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得體會

關於潘建偉事蹟心得體會

潘建偉事蹟心得體會範文

2016年1月20日,九三學社安徽省委員會作出了《關於在全省開展向潘建偉同志學習的決定》,並要求全省各級組織要把開展向潘建偉同志學習活動作爲一項重要工作來抓。我認真學習文件精神,並通過報刊、網絡等媒體積極瞭解潘建偉同志先進事蹟,驚歎他所取得的成就,更進一步領會其優秀品質和崇高精神。

關於潘建偉事蹟心得體會

潘建偉現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量子技術與應用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戰略性先導專項首席科學家。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國家特聘專家。他自1992年於中國科技大學近代物理系畢業後出國深造,2001年回國在中國科技大學組建量子實驗室並任教授。從2004年至今,潘建偉帶領團隊一直在基於光與冷原子的量子信息處理這一研究方向上開展了系統性的研究工作,爲我國在新興的量子信息產業搶佔先機,成爲領跑者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他領銜的“多光子糾纏干涉度量”項目獲得201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通過學習,我深刻認識到,先進人物能夠在平凡的本職崗位上取得突出成績,這與他們勤於學習、善於思考、踏實工作、努力進取的精神是分不開的。向潘建偉同志學習就是要學習他愛國敬業、甘於奉獻、獻身科學、腳踏實地的精神和高尚情操。結合自己的工作生活,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要養成勤於學習,善於鑽研的好習慣

潘建偉同志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能夠主動自我加壓,充分利用業餘時間學習,多年來一直從事量子信息學領域的研究工作並取得了多項重大研究成果,曾被英國《自然》雜誌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了他爲第一作者的'論文《任意糾纏態純化的實驗研究》。

我們要學習他努力學習刻苦鑽研,並且緊密地與自己工作實際相結合。平時不學習,不注重知識的積累,不發現研究新問題,缺乏創新意識,停滯不前甚至倒退,工作就難以取得成績,甚至遇到困難時束手無策,難以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因此我們要不斷增強學習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潘建偉表示,他將繼續與國外同行加強交流與合作,積極吸收國外的先進成果,爲提高我國在量子信息學領域的研究水平作出新貢獻。“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們也要像他那樣,不斷加強業務知識和理論水平的學習,學會用新的理念、新的工作方式和手段、新的技術努力推進工作的創新和發展。

二、要養成愛崗敬業,腳踏實地的好作風

學習潘建偉同志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的優良作風。他總是以忘我的境界去幹好每一項工作,做好每一項研究。潘建偉教授領導的小組成了首次在《自然·物理》雜誌發表封面文章的中國科學家,在這項最新成果中,潘建偉和楊濤、張強等人首次實現兩粒子複合系統量子態隱形傳輸,並在實驗中實現了對六光子糾纏態的操縱,這是潘建偉小組在量子通信領域內取得的第六個"首次",無一不是踏實苦幹的結晶。

古語云:“術業有專攻”,我們不可能人人都取得潘建偉同志那樣卓越的成就,但至少我們可以學習他的態度和精神。以潘建偉爲代表的一大批的社員爲我們樹立了榜樣,他們立足本職工作,揮灑青春和熱血,在平凡的崗位上幹出了不平凡的業績,以自己的一言一行爲我們指明瞭前進的方向。我們也要像他一樣,用滿腔熱情,恪盡職守,勤奮踏實工作,以持之以恆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去完成各項工作任務,爲九三學社增添光彩。

三、要養成熱愛祖國,樂於奉獻的好品質

學習潘建偉同志不忘祖國,服務人民的高尚品德。潘建偉1992年於中國科技大學近代物理系畢業後出國深造,1996年遠赴奧地利維也納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並於1999年獲維也納大學博士學位。1999-2003年留在塞林格組從事博士後研究,先後任博士後和高級研究員並擔任Co-PI。2001年回國在中國科技大學組建量子實驗室並任教授。

他胸懷科學報國之志出國留學,國外的繁華並沒有讓他迷失方向,學業有成後面對國外頂尖研究單位的先進研究環境,他毫不猶豫毅然回國,自覺把個人事業同祖國前途和民族命運緊密聯繫起來,把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化作真誠奉獻的實際行動。就像周恩來同志所說的,我們愛我們的民族,這是我們自信心的泉源。我們也要像他那樣,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樂於奉獻,在各自的職業道路上奮力前進,才能匯小流成江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先進人物的事蹟深深震撼我們每個人的心靈,他們的人格魅力激勵着我們不斷前進,我們要認真對照檢查自身存在的不足,以實實在在的行動,熱情飽滿的精神狀態,勤勉務實的作風,立足本職,走向未來

讓我們與潘建偉式的先進人物一起,仰望星空,腳踏實地,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深化改革,爲實現偉大中國夢的進程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