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得體會

心理健康培訓講座心得體會

當我們備受啓迪時,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心理健康培訓講座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心理健康培訓講座心得體會

心理健康培訓講座心得體會1

踏着金秋的季節,迎着朝陽,我們有幸參加由惠州市教育舉辦的“20xx年惠州市義務教育階段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訓班”。這次培訓之旅,我受益匪淺,特別感謝四位資深的培訓師,給我們教師的專業發展指引方向,正確引導教師如何應對中國小的心理健康問題。

20xx年11月6日上午,首先爲我們帶來精彩講座的教師是來自華南師範大學的特聘研究員:袁傑博士,袁傑老師非常隨和,開場給我們探討他昨天晚上遇到的問題:昨晚有一位家長諮詢他,爲什麼他的孩子總是喜歡偷東西。對於偷東西的孩子,我們家長或者老師最普遍的反應是嚴肅批評,並且警告孩子,下一次絕對不能再犯同樣的錯誤。而袁傑博士則反問教師,我們小時候是否偷過東西,很多教師表示偷過,現在大家也沒有成爲罪犯,其實孩子想要東西,就去拿,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從偷東西的行爲中,要精心去挖掘他背後的原因。袁傑博士告訴我們,一般偷東西的孩子,內心都是缺乏愛的,或者親子關係不融洽,他在向父母要的時候,父母拒絕,或者沒有正確指引。袁傑博士總結:一個孩子犯錯,如果拒絕承認,肯定是有原因的,我們在批評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我們爲什麼要批評?不要爲了批評而批評,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幫助他改正缺點,而不是把生理上的不成熟,上升到道德的缺失,這是對孩子的最大誤解,同時會給孩子造成傷害。比如說,上面孩子偷東西的行爲,孩子偷一個玩具,只是但單純地想要,此時如果家長有過激的反應,不問卻一頓暴打,或者罵他是小偷,家裏不要小偷等言語,這根本不能解決他的問題,反而會造成誤解和隔閡。

袁傑博士還爲我們介紹了他的新書《愛的三部曲》,這套理論,爲我的人生觀注入新的知識,使我更懂得了自己應該如何跟周圍的相處,如何使自己更加強大。

愛的三部曲之人生第一步:在乎他人,在乎彼此,缺愛,同時向他愛人索取愛。這是很原始的愛,這種愛受制於人,會因爲別人的喜怒哀樂而對自己產生很大的影響,沒有自己的主見,同時向別人索取愛。袁傑博士分析了缺愛的原因,包括愛的忽視,愛的控制。

愛的三部曲之人生第二步:放下他人,在乎自己,自愛和自納。從外向內,深刻了解自己,關注自己,讓自己慢慢成長,用成長型思維模式自我,逐漸走向強大。用小步子原理,每天進步一點點,關注自己努力和過程,不執著於結果。

愛的三部曲之人生第三步:放下自己,真正在乎他人,愛他人。愛己而後愛人,愛他人和世界,愛是唯一的答案。

最後,袁傑博士用一首古詩總結:人生實苦,自愛是路。陌上花開,不念歸處。真是太妙了。每個人的成長曆程都不一樣,要經歷許多困難,所以要更加愛自己。

通過兩天的培訓,提升了我的心理健康知識,我將會用這些知識去和學生溝通交流,讓每位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心理健康培訓講座心得體會2

《指南》是深入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國務院關於當前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的精神,是對《綱要》的細化,爲我們更清楚地瞭解對各年齡段幼兒大致的發展水平提供了參考。

它從五大領域: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方面,分別闡述幼兒的學習與發展特徵。其中,健康領域中:發育良好的身體、愉快的情緒、強健的體質、協調的動作、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兒身心健康的重要標誌,也是其他領域學習與發展的基礎。

《指南》明確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方面的良好狀態。發育良好的身體、愉快的情緒、強健的體質、協調的動作、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基本的生活能力是幼兒身心健康的重要標誌,也是其他領域學習與發展的基礎。

由此提出教學建議的第一條就是成人要爲幼兒提供營養豐富、健康的飲食。這一觀點是《指南》的一個新觀念。我覺得很有必要性。現代流行病學的研究表明,生活方式是影響人們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利於身心的健康。

幼兒正處於逐步形成生活方式的階段,幫助幼兒逐漸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有規律的生活習慣、良好的衛生習慣、良好的飲食習慣、運動的習慣等等),有利於幼兒的生長髮育與健康並會對其今後的健康產生積極的影響。幼兒的早期教育很重要,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樹立正確的健康觀點,更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尊重和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獨立要求,鼓勵幼兒自理、自立。我們老師和家長應爲幼兒提供合理均衡的營養,保證充足的睡眠和適宜的鍛鍊,滿足幼兒生長髮育的需要;創設溫馨的人際環境,讓幼兒充分感受到親情和關愛,形成積極穩定的情緒情感;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與衛生習慣,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形成使其終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

在細讀“健康”領域環節,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成人不宜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以免剝奪幼兒自主學習的機會。所以,又那麼一句話:能學會“偷懶”的老師纔是一位稱職的老師。有時候,我們老師就像媽媽一樣,愛孩子總想幫她做好任何事。

午睡起牀,老師會“三頭六臂”幫助每個孩子穿衣穿鞋;小朋友入廁洗手拿杯子,老師都會一把手抓,細緻到位每個孩子拴好衣服;小朋友畫畫做作業玩區域,老師幫忙拿蠟筆發作業本收玩具……看似老師非常稱職,做好每一項工作,把孩子照顧的無微不至。

其實,在不知不覺中,剝奪了孩子自主學習的機會,阻攔了孩子自理能力的發展。做老師,可以適當的學會“偷懶”,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嘗試、去體驗。與其幫助他做好每件事,不如教給他做的方法。或許,一開始孩子總是做不好,但老師一定要堅信孩子的能力,相信他們能行。

除了孩子身體方面的成長,健康中還包括孩子的心理。幼兒的心理髮育尚未成熟,而幼兒期也是孩子形成安全感和樂觀態度的重要階段,教師關注孩子的心理髮育變得尤爲重要。

開朗、外向的孩子或許較容易受教師的關注,老師也能在第一時間注意他的情緒變化,幫助疏導、開通。但作爲一名老師,更應該關注那些內向、憂鬱的孩子。用自己溫暖的語言、親切的態度幫助他建立良好的心態,形成安全感和信賴感。

只有心理得到釋放了,纔能有健康的身體投入到班集體中。我們老師平時就要做到耳觀六路、眼聽八方,隨時注意孩子的情緒變化,想盡辦法、使盡其招幫助孩子調控情緒,鼓勵孩子積極向上。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重要的,作爲一名幼兒教育工作者,責任就是使每一個孩子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變得更好,都能達到能夠達到的水平,發揮他們應有的才能。要真正做到這一點,需要教師樹立“每一個孩子都重要”的教育觀、兒童觀。如何詮釋、踐行這一理念,我們需要走的路還很長。

以上是我學習《指南》健康領域的一點體會,《指南》的確對我們的工作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教會我從細節觀察幼兒的發展,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不斷的學習、學習、再學習;實踐、實踐、再實踐;只有具備了這樣的精神和素質,才能真正將《指南》精神落到實處,才能稱得上是一個合格的幼教工作者。

心理健康培訓講座心得體會3

此次,我再次學習了《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深深感受到教師心理健康對於教師的重要作用。教師是一個普通的社會人、自然人,也同樣會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但教師職業的特殊性又要求教師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因爲教師要用高尚的師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去感染和薰陶學生,而高尚的師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質源於教師的心理健康。而幼兒教師應該怎樣維護和增進幼兒的心理健康呢?

(一)讓教師正確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正確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是一個心理健康教師應具有的特點。只有坦誠地承認自己的缺陷與不足,並肯定自己、尊重自己的優點,才能獲得別人對自己相應的尊重。

(二)不斷改善教師的心理環境:一個教師具有樂觀積極的自身心理環境,就會對教師工作充滿信心,對幼兒感興趣,以工作的勞苦爲恢。之,當一個教師的心理環境處於消極狀態,她的情緒、教育行爲就會異常表現,對教育教學工作會產生負面影響。在工作評價方面,重視客觀、公開、公平、公正,爲教師積極地工作創設良好的精神氛圍。同時,注意將“獎懲性評價”逐步轉變爲“發展性評價”,使每位教師看到自己每個階段的進步與發展,讓教師在工作中找到努力的方向,看到了成功、感受成就感,從而激勵教師不斷努力進取。

(三)重視改進教師人際關係:教師與其他各行各業的人一樣,都生活在一定的人際關係之中。幼兒教師的人際關係主要是教師與幼兒、教師與教師、教師與領導等之間的關係。這些人際關係構成了教師工作、生活的特殊環境也是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條件。教師與家長是“平等”的,他們是“教育的合作伙伴”;領導與教師是“平等”的,他們是一個學習的共同體;教師與教師是“平等”的`,他們是同一條戰豪裏的“戰友”。教師要用兒童的眼光去分析幼兒,改善自己的教育行爲;教師之間應建立互互學制度,互相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形成一個團結、健康的學習工作氛圍,使教師的心態處於“平穩”的狀態。

(四)加強教師心理健康防衛:雖然學生教育工作與其他職業相比性質較單純,園內的人際關係也相對簡單,但教師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因爲人的內部心理狀態是在客觀世界的作用下逐步形成的,並隨外界因素的變化而變化。特別是在社會變革的今天,教師更容易被一系列不容迴避的社會問題所困擾,容易造成心理狀態失衡,導致心理健康水平下降。應該開展心理健康諮詢、心理健康講座,組織一些社會活動,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等形式,提高教師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培訓講座心得體會4

通過《教師心理健康之情緒管理》學習,我明確了當前教師職業壓力問題的現狀,教師的壓力主要來源於學生問題越來越多、難教,家長難處,學校工作繁重,教師越來越難當。壓力過大,會對人產生很大危害,導致教師們心理健康出現問題,一個身心健康的教師纔是真正健康的教師,纔有可能讓學生真正地健康成長。我們懂得了有關知識,知道如何做好自己的心理調適。

作爲現代教師,教師自己也應該學會調整與他人和社會的人際關係,以健康的心理素質,去適應社會大變革。如:學會積極地思考問題;學會給自己照鏡子;正確補償自己;進行自我調節等,以減少壓抑,達到“樂而忘憂”的目的,獲得心理上的解脫和疏導,以解除由於心理遭受創傷而引起的心理衝突。

我認爲教師要做好教育教學工作,要不斷適應新時代的要求,逐步認識和提高自己的師德修養,瞭解自己的心理,一旦發現自己存在不良的情緒,要及時進行自我調適。剋制自己,不要把不滿情緒帶給學生,避免傷害學生的事情發生,對學生造成不利影響,所以進行及時有效的心理保健,對我們教師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我認爲教師應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調適自己的心理:

一、心理健康應主要靠自己來維護。

從自己做起,只有自己才能更好地幫助自己,只有樹立正確而穩定的自我概念,才能正確認識自己,客觀評價自己,合理要求自己,才能正確地對待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做自己認爲該做的事,瞭解並愉悅地接受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不給自己設定不切實際、高不可攀的目標。客觀公正地評價別人,包容並理解別人的錯誤和缺點,對世事中的不平、不滿、不盡善盡美之處都能淡然處之,以一種坦然的心態面對生活。要正確評價自己,合理地與他人進行比較,克服嫉妒心理;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量力而行;增強自信,提高自我教學效能感。

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

在生活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形成穩定規律的生活,拓寬自己的興趣,豐富自己的課餘時間,多做有意義的活動。對待他人的態度要熱情,對待學生更要關愛,與同事也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樂於合羣,善於交往,不斷補充心理營養;注意轉換角色,不要以我爲核心,擴大社會交往層面;積極助人,與人合作;多與別人傾談,學會表達與溝通,交流思想與感情。對人對事要冷靜,寬宏大量,切忌不能衝動,衝動是魔鬼。教師時刻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適時適度地調節好自己的心態與情緒。才能在目前教育體制改革的競爭中,正視現實、不斷進取,才能適者生存。身爲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與時俱進,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同時,教師自身也要有意識地增強心理健康意識,及時有效地克服和化解不良情緒,保持一種健康的心態。

三、正確理解身心關係,健康的生活方式。

積極進行體育鍛煉,保持良好的身體素質。心中的煩惱、憂慮不要積在心中。學會放鬆,增添生活情趣,緩解心理壓力。比如聆聽音樂,唱你最喜歡的歌。調換環境,休假旅遊等。注意營養需求,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適當安排娛樂與休息,保持旺盛精力,不要太功利,關愛自己,珍惜生命。多與好友會面,可爲你帶來靈感和解決困難的啓示。也可培養一項與幾項健康的業餘愛好可以調節身心。

心理健康培訓講座心得體會5

根據當前教育環境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前不久開展了心理健康培訓,我充分意識到了當前學校心理教育重要性和必然性,作爲一個老師,尤其作爲一個班主任,必須加大對學生心理髮展的學習和關注,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開展教育工作,才能爲國家和社會真正培養身心健康的棟樑之才。

雖然,國家各大文件精神和政策要求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專題,建立心理諮詢室,全方位爲中國小生的心理髮展提供幫助和指導。但是,畢竟,心理學的知識博大精深,不是所有老師都接受過正規的心理輔導培訓的,另外就是心理諮詢室,雖然各學校都有設置,但實事求是的說,一方面是普通學校的心理諮詢室的配置都比較簡陋,另一方面,學生對於心理問題普遍認識不夠到位,缺乏主動尋求心理幫助的勇氣,有了心理上的問題,連主動向班主任求助的想法都很少,想要學生主動走進心理諮詢室更是難上加難。

這對老師們提出了更高的教育要求,要在日常的教學中主動自覺地遵循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規律,將適合學生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有機滲透到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發揮教師人格魅力和爲人師表的作用。但不得不考慮當前的中學教育環境,還是普遍講升學率作爲衡量學校的第一標準,學校自然還是將教學成績作爲評價教師的第一標準,那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老師們對於學生心理狀況的關注,有的老師發現學生課堂有異常行爲,無非就是兩種處理方式,要麼作爲課堂搗蛋分子交由班主任作爲違紀情況處理,要麼以擾亂課堂秩序爲由直接訓斥學生,這些都不利於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學校固然也有不定時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講座,但是由於場地、經費等等各方面的原因,畢竟很少,而全體學生都能參與的機會少之又少,即使參加,羣體活動,起到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的。

綜合來看,真正能夠爲學生心理髮展挑起重擔的責任還要落到班主任肩上,還要落到班級管理的方方面面,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對學生開展心理教育才是有效引導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最可行最有意義的方式。而班主任班級管理的重要任務之一是班會的組織和開展,班主任在班會組織中積極開展心理教育課,合理加入心理素質拓展活動,包括團隊建設、心理訓練、情景設計、角色扮演、團隊遊戲、心理情景劇,等等,將空泛的心理教育化爲實實在在的學生親身參與其中,真實感受,自我內化提升的真正有助於學生身心發展的心理教育,同時,對學生長遠發展的意義是深刻深遠的。

心理健康培訓講座心得體會6

當今的社會裏,壓力已經成爲人們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今天的教師的壓力與比過去相比要大得多。如:課程改革、教學行爲、人際關係、角色轉換、專業發展……

通過《教師心理健康與自我調適》的學習,我明確了當前教師職業壓力問題的現狀及職業壓力帶給教師的影響;懂得了教師的職業壓力從何而來;掌握了教師職業壓力的有關理論。並從中受益,並在我的工作生活中深有體會。

一、樹立正確的自我認知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教師這一職業是如今最“開放”的職業。他的工作得接受許多人直接或間接的檢查和監督——學生、校長、教研員、學生家長、教育局等等,以至整個社會。所有的這些人和社會團體都認爲自己對教師的工作有評價的權利。對於教師應該怎麼做,應該是什麼樣的人,他們都有自己不同的觀念和想法。

僅僅是與以上提到的這些人相處就可能讓教師產生焦慮,不管是正常的焦慮還是神經過敏性焦慮。並且,教師自己心裏也有“一杆秤”,隨時隨地都在監督着自己的工作,甚至比別人更嚴格、更苛刻。

因此,教師應該樹立正確而且穩定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個人心目中對自己的印象,包括對自己身體、能力、性格、態度、思想等方面的認識,是一系列態度、信念和價值標準所組成的有組織的認知結構,把一個人的各種習慣、能力、觀念、思想和情感組織聯結在一起,貫穿於經驗和行爲的一切方面。

個體只有樹立正確而穩定的自我概念,才能正確認識自己,客觀評價自己,合理要求自己,瞭解並愉悅地接受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不給自己設定高不可攀的目標。同時,個體因爲對自己更加了解,由己及人,也就能夠客觀地評價別人,接納並理解別人的錯誤和缺點,對世事中的不平、不滿、不盡善盡美之處能處之泰然,要淡薄名利,隨遇而安,不要斤斤計較,憤憤不平。這種心態對保持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二、關注心理健康,創設良好環境

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領導應充分認識到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意義,要堅持以人爲本,不斷改進領導方式,推進人性化管理等,努力爲教師營造和諧的內在環境,並採取有效的措施,總之,做任何事情,都要從教師心理這一層面加以考慮。

如學校領導要轉變管理觀念,發揚民主,關心教師,爲教師創設寬鬆、和諧的工作環境,建立良好人際關係;要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使教師在學生的成長中體驗工作的成就感;千方百計爲教師解決生活困難,解除教師後顧之憂;配備心理保健工作者,定期舉辦心理健康講座,指導教師掌握心理健康的理論知識,促進教師心理健康。

在學校管理工作中,領導要善於鼓勵教師。林肯說,人人都喜歡受人稱讚。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教師也一樣,一切的辛勤工作同樣希望得到校領導的肯定、鼓勵。

三、增強心理保健意識,掌握心理調適方法。

教師應善待自己,幫助自己,要掌握心理調適方法,來維護心理健康。

第一,要正確地瞭解自己,確認自我價值,並接受自己。古人早有明訓:“人貴有自知之明”,“天生我材必有用”等等。很多教師由於自我認知偏差,不能正確把握自己,帶來諸多心理問題,甚至形成心理疾病。因此,如果一個教師能正確認識自我,接受自我,揚長避短地發展自我、完善自我,就能提高自己的心理成熟度,並體現自身的價值。

第二,調節情緒,保持心理平衡。現代心理學心身研究認爲,情緒在心理疾病中具有核心作用。積極的情緒對健康有增力作用,而消極的情緒不僅對健康有減力作用,而且導致人的心理障礙。而教師面對繁重的工作,複雜多變的教育對象,迅速變化的世界,難免會帶來各種各樣的消極情緒反應,如不及時疏導。不僅影響自身,更會投射到學生身上。當教師心懷不良情緒時,可試一試情緒調節法,以保持心理平衡。

第三,建立良好人際交往圈。心理學家早就指出,人類的心理適應就是對人際關係的適應,具有良好人際關係的個人心理健康水平愈高,對挫折的承受和社會適應能力就愈強,在社會生活中也就愈成功。因此教師要學會與人交際,善於與人交際,將自己和諧地融入社會之中,保證健康的心理。成功的教師往往是樂於和學生及他人交往的,尤其是善於與學生打交道的教師,真正成爲學生的良師益友。

第四,積極進取,努力工作。心理健康水平較高的個體,其重要特點是具有積極的進取精神。他們在工作中儘可能發揮自己的個性和聰明才智,並從工作的成果中獲得滿足和激勵。也只有熱愛自己的教育工作,把工作當作樂事而不是負擔的教師,才能夠保持健康的心理。

第五,換位思考,調整看問題的角度。換位思考問題,從積極的角度出發,多看主流的和正面的事物,避免以偏概全。

第六,低調處理問題,知足常樂。人生中的自我由理想的自我和現實的自我構成;面對完美的渴求在,我們應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以平常人的心態,告別心理困境。

四、積極參與繼續教育

現代社會飛速發展,新的知識層出不窮,要想靠在學校學習的十幾年就學會人類經歷了幾千年的知識技能尚不可能,更不用說今天呈幾何級增長的新知識。而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是人類知識的代言人,因此,教師不斷接受繼續教育,學習新的知識,就成爲必然之舉。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就是這個道理。

教師如果不學習,就跟不上時代的要求,跟不上社會的發展,而青少年的好奇心強,求知慾強,特別喜愛並能接受新事物,這樣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代溝會越來越大,越來越深,學生還有可能會因此而不尊重教師。所以,積極的參加繼續教育也是教師自身心理按摩的一項重要措施。

身爲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儘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自己的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教師是樹,心理健康是陽光。願每位教師都有陽光燦爛的心態,讓教育之花更鮮豔!讓教育之果更豐碩!讓自己的工作更順利,讓學生的學習更優秀,讓家長更滿意,讓校園更和諧。

心理健康培訓講座心得體會7

最近參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受益匪淺,感受頗多。各個老師的講課都通過不同案例結合理論解決了一些實際問題。過去自己一些百思不解的案例變得眉目疏朗了許多。

通過學習,我懂得了教師首先要具備健康的心理。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實施者,他不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出色的專業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是很神聖的。教師的言談舉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會讓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一名優秀的教師,會在課堂中營造出和諧與溫馨的氣氛,讓學生如沐春風。因此,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是構建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發點。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不斷地完善品德修養,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過學習,我認識到了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中國小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其一生有極爲重要的影響。我們常常能在報紙或新聞中看到負面的事例,有學習方面,也有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方面的因素。這表明,當代青少年學生承受心理壓力的能力有待提高。在這些新現象、新問題面前,心理教師應力求“對症下藥”,給予學生鼓勵,幫他們重拾信心。要對學生不良心理的成因多加了解,是學校因素,還是家庭或社會因素。

當我們感覺無力擺脫社會風氣的困擾,就要會同學生家長採取較爲科學的方法教育子女。例如,可以儘量創設健康的教育環境,可以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可以與學生家長溝通思想,相互配合,而且要將其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全過程。我們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是素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和具體實施者。除了要有淵博的知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還要針對學生關鍵時期的心理變化進行教育。才能使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這是我們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通過學習,無論在理論知識還是方法技巧上我對心理教育有了進一步瞭解爲了讓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我會繼續認真的學好後面的培訓課程,並將所學運用到實際工作之中!

心理健康培訓講座心得體會8

通過全鎮教師心理調適培訓會,懂得心理調適對每個人都有非常大的益處。每位教師都要學會自我調節,活出自我,活出健康,搞好工作。

人要學會感恩、學會知足、學會把壓力當做動力,要心中有愛,關懷家人,與人友善。

一、教師心理要健康

一個優秀的教師,除了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精熟的教學技巧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具有健全的人格與健康的心理狀態,但事實上,教師是心理問題的多發羣體。社會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凡是對他人高度負責的角色,都要經受相當多的內心衝突與不安。教師工作除了腦力勞動強度較高外,還要對社會、對家長、對年輕一代的成長高度負責。教師每天都要接觸帶有情緒色彩的活動,體驗情緒上的緊張和痛苦,使得他們出現心理問題的概率比其他人羣高。那麼,教師羣體的心理問題、職業壓力和職業倦怠表現在哪些方面?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是什麼?只有清楚地認識這些問題,教師才能很好地提高心理健康的水平,更好地教書育人。

1、心理健康與道德修養密不可分

事例:我上課說話你就能打我一巴掌?以前上學的時候因爲上課說話被老師狠狠打了一巴掌,我是個臉皮薄的人,而且是當着全班同學的面,我的自尊心大受打擊,從此心裏就留下了陰影。

缺乏師德的深層是什麼?應該是反映出了教師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某些教師的心理不夠健康,心理扭曲,有些教師由於心理失調、行爲失調導致敗德行爲,以致出現犯罪的事例。某些消極的心理狀態對教師的品德心理產生了影響,使某些教師對職業道德產生懷疑,師德表現受到干擾,對一些道德信念產生動搖,失去道德的約束,丟掉道德誠信。若心理不健康,很難體現出應有的道德價值精神。心理健康水平低的教師不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不能盡到“教書育人”的職責,更不能爲人師表,表現出優秀的職業道德。

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形成良好職業道德修養的內在基礎。心理健康與職業道德雖然是兩個不同概念,但是相互影響的,教師的心理健康對職業道德有着十分重要的影響。

2、教師的心理健康影響學生心理健康

教師的心理是否健康直接影響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爲,會滲透在教學工作中。心理不健康的教師會源源不斷地“製造”出心理健康水平較低,或有心理障礙、心理疾病的學生。教師的心理健康是學生健康成長的保證。研究表明,教師心理健康水平與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成正比。

事例:老師,你甩書砸我,那單詞我就能記住嗎?上黑板默寫單詞,寫錯了,老師在衆目睽睽之下甩起書本給了我一下。下課後跟我說這是爲我好,我以後就不會忘記這個單詞了,其實早忘是什麼單詞了,就記得他這下打了,屈辱啊……

爲什麼教師的心理健康影響學生心理健康?這是由於教育活動的性質與師生關係的特點決定的。教師對於學生具有性,在師生互動中佔據支配地位,所以學生極易受暗示。

3、教師的心理健康影響師生關係

心理不健康對社會交往的影響:對外界缺乏正常的認識過程和認識能力,不善於協調與控制自己不良情緒,理解他人和與他人交往的能力下降,理解學生的行爲的能力下降,對學生出現的各種矛盾不能及時化解,甚至用一些違反心理學規律的做法來對待學生,不但會降低教師的教育教學效率,帶來工作的失敗,傷害學生的心理,從而導致學生心理失調,產生師生衝突。

4、心理健康有助於提高工作效率

教師心理問題對認知活動產生的影響:感知覺障礙:感覺過敏,感覺減退,錯覺,思維障礙:思維混亂,思維散漫,思維破裂,語言支離破碎,強迫思維,妄想,注意障礙:精神恍惚,注意力不集中,記憶障礙:忘事,記憶力下降,情感障礙:麻木,反應遲鈍。

二、教師要能頂住壓力

教師的職業壓力主要來自下列四個方面:

1、壓力來源:學生難教;

現代學生的特點:獨生子女,戶外活動與學生安全,知識學習與心理髮展,自私、自我中心,怕挨批評,不愛聽批評,教師往往生怕一句話傷害了孩子。

2、壓力來源:家長難處;

家長的角色定位,家長不理解,不配合,放任,不重視親子關係,對孩子期望過高。

3、壓力來源:學校難待

工作環境條件差,檢查、評比過多,難以應付,與教學無關的事情過多,影響正常教育教學,殘酷競爭,人際關係複雜。

4、壓力來源:教師難當

工作量增加,工時過長,身心得不到休息,生存空間受威脅,付出的心血得不到社會的認同,收入減少,知識增長太快,持續進修,期望過高,覺得自己失敗,不知道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感到有心無力。

其他壓力:生存壓力:房子,醫療,物價;家庭壓力:孩子教育,老人贍養;

三、壓力會對教師的影響

心理健康的水平影響身體健康,心理狀態可以引起生理功能的變化。良好的情緒狀態是維持生理機能正常進行的前提,可以避免不良的生理反應。喜愛、愉快、自信、平和等良好的心態和情緒能夠激活免疫系統,有助於提高人的免疫能力和抵抗能力,使人有效地抵抗疾病的侵襲,從而促進身體健康。

消極情緒的危害:一旦遇到壓力,人的身體會分泌交感神經素與腎上腺皮質類固醇等荷爾蒙,其中交感神經素會讓人的心跳加快,而交感神經長期太興奮,易發生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壓力太大時,身體所分泌的腎上腺皮質類固醇會減少免疫系統淋巴球的數量,而使人的抵抗力減弱,而免疫力一低。

四、頂住壓力,維護自身心理健康

1、增強自我保健意識,提高自我調節的能力

後退一點。後退一步,海闊天空,知足長樂,學會放棄,放棄亦是智慧。生活中時刻面臨取與舍的選擇,因爲人生在世上想得到的東西實在太多了。

總是渴望着取,但往往常常忽略了舍,忽略了佔有的反面——放棄。懂得了放棄的真意,才能理解“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含義。靜觀萬物,體會與世界一樣博大的境界,自然會懂得適時地有所放棄,這正是獲得內心平衡的好法。

貪慾無邊享受生命的過程,生命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結果,生命的結果是什麼,大家都知道——死亡,正是死亡意識推動着人的生存、競爭和發展。由己及人,也就能夠客觀地評價別人,接納並理解別人的錯誤和缺點,對世事中的不平、不滿、不盡善盡美之處能處之泰然。這種心態對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利的自我意識的水平制約着對自己人格發展進行調節的能力,一個人的自我意識是由無到有、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的,在不同的發展階段,自我意識的水平不同,它對一個人的人格發展的調節能力也是不同的。

2、搞好人際關係調節

樂於合羣,善於交往,不斷補充心理營養;注意轉換角色,不要以我爲核心。

培養對人的興趣,擴大社會交往層面;積極助人,與人合作。多與別人傾談,學會表達與溝通,交流思想與感情。恰到好處地把握人們交往的距離。人際關係良好,社會交往能力強是心理健康的顯著標志。

4、調節生活節奏

正確理解身心關係,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營養需求,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積極進行體育鍛煉,保持良好的身體素質;適當安排娛樂與休息,保持旺盛精力,不要太功利;關愛生命,定期體檢,積極治療原發病;適當的休息和減壓是保持“彈力”的良方。

5、提高時間管理策略,合理安排作息時間

時間是一種選擇,時間是安排,時間是持續兌現的支票:無法開源也無法節流,只能有效的利用,所以要發展管理時間的能力。

總之,教師在有些問題上容易走入誤區。由於教師的角色特徵及職業特點,往往自視清高,或無視自己的心理問題,或對自己心理問題諱疾忌醫,二者都不正確。所以教師要主動學習心理健康和心理問題方面的知識,正確認識心理健康和心理問題,樹立科學的健康觀,掌握一些心理問題的鑑別方法和常用心理調適方法。能積極參加實踐活動,豐富生活體驗,增加社會閱歷,從而不斷增進人際關係,提高挫折承受力和社會適應力。

心理健康培訓講座心得體會9

有幸學習了《教師心理健康與心理諮詢》,通過學習,我認識到,一個健康的心理對一個人是非常重要的,當今社會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因此,人們的心理或多或少都會存在健康隱患,要建設一個和諧的健康社會,必須堅持兩個文明一起抓得戰略,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是我們建設的目標。

只有人們的心理和諧了不再有心理疾病了,我們的社會纔會健康和諧的發展,作爲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處在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教師的心理必須得到社會的充分重視,教師羣體只有健康的身體是不夠的,更應該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這樣我們的下一代纔會得到一個健康的身子。因此,教師必須要有心理健康方面的學習機會,必須接受切實的心理方面的按摩,讓我們的老師都擁有一個強壯的身體、健康的心態,讓他們每天都在充滿希望,充滿快樂,充滿無窮的愛的環境中工作,去施展自己的才華,奉獻出自己的愛心,只有這樣,我們的後代纔會擁有一個健康的心態,我們的民族纔會有希望。

教師工作負擔沉重是造成心理壓力負擔的重要因素,教師除了上課,還要備課,批改作業,指導課外活動,做學生的思想工作,從事教學研究,業餘進修等,加上學科競賽,升學率等壓力,幾乎使教師難以承受,時時刻刻緊張,任何教師都必須處理好教師與學生、與領導、與家長、以及與家庭、社會上所有人的關係,但教師因爲工作的關係,競爭的壓力及個性的特徵,常會使人際關係僵化,這樣就影響了教師之間的交往,也影響了與學生的交往。20xx年北京晚報報道一名班主任因爲心情不好遷怒學生猛抽女學生兩耳光,很多老師因爲家長的壓力、成績的壓力、生活的壓力等,因無法釋放壓力,很可能就把自己的壓力轉到學生頭上當作發泄工具,這些敗德行爲嚴重的違反了教師的職業道德。

讀書的時候,我以爲老師是個很輕鬆的職業,有許多學生仰慕,當我從事教師這個職業時,壓力就隨之而來,繁重的'備課任務,人際關係,學生成員,家長的壓力有時壓的我喘不過氣來,通過這次學習,我知道只有教師的心理健康才能促進學生身體、心理、行爲全面地健康發展,所以,我要學會積極樂觀的生活,保持良好的心態,同時要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理解領導工作,同事間經常溝通,尊重家長與學生,善於按捺自己與別人;積極參加豐富多彩的文體與社會活動,培養多方面的興趣愛好,注意勞逸結合,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近日讀到一篇一位老師的文集《空地閒草》,他在自序中兩段話令我難忘:“人的生命是短暫的,但我過去的生命過於擁擠。我的日程表上排得很滿。我把太多的時光拋灑給了緊張和時間。我終於老了,老了的人更顯卑微,老和卑微使我有了一塊空地。當我來到空地上的時候,我無事可做,也無人做伴,我只有一個人在空地上徘徊。徘徊久了,我突然感覺腳下有青草長出。空地上的青草,激起了我對自身意義的渴望。”

我不敢說我能全懂這位老師的那種孤獨、卑微和滿足,但通過這次學習,我明白了生活給予我們的東西是豐富的,有人說上帝塑造美一個人,都是讓人有意義的,怎麼話出意義?上帝沒有給出答案。我想,擁有快樂,健康生活,應該是一種答案吧!

時代的發展,對人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擁有健康的心理是至關重要的。由於社會、學校、家庭多方面因素,導致部分老師厭教,部分學生厭學等不健康的心理,嚴重的影響了教與學工作,故而我對心理健康的問題非常感興趣:(1)通過學習我認識到了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是智者——什麼都懂,是能者——什麼都會,是聖者——不會犯錯,是權威者——具有比父母還高的權威性。教師的衣着舉止,言談風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人格健全的老師,能爲學生創造一種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輕鬆的掌握知識,而不是一味地嚴厲,用威嚴去束縛學生,使學生在一種恐怖氣氛裏學習,反而會達不到預想的效果,所以,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和人格是構成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是實施科學教育的完美出發點;(2)通過學習,我也知道了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我,認真的對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3)通過學習,我還知道了如何掌握學生的心理傾向,學生正處於成長階段,各方面都還不太成熟,需要我們耐心的教導,他們雖然人不大,但自尊心卻極強,往往我們會因爲一句話,一件小事兒而傷害了一顆純真的自尊心,給學生們日後的發展造成心理上的陰影。因此,我們應該多和學生進行心理溝通,應該尊重他們正確的選擇。田國秀教授曾說過“語言攻擊比行爲攻擊更可怕”,當我們面對每個個體生命時,就特別要注意他們的心理需求,如關心、關注、鼓勵、肯定、友誼、親情、開導、溝通等。

教育是生命與生命的相遇,教育是心與心的同行,教育是生命對生命的影響。所以,在當今這個飛速發展的社會裏,教師與學生是同路人,只有老師把自己經營的好一些,才能用自己高質量的生命去影響學生,教師應養成良性的思維習慣,這樣才能讓生命之花綻放。通過此次學習,我更加深刻的體會到“人生的目標不是要擺脫困難,而是要積極面對,因爲把握生活從改變自己開始!”

不能改變環境,但可以改變自己,我會努力讓自己做的更好,肩負起祖國給予的使命,給自己的生命一個全新的詮釋。

心理健康培訓講座心得體會10

這次福州市骨幹班主任培訓,我有幸聆聽了劉曉明的《中國小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狀況》講座。首先是教師的講座非常的生動有趣;其次就是通過教師心理健康講座,在我心中奠定了教師心理健康對於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特殊的地位。使我對“健康”有了重新認識,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溫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師,只能在課堂上造成一種緊張或恐怖的氣氛,使學生如坐鍼氈,惶惑不安。所以,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和人格,是構成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發點和首要原則。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往往只關注自已的身體健康,事實上除了身體健康,更應該關注心理的健康,心理專家認爲,心理問題已成爲現代社會中的一種職業病,而教師又是這種心理問題的高危人羣之一。

心理的健康不僅影響我們教師的個人生活,還會影響我們周圍人的生活,也會影響工作。所以,我們必須重視我們教師的心理健康。

通過學習,我也知道了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心理衛生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於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樂於爲工作奉獻,併合理安排時間,張弛有度;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一定會保持一顆健康的心態,關注每一個學生,善待每一個學生。時刻保存高度的責任心,關心愛護自己的學生,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快樂成長,成爲祖國的有用人。

心理健康培訓講座心得體會11

通過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學習,讓我瞭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以及它的重要性,現談談自己本次學習的心得體會: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關鍵是教師,教師要尊重學生。不可有私心,要講究誠信,要創設和諧、宜人的教育物質環境,給孩子一片天空,讓他們自由呼吸;給孩子一塊綠地,讓他們栽花種草;給孩子一片繪畫壁,讓孩子自由描繪、哪怕是塗鴉;給孩子一片飼養園地,讓他們感受動物的可愛。順孩子之天性,讓他們快樂的成長。創設優美、安全、舒適的物質環境。整潔優美的物質環境喚起了中學生對生活的熱愛,陶冶了中學生情操,充實了中學生生活,激發了中學生的求知慾,培養了中學生的探索精神與生活情趣。

社會日新月異的急速發展和變革,各種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學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由於青少年學生正值成長髮展過程中,缺乏科學的辨別能力和社會實踐經驗,加上中學生的獨立意識較差,所以中學生易發生心理行爲偏差。近年來,中學生常出現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爲,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發現,他們存在心理偏差,是由於在學習和生活中碰到問題和困難時,缺乏解決矛盾,應對挫折和處理危機的能力。

作爲教育工作者我們對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數而不管學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們要培養的是人才而不是廢才,更不是害羣之馬,因此,我們全校上下要形成共識,要下足功夫,正視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學生的健康發展,健全他們的人格,培養合格的人才。

課堂是學校進行教育活動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不僅是科學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學生心理髮展的過程。我們要嚴格按照上級要求,開設上好心理健康課的同時,要求教師在各科備課時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在各學科教學過程中滲透有關的知識,可以使學生處處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且作爲教育的主體,教師不僅在知識上影響着學生,而且教師的人格也會在教學的師生互動過程中起潛移默化的作用,這就構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

雖然,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與途徑有很多,但我個人認爲,事實也了,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家長、教師只有對學生傾注真情的愛,才能更好地塑造、淨化學生的心靈,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學生只有在教師“真愛”的陶冶下,才能更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這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與手段。實踐,心理健康教育在現代社會的教育中越來越重要。

心理健康培訓講座心得體會12

參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學習,讓我瞭解了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時代的發展,對人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擁有健康的心理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對這次心理健康學習談一點自己的體會。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特別是對低年級學生更是如此,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是智者,是能者,是聖者,是權威者。教師的衣着舉止,言談風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溫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師,只能在課堂上造成一種緊張或恐怖的氣氛,使學生如坐鍼氈,惶惑不安。所以,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和人格,是構成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發點和首要原則,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從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通過學習,我也知道了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心理衛生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於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樂於爲工作奉獻,併合理安排時間,張弛有度;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在教師對學生衆多的影響中,心理素質的影響是最重要的,好的影響會形成學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不好的影響可能就直接或間接地導致學生的心理問題。首先教師自身得具備這些東西。如果教師自身都心理不健康,人格不健全,影響與培育就無從說起。甚至會產生一些不良影響,如教師情緒不好會影響學生心情;教師若懲罰、報復學生,學生會形成敵視和對抗的習慣等。因此,教師的心理健康是獲得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關鍵。

教師良好的心理素質會對學生產生人格上的影響,有利於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有利於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但是,如果教師能有意識地運用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其影響會更加深遠。因此,教師不僅要具有健康的心理,還應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有些教師缺乏對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比如,仍有不少教師把中國小生的心理問題看成是思想品德問題;有的教師雖然認識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卻認爲是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事,與自己無關,類似思想觀念仍然普遍存在。因此,只有在對中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有着充分認識的基礎上,教師纔會有意識地培養其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一定會保持一顆健康,公平的心態,關注每個學生,善待每一個學生,關心愛護自己的學生,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快樂成長,成爲祖國的有用人才。

心理健康培訓講座心得體會13

通過這次培訓,使我懂得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學活動,現今社會不僅要求我們具有健康的身體,而且需要健康的心理狀態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經過這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習,我的收穫很大。不僅學習了許多專業的心理知識,以前很多的疑問都得到了解決,我真正認識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

通過一線的教學經歷,深深的體會到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到周邊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爲,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爲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師的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說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係,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於壓力之中以至於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身爲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儘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一個盡職的教師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鬆。充當“無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確使人精疲力盡。因此,教師可以試着在假期給自己充電。新的工作體驗不僅能使教師得到放鬆,而且可以開闊教師的視野,增加教師的知識面。教師可以把從其他工作體驗中獲得的經驗、積極情緒帶到教育工作中來,更好的促進教育工作。

教師的天職就是教書育人,對待問題學生更應該盡心盡責,遇到問題學生怎麼辦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體的作用,在寬鬆平等的班級氛圍中,加強對學生心理的團體輔導,通過主題班會的形式,充分發揮班隊活動課的集體心理輔導效應。針對特殊學生的特點,有側重地選擇團體輔導的主題。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採用講座法、認識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爲訓練等多種方法來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的內在動機,並在活動中得到領悟。通過一系列的團體輔導活動,不僅讓全體學生獲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關知識,也拉近了同學間、師生間的距離,融洽了師生關係。

在考慮學生一般心理規律的同時,也要對暴露出來的個別學生的個別心理問題進行疏導幫助。在對學生的個別輔導中,我一方面通過心理輔導室兼職心理教師的個別諮詢輔導,另一方面也進行了個別談心與輔導。通過學校開通的心理諮詢箱,打通教師和學生的心理通道,及時瞭解學生的真實思想,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困惑。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收穫是巨大的,體會可能膚淺,切記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體健康!重視我們自己的心理,正視我們自己的問題,看到自己的優勢,找到自己的不足,這樣才能更有效的幫助我們身邊的人,希望我們都能保持開闊的心境,良好的心態!

心理健康培訓講座心得體會14

這次我參加了白下區首屆心理教師的培訓,通過一學期的學習,讓我對心理教育有了一定的瞭解,也爲我解決了不少在工作中所出現的難題,可以說是受益匪淺。

我國教育和發展在現階段面臨的最任務就是全面實施和推進素質教育。而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任務之一,就是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現在的孩子都是生子女,從他們出生起就擁有了太多的愛,生子女家庭經濟相對寬裕,有可能爲孩子提供較好的生活、學習條件。但孩子在家庭中地位一無二,若教育不得法,輕易出現一些心理偏異。比如輕易使孩子變得自私,凡事先考慮自己的利益得失,從不知爲別人着想。

而且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爲伴,幼時缺少與小夥伴一起遊戲的集體活動,既不易養成與人協同合作精神,又缺少競爭性,在班級中輕易表現爲不懂得尊重別人。在家裏,父母代勞生子女的許多本應自理的事情,使其易於形成依靠性,自主精神和自立能力都差,也缺少勞動自覺性。這些都是我在平時的班主任工作中所碰到的問題,經過學習我試着將所學到的心理知識運用到教育工作中,現小結如下:

一、調整自己,優化與學生的關係。

作爲一名教師,在與學生的相處中會產生心理優越感,有時考慮問題會站在的角度來思考,輕易忽略學生的感受,而導致一些不夠客觀甚至是武斷的結論。因此首先要調整自己,放低姿態,多站在學生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學生用學生的眼睛觀察四周的事物,取得學生對自己的認同和信任,讓學生在情感上、心理上接受我。在平等尊重的立場出發,尊重學生的人格,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相信學生對自己的誠意和談話內容,建立一種朋友式的友好信賴關係,這樣才能確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深切關心,瞭解學生的內心

當學生出現心理問題時,往往會給他在情緒上或是行爲上帶來一些影響,這時學生需要別人的支持和鼓勵,有時教師幾句暖和人心的話,一些關懷的表示,都可以使學生深刻感受到教師對他的關心和理解。在得到學生認同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循循善誘,注重啓發鼓勵學生吐露真情,啓發學生正確地表達所要表達地思想。教師應該儘量弄清事情地來龍去脈,冷靜傾聽,不要隨意打斷學生地傾訴來發表自己地建議。當弄清事情原後,再助學生說明他自己的主觀看法,這樣就可以找到問題的癥結。

三、針對差異,不同輔導

每個學生都是立的個體,都有他自己的特的性格、愛好、習慣、愛好等等。那麼在做心理教育工作時就是因人制宜,既要注重學生的共同表現和一般規律,又要重視學生的個別差異,努力使教育適合學生的個別特點。教師要明白他的學生來自不同家庭、不同社會背景,具有不同的能力、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價值觀,因此在教育中要靈活運用各種教育策略,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心理健康培訓講座心得體會15

首先明白了助人之前要先了解自己,感受自己的感受。尊重一詞要貫穿始終,既要尊重對方也要尊重自己。

其次就是體驗了一下一些具體的東西,之所以不用學會了這個詞,是覺得短時間的培訓頂多是知道了這樣一些做法和方法,離會用還差很遠。只是可以嘗試將這種體驗運用到具體情境中。

認識自我的方法之一便是森林中的三隻動物,簡單的說就是在慢慢放鬆之後,在諮詢師的引導下慢慢走向森林深處,在這個過程中,在森林入口、路上、森林深處分別遇見的三隻動物分別代表了一般場合中、親密關係中和內心深處的自己。這個遊戲需要在一個放鬆的環境中進行。雖然我們當時是用它來了解了自己,同時這也可以用來了解別人。

建立諮詢關係時首先需要尊重,尊重來訪者的狀態,並及時調整自己的應對狀態。其次是傾聽,傾聽不僅是對言語的傾聽,也包括對肢體語言,表情甚至沉默的傾聽。在傾聽的過程中慢慢共情,建立比較好的諮詢關係。

在諮詢過程中,提建議往往是極不重要的,關鍵是通過傾聽,建立共情,然後慢慢引導來訪者找出問題的根源所在。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來訪者還不願意去面對某個問題,某個環節。這時候需要通過對方的一些簡單行爲,特別是一些突然的狀態轉變,捕捉到對方的心理,反思是不是自己推進的太快,是不是還需要更多的時間讓他準備好了,再繼續向下推進。

共情是諮詢能否繼續非常最要的一環,在培訓中體驗了不同姿勢的對話,生命曲線的繪製,不同方式的故事分享以及從言語、肢體語言、感受各個方面來達到共情。

在不同姿勢的對話中體現出了人與人之間真的有很大的差別,不同人習慣的對話方式會有很大不同。在接受來訪者的時候,需要從他的對話姿勢判斷此人的想要的是什麼樣的傾聽對象,從而做出反應,決定自己是充當一個非常權威的角色,還是一個平易近人的角色。

生命曲線的繪製可以發掘一些導致一個人現在這種狀態的原因。同時也體會到有些事情那可能當時的影響很大,但是時過境遷,再回首去看的時候,事情並不是那麼嚴重。這可能在幫助來訪者正視問題上會有幫助。

不同方式的故事分享,體會到了當你帶着任務,或者滿腹心事去聽別人的故事的時候,很難做到共情。這也是爲什麼在做心理諮詢之前需要釋放自己,讓自己可以很自然很投入的面對來訪者,傾聽他的內心。在這個工程中也體會到了人與人的不同,對於同一件事的影響程度不同人看來差別會很大。這也揭示出了共情的重要性。

從言語、肢體語言和感受三個方面來體會共情爲共情提供了很好的幾種方法。這其中比較關鍵的一點是要投入,投入了才能從細微之處體會到對方的感受,達到與對方的共情。但是重要的一點是既要能夠投入也要能夠很快的走出來。很多事情達到共情之後就發現都能理解,特別是最後表演最討厭的一種人的時候,設身處地的一想,其實很多行爲都能理解。只是共情歸共情,理解歸理解,別忘了原來的自己。在生活中理解別人只是爲了更好的做出應對,保護自己。在諮詢關係中,理解別人只是爲了體會他的感情,達到諮詢的效果。

助人之前先認識自己,尊重對方也要尊重自己,感受自己的感受,慢慢成爲自己。在助人的時候全身心投入,尊重對方,建立相互信任的關係,很好的共情以幫助別人,助人之後快速恢復自己。也許這是對這些天培訓最簡單的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