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得體會

送教下鄉心得體會

送教下鄉心得體會1

20xx年10月24日到10月28日,作爲漳州市“幼兒園第二屆十佳優秀青年教師”的我非常榮幸地參加了市教育局組織的“送教下鄉活動”。 作爲一名承擔送教任務的老師,我的內心充滿了使命感和責任感,短短一週的支教生活,帶給我的感受卻是很多很多。

送教下鄉心得體會

心得之一:感謝。

作爲一名承擔送教任務的老師,首先我要感謝市教育局的信任與支持,感謝教育局能給我們這次學習和鍛鍊的機會,同時我還要感謝各個鄉鎮教辦的領導、老師和孩子們。

心得之二:感動

一週裏我們去了三個縣城:平和、南靖、華安,不一樣的地方,卻有着一樣的感動:感動的是各鄉鎮的教育負責人、園長和聽課老師們的熱情好客和對我們的歡迎;感動的是鄉鎮的老師們聽課時那專注的眼神,時而思索,時而認真地做着筆記;感動的是在進入課堂的一剎那,孩子們的淳樸、熱情、可愛,還有那一雙雙求知的眼睛。

心得之三:收穫

我爲她們準備的是一個音樂活動《兔子和狼》,在活動進行的過程中,孩子被深深地吸引,積極愉快的投入到活動中來,通過與他們的互動,我感覺這裏的孩子與我們城裏的孩子差別不大,他們有着良好的常規,具備一定的音樂素養,思維活躍,積極、主動地圍繞老師的問題進行有效的互動,特別是在隨音樂做動作時,他們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快樂地隨音樂做着自己創編的動作,給孩子們帶來了音樂的薰陶和快樂,每到一個地方活動結束,孩子們都說“太好玩了,賴老師你明天要不要再來給我們上課呀!”看得出孩子們是喜歡這樣輕鬆自然的音樂活動!聽課的老師們課評結束時都過來說:“賴老師,看你上歌唱活動好輕鬆,孩子們完全是在一種自主積極的狀態中學着,你們城裏的老師互動這塊做的真是好,我們要向你們學習!”聽了這讚許的話語我們此次出行是沒白費,能給鄉鎮老師一些活動的啓示,一種較新的理念,讓他們有所收穫。此次送教下鄉活動行程安排較緊湊,中午時間基本在車裏度過,雖然很累、很辛苦,但對我來說也是一種鍛鍊,有一份不小的收穫,收穫到的是鄉鎮老師那種不斷進取、求學上進的精神;收穫到的是個人教學經驗和教學應變能力的提高。

“送教下鄉”是一次難得和難忘的經歷,一段值得珍藏一生的記憶。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我覺得我過得很充實,只要這些事對他人有用,我就很快樂,這就足夠了。這裏的學生都很實在,和他們相比我感受到城市的孩子能無憂無慮的學習是多麼的幸福。他們和世界上所有的孩子們一樣的可愛,也許更淳樸更像一張白紙,和世界上所有可愛的孩子們一樣,需要優秀的教師隊伍和良好的學習環境。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我們這個隊伍中來。

送教下鄉心得體會2

沐浴着冬日的陽光,懷着滿腔的激情和喜悅,我們青年志願者又一次踏上了送教的征程,年輕的我們將知識傳播,將把愛心奉獻。在這寒冷的冬日給孩子們送去春日般的溫暖和夏日般的熱情,就這樣,志願者們出發了。

這是大理學院第四屆社團文化節系列活動之第三屆百名志願者送教育下鄉活動從策劃到活動具體安排都是由我們幾位新干事負責的,而我有幸成爲此次活動的主要負責人。部長說:“只有放手讓你們新人去做,纔是你們的東西,你們纔會成長起來”的確,從寫策劃方案,到前期活動宣傳,再到現場諮詢報名,以至最後的帶隊下鄉,我們的空間是大的,足夠讓每一個新干事發揮自己的才能,與前兩屆百名志願者送教育下鄉活動相比,我們有不足,但更多的是進步。首先,在前期活動宣傳中,我們製作了彩繪海報以及小型宣傳海報,確保昂廣大師生了解此次活動的簡單事項;其次,在設置現場諮詢點上,我想,這是我此次活動中最成功之處,在現場諮詢點,由我們新干事輪流值班,向前來諮詢的同學詳細的講解此次活動,並通過我們自制的宣傳欄上生動的照片將活動宣傳到了極致。報名者在前兩天就已經超額,我想,成功的第一步已經邁出了,最後,在帶隊下鄉的時候,我負責帶規模最大的一隊到岑完全國小,這也是第一次與該國小合作,所以任務多責任重。由於上次帶隊至上末完全國小,出現很多問題,在此次帶隊中,特別注意志願者在上課期間走動的情況,所以在此次下鄉活動中,志願者沒有在上課期間走動,而且配合工作人員穿上我們志願者的衣服,以最好的形象展示給國小的老師和學生們。活動即將結束張校長給我們上了一堂課,他說:“在你們身上,我們看到了教育的希望”臨走之時,校長邀請我們觀看看校鼓號隊的排練以及和在校老師合影留念,就這樣,活動圓滿的成功了,志願者們排着整齊的隊列不捨得離開了那羣可愛的孩子們。車子啓動的那一霎那,我的眼淚忍不住留下來,因爲活動的完美,還是因爲可親的老師、可愛的學生?我不知道,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我愛上了這裏,愛上了青協,愛上了志願者們。

等到其餘兩隊回到學校之後,我們部搞了一次聚餐,這也是我離開家鄉來到美麗的彩雲之南最開心的一夜大家雖然相處時間不長,但彼此敞開心扉,放肆的吃、喝、玩、樂。我也好激動,我知道,大學四年的時光,我是離不開送教部,離不開青協了,因爲,我對他們有了一份難捨的感情。

在青協這個大舞臺,每個人都有施展自己才華的機會,在送教這種活動中,每個人都會收穫自己成功的喜悅。願我們青協能夠堅持它曾經和現在擁有的努力,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奮鬥下,越辦越好!

送教下鄉心得體會3

爲期七天的三下鄉活動在隊員和學生的依依不捨中結束了。雖然這次活動的時間很短,但收穫和時間並不成正比。第一次作爲一名老師,我學會了很多從前不知道的東西,也通過與隊友的對比對自己進行了反思,讓自己對一些問題有了新的認識

關於老師

我接觸到的老師並不多,數得出的就只有給我們帶隊的胡衛老師、多祝三中負責接待我們的老師和703、803班的班主任。本以爲老師的出現只是“形式形式”,大多數只是靠20個“老師”和學生的配合。但事實不同於我的預料,老師們出現雖然並不多,但他們卻給了我們很多實質性的指導和幫助。

還記得胡老師坐在“辦公室”門口的板凳上給一字排開坐在地上的我們提意見的情景。老師經過不到一個下午的觀察,就在本來我覺得無懈可擊的教學和課外活動中發現了不少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說上數學課的時候畫圖最好還是用尺子畫、上課的時候要注意思路清晰、解題要一步一步、遊戲後要給學生總結、籃球比賽後應該先清點人數再放學……不同於之前聽老師的“訓話”,我覺得胡老師指出的問題都是小處中很重要的問題,沒有經驗是決不能發現這些問題的。老師的責任心和洞察力讓我深深佩服。

還有兩個班的班主任,他們對學生的愛也讓我很感動。學校肯定是沒有硬性要求兩位班主任每天回來看望學生的,但他們每天至少都會出現一次。有時他們並沒有給老師交代什麼,只是在他們上課的時候悄悄地在窗外看看,但從他們的眼神我看到的是對學生的關心和深切的期望。關心學生,這大概是每一個老師都首先應該具有的品質吧。

關於隊友

這次活動給我最多啓發的是我的隊友。這20名來自公管學院不同專業的同學各有各的特色和長處,領導能力很強的曉龍,平時搞笑但工作起來非常認真負責的智傑、康志、永強、阿炳、澤權,溫文爾雅的“班主任”光錦,充滿活力的海燕、愷兒、詠雪、慧敏、阿曉,可愛的小北、健婷,耐心的嘉嘉、佩儀、思遠、曼輝、敏冰。不管是義教還是助學的隊員們都拿出了自己全部的精力,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在球場上、教室裏、辦公室裏、宿舍裏、廚房裏、買菜的路上,不論在什麼場合,跟他們在一起,我總能受到這樣或那樣的啓發。

我本來認爲自己還算是個很外向很擅於和別人溝通的人,但跟他們一起,我發現自己比起他們還是差太遠了。這些“老師們”都是學院裏的精英,而且很多都是團委學生會的優秀幹部,他們的辦事能力和負責態度都讓我自慚形愧,讓我知道自己還有太多太多要改進的地方了。有時候我認爲只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算話不多,表現不太出色,但日久見人心,時間長了,人家是會知道我有能力,有激情的。比如說放學學生在掃地的時候,有的老師會跟學生打鬧,瘋狂地打成一片,而我比較喜歡靜靜地拿起掃把,幫學生搞衛生。但我發現,比起一個願意幫他們掃地的老師,他們更喜歡和他們玩得開心的老師。所以之後我就改變了自己的心態,不是把他們當作弟弟妹妹看,而是當他們同齡的朋友一樣,和他們交談,和他們遊戲,事實也證明他們更愛這樣的老師。隊員們教會了我應該以什麼心態和學生打交道。

隊友們都是不計較得失、樂於奉獻的好老師。這次活動在出發前雖然已經分好了工,但在實際過程中會有很多計劃所不能預測的事情,但隊友們都沒有計較自己是否比別人工作得多,只要自己能做的,他們都主動要求幫忙。比如說助學過程中隊員要到貧困學生家中探訪並收集資料,但並不是所有助學人員都懂得當地的客家話,於是歐陽曉、張愷兒、陳光錦三位懂得客家話的義教老師沒有因爲自己身上還有艱鉅的教學任務就以此爲藉口不去家訪,而是上完課就跟隨助學隊員到學生家中當“翻譯”。又如陳光錦、李炳兩位老師分別擔任七年級八年級班的班主任,比起其他任課老師,他們需要做更多的學生工作。他們倆早上還沒上課的時候都要到教室先看看學生,對每位學生都深入地瞭解他們平時的學習和生活,十分盡職盡責。還有老師們積極地在學生的日記中跟學生交流;大家都主動跑到廚房幫忙煮飯;阿曉在烈日下載着學生踩一個多小時的單車到學生家中家訪;嘉嘉、佩儀爲了下午給學生上手工課中午都不休息,馬不停蹄地剪裁上課要用的紙張……他們的每一次付出,都是爲了整個團隊出色地完成任務,他們的無私精神讓我學會了很多。

關於學生

這次之所以選擇當一名義教老師而不是助學成員,是因爲我一直希望以後當一名老師。所以一知道學院要組織三下鄉的隊伍,需要一批義教老師,我就積極申請,經過幾輪面試才難得地進入了這個團隊。因此我十分珍惜這個機會,並且在義教過程中集中關注教學這一塊,希望自己能夠從中得到一些當一名好老師的的經驗。

這次我當一名物理老師,雖然相當來說對我是一個挑戰,但我並沒有膽怯,而是積極準備,放假回家就向表弟表妹們借了國中的物理書認真地“複習”起來。而作爲物理科的組長,在出發的一個多星期前我就跟另外兩位物理老師多次開會,商討課程安排和工作分配。我敢說,比起其他幾個科組,我們物理科組是準備得最早和最充分的。

在開課一天後,我們發現學生的水平要比我們預計的要高很多,之前的備課對學生來說可能太簡單了。所以我們開會商量對上課內容作了調整,還穿插了日語、法語、博弈論、奧數等有一定難度又能引起學生興趣的課程,受到了學生的歡迎。但由於我們物理科組準備得比較充分和全面,所以調整並不大,最終都出色地完成了物理教學任務。

送教下鄉心得體會4

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呈現出較大的變化。老師們在教學中克服了簡單的問答式,積極地探索運用觀察、討論、實驗、感悟、表演等多種方法的運用,增強了教學的效果。

隊伍得到鍛鍊,新秀脫穎而出

在這次活動中,我們欣喜地看到了一些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如實驗國小的蘇春建、第二國小的凌阿麗、第三國小的張晨光、王晉芳、水村國小的衛海平、町店國小的常晉芳等老師,他們組織的課堂比較活,與課程理念的要求比較近。一方面說明這些新老師的思想上沒有陳舊教法的烙印,另一方面說明青年教師肯學習,進步快。因此,我們從中看到了希望,同時也看到了“老教師”面臨着新理念的挑戰。

主要問題及努力方向

1.部分教學能手不會說課,把說課等同於說教案或說教學流程;一些教師提交的教學設計不規範,有的甚至交的是教學實錄;一部分年青教師對教材的深度把握不夠,對教學理念鑽研不深,只注重形式,花樣多內在少;部分教師的教學反思空洞,答辯“文不對題”答非所問。

2.一些兼職教研員的評課不能做到“以精闢的理論說服人,以精彩的案例感染人”,面面俱到,泛泛而談,沒有價值。

3.個別學校不能很好地組織老師們抓住機會積極參與觀摩研討活動。

總之,本次活動的開展,在廣大教師中掀起了學課標、用課標的熱潮,營造了相互學習與交流的氛圍,優化了教育教學工作,對我縣的教育科研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送教下鄉心得體會5

隨着近年來對教師專業素養的關注,學科氣質漸漸進入大家的視野。語文教師到底應該有什麼樣的獨特氣質,什麼樣的可能被稱作真正好的語文課,成爲很多人追問的話題。

跟隨名師工作室的其他成員來到雙陽第一實驗國小送課,聆聽辛禮老師和王建勳老師的古詩詞教學,看到兩位老師從容自如而又不失溫文爾雅的精神風貌,傾聽着她們與學生們親切和諧的交流,感受着孩子們在文字中徜徉的絲絲進步,心中不由得想到了他們身上無法潛藏的學科氣質這在散發着神祕的魅力。

辛禮老師運用“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方法,拓展學生的想象思維,一幅幅生動的村居生活圖景,使學生不僅陶醉在其樂融融的田園生活中,還體會到了作者對農村和平寧靜生活的喜愛。

王建勳老師帶着飽滿的情感以及對詩人陸游的敬仰,運用“以詩解詩”方法,與學生一起走近歷史,走近作者的內心世界,走近氣勢恢宏的古詩詞中,走近我國古典文化的寶庫,讓古詩詞特有的韻味涵養學生的精神,陶冶學生的情操。

課後研討時,聽課的老師對兩位老師的教學設計倍加讚賞,大有探尋祕籍之勢。我在交流時拋出了這樣一個觀點,兩位老師的學科素養與解讀教材的能力對課堂教學的質量起着決定性的作用。要想上好語文課,就要苦練內功,提升自己的修養與品味,形成屬於自己的學科氣質。

我想真正的學科氣質來自於文化積累與修養。有人說,只停留在傳授知識層面的,是教書匠;能夠體現語文思維與情感的,是智者;而能進行無形的語文文化薰陶的,則是大師。三者差別的根源便是學科教師自身文化的寬度與深度。

一節真正好的語文課,必定有一位學科氣質過硬的老師。

送教下鄉心得體會6

20xx年xx月xx日、xx月xx日,我非常榮幸地參加了市教育局師範科組織的“送教下鄉活動”。這次送教下鄉活動,利用週六時間舉行。由區縣教研室命題,備課展示,然後由全體聽課教師共同討論。我參加了國中語文階段的送課活動,分別參加了xx縣、xx兩場活動。

起初,接到通知很輕鬆,大大小小的公開課上過多次了,也有點底氣了。但當接到xx縣送來的課題時,我的腦袋一下子就大了起來,執教文言文《山市》。蒲松齡的《山市》是七年級新生入學後接觸的第三篇文言文,生疏的.文言字詞較多,翻譯方面饒有難度。況且,這是一篇描繪海市蜃樓的文章,學生又未曾見過,只能意會而不能言傳。如何在很短的時間內上出新點、亮點 這真是個很大的挑戰。曾在省、市優質課堂上聽過這節課,但由於文章所限,基本無精彩案例。怎麼辦 啃硬骨頭吧。

利用課餘時間,開始了研課的漫長過程。說實話,每次上公開課,都是一次煉獄,如同蛻一次皮。每當這時,我總是自我安慰,權當鳳凰涅盤重生了!付出總會有收穫!我先是背誦了文章,詳細備教基本資料,然後再蒐集有關《山市》的教學設計吸收借鑑。我發現所有的資料大同小異,沒多少出奇之處,只蒐集到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海市蜃樓”圖片。於是,我又去讀了《聊齋志異》的有關文字介紹。在這裏,我找到了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山市》屬於自然小品文,雖然講述的有關鬼怪的幻象,但歸根結底還是有一定的科學價值。哦 恰巧,這篇文章被選入了課本的“科學探索”單元。那麼這節課,我的教學目標應該是引導學生認識山市、探索山市,以激發他們對自然的科學探索之興趣。這個突破口,應該算有別於文學評析的角度,有新意,而且也容易引起學生共鳴。有了這個小小的把手,教案的設計也就順理成章了。這堂課,我就帶學生去“找鬼”去,讓他們邊讀邊品析山市之“鬼”,進而引導他們去探鬼——發掘生活中的鬼現象,也可以推薦去閱讀鬼書《聊齋志異》。“一字剖析”、“一線串珠”,這正是我喜歡的課堂。

備課後,儘管有自己的新得,但總是忐忑不安。學生的情況也不熟悉,學習習慣也未合拍,不知課堂效果如何呢 聽課老師又是否會認同這種公開課的效果呢 一切不可預測,順其自然吧。

終於到了“醜媳婦見公婆”的那天。我隨市教育局師範科的xx科長、市實驗學校的xx老師,一同到xx縣去上課。儘管忐忑不安,但看到犧牲休息時間來上課的學生,尤其是面對他們那雙雙明亮的眼睛時,我的心頓時平靜了。教師的職責,就是上課,就是與學生交流,就是教會學生一些知識和能力。 上課鈴響了,我進入了課堂,也進入了狀態。一切出奇地順利,學生的反應也很出色。當結束這節課堂時,我整個人如釋重負,立時輕鬆起來,終不辜負幾日的辛勞。

上完課後,纔開始靜心與衆位聽課教師評課。第一節是張xx老師執教的《記承天寺夜遊》。那是一篇“文質彬彬”的文言文,張老師也是個很有氣場的老教師。讀着她的課堂,平易近人,正如她所闡述的追求的境界“實”——平實、踏實、真實。最令我震撼的是,在備課時,張老師特地閱讀了大量的有關蘇軾的詩文,對文章也頗有自己的見解。這一突破,引起了共鳴,評課的時候,很多xx縣的老師也暢談了有關“閒人”的感受與見解。那一時刻,我有種很幸福的感覺。這麼多的人,這麼用心地在研讀一篇文章,如同在品嚐一道美味佳餚,如何不幸福呢 更妙的是,各有滋味在心頭!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真希望我們的語文課堂也有這樣的情境!

第二週,我們又去了xx一中,執教的是同一堂課。這是xx科長爲照顧我們的精力而力爭的“福利”,不再再背新課了。由於有上節課的經驗在前,稍微調整的這堂課更流暢了,教學效果也不錯。只是這次教學活動,卻顯得有些拘謹,xx的老師頗有禮貌,多提優點,很少提缺點,讓我和張老師有點抱憾而歸。因爲出一堂課真的很不容易,真想聽聽“旁觀者清”的意見。我記得每次聽課都有些感受的,我相信那些老師一定有自己的意見,只是在這種場合,怕我們尷尬沒有直接提出而已。這也是唯一的遺憾!

經歷了兩週的忙碌,我彷彿輕鬆了許多,也收穫了很多。作爲一名語文教師,作爲語文課堂,我們所做的真有很多很多。“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須躬行。”語文課堂,摯愛!

送教下鄉心得體會7

今年,我參加了市教育局和進修校組織的送教下鄉活動。作爲一名承擔送教任務的老師,首先我要感謝教育局的信任與支持,感謝教育局能給我們這次學習和鍛鍊的機會,同時我還要感謝各個鄉鎮教辦的領導、老師和孩子們。

這次送教下鄉,根據進修校的安排,我到過四個鄉鎮,不同的地方,卻是一樣的感動。每到一處,那整潔的校園,那設計巧妙的標語、版報,總會吸引我的目光。在河西國小,還未走進大門,就聽到悅耳動聽的音樂聲,讓我一下子身感輕鬆心情愉悅。就在那一節課,我改變了原先設計的課前談話內容。我說,孩子們,你們的笑臉真燦爛,老師知道你們爲什麼會笑得這麼燦爛,因爲你們有漂亮的教學樓,整潔的校園,動聽的歌聲,你們還有慈祥的老師。這樣的談話是由衷地,來源於一種感動,是教辦領導對教育的重視和對教學氛圍創設的那種細心感動了我。

更讓我感動的是聽課的老師和孩子們。在送教老師到達之前,老師們就早早等候了。在一些比較遠的地方,也許等的時間更長。他們在聽課時,用心地聽着,時而思索,時而認真地做着筆記。學生們也讓我收穫了不少。印象比較深的一次是到永錄國小送教。那次,我帶去一節作文課——搶橡皮。在寫比賽後的心情時,孩子們一個個主動站起來讀自己寫的。一個女孩兒因爲兩次都輸了,可能感覺有些傷心,她說道,我的對手兩次都贏了,看他那得意的樣子,好象得了世界冠軍一樣。這樣的語言多麼生動,多麼真實,多麼富有創造性呀!其實,孩子的語言不是教出來的,只要你創設那種情境,去激活他們內在的表達,他們就會創造出最美的語言。由此,我感悟到教師責任的另一種含義。

讓我感動的還有評課的那種氛圍。其實,送教下鄉不僅僅是講一堂課,聽一節課。課後的說課、評課纔是一種真正意義的大課堂。對每個教師來說,都是一種思索,一種提高。在三甲鎮講《海倫·凱勒》一課,評課時,老師們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有許多讓人深思的話語。有個副板書:課前猜字謎,“聰明”的“聰”,在講到海倫·凱勒不幸命運時,把其中的“耳、兩點、口”去掉,在講到海倫成就時再把“聰”補充完整。我的意圖是要讓孩子們明白,海倫雖然聽不到,看不見,說不出,但她用勤奮變得聰明。其中有位老師在評這個細節時說,去掉“耳、眼、口”是說海倫的身殘,老師結尾處又加上,是說海倫志堅。“身殘志堅”,這一語使課文主題又上升了一個高度,使我豁然開朗。

還有我們每次跟隊的點評老師,也讓我十分感動。他們每次聽課記錄都十分詳細。評課一語中的,好的地方加以高度肯定,不足的地方又給予中肯的建議。在河西國小講《月光啓蒙》,因爲聽課老師多,後排的同學淹沒在了老師中間。課堂上,前面的學生都非常活躍,可我忽略了後排的同學。點評的李文敏老師留意到了這一點,非常幽默地用一句詩“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提出了委婉的批評。笑聲中,我吸取了教訓,在以後的課上,我總會注意不再讓有被遺忘的角落。在評這一課時,申老師提出如果發揮範讀的作用,效果會更好。下午去原村鄉上這一課時,我就改變教法,加上了自己的範讀,效果確實不一樣。這種細緻入微的評課,給老師提出了更具體的做法,更高的要求。說是送教下鄉,其實對於送者和接受者,都是收穫者。

在教育局組織的送教下鄉活動結束後,我和我們學校的董麗老師又應邀到永錄教辦送了一節課。這讓我感到老師們對加快教育改革進程的渴望,感到送教下鄉確實是及時的,必要的。講評一節課、數節課,是遠遠不夠的,把送教下鄉作爲契機,創設課程改革氛圍,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在教學工作中不斷探索實踐,從而推進素質教育,我想,這也正是送教下鄉的意義所在。

如果說教育是一艘船,那麼,課程改革就是揚起的風帆,送教下鄉就是鼓起帆的風。祝願我們高平的教育揚起風帆,越走越寬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