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得體會

國小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集錦15篇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裏有了一些心得後,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小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集錦15篇

國小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1

面對課程改革,我們怎樣能讓學生從小就喜歡數學,不怕數學,親近數學,進而願意研究數學呢?新課程標準中提到:有效的數學學習來自於學生對數學活動的參與,而參與的程度與學生學習時產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關。教師應當爲學生營造一個寬鬆的數學學習環境,創設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課堂情境,使得他們能夠在其中積極自主地、充滿自信地學習數學,平等地交流各自的數學理解,並通過相互合作去解決所面臨的問題。 “讓學生喜歡數學”是新課標所倡導的目標之一。這麼一句很樸素的話,卻是我夢寐以求的境界。如何讓學生喜歡數學呢?以下是我對新課標學習的一些感悟:

一、讓學生享受生動有趣的數學

國小生自控能力差,上課總有一部分學生的思緒還在“閒逛”,靠純粹的課堂組織效果不理想。因此,新課設計是非常重要的。有意義的.、富有情趣的引入能馬上吸引學生的目光,激起學生的好奇心理,扣住學生的求知心絃,從而喚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之很自然地進入最佳學習狀態。愛玩、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寓數學知識教學於遊戲活動之中,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學生學得有趣,學得輕鬆、學得主動、學得深刻。在遊戲活動中,學生不知不覺學會了新知,鞏固了新知識。在這裏,學生的思想得到了很好的交流,經驗得到了很好的豐富,思維得到了更大的拓展。這樣使學生越來越喜歡數學

也使學生越學越有趣,更使學生越學越聰明。

二、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數學

成功教育理論告訴我們:學習上的成功,能夠滿足學生成就動機中的自我提高的需要,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獲得成就感,產生強烈的新的內驅力,給學習帶來興趣和動力。因此,教師要注意鼓勵學生嘗試、探索,體驗成功。要承認學生的個別差異,因材施教,善於發現和鼓勵每一個學生進步。讓學生人人都有機會獲得成功,人

人都能體驗到不同層次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三、在多元化的評價中體驗成功

新課標指出:“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全面、多元,多用激勵性評語。要多一些寬容,少一些指責,允許學生犯錯。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每個學生的基礎是有差異的,學習數學的進程也會有差別,如果用同一個標準去衡量評價學生的學習,必然要製造出許多的失敗者。因此,評價要因人而異,不要用“同一把尺”,要注重評價

個體在原有基礎上的進步,幫其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記得有人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我們時時刻刻把學生放在首位,努力充實自己,讓學生愛學、樂學,必定會獲得教學上的進步。

國小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2

最近響應上級號召我又細細的研讀了《數學課程標準》及《數學課程標準解讀》等書籍。《新課程指導綱要》提出教學改革要着重從教師教的角度研究變革教的方式轉爲從學生學的角度研究變革學的方式。也就是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而新的教材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教材的編寫無論是從內容的呈現方式,還是頁面的設置上都重視兒童已有的經驗和興趣特點,提供豐富的與兒童生活背景有關的素材,這些正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新教材無論教學內容安排還是呈現形式,處處都是以學生爲中心,以重視和培養學生的能力爲目的。下面就談一談這次學習的幾點體會:

一、要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新課標指出:學生能通過觀察、實驗、歸納、類比等獲得數學猜想,並進一步尋求證據,給出證明。低年級學生年齡小,閱歷淺,無意注意佔主導,觀察能力有限。他們最初的觀察是無目的、無順序的,只是對教材中的插圖、人物、顏色等感興趣,不能領悟其中蘊藏的數學知識。在教學中我們要尊重他們的興趣,先給他們一定的時間看,接着,再一步一步引導他們觀察,將他們的注意引入正題,按一定的規律去觀察。

例如,在教學“數一數”時,一幅生動美麗的校園圖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馬上被畫面中的人物形象、色彩及熱鬧場面吸引住了,非常高興,津津有味地看起來。這時教師不急於把問題提出來,牽制學生的注意力,而是給他們一定的時間隨意看自己想要看的,還可以說說圖上有什麼。當學生的好奇心得到滿足後,教師再提出要求,如:“這裏還有許多數學知識呢!圖上畫的是什麼?各有什麼?你們找一找。”這樣把學生的興趣引到數學上,讓他們帶着問題去觀察,這時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所提的問題上,自覺地按老師的要求觀察,教師可適時地指導觀察方法,有意引導他們按順序觀察。這樣分兩個階段進行觀察,先讓學生看自己想看的,再按要求深入觀察,符合低年級學生的特點。隨着知識點的增多,對觀察的要求逐步提高,使他們的觀察漸漸地由表及裏,由粗到細,由局部到整體,從而學會了觀察的方法。

二、利用教材插圖,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是思維的外在表現,語言的發展和思維的發展密切相關,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能促進他們思維的發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充分利用每一幅插圖啓發學生說,首先鼓勵每一位學生試說,並且不作統一要求,讓每個學生把自己所觀察到的說出來,接着再同桌互相說,這樣學生對內容的理解也進了一步。

例如:在教學“比大小”時,可先出示主題圖,讓學生先觀察並說說圖中畫的有什麼?學生通過觀察,可能會說:“圖上畫有猴子和一些水果。”還可能說:“圖上有3只猴子和4個梨、3個桃、2個香蕉。”對這些同學的回答,教師要給予肯定。然後教師再單獨出示3個猴子和3個桃,問:“誰多誰少?”學生可能會說:“一樣多”。教師可引導學生:“誰能把話說得完整一些?”從而引導學生回答:“猴子和桃子一樣多。”這時,教師再出示3個猴子和2個香蕉,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學生可能說:“猴子多,香蕉少。”教師再出示3個猴子和4個梨,學生可能說:“猴子少,梨多。”教師可以引導:“剛纔你們說猴子多,現在又說猴子少,到底猴子是多還是少呢?猴子、香蕉、梨這三種水果比較,誰比誰多?誰比誰少?誰最多?誰最少?這句話怎樣說合適?請同學們小組討論討論。”這樣,學生帶着問題去討論,討論時各自都發表意見,每個人都有說話的機會。然後,各組代表彙報:“猴子比香蕉多,香蕉比猴子少;猴子比梨少,梨比猴子多;梨最多,香蕉最少。”

這樣既讓學生學到了知識,明確了物體的大小多少是從比較中得到的,又讓學生把圖的'內容說得連貫、完整、具體,從而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判斷、綜合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創設學習情境,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數學知識是比較抽象的,而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的,同時也保留着直觀動作思維形式。教師要從學生年齡特點和思維特點出發,本着數學來源於生活這一事實,自始至終都要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引入課題,創設操作學習情境,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通過觀察來理解數學概念,掌握數學方法,逐步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

例如:在教學“7的組成”時,教師可先讓學生拿出7根小棒,再讓學生把這7根小棒分成兩堆。放手讓學生自己擺小棒,很快學生馬上就得出不同種分法,這樣,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觀察、比較,很快就得出了7的組成。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提倡讓學生在做中學”。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力求領悟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教材的知識要求,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多動手操作,手腦並用,培養技能、技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通過摸一摸、擺一擺、拼一拼、畫一畫、做一做等活動,使學生獲得數學知識,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進行發現和創造。

四、發揮小組作用,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可見,合作學習是新課標倡導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和教學組織形式,它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學“分類”第二課時,“按不同標準來分”時,教師可讓學生以4人一組的形式學習,每個人把自己文具盒裏的鉛筆都拿出來,集中在一起,擺放在桌子上,組內先觀察,再討論,最後動手把自己認爲一樣的分在一起。分完後,教師請每一組派一個代表給大家彙報:你們組是怎樣分的?按什麼標準分的?經過討論交流,學生們會想出十幾種不同的方法。如:

1.按鉛筆的顏色分;

2. 按鉛筆的長短分;

3. 按鉛筆中有沒有橡皮頭分;

4. 按鉛筆有沒有削過分;

5. 按筆桿上有棱和沒棱分;

6. 按筆桿上的花紋來分……

這樣教學,既發揮了學生之間的互補作用,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使學生的思路得以開拓,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得到鍛鍊。

總之,新教材爲我們教學改革提供了極爲方便而豐富的資源,它系統有效地培養和開發了學生的智力,給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場地,也給師生交往、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交流提供了條件。

國小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3

在本次與林3小的連片教研活動的數學新課標培訓中,使我受益匪淺,我從王校長透徹的分析教材中更加了解到《數學20xx版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上的變革。使我對新課標的要求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其中“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和理解數學”是《數學新課程標準》給我最深的感觸。因此,本人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再學習,有以下的認識:

一、在教學情境中體驗數學的趣味

興趣是學生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學習數學知識。一個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溝通教師與學生的心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之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使學生把學習作爲一種樂趣、一種享受、一種渴望,積極參與數學活動。

二、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

在數學教學中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到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數學課程標準》還指出:“提倡讓學生在做中學”。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力求領悟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教材的知識要求,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多動手操作,手腦並用,培養技能、技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數學源於生活。因此我教學時必須緊密聯繫實際,注重對數學事實的體驗,讓學生在生活中,實踐中學習數學,從而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

三、在自主合作中體驗數學的探索

小組合作互動學習是一種有效的學習形式,通過合作學習不僅可以學到課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參與意識,使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的方法,進而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充分體驗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悅。學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還培養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滿足了他們的成功欲,從而讓學生享受學習數學的快樂。

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數學學科的快樂”且快樂地學數學。

國小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4

新課程標準中提到:有效的數學學習來自於學生對數學活動的參與,而參與的程度與學生學習時產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關。教師應當爲學生營造一個寬鬆的數學學習環境,創設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課堂情境,使得他們能夠在其中積極自主地、充滿自信地學習數學,平等地交流各自的數學理解,並通過相互合作去解決所面臨的問題。“讓學生喜歡數學”是新課標所倡導的目標之一。那麼,如何讓學生喜歡數學呢?以下是我這次學習《新課標》的一些體會:

一、讓學生享受生動有趣的數學

國小生自控能力差,上課總有一部分學生的思緒還在“閒逛”,靠純粹的課堂組織效果不理想。因此,新課設計是非常重要的。有意義的、富有情趣的導入能馬上吸引學生的目光,激起學生的好奇心理,扣住學生的求知心絃,從而喚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之很自然地進入最佳學習狀態。寓數學知識教學於遊戲活動之中,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學生學得有趣,學得輕鬆、學得主動、學得深刻。學生的思想得到了很好的交流,經驗得到了很好的豐富,思維得到了很大的`拓展。這樣的數學課堂會逐漸的建立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二、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數學。

成功教育理論告訴我們:學習上的成功,能夠滿足學生成就動機中的自我提高的需要,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獲得成就感,產生強烈的新的內驅力,給學習帶來興趣和動力。因此,教師要注意鼓勵學生嘗試、探索,體驗成功,要承認學生的個別差異,因材施教,善於發現和鼓勵每一個學生進步,讓學生人人都有機會獲得成功,人人都能體驗到不同層次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三、讓學生在多元化的評價中體驗成功。

《新課標》指出:“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全面、多元,多用激勵性評語;要多一些寬容,少一些指責,允許學生犯錯。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每個學生的基礎是有差異的,學習數學的進程也會有差別,如果用同一個標準去衡量評價學生的學習,必然要製造出許多的失敗者。因此,評價要因人而異,不要用“同一把尺子”,要注重評價個體在原有基礎上的進步,幫助學生樹立起學好數學的信心。

人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我們時時刻刻把學生放在首位,努力充實自己,讓學生愛學、樂學,必定會獲得教學上的進步。

國小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5

作爲一名一線數學老師,就必須對數學的課程標準完全瞭解。在現在的教學改革背景下,國小數學的新課標有了巨大的變化,對於學生來說,到底是一門怎樣的課程呢?在這一輪國小數學遠程培訓中,通過學習國小數學新課標,再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我有了如下幾點體會:

一、教師要成爲終身學習者。

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爲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學習者”。教師要在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基礎上,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識,還要學習與提高對人的認識,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構建多元化的知識結構,使自己不僅會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與風格。

二、注重生活數學,切實提高數學素養。

在應試教育面前,我們的數學教育工作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抓尖子生,忽視“學困生”的現象,這即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也嚴重影響着整體數學素養提高,在平時的教學中,一定要面向全體學生,重心下移,從最後一名學生抓起,才能做到“水漲船高”,學生智力存在着差異這是客觀的,我們要分層要求,使每位學生都能在他的原有的基礎上提高,獲得成功。新課標提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強調了大衆數學學習的內容的應用價值能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的需要。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是應用。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生產實踐,所以數學教學除了系統的數學知識的教學外,還應密切聯繫生活實際,調整相應的`數學內容,做到生活需要什麼樣的數學內容,就教學什麼樣的數學知識,讓生活中學生所必須的知識與技能成爲數學教學的目標與追求,使學生感悟到數學就在日常生活中。

三、學習模式的多元化。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被認爲是知識傳授者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建立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的朋友式的關係,營造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創設師生“對話”的情境,使學生體驗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寬容,形成自主自覺的意識、探索求知的慾望、開拓創新的激情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這就需要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關係,以達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識建構的目的。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同時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數學,感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繫。

四、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

如: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會動腦筋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轉變學習方式,培養實踐操作能力。我們體會到要實現學生學習方式轉變要注意做到:既重視科學精神,又充滿人文精神教育。也就是基本功要紮實,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熟練,還要關注每一個孩子,尊重學生人格,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既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又突出創新精神的鼓勵。學生要好質疑問難,喜歡探究問題,好問“爲什麼”,能言善辯,不管對、錯,都要真實地吐出心裏話,同時形成運用不同策略解決問題的初步能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教師要有創新的教學模式,創新的教學方法,靈活的教學內容的選擇,以創新思維培養爲核心的評價標準,要善於打破常規,突破傳統觀念,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使思維具有前瞻性和獨創性。善於創設“創新的自由空間”,爲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學習園地,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式。既重視德、智、體、美諸育的整合,又強調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學生正處於人格塑造和定化時期,社會文化中的價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審美情趨等都會受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爲數學教師的言傳身教,決定了其人格對學生人格的形成有“潤物細無聲”的功效。

總之,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新課程實施,而教材和教師是新課程實施中的重要角色,教材僅提供一些生活背景的素材,還要我們教者細心揣摩發現與數學背景相關的素材,使教學內容不斷豐富,逐漸完善,同時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方法充實自己,不斷總結自己的課堂教學,改變教學方法,才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新課程的實施中出現一些問題在所難免,只要我們勇於實踐,不斷探究,我們就能克服前進道路上不斷髮生的問題,真正做到“用科學深思的目光、追求真理的激情去感染學生”,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國小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6

作爲一名數學教師,我深知要教好這門課,就必須對這門課程的課程標準完全瞭解。在現在的教學改革背景下,國小數學的新課標有了巨大的變化,那現在的國小數學對於學生來說,到底是一門怎樣的課程呢?通過又一次學習了國小數學新課標,再結合具體的工作實踐,我有了如下幾點體會:

一、教師要成爲終身學習者。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爲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學習者”。教師要在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基礎上,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識,還要學習與提高對人的認識,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構建多元化的知識結構,使自己不僅會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與風格。現代教師不再比喻爲“一桶水”,而應當被比喻爲“一條不斷流動的河流”,“裝滿一桶水,享用一輩子”的思想已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

二、學習模式的多元化。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被認爲是知識傳授者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建立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的朋友式的關係,營造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創設師生“對話”的情境,使學生體驗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寬容,形成自主自覺的意識、探索求知的慾望、開拓創新的激情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這就需要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關係,以達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識建構的目的。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同時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數學,感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繫。

三、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會動腦筋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轉變學習方式,培養實踐操作能力。我們體會到要實現學生學習方式轉變要注意做到:既重視科學精神,又充滿人文精神教育。也就是基本功要紮實,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熟練,還要關注每一個孩子,尊重學生人格,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教師要有創新的教學模式,創新的教學方法,靈活的教學內容的選擇,以創新思維培養爲核心的評價標準,要善於打破常規,突破傳統觀念,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學生正處於人格塑造和定化時期,社會文化中的價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等都會受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

四、在活動過程中探求

《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記憶與模仿,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數學是關於模式的科學,數與代數中有大量的規律、公式和算法。學生只有經過自己的探索,才能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才能真正獲取知識,掌握計算的方法,提高學生的探索能力和計算能力。例如,教學《十幾減9》時,教師首先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擺小棒,直觀探索出口算十幾減9的方法,並從中優化出口算的方法。在教學口算《兩位數加、減一位數》時,適當的動手操作能夠使學生探索出口算的方法,這樣教師教的輕鬆,學生就會學的開心,數學課堂才能真正達到有效。

總之,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新課程實施,而教材和教師是新課程實施中的重要角色,教材僅提供一些生活背景的素材,還要我們教者細心揣摩發現與數學背景相關的素材,使教學內容不斷豐富,逐漸完善,同時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方法充實自己,不斷總結自己的課堂教學,改變教學方法,才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

國小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7

今天,我研讀了《義務教育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學習過程中使我體會頗多,讓我受益匪淺。在新課標課程理念中提到,我們要探索激勵學習和改進教學的評價,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結果,還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過程,激勳學生學習,改進教師教學。通過學業質量標準的構建,融合“四慕”“四能”和核心素養的主要表現,形成階段性評價的主要依據。採用多元的評價主體和多樣的評價式,鼓勵學生自我監控學習的過程和結果。

通過學習,我認爲我們要儘快改變過去教師始終是作業質量唯一評價主體的這種傳統觀念,重視學生在學習質量及整個教學過程評價環節中發揮的獨特作用,學生的自我評價、生生互評以及教師點評都應體現到教學過程中。另外,評價內容也需要體現多元化,對學生在數學應用過程中的'思維能力的發展及對學生的數學運用意識進行客觀的整體評價,這不僅要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還需要結合學生的課後活動與在參與校園文化活動中的具體表現予以評估。在評價方式的多元化上,除了藉助等級制的評價、文字評語等方式,還建議在各類學生小組間採用交流討論式學習評價、糾錯式評價、以及師徒結對式評價等方式。

國小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8

學習了《國小數學新課程標》,使我對新課標的要求有了新的認識,讓我體會到了數學的生命過程。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學習,本人有以下的認識:

一、注重學習、轉變觀念。

教師要轉變觀念,把學生的發展放在第一位,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但是,我們的教師卻很少顧及學生的感受,教育的功能似乎已經完全被異化,許多學生往往被教師牽着鼻子走,完全沒有了自我,再也無暇顧及自己的感受,更不能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內省和反思。教師轉變觀念就是要減少教育的功利目的,不要把學生看成是教師自己顯示教育業績的工具,不要把學生變成接受知識的容器,學生是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教育是爲了促進人的全面、和諧、持續地發展,教師要重視研究學生學習的需求,讓學生把學習變成自己的內在需要。

二、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

在數學教學中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到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數學課程標準解讀》還指出:“提倡讓學生在做中學”。因此在的教學中,我們要領悟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教材的知識要求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多動手操作,手腦並用,培養技能、技巧和創新能力。數學源於生活。因此教學時必須緊密聯繫實際,注重對數學事實的.體驗,讓學生在生活中,實踐中學習數學,從而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

三、着眼學生的終身發展,訓練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讓學生通過數學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數學教育的又一重要功能,數學學科有其自身特有的特點,這些特點是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重要載體。我們要培養學生靜靜地思考,靜靜地閱讀的良好習慣,在數學課堂上來不得半點的浮躁之氣,要做到全神貫注,聚精會神,專心致志,在數學閱讀過程中要專注,只有做到這樣才能學好數學。我們還要讓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發言,贊同時要點頭示意,有不同意見要等別人說完再發表自己的意見,要學會評點別人發言內容中的優缺點。我們要通過讓學生完成數學作業這一過程,培養學生的責任心,不要把完成作業當作一種任務,要讓學生做作業前先準備好要用的物品,認真做好每一題後要再仔細檢查和驗算,要讓自己會做的題都做對,如果遇到不會做的題要通過看書和向別人請教想辦法克服困難做出來,完成作業後要及時整理和收拾好學習用品,做到有始有終。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是一個長期複雜的過程,我們要堅持不懈地去培養,爲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不能急功近利,時緊時鬆,不要因爲要教學質量而對學生的壞習慣遷就,其實如果課堂教學秩序混亂,課堂如同一盤散沙,教師難以調控教學局面,教學面向全體就得不到真正落實,要提高教學質量也是一句空話。因此,對學生的壞習慣決不能因爲課改的理念而一味地遷就,還是要嚴格要求學生,一切按規矩、制度辦事。好習慣會伴隨一個人的一生,好習慣也一定能提高數學學習成績,培養學生的好習慣也是提高教學質量重要途徑。

面對新課程改革,我們必須多加快學習的步伐,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學習數學的快樂。

國小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9

我們參加了國小數學新課標新教材培訓會,感觸頗多;特別是於教授對新課標及教材深入的解讀,及真實的舉例,更讓我印象深刻。在這個活動中,我的體會頗多。

課改10年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不斷衝擊着站在課改浪尖上的教師們。我們曾經困惑,曾經迷茫,但通過不斷學習、不斷修煉,我們又以新的姿態站在教育前沿。 與20xx年版相比,2xx1版數學課程標準從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到實施建議都更加準確、規範、明瞭和全面。有如下幾點重要的變化:

一、新課標修改後最大的變化是:雙基變四基,雙能變四能。

20xx年版: “雙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 2xx1年版 “四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並把“四基”與數學素養的培養進行整合:掌握數學基礎知識,訓練數學基本技能,領悟數學基本思想, 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

《課標》修訂中在繼承數學教育注重“雙基”傳統的同時,突出了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出了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在強調發展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基礎之上,增加了發現和提出問題能力的課程目標。

我們能感受到現代數學教育越來越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方法。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

學習的靈魂,它是伴隨學生知識、思維的發展逐漸被理解的,數學思想方法的感悟是在學生數學活動中積累的。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可以使學生自覺地將數學知識轉化爲數學能力,最終通過自身的學習轉化爲創造能力。這對於學習數學、發展能力、開發智力、培養創新能力都是至關重要的。

我覺得,如何幫助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感悟數學思想,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是需要我們數學教師潛心思考與研究的。我們要想方設法幫助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重視數學思想的滲透和數學活動經驗積累。

二、關於數學觀的變化

20xx年版《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並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數學作爲一種普遍適用的技術,有助於人們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數學模型,進而解決問題,直接爲社會創造價值。 2xx1年版《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 數學是研究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數學作爲對於客觀現象抽象概括而逐漸形成的科學語言與工具。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素養是現代社會每一個公民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

三、四個領域名稱的變化

20xx年版:數與代數 、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 2xx1年版: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

四、課程內容的變化

更加註意內容的系統性和邏輯性。如在數與代數領域的第一學段:增加了認識小括號,能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綜合與實踐領域的要求更加明確和具有可操作性。

五、實施建議的變化

不再分學段闡述,而是分教學建議、評價建議、教材編寫建議、課程資源利用和開發建議。在強調學生主體作用的同時,明確提出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作用。

通過學習更加使我認識到作爲一名數學教師必須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改變舊的不能順應學生髮展的教學模式,不斷鑽研教材,學習新理念、新方法,更深入的瞭解自己的學生,鑽研教材教法,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教研水平,只有這樣才能適應國小數學現代教學的需要。特級教師吳正憲曾說過:數學教師要帶着思想走進課堂,給孩子們留出思想的空間,孩子們的思想才更開放,孩子們的思路才更開闊。今天的課堂教學最重要是讀懂學生。一個好老師要專業地讀懂教材,要用心地讀懂學生,要智慧地讀懂課堂,這樣的課堂一定會充滿活力。

國小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10

新課程突出數學學習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推崇“數學應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大衆化數學’的理想”。因此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通過近期的學習和實踐,我對課標的理解更加深入了,真正懂得了進行新課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將會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上好每節課, 促進數學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於素質教育的空間。

對於國小數學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 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確立。課改實踐告訴我們,沒有堅定的新課程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不可能的。

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採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數學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養,注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數學能力。

2.我還將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繫,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着力點,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的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數學教學。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基本技能、知識的掌握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啓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數學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知識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數學基礎;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整體提高。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所以老師應儘可能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儘可能多的學生參與課堂,把“主宰”權還給學生。學習的目的是爲了學以致用,而不是單純地爲了考試,爲了升學,因此,作爲教師確實有必要轉變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順應新課標的要求,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鬆自由的課堂氛圍,在這種輕鬆的氛圍裏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

這樣一來,學生有了較自由的學習空間,有了與老師平等對話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大膽,在課堂上踊躍發言,積極地表現自我。使每個學生的潛能都得到充分挖掘,素質得到全面提高,讓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正如課標指出的: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國小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11

一、新教材的編排更加合理和人性化。

新的人教版國小數學教材各領域內容穿插編排,互相搭配,符合孩子們的認知水平和接受水平,考慮到了學生的實際學習環境和學習心理,有利於學生更好地吸收知識、消化知識。比如,一年級數學新教材的第一單元是由老教材的一二單元合併而來,第二單元是從一年級下冊抽出來的,這樣的編輯加強了學生的學習準備性,也考慮了學生假期剛結束的實際情況,有助於孩子們更好地接收新知識。

同時新教材注意前後知識的練習和滲透,練習時既有前面知識的鞏固,又爲後面知識的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形成知識滲透。如20以內加減法,就複習了10以內的加減法,這樣的編排更加的合理。

二、新教材重視知識的整理和複習。

新教材要求我們培養學生整理和複習知識的意識和方法,給予學生一定的線索,根據他們不同的年齡段逐步培養學生獨立完成整理和複習的能力,如:學會建知識樹、知識鏈等,將所學知識系統地分析出來,而不是將複習課上成單純的練習課。

三、新教材對解決問題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新課標中,關於解決問題增加了兩個能力要求: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發現和提出問題要求學生運用多角度數學思維找到生活中的數學關係,再根據所學知識用數學語言描述出來。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一定的數學思維。新教材的編排還要求老師在上課時不要過分注重結果的正確性,還應重視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和一般思路的體驗。在解決問題時,要側重檢驗、回顧環節,形成一定的反思思維,同時讓孩子勇敢的表達出來,形成自己的數學語言。培養學生“閱讀理解分析解答回顧反思”的'解決問題能力。

四、新教材注重學習過程評價。

新教材既要學習結果,也重視學習過程,既要學習水平,也重視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度。課本內容中,每個單元后面都安排了一個版塊(成長小檔案),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方面的整理和複習,同時進行學過新知識後情感方面的表達,激發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教材最後邊還有一個學期自我評價,不要放在期末自評,要定期開展,讓學生髮現學習中的自我,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情感。

五、新教材將數學與生活聯繫起來

使之形象化,具體化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新課標》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該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因爲只有用學生熟悉的、有興趣的、貼近他們現實生活的內容進行教學,才能喚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

性,使學生感受到生活與數學知識是密不可分的,使數學課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從而產生學生探求數學的動機,主動應用數學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場景,將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繫起來,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數學,感受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數學無處不在,感受數學是看得見摸得着的,體會數學的重要性。同時,數學和我們緊密化,由抽象轉變爲形象具體,不僅有利學生理解和接受,還有利於促進學生運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例如,數一數這堂課,就可以讓孩子利用已學知識數一數教室裏的設備,分一分這堂課,就可以讓孩子利用已學知識整理自己的書包等,不但知識學到手,也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

總之,人教版數學新教材貼近生活,適合兒童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快樂。希望自己能多參加這樣的活動,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國小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12

今年我有幸參加了新課程標準的學習,通過學習,使我越來越感受到這次課改絕對不僅僅是改變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學生學習方式的徹底改革,更是我們教師教學方法上的重大改革。傳統的教學重知識、輕能力;重結果,輕過程,忽視學生思維水平的發展,制約學生多方面的發展:新課程着眼於學生的發展,着眼於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發展。我們廣大的教師也應該徹底地洗腦,改變我們現有的課堂教學的模式,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下面我就談一下我的感受:

一、理解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改變教學方法。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理念之二是“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貼近學生的生活,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基本理念之三是“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深入、全面地學習課程標準,理解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掌握課程標準的思想內涵,通曉課程標準的整體要求,才能目的明確、方向集中地鑽研教材,具體、準確地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創造性地設計教學過程,分散難點、突破疑點,從而得心應手地駕弩教材,靈活自如地選擇教法。

二、教學中教師要正確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

從新的.課程標準來看: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它實際上是一種探究性的學習,教師是探究性學習的組織者,在學習中對學生提供經驗和幫助,做好組織協調工作。教師要想方設法開闊學生的視野,啓發學生的思維,要善於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適當地給予一些建議,老師要向學生提供經驗,幫助他們進行判斷、檢查自己想法的正確性,提醒他們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困難,要深思熟慮地、周全地統籌學生活動。教學中可讓學生充分討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思維會變得開闊,富有獨特性和創造性,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認識水平和口頭表達能力,逐步由過去的“學會”向“會學”轉變。例如《三角形的面積》這節課我就採用了先猜想~論證~歸納教學過程。這樣讓學生在探究中獲得知識,發展思維,培養合作精神,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是一個組織者和引導者。

三、健全新的評價機制。

評價不但有終結性的評價,還要有發展性評價,發展性評價應該側重的是一個階段後,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進步發展,在知識、技能、情感、價值觀等多元領域的綜合評價,其目的在於幫助學生制訂改進計劃,促進更好的發展,這樣,評價的激勵功能、診斷功能纔會有始有終科學的發揮,學生的發展才能進入良性循環。同時評價的主體從單一轉向多元化、交互化,繼續堅持擴大評價主體,引導學生正確客觀地評價自己,對待他人,培養學生的責任心,使其健康的成長。

新的基礎教育課程基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以及造就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人。作爲教師,一定要解放思想,改變舊的教學觀念,勇於探索,勇於創新,實現課程改革的既定目的。

國小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13

通過學習《20xx年版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並與《20xx年版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對比,使我對新課標的要求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我想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我們教師應給學生充分發揮的空間,讓學生在教學情境中體驗數學的趣味,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在自主合作中體驗數學的探索,從而真正享受到數學帶來的快樂。下面談一談本次學習的收穫:

一、關於數學觀的變化

20xx年版: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並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數學作爲一種普遍適用的技術,有助於人們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數學模型,進而解決問題,直接爲社會創造價值。20xx年版,數學是研究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素養是現代社會每一個公民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作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教育既要使學生掌握現代生活和學習中所需要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更要發揮數學在培養人的理性思維和創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基本理念的變化

20xx年版“三句”變“兩句”。20xx年版“三句話”: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20xx年版,數學課程應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就明確提出了: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良好的數學教育,就是不僅懂得了知識,還懂得了基本思想,在學習過程中得到磨練;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課程必須立足於關注學生的一般發展,它應當是“爲了每一個孩子”健康成長的課程。

三、教學活動方面的變化

20xx版:數學教學活動應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

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同樣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過程。而20xx年版只強調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

四、新增教師的主體地位

20xx年版新增要求教師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爲基礎,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啓發式和因材施教。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處理好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係,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合作交流。這對教師的主導作用賦予了新的意義。

五、新增學生評價

20xx年版:評價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重視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重視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而20xx版:評價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重視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將更要改成也要,體現學生評價的重要性。

六、新增信息技術的重要性

“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教學方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要注意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的整合,注重實效。”這充分考慮信息技術對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開發並向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爲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進教與學的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可能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七、 課程內容方面的變化

(一)課程內容變化

20xx版:在各學段中,安排了四個部分的課程內容:“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 “綜合與實踐”內容設置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有關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積累學生的活動經驗,提高學生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而20xx版,原爲“空間與圖形”現改爲“圖形與幾何”;原爲“實踐與綜合運用”改爲“綜合與實踐”。

(二)具體的變化

20xx年版新增的要求:在數與代數中提出推理能力的培養。在數學課程中,應當注重發展學生的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爲了適應時代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要,數學課程還要特別注重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幾何直觀主要是指利用圖形描述和分析問題。藉助幾何直觀可以把複雜的數學問題變得簡明、形象,有助於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預測結果。幾何直觀可以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數學,在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都發揮着重要作用。運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夠根據法則和運算律正確地進行運算的能力。培養運算能力有助於學生理解運算的算理,尋求合理簡潔的運算途徑解決問題。推理能力的發展應貫穿在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推理是數學的.基本思維方式,也是人們學習和生活中經常使用的思維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合情推理是從已有的事實出發,憑藉經驗和直覺,通過歸納和類比等推斷某些結果;演繹推理是從已有的事實(包括定義、公理、定理等)和確定的規則(包括運算的定義、法則、順序等)出發,按照邏輯推理的法則證明和計算。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合情推理用於探索思路,發現結論;演繹推理用於證明結論。進一明確明確了合情推理與演繹推理的涵義。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學生體會和理解數學與外部世界聯繫的基本途徑,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應用意識。

(三)學生評價的變化

每一學段的目標是該學段結束時學生應達到的要求,教師需要根據學習的進度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具體的要求。例如,下表是對第一學段有關計算技能的基本要求,這些要求是在學段結束時應達到的,評價時應注意把握尺度,對計算速度不作過高要求。

例如:第一學段計算技能評價要求

學習內容 速度要求

20以內加減法和表內乘除法口算 8~10題/分

百以內加減法口算 3~4題/分

三位數以內的加減法筆算 2~3題/分

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 1~2題/分

一位數除兩位或三位數的除法筆算 1~2題/分

八、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20xx版課標指出:學生能通過觀察、實驗、歸納、類比等獲得數學猜想,並進一步尋求證據,給出證明。低年級學生年齡小,閱歷淺,無意注意佔主導,觀察能力有限。他們最初的觀察是無目的、無順序的,只是對教材中的插圖、人物、顏色等感興趣,不能領悟其中蘊藏的數學知識。在教學中我們要尊重他們的興趣,先給他們一定的時間看,接着,再一步一步引導他們觀察,將他們的注意引入正題,按一定的規律去觀察,從而認識簡單的幾何體和平面圖形,感受簡單的幾何現象,進行簡單的測量,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九、培養學生做中學的習慣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提倡讓學生在做中學”。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力求領悟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教材的知識要求,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多動手操作,手腦並用,培養技能、技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通過摸一摸、擺一擺、拼一拼、畫一畫、做一做等活動,使學生獲得數學知識,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進行發現和創造。因此我教學時必須緊密聯繫實際,注重對數學事實的體驗,讓學生在生活中,實踐中學習數學,從而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

總之,面對20xx版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數學學科的快樂”且快樂地學數學。

國小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14

聽了史寧中教授對新課標的解讀,我對新課標的要求又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理解新課程的教育理念的改變,從以知識爲本到以人爲本。

學科核心素養變成談論的重點。通俗的講,就是通過數學學科教育,我們最終要培養一個什麼樣的人?數學核心素養是具有數學基本特徵的關鍵能力、思維品質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體現。在低年級學段數學核心素養表現的更加具體,更側重意識;到了高年級學段,則傾向於一般,更側重能力。

二、理解數學課程的變化趨勢。

數學都包括四個領域,即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在數與代數中,強調整體性和一致性,將負數、方程、反比例移到國中教學中。在圖形與幾何中,強調幾何直觀,增加尺規作圖的內容。就是增加動手操作環節,增強對數學的感覺。

首先史寧中教授從新課程標準的課程標準修訂背景與要點核心素養理解與表達內容變化與教學建議三大版塊出發,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爲老師們做了細緻而有深度的解讀。在這次學習中對史寧中教授解讀數學核心素養部分感受最爲深刻,把數學核心素養定義爲是具有數學基本特徵的關鍵能力,思維品格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體現。現在我們逐漸的把數學核心素養集中到三會上面,就是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通過此次學習我不僅瞭解了課程標準修改的內容,修改的教學要求等,還明確了修改的目的與意圖,更感受到了新課程標準給我們帶來的便捷性與指導性,爲今後的教學指明瞭方向。

國小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15

20xx年4月26日下午,我校全體數學教師組織觀看了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解讀與作業優化設計的培訓,首先王老師先給我們解讀了新課程標準的變化,然後從兩個方面進行了這次的培訓義務教育數學新課標解讀與理解和新課標下的優化作業與設計。王老師對於課程標準中的四基、四能和三會進行的詳細解讀,併爲我們推薦了幾款數學適用的軟件,對於我們的授課非常有幫助。課程標準的解讀分爲四個學段,對於九年義務教育進行了詳細的'分解解讀。

新課程標準的學業質量解讀中7-9年級學段的解讀中指出,以結構化數學知識主題爲載體,在形成與發展四基的過程中所形成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運算能力、幾何直觀和空間觀念等。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與社會情境,以及符合學生認知發展規律的數學與科技中,在經歷用數學的眼光發現和提出問題,用數學的思維與數學的語言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形成的模型觀念、數據觀念,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數學的學習運用、實踐探索活動的經驗積累,逐步產生對數學求知慾,以及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初步養成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學習習慣,初步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

通過今天的培訓,我對課程標準又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同時也學到了大單元作業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