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求職

因材施教的典故故事

求職3.74K

因材施教是教學中一項重要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根據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以及自身素質,教師選擇適合每個學生特點的學習方法來有針對性的教學,發揮學生的長處,彌補學生的不足,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整理關於因材施教的典故,歡迎閱讀!

因材施教的典故故事

因材施教的典故故事

原文

子路問:“聞斯行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

冉有問:“聞斯行諸?”

子曰:“聞斯行之。”

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

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字詞解釋

斯:就

諸:放在句中,解釋爲“之於”

也:是否

兼人:好勇過人

敢問:冒昧地問;敢:表敬副詞

由:指子路

赤:即公西華本人

求:即冉有

退:指做事縮手縮腳

譯文

有一次,孔子講完課,回到自己的書房,學生公西華給他端上一杯水。這時,子路匆匆走進來,大聲向老師討教:“先生,如果我聽到一種正確的主張,可以立刻去做麼?”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條斯理地說:“總要問一下父親和兄長吧,怎麼能聽到就去做呢?”子路剛出去,另一個學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問:“先生,我要是聽到正確的主張應該立刻去做麼?”孔子馬上回答:“對,應該立刻實行。”冉有走後,公西華奇怪地問:“先生,一樣的問題你的回答怎麼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說:“冉有性格謙遜,辦事猶豫不決,所以我鼓勵他臨事果斷。但子路逞強好勝,辦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勸他遇事多聽取別人意見,三思而行。”

因材施教現代含義

1.“因性而教”

古代女子是不能同男子一樣受教育的,所以當時不存在“因性而教”的問題。但社會發展到今天,顯然“因材施教”應涵蓋“因性而教”。本來,男女在生理、心理上的確存在着差異,女生在生理髮展上較男生一般早熟一、二年,在國小和國中低年級時,女生的語言能力和機械識記能力一般優於男生,再加上本身學習的`內容中抽象思維的成分比較少,所以此時女生的學習成績普遍高於男生,但隨着年級的升高,學習內容機械識記成份減少,相應地抽象思維的要求越來越高,男生的優勢開始發展。所以,教師應看到男女生各自的優勢,因勢利導,幫助他們分別保持和發展各自的優勢,共同進步。

2.“因齡而教”

根據皮亞傑的認知發展四階段說,各年齡階段都各有其特徵,因此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教師要因年齡特徵而教。

3.因能力的個別差異而教

學生的能力有大有小,基本上呈常態分佈:兩頭小,中間大;能力的充分發揮也有早有晚,有人才早熟也有大器晚成;能力的結構上也有差異,有的長於想象,有的長於記憶;等等。故我們應因學生能力的個別差異而教。

4.“因材施教”與“因教而學”、“因材擇學”相輔相成,共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講授活動和學生的學習活動客觀地存在着相互適應。師“因材施教”,生也應“因教而學”,擇其善從之,不善而改之;還應允許學生“因材擇學”,根據自己的能力、興趣等特殊情況進行自由的發展。三者結合,既重視教師的“教”,又重視學生的“學”,使之達到和諧統一。

標籤: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