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得體會

與父母談話的心得體會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啓發後,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與父母談話的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與父母談話的心得體會

與父母談話的心得體會1

“家庭生活在兒童生長的每一個時期,不,在人的整個一生中,是無可比擬的重要的。”可見家庭教育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但是,很多父母卻缺乏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學生今天身上存在的一些不良習慣,多多少少和家庭教育有一定的關係。

鄭方洲是一個問題比較明顯的學生,不管做什麼都是東倒西歪,沒有樣子,即使是最簡單的眼保健操也是如此。我趕緊走到他的身邊進行提醒,並看着他做,同時用語言鼓勵着他,但他就是做不到位,還對我說,老師我做不好,我真的做不好。至此鄭方洲在後來的學習活動中也總是表現出一種怠惰,沒有良好的行爲習慣,他成爲了老師們眼裏的“問題生”。

一次次的與家長聯繫成了家常便飯,每次他的家長態度都是很誠懇的,希望得到老師的幫助,希望老師嚴格對待孩子。但是每次談完以後卻收效甚微。

鄭方洲的父親很配合,及時趕到了學校,鄭方洲一聽要請他的父親來,有點慌神了,直讓我不要請家長,說一定會改。看來他在家還是比較怕自己父親的,這樣工作也好做一些。

他父親到了以後,我先是感謝他對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表明我今天請他過來是想和家長一塊幫助他改掉身上不好的習慣,他父親聽了以後表示願意配合老師的工作,說知道自己孩子身上存在很多的問題,和他們的家庭教育有一定的關係。當即表現出一種無奈,說:“我也想要教育,把他單叫進屋子,跟他講道理,但是他卻悶着頭什麼也不說,我一看就火,難免會對他大聲地呵斥”聽得出來他父親在教育唐時容易失去理智,接下來他父親補充道:“我每次教育他時他的姥爺總是攔着我,還老說我的不是,他的媽媽也過來阻攔,弄得我的火氣就更大了”我終於明白了,他爲什麼身上有好多不好的習慣的不到及時的糾正,一方面有學校教育的原因,更主要在於他的教庭教育上有一定的問題。他父親說自己一直很忙顧不過來,平時就是跟着姥爺,姥爺很溺愛孩子,也不讓說,不讓動的,自己現在對孩子的教育上很頭疼,不知道該怎麼辦,經常晚上想到這個連覺都睡不好。

我當即表示了理解,同時勸解道:“孩子身上還是有很多優點的,這個孩子心地善良,有時也知道老師對他的好,懂得感恩的.”我舉了一個他曾經讓我很感動的事情,並列舉了他在校時的一些好的表現,表示我對他並不會放棄,我還是很喜歡這個學生的。他父親聽了以後面色有些緩和,表示對老師的感謝。我覺得有必要給他父親提出關於教庭教育上的一些建議:

1、希望回去以後和家人溝通一下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最好家人能達成一致不要袒護和溺愛孩子,畢竟是爲了他好。

2、在發現問題以後,一定要當時就給他指出來,不要忽視孩子的缺點。

3、多看他身上的優點,及時肯定他的進步,讓他建立自信

4、做家長的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能過於着急,因爲對問題會於事無補。

他父親是若有所思,並答應盡力做到,我說把他叫過來吧,當着他的面再談一些問題,不要讓他以爲老師在告他的狀,和老師產生牴觸情緒。我把他請到了辦公室,把剛纔我和他父親的談話簡短的敘述了一下,並當着他父親的面也肯定了他平時一些好的方面,同時刻意對他的父親說回家一定不能大聲呵斥和打他,一定要好好的溝通。

我知道孩子的問題不是一兩次談話能解決的,他現在的行爲習慣是長期養成的,需要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當然他自己的努力也是至關重要的。但是經過溝通,我瞭解了學生並不只是針對老師的,他在家就有這樣那樣的不好習慣,這樣便於擺好自己的心態,理智的看待學生的問題。我希望通過談話,不止讓我有所收穫,希望對於他父親和他也能有所收穫,真希望每次談話都能是溫暖人心的陽光,讓老師、家長、學生都能相互的理解彼此。

與父母談話的心得體會2

後來在下午第二節課上課之後,我還在微機室裏寫談話記錄時,他們幾個特地跑到我面前,對我說了一句話:“謝謝老師”。當時我聽到這句話時,我好感動。 在談話過程中,我都...

開學了,班級轉來了一位新同學,雖是其貌不揚,但學習成績很好,叫彭XX,以她 的考試成績完全可以進文一的,爲何現在才加入我們這個班集體呢?最後,從她的自我介紹中才得知,她原本是選理科的,然而選理科並非完全出自她的本意。當初選科時,彭同學的父母親戚在理科好就業的傳統觀念下都勸她選理科,也許是她不願辜負父母對她的期望,迷迷糊糊的'就填了理科。

說到這,我很希望各位父母能儘量讓孩子獨立,很多父母在孩子出生時就開始爲孩子規劃人生,給孩子鋪設他們認定的正確的,平坦大道,希望孩子能走的快些,再快些。不惜做了孩子的柺棍。或許孩子能僥倖登上學業的巔峯,但又常常跌進生活的低谷。我想,如果當彭同學的父母沒有干涉她選科的想法,讓她根據自己的愛好決定,就不會有今天遲到的選擇,讓自己的暑假在糾結中度過了。

其實,選文還是選理產生的矛盾已經影響了許許多多的同學。對於文理都差不多的同學這無疑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也許會一失筆釀成千古恨。要不分科多好呀!時常會聽到這句話。顯然,一部分同學已經把矛頭指向了教育部的文理分科的決定。但是,細想這麼多年,是通過考試,產生了很多大學聯考狀元,可真正的創新人才卻很少。新聞上經常會出現10歲、12歲考名牌大學的某某神童,但中國現在卻還沒有自己製造的航母,這不得不令人深思。

在我看來,文理分科只是表症,深層癥結則是源於應試教育大行其道,甚至一度是主導一切的“馬首”。說白了,如果應試教育不死,僅僅取消文理分科這種淺表化的小手術自然於事無補。教育方式需要不斷改革,但中國龐大的人口暫時不允許我們用其他方式選拔人才。在應試教育中,文理分科不僅是國家想要快速培養人才,而且在無形中也減輕了我們的學習負擔。既然無法改變現實,就必須做出慎重的選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文理科成績相當有時會是巧合,必要時丟掉一些包袱,才能讓自己學的輕鬆,從而學的快樂。

相信彭同學的選擇是正確的,她是喜歡文科的,暑假時補課學的理科,但放假後自學看了一大堆文科書,相信她的文科成績也會越來越好。

與父母談話的心得體會3

最近在讀《怎樣和孩子溝通》這本書,細細品讀其書中內涵,書如題名,主要圍繞着如何與孩子平等和氣的交流,其中介紹了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書中不僅從文化角度上對親子關係進行深入而具體的闡述,而且從溝通的技術和內容上進行了詳細分解。無數多的事實證明,親子之間保持親密的的關係,是勝過許多教育的。

書中第一章就講到了尊重,可見與孩子互相尊重是多麼重要的事情,只有爲人父母的能夠尊重孩子,才能走進孩子的心靈,瞭解孩子的與衆不同的想法。

其次便是懂得賞識孩子。“真笨,這都不會”“你看看別人,考多少分,你呢。”這些話無疑是刀,會無情地刺傷孩子的心。作爲家長,要看得到孩子的閃光點,能適當稱讚他,所有孩子心靈深處最強烈的需求和所有成年人一樣,人性中最本質的渴求——渴望得到別人的賞識。而家長對孩子每時每刻的瞭解、欣賞、讚美、鼓勵會增強孩子的自尊、自信,讓孩子更有信心走接下來的坎坷路。

最後是身教重於言教。口說遠遠比不上一次親身行動,家長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養,樹立自己的威信。一個不愛學習只顧自己吃喝玩樂的家長,一問三不知的家長,品行惡劣、行爲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長是不會培養出好孩子的。

而我認爲最重要的無疑是無條件的信任自己的孩子,若父母與孩子之間連基本的信任都蕩然無存了的話,交流亦或是談心根本就是妄想。試想想,孩子一邊和你說着話,一邊懷疑父母會不會爲此輕視自己,擔心明天父母就會把自己的話轉說給別人聽。這樣的交流,又有何意義,只不過是掛着“談心”的虛名罷了。父母無條件信任自己的孩子是與孩子溝通交流的重要基礎,孩子大了,自然有了他自己的思想,即使孩子的想法千奇百怪、聞所未聞,作爲家長父母,理應當相信自己的孩子,讓他自己決定該做的事,這樣孩子纔會成爲更有做爲的人。

無論是家長與孩子,老師與學生,或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都應該做到以上幾點。口說無憑,我只希望我在以後漫長的教育孩子的道路上,能做到以上一點也好,哪怕是隻有一點,我們的教育也會更加成功。

怎麼和孩子溝通

幾乎每個人都會問這樣的問題:“我是誰?”“爲什麼我在這裏?”我們必須明白,孩子們也在試圖尋求這些問題的答案。孩子的理解能力可能還不成熟,但是有一種內在的力量驅動他們去探尋世界的奧祕和自身存在的原因。交談能夠給予孩子分享內心世界的機會,幫助他滿足這種心靈的渴求。

家裏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通過交流,你可以“解讀”你的'孩子。你的孩子在生活點滴中,形成着對這個世界的認識。作爲父母,我們有義務去幫助他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經驗,並聆聽他對於周遭世界的看法。

與孩子交談時的注意事項

第一,時間的準備。孩子們需要時間去整理思路,也可能需要一些細心的提示。當你沒有認真傾聽或者試圖敷衍時,他們會分辨出來。你必須真心願意花時間去陪他,聽聽他要說些什麼。交談時,請和你的孩子坐下來,看着他的眼睛,並不斷地用點頭或微笑給他迴應。

第二,要記住,孩子是在表達他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你的。不要去糾正、說服孩子,或者轉變話題。孩子開始向你吐露內心深處的想法時,如果他們認爲你沒有在聽,那麼無論他們可能是多麼不成熟,都會關閉心門,不再和你分享。

第三,交談是雙向的,不應只讓孩子一個人滔滔不絕,而應該輪流分享。如果是你發起交談,你就要先分享心裏的真情實感,然後讓孩子分享他的想法。雙方都要有機會聆聽和傾訴。如果孩子想說的有很多,那就讓他多說一些,但你也必須說些什麼。再次提醒父母們,如果你只是假裝感興趣或胡亂編故事,你的孩子是會知道的,並且,這樣的談話也就毫無意義了。

怎樣和孩子交談

先要和你的孩子坐下來。如果你們從未一起分享過心裏話,那麼最好由父親或母親發起對話。給孩子講述一個你童年的故事,要講得聲情並茂,並且內容要與孩子的生活有關係。談論你小時候祖父母做的事情,你曾經去過的地方,你第一次吃的特別的食物,你第一次看見火車或飛機的經歷,你去上學的情形,你在夏日的作爲,你的家庭怎麼慶祝春節,等等。

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興趣,調整分享的細節。例如,你分享了第一次吃生日蛋糕的故事,然後問你的孩子,“你記得吃生日蛋糕的事情嗎?”如果他們第一次回憶的時候有點兒困難,用提問去幫助他們回憶,“你還記得我們準備了一個蛋糕慶祝你的生日嗎?那是個什麼樣的蛋糕呢?”如果孩子的思想從生日蛋糕跑到了當時收到的生日禮物或在場的人物,那你就要開始問有關這些事情的問題了。讓你的孩子來主導整個交談。你的提問不是審問,要親切柔和。

在交談中,只有在一種情況下,需要打斷孩子的講話,那就是孩子開始進行不切實際的幻想了。允許孩子繼續沉浸於幻想之中,就不再是和孩子交談了。想像和幻想是不同的,想像基於現實,而幻想則是基於現實生活中不會發生的虛構情節。例如,人不會變成狗,卡通形象永遠不會變成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