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得體會

教育讀書心得體會

我們有一些啓發後,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育讀書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育讀書心得體會

教育讀書心得體會1

有人說:"教師是天底下最光輝的職業",而我想說:這份光輝來之不易,它需要悉心地經營、積極地探尋和恆久的堅持,否則,頂着一份"光輝職業"的光環再久,也不會成爲一個好老師。

我相信:每個教育工作者在起初踏入校園的時候都會信誓旦旦"爲學生奉獻"、"用全部的愛去面對工作",可是,我們怎麼去施與愛?如何能夠讓這些愛起作用?還有,怎樣能夠使得這份對教育事業的熱忱得以持續?這些,纔是實際工作中所遇到的最重要的問題。

作爲一個在教育領域工作十幾年的老師,我對此深有體會:教師這份工作做久了,是會出現瓶頸期的。或者因爲疲累,或者因爲慣性思維,我們會發現自己難以獲得突破。的確啊,講臺不過三尺,教室不過幾十平,在這片小小的天地裏,我們怎麼閃轉騰挪,才能開拓出一片更大的天地?我的方法是讀書……

引用現在一句流行的話來說:"學校是讀書的地方,不僅是做題的地方。"這裏面的寓意無論對於學生來說還是對於老師來說,都是非常適用的。李鎮西的《愛心與教育》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本書,我喜歡它不僅因爲這本書中強調了"愛心"這個在教育行業耳熟能詳的詞彙,還因爲作者李鎮西老師在書中舉了很多生動的例子,並給了我們教育工作者切實的指導。

在《愛心與教育》中,有一部分關於"後進生"的內容。李鎮西老師非常注重施與愛的公平性,他會努力讓自己班級的每一位學生都感受到老師的愛,即便是後進生也不例外。而且,在對於後進生的分析中,他提到了家庭方面的原因,這一點,給我的啓示特別大。

我突然發現自己在以往的工作中有一個誤區,對"老師"的定義出現了偏差。我以爲:老師就是在課堂上傳授知識的人;就是把教室的門關起來,在講臺上滔滔不絕的人;就是放學的鈴聲響起來,學生回家之後,就不再負有責任的人。原來限制我的不是三尺講臺,也不是教室,而是自己的想法,那扇未曾開啓的心門啊!

李鎮西的《愛心與教育》中講了很多他本人和學生相伴成長的故事,這些故事不拘泥於時間和地點的限制,他本人用一種"全身心陪伴"的方式走進了學生的生命中,從而融爲一體,互爲支撐。這纔是"愛心"的最高境界,他對學生的愛不是"應該去愛"那麼生硬,而是能愛,想愛,不愛不行!李鎮西所參與的不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而是他們的成長和整個人生,這點值得我反思與學習。

在我的班級中,也曾有一名讓人頭疼的"後進生",他不但學習成績差,而且上課公然頂撞老師,打擾其他同學的學習。我找這位學生談過很多次,他卻一副"油鹽不進"的樣子,讓我無所適從。終於有一次,這名學生上課不遵守紀律,擾亂課堂,將我徹底惹惱了,我把學生的爸爸請來學校,想和他溝通下。沒想到,這位父親當着我的面就打了兒子兩記耳光……

這位情緒激動的家長告訴我:他和孩子的媽媽早年就離婚了,他一個人帶着兒子過,爲了養兒子自己做着很辛苦的工作,他離開學校之前還叮囑我:"他不聽話你就打。"這些讓我覺得猝不及防又無奈。

當天晚上,我想到了李鎮西的《愛心與教育》中提到的後進生產生的原因:家庭。是的,作爲一個老師,我們有機會參與孩子的成長,真的應該時不時打開教室的門、學校的門以及自己和孩子的心門,去了解他們背後的生活,也許,那裏才藏着激勵他們前進的動力。

我嘗試着走近這名"後進生",利用課餘時間和他談話、給他補課,看到他的手套壞了,幫他買了一副新的……而這名學生對我也從剛開始的牴觸、防備到後來的信任。他開始對我抱怨父親對他不好,開始述說自己沒有媽媽的委屈……當某天放學之後,我和他一起回家,當着他爸爸的面兒誇獎他最近進步了很多,並委婉地規勸這位父親不要經常打罵孩子的時候,我看到了昔日的"後進生"臉上綻放出笑容……

當然,這名學生因爲基礎太差,到目前爲止依然沒有成爲一名各門功課優異的"尖子生",但是他開始認真聽講了,開始知道尊敬老師和友愛同學了,並且在我的鼓勵下發現了自己在體育方面的特長……這些,都讓我覺得無比欣慰。

我不知道這名學生會不會在若干年之後像李鎮西的《愛心與教育》中寫的那樣,回到學校來,述說自己的成就,表達對老師的感恩……而且,這些對我來說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當有一天,他畢業走出校門的時候,我會非常放心。我覺得他不會再因爲家庭的殘缺而放棄自己,不會因爲缺愛而仇視社會,並且明確了自己的奮鬥方向,這樣的孩子,無論是將來在社會的上的哪個領域,都會過得很快樂。

同時,我也特別感謝《愛心與教育》這本書,它打破了我的瓶頸,洞開了小世界通往外部天地的大門,讓來自門外的風吹拂着我,撥開教育的迷霧,認識到愛心的本質和教師這一身份的真實意義。

教育讀書心得體會2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是抱着一種完成任務的態度去看的,因爲要交一篇讀後感。但是在我通讀朱永新的這部著作之後,才發現爲什麼學校建議我們來讀這樣一本書。對於像我這樣剛剛走上講臺的新教師來說,這確實是一本可讀性很強的書籍

作者朱永新以澎湃的激情把他的教育理想書寫在《新教育之夢》之中,在他的眼中,教育是一首命名爲熱愛和未來的詩,教育是一個讓人充滿期待的夢想。一番翻閱以後,他超凡脫俗的熱情和誠懇的文深深地感染了我,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教育家,在書中,他是這樣向我們暢談着遠大的教育理想,他爲我們展開了一幅宏偉的教育藍圖。

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夢》“教育理想”系列摒棄了“書齋式”研究,紮根教育的沃土,圍繞構成現代教育諸要素的核心詞彙——德智體美勞課程、學校、教師、校長、學生、父母等,以對教育的至愛、激情、理性和建設態度,向我們描繪了理想的“教育圖景”,闡述了作爲教師、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官員的教育主張。這樣的教育著作因其避免了過多“博大精深”的理論闡述和學術語彙的堆砌而能直指教育實踐本質,引起了一線教師的共鳴,成爲廣受歡迎的教育學著作。《新教育之夢》是一本現代氣息濃厚的教育資訊集,一本如何做好教師、好校長、好學生、好家長的“教育指南”。

有人認爲朱永新先生對中國教育“理想”有餘,批判不足,這種將理想和批判人爲對立的思路殊不可取。我以爲,作者之所以有理想,除了“心中有夢”,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現實有缺陷。不破不立,朱永新先生對教育問題的批判不可謂不尖銳。比如,在《理想的德育》中,他批判說“學生最不滿意在課堂上和辦公室裏用兩種聲音說話的教師,最不滿意用那些連自己也不相信的東西來征服學生的教師,最不滿意那種盛氣凌人、以教育者自居的教師”;在《理想的教師》中,他批判說“我們的不少教師,沒有愛心,不是擔任教書育人的角色,而是擔任‘教育警察’的任務,不是肯定成績,而是發現缺點。在《理想的美育》中,他批判說”我常常看到天真無邪的孩童欣賞昆蟲之間的廝殺,欣賞蚯蚓被踩成兩截之後的掙扎,欣賞受傷後的蝙蝠無助的顫抖……這樣的孩子無論他在學校表現如何品學兼優,我認爲其人格構成都是有缺陷的。“他對名校校長們說:”你得意可以,但不要忘形,因爲不是你的教學水平特別高,而是你的學生造就了你和你的學校、你的老師。“(《理想的教師》)這些批判因爲立足學生、教師、教育研究者、代表社會公平的教育行政官員的角度,所以能直指教育”病竈“,至深至切,刀刀見血!朱永新對於”理想的教師“提出了八點要求。這些要求爲我指明瞭努力的方向,同時也讓我對自己的職業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這句話給我的印象最爲深刻。任何一個崗位都充滿着競爭,教師間的競爭往往又是多於合作的。目前,教師這個行業的職業特點,工作制度,評價方式都需要競爭。但是作者在書中說,一個不善於合作的教師走不了太遠,因爲這個社會是需要合作的社會,社會如此,教師職業也是這樣。從書中,可以看到作者對教師間合作的渴望和信心。”只有雙贏才識真正意義上的競爭“這句話說得多好啊!當今社會除了競爭,合作也是非常重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就呼喚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社會需要合作,教師也要學會合作。教師要成爲受歡迎的教師,作者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換位,二尊重,三互惠。這三點建議同樣也在告知人們怎樣學會合作。

如果說今後我還將有夢,那麼我將永遠記住那本書——《新教育之夢》,是它讓我懂得”我們的教育不能沒有夢“,是它告訴像我這樣的新教師應該做怎樣的夢,也將是它激勵我爲夢的實現而奮然前行。

教育讀書心得體會3

在一口氣讀完《愛的教育》這本書的時候,我想起了愛對我們來說是多麼重要。愛就像空氣一樣,每天都在我們身邊,卻又最容易被忽視。《愛的教育》最吸引人的地方正在於此,在作者平凡細膩的筆觸中娓娓道出這近乎完美而又爲人們再也熟悉不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國家之戀……書中沒有乏味的說教,也沒有什麼豪言壯語,更沒有轟轟烈烈的英雄事蹟。但是一字一句中所蘊含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處處扣人心絃,感人肺腑。因此,它讓我感動的同時也讓我陷入對愛的思索。

的確社會上每時每刻都充滿着愛,比如,在2008年四川汶川的8級大地震中有多少志願者去幫忙,還有許多人捐錢、衣服、食品……是什麼讓人們去幫忙四川的災民?是愛。當青海玉樹7級地震的時候又是什麼讓一些人不顧生死的去救那些被埋的人?也是愛。是這個如空氣般不可缺少的東西。

在這裏,我懂得了一個道理,一個人如果心中沒有愛,那麼他就等於失去了一切。甘願給社會付出真愛的人,是最幸福的,因爲幸福總是偏愛那些熱愛生活而樂於奉獻的善良人。因此,愛,使我們心靈相通;愛,使全世界變得更加溫暖。讓我們伸出溫暖之手,讓生活中處處開滿真、善、美的鮮花。

教育讀書心得體會4

《愛的教育》——這真是一本無與倫比的、能夠感動任何人的書!

當你看完這本書後,你就會深刻反省自己以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是否造成過不好的影響;是否破壞了與他人珍貴的友誼;是否不珍惜父母那溫馨的關懷……

像最後的每月故事《海難》中寫道“‘要那個小的(“小的”指小男孩,即馬里奧)!船已經超載了,要那個小的!’水手喊”,馬里奧不是沒有生的機會,但當他看到朱莉埃塔胸前的血跡時,他也被震撼了,想到了朱莉埃塔在自己受傷時給自己包紮的那一幕。因此他在生與死的選取中放下了生的機會,他死留給自己,把生送給同伴。因爲馬里奧明白,別人也許更比他需要“生”。

即使已經過去了四十四年,恩里科的父親也不忘他的國小老師,還專程來看望他,並像小時候那樣愛戴他、尊敬他。這是多麼好的一位父親!我頓時覺得恩里科很幸福,它擁有如此博學多識、如此溫文爾雅的父親!

恩里科的同學們也很團結!正直的卡羅內,勤勞的柯萊蒂,用功的斯塔爾迪,勇敢的羅貝蒂,可愛的小泥瓦匠,品學兼優的德羅西……這是一羣多麼友善的好夥伴啊!

我此刻想把這本書珍藏起來,期望在多少年之後,我還能把它找出來,重新閱讀這本書,從新感受從這本書中透露出的對國家、對朋友、對親人、對任何人的愛!

教育讀書心得體會5

讀完了《愛的教育》,我深深的陷入了沉思。如何做纔是愛的教育?在我們的教育中,“愛的教育”這四個字,說來容易,做起來又是何等的困難!通過閱讀本書,使我更加懂得了教師在教學中起的是引導和輔助作用——對知識感情的引導。教師引導的方法的好壞對學生的成長,甚至於對其以後的各個方面都將產生重要的影響。是呀,只有真正對孩子們付出關心、愛心與真心,才能得到孩子的真誠回報;也只有這樣才能啓發孩子,瞭解孩子;沒有“愛的教育”,哪有“美的回憶”。由此,我有了如下體會:

1、在教育教學中,注重情商的培養,而不僅僅只是開發學生的智商。事實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熱情對的成長、發展能起更大的推動作用。

2、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只顧及到自己的感受,而不能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我們應該深入學生的心理,真正瞭解學生的感受,這將有利於我們更好得處理師生互動關係。

3、生活如同一本書,其中蘊涵着不少的哲理和啓示。我們應該多加觀察,多加思考,從中得些人生的蘊涵,這不僅是一種知識的獲得,更是一種人性的修養。

4、教師要專業。專業的精神表現在對國家、社會、學校、學生、教師與家長之間的認知。我們在教育教學中起的是引導作用,而不是填鴨式灌輸。教師應該的重視學生存在,以情感去開啓學生的心智。

5、我們應以身作則,潛移默化地把中國傳統美德傳授給學生。適時的讚美和接納、鼓勵和協助學生,培養學生接受挫折的能力。

6、在教學過程中,多鼓勵、讚美學生,培養學生積極性的同時,培養他們對挫折的容忍能力,是學生快樂成長。瞭解學生的感受,觀察學生的反應,聆聽學生的心得。

7、用“愛”來感化學生,真誠地爲學生提工服務,在生活中做學生的朋友。

8、不要過分地執着於“立竿見影”,注意學生的人格培養,身心健康。教育不要悲觀。要樂觀以對,充滿希望與理想。

《愛的教育》在訴說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是一種最爲真誠的教育,而教育是愛在昇華。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閱歷不同,但是你會從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多關心學生,富有愛心,上進好學,多求取新經驗,做好教學工作,進德修養,以達到身教言教的效果。在《愛的教育》中,我找到了愛,在愛中找到了教育。

教育讀書心得體會6

今天,我讀了《愛的教育》裏的一篇故事,名字叫:《愛國少年》。

故事講的是一個貧窮的意大利少年,每天被戲班子虐待,他忍無可忍的逃出了戲班子,坐上了意大利的船。和他坐在一起的乘客,非常同情他,三個喝酒和西班牙人給了少年一點錢,少年很感激他們。正當少年盤算着錢該怎麼花時,喝酒的三個西班牙人開始肆意的說意大利:“愚蠢的國民!”“卑鄙的民族!”少年聽了很是憤怒,他不能接受別人侮辱自己的祖國。“嘩啦啦!”銀幣砸在西班牙人的頭上,少年說:“拿回你們的臭錢,你們這些可惡的傢伙,侮辱我的祖國,你們的錢我一分也不要!”

通過這個故事,我懂得了:我們的祖國是最神聖的,也許每個人愛國的方式不同,但愛國的心,都是一樣的!

教育讀書心得體會7

學習了李鎮西的教育智慧後,我認識到,作爲一名教育者,務必善於發現,善於捕捉對學生的最佳的教育時機,增強教師教育的智慧。那麼,教師的教育力量從何而來呢?

一、教育力量從實踐中來:

相信學生,用信任的力量激勵學生。

以前,教育的方法只是教師一味地多講、多說,事必躬親,但往往事倍功半。此刻,我試着把手中的“權力”下放,多數工作都由學生自己去完成,各方面工作都不亞於以前。學生自己制定出了“班級公約”,規定了該幹什麼,不該幹什麼,效果十分好。原先的班會都是我一個人唱“獨角戲”,而此刻,讓學生來做真正的主人,學生髮現的問題反而更全面、更具體。這樣,使我抽出了一部分時間或研究教學、或專門去找那些存在問題的學生去做思想工作。

關愛後進生,用真誠的情感打動學生。

每一個人都是矛盾的統一體,既有優點又有缺點,既有用心的一面,又有消極的一面。教師的職責就是對學生存其優點,去其缺點,發揚其用心的一面,克服其消極的一面,促進學生思想的轉化。

學習李鎮西教師後,李老師的幾句話對我啓發很大:後進生之所以後進,就是因爲它差,不能渴望一下子就把他們轉化好,所以,對待差生,要允許其反覆,要降低對他們的要求,並多去尋求羣衆的幫忙。如我班的崔傑同學,個性比較強,好耍橫,好罵人,學生經常告他的狀,以前,這種問題,唯一的辦法就是批評,但根本不管用。此刻,對待他,我首先去發現他身上的閃光點,經常去表揚他,讓他明白,老師並沒有放下他,而是在時刻關注着他。其次,根據他的特點,降低要求,先要求他每週有兩天或三天遵守紀律,使他認識到遵守紀律並不難,最終到達轉變的目的。

二、教育力量從愛中來

老師堅持了十幾年給學生讀優秀的文學作品,就是因爲他堅信,優秀文學作品對人的靈魂有潛移默化的陶冶作用。我覺得利用每一天中午午休時間給學生讀好作品,這個方式十分好,我們能夠借鑑。平時,我們中午會給學生布置超多的作業,學生就想機器人一樣,反覆的做題目,其實效果往往不好。課上的40你沒有少挨我的批評,但我真的不認爲你是一位“壞”同學。而且,你被我批評的缺點,大多是你的優點的“變形”:你很熱情,活潑,一“變形”就成了課堂上愛說小話;你待人真誠,喜好交朋友,可難免分散了不少學習上的精力(比如有時串班,比如晚上學習時有電話干擾等等);你熱愛班羣衆,可爲了維護“班級榮譽”竟不惜“欺騙”楊校長,結果嚴重敗壞班級聲譽……你沒有“變形”的優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心地善良,思想純潔,樂於幫忙學生,更樂意爲集團出力;你辦的《雨林日報》,不但版面美觀,而且可讀性很強。如果你在紀律上繼續進步,在學習上更加努力,前途無可限量啊!

多好的評語啊,如果我是這位學生,看了評語,我就明白,平時我哪方面做錯了,錯在哪,老師這麼關心我,我必須要改了我的缺點,成爲更好的學生。

最後一句,我想引用李老師的話,最大限度地挖掘併發揮每一件小事的教育效益,這就應是班主任努力追求的教育。

教育讀書心得體會8

讀了朱永新老師的《新教育》,對書中的第五章《新教育的兒童課程》感觸頗深。他所倡導的“晨誦、午讀、暮省”是一種迴歸樸素的兒童生活方式。

1、晨誦——與黎明共舞 喚醒生命

晨誦,在生命的黎明,你讓兒童吟誦什麼?前幾十年兒童晨間機械地背誦課文的晨讀,引發了極大多數人的反對,然後,讀經運動,英語晨讀等替代性課程便應運而生。新教育實驗認爲,晨誦的目的主要不在於記憶未來可能用到的知識,不是爲了進行記憶力的強化訓練,而在於豐富兒童當下的生命,在於通過晨誦,既養成一種與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又能習誦、領略優美的母語,感受詩歌所傳達的感恩、優美及音樂感。說得通俗一些,就是說,晨誦不是背誦而是朗誦,或者說是美誦。在朗誦的時候去感受祖國語言的音樂美,節奏美,去領略詩歌中蘊含的美好情感,從而激發孩子的積極性、自信心,或者說得更單純一點,就是帶給孩子一個好心情,讓孩子能滿懷激情地投入一天的學習。晨誦課的一個關鍵詞就是“感染”,當我們要帶給孩子一首詩的時候,首先要找到詩歌與自己生命體驗最爲接近的切入點,把詩歌編織在自己的生命中,讓它成爲自己的詩,這樣的話或許你的普通話不是很過關,或許你的朗誦技巧也不是很高超,但是你朗誦出來的詩情一定是最真。然後帶着這樣的生命體驗把這首詩讀給孩子聽,去感染孩子,進而再去幫助孩子尋找貼近他們生命的切入點,也就是與孩子當下的生命結合。所以,新教育實驗開發的晨誦,是一個結合了古典詩詞、兒歌與兒童詩、晨間誦詩的複合課程。詞句優美、兒童在吟誦時可以感受與理解、傳遞人類美好的願望與情愫,這是新教育晨誦的三個基本特點。在我們自己的 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我們的《經典讀本》作爲晨誦的素材。

2、午讀——閱讀屬於自己的童年書籍

一本豐富的書,永遠不可能把它讀透,無法把任何問題都解決。午讀最大的作用,是爲孩子的精神世界提供豐富的智力背景。孩子讀書的時候,很多主題會被他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當他在生活中遭遇這些問題的時候,他會想起這些經歷,從而做出最爲正確的決策。關於這一點我們不難做到,我們學校的每個班級都有一個圖書角,我們可以好好利用。可以讓每一位孩子捐一本書,中午課前時間讓孩子們讀讀課外書。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把精彩的詞句、段落摘抄在午讀摘抄本上,之後反覆琢磨、體味,爲寫作積累素材,達到了讓經典走進學生記憶,流淌到筆尖的效果。美麗的童書伴隨着師生一路歡歌一路笑語,潛移默化地薰陶着孩子們的心靈,滋潤着孩子們的童年,呵護孩子們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保持着純真、快樂和勇氣。

3、暮省——編織有意義的生活

暮省指的是學生隨筆、日記,以及師生通過日記、書信等手段,相互編織有意義的生活。用日記記錄成長,親子之間、師生之間用詞語相互激勵、撫慰。一個學期下來部分孩子們的寫作有了很大的變化,同時也拉進了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早晨,天真純潔的兒童詩,爲同學們開啓黎明的歌喉;中午,同學們暢遊書海,採集書中甜蜜的花粉;傍晚,同學們通過日記、讀書抄報、讀書心得、讀寫繪、彙編詩集等等作品,反思一天的學習、生活,留下暮省的足跡。

“晨誦—午讀—暮省”,是一種新的學校教育方式,也是一種兒童新的生活方式。這種新的生活方式強調的是一種師生交往的生活,一種共讀、共寫、共同生活的新生活方式。在這種方式下,師生關係改變了,老師學會了鼓勵欣賞,學會了關注發現,學會了做教育。孩子們在這種新的生活方式中,找到了自信,找到了快樂,得到了改變。作爲一種新方式,我們在以後的教學中要試着去運用,並不斷在運用中得到新發現。

總之,通過晨誦、午讀、暮省,我們要努力爲孩子開闢一條讓生命更爲豐富、更爲精彩的道路;我們要努力播撒閱讀的種子,喚醒每個孩子心靈中的美好與神奇;我們要努力去做這件讓世界更美麗的事。當然這條路上將佈滿荊棘,可我有信心帶領孩子們走上另一條享受的讀書之路。

教育讀書心得體會9

一直以來,都聽人說《愛的教育》這本書很值得一看,所以在新華書店過來售書書時,推薦一部分學生買了這本書,這以後,就經常看到他們在看,受學生的影響,我也讀了這本書。

這本書的作者,埃德蒙多·德·亞米契斯,出生在意大利裏古拉州的一個小鎮奧奈格里斯,參加過統一意大利的愛國戰爭,在行軍打仗中開始了他的寫作生活。1870年意大利完成統一,亞米契斯退伍後從事教育事業,創作了許多反映教育事業的作品。亞米契斯受意大利民族解放運動領袖馬志尼的影響很大,作爲一個民族主義者和人道主義者,他認爲教育問題具有重大意義。

在這本書中作者以一個國小生的名義,通過日記本的形式,講述了很小的故事,然後將“愛的教育”融入這些故事,用以培養年輕一代的思想情操。他所倡導的愛的教育,包括熱愛學習、熱愛勞動、熱愛祖國、同情弱小、樂於助人、尊師愛生、體貼父母等人類美好的精神,在作者眼中通過一些小故事表現得親切感人,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這些日記形式的故事一篇篇都不是很長,都是孩子在讀書期間一天內發生的有趣,有意義的事,孩子只是很簡單的將這些學習過程,教育過程如實地記敘着,但越是簡單的東西越是可以表達很多的。因爲讀者看到國小生將他眼中的先生的教育方法,先生對學生的愛、關心,對學生的幫助,以及同學之間互幫互助,友愛的情感用一些記敘性的文章記錄下來,有一些簡單的情感表達其中,國小生雖小,但卻能深刻感受到先生“愛的教育”,感受好與壞,感受愛與憎惡,這一切複雜的感受通過這一篇篇日記表達出來,傳達給讀者,引起讀者的一些思考,讓讀者能切身體會“愛的教育”,感受“童言無忌”。

當我們在閱讀這本書時,可以慢慢思考些什麼,這些思考使我們能夠深刻體會一下愛的教育。愛的教育並非易事,當教師、父母能把握好這個度,那愛的教育則發揮了它應有的作用,而不正當處理這愛的教育,這愛就有可能成爲溺愛,盲目的愛,將會起到反作用。我想這是我們大家都不想看到的。所以,這些以日記形式的小故事表現給我們看。這些日記大人可以看,以瞭解孩子的心靈,小孩也可以看,感受同齡人的身心狀態,一切都因它沒有複雜的語言,卻能帶來一些共鳴。

《愛的教育》是一部思想性和藝術性都很強的作品,鼓舞孩子能接受挑戰,用愛心創造美好的世界,所以值得大家一看。

教育讀書心得體會10

讀完了《愛的教育》後給我的第一感觸,那就是——愛。

這本書是以一個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記來透視日常生活中的學校和家庭關係,老師和學生的關係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間的天倫之愛。

愛的教育文字雖然簡單樸實,所描述的也是極爲平凡的人物,沒有跌巖起伏的情節,沒有引人入勝的懸念,但是,其中流露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會讓人感受動不已。這也是亞米契斯先生的文章的成功之處。《愛的教育》我是一口氣讀完的,雖然我沒有流淚,但是我的心已經承認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於那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字裏行間,都抒發了作者本人對愛的理解。這種情感是普通的,確實不平凡的。這部處處洋溢着愛的小說所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這也是爲什麼愛的教育被評爲愛的魔法書的原因。《愛的教育》告訴我們: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爲真誠的教育。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閱歷都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以前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只是我們對此的態度行爲可能不同而已。一想到自己以前忽略一些平凡而又溫暖的細節時,心就好痛。我真的很後悔沒有珍惜自己所擁有的,每次當要失去的時候,才明白事物的珍貴。是的,人們總是那麼在乎一些大恩大德,但是卻讓一些平凡溫馨的瞬間,在自己的心中偷偷地溜走了。

“愛”是我們每個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但是,有時候,我們也常會忽略周圍的愛,這些往往都被我們視爲理所當然,而沒有細細地加以體會。但是如果你加以體會,你會感覺到:人生,這是一個多麼完美的東西啊!如果人生是一場戲,我覺得就應給這些平凡而又難忘的瞬間一個特寫。儘管我明白時間不會給我剩餘膠捲,這些瞬間也許只會成爲我們心中無足輕重的片段,被時間剪掉,那些瞬間,永遠只是我們波瀾壯闊的人生歷程中的一朵小小的花。但,我仍願意用自己的心去迎接幸福。儘管幸福那麼短暫。《愛的教育》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於愛的一些思索。

首先《愛的教育》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飛的世界裏,愛究竟是什麼它的力量究竟有多大,竟使人們寧願葬送自己的生命來挽救愛帶着這個問題,我與這個意大利國小生一齊長途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一個四年級國小生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這一切的一切,使人讀之,尤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在這當中,我找到了答案。雖然並不像想象的那樣特殊,但真的讓人覺得很溫暖。愛比珍珠更寶貴,比糖果更甜蜜,比水晶更晶瑩,比羣星更璀璨,愛是一種感覺,是一種令人快樂,人人都想要而又用金錢買不到的感覺。愛能夠將心中的恨化爲勇氣,它使你微笑地應對生活,使你倔強地反抗命運,它是還魂的仙草,給罪人新生,他是慈愛的母親,喚浪子回頭,它既是一種獲得,又是一種犧牲。但,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命運不會讓你白白付出,它會用人間最珍貴的愛來回報你。

愛,像空氣,每一天在我們身邊,因爲它無影無形,所以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但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它的好處已經融入生命,成爲了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如親子之愛,如此平凡,但很多人都無法感覺到。安利科有一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此刻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爲什麼呢我思考着。最簡單的東西往往最容易忽略。人類是那麼偉大,難道竟不習慣人間最平凡的親情嗎《愛的教育》一書中描述了一羣充滿活力,用心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是我們所比不上的,同時也是令人羨慕的。那裏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羣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薰陶,就連我這個外國讀者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引起了我深深的沉思。而應對此刻的教育,愛就應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而不是爲孩子的錯誤找理由,但爲什麼仍有父母溺愛自己的孩子呢當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的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爲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

了《愛的教育》,我走入安利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同時這份情緒,也將我在成長道路上碰到的痛恨,化爲了戰勝困難的勇氣。這是我獲得的意外收穫。

教育讀書心得體會11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對於我來說,家庭生活和學校工作,讓我閒暇時間不在向學生時代那麼充實,讀書自然無疑是開闊我個人視野最好的捷徑。尤其是讀教育類的專著時,經常便會對號入座,感覺身邊發生的好多事和書上講的比較類似,可以在書中學習到怎樣教育教學,從中獲得許多有益的啓迪,讓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開展得更加從容,這樣的感覺的確很真實也很充實。

回顧教書生涯,已走過了18個年頭。隨着現今教育發展的態勢,當前要“做一個有智慧有人格魅力的教師,過一種有尊嚴的教育生活。”可爲是作爲今天的人民教師的一個終極目標。近些天裏,我在一個星期內,細細研讀了當代堪稱教育名家李鎮西老師的代表作《愛心與教育》。感受頗深,在書中受到了很多啓迪。

體會之一:教師更應多讀書,讀各種各類的書,尤其是名家名著更要捧讀不輟。都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確實有這種感覺,讀書不僅增長見識,還可以在寫作時有所借鑑。李鎮西老師經常向學生推薦各種有意義的課外讀物,以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例如:他在給楊守豐書信中的結尾推薦他閱讀陳祖德的《超越自我》和茨威格的《人類的羣星閃耀時》以及《傅雷家書》。不僅可以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同時可以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獲得自我教育的動力。當然,推薦給學生讀的書李老師都是先讀過的,有的學生甚至從李老師的書架上借書去讀。這一點特別值得我學習。讀書可以讓自己的心靈變得更豐厚,能夠承載更多生命的底蘊。讀書伴隨着積累,然而才能在需要的時,才能活學活用,信手拈來,對於教師更能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提供適當的精神營養。

體會之二:教師應該真誠地喜愛學生,並走進學生的心靈。李鎮西老師時時反思自我,時時向學生學習,他也認爲學生的心靈純潔可愛,學生的心靈比老師高尚得多。在這裏,我在平時的教學生活中也有這樣的認識,我也和李鎮西老師在書中坦然自述的一樣,是個急脾氣的人,有時和學生之間難免因爲急躁而發生不該有的誤會,特別是和那些學習、紀律上的困難生,還經常怨聲載道的,每次過後,我都後悔不迭,但學生從來不跟我記仇,一節課的時間,他們又和你玩在一起;反思一下,作爲老師覺得很慚愧,常常用“有色眼鏡”看待學生,其實孩子是多麼天真無邪呀!今後,在和學生相處中,我要格外注意樹立教師的形象,用真心喜愛學生,與學生和諧相處。愛學生,才能對學生的缺點寬容處之,慢慢等待他們戰勝自我,取得進步,並和學生一起成長;愛學生,才能細心指導學生,如李鎮西老師在給新生的信中,對新學期的準備就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愛學生,就有耐心和學生真誠溝通,用談心、寫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用批評去教育學生。李老師轉化萬同的方法和耐力很值得借鑑。例如:我班的彭宇航同學,性格憨厚,思維緩慢,做什麼事都拖拖拉拉的,尤其是每次作業,所有同學都能當天完成,可他待到第二天也不能交納,錯誤率高。面對這樣的孩子,我時常表現急躁催促,對他大發雷霆,可是於事無補,成效不佳。時後與他拉近距離,細心談話,加以耐心輔導,發現他的數學思維不是我之前個人認爲那樣不可救藥。所以我們對學生真正瞭解了,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去關愛他。你纔會體會到我們的孩子是懂事的,是會對老師有種莫名的感激之情。

《愛心與教育》給我感受頗深的就是:教師首先必須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在尊敬、信任甚或崇拜的基礎上接受老師的教育,學生受到的教育會更深刻,效果也更好!還有,教師也應該努力和學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正如李老師在書中用一個個鮮活生動的教育成功事例反覆證明的那樣:“師生間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塊基石。”而離開了老師的愛心,感情的建立便是無源之水。

教育讀書心得體會12

在這學期,我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是由亞米契斯寫的,讓我知道了很多關於教育的故事,愛和愛。

“愛的教育”描述了一羣精力充沛、積極進取的青少年。有些是貧窮的,有些是殘疾的,有些是沉浸在幸福之中。從出生到性格,他們都有共同之處——對祖國意大利的熱愛。真誠地愛親朋好友。我們不可能忽視老師每個月給小組朗讀的“心理演講”。這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得到了啓迪,也使讀者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在我們的教育面前,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它是教育成功的基礎。

閱讀愛的教育,我進入了Enrico的生活,看到了他們是如何學習、生活和被愛的。在運動中,我發現愛情涉及到對生活的追求。夏季米安先生在《戀愛教育》翻譯中說:“時間”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情,就像沒有水的池塘。沒有水,沒有池塘,沒有愛的教育。“在愛的教育中,它不止於此。”我想,“什麼是愛?”“沒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對孩子的一絲不苟,家長,甚至是人們都曾經微笑着通過amway ko選擇一本合適的教科書,我知道什麼樣的愛是讓學生們感到溫暖,學生們當他們所愛的人。當他說:“我在世界上沒有別的家庭,但是你,我沒有可愛的人!”你是我的兒子,我愛你,請快樂!我不想懲罰你,請告訴我你的誠意!請在你們班做一個家庭,給我安慰和榮譽!所有的學生都被這些話說服了。雖然我對這位先生不太誠實,但我不知道我是否看到所有的學生都是同樣的眼睛。兩個學生同時犯錯誤,有時我憑直覺判斷,然後毫不留情地批評我心中的壞人。但我不知道,受害的學生都哭了。也許在他們眼裏,我不再是一個好老師。寬容和尊重學生,“只要你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我就不會怪你。”

這是安利柯的先生們給的我另一個啓示。無論是表揚還是批評學生,我們的目的是教育學生,只要目的達到,又何必在意學生是否接受了懲罰。

愛是一種感覺,是一種信念,是一種追求,是不能用準確的詞語來描述愛的定義,但我知道,誰有愛,愛的心,生活必須充實,沒有漢。同樣,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該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應該是對我靈魂的愛,這種愛的表達是一絲不苟的,是真實的感情。當我們自然地給予學生愛的時候。學生不僅要把我們當成老師,還要當作朋友、兄弟、父母。離開情感,所有的教育都是不可能的,感情不能代替教育,當然,但是教育必須是感性的。

簡而言之,愛的教育是治療創傷的良藥,是開啓學生心靈的鑰匙。被愛的人知道愛,愛給人力量,給人溫暖,也給人美麗的心靈和情感。讓孩子們心中有愛,許多問題可能在愛的溫暖的水中溶解。我想傳達給我的是一位溫柔而溫和的老師,他對我們的學生很嚴格,熱愛語言。

教育讀書心得體會13

《愛的教育》的作者亞米契斯,是意大利著名作家。《愛的教育》是世界兒童文學史上一部優秀的日記體小說,這部小說通過一個國小生的日記,以充滿兒童情趣的幽默語言,記錄了孩子們在整整一年中學習生活的點點滴滴。全書故事簡單,風格樸素,感情濃烈,展現了一幅幅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的動人畫面,是19世紀意大利最偉大的10本小說之一。

小主人公安利柯是一個剛剛上三年級的學生,出生在一個衣食無憂的知識分子家庭。他學習勤奮努力,待人誠摯友善,安利柯的父親是位工程師,家裏的條件也算是小康,他的父母都是樂善好施的人,常常教導安利柯要幫助窮人和有困難的人。有一次母親帶着安利柯去幫助一對貧窮母子,沒想到他們正是安利柯的同學克洛西和他的母親。

安利柯的身邊有着一羣心地善良、充滿愛心的同學。班長代洛西是個熱忱的孩子,當他得知克洛西的父親是服刑回來的人時,爲了不傷同學的自尊心,他小心翼翼地保守着這個祕密。當面對克洛西的父親的時候,代洛西真摯的話使這個曾經失足的人感到了人間的真情,鼓起重新做人的勇氣。

安利柯最敬佩的同學是卡隆,這個火車司機的兒子具有高尚的心靈,面對被欺負的弱小者他常常會挺身相助。紳士的兒子諾比斯和賣炭人的兒子貝諦爲一點兒小事吵架,在開明的家長的教育引導下,兩個孩子反而成了親密的同桌。同學克洛西的父親因過失殺人入獄,克洛西的母親靠沿街賣菜維持一家人的生活,但不論怎樣困苦,母親都要讓克洛西去上學。朱利亞爲了幫助父親抄寫公文而累壞了身體,面對父親的責怪和家人的不理解,朱利亞忍受了下來,並堅持幫助父親抄寫公文。當父親終於明白兒子爲何身體每況愈下,學習成績直線滑坡時,父子倆痛哭着抱在一起。波萊科西以加倍的'用功和非凡的孝心,得到了一枚獎章,他的這份榮譽令父親幡然醒悟,從此改過自新,成爲一名勤奮的好鐵匠。

安利柯的老校長是一位和藹的老人,他的兒子當志願兵不幸犧牲後,校長常常帶着學生去看路過的軍隊,向軍旗行禮,教導孩子們要愛國。

畢業時,安利柯好他的同學們都依依不捨地離開了自己的老師和校長,心中充滿了無限敬佩與感激之情。父親也特意帶安利柯乘火車去探望自己44年前的國小老師,給他上了一堂“尊敬師長”的好課。

正如其書名所暗示的,《愛的教育》宣揚了人世間最偉大的愛。一個三年級學生在一個學年中所記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以及對祖國的愛,使人讀起來猶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全書把“愛”表現得淋漓盡致,大至國家、社會、民族的大我之愛;小至父母、師長、朋友間的小我之愛,無不包含一個“愛”字。這個生生不息的神聖字眼,雖沒有“驚天地、泣鬼神”的驚心動魄,卻總讓人怦然心動,甚至淚流滿面,提醒人們學會用一種溫暖的眼光看世界。這本書也寄託着作者的理想,即期望人與人之間的理解和友愛。

《愛的教育》蘊含了正確的教育思想,指出素質教育的根基是“愛的教育”,對父母的愛、對教師的愛、對同學的愛是孩子做人的根本,也是其他素質的基礎。在全書中我們看到,家長和老師對孩子們循循善誘,因材施教,在道德上堅持高的標準和要求,在個性上允許孩子自由發展。安利柯有一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亞米契斯的教育思想也體現在這個小小的細節中。

本書生動細膩地描寫了兒童的內心世界。兒童的所思所感並不同於成年人,本書的情節能夠使人真正地瞭解到孩子們對世界和環境的看法,讓我們通過一個孩子的眼光去觀察這個世界,從而也讓我們瞭解孩子們的內心世界。

教育讀書心得體會14

《愛的教育》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裏,愛究竟是什麼?帶着這個思考,我與這個意大利國小生一起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一個四年級國小生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使人讀之,尤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恩里科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爲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爲榮的尊嚴與情緒.《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羣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裏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羣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薰陶,同樣讓我這個外國讀者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爲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雖然如同空氣般的愛有時會被"污染","稀釋",甚至"消失",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樸實語言中深厚的愛,我想這部好小說將會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更多的人.

被愛的人才懂得去愛人,愛給人力量,給人溫馨,也給人美麗的心靈和情感。讓孩子們心中擁有愛,很多問題都可能在愛的暖流裏溶解。這就是《愛的教育》給我的啓示。

《愛的教育》更讓我明白:愛是一種感受,是一種信仰,是一種追求,是永遠無法用文字來形容的……就讓我們用愛去喚醒人類的真實情感,讓愛在每個人的心中永駐。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愛的教育讀書心得體會範文優選8篇”,以供大家參考借鑑!

教育讀書心得體會15

《愛的教育》的作者亞米契斯,是意大利著名作家。《愛的教育》是世界兒童文學史上一部優秀的日記體小說,這部小說通過一個國小生的日記,以充滿兒童情趣的幽默語言,記錄了孩子們在整整一年中學習生活的點點滴滴。全書故事簡單,風格樸素,感情濃烈,展現了一幅幅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的動人畫面,是19世紀意大利最偉大的10本小說之一。

小主人公安利柯是一個剛剛上四年級的學生,出生在一個生活相對富裕的知識分子家庭。他學習勤奮努力,待人誠摯友善,安利柯的父親是位工程師,家裏的條件也算是小康,他的父母都是樂善好施的人,常常教導安利柯要幫助窮人和有困難的人。

安利柯的身邊有着一羣心地善良、充滿愛心的同學。班長代洛西是個熱忱的孩子,當他得知克洛西的父親是服刑回來的人時,爲了不傷同學的自尊心,他小心翼翼地保守着這個祕密。當面對克洛西的父親的時候,代洛西真摯的話使這個曾經失足的人感到了人間的真情,鼓起重新做人的勇氣。安利柯最敬佩的同學是卡隆,這個火車司機的兒子具有高尚的心靈,面對被欺負的弱小者他常常會挺身相助。紳士的兒子諾比斯和賣炭人的兒子貝諦爲一點兒小事吵架,在開明的家長的教育引導下,兩個孩子反而成了親密的同桌。

同學克洛西的父親因過失殺人入獄,克洛西的母親靠沿街賣菜維持一家人的生活,但不論怎樣困苦,母親都要讓克洛西去上學。朱利亞爲了幫助父親抄寫公文而累壞了身體,面對父親的責怪和家人的不理解,朱利亞忍受了下來,並堅持幫助父親抄寫公文。當父親終於明白兒子爲何身體每況愈下,學習成績直線滑坡時,父子倆痛哭着抱在一起。波萊科西以加倍的用功和非凡的孝心,得到了一枚獎章,他的這份榮譽令父親幡然醒悟,從此改過自新,成爲一名勤奮的好鐵匠。

安利柯的老校長是一位和藹的老人,他的兒子當志願兵不幸犧牲後,校長常常帶着學生去看路過的軍隊,向軍旗行禮,教導孩子們要愛國。畢業時,安利柯好他的同學們都依依不捨地離開了自己的老師和校長,心中充滿了無限敬佩與感激之情。父親也特意帶安利柯乘火車去探望自己44年前的國小老師,給他上了一堂“尊敬師長”的好課。

正如其書名所暗示的,《愛的教育》宣揚了人世間最偉大的愛,生活中處處留下愛的印記。安利柯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以及對祖國的愛,使人讀起來猶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全書把“愛”表現得淋漓盡致,大至國家、社會、民族的大我之愛;小至父母、師長、朋友間的小我之愛,無不包含一個“愛”字。這個生生不息的神聖字眼,雖沒有“驚天地、泣鬼神”的驚心動魄,卻總讓人怦然心動,甚至淚流滿面,提醒人們學會用一種溫暖的眼光看世界。

《愛的教育》蘊含了正確的教育思想,指出素質教育的根基是“愛的教育”,對父母的愛、對教師的愛、對同學的愛是孩子做人的根本,也是其他素質的基礎。在全書中我們看到,家長和老師對孩子們循循善誘,因材施教,在道德上堅持高的標準和要求,在個性上允許孩子自由發展。特別值得欣賞的是,安利柯的父親教育孩子的方式和理念。當安利柯對沿街乞討的母親表現出漠然的神情是,父親是這樣及時地寫道:

“安利柯啊!好好聽着!不幸的人伸了手求乞時,我們不該假裝不知的啊!尤其是對於爲了自己的小兒而求乞的母親,不該這樣。這小兒或者正飢餓着也說不定,如果這樣,那母親的難過將怎樣呢?假定你母親不得已要至於對你說:‘安利柯啊!今日不能再給你食物了呢!’”這一番話足以證明父親的那顆金子般的心,他希望孩子富有愛心和同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