樣的故事,讓我明白了人生的道理。這本書振奮了我的精神,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啓發了我的人生,還徹徹底底地改變了我的心靈!

閱讀史記的心得體會6

世界有四大文明古國:中國、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今天,我就要爲大家介紹我們的祖國:中國。

中國的悠久歷史,想必大家都知道吧,司馬遷的大作《史記》可是聞名於世,現在,就讓我來爲大家講講吧。

合上《史記》我的心中洶涌澎湃:虞姬對項羽的一往情深、能夠忍耐胯下之辱的韓信、布衣遊俠郭解、陳勝,吳廣起義、爲了討褒姒一笑的周幽王、,現以在中國滅絕的汗血寶馬、許許多多的'戰術典故: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臨晉設疑、夏陽偷渡、背水爲營、拔旗一幟、沉沙決水、半渡而擊、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還有常出奇計的陳平、充滿信心的毛遂、司馬穰苴斬莊賈、趙氏孤兒、紙上談兵、替罪羊晁錯、一鳴驚人的楚莊王、張儀連橫······一系列具有教育意義的歷史故事。

看完這本書,我明白了做人要學會隱忍,要爲長遠的計劃着想,不要爲了眼前的快樂而浪費光陰,要明白先苦後甜的道理,凡事要爲大局着想,要顧全大局,要舍小家爲大家,取得成就不能驕傲,要謙虛,做人要講情講義,要吸取教訓,要對自己有信心,不要自卑,有志者事竟成,不要害怕困難,要勇敢面對。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我長大了,也要向祖國做出貢獻。

閱讀史記的心得體會7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偉大的記傳體通史,體現着古代史官的眼界和良心,是作者司馬遷忍辱負重,花了十幾年時間才寫成的。魯迅先生稱其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讀完《史記》,回味其中的人物,我覺得炎帝最值得我敬佩。在以前,人們都是靠打獵或採食植物的果實·塊莖生活,不懂得耕耘,靠大自然的恩賜生活。大自然不總是那麼大方,遇上災年,常有人餓死,身爲部落首領的炎帝時常冥思苦想,想找到解決的辦法。一天,他發出了粟子,便告訴人們種植粟子的方法;又發明出許多農具。人們爲了感謝他對農業的貢獻,都稱他神農氏。神農氏爲了幫助人們得到更多的食物,開始跋山涉水,嚐遍各種植物,這就是有名的“神農氏嘗百草”。他在嚐遍百草的過程中,發現了許多可食用植物,但是也有好幾次因爲吃了有毒的植物差點喪命,幸虧他找到了草藥,掙脫了死神的`魔掌。他告訴人們不要重蹈覆轍,而他自己卻不顧危險,仍去嘗試各種植物,最後,他嚐到一種名叫斷腸草的,無可救藥的植物,不幸去世了。

《史記》,給後世的影響深遠,是我們的必讀之書。

閱讀史記的心得體會8

“千古之絕作”這是樑其超之平價。“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是魯迅先生的品評。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二十四史之首,她就是《史記》。

最近,我讀了《史記故事》這本書,我感覺自己長大了許多,書中的.許多故事讓我魂牽夢繞,從書中,我知道了三皇五帝,我知道我們爲什麼是炎黃子孫;從書中,我認識了秦始皇,項羽,還有漢高祖劉邦;從書中,我理解了“四面楚歌”、“破釜沉舟”、“臥薪嚐膽”。從書中,我認識了陳勝、吳廣,蕭何、張良,還有莊子、老子、和孫子;從書中,我認識了屈原、商鞅、藺相如,扁鵲、廉頗、伍子胥。

掩卷之後,閉目沉思,書中名句耳邊迴響:“運籌策幃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明不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等等,舉不勝舉。

司馬遷,偉大的文學家,史學家,傾畢生精力,全部心血爲我們奉獻了一部宏偉鉅著,令多少人爲之忘食,其中也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