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得體會

關於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

我們有一些啓發後,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

關於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1

一年一度的培訓學習,都是爲了搞好教學工作,適應新一輪,新形勢下的課程改革工作,爲社會,爲國家培養出更多,更好,更富有創造力的開拓型人才。爲期一週的新課程培訓讓我學到了新的東西

通過一週的遠程培訓,引發了老師們對於教育、教學諸多方面的思考。每位老師都對新課程有了不同程度的認識。在各個方面都有很大的收穫,對於這次遠程培訓我個人感到:

1. 這個培訓平臺不僅提供了老師們一個學習的空間,同時也給老師們一個發表自己的觀點,交換意見的一個很好的平臺。這種形式的培訓很好(在網絡順暢的情況下),希望以後各級教育部門儘可能多的採用這樣的形式進行培訓,提高培訓效率。

2. 加強了對高中新課改的整體瞭解,對教材的結構,教材的內容,實施與評價有了一個宏觀的認識。新課程更注重教學內容的.多樣性和選擇性,滿足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新課改提倡教學方式多樣化,注重保護學生的探索興趣,學習慾望。

3.關於教學方式改革的幾個具體專題,包括探究教學,實驗教學及概念規律教學這幾個問題的討論,老師們一致認爲對他們以後的教學實踐參考幫助很大;對一些具體問題提出的研修內容,包括新課程中的疑難問題案例,課程資源開發等幾個方面,使老師們對新課標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通過這次培訓,老師們也產生了一些疑問,現歸納如下:

1、儘管培訓中在線研討了今後大學聯考怎麼考得問題,但是並沒有一個結果,那麼學生解題能力的提高就不能減少,爲了大學聯考題海戰術又不可避免了。

2、對學校教育教學成果的評價制度、評價標準

3、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成績的評價制度、評價標準

4、對學生的評價制度、評價標準

許許多多的心得與感觸卻不是這麼一兩句話可以說完的,這次培訓的確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期待能有機會再學習。遠程培訓讓老師開闊了視野,打開了教學的新思路,真是學有所得,培訓結束後每位老師的培訓心得,發自內心,感人肺腑,每位老師以新課標寫的一堂課教案,雖說不一定完全適應新課程教學,但也是一種大膽嘗試,理念已先行,但實踐纔剛剛開始!相信我們一定會在新理念的引導下,在新一輪的教學改革中克服困難,開拓進取,探索規律,開拓出我校教改的碩果。

關於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2

我國正面臨着一場轟轟烈烈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通過培訓和學習,我對新課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新課程它打傳統教育原有的單一、教條的教學模式,構建以人爲本、百花齊放的新型教學體系,體現了爲了每一個學生髮展的全新理念,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的核心理念,也是最高層次的核心目標,新課程培養出來的不再是高分低能,而是全面發展的整體的人。

新課程改革後,教師的角色發生了根本的改變。由課堂主宰者轉向平等中的`首席;由知識的灌輸者轉向人格培育者;從單向傳遞者轉向多向對話交往者;由執行者變爲決策者、建構者,由實施者變爲開發者。

新課程對教師給了我們教師機遇,同時對我們提出了挑戰。要求教師必須更新知識結構。新課程內容的出現迫使教師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識結構,一方面準確把握任教學科中學生終身發展所必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通過各種渠道不斷學習,擴展自己的知識儲存。新課程還要求教師必須有開發課程的能力。教學內容從過去的以教材爲中心的單一書本知識轉變爲以教材爲軸線,以活動爲紐帶,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繫,充分挖掘本土資源和校本資源,充實教材內容。教師還必須發展整合課程內容的能力。

新課程理念下,學生的學習方式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傳統的學習方式中,課堂成了教案劇出演的舞臺,好學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數學生只是觀衆與聽衆。在課堂上,學生被當成是單獨的學習個體,而教師往往居高臨下地對待學生,有點爲老師獨尊的架勢,而且一味地強調學生接受老師灌輸的現有知識,很少甚至沒有考慮過學生的真實感受。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能力。爲此,新課程倡導自助、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它變沉悶、閉塞的課堂爲歡聲笑語,是師生的交流、學習過程以及學習過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體驗,它還注重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習和做人的品性。

我認爲,學習的目的是爲了學以致用,而不是單純地爲了考試,爲了升學,十幾年的寒窗苦換來的是一張錄取通知書,沒有朋友,沒有刻骨銘心的體驗,沒有美好的回憶,沒有對生活的熱情,沒有穩定而深刻的興趣和愛好,這樣的學生將來怎樣生活在社會中,前途可想而知。因此,作爲教師確實有必要轉變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順應課改的需求,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鬆自由的可讓氛圍,在這種輕鬆的氛圍裏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真正讓學生成爲主宰學習的主人,學習活動參與者、探索者與研究者。

以上是我在本次培訓中的一點點收穫和體會,隨着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課堂教學實施上我會按照新課程標準要求,嘗試全新的教學方法,我相信,課程改革後一定會培育出來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適應社會的全面發展的人。

關於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3

作爲國小美術教師的我們急需做的是改變思維和行爲方式,以適應教育的新要求,在對比了新老教材以及通過這段時間的教學實踐活動後,我有了一些的淺顯的認識和感悟:

1、把握鑑賞課的性質,更新教師觀念。

將人文性確定爲美術課程的基本性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情感是一種智力,是現代教育觀念。很長時間,舊的傳統教育只重視理性智力,忽視情感智力。如今,學校美術教育是培養情感智力的有效途徑。學生通過美術鑑賞課來參與文化傳承和交流,提高自己的審美文化素質又利於情感智力的培養。課程改革要求的是我們教師觀念的提升,教師作爲課改的執行者,決定着這場教育變革的成敗。因此學校組織我們廣大教師參與各級培訓,優化校本教研,自覺發展專業素養和教學藝術,力求以課程改革的新理念規範優化教學行爲。

2、多學科相結合,讓學生主動參與,實現師生互動。

美術新課程標準,強調美術課程性質的人文性、愉悅性和創造性,強調藝術教育的個性化,強調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強調美術人文精神和審美能力等等。這就要求美術教師構建超越學科的生態型知識結構,學習與美術相關的其它新技術、新知識,學習促進學生思維和人格發展的教育方法。所以學科間的整合或統整,是現代教育理念,亦是現代美術教學趨勢之一。我們教師除了應具備基本的美術知識,同時還需要了解相關的“姐妹藝術”。例如:文學、音樂、電影、舞蹈等等,從學生熟悉的或已經掌握的知識切入,讓學生隨老師設計的思維潛移默化地進入美術欣賞的學科知識,順理成章逐漸深入。

以往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往往都扮演着知識“傳授者”的角色。在教學方法上,重視講授法、談話法,師生交流是單向的',缺乏師生互動交流過程。教師在上課時都設計了周密的教學步驟,圍繞教材安排問題,引導學生的思維和注意力,滔滔不絕,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洗耳恭聽。教學過程中學生參與機會少,在課堂上充當配角,教學效果是預設的,往往教師感覺良好,學生卻沒有興趣。要徹底扭轉這種被動狀況,我們美術教師必須轉變形象,由知識“傳授者”變爲課堂活動的“參與者”。教師積極參與交往互動的教學方式將不斷促使教師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成爲新課程的開拓者和創造者,凸顯美術教育教學的多樣化和選擇性,接近學生生活,使學生學習美術感覺很容易、有趣味,從而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自信心。

西方有句俗話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於美術鑑賞課來講,應該是“有一千個學生,就有一千個蒙娜麗莎。”你可以覺得她是憂鬱的,也可以是快樂的,美麗的亦或平常,這都可以。教師在分析作品時留個空間給學生,而不是僵化於課本或自己認同了的一個觀點,通過不斷暗示,誘導,使學生拋棄自己的觀點,而步入教師鋪設的標準軌道,這無疑給作品貼上了標籤,也影響了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與發揮。既然是鑑賞課,鑑賞的過程中必然有爭論。任何一件美術作品在不同的人看來可能有不同的評價,即使是同一個人,對同一件美術作品在不同時間、不同環境、不同形式的展現中也可能會有不同的評價,這種模糊區域應該是存在的。

我們教師應該尊重、保護、鼓勵學生以創新精神從多角度理解作品,發表自己的主張。例如:在分析抽象派作品時,學生會有不同的看法:“看不懂”,“非常棒,有意思”,“恐怖”這時候教師就要引導學生,讓他們敢說,想說,發表自己的觀點和困惑,我們教師在一旁給予肯定,或是幫助,實現師生互動,讓學生覺得自己是學習的主人,而不是被動的接受者,就會主動參與,形成一個平等、活躍的課堂環境。實際上,學生由於知識積累,思維和想象力提高,情感豐富穩定,審美意識觀念初步形成,表現在審美對象不斷擴大,能夠對抽象的形像所包含的情感,意識有較深層次的體驗和把握。他們需要的就是一種平等、自由、暢所欲言的平臺,當然這種平臺是需建立在課前教師對步驟中的問題精心設計基礎之上。我們教師要善於發現問題,並對於問題的難易巧妙地設疑,由易到難,需有一定的誘導性,使學生始終對問題保持興趣,還需充分考慮到學生在思考中的阻塞現象及時點撥,對學生的發言做準確評價。

3、經過幾日的學習,聽了專家的講解,使我清晰地認識到美術新課程改革的必要性,而爲了滿足不同興趣、不同愛好和不同發展要求的個體發展的多方面要求,新課程設置了六個模塊供學生學習,對於新課程改革,我們學校也還在一步步的嘗試當中,也許這些新課程我們還無法完全在學校開設,但我相信新課程的理念已經深深爲我們所接受,並將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得到逐一實踐。

關於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4

近來,我對新修改的國小英語新課標進行了研讀。學校教研組也對此進行了學習培訓。我逐漸對新課標有了較深刻的認識。相比20xx年出臺的《英語課程標準》對國小英語教學的指導性不夠突出,對國小英語的具體學習內容目標要求得不夠具體,國小階段詞彙表、語法項目沒有分別列出;對國小英語教學和評價指導力度不夠,缺乏可操作性建議和案例,等等問題,《英語課程標準(20xx年版)》在國小階段主要體現如下特點:

一、理念更先進

1.更符合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修訂稿中首次將英語課程的性質界定爲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語言學習不僅是爲了培養學生交流、溝通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加強人格品質和道德情操的修養。一個人如果具有較強的語言交際能力、較高的綜合人文素養,他會更快地適應社會變化,更好地服務於社會。工具性與人文性並重的理念符合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求。

2.更符合語言學習的規律。修訂稿在面向全體學生、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的基礎上,更注重了語言學習的漸進性和持續性。不僅體現在基本理念的調整上,也體現在了課程內容的設置和各級目標的描述中。語言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學生的學習必然經歷 8

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漸進深入過程。修訂稿強調了語言學習的漸進性和持續性,更符合語言學習的規律。

二、目標更清晰

就國小英語教學而言,修訂稿在對原有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情感態度、學習策略、文化意識目標微調的基礎上,在技能教學參考中,對各項技能教學的目的、技能要求以及主要活動都給予了分級描述,還明確了國小階段語法教學的內容與要求,列出了國小階段應掌握的423個基本詞彙,這些也是以往教學中老師們感到比較模糊或困惑的地方,這次課標的修訂能使老師們在教學中更好地把握教學目標。

三、方法更具體

課標對於一線老師而言,不僅是理念的引領,也是方法的指導,老師們看了後知道做什麼、怎麼做。如實施建議中對教學和評價都給出了具體的、符合實際的建議,同時評價方式與方法的舉例非常詳盡,不僅例舉了各項技能不同級別的評價方案,還有對評價方案的評析,對老師們在教學中的評價操作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再如修訂稿中的課堂教學用語更具體、更符合實際教學需要,語言也更具有時代氣息。 總之,此次修訂的新課標更貼近教學實際,目標更清晰,方法更具體,具有切實可行的可操作性,將對我們的教學起到更大的指導作用。今後一定要繼續深入研讀,全面體會,用以指導自己的教學實際。

英語教學是能夠充分活躍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感受異國語言的魅力之所在,從精神上、從思想上豐富並陶冶了學生的情操,使他們對英語的學習充滿樂趣。新課改倡導全人教育,強調課程要促進每個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的終身學習的能力,新課改倡導建設性學習,注重科學探究的學習,關注體驗性學習,提倡交流與合作、自主創新學習,課程改革的成敗關鍵在於教師,教師是課程改革的實施者,作爲教師的我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學習新課程改革理論,更新教學觀念,迎接新課改的挑戰。

一、課堂教學活動要目標明確

新課程理念下,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學生能夠用英語做事情是課堂教學目標達成的主要體現。在國小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廣泛採用貼近學生生活的,易於學生參與體驗的任務型教學活動。在國小英語教學中,有聲語言是教師從事教學,培養學生們語感的主要手段。但是往往外來語的陌生的語音,特殊的語法,會使國小生感到與母語巨大的差異,從而在內心產生排斥。因此導致在記憶和理解上的多種學習困難。如果這種困難一點點的.堆積到一起,就會挫傷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其實,在教學中採用形體語言教學就能解決這些困難了。

再者,我根據每個字母的形狀,編了一個順口溜。這種方法符合孩子學習的興趣所在,又容易記憶。例如:學習字母ABCDE等時,我 10

就讓孩子唱出兒歌:“尖角A,雙圓B,半圓C,饅頭D,倒山E”。書寫字母時,我教孩子們念着《字母書寫有規律》,邊認邊讀邊寫,通過幾遍的練習,充分調動學生的情緒,就連平時不愛張嘴的個別學生也積極去和別的同學練習,充分調動了這部分學生的積極性。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

英語情景教育就是把“快樂學英語”的理念融入英語教學中,讓孩子們不知不覺地置身於英語的環境中,感覺到學習英語的興趣。在外語教學中,情景教學法不僅活潑生動,能夠營造氛圍和意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更易於創造、模擬母語學習環境,使外語教學在科學而且正確的方向上施行。“情景教學”是指:在外語教學中運用於交際的社會情景。脫離了社會情景,語言就難以恰當地表述,難以發揮其表達進行交際活動的本質作用。因此,英語教學必須從交際的情景出發,根據教材內容,創設生動有趣的情景,讓學生受到情景的感染,激發學習興趣和求知慾。

新課程提倡創設真實、具有挑戰性的開放的教學環境和問題情境。要求教師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學習活動,掌握基本的知識和技能。

語言學家克魯姆說過:“成功的外語課堂教學應該是創造更多的情景,讓學生有機會用自己學到的語言材料。”學生的英語學習活動是一種情景化的互動活動,設計多元化的情景能使學生的心靈與心 11

靈進行對話及撞擊。情境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常規教學中缺乏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及同學與環境之間的互動等弊端,並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主體性提供了可能性,從而激發其學習的樂趣。

在課堂教學中有必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心理,按照他們喜愛的素材來練習詞彙、句型,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現代認知心理學認爲,學習過程是學生認知結構的變化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認知的主導,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決定學習效果的直接因素。教學中只有高度重視研究和把握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變化規律,才能最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從根本上發展學生的能力。

三、課堂教學語言應簡明易懂

正確使用英語課堂用語是英語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直接用英語思維的一種有效手段。作爲一名英語教師,我們應十分重視正確使用課堂用語,在備課時結合課本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水平以及課堂對話情景做好充分準備,充分發揮它在英語教學中的積極作用,從而使英語教學更有成效。隨着學生語言能力的不斷提高以及教學課程的延續,課堂用語應循序漸進,我們應儘可能多的使用英語組織教學,使孩子沉浸在一種自然的英語氛圍中。

學生只有對自己、對英語及其文化有積極的情態,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並取得成績,刻板的情態,不僅會影響英語學習的效果,還會影響其它發展,情態是學好英語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努力創造寬鬆民主、和諧的教學空間,做到:

1、尊重每個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的嘗試,保護他們 12

的自尊心和積極性。

2、把英語教學與情態有機地結合起來,創造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進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

3、關注學習有困難的或性格內向的學習,儘可能地爲他們創造語言的機會。

評價可以使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有助於反思及調整自己的學習過程,對學生回答學習過程中的表現進行及時的評價,如有口頭評價、等級評價、學生之間互相評價等方法,充分發覺學生的進步,鼓勵學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以學生綜合運用能力爲目標,側重於學生理解和獲取信息,通過評價學生學會分析自己的成績和不足,明確努力方向。

實施國小英語有效性的教學還有許多的技巧,有待於我們國小英語教師的研究與探索。總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施有效教學是完成國小英語教學目標,提高國小英語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廣大國小英語教師要通過有效的教學活動達到教學目標,促進學生的發展。新課程改革必須要與實踐相結合,積極進取,積極參與課程改革,在課改中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反思,願與新課程共同成長 。

關於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5

在今年暑假開始的新課堂培訓中,我認真聽取了山西太谷教研室主任張四保同志的講座,對此我感觸很深。現在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的感受。

一、學生成長是學校生命力的所在

學校是培養學生的搖籃,教師的成長是學校的根本,學生成長是學校生命力的所在。20xx年至今太谷會考大學聯考能夠飛速發展,尤其20xx年在已達到極限的情況下還能再上一個臺階,這根本原因在於學校教育發生了本質的改變,課堂模式發生了改變。

二、課堂是師生的主要陣地

課堂是師生的主要陣地,是學生學習能力和教師教學藝術提升的場所。課堂要提高學生的自主意識、合作能力,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己親自去體驗、嘗試,來逐漸打下學會生活、學會學習的基礎,從各個方面來培養學生探究事物的興趣和積極的態度,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教師儘量只起到指導的'作用,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爲中心,爲重點。課堂是學生生活與學習的場所。教師是有限的空間,而課堂可以不侷限於教室,它可以是學生在更廣闊的時空中,更爲個性化的學習與生活的方式。因此,只要是以學生的成長與發展爲主要目的的存在方式的場所都可以是課堂,要讓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不僅僅在課堂上,要在課堂之外,要讓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不僅僅暫時的而是終身的。

三、太谷的課堂模式

太谷的課堂模式教師不是爲了教而教,而是爲了學生學而教。我們常常感嘆現在的學生越來越難教,其實是我們的教育教學觀念出現了問題。不要說而不是部分學生,應該是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而不是重智力輕其他;應該是個性發展而不是同一模式,應該是可持續發展,而不是限於當前的發展,教師的每節施教必須從這點做起,這是我們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

1、落實兩個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在課改中我們要創設情境讓學生們往想,鼓勵學生動腦、動手往做。

2、進行三個轉變

(1)教師角色的轉變;

(2)學生地位的轉變;

(3)教學手段的轉變;

3、採取四種方法

(1)激發學習愛好,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教會學生學習、發展學生的自主性。

(3)營造創新教育氛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4)面向全體,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得。

四、新課程給我帶來的思考

1、教師的教育觀念開始發生變化,教師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學的載體,教師不再是隻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計地利用教材啓發拓展。課堂教學的角色發生了變化,教師能把平時積累的知識有機地融進課堂,重視研究性學習。

2、課堂教學氛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更注重師生的交流、互動。教師從重知識的把握轉變到更注重學習方法、研究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的調動。

3、誇大在課堂教學貫徹以學生爲主體,注重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的同時,不能忽視教師在系統教材體系着落實“雙基”的主導性作用。

在新課程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新課程已不僅僅是新課標、新理念,它已經與協作、創新、探究、______、希看、未來這些滾燙的字眼牢牢聯繫在一起,讓我們與新課程一起成長,爲孩子們每一天的成長而快樂着,願我們的課堂呈現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與展現,成爲不由自主的從心靈深處,淌出不斷滋潤精神之園的絲絲甘泉。

公司組織兩天的活動,是我人生中難忘但又充滿意義的兩天。本次團體活動讓我體會到人生處處是課堂、它給我帶來了一筆精神上的財富。同時讓我覺得能處於這樣一個優秀而有默契的團隊中感到自豪和榮幸。

關於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6

這次我參加了教研室組織的20xx版《國小語文新課標標準》培訓,通過學習新課程標準,使我越來越感受到這次課改絕對不僅僅是改變一下教材而已,而且還是學生學習方式的徹底改革,更是我們教師教學方法上的重大改革。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我意識到課改的設想最終要靠教學實踐去實現、去完善,不僅要改變自己的教育觀念,而且要改變教學方式、教學行爲。我對自己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爲進行了反思,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於素質教育的空間。以下我就談談自己學習《新課程標準》的體會和感受:

一、明確新課程標準的深遠意義。

聽取專家的講解,使我清晰地認識到國小語文新課程的大致內容。通過培訓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國小語文新課程內容的增減與知識的分佈;怎樣把握知識的深度與廣度,即專家們所提醒的在對學生講解時應該把握的尺度;新的課程標準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僅要從思想上認識到國小語文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從自身的知識儲備上爲國小語文新課程改革作好充分的準備。對於新增的大部分內容應在最短的時間裏把它們拾起來,不僅要弄清,更要弄透。對於一個國小教師,要想教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成爲源源不斷的自來水。知識的更新與深化也是爲了更好地服務於社會。一成不變的教材與教法是不能適應於社會的發展與需求的。通過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國小語文新課程的內容是由哪些模塊組成的,各模塊又是由哪些知識點組成的,以及各知識點之間又有怎樣的聯繫與區別。專家們所提供的知識框圖分析對我們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遠的意義。對於必修課程必須講深講透,對於部分選學內容,應視學校和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國小語文新課程的改革是爲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與人才需求而制定的。爲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與需求,作爲教師理應先行一步,爲社會的發展與變革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二、新課程標準要求必須更新教師觀念。

課程改革的最高境界是教師觀念的提升。教師作爲課改的執行者,決着這場教育變革的成敗。一方面優化校本教研,自覺發展專業素養和教學藝術,力求以課程改革的新理念規範優化教學行爲;另一方面科學認識和處理推進課程改革以及實際教學時的.矛盾,處理新舊教學方法和教學觀念的矛盾。隨着新課程的推行,教師要調整自己的角色,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新課改讓教師從知識的“權威”變成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從“以教師爲中心”到“以學生爲中心”,每位老師心理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落差。在新課程實施中教師可以實現自身發展,而教師的發展又將構成新課程實施的條件。我們的課改不是細枝末節的小變化,而是教育體制和教育觀念的根本性變革。三、結合新課程標準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通過這次的培訓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整體把握國小語文新課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我們只有將個人的智慧與集體的智慧融於一體是把握語文中的主要脈絡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的人對待同一個問題的看法與理解角度和理解程度是不完全相同的。不同的思維模式會產生不同的講課方式,不同的授課方式就會收到不同的效果。好的授課方式與方法能使學生輕鬆樂學,如沐春風;科學的思維模式,能使學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當的情景導學可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因此將個人的智慧與集體的智慧融於一體進行歸納、總結、交流能促進我們產生更多更好的授課方式、方法,產生更多更新的科學思維模式。這對於我們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具有非常現實而深遠的意義。四、根據新課程標準化由課內向課外拓展。

教學中要強調“精講”,使學生能在課內完成大部分作業。爲此,要關注兒童的經驗和體驗,並以兒童的經驗、體驗爲中介,解決語文課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與兒童生活的具體性、多樣性、獨特性的矛盾。從兒童的經驗世界出發引導兒童進入課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兒童的自我體驗爲契機、引發兒童和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共鳴培養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實踐,反覆歷練,把生活所得的一點一點累積起來,纔會形成一個人的口語交際能力。

總之,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需要老師引領學生開闢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裏,教師和學生將共同成長,不斷進步!

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篇新課改在我省已開展了一年多,可這期間我一直沒有機會真正的接觸新教材,僅對新課程理念有一些瞭解。通過這幾天的培訓,我恍然大悟,開始真正的瞭解了新課改的實質。以下是我這幾天的學習心得體會。

第一、轉變觀念,更新教育教學理念。

通過本次對新《課程標準》的學習培訓,我瞭解到新課程倡導了許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一切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本次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的基本理念與追求要求以學生髮展爲本,轉變學習方式,突出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堅持評價方式的改革等等。新課程把教學的實質定義爲交往、互動,沒有交往發生的教學不能叫做教學(最多可以叫做報告)。“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互動。”因此,我們廣大教師要徹底轉變教育教學觀念,以人的發展爲本,尊重學生人格,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強化學生實踐,更新教學方法,改變教學評價,培養全面發展的綜合素質強的創新型人才。第二、拓寬知識結構。

作爲教師,不僅僅要擔負起“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責,更重要的還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擁有廣博而精湛的知識是對教師最起碼的要求。要給人一杯水,不僅自己要有一桶水,最好還要有源源不斷的活水。教師知識的淵博,一方面會引起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教師的尊敬,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利用多方面的知識引導學生打開思路,滿足他們對知識的渴求。因此,我們老師要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博覽羣書,不斷了解新事物、學習新知識,不斷更新和拓寬自己的知識結構,使自己具備與新課程改革教學適應的多元化的知識結構。第三、積極探索,創新教法學法。

新課改不僅體現在教學觀念、教材體系、教學評價方面的改變,更重要的還體現在教法學法的創新上,推進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是一項重要任務。新課改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教法的設計和學法的指導上。一種先進的教育觀念要通過先進的教育方式體現出來,而教育觀念轉變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學轉變中進行,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係。觀念不轉變,方式轉變就沒有了方向,沒有了基礎;方式不轉變,觀念轉變就失去了歸宿,失去了落腳點。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關係是傳授與接受的關係,二者只通過知識和技能等信息媒介進行溝通,很難形成互動、合作的關係。而心理學和學習科學的研究表明,教育的過程應該是認知的過程、學習的過程,學生的知識是學會的不是教會的。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加強課程與學生生活的聯繫,促進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引導高中生自主獲取知識和觀念,去適應知識經濟的時代。

我們鍾情教學,我們癡迷課堂,所以我們走到了一起。陽光燦爛,碩果飄香;百人團隊,攜手同行。一個富有詩意的日子,一次挑戰自我的參與。懷揣夢想的翅膀,我們開始了這次英特爾培訓。從過去至現在,我們都是相互促進的良師益友,這一次又一起經歷令人難忘的學習旅程。

作爲教師,我想大家都會有一個樸素的願望。當教師,就要努力當個好教師,當個名教師。我相信我們團隊中的每一位教師都會不甘落後,不願意虛度年華;我也由衷地希望,每一位教師都會用自己對事業的熱愛感染學生,讓學生在愛的氛圍中體驗成功學習的快樂。

着力營造有效課堂,不斷提高教學效率,我們已進行了前期的摸索和實踐,如何突破瓶頸,進一步提升質量,在這教學改革的十字路口,我們相聚“英特爾培訓”。學思結合、知行統一,顛覆傳統,在這裏,我們可以聆聽到專家的點撥、引領和指導,獲得寶貴的教學建議;在這裏,我們可以尋找到自身努力的新方向,無論是教學規律的探索,還是課改能力的增強;在這裏,我們還可以結識到一羣真誠相待的朋友,心與心的溝通,智慧與資源的分享……所以,我們肯定地說,在電大這個開放的平臺上,我們會實現師德水平提高、專業發展的良好願望!學習永遠是爲願意學習的人準備的知識盛宴。培訓猶如一粒種子,我們要把它撒播開來,播散到xx熱土的角角落落,有春風吹拂,夏雨澆灌,秋季來臨,示範區教育的百花園定會奼紫嫣紅。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且行且思,讓我們揚帆啓航!

關於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7

走進新課程,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新一輪課程改革決不僅僅僅是換一套教科書,而是一場教育觀念的更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改變,是一場涉及到課堂教學方式、學生學習方式以及日常學校管理等全方位的變革。在這種大變革的背景下,教師務必努力學習教育理論,轉變教育觀念,學習新的專業知識,實現自我的專業發展。當然,至關重要的是學習現代教育新理念。數學教育提倡在情境中解決問題,教師要學會創設情境,把教科書裏的知識轉化爲問題,引導學生探究,幫忙學生自我建構知識。新教材與現行教材相比,最大的變化是知識的呈現方式多樣,而且有可選取性,解決問題的策略多樣化,強調思維的多層次、多角度,答案不惟一而有開放性,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學生去尋找適合自我的學習方式,因此,這對教師的挑戰也是不言而喻的。

一、從教師與學生的關係看,新課程要求教師就應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在應試教育和舊的教育觀念的影響下,教師一般採用的是滿堂灌的教學方法,講課追求講深講透,一步到位。對精講多練的理解也有所偏差,認爲精講多練就是把公式、定理告訴給學生,然後相對於公式、定理的應用,編擬出很多題目要求學生做,大搞題海戰術,從而使學生理解爲學數學就是做題,而做題就是如何套用公式、定理。學生學到的不是數學,而只是解題技巧。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幾千年來,教師只是傳道者,傳統教育認爲教師就是把自我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因而以前大家都說:“要想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務必有一桶水”、“學高爲師”,但此刻這些觀念都受到了挑戰!不是嗎?有的“學富五車”的老師教出來的學生就是比不上文憑不如自我的老師;有的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走出校門卻比不上“差生”。這是因爲現代科學知識量多而且發展快,教師要想在短短几年的學校教育中把所教學科的全部知識傳授給學生是不可能的;況且此刻學生獲取知識信息的渠道多樣化了,他們能夠看書、看報、看電視,甚至上網聊天下載信息,“打開窗戶看世界”,教師作爲學生惟一知識源的地位已經動搖了,學生不再只囿於課堂。所以現代教師不能再把知識的傳授作爲主要任務和目的,而應成爲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激發者、輔導者、合作者、各種潛力和用心個性的培養者,應把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學習潛力上,做到“授之以漁”。這就是要求我們教師要指導學生懂得如何去獲取自我所需要的知識,掌握獲取知識的工具以及學會如何根據認識的需要去處理各種信息的方法。

數學新教材的最大特點是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以數學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爲主線,着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潛力,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它不僅僅要思考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潛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因此,我們要充分注意學生各種潛力的培養。從實際出發,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教會學生學習,教會學生思考,教會學生探索,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二、從教學與研究的關係看,新課程要求教師就應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過去教師們認爲自我的任務只是教書育人,把書本上的知識教給學生,規範好學生的行爲,就是很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就是一名好老師,學生考試成績好,行爲規範好,就是好學生。教育科研被認爲是“教育專家”的事情,不主動參與,不願參與,甚至不想參與,造成教育與研究的脫節,這些皆是片面的錯誤的做法。這天看來,那種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老是“重複昨日的故事”,憑自我固有的經驗辦事,雖然工作起來“簡單無憂”,但缺乏必須的理論指導,卻完全是“事倍功半”,等着“專家們”把研究成果送上門來,簡單機械地照搬運用確實是不行了。

站在教育第一線的基礎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我們青年教師更就應在教學實踐活動中進行“行動研究”,把自我的教育教學活動與教育科研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由“教書匠”成爲“教育家”。

三、從教學與課程的關係看,新課程要求教師就應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

傳統教學中,教學與課程是彼此分離的。教師就是按教科書、教學參考書、考試試卷和標準答案去教,離開了教科書,不明白教什麼;離開了參考,不明白怎樣樣上課;離開了練習冊和習題,不明白怎樣去檢測學生。教學與課程的分離,使教師缺乏自主與創新。但新課程倡導民主、開放、科學的課程理念,確立了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三級課程體系,這就要求教師務必在新課程中發揮主體性作用,既是課程實施的執行者,更應成爲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

關於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8

今年暑期我很榮幸的參加了國中英語新課標培訓活動,雖然學習的時間只有一天,但通過這次短暫的學習使我對新課標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現談談我的幾點心得體會.

一.新課程標準的修訂,符合了時代的要求。

就學生而言,它符合學生髮展的需求,新課從關注本學科的工具性發展到同時關注學科的人文性,這樣的變化無疑會使更多的學生喜歡英語,同時,會從某種程度上大大加強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趣味性,使英語語言學習真正體現它的情感魅力,強調人文性更主要的就是能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經歷,形成跨文化意識,培養愛國主義精神,發展創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以人爲本,提倡素質教育,注重評價激勵。

素質教育的精神要求我們以人爲本,以學生爲主體,尊重學生的情感,個性,需要與發展的願望。因此《英語課程標準》強調評價應有益於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有利於學生髮展有效的學習策略,促進每個學生在已有水平上的發展。學習不是說你教給了誰什麼,而是你影響了他/她。作爲一名教師,我們不僅僅只是一名知識的傳播者,我們更是他們的領航人。我們在授課的同時,不要忘記問一問自己:我們是否是一名有責任感的老師,我們是否有愛心,我們是否能打動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孩子們是否能夠接納我們,是否能接納我們的課。“教育就是一個人做給另一個人看”,身教勝於言教!親其師而信其道!

《英語課程標準》提出英語課程的評價體系要注重體現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力求評價方式的多樣化。所以我們要進行有效地課堂評價。“一句激勵的話,一個平臺的搭建可以成就一個孩子的未來”!

所以應採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既關注學習過程,又關注學習結果。爲了全面、公正地對學生進行評價,不僅評價的形式要多樣化,還要保證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提倡學生、同伴、教師、家長等共同參與評價

三、改進教學方法、滲入情感教育。

當今英語教學主要任務之一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培養其

交際和運用英語的能力。要滲入情感教育,人與人之間要相互信任相互尊重,要充分顯示你的“人格魅力”,讓你的關心你的愛打動每一名學生,讓他們喜歡上你,喜歡上你的課,這樣他們每一節課都會有收穫。我們在教材上要有取捨,要學會整合教材。教學不僅僅只是教授現有的知識,我們還要交給他們終身學習的能力、方法和策略。我們要引導學生觀察和發現認知規律,以利於他們的自學探究。在新形勢下,教師要善於把學生已掌握的和能夠發現的信息作爲課程資源,以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更貼近於生活實際,更貼近學生的興趣愛好。

四、學會對教材進行整合處理。

我們要改變傳統的`“教師一隻粉筆,一本書”的局面。教師要根據教學需要對教材進行處理:整合、增加或刪除。當然這一切要根據課程目標和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然後纔對課程內在對教材進行再加工處理。明確情境的優勢與不足。情境設計得較好的,教師應進一步考慮如何更好地發揮其作用;情境設計得有不足之處的,教師則需要探索如何彌補、完善甚至更新相應的情境。在對課程內容進行調整時,比較科學的做法應該是:科學地分析課程內容的價值,對那些學生雖然感到陌生且平常難以接觸到的內容,要大膽地進行刪減。

總之,此次學習,使我對國中學英語課程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只有作好充分的準備,努力更新觀念,認真研讀課程標準、運用課程標準貫徹教學過程,進行精心地設計,纔會在教學中使學生真正地動起來,纔會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張揚。

關於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9

變則通,教育也是一樣的,要想有大的進步就必須改革,做爲新課改的第一批參與者,從教十多載,一直在喊素質教育,但實際一直在應試教育這片泥潭中角逐、跋涉,在假期培訓過程中,我再一次感到肩上的責任和壓力的重大,但一想到新課改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老師們要做的事情將越來越多,偶爾地也有一絲絲懶意、一絲絲埋怨、一絲絲想墨守成規的念頭襲來。如今,這些鬥爭已經過去,想想自己已經堅定爲祖國教育事業奮鬥了,難道還要止步嗎?——我不課改誰課改!新課程變“一綱一本”一統天下爲“一標多本”百花齊放新課改勢在必行,教師應該做一個積極的倡導者、推動者、踐行者。

第一、把握新課標,吃透新教材

新教材的着眼點不僅僅是知識和技能的簡單給予,而是把形成知識的過程的體驗、把獲取知識的能力的培養放到了突出的位置。我們在給予學生知識的時候,並不是像過去那樣把知識直接呈現在學生面前,而是要個學生提供案例、問題和情境,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體驗、去選擇、去解決,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自己去判斷是不是、能不能、該不該、值不值,讓學生自己經歷知識的生成過程。

第二、深入學生,交流情感,打造民主和諧課堂

有時學生往往認爲老師所講的,除了應付考試外,和自己再無任何關係。這時要與學生溝通,及時轉變其思想,使其親其師而信其道。還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發揮電視錄像、甚至網上教學的優勢。製作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教學課件。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三、自覺轉變教師角色,大力推進開放式教學

新課改勢在必行,教師應該做一個積極的倡導者、推動者、踐行者。在傳統的學習方式中,課堂成了老師出演的“舞臺”,好學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數學生只是“觀衆”與“聽衆”。在課堂上,學生被當成是單獨的學習個體,而教師一味地強調學生接受老師灌輸的現有知識,卻很少甚至沒有考慮過學生的真實感受。而此次課改中強調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同時認爲學生纔是課堂的主體,老師應儘可能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儘可能多的學生參與課堂,把“主宰”權還給學生,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鬆自由的課堂氛圍,在這種輕鬆的氛圍裏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

第四、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課,培養鍛鍊學生的綜合能力

活動課的形式要不拘一格。只要是圍繞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參與能力,提高學生運用科學的方式方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爲目標,所選取的活動形式都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