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得體會

幼兒園的心得體會

我們心裏有一些收穫後,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裏,讓自己銘記於心,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的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的心得體會

幼兒園的心得體會1

經過了小班和中班的學習,大班學生,對於學習態度更加端正,有了一定學習基礎,但也有孩子們一直都有的缺點,上課時不夠認真,不能集中精力,愛玩愛鬧想要教導好他們就需我們老師繼續努力,下面是我教導大班學生的一些心得。

對於大班的小朋友,不能如小班中班的小朋友那樣事事讓着他們,也需要適當的教導,不能讓他們浪費時間,上課和下課的態度要擺正,上課就要盯着每一個學生,注視他們學習中的表現,表現好的要表揚,表現不好的要批評。得到表揚的學生會更加乖巧,學習也更努力,被批評的小朋友也不再那麼跳脫頑皮,知道遵守規矩。當然對於被批評的小朋友,我們還要在他們下次表現好時給他們表揚,讓他們知道他們的表現老師都知道,這樣可以提高小朋友學習熱情。

在學校小朋友學習的表現,也應該及時與學生家長彙報,我在教學中,一般都不會把小朋友成績直接公佈在羣裏,一個是不希望學生家長難做,另一個也是不想打擊小朋友自信心,但是會私下裏把小朋友在學校的表現成績告訴家長,同時給家長一些建議,比如什麼時候安排他們寫作業,監督他們學習等,讓家長重視起小朋友學習,這樣家長和我們共同努力才能夠教育好小朋友。

在教學中,我們必須要有耐心,幼兒園的小朋友很多都需要手把手教導,因爲他們接觸學習時間不長,需要我們老師經常留意,不能疏忽大意。和國小生相比,他們還需要我們老師約束,需要手把手教導,哪裏做的不好就要告誡,時刻把他們的成長放心中,有時候教導他們學習認字,學習寫字,都需要多次重複教導,甚至是一個個教導,只有這樣才能夠讓他們學會。

在幼兒園,要教導孩子,永遠要記住,注意學生的情緒,他們的情緒嚴重影響他們學習,開心時往往比不開心時學習效果好,當小朋友生氣或不高興,就必須要儘快安撫,讓他們平靜下來,同時也要想辦法讓學生感到有趣,想要上學。這樣我們纔可能教導好他們學習,每次都需要積極的指導和監督。

要保持一顆童心,能夠和小朋友做朋友,對於小朋友犯的錯,那些地方做的不好不能生氣,也不能記在心中,更應該考慮如何讓小朋友明白這樣做不對,還不能讓他們生氣,對待他們更多是以一種玩伴的方式教導,把自己和幼兒園小朋友擺在同一位置,這樣也可以更容易讓小朋友接受我們,只有小朋友喜歡我們教導才能夠讓他們聽話,才能夠做好自己老師的工作。

幼兒園的心得體會2

自從上幼兒園,多多的讀書習慣也開始培養了。孩子的想象力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通過直接或者間接的體驗獲得。繪本能幫助兒童養成用圖像思考的習慣,經常閱讀繪本書可以培養兒童良好的圖像概念,提高思考連貫性,豐富想象力。

在幼兒園開展圖書漂流活動,能讓孩子看到更多精彩的繪本書。每週五我下班到家,多多就會說:“媽媽,老師又發書了!”我知道,發的是小朋友們漂流的書。我會先告訴多多這是誰的書,我們要保管好,可不能損壞的。每次我給多多講一遍故事,然後提幾個簡單的問題,比如讀了《鱷魚怕怕,牙醫怕怕》,我問多多:“你怕鱷魚嗎?”“鱷魚怕什麼?”“牙醫怕什麼啊?”我會讓多多先舉手再回答,希望這樣培養孩子舉手發言的習慣,不知道多多在幼兒園上課會不會舉手發言呢。碰到多多感興趣的書,他會自己再看一遍,比如讀《小豬變形記》,我讀完一遍,多多說:“媽媽,我自己看吧!”孩子能嘗試着自己去看一本書,看着他專心地看一本書,還不時講着什麼話時,我真高興。

除了閱讀漂流的繪本,我又和多多一起閱讀了很多繪本故事書,我發現很多優秀的繪本書在潛移默化中影響着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孩子漸漸建立起自己的判斷標準。比如讀了《大衛,不可以》後,多多不在家裏踢皮球了,他說:“會把東西打壞的。”我控制他吃零食,他也沒有很大的意見了,他說:“媽媽,不能像大衛,肚子裏東西太多了,會爆炸的。”

現在基本上每天晚上睡覺前都要講一個故事,大多是我講,孩子聽,有時孩子自己看。我希望他爸爸也能給他講故事,有一次他真的在聽爸爸講漫畫書《父與子》,這是他最喜歡的一本漫畫書。我也把多多讀過的書整理出來,以後等他識字了,看到自己原來讀過這麼多書,多有成就感啊!

小小圖書漂流,帶給孩子是多麼大的變化啊!希望幼兒園三年一直能有這樣的活動,希望孩子在繪本故事中懂得更多道理,快樂成長!

幼兒園的心得體會3

一天我值早班,便用來園的時間和一些家長進行着短暫的交流。我們的談話被剛來的林林爸爸打斷了:“房老師,你們幼兒園是怎麼回事,老給我們家長增加負擔,不是做這個,就是幹那個。我自己是開出租車的,他媽媽也總上夜班,哪有時間給你們幹這幹那。昨天晚上,孩子又纏着我編了一個晚上的故事,還要記錄。煩死我了。”一連串的話像連珠炮似的表達了不滿之情。

原來,昨天我們班組織的語言活動“新編龜兔賽跑”,小朋友非常感興趣,但由於時間有限,幼兒的能力也不同,很多小朋友不能當衆將自己編的故事講出來。於是,老師提議小朋友回家和家長一起編故事,並請家長記錄,第二天帶回幼兒園再講給小朋友聽。我覺得很納悶,一個原本想發揮家長教育資源,讓孩子在家庭中延伸語言領域活動的好事,卻引發了家長與教師之間的矛盾。

仔細分析之後我認爲這個偶發事件反映出三個問題:一是教師與家長的交流溝通不夠,教師只提出了家庭記錄的要求,卻沒有及時向家長反饋幼兒園活動的主要內容,沒有引起家長的重視,教師課堂上的靈機一動,不僅使家長產生了誤會,也不利於家園同步教育;二是家長不瞭解孩子的求知心理,缺乏方法指導;三是家長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認爲自己沒時間給孩子做記錄聽聽就行了,這與我們平時宣傳力度不夠有很大關係。

我想應該把這個偶發事件當作一個家教指導的契機。於是,我專門約請林林的爸爸和他進行了一次誠心的溝通,站在家長的角度我和他一起分析了這件事,同時又向林林爸爸表明了我們宣傳指導不夠的歉意之情,並向他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議。這樣做一方面使家長感到教師確實在和他一起商討如何幫助孩子更好地發展,另一方面也使家長工作的內容具有了針對性,扭轉了與一些特殊家長難溝通的局面。從那以後,林林的爸爸特別支持我們的工作,甚至還帶動了班上其他家長,使我班形成了和諧、融洽的家園氛圍。

由此可見,溝通是教師爭取家長對幼兒園工作支持與理解的祕方,同時更是家園共育最有效的途徑。

幼兒園的心得體會4

20xx年1月份,由於工作需要當我從一名學區校長走向中心幼兒園園長這一職位時,我真的很不屑,認爲園長無非是領着幾個幼兒教師變着花樣的哄孩子而已。但當我真正走進幼兒園看到的卻是:落後的教學設施,幼兒教師無採的眼神,生源的匱乏,國小化的教學方式(爲了迎合家長)。我真的困惑了,幼兒在不同年齡階段應該學什麼?有什麼依據?怎麼學?需要達到一個什麼標準,我們的辦園思想辦園理念如何定位?作爲園長如何帶領老師們提高幼兒園的質量,其具體專業標準是什麼?面對這些困惑在文教領導的幫助下,我不斷學習瞭解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確定了幼兒的學習目標,通過我自己對全縣大部分幼兒園參觀學習,找到我們幼兒園的差距。當我看到《幼兒園園長專業標準》時,非常興奮,我想知道的內容《標準》都告訴我了,真的感謝教育辦印發的資料,感謝教育專家。以下是我學習《標準》的個人體會,和大家共同分享:

幼兒園園長與中國小校長一樣集教育者、領導者和管理者三種角色於一身。對管理者角色,園長一般比較熟悉與擅長,但對教育者和領導者角色,並不是所有園長都熟悉和擅長的,這正是《園長標準》對園長提出的新的專業要求。所以說園長專業化是提高保教質量的前提

一、園長規劃幼兒園發展,引導辦園方向把握辦園方向是幼兒園園長的首要職責。

園長應是幼兒園發展的規劃者。《園長標準》把“規劃幼兒園發展”作爲首要的專業職責,並用若干條目提出瞭如何制定、實施和調整、完善幼兒園發展規劃。幼兒園發展規劃對推進幼兒園的內涵發展和質量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幼兒園發展規劃的科學制定與有效實施既是傳承辦園歷史和積累辦園經驗的過程,也是開創未來和調整、完善辦園思路的過程。園長必須具有先進理念、專業學識和專業能力,才能制定與落實引領和推動幼兒園科學發展的規劃。

園長應是幼兒園文化創建的引領者。文化是幼兒園的靈魂,是辦園方向和辦園思想的具體體現。從《園長標準》的相關要求中可以看到,幼兒園文化建設的重點是營造尊重多元文化的氛圍,注重將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融入幼兒園教育,通過幼兒園的精神風貌、人際氛圍、物質環境、文學藝術作品等各種載體,給予教師和幼兒以及家長以積極向上、潛移默化的影響,形成共識和願景,共同營造文化氛圍和踐行。但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園長的個人意志和理想、個人傾向或長項並不能直接成爲幼兒園文化和辦園思想。園長必須吸納所有教師和員工、幼兒及家長參與幼兒園文化創建並達成共識,甚至需要在專家的幫助下得到理論和實踐的驗證,形成共同的願景。

二、園長領導幼兒園保育教育

園長不僅要掌握幼兒園保育教育的原則和原理,更要熟知幼兒身心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適切地創設環境、設計課程教學、安排一日生活和遊戲活動等,確保提供有質量的幼兒園保育和教育。那些不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幼兒園教育特點的做法不應是專業的園長所爲,防止和糾正幼兒園教育的“國小化”傾向是對園長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園長是否具有專業性的基本尺度。

因此,作爲園長都應積極增進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學識,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和水平,做幼兒園保育教育的行家裏手,以保證幼兒園保育教育的科學優質和先進性。那些以價格、回扣、影響爲主要判斷依據的做法都不是專業園長的行爲,只會造成對幼兒的傷害和對幼兒教育原則的背離。

三、園長引領教師成長促進教師發展

《園長標準》還將“引領教師成長”作爲六項專業職責之一,要求園長了解和尊重教師專業發展規律,激發教師自主成長的內在動力;鼓勵和支持教師參與各種研訓活動,不斷提高教師的師德修養和專業水平。

園長首先應通過制定與實施教師集體和個人的專業發展規劃引領教師不斷得到專業發展。依據《教師標準》的要求,瞭解本園每位教師專業發展的需求、長項與短板,合理地將教師組成不同的專業發展共同體,如不同年齡階段、不同工作年限或工作經驗、不同學科領域、不同興趣愛好、不同學習需求的學習和研修小組,即各種學習型組織,促進教師的小組集體學習和共同發展。同時,園長還要特別關照每位教師的個人規劃與專業發展,全程指導教師從職業生涯規劃到具體發展計劃的制定,並監控其實施的關鍵階段和重點步驟,提供必要的個別化的支持和指導,確保每位教師個體專業發展的實現。園長應通過引領和開展高質量的園本教研活動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園長標準》凸顯了幼兒園教研活動的重要性,提出園長要“領導和保障保育教育研究活動的開展,提升保育教育水平”。例如,指導幼兒園教師根據每個幼兒的發展需要,制定個性化的教育方案,組織開展靈活多樣的教育活動;建立園長深入班級指導保育教育活動制度,利用日常觀察、觀摩活動等方式,及時瞭解、評價保育教育狀況並給予建設性反饋等。應該說,這些基於實踐的教研活動有助於幼兒園保教質量的不斷提升,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四、園長保護兒童權益促進兒童發展

園長是幼兒人格和權益的維護者。園長要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增強保教人員的法治意識,嚴禁歧視、虐待、體罰和變相體罰等損害幼兒身心健康的行爲”;不僅要嚴把衛生保健關,嚴禁任何不符合衛生保健要求或有害於幼兒健康的行爲,而且要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尊重幼兒的人格。《園長標準》的“辦學理念”部分強調園長要保證所有幼兒擁有平等的受教育權:“面向全體幼兒,平等對待不同民族、種族、性別、身體狀況及家庭狀況的幼兒;尊重個體差異,提供適宜教育,促進幼兒富有個性地全面發展;樹立科學的兒童觀與教育觀,使每個幼兒都能接受有質量的教育。”“營造育人文化”的專業職責部分提出,園長要“將尊重和關愛師幼、體現人格尊嚴、感受和諧快樂作爲幼兒園育人文化建設的核心,陶冶幼兒情操、啓迪幼兒智慧”。“引領教師成長”的專業職責部分提出,園長要“培養優良的師德師風,落實教師職業道德規範要求和違反職業道德行爲處理辦法,引導支持教師堅定理想信念、提高道德情操、掌握紮實學識、秉持仁愛之心,不斷提升教師的精神境界。增強保教人員法治意識,嚴禁歧視、虐待、體罰和變相體罰等損害幼兒身心健康的行爲”。此外,在內外管理職責的要求中也強調了建立健全保證幼兒安全和健康的各項規定與具體措施。

園長是幼兒良好發展的促進者。幼兒園的辦園思路與發展規劃、幼兒園的環境與文化、保育教育以及教師的專業發展等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着幼兒的良好發展。也就是說,園長應具備的六項專業職責及相應專業能力的高低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着幼兒的良好發展。每位園長只有根據《園長標準》的基本要求,不斷對照和檢核自己,不斷學習和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才能爲幼兒的良好發展提供更好的條件和保育教育。

總之,園長首先是教育者,這是園長的核心角色和本體角色,園長本應是幼兒園教育的行家裏手;作爲幼兒園教育的領導者,園長的主要職責是確定幼兒園的發展規劃,彙集教育資源,領導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實踐,把握幼兒園的發展理念、目標和質量。

以上是我對《標準》淺顯的體會,今後我會對照《標準》的要求不斷學習,不斷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爭取儘快做一名合格的幼兒園園長。

幼兒園的心得體會5

我們幼兒園除了日常的家訪以外,在寒暑假還要求教師對本班幼兒進行一次家訪。說實話,剛開始的時候,我覺得家訪沒有什麼重要性。

今年寒假,我又照例對幼兒進行家訪,在去了幾個孩子的家以後,不覺走到了XX的家門前。XX的姥姥家在外地,一到假期XX便和媽媽到姥姥家去,所以一直沒到她家去家訪。今天一看正好XX在家,我便到她家和她媽媽聊了一會,便離開了。

開學以後,不知怎麼XX老是在我身邊蹭,而且顯得和我特別親,我當時也沒覺出什麼,只是和往常一樣,帶孩子們活動,XX在課堂上表現也比平時積極。一連幾天,XX老是這樣,而且平時不苟言笑的她老是對我笑,這是爲什麼呢?突然,我恍然大悟,原來是家訪起了作用,是家訪拉近了XX和老師之間的距離,增加了她和老師的親近感,讓她和老師的關係又進了一層。由此看來,家訪真的很重要,以後我還要繼續認真徹底的做下去。

幼兒園的心得體會6

我很榮幸的成爲一位新教師,也很榮幸的加入到了Xx市實驗幼兒園這個大家庭中,帶着自己新的理想和人生目標開始了新的人生征程。

對新教師也有了新的熟悉, “教師是爲人師表的” 身教重於言教,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嚴以律己,以身作則,才能潛移默化地爲孩子做出榜樣。 “師德”是很重要的一點,我們不但要有一定的經驗教育孩子,還要有一種師德的品質。幼兒園的孩子是很小的,需要靠老師的催促,因此我們應當用足夠的耐心去教育他們,讓幼兒真實的理解, 而不是千篇一概的責備。

在上學期的實習中,我就以新老師的態度進入實驗幼兒園小三班。

小三班是新的,我也是新的,一切對我來講都是新的。在這樣一個新的環境和氛圍中,固然倍感壓力,但是也給了自己一個成長的機會了,我覺得,只有這樣的壓力纔有動力去完成任務。在嶄新的環境當中,我深深體會到了,一個團隊的相互調和、大家的齊心協力才能取得一定的成績,因此我以爲,團隊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光靠一個人的氣力是不夠的,因此在幼兒園這樣隨不大的環境中,我們也是一樣,需要每個人的積極配合才能到達效果。我想每個班的老師們只要一條心爲班級着想,這個班纔會更加優秀。

在Xx市實驗幼兒園生活了將近多半年,我覺得這裏最大的好處是,很鍛鍊人!幼兒園的天空是湛藍而又一望無際的,作爲其中一位教師,不但要有教學的經驗,還有是一個全才。他人會的我們會,他人不會的,我們也會,他人沒做過的,我們都做過。我們是垃圾的再造者、我們是科技的創造者、我們是高樓的建造者?

在教育教學中,不論是遊戲的展開還是教育活動,我都鼓勵自己多去學習,多去和老教師溝通,也鼓勵幼兒自由的創造、大膽的想象,給他們一種堅強、英勇的精神。漸漸地讓他們變得更加自信、自立,懂事、講禮貌,更加陽光笑臉燦爛,與同伴之間能相處***,會相互幫助,相互分享,自理能力也有明顯進步……

我相信,孩子未來的人生中,最幸福最難忘最值得回憶的時刻就是幼兒園的時光。看着這些天天在進步在長大的孩子們,我感到非常的欣慰和自豪。回想大學的時光,有許很多多辛勞的付出,大學裏的目標、計劃一切都做的那末認真和充實,但收穫卻也是更多的。大學裏再優秀,走上社會,走向工作崗位,還是一位新手。

初次上路的確難以駕馭,所以,我希望在這樣一個機遇中,通過各種新教師的培訓,能讓我更好更快的成長,能夠讓這個剛踏進工作崗位的新人感到肩上的責任是重要的。希望可以給自己找到更多的奮鬥目標,用自己的愛心去暖和每個孩子;用自己的熱情去教育每個孩子,我相信通過不斷的努力一定會成爲一位出色的幼兒教師。

幼兒園的心得體會7

作爲一名幼兒教師,教師是否具有對話意識和對話精神,是否與兒童保持一種對話的關係狀態,都可以在教師與兒童的共同活動中,在教師對兒童的態度中表現出來,在教師對兒童的有意和無意的行爲中表現出來。我們不得不承認,在兒童面前,教師是會處於一種優勢地位,兒童處於弱勢地位。從對話的角度看,我往往會形成不利於對話的局面,爲什麼會這樣呢?

一、“穿新鞋走老路”

在新《綱要》頒佈以來,有些教師理解的不夠深度,停留在皮毛上,如:我們一再強調要“蹲下來”看幼兒,實際上就是指尊重幼兒,真誠的對待幼兒的精神情感世界。而有些教師的做法是:從動作上真的蹲下來了,但卻做着訓斥孩子的事,類似這樣,即使教師的高度降的再低,幼兒也不會感到絲毫的平等,從而影響到教育的實施。

二、家長的言行,對幼兒是暗示

如今社會,獨生子女成了家中的掌上明珠,大多數父母忙於事業,部分是老人帶,還有的是請保姆帶,這對幼兒的教育也有一定影響,如我們經常聽到爺爺奶奶這樣說:“你鬧,我就給你送幼兒園,讓教師好好管管你”。有的會當着孩子的面說:“教師,您的話就是聖旨,您好好說說他,他就聽您的”等等。孩子在這種語言的暗示作用下,在心理上會產生一種對教師的恐懼心理,這也是不利於建立良好師生關係的,從而影響到教育。

三、教師缺乏對話意識

過去,在教育活動中,教師把幼兒看作是知識的接受者,而幼兒把教師看作是知識的傳授者,雖然其中存在着一定的人際交往,但作爲精神整體的人的自覺的理解和溝通不存在,師生關係因而失去了“教育意義”。例如:在教育活動中,經常出現兒童“跟隨”教師提出的“……是不是?”;“……對不對?;” ……好不好?等問題隨聲附和――“是!”、“對!”、“好”這樣一來,兒童的回答成了他們不假思索的“齊聲合唱”兒童成了教師的“應聲蟲”,這說明教師所希望的只是兒童能夠跟隨自已的思路;並通過回答問題“是”、“好”、“對”來判斷他們是不在跟隨自已的思路,教育活動成了“告知性”的活動,長此下去,兒童很可能形成一種惰性或對教師的依賴性,這種損害是任何現在知識都無法彌補的。

現在,多種形式、自由式的教育觀盛行,多種教育模式共存,如今的教育活動是一種對話過程,它表現於教師與兒童在活動中的對話關係,而師幼間的對話關係本身就是一種教育的體現。這就要求教師要從和幼兒者說接觸的每一句話入手,提高自身素質,把與幼兒交往的一句一字都看成是教育。

幼兒園的心得體會8

十月的天氣就是這樣,早晚涼,中午熱,孩子來園都穿着比較厚的毛衣、外套,戶外活動時,稍稍動了幾下,就會出汗。我們爲了減少孩子感冒發生的概率,戶外活動前,早早地做好了一切準備工作,把外套脫下並摺疊整齊,放在固定的地方,等音樂響起,孩子們便像一羣羣可愛的小鳥,來到操場,自由自在地飛翔。

活動後,我們會根據天氣情況、孩子的穿着,及時地提醒孩子穿好衣服,或者等一會穿,或者不必再穿。

每天離園前,留幾分鐘,把孩子的外套逐一發給他們。就是這麼一件平常事,竟使我有一次感到內疚、不安。

記得在一次活動後,我一看時間已經差不多,就像往常一樣,籃子拿在身邊,把裏面的衣服一件件分給他們,“這件米老鼠衣服是誰的?”“看,紅衣服是哪個寶寶的?”孩子們看着衣服,有的環顧四周,仔細搜尋,想到了便大聲說出同伴的名字;有的自己認不出來,旁邊的孩子認出來了,便會推推、拉拉他們:快去拿。衣服一件件地少了,沒有拿到衣服的孩子急切地盯着籃子,希望下一件衣服就是他的。我也加快速度,當我拿到一件毛衣,發現是重重、溼溼的,自然感覺不妙,怎麼會溼的?再往下看,竟全是溼的,而且一件比一件厲害,孩子們發現我異常的舉動,都笑了,我看着溼衣服,再看看孩子們的笑臉,不好意思地說“對不起,有幾件衣服溼了,你們不好穿了。”他們回答“不要緊的。”“衣服怎麼會溼的?”孩子說着自己的猜想,我引導孩子以後喝了水一定要關緊水龍頭,同時也暗暗提醒自己也要加強巡視。

看着善意的笑容,聽着寬容的話語,我內疚、緊張的情緒得到了緩解,小小年紀就知道諒解別人。

我也向家長道了歉,看着幾個沒有外套孩子離去的背影,知錯就改,我馬上把籃子挪了地方,遠離了水桶,相信以後再也不會發生類似的事情。

幼兒園的心得體會9

每年帶小班,新生入園時,都會發生一些令人難忘的事情和刻骨銘心的回憶。

今年,我又帶小班了,開學第一天,我們班就迎來了15位新生。因爲開學前一天我們召開了家長會,家長們也比較明智,放下孩子交代一下馬上就跑。這下可害苦了我們小班的兩位教師。尖叫聲、哭喊聲、哀求聲混成了一片,那種噪音簡直讓人揪心,我感覺到我的精神快要崩潰了。有的孩子像瘋了似地奔向教室門口,那情景讓人心痛,更讓人產生一種憐愛之情。當時,我們的心情是一樣的,如何讓孩子儘快地安靜下來,如何讓孩子儘快地適應新的環境。這個問題一直在我的腦海裏打轉。

我們追上了狂奔的孩子,把他們抱在懷裏,安慰他。可是,有的孩子竟然下口咬老師,還有的孩子用小手掐老師、擰老師、抓老師,但不管怎樣,我們仍然緊抱着孩子不放。耐心地轉移他的注意力,耐心地對他們進行說教。班中還有個別孩子在這一整天中,他的嘴都沒有停過,嘴裏一直說着一句話:媽媽什麼時候來接我?說實話,看到孩子的這些情況,我們當老師的真是從心裏感到難過,我們老師的安慰有時真的沒有效果。我們只能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帶着他們玩各種玩具。有的孩子什麼都不玩,就是一個勁兒地哭鬧。一整天我們都穿梭在孩子們中間,處理新生之間的哭鬧、爭搶玩具、喝水、上廁所、擦眼淚、擦鼻涕等一系列的事情,好不容易盼着離園時間到了,我們逐一把孩子交到家長手裏。這時,我突然感覺頭暈得難受,趕快坐下來休息了一會兒,才騎着車子回到了家。剛上班三天的時間,我的嗓子就啞了,而且嗓子疼得特別厲害。

就這樣又連續了五天的時間,好不容易盼到了週末,今天下班回到家以後,兒子突然問我:"媽媽,你的脖子怎麼了?是誰給你挖的呀?"

"是不是你班的孩子抓的?"我沒等回答,兒子馬上反應過來,兒子心疼地用手給我摸了一下。我突然想起來了,是那一天我班的春凱小朋友給抓的。兒子心疼地問我:"媽媽,你生氣嗎?你恨你的學生嗎?"我笑着說:"好孩子,媽媽不生氣,更不恨我的學生,因爲他們小,不懂事,沒關係的。"

是呀,幼兒教師的心胸是那樣的寬大,幼兒教師的愛是那樣的無私,這點小事又算得了什麼哪?只要孩子們露出了笑臉,那就是幼兒教師最大的欣慰和滿足啊!

萊州市金城鎮中心幼兒園

幼兒園的心得體會10

孩子也是上中班了,和小班相比,更加的懂事,也是有了一些好的習慣,作爲家長,其實也是對於孩子比較的操心,也是擔心孩子在家裏是否能像學校一樣做好,不過我們也是努力的去教育孩子,去讓孩子的習慣養成沒有鬆懈,也是順利的度過了中班這一年,在育兒方面我也是有一些心得來分享。

孩子的習慣要養成,其實在學校裏面老師也是教了很多,有很多好的習慣,但是到了家裏,孩子也是容易放鬆,但是作爲家長卻是不能放鬆,所以我也是在家裏的時候嚴格的要求孩子們,去遵守在學校學到的習慣,不能鬆懈,該做什麼就是什麼,而且爺爺奶奶來看她了,也是不能寵着她,反而是需要嚴格的要求,雖然孩子開始也是哭鬧,但是後來漸漸明白了也是會做好,習慣的養好不是一朝一夕的,更是要長久的去培養的,對於孩子們來說,好的習慣真的會讓他們受益終身,所以我也是在這塊抓得比較的嚴厲,我清楚如果在這兒就鬆懈了下來,那麼以後想要好不是那麼的容易,特別是這個學期在家裏的時間那麼的多,沒有老師來監督,孩子也是有些鬆懈,我也是要去上班,不過我也是把事情和孩子說清楚,儘可能的讓孩子在家裏不要那麼的貪玩,懂得去學習,去維持好的一個習慣。

多去陪伴孩子,很多時候孩子在家裏其實是比較孤單的,沒有朋友陪伴着他們玩,沒有老師教給他們知識,雖然有作業要做,也是有玩具,有電視可以看,但是我覺得這些都不應該佔據孩子們在家裏的時間,而是我們家長應該多去陪伴孩子,給他講故事,和他去一起做家務,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多一些互動,不但是能加深和孩子的感情,同時也是能更好的瞭解孩子,孩子的習慣,孩子的一些行爲也是受到我們家長的影響的,如果我們也是努力的去學習,去認真的做一些事情,那麼孩子其實也是會這樣做,而不會說鬆懈,或者懶惰下來,孩子回家之後,我們基本都是陪伴着孩子,一起做一些事情,一起聊天說笑,即使看電視也是有節制的,或者陪伴孩子玩一會兒,我們都全程的去參與,孩子們的玩耍,孩子們的時間,我們也是多去關心,這樣才能更好的去把孩子們給教好。

幼兒園的心得體會11

“千般照顧,不如自護”。家長和幼兒園教師、阿姨不僅有保護幼兒生命安全的責任,同時要及時檢查幼兒園的設備、設施,更重要的是要對幼兒進行初步的安全指導、教育,提高幼兒保護自己的能力,幫助幼兒樹立一定的安全意識。

一、讓幼兒瞭解一些生活常識,學習和鞏固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能

其實我們孩子生活在家庭、幼兒園和社會的環境之中,意外事故的發生常常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通過學習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能,變消極躲避爲積極預防,就能夠使各種意外傷害發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限度。如熱水、藥品是幼兒日常經常接觸的物品。花花綠綠的藥品會讓幼兒誤認爲是糖豆而吃進肚裏。杯裏的熱水也會因爲幼兒不會判斷而造成燙傷。那麼如何提高幼兒對事件的`預見性呢?首先要了解一些生活的常識。我們通過談話,組織幼兒專門的討論,倒一杯熱水、拿來一些藥品,請幼兒討論一下,從而學會一些自我保護的技能。在討論中幼兒紛紛發表意見。毛毛說:“杯裏冒着熱氣,一定非常燙,不能馬上喝。”新程說:“用手摸摸杯的外面,如果燙手就不能喝。”孝銦說:“喝水的時候,也應該先吹一吹,先小口小口的喝,就不會燙着了。”當我拿來花花綠綠的藥品時,開始幼兒真的以爲是巧克力豆呢,紛紛問我:“真的是巧克力嗎?真的能吃嗎?” 接着我和小木偶一起進行情境表演,小木偶將藥粒喝下,不一會開始肚子疼,幼兒馬上意識到藥是不能隨便吃的,生病了應該去醫院。在幼兒園應請老師、阿姨幫忙吃藥,在家應請爸爸媽媽幫忙。知道了生活中的一些小常識,那麼就應提高幼兒分析、判斷的能力,爲幼兒準備一些畫有安全與危險事物的小圖片,如插座、火、藥、熱水、

食品、玩具等,請幼兒自己來區分哪些是安全的,哪些是危險的,提高幼兒判斷事物的能力。從而提高幼兒對事情的預見性,預防悲劇的發生。

二、創造良好的環境,使幼兒形成自我的意識

我們幼兒園的環境也是關注幼兒的健康和安全的。我們應與幼兒共同創設相應的物質環境,對幼兒進行直觀、形象而又綜合的教育。一次,我發現幼兒常常在室內亂跑,發生相撞的事情,於是與班上老師商量,決定在室內佈置一些安全標記,提醒幼兒注意。但幼兒不瞭解安全標記。我們就從認識安全標記入手。在晚上的認識活動上學習各種標記。在認識的基礎上,我們在班內的電視機及電門上張貼了禁止觸摸的標記;在窗臺張貼了禁止攀爬的標記;在樓道張貼了下滑危險的標記,時刻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三、通過直覺體驗培養幼兒自我保護的能力

我們幼兒園裏各種器械、各種玩具都有,孩子們可以自由地奔跑,進行遊戲,可以說是快樂天堂。但有時玩起來就什麼都忘了,往往會對幼兒造成身體上的傷害,這種自身痛苦的記憶是最深刻的。所以如果看到別的小朋友摔傷磕破時,就能把自己的痛苦記憶類推到別人身上,這種體驗會有助於幼兒理解自我保護的意義。以後在活動時,幼兒就自然引起了注意,減少對自己身體的傷害。

五、通過生活中遇到的事情,讓幼兒學習和鞏固自我保護的技能

大班幼兒好奇心增強,好動,隨心所欲的特點,而且不知深淺,不明是非,常常趁老師阿姨不注意玩一些危險物品,做一些危險的事或到一些不安全的地方玩。但我們不能因爲這些就限制幼兒的活動。雖然他們年齡再幼兒園裏不算太小,但他們與需要不斷的獲取經驗,在生活中去不斷的探索和反思。在與環境進行交互作用之後從而獲得相應的信息、感受。我們要在一日活動中,仔細觀察幼兒的一舉一動,利用各種教育活動,提高幼兒自我保護的能力和意識。一次, 政政在關門時手被夾了一下,孩子們看到政政受傷後痛苦的表情後都紛紛說:“以後可不能關門了。”幼兒知道不再關門、玩門了,可能以後幼兒由於玩門受傷的機率就會很小了,但這不是安全教育的目的。會抑制幼兒的探索精神。如果以後幼兒一開門、關門就會想到會夾手,事事需要成人幫忙。這樣,受保護越多就越容易出差錯,幼兒會越來越喪失自我保護的能力。以後如果遇到突發事件,

他們就會束手無策。於是,我請政政講講怎麼夾了手,幫助幼兒分析怎樣才能不夾手。並教幼兒學習兒歌“開關門”。讓幼兒知道一手扶門框(牆)、一手扶門把兒是正確的方法。並讓幼兒親自實踐,掌握開關門的技能。培養幼兒自我保護的意識,重要的是不僅應該讓幼兒知道哪裏有危險,更應該讓他們學習如何征服危險,在征服危險的過程中怎樣保護自己。經過一段時間的安全教育,我們發現在活動中大人的提醒在逐漸減少,孩子之間的提醒在增加,幼兒學會了積極地防禦。同時,我們也感到,培養幼兒自我保護意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們持之以恆,真正使幼兒形成自律,從而獲得身心的和諧發展。

幼兒園的心得體會12

良好的品德行爲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在幼兒時期進行品德行爲習慣的培養,是對幼兒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對幼兒以後的成長髮展有着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如何對幼兒進行道德教育呢?

一、加強師德修養,確立幼兒德育內容

幼兒園德育工作體系中明確提出了幼兒德育總目標:萌發幼兒愛祖國、愛家鄉、愛集體、愛科學的情感,培養誠實、自信、好問、友愛、勇敢、愛護公物、克服困難、講禮貌、守紀律的良好品德行爲和習慣,以及活潑、開朗的性格。教師本身的品質是養成幼兒品格的重要因素,身教重於言教。模仿是孩子學習的手段,只有品質優良的教師才能培養優良品德的人才。

二、樹立強烈的滲透意識,使德育教育深入骨髓。

孔子曰:“少成若成天性,習慣如自然。”一個人小時侯養成的習慣是非常穩固的,終生都會起到作用。幼兒園一日生活及各個環節都滲透着德育因素,“時時有德育,處處有德育。”教師們在掌握本學科教育要求的同時,還應理解德育大綱的精神實質,使德育要求滲透到具體計劃中去,並根據這些要求來設計活動,佈置環境,使之有明確的目的性、計劃性。

三、探索幼兒德育教育的實施

(一)優化教育環境,注重德育教育的隱性滲透

我們重視通過合理構建幼兒園的環境來實施幼兒德育的內容。教師們改變過去單純的爲美化活動室而佈置環境的觀點,從不同年齡的特點出發,考慮全面發展的需要和不同個性的差異,爲幼兒創設一個整潔、溫馨、舒適而富有教育意義的環境。

1、活動室的佈置應體現德育內容

教育環境中滲透德育內容,往往是一種無聲的教育,而它對幼兒的作用及其影響是巨大的。如:“東方雄雞圖”——中國地圖,“可愛的家鄉、可愛的祖國”展覽等,幼兒在師生共同收集、佈置展覽的過程中,在教師們真實的、健康的情緒感染下,熟悉了可愛的家鄉,熟悉了偉大的祖國,瞭解了家鄉、祖國各地的特產,從而自然的激發起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真情實感,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播下建設家鄉、振興祖國的種子,從而潛移默化的受到了愛國主義的啓蒙教育。大班教師與幼兒用靈巧的手,剪出各種圖案、窗花,製作了宮燈,體驗了民間藝術的美;教師們還利用活動室的區角,建立了“我是小小建築師”、“娃娃家”、“閱覽室”、“美髮店”等活動角,孩子通過閱讀圖書、聽音樂、玩積木等活動,通過書中、故事中的人物行爲去認識哪些行爲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正確處理人際關係及生活中的事情,如:故事《貝貝的手帕》中貝貝的手帕不小心丟了,很多小朋友幫貝貝找手帕,反映了樂於助人的典型。孩子通過讀、聽、看建立一種正確的道德行爲,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

我們除了爲幼兒創設了一個良好的物質環境外,還注重爲幼兒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特別是我們的幼教工作人員,時時處處爲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包括幼兒園全體工作人員集體的團結、協作,教師的言語行動以及幼兒中間的好人好事,都成爲幼兒的良好榜樣。

(二)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幼兒各種活動中去

3—6歲對於人的一生來說,是個性傾向和道德觀念形成的萌芽時期,是培養良好品德行爲的黃金時代。現在的幼兒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在家備受寵愛,從而養成了很多不良習慣。教師應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環節,注意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生活自理能力、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使幼兒獲得好的發展。我們設計、組織的活動,注重綜合運用各種教育手段,從而發揮教育的整體效益,寓教於樂,讓幼兒在玩樂中,在輕鬆愉快的活動氣氛中,懂得道理,受到薰陶,達到教育過程的最優化。

1、戶外活動和體育遊戲時的德育教育

戶外活動和體育遊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幼兒園體育遊戲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這就爲德育滲透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如在各類競賽性遊戲中,激發幼兒的團結意識,明白團結一致、互相協作就會勝利的道理;在玩高蹺、跳繩、玩皮球等爲主的小型遊戲中,教育幼兒互謙互讓,不爭搶活動器具;在自由活動時,幼兒不慎突然摔倒,其他幼兒就會自然流露出“愛心”去幫助他;當幼兒走獨木橋,個別幼兒產生畏懼情緒時,老師都及時而恰如其分地進行勇敢與嘗試教育。

2、開展德育主題活動,創設良好育人環境。

幼兒是在活動中成長的,幼兒的發展是通過活動實現的。因此,我們非常注重通過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來豐富幼兒德育的內容。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適合幼兒的主題活動。如:在小班,組織了能幹寶寶的勞動活動,幫助幼兒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中班組開展“爭當環保小衛士”,在大班,組織了奪冠的體育活動,培養幼兒勇敢精神和協作能力;另外,每班均有值日生和好孩子的標誌,每個區域活動角,均有值日生負責整理,且輪流擔任。培養幼兒的勞動意識與集體榮譽感。

(三)善於抓住鍥機,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進行德育教育

《幼兒園指導新綱要》中指出:“幼兒園品德教育應以情感教育和培養良好行爲習慣爲主,注重潛移默化的影響,並貫穿於幼兒生活及各項活動之中。在日常生活中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從常規教育入手,使道德教育與生活實踐相結合,隨時隨地的進行教育。如:自己用小匙吃飯、洗臉、穿衣、疊被子……,教師運用獎勵和表揚的方法要求孩子,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孩子不僅手變巧了,小腦瓜變靈了,每天的勞動習慣也養成了。我們要把道德教育滲透到幼兒的衣食住行,言談舉止等生活的各個方面,爲幼兒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堅實基礎。比如:有的幼兒有不收拾玩具的壞習慣,如果教師一味批評,效果不會很好。教師要善於“捕捉”幼兒的閃光點,適時地進行隨機教育。發現幼兒穿戴特別整齊、漂亮,教師用稱讚的語氣表揚小朋友們:“咦,你今天特別漂亮,對不對”?幼兒肯定會高興地回答說:“對”,教師可趁熱打鐵說:“你自己漂亮還不是最美,你的房子也要跟你一樣漂亮才行,你看,你現在的玩具把屋子搞得亂七八糟,你說怎麼辦好呢?”這時幼兒肯定會自覺收拾,教師要加以及時獎勵,並在同伴面前表揚幼兒,變批評爲指導,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幼兒不良行爲習慣也會逐漸改正。又如,遊戲時玩具或頭飾主動讓給別人,孩子偶爾說出有禮貌的話語時,教師要善於抓住這些事例進行隨機表揚鼓勵,引導幼兒養成辨別是非的好習慣,同時也在潛移默化的淨化孩子的心靈.因爲是典型的日常小事,孩子親眼目睹、親耳所聽,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徑中最基本、最直接的教育,它的重要性和效果都是顯而易見的。

(四)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促進幼兒德育的發展

幼兒期是人生的啓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質的重要時期,但是從當前獨生子女所處的家庭環境看,衆星捧月般的地位,使我們的孩子從小便養成了“以我爲中心、任性、驕蠻、無禮”等不良道德意識和行爲。家庭環境會給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難以磨滅的烙印。著名文學家老舍曾飽含深情地說:“從私塾到國小到中學,我經過起碼有百位老師吧,但是對我影響最深是我的母親,母親並不識字,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可見家庭環境是幼兒德育教育的基礎教育,也是最關鍵的教育。如何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形成教育的共識呢?首先,利用《家園園地》向家長宣傳關於家庭對幼兒品德形成的重要性,保持教育的一致性。針對具體問題具體宣傳,如:關於培養幼兒愛勞動方面,有的家長認爲,孩子小,只要吃飽穿暖就行了,勞動是大人的事兒。前蘇聯教育學家馬卡連柯曾指出:“一切都替代孩子,爲孩子做好一切,這是父母所給予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而作爲幼兒教育工作者,我們都知道培養幼兒的愛勞動習慣是幼兒本身發展的需要,只要方法和內容合適,是可行的,同時也是必要的。因此,我們向家長宣傳愛勞動教育的必要性,對幼兒的可行性,使家長從內心贊同我們的觀點並進而支持我們的工作。

我們還組織了“家長老師”活動。請各種職業的家長到我們的班級來做一次“爸爸老師”、“媽媽老師”,讓他們向孩子介紹自己的工作,它與人們的關係,還可以請家長從自己的興趣或職業特點出發,爲孩子們設計一個活動,這項活動讓幼兒認識到了自己的家長是多麼的能幹,培養了幼兒愛家長的情感,同時還較好地促進他們形成自信、開朗的性格。

我們針對幼兒品德發展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通過家園聯繫本及時與家長“通氣”。如:有的孩子在幼兒園表現的很愛勞動,可在家裏連幫大人拿拖鞋都不願意。教師知道以後,不露聲色的一個故事或兒歌,就能讓孩子明白自己做的不對。

幼兒的品德教育是一個持續發展的過程。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及各項活動是實施幼兒園德育的主要途徑,滲透是幼兒園德育實施過程的主要特點,即滲透在幼兒遊戲、學習、勞動、娛樂和日常活動的整個過程之中,滲透在幼兒與同伴以及與成年人的各種交往關係之中。總之,德育教育從幼兒抓起,並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地努力,一定能把幼兒培養成健康活潑、好奇探究、勇敢自信、有初步責任感的面向二十一世紀的兒童。

幼兒園的心得體會13

非語言行爲是指通過一些身體動作、表情等形式表達思想的一種行爲。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我們與幼兒交流時也會用一些非語言行爲。怎樣運用這種行爲?在《幼兒園教育的50個細節》書中,通過案例的形式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一、非語言行爲的無效運用

非語言行爲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我們經常會用到,這種方法並不適用於所有的情況,有時也會有反的作用。如在《撕破了的小紅花》的案例中,陳老師看到天天小盆友有所進步,所以獎勵給他一朵小紅花,讓孩子很開心。可是天天沒有因爲得到小紅花而一直“遵守紀律”,又被老師撤銷了獎勵,衣服上的小紅花被撕了下來。天天的一句“我以後再也不要小紅花了”,實際上反映出教師採用的外部獎賞方式並沒有得到預期的效果,反而很大程度給孩子的內心造成了傷害。主要是因爲教師沒有意識到,這種外部獎勵只是暫時調整幼兒的行爲,不可能收到長遠的教育效果。對於幼兒來說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必須是發自幼兒內心的一種慾望,而非外部賦予的。我的感悟:幼兒園教師要正確的把握幼兒興趣與外部獎賞需要程度的關係,正確發揮外部獎賞的作用。

二、非語言行爲的有效運用

有些非語言行爲會達到較好的效果。在《此時無聲勝有聲》案例中我學到了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人際溝通是通過語言和非語言兩種方式進行的,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恰當的體態語,能激發幼兒的思維及語言,能幫助幼兒準確地掌握知識、理解內容。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還要有意識的運用體態語、智慧的運用體態語、恰如其分的使用體態語。避免直呼幼兒的姓名的批評,傷害幼兒的自尊心。在《尋找的眼睛》案例中,講述老師對於擾亂秩序的幼兒的一種解決的理念,教師要有一雙“尋找的眼睛”,去發現這樣幼兒身上存在的優點,發現這樣孩子在用自己的“一百種語言”來表達的獨特的思想情感。而老師表揚孩子的方式可以是“微笑的點頭”“鼓勵的語言”“大家的掌聲”等形式。書中寫到:“只要教師有一雙尋找的眼睛,勵志,就能發現那些躲在角落裏的”天才“。其實在日常的教學生活中,你是否有這一雙尋找的眼睛,相信只要多去關注有個性的幼兒,發現這樣幼兒的特點,多去鼓勵、表揚孩子,相信我們也會發現角落裏的”天才“。

總之,教師要結合不同的情況,運用不同的體態語對幼兒進行正面的教育。此外,教師還要學會尊重幼兒,理解幼兒。平日裏教育幼兒要學會等待,在幼兒犯錯時,教師也要學會靜心、學會等待,等待幼兒改正不好的行爲習慣。

>幼兒園讀書心得體會8

《童年的祕密》是一本風靡全球的幼兒教育名著,對幼兒之謎進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和解答。它是現代意大利著名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1936年7月在英國牛津召開第五次國際蒙臺梭利會議之際出版的。

在這本書中,蒙臺梭利博士詳細而生動地描繪了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徵,揭示了成年人對兒童心理髮育的忽視和抑制。提出了兒童發育中有一個“敏感期”的觀念,刻畫了兒童在智力、秩序感、行走、節奏感、觀察力等方面的發育特徵,是一本瞭解兒童發育和成長祕密的最生動的著作。

在“節奏”一節裏,蒙臺梭利博士提到很多成人注意的是他自己行爲的外在目的,並根據自己的想法來確定採用何種方法。對成人來說,有一條自然法則,即“最大效益法則”。這引導他運用最直接的方法,在儘可能短的時刻內到達他的目的。當他看到一個兒童正在作巨大的發奮做某些似乎沒有成效和幼稚的事情,而這些事情他自己一瞬間就能夠做完而且做的更完美,這時他就感到痛苦,就想去幫忙這個兒童。這是正因成人不明白兒童在活動中需要運用他的手,不把手的戶外看成是兒童工作本能的第一次展現,就可能成爲兒童工作的障礙。

無論是做爲家長還是老師,我都曾正因看到兒童試圖去做一些在成人看來似乎是毫無必要的活動而去阻止他,甚至變得惱怒,如果兒童企圖反抗,結果往往是以兒童“不聽話”而告終。

作爲一名幼兒教師,務必使自己的內心作好準備。務必系統地研究自我,以便發現自己身上某些具體的缺點。而不好只注意兒童的壞脾性和如何糾正童錯誤的行爲。教師首先要清除自己眼中的沙粒,然後他才能更清楚地知道如何消除兒童眼中的塵埃。

幼兒園的心得體會14

教育孩子基本上是所有我們做父母最關心的話題,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家庭教育是孩子啓蒙的第一課堂,孩子的性格、愛好、品德養成乃至長大後走向社會,都與家長給予孩子的感悟和教育的方法息息相關,所以,做父母的無論你有多忙,都希望你能給孩子更多的關心和更多的陪伴,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健康的成長。我是馬成駿的母親,我把我這幾年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1、父親和母親要爲對方承擔教育責任創造條件,在教育孩子上有分工有合作,不應單方獨攬“大權”;只有在父母共同承擔教育責任、對子女的教育影響力和諧互補的情況下,纔有可能全方位發揮家庭的教育功能。

2、多給孩子一些表揚和鼓勵。多給孩子欣賞的目光,有利於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行爲習慣和品質,有利於增強父母對孩子的信任。多給孩子以欣賞的目光,就會看到孩子與衆不同的長處和優點,看到她的一點點進步,肯定他,堅持鼓勵他,耐心引導他,平和看待他,並以實際行動支持他,孩子就會把自己的優點發揚光大,這一點是很必要的。

3、加強與班主任及老師的溝通和聯繫。主動向班主任介紹孩子的情況。經常向班主任及老師瞭解情況,將孩子的點點進步向班主任及老師彙報,這樣便於和班主任及時溝通。

4、注重與孩子日常交流,幫助孩子克服缺點。我們非常注重與孩子的交流,讓成俊說同學的優缺點,自己有哪些不足的地方需要改進。

5、不要輕易對孩子發火。我們覺得,經常對孩子發火,會出現兩種結果。一是他已經習以爲常了,覺得你發火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二是會因爲他膽小而懼怕你,使他對你望而卻步。如果經常發火,他就會報喜不報憂,家長就瞭解不到孩子的真是情況,這樣教育起來就會被動。

6、鼓勵孩子多運動,陪孩子玩球、騎腳踏車、游泳…多運動不但可以鍛鍊孩子的體能,也會讓他變的更開朗。保持動態生活可以適度舒緩孩子的壓力與情緒,並且讓孩子喜歡自己,擁有較正面的身體形象,並從運動中發現樂趣與成就感。

教育孩子這是一個長久的話題,從孩子出生到成年,我們做父母的無時無刻不在思考該怎樣教育孩子,成功的教育孩子,這將是我們送給他們最大的財富。

幼兒園的心得體會15

有一種東西,它會讓你的心靈得到釋放與昇華,它像燦爛陽光讓你沐浴到人見到的真情和溫暖,它就是快樂。隨着社會的快節奏發展,人們更多地去關注自己的生活,但是分享快樂也逐漸地被人們所遺忘。以我們孩子成長的經驗,我表達三點個人看法:

第一,多給孩子樹立榜樣。分享的前提是你快樂,分享的結果是你更快樂。如,父母不要強迫孩子拿出他心愛的玩具與別人分享,更不要因爲孩子的拒絕而懲罰他。“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在平時生活中父母要培養孩子的分享意識而且你必須起到起到表率作用,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在孩子心裏留下深深的烙印,我們在教導孩子的同時也捫心自問:“我是一個會分享快樂的人嗎?”心理學家歐文。。史陶布說:那些最有效地灌輸博愛精神的父母,通過使用一種結合了意志堅定和熱情說理的方式,切實地影響着他們孩子。 第二,多給孩子分享實踐的機會,父母要多鼓勵孩子與其他小朋友共同分享,讓他了解只有把快樂分享給別人的同時自己纔是快樂。專家說,孩子在得到一點點鼓勵之後,可能就不會覺得分享等於失掉自己擁有的東西,那是領略擁有東西之樂的一個新鮮和更成熟的方式。他也會在過程中體會到給別人帶來快樂自己會更加快樂!

第三,多關注孩子的反應。本來善於分享的孩子,突然不願意與某個人分享他的東西,那麼深層次的原因可能是他不喜歡與某個人分享,這時我們不能勉強孩子把自己的東西與別人分享,要細心觀察和分析他突然產生這種想法的深層原因,充分理解他而不是要因爲孩子的一點點改變而大發雷霆。那樣只會是引向更加糟糕的方向和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