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調查報告

鄉村振興調查報告精選15篇

我們眼下的社會,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報告,報告根據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類型。那麼,報告到底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鄉村振興調查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鄉村振興調查報告精選15篇

鄉村振興調查報告1

為助推全市如期實現脱貧攻堅目標,根據全市人大工作會議的要求和市人大常委會2020年度工作要點安排,市人大常委會組成專題調研組,於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赴商都縣、化德縣等全市最後一批7個摘帽國貧旗縣就全市脱貧攻堅及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市脱貧攻堅進展情況

(一)總體情況

我市貧困面廣、貧困程度深、脱貧難度大,是全自治區脱貧攻堅任務最重的主戰場。全市2個區貧縣、8個國貧旗縣,750個貧困嘎查村,2015年底識別貧困户6、1萬户、13、7萬人,貧困村和貧困人口分別佔全區的20、4%、17、1%。其中商都縣、化德縣、興和縣被列入國家“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特困片區。“十三五”期間實施新一輪脱貧攻堅戰以來,

全市按照黨中央和自治區黨委脱貧攻堅的總體部署,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目標,精心制定脱貧規劃,動員全市各方力量,凝心聚力紮實推進“六個精準”“五個一批”為重點的各項脱貧措施。在中央、自治區等直屬機關定點幫扶和全市各級各條戰線幹部羣眾的共同艱辛努力下,全市相繼分期分批實現了貧困旗縣摘帽、貧困村退出、貧困人口脱貧的目標。豐鎮市和涼城縣、察右後旗三個貧困旗縣分別於2017、2018年貧困退出。剩餘7個貧困旗縣也在2019年底前通過了自治區第三方檢查評估驗收,並於2020年3月由自治區人民政府公告退出,我市取得了區域性整體脱貧攻堅戰決定性勝利。全市750個貧困村全部出列,貧困人口由2015年底的6、1萬户,13、7萬人減少到2019年底的1180户,2460人,貧困發生率由6、83%下降到0、12%。識別邊緣户7908户,14503人。

(二)主要成效

1、“一達標、兩不愁”目標基本實現。全市努力推進產業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全面落實兜底保障政策,貧困户人均收入穩步增長,全市農村牧區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底的2532元增長到2019年的6865元,穩定超過國家脱貧標準,基本實現了不愁吃、不愁穿的目標。

2、住房和飲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1)住房條件得到顯著改善。2016年到2019年,全市按照“住房安全保障全覆蓋、全達標”的要求,同步推進就地危房改造工程和易地移民工程,貧困户全部住上了改造或新建配套達標的新住房,住房條件得到了顯著改善。

危房改造方面:全市累計投入資金37、5億元,“4類重點對象”實施危房改造63369户,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户26060户。

易地搬遷方面:新建移民住房36769套,新建農村牧區敬老院16所,互助幸福院509處,安置搬遷36769户、7979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户20005户、貧困人口45785人,佔全部搬遷人口的57、4%。同時,加快配套基礎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落實產業扶貧、生態補償等措施,努力做到搬得出、穩得住、有就業、能致富。

(2)飲水安全基本“清零達標”。2016年到2019年,全市累計多渠道籌集投資5、7億元,新建飲水安全工程598處,改造飲水工程382處,覆蓋貧困人口2、9萬人。農村自來水覆蓋率達到80%,目前,全市209個村莊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已全部完工,農村牧區包括貧困户在內的常住人口飲水安全基本實現“清零達標”。

3、教育扶貧得到全面保障。我市嚴格兑現義務教育保障政策,對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進行動態監測、跟蹤管理、精準控輟,區別不同情況分別通過定向資助、送教上門、隨班就讀、特校入學的方式使貧困學生全部接受義務教育。2016到2019年,全市共發放義務教育資助資金6526萬元,資助貧困義務教育學生29427人次,其中特殊教育學生3140人次,有效解決了義務教育階段失學、輟學問題。

與此同時,拓展資助非義務教育階段貧困户學生能升學,有書念。發放普通高中(中職)資助金6147萬元,13800人次;發放高等教育資助資金13248萬元,14670人次,為貧困户困難家庭非義務教育學生升學就業提供了有效救助保障。

4、多種措施推進醫療保障。我市普遍創建了“精準篩查、靶向治療、慢病管理、大病兜底”的烏蘭察布健康扶貧模式,建立基本醫療保險、大病醫療保險、民政大病救助、大病商業補充保險、大病慢病基金五重保障制度,落實“先診療、後付費”“一站式報銷”等多項醫保政策。全市貧困人口基本醫療保險、大病醫療保險參保率均達到100%,重大病住院及慢性病報銷比例均達到90%。

5、產業扶貧穩步推進。全市把產業扶貧作為打贏脱貧攻堅戰的主要措施,持續扶持馬鈴薯、蔬菜、雜糧、中草藥和肉牛、肉羊、生豬、家禽等主導產業,通過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帶動和“先建後補、先買後補、先種後補、自建直補”的“菜單式”扶貧方式推動產業扶貧,截至2019年底,我市菜單式扶貧項目國家、自治區投入專項資金53133萬元,覆蓋貧困户52517户,貧困人口106839人。

與此同時,實施二、三產業扶貧項目。截至2019年底,全市網絡零售額總達13億多元,帶動貧困户11445户;全市農特產品進京銷售額達到4、03億元,帶動9427名貧困人口增收;旅遊產業帶動貧困户3711户,8944人;建設集中式光伏扶貧電站6個,總規模16、6萬千瓦,覆蓋貧困户6639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建設村級光伏扶貧電站170個,總規模27、8萬千瓦,覆蓋貧困村592個;發放扶貧金融貸款12、22億元;就業扶持貧困人口25147人,其中生態護林、鄉村保潔等公益性崗位就業11216人。

6、社會兜底保障政策全面落實。我市將動態出現的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全部納入兜底保障範圍,確保兜底保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2019年,全市落實貧困户低保對象11萬人次,發放貧困低保資金33110萬元,做到了應保盡保。

7、京蒙扶貧協作不斷深化。京蒙對口幫扶工作開展以來,北京市在產業落地、幹部交流和社會事業等方面給予我市大力支持。2018年—2019年,京蒙扶貧協作資金累計投入7、6億元(其中區及區以下投入幫扶資金13984萬元),實施京蒙項目307個。各貧困旗縣還分別與北京的8個對口幫扶區在教育、醫療、科技等方面建立了長期的結對幫扶機制,在社會扶貧方面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8、強化領導,壓實責任。全市嚴格落實“五級書記”抓扶貧的總要求,層層壓實責任,充實加強脱貧攻堅領導小組和駐村幫扶力量。組建了廳級領導帶隊劃片負責的18個脱貧攻堅專項工作推進組,92個駐鄉鎮(蘇木)的脱貧攻堅督導組。共派出駐村工作隊1318個,駐村工作隊隊長兼任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幹部5792人,充實加強了基層一線脱貧攻堅力量。

(三)存在的主要短板弱項問題

由於我市處於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貧困地區,相對底子薄、基礎差,穩定解決貧困問題、鞏固脱貧成果乃至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仍存在一些短板弱項問題。

產業市場化程度低。種養加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總量少,帶動輻射面不夠寬廣,相當數量的“菜單式”扶貧種養業農畜產品銷售處於自產自銷狀態。

貧困羣體中因病致貧和老弱病殘比例大,勞動和就業能力低。加之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給貧困户增收普遍帶來了較大的影響。

鄉村基層公共衞生服務設施落後、專業醫護人員缺乏,農牧民就近就醫不方便,小病大看的問題還沒得到有效解決。

貧困旗縣財力普遍困難,一些移民工程隨遷人口比例大,配套資金存在缺口,有的旗縣產生了新的債務。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普遍不夠完善,整體推進工作處在起步階段。

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緩慢,部分村“兩委”班子成員老齡化嚴重,文化程度低,發揮基層黨組織引領帶動作用還有差距。

二、鞏固脱貧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戰略的建議

(一)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建立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引領脱貧成果鞏固的長效機制

要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理念為指引,結合制定“十四五”規劃,完善鞏固脱貧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戰略有機融合的引領性總體規劃,重中之重是產業發展和生態屏障規劃。要完善全市生態功能區、特色產業區規劃,體現縣域特色、民族特色和田園特色,並儘量做到產業規劃、生態規劃、田園規劃、環保規劃等多規合一,建立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引領脱貧成果鞏固的長效機制,全面開啟鄉村振興的新局面。

(二)突出產業振興重點,建立產業轉型高質量發展的長效機制

脱貧成果鞏固和發展鄉村振興戰略重在產業振興。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引進和提升一批能帶動全市馬鈴薯、牛羊等種養主導產業鏈式發展的骨幹龍頭企業,特別是要藉助京蒙扶貧協作機遇,探索長期合作機制,注重從資本投入、技術引進、市場開拓方面深化京蒙合作,提升民豐(薯業、燕麥)、藍威斯頓、凱達、海高、賽諾、雛鷹、大紅門、伊利等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能力,夯實供應鏈、提升加工鏈、穩定市場鏈,推動城鄉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使之成為利益緊密、風險共擔、覆蓋農户的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產業。要圍繞鞏固我市國家級脱毒種薯基地、農業標準化示範基地以及京津地區綠色農產品供應基地,積極爭取認定一批“一村一品”示範村鎮。要扶持鋪天蓋地、數質並舉的專業合作社、農牧場主、經濟聯合體、村級集體經濟等,通過公司+農户訂單合同、託管代養、資產收益、勞務就業等形式,提高產業市場化組織程度,穩定增加貧困户收入。

(三)突出補齊鄉村公共衞生短板,建立多級衞生醫療保障的長效機制

一是要不斷拓寬社會商業醫療保險渠道。加強同各類社會商業保險機構合作,拓寬醫療費用報銷渠道,減輕地方財政壓力和個人支付費用,並逐步由貧困户受益拓展到鄉村常住人口普遍受益。

二是強化基層公共衞生服務能力建設。要藉助疫情常態化防控建設需要,充實加強基層衞生設施建設,招聘一批專業化醫護人員,增強基層應對公共衞生突發事件和一般常見病醫治能力。

三是建立上聯區外、下聯鄉鎮、信息互通、資源共享、遠程診治的公共衞生醫療網絡信息服務體系,提高農村基層公共衞生服務效率,形成多級支撐的衞生醫療保障的長效機制,更好地保障廣大人民羣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四)突出污染治理難點,建立鄉村生態宜居環境治理長效機制

持續推進鄉村環境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開展村容村貌、污水垃圾、殘膜污染治理的綜合整治工作。要推廣農村牧區生活垃圾“村收集、鎮轉運、縣(鎮)處理”運轉模式。要將全市農村環境保護作為地方立法重點,細化環境污染治理措施,形成鄉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法治長效機制。

(五)突出抓好“兩委”建設,建立基層組織引領鄉村振興的長效機制

要以提升基層黨支部戰鬥力為核心,落實自治區黨委《貫徹<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實施辦法和市委《關於鼓勵優秀人才回村任職和回村創業通知》要求,敢於破除基層幹部選拔任用體制上的障礙和機制上的梗阻,不拘一格多形式選拔人才充實到基層“兩委”班子,切實增強基層黨組織的生機和活力,成為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帶動羣眾脱貧致富,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堅強戰鬥堡壘。要依靠黨支部強化理想信念和使命教育,開展羣眾性感恩教育,不斷激發貧困人口脱貧致富的內生動力。要提升村民委員會自我服務、自我管理的能力,形成支部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創建和諧安定、鄉風文明的新農村。

(六)突出監測體系建設,建立預防返貧的長效預警機制

要把剩餘貧困人口脱貧、脱貧不穩定人口返貧和邊緣人口、外出返鄉人口致貧列為重點監測對象,建立脱貧信息監控平台,專人負責,專人跟蹤,形成防止返貧的預警機制。要嚴格落實“四不摘”的要求,確保政策不變、隊伍不散、幹勁不鬆,持續指導好產業扶持、培訓就業、醫療保障、社會保障等脱貧成果鞏固提升工作。

(七)突出抓好產業扶持和就業工作,克服疫情對收入的影響

要加快落實產業扶持資金,加快落實扶貧企業各項減負優惠政策,組織好企業的復工復產和農畜產品市場銷售,加大貧困户進廠務工、公益崗位就業扶持力度,努力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千方百計增加貧困户的收入,為脱貧攻堅國家收官提供有效保障。要做好鄉村振興項目申報工作,變疫情危機為發展機遇,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投入力度,在發展中增強地方財力,提高化解債務能力。

(八)做好整改完善工作,迎接國家脱貧普查驗收

要認真開展中央脱貧攻堅專項巡視“回頭看”和國務院扶貧辦對我區脱貧攻堅成效考核反饋意見的“大排查、大整改、大落實”專項行動工作,要做到逐村逐户逐人逐項核實,對各項漏洞再排查,對各項措施再加固,對各項要求再落實,確保貧困户“機卡”一致,賬實相符,所有問題整改清倉見底,確保順利通過國家普查驗收。

鄉村振興調查報告2

20xx年暑假期間,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學院“語”你同行實踐隊前往清遠市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福堂鎮新溪村,開展主題為“連山同語,民族同心”的暑期推普助力鄉村振興社會實踐活動。

作為入選20xx年“推普助力鄉村振興”全國大中專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志願服務活動團隊,該實踐站充分運用學校普通話測試站師資力量,助力民族地區語言文字工作,推動語言文字事業發展。

推普課堂樂趣多

實踐隊依託新溪村文化道德講堂,策劃並開展了“一筆一畫書寫國學經典”“紅色歌曲我來傳唱”“把傳統文化‘捏’進黏土作品”“我是推普小能手”等教學專題。

通過普通話與思政教育相融合的系列活動,增強孩子們的語言文字規範意識,激發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

體驗民風民俗

為更好地瞭解壯族文化,實踐隊採訪了壯族八音傳承人——楊萬凱老師和他的八音隊部分成員,瞭解壯族八音的歷史由來、演奏樂器以及壯歌、嘗新節等傳統民俗,聆聽楊老師清唱《壯鄉六月六》,“沉浸式”學習演奏鑼、鼓、鈸、嗩吶、鐃等樂器,感受不同的傳統文化。

此外,通過入户調研,隊員們瞭解了壯族羣眾的普通話使用及民俗文化傳承等情況,並與當地村委會幹部、民俗文化傳承者進行座談。

專家線上“雲”宣講

在“雲”宣講課堂上,國家級普通話測試員、廣東省普通話測試一級複審專家李雲霞為新溪村村幹部、青壯年進行關於語言文學的宣講及培訓。

“線上宣講的形式很好,坐在辦公室就能聽講座學習,還能進行語音互動,真心點贊!”新溪村黨員楊超玲説。

通過此次社會實踐,實踐隊隊員們深切感受到少數民族同胞的熱情好客、團結友善,感悟“書同文、語同音、人同心”的深刻內涵,進一步增強以青春之力推進語言文字服務鄉村振興、促進各民族交流的使命感。

鄉村振興調查報告3

科技興農是保證現代化農業發展必須的智力支持,而作為老科協組織科技助力鄉村振興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為了更好地履行這個職責東安區老科協協,對幾年來的科技助力鄉村振興進行了調查研究,現將調查情況進行報告。

一、基本情況

我區現有一個興隆鎮,轄17個村,總人口:33586人。農業經營形成菜、豬、奶牛、雞等四條產業鏈條。土地面積65700畝,年出口蔬菜1.1萬噸。

東安區老科協於2013年春,在興隆鎮組建了東區老科協農業分會,鎮黨委對老科協工作非常重視,推選即將退休的正科級幹部劉繼耀擔任會長。這個分會有會員10人,志願者13人(現在正在待批農業相關技術職稱),這些老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這片富饒的土地上,發揮老科技工作者智能作用,演繹出精彩的科技助力鄉村振興的華美篇章。

二、作法和成果

(一)發揮陣地作用,助力科技知識推廣

興隆鎮現有鎮農業技術推廣學校一處,17處農家書屋。東安區老科協農業分會牢牢佔領這些陣地,為振興鄉村及時送去所需技術。每年利用農業技術推廣學校,為養殖、大田種植、蔬菜種植農户進行專業培訓。僅2020年春農閒期間,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條件,仍然舉辦了二期培訓班,一期是大田作物管理和大棚種植為內容的專題培訓,另外一期是奶牛和養豬技術專題講座,受訓達300多人。辦學內容接近實際,辦學形式靈活多樣,有外請專業科技工作者講座、有養殖、種植專業大户現身講體會、傳經驗,類似這樣的培訓班每年都要舉辦三次以上,深受村民的歡迎。

通過調查在鄉村振興的進程中,一個重要的、廣泛的科技傳播陣地,那就是農家書屋。17個村每個村都有一處這樣的書屋,裏面存有村民所需的科學種田和養殖等書籍,村民隨時都可到書屋閲讀所需資料,特別是農閒季節這裏是最活躍的,村黨支部有計劃組織村民進行專題學習,有時宣傳黨的三農政策、有時學習科學種植、養殖材料,更為接地氣的是請本村的種植、養殖大户介紹經驗,這樣使農家書屋真正起到了學科學的最好陣地。

在發揮陣地作用的過程中,東安區老科協農業分會起到了橋樑紐帶作用,請專家講課,幫助村黨支部利用農家書屋進行農業技術宣傳學習,真正的做到了在科技助力鄉村振興中科學技術的推廣。

(二)藉助外界力量,助力科技轉換成果

在科技助力鄉村振興中,僅我們的力量傳授科技知識和技術指導明顯不足,為了使科技興村轉換成經濟成果,多年來我們堅持藉助外界力量補上我們的短板。鎮農業技術推廣學校辦班,除了我們自己科技人員授課外,會經常外請市農業技術推廣站、農機站等技術人員講課。

農業分會為了助力鄉村振興,在為村提供科技服務中,起到了牽線搭橋的作用,經常深入到村屯徵求村民對科技種田、養殖等需求,幫助請專家授課,幫助推銷農產品。會長劉繼耀曾多次深入到東勝村,根據這個村是朝鮮族村的特點,幫助村委會籌劃致富項目,利用戰備防空洞儲存淹制辣白菜,年出成品8噸多,創利潤4萬餘元,增加了村集體積累。

這個村以種水稻為主,品牌彩稻名揚省內外,為了增加水稻產量,他們聘請温春農業經濟學院教授李東學為駐村顧問。李教授以老科學家的負責精神,經常深入到田間地頭進行面對面指導。而且在這個村培植研發無土栽培育苗,利用廢棄木耳菌袋作為培養基。村委會給李教授開闢專項試驗基地,他和牡丹江師範學院合作,正在研究試驗提高彩稻抗病率。

橋頭村外請專家對如何利用地源優勢開發旅遊業進行論證,現已經設計出花園採摘,賽車場等項目。為了創造良好的旅遊環境,他們從市交通局、文化局等單位籌措資金近百萬元,從政府爭取專項項資金120萬元,修建道路、文化廣場、安裝了路燈。區老科協利用老區名牌為他們申請專項資金44萬,為這個村的振興注入了財力,使村容靚了起來。

在科技助力鄉村振興中,區老科協發揮職能作用,為村民科技服務牽線搭橋。我們曾先後深入到五味子生產基地,幫助他們研究年度生產計劃和產品銷路。曾為紅霞蔬菜合作社的組建提供服務,工商執照、規章制度,都是區老科協幫助辦理、制定的,而且經常深入到合作社跟蹤生產情況,提供建設性意見。為了將科學技術真正為發展村級經濟服務,我們與農業分會的同志多次到河西村興源豬場,與場長姜中鋒共同探討養豬遇到的問題,先後幫助他們解決了預防口蹄疫苗、接種等問題。與區農業局、鎮畜牧站協調為他們送去信息、技術,使其增加了科學養豬技能,增加了收入。

區老科協為了扶持迎門山粘玉米發展,幫助他們進行綠色食品印證,幫助解決粘玉米儲存資金不足問題,原市老科協會長李春一為粘玉米合作社解決了15萬資金,區老科協申請專項資金7萬,為他們的冷庫改造提供了幫助。

為了助力鄉村振興,我們從技術、資金、項目進行了真心幫助,為受助村屯增加了動力,並已經轉換為豐碩經濟成果。興源養豬場在市場波動中站穩了腳跟,形成良性發展態勢。橋頭村一年一個台階,已成為東安區的排頭兵。迎門山粘玉米,物美價廉佔領了杭州、青島等大城市市場。

(三)精心培育典型,助力科技致富

東安區老科協和下屬農業分會,幾年來堅持典型引路,帶動鄉村振興,先後培育了五味子生產基地、迎門山粘玉米、興源養豬場三個示範户。

為了助力鄉村振興,多年來我們將迎門山粘玉米合作社作為示範點。迎門山粘玉米合作社由31家農户組成,採取股份制,每人入股資金數千元到一萬元不等。近年來,累計投資270多萬元,每年冷凍儲藏粘玉米500萬穗,近幾年平均年產值達300多萬元,純收入近百萬元。我們抓住這個典型,經常深入到這個村進行跟蹤問效,幫助他們出主意想辦法,解決遇到的一些難題。幫助他們進行綠色食品國家認證,出主意註冊了迎門山牌粘玉米商標。

迎門山的粘玉米合作社,拉動了迎門山村及周邊村屯300多户的經濟效益,全村150多村民參加合作社勞動,不用出村,在家門口就可以掙到比外出打工多的工錢。由於實行了科學種田,粘玉米種植比其他玉米每畝可多收入300元,每年給迎門山村創收近百萬元,合作社入股成員每年分紅一萬多元。

如今在牡丹江市裏開設了迎門山牌粘玉米專賣店,給市民的菜籃子裏增添了一道返季的健康綠色食品,深受市民好評,而且還遠銷省內外。這個合作社被牡丹江市農委評為“三星級農民專業合作社”、被牡丹江市創建三優文明城市領導小組辦公室評為“十佳魅力農民合作社,真正成為種植業的示範户。

我們將興源養豬場作為養殖業示範點,幾年來一起關注它的發展。姜中峯的養豬事業越做越大,現已成為總投入100多萬元、養豬1000多頭、年收益幾十萬元的有一定規模的養豬專業大户。姜中峯致富後,不忘幫助他人,服務百姓。有許多新的養豬户不懂技術,他無償傳授經驗。對有些困難的養豬户,他減價或本錢賣給他們飼料及藥品。在他的影響下,周邊農村一批養豬户也富裕了,過上了好日子,真正起到了示範户的作用。

在興源養豬場發展過程中,區老科協、農業分會經常到豬場瞭解需求,並根據需要曾經到技術推廣站、藥店、配種站溝通相關事宜,曾經請專家為豬場號脈,制定防疫、養豬措施。

實踐證明典型的力量是無窮的,他帶動了本村和周邊村屯科技振興鄉村的發展。

三、問題和建議

經過走訪調查我們看到了科技助力鄉村振興的一些好的作法,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1、由於農村城市化進程較快,土地徵用較多,可耕地逐漸減少,這樣就迫切需要在有限的土地上生產出更多的糧食、蔬菜,這樣科技種田尤為重要,而現狀是村民對這個現狀認識不足。有的還秉持因循守舊的種植方法,缺少科技種田意識。針對這個問題應該加大對村民科技種田意識教育,通過農業技術推廣學校、農村書屋強化這種意識教育,從思想上真正解決科學種田問題。

2、科技振興鄉村經濟,當前比較突出的問題農村科技人員明顯不足,農業局、科技局,不應只有上傳下達的職能,而更應該有技術指導職能,現在這個職能明顯力量不足,甚至是沒有。針對這個問題,相關部門在招聘公務員時應該增加專業技術人員吸納,使其能夠深入到生產一線進行內行指導。同時也要加大對農村本土技術人員的培養,通過一定的理論培訓使其豐富的實踐經驗上升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複合知識,成為科技振興鄉村最得力的技術力量。

3、東安區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多年來旅遊業發展比較緩慢,問題在上邊的支持力度不夠,沒有給予寬鬆政策。現在省已經召開了三屆旅遊項目推介會,明年將計劃在牡丹江召開推介會,我們應該利用好這個有利契機,大力發展我們的鄉村旅遊業,在風景區增辦特色採摘園、農家飯莊、滑雪場等旅遊項目,使牡丹峯這個國家級森林公園煥發出亮麗光彩,成為人們嚮往的旅遊聖地,帶動東安區以及全市的旅遊業發展,使我們的綠水青山、冰天雪地真正變成“金山銀山”。

鄉村振興調查報告4

一、基本情況

我局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為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和文化活動的開展。一是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截止20xx年底,我市完成80%的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今年剩餘20%建設任務,並且將為已建成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的510個行政村、社區進行設施設備提升,以利於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和小廣場服務效能發揮。二是文化活動開展,今年計劃開展“我們的中國夢20xx年‘歡樂進萬家·迎新春文化惠民行’”文藝演出、流動圖書服務進基層、文化遺產圖片展、大美xxx攝影展、迎新春送春聯等活動;20xx年迎新春攝影展;第五屆民間藝術匯演;“羣文之星”週末大舞台;“全民閲讀季”活動,慶七一文藝匯演;迎國慶文藝演出;“一村一年一場戲”送戲下鄉活動;農村公益電影放映;各類書畫展、攝影展等。

目前,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已進入建設階段,計劃下月對建設情況驚醒督查檢查。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設施設備提升工程已進入招投標階段,計劃招標完成後儘快配備。文化活動已開展完成“我們的中國夢20xx年‘歡樂進萬家·迎新春文化惠民行’”文藝演出、流動圖書服務進基層、文化遺產圖片展、大美xxx攝影展、迎新春送春聯等活動;20xx年迎新春攝影展;第五屆民間藝術匯演。“全民閲讀季”啟動儀式將於本週末4月22日舉行,拉開閲讀季序幕;“一村一年一場戲”送戲下鄉活動進入招標階段,計劃下月底前開始送戲下鄉活動。

二、目前存在的問題及制約因素。

(一)思想認識有差距。市委、市政府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視程度和力度不斷加大,把文化建設納入了全市科學發展績效考核,但個別鄉鎮(街道)、村(社區)的重視程度不夠,重經濟輕文化的現象仍然存在,市鄉村三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發展不平衡,基層文化設施利用率較低、服務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二)財政投入不足。我市屬於資源枯竭地區,市級財政保障能力相對不足,而且由於基礎差,歷史欠賬多,文化事業投入還有較大差距。比如我市送戲下鄉演出費用只有xxx元每場,泰安市本級已達到xxx元每場,經濟發達地區已達到每場10000元以上。

(三)隊伍亟需強化。雖然每年組織培訓,但因經費問題,培訓次數有限。而且按照國家、省標準要求,全市文化人才結構不夠理想,總量不足、斷層斷代、人員老化;鄉鎮文化站存在混編混崗使用現象;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雖有服務人員,但多由村幹部兼任,成為制約基層文化發展的瓶頸,亟需引入社會力量。

三、下一步的對策及意見建議

(一)加大資金投入,完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提出的一項戰略任務,是政府重要職能的體現,是實現人民羣眾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要進一步提高對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重要性。要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整體規劃,有目標、有計劃地逐步推進。要健全完善公共文化財政投入、運行保障、人員培訓、服務管理制度,使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走向規範化、制度化軌道。要健全完善考核評價機制,加大文化在考核中的比重,重點對文化設施運行、經費保障、專職人員配備、服務功能發揮及活動開展情況進行考核。

(二)形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合力。

一是優化資源配置。要統籌文化資源,注重吸收運用市場、社會等非政府資源,按市場規律,提升資源運行效益,促進公共文化資源共建共享。如建立城鄉聯動機制,在鄉鎮街道、中心村設立文化館、圖書館分館;再如,建立農村文化資源庫,把送戲下鄉演出、公益電影放映等資源形成文化“大禮包”,採用政府花錢買服務的方式,由農民自行選定。二是加大對落後地區的支持力度。現在城鄉文化設施建設不平衡,農村文化設施相對落後,要制定針對農村文化發展的專門扶持政策,對落後的文化設施進行改造。

(三)創新公共文化服務運行機制。

要進一步明確各類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服務標準、日常管理使用制度,着力完善鄉、村兩級文化陣地運行長效機制,確保羣眾文化活動有序開展。公共文化單位要堅持免費對外開放,提升自身服務能力,大力開展各項文化活動,擴大羣眾參與。

(四)豐富公共文化服務內容。

文化惠民要緊接地氣,堅持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問效於民,針對不同人羣的文化消費需求,有針對性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產品。深入開展送戲、送電影、送圖書下鄉等文化惠民活動,開展優秀傳統文化進鄉村、進校園等活動,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豐富農村、社區、機關、廣場和校園文化。要精心策劃特色文化品牌,組建羣眾文藝隊伍,適時舉辦文化藝術節、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展示等豐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活動,豐富羣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五)加強基層公共文化人才隊伍建設。

一是健全完善文化人才培養機制。堅持培養和引進並重,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相結合的辦法,統籌抓好專業隊伍、莊户劇團、基層文化帶頭人建設,不斷提高全市文化隊伍的業務水平和整體素質。要充分發揮民間組織和民間藝人在活躍基層文化生活中的作用,積極培養基層文化建設的帶頭人。二是健全完善文化人才引進機制。配齊配強鄉鎮綜合文化站、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專職人員,發展壯大文化志願者隊伍,形成一支紮根基層、服務羣眾的專兼職文化服務隊伍。三是健全完善文化人才激勵機制。要提高公共文化服務人員的待遇,在考核中,對有突出貢獻的專業人員、文化帶頭人給予獎勵或表彰,廣泛宣傳其先進事蹟,優先提拔重用。

(六)構建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人才隊伍的培訓機制。一是持續推進“金種子”培訓工程,堅持“菜單式”培訓,在充分徵求基層意見的基礎上,深入基層組織民間舞蹈、戲曲培訓。二是深入推進“圖書館+書院”公共文化服務模式,深化與xxx的合作,開展琴棋書畫、茶道和傳統民間藝術傳承活動。三是持續推進文化館免費開放培訓工作,開展羣眾性美術、書法、攝影、聲樂等專業培訓班。

鄉村振興調查報告5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為鞏固脱貧攻堅成果,助力推進鄉村振興,20xx年暑期,臨沂大學24個學院、2個校區,組建150餘支暑期“三下鄉”鄉村振興實踐團,前往鄉村田野,實地開展義務支教、科技助農、鄉村文化建設等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為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

創新支教課堂,助力鄉村教育

為豐富鄉村學生暑期生活,提升鄉村教育水平,實踐團結合專業優勢,奔赴各地開展支教活動。體育與健康學院“奧運情健康行”鄉村體育健康傳播實踐隊和“少年情·健康行·中國興”鄉村振興體育健康傳播實踐隊分別赴莒南縣團林新城社區與平邑縣桃峪村,為青少年傳播體育健康知識,開展生動有趣的營養膳食專題課堂,帶領他們進行體育運動,探尋運動樂趣。臨沂大學星光護航員支教團前往臨沂市莒南縣團林新城社區進行鄉村支教。支教團開設了生態課、手工課、美術課、音樂課等一系列特色課程。在支教團成員們的指導下,孩子們利用彩泥、舊紙杯製作出精美的擺件,用手中的畫筆描繪所思所想。支教團成員還將“藍曬”工藝帶到課堂上,讓孩子們體驗到傳統工藝與大自然的美。

農林科學學院成立教育振興實踐團——建設‘沂’‘莒’奪魁學習屋實踐團,在臨沂市莒南縣大店鎮大仕溝社區建立學習屋,實踐團成員給小朋友們測體温做登記、發放水杯、輔導作業,教小朋友唱歌、做手工、學舞蹈,針對性為中、小、幼等不同學齡階段的青少年提供高質量伴讀服務和課業輔導活動,打通鄉村振興教育提升“最後一公里”。歷史文化學院“三下鄉”社會實踐團走訪濟寧市微山縣韓莊鎮,與當地留守兒童聊天談心、分享成長經歷,主動承擔起為留守兒童輔導作業的責任,進行教育關愛。

推普助力鄉村振興實踐團隊利用專業優勢,結合各地風俗特色,分別在新疆、河北,山東臨沂、青島、濰坊、泰安等地,走村入户,通過吟誦黨史詩詞,校正孩子鄉音方言,推廣普通話,助力鄉村振興。

調研鄉村發展,推動科技助農

物流學院“青春向黨,沂往無前”實踐隊前往野店鎮北晏子村與全國勞動模範牛慶花交流,走訪當地村民,瞭解當地經濟發展狀況、產業結構、經濟發展方向、特色農產品種植及銷路等,並下地體驗,參觀蜜桃種植地,進一步調查農產品的品質、村民收入和農產品銷售狀況。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指尖青春·碼上未來”科技助農實踐團前往臨沂市蘭山區葡豐源種植家庭農場——鮮桃園深入社會實踐,共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以“互聯網+社會實踐”新模式鄉村振興助農,通過實地採訪和調查,瞭解當地的農業政策與農業技術的發展運用狀況,更好地響應鄉村振興發展戰略,運用所學知識,為鄉村產業振興添磚加瓦。

數學與統計學院“三下鄉“社會實踐團結合專業知識,對臨沂朱村、濟南三澗溪村、東營楊廟社區、青島上流佳苑及大棗園社區的數字化鄉村振興展開由點到線的實地調研學習,瞭解電商直播、數字賦能雲平台、鄉村致富特色產業鏈等一系列智能化、便民化、科技化的振興途徑。醫學院“枝葉情,鄉村興”三下鄉社會實踐團赴臨沂市平邑縣開展實踐活動。通過實地調研、參觀考察等方式深入瞭解平邑科技創新產業園園區生產、建設的基本概況及“技術轉移中心+科研研究院+創新創業園”的新型運行模式,依託平邑縣科技創新產業園和山東茗日紅茶業有限公司金銀花種植基地,開展中藥材資源調研,積極搭建大學生中草藥項目創業就業實踐基地,深入體會科技創新在鄉村振興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激活鄉村文化,建設美麗鄉村

激活鄉村文化底藴,推進鄉村文化建設。臨沂大學與山東大學、山東師範大學、山東藝術學院、濟南大學聯合,共同圍繞當地特色開展了“弘揚沂蒙精神推進鄉村振興”主題牆繪活動。圖文並茂的牆繪,不僅美化了鄉村環境,更營造了講文明樹新風的良好氛圍,使人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優秀文化的薰陶,感受精神文明建設新風尚。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星火”發展成就觀察團走進蒙陰縣桃墟鎮安康村及百泉峪村,訪問桃木雕刻傳承人石少鬆,以實地調研的形式,探索全域綠色生態資源價值轉換路徑,打造鄉村振興的新樣板。

大學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生力軍。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為廣大青年學生提供了走進鄉村、瞭解鄉村、建設鄉村、振興鄉村的重要途徑。臨沂大學作為紅色大學,始終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要使命,成立山東省高校首個實體建制的鄉村振興學院,鼓勵更多青年學生深入鄉村實踐,融入鄉村振興,充分發揮大學生的聰明才智,為各地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

鄉村振興調查報告6

為進一步提高調查研究水平,根據xx調研實施方案,近期就x鄉發展鄉村旅遊助力鄉村振興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調研基本情況

此次調研採取了資料查閲、實地考察、走訪調研等方式,先後深入到x鄉各村開展了調研活動。共訪談相關人員x人,收集相關資料x份。通過對x鄉發展鄉村旅遊工作整體狀態的梳理,特別是針對存在的現實問題進行了深度思考,面對面、心貼心向廣大幹部羣眾詢計問策,對下一步發展鄉村旅遊助力鄉村振興工作的推進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

二、基本情況

(一)基本鄉情

x鄉位於x縣南部山區,x北麓,與x接壤,距離縣城x公里。19xx年確定為x鄉,為全省八個少數民族鄉之一。全鄉總面積x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x畝,林地面積x畝,下轄4個行政村,共x人,其中x人。境內生態優美,風景秀麗,負氧離子濃度超過8000個/cm3,是一處天然氧吧,擁有獨特的民族風情、豐富的人文古建築文化和優美的自然風光,全年旅遊人口數約達x萬人。

(二)鄉村旅遊發展情況

近年來,x鄉立足“旅遊興鄉,生態靚鄉,綠色崛起”的發展戰略,依託畲漢風俗,突出古村文化,保護秀美山水,落實民生共享,以“打造贛閩醉美山水之鄉,扮靚畲漢醉美風情小鎮”的發展目標,依託優越的生態資源和豐富的畲漢文化,抓住縣委政府提出的把x鄉打造成為鄉村旅遊的樣板地大好機遇,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助力鄉村振興。

一方面,結合民族特色文化建設秀美鄉村點。突出大巖秀美鄉村建設重點,特聘請專業團隊,對大巖進行以AAA級景區標準的秀美鄉村設計。對大巖進行的秀美鄉村打造,共投入資金520餘萬元,完成了房屋改造、庭院改造、停車場、x文化廣場、道路瀝青、遊步道、觀景台、電網線路改造等基礎建設項目,景區建設初見雛形,為下步發展全域鄉村旅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兼顧實施x村陳家、沿河新村秀美鄉村建設。投入資金70餘萬元對陳家、沿河新村進行了環境提升、景觀建設等項目。此外,重點打造樑家秀美鄉村點,對中村村樑家自然村進行秀美鄉村點打造,實施了古樹林景觀公園、路網改造、房屋改造、環境提升、改水等項目。其中秀美大巖建設當前被列為全縣“AAA”級鄉村旅遊點,x村雷家成功向上申報“傳統古村落”。

另一方面,大力推廣民族文化。深入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畲漢一家親”文體活動,推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動建立民族文化進校園,在中國小開展民族體育班、傳統文化興趣學習組活動,重點加強了對中國小生的民族團結教育。把基層黨建示範點建設、x文化村寨、秀美鄉村建設相結合,打造了x村“x雷家”旅遊文化品牌和大巖村“獨豎尖下的美麗畲寨”,在傳承發揚x文化同時,推動了旅遊產業的發展。

三、基本成效

當前旅遊景區呈開放免費模式,但是帶動了地方”吃、住”兩方面的經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帶動當地特色農產品包括茶葉、有機大米、綠色有機蔬菜和家養雞鴨等的產銷。與此同時,帶動經營酒店的店主年收入增加數萬元,這於當地經濟而言,具有顯而易見的促進作用。2020年,全鄉財政收入達到1124、94萬元,與2016年同比增長20、7%。

四、存在的問題

1、宣傳不到位。自從x鄉發展鄉村旅遊以來,宣傳少、宣傳範圍小、宣傳質量不高,只能吸引少部分周邊地區的遊客前來遊玩。最為主要的是,宣傳內容不夠突出,無亮點,不夠抓住人心,吸引力較低。同時產品與地方景點掛鈎捆綁宣傳較少,許多遊客知景點,不知當地特色農產品,難以通過旅遊產業來帶動當地農業的發展,造成第一、三產業之間形成隔離帶,無法聯合發展。

2、交通不便利。由於x鄉地處山區,道路易受大型運輸車輛和自然災害損壞。對外連接的公路等級較低,加上年久失修,路面損壞嚴重、路面狹窄、彎道多,且臨水臨崖,冬季較長時間結冰無法通行,存在巨大安全隱患,嚴重影響羣眾和遊客安全出行。不便的交通導致眾多有意向來篁碧旅遊的遊客望而生畏,從而影響着我鄉旅遊產業的發展。

3、規模不完整。現已建成的秀美鄉村有大巖村、樑家、中村,初具規模。但對於x村內,仍然存在村內道路年久失修,交通不便的情況,這使得全鄉域的鄉村旅遊不成規模,造成遊客體驗感下降,影響到遊客宣傳的口碑,從而影響到旅遊經濟的發展。

4、文化傳承弱化。因經濟社會發展,現x鄉居民聚居地多為畲漢混居,文化習俗逐漸漢化,原有x傳統禮儀不斷淡化、簡化,x傳統文化保留情況堪憂。加之缺少青壯年,文化傳承也成為了一大難題。

5、產業發展薄弱。x鄉境內多山地,平均海拔高達900~1000米,氣候寒冷潮濕,加之自然災害頻發,如山洪地質災害、低温冰凍等,導致現有耕地面積少,只能以茶葉、毛竹種植產業為主;且因地勢、氣候原因,不利於經濟作物種植,綠色產業的發展也一直處於滯後狀態,產業結構也比較單一;各種作物的種植仍然以單家獨户生產為主,種植面積分散,沒有形成規模化的產業基地;生產方式上,普遍屬於粗放式經營,管理手段落後,缺乏現代化的經營理念。

五、解決問題的相關建議

1、堅持政策優先,加大基礎性設施建設。建議對現有通往縣城的道路進行修繕提升,加快實施互聯互通工程,重點改造石壠至東山、港口至篁碧、集鎮外環路、樑家橋及連接線等公路,早日實現融入縣域大交通網絡。同時要繼續積極爭取上級的各種優惠政策和項目支持,強化人力、物力、財力的保障。

2、依託天然優勢,發展特色產業。對鄉村資源進行整合,通過合理規劃佈局,提高閒置土地資源開發利用率,大力發展篁碧茶葉、高山果蔬、林下種植等特色產業,全面壯大村集體經濟,提高村集體收入。

3、完善鄉村建設,擴大旅遊規模。充分利用好篁碧“清涼資源”,引進旅遊投資主體,建設一批康養和民宿項目,要加快x村美麗集鎮建設腳步,規劃建設x特色商業示範街,推進實施全域旅遊,滿足當地羣眾和外來遊客的吃喝遊購物需求。只有全域內各秀美鄉村點都能達成規範化的景點,才能使整個x鄉的形成完整的,具有規模的鄉村旅遊地,從而使當地的旅遊發展更具規模,以帶動經濟發展,提高當地居民收入,助力鄉村振興。

4、加大挖掘力度,提升x文化輸出。依託悠久的畲鄉歷史,持續深入挖掘和傳承獨特的x文化,重點挖掘書鄉文化、飲食文化、進士文化、宗祠文化等,並將這些融入羣眾生活和學校課內外教育,通過支持開設畲語課程、x射弩和蹴球教學活動,編排x歌舞,舉辦“x三月三”民俗節日活動等,讓x的優良傳統家風文化深入羣眾。將x文化元素和產業發展深入融合,進一步整合本土x文化,將獨特的x元素融入旅遊、特色農業等產業發展,打造畲鄉產品品牌化影響力。

5、強化宣傳力度,做好旅遊推介。通過整合篁碧優質旅遊景點資源和優質特色產品,打造特色推廣文案,並通過比如官方微信公眾號、微信公眾號友號、官方微博號、居民朋友圈等網絡宣傳方式進行宣傳。或者是通過舉辦特色活動,吸引遊客,並在活動上對本地特色產品進行宣傳,從而擴大知名度。

鄉村振興調查報告7

一、xx市農村金融發展現狀

(一)農村金融體系不斷豐富完善

改革開放以來,xx市農村金融體系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逐步完善的過程,初步建立起以農村政策性金融、商業性金融、合作性金融為主,以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為輔的多元化、多層次農村金融體系。截至2020年xx月末,全市共有農村政策性金融機構(xx發展銀行)x個、商業性金融機構(xx銀行、xx銀行)x個、合作性金融(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xx個、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xx個。

經過xx多年的改革和發展,xx市的農村金融體系在不斷完善的同時,也為廣大農村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更加多樣化的金融服務。

(二)農村金融供給能力不斷增強

近年來,xx市銀行業金融機構結合自身實際、因地制宜,推出了一系列惠農惠民的金融產品,為鄉村振興提供了便捷高效的信貸服務。如農行“連貸通”、郵儲銀行“小微易貸”、農信社(農商行)“鄉村振興貸”、工行“網貸通”以及建行“税易貸”等產品,有效發揮了金融在培育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中的作用,有力支持了春耕備耕、糧食生產和收儲制度改革以及水電氣網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截至2020年x月末,全市涉農貸款餘額xxx。xx億元,較20xx年末增加xxx。x億元,增長xx。xx%。“十三五”期間,xx市銀行業金融機構的信貸投放能力不斷增強,涉農貸款規模不斷擴大,有效滿足了涉農企業和農户的金融需求。

(三)農村金融改革不斷推向深入

一是農村信用社改制工作不斷推進。20xx年以來,按照《xx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縣級聯社分批改制組建農村商業銀行工作方案的通知》(x政發〔20xx〕xx號)要求,xx市分四批完成了x家農信社改制農商行工作,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公司治理結構進一步完善。二是xx銀行三農金融事業部相繼成立。中國農業銀行xx市縣兩級分支機構相繼成立三農金融事業部,明確了三農金融事業部“縣域+涉農”的職能邊界,對推動“三農”和縣域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三是農村抵押物範圍不斷拓寬。為解決農村抵質押物不足問題,20xx年,xx縣、xx縣被xx省列為林權抵押貸款業務發展重點縣。20xx年,xx縣被列為全國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縣。“兩權”等抵押範圍的擴大,為盤活農村資產資源,增加農業生產中長期和規模化經營資金投入,穩步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提供有益的探索。

(四)農村金融生態不斷優化

一是金融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截至2020年x月末,全市農村地區銀行網點xxx個,布放ATM機xxx台,POS機具xxxxx台,農村人均持卡量x。xx張。二是信用體系建設持續推進。近年來,人民銀行xx市中心支行深入推進“信用鄉、信用村、信用户”創建工作,全市採集農户信用信息xx。xx萬户,佔全部農户數的xx%。共評定信用户xx。xx萬户,信用村xxx個,信用鄉鎮xx個,佔全市xxx個鄉鎮的xx。x%。xxxx年,全市共有x。x萬户農户享受到了無擔保、無抵押的信用貸款和優惠利率,金額達x。x億元,平均利率x。xx%,為農户節約成本約xxx萬元。三是金融消費權益得到有效保護。人民銀行按年對銀行業金融機構落實金融消費權益保護情況進行評估,20xx年度全市評定A類機構x家,B類機構xx家,C類機構x家。同時,持續加強現場來訪投訴諮詢人員的接訪和xxxx投訴諮詢電話及時分處辦理。2020年辦理xxxxx投訴xx起。

(五)政策保障力度不斷加大

人民銀行xx市中心支行靈活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三農”、扶貧、民營小微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不斷提升貨幣政策執行效果。一是確保人總行新設的兩項直達實體工具落地見效。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響,xx中支通過靈活運用普惠小微信用貸款支持計劃和貸款延期支持工具,有效緩解了中小微企業資金週轉難題。截至xxxx年xx月末,通過“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計劃”成功向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提供x。xx億元再貸款資金支持,排名全省第三位。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支持工具金額x。xx億元,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獲得貸款延期激勵資金xxx。xx萬元,排名全省第一位。二是存款準備金政策得到有效落實。xxxx年x次定向降準,增加法人金融機構可貸資金xx億元;xxxx年x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x。x個百分點,為全市法人金融機構釋放資金約x。xx億元,有效增強了法人金融機構的信貸投放能力。三是信貸政策支持再貸款的運用不斷強化。xxxx年以來,全市人民銀行累計投放支農(含扶貧)再貸款資金xx。xx億元(含展期),xxxx年xx月末,全市支農(含扶貧)再貸款餘額xx。xx億元,有效加大了金融機構對三農、扶貧、民營小微等領域的支持力度。

二、金融支持鄉村振興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一)基礎設施建設較為緩慢,金融發揮作用渠道不足

一是農村金融服務網點少。因轄內農村區域廣且分散,農村地區資金交易量少、交易不活躍,涉農金融機構基礎設施投入收益低,導致金融機構布點和基礎設施投入的積極性不高。當前xx市農村地區銀行網點數為xxx個,遠少於xxx個行政村的數量。二是農村地區電信基礎設施建設落後。農村地區人口分散,加之交通不便,農村地區的電信網絡建設普遍落後,信號差、網速慢、費用高、用户體驗不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移動支付的發展。

(二)農村產業發展不強,金融發揮作用支撐不足

xx市地處滇中腹地,屬於傳統的農業大市。從農村產業來看,主要為煙草、蔬菜、種養殖,缺少農業龍頭企業帶動,一、二、三產業融合度不夠高。從層次上看,大多數農產品屬於初級農產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小。生態農業以採摘、休閒和觀光旅遊為主,對人文歷史、民族風情等利用較少。同時,農村主導產業同質化明顯,競爭比較激烈。產業發展不強導致金融資源缺少支撐,難以有效落地。

(三)風險緩釋機制不完善,金融發揮作用動力不足

一是融資擔保體系不完善。目前,全市共有融資擔保有限公司x家,但正常開展擔保業務的只有xx市融資擔保公司x家,由於在縣域一級尚未成立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難以有效滿足融資擔保需要。二是農業保險廣度、深度不夠。農業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弱,抵押貸款大多用於種植及收購農產品,一旦遇到較大的自然災害或市場價格波動,借款人的經營風險將迅速轉化為銀行的信貸風險。xxxx年,xx市人均保險密度xxxx。xx元、保險深度x。xx%,分別低於全省(人均保險密度xxxx元,保險深度x。x%)xxx。xx元、x。xx個百分點,低於全國(人均保險密度xxxx元,保險深度x。x%)xx。xx元、x。xx個百分點。三是沒有建立風險補償機制或風險補償機制形同虛設。當前,xx市仍有縣市未建立風險補償基金,即使已經建立的縣市,也存在貸款出現不良難以代償的情況。以扶貧小額信貸為例,截至xxxx年x月末,全市扶貧小額信貸餘額xx。xx億元,出現不良貸款xxxx萬元,但只有x。x萬元實現代償,代償率x。xx%,風險收益不對等制約了金融發揮作用的積極性。四是盡職免責制度未有效落實。當前,雖然各類政策要求金融機構完善和落實“盡職免責”制度,但在具體實踐中由於盡職免責證明過程和材料較為複雜,“盡職免責”制度難以有效落實和發揮作用。如xx市內某商業銀行共有職工xxxx多人,僅xxxx年就對xxxx人次進行了問責,給予xxxx人次經濟處罰,處罰金額xxx萬元,平均每人問責x。x次、罰款xxx元。另一商業銀行成立近xx年,歷史上僅有x個人實現盡職免責。在終身追責的背景下,信貸人員惜貸懼貸的心理普遍存在。

(四)農村產權配套政策缺失,金融發揮作用平台不足

雖然“兩權”抵押貸款試點契合了縣域經濟主體的資源及銀行貸款條件,融資主體可利用林權、農房等資源作抵押申請貸款,但是與農村產權相關的配套政策尚未出台,與農村產權抵押貸款相關的體制、機制和平台缺位,導致確權不易、評估缺失、風險突出,運作流程不順暢,參與機構權責劃分不明晰,抵押貸款發放工作受到制約。以武定縣“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為例,截至xxxx年x月末,試點近x年來,武定縣農房頒證率僅為xx。xx%,農房抵押貸款不良率x。xx%,高於全市不良貸款率x。xx個百分點。

三、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的幾點思考

(一)從政府層面來説,要加強統籌規劃,促進經濟金融互惠發展

一是因地制宜,結合xx市自然資源、氣候條件、區位優勢及資源稟賦特點,選準農業產業發展方向,鞏固和擴大現有農業產業基礎(如xx縣“特色芒果”、xx縣“冬早蔬菜”、xx縣“xx壯雞”、xx縣“xx豬”),推進“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示範創建,加強與高校和研究機構合作,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加快研究成果轉換,提高種養殖科技含量,推動農村產業走差異化發展、科技化發展、規模化發展、集約化發展之路。在培育農村產業、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同時,實施“回家工程”,發展“歸雁經濟”,吸引各類人才向農村迴流,讓農村成為創新、創業的熱土和施展才華的舞台。二是推動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建立完善“兩權”交易平台,依託不動產登記中心平台,統一規範管理農村產權市場交易。為實現抵押、擔保、轉讓和銀行貸款抵押物處置、抵押權實現創造條件。三是切實發揮財政資金效能。落實涉農貸款新增獎勵政策,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撬動作用,引導和激勵金融加大涉農信貸投放。打通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最後一公里”,實現政策性擔保機構xx縣市全覆蓋,建立完善“政銀擔”風險分擔機制,引導政府性融資擔保、再擔保機構、農業保險機構加大支農支小力度,穩步提高“三農”和小微企業融資擔保在保供給,切實為全市實體經濟發展提供優質高效的政策性擔保服務。

(二)從監管層面來説,要加強激勵引導,調整優化考核機制

一是支持和助推產業鏈金融發展。不斷完善中徵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台功能,引導金融機構做好面向農業龍頭企業的推廣、對接和運用,整合農業產業上下游相關企業和農户信用,破解小企業和農户抵押物不足難題,為上下游不同的主體提供鏈條式金融服務。二是強化政策引導,綜合運用存款準備金率、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等貨幣政策工具和信貸政策,加大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支持力度,及時給予商業銀行必要的資金支持,加大涉農信貸政策導向效果評估,引導金融資源向“三農”傾斜。三是推動惠農、便民支付產品創新。立足農村地區羣眾支付需求,拓展政府電子支付平台在廣大農村和邊遠山區的覆蓋面,推進支付資源全民共享,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讓羣眾少跑腿”。四是健全差異化激勵機制。以正向激勵為導向,從業務和機構兩方面採取差異化監管政策。對縣域一定比例存款用於當地貸款考核達標的、貸款投向主要用於“三農”等符合一定條件的金融機構,其新增支農再貸款額度,在支農再貸款利率上給予適當下浮。適度提高涉農貸款不良容忍度,落實涉農不良貸款容忍度的監管考核要求。

(三)從銀行層面來説,要加強金融產品創新,不斷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

一是加快完善盡職免責相關制度。探索制定行業統一的盡職免責操作細則,出台更為明確的標準化流程和模板。建立盡職免責保證制度,組建金融機構不良貸款責任認定第三方仲裁機構,使基層金融機構信貸人員在被追責時有上訴渠道。二是完善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的各項工作重點,加大和優化商業銀行網點、ATM、POS機在農村地區的佈局,在未設立網點的地區,通過設立助農金融服務點延伸服務觸角,推廣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現代化金融服務渠道。三是加快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根據農業生產週期和季節特徵,提供不同的金融服務。積極拓寬農村抵質押物範圍,推動廠房和大型農機具抵押、倉單和應收賬款質押等信貸業務,依法合規推動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的農村資產抵質押融資模式。四是做好金融消費者教育與金融知識普及。探索設立鄉村金融宣傳員,開展“金融夜校”進鄉村活動,對村組幹部、農村致富帶頭人、種養殖大户等就防範金融詐騙、惠農金融產品、手機銀行使用、個人徵信報告、投資理財知識等內容進行培訓,通過一傳十、十傳百的方式帶動更多農户瞭解金融、熟悉金融,進一步增強農村地區的整體金融意識,優化信用環境,減少失信行為。

鄉村振興調查報告8

黨的十九大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給我國農村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新的希望。習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統籌謀劃,科學推進,併為鄉村振興戰略指明五個具體路徑,即推動鄉村產業振興、鄉村人才振興、鄉村文化振興、鄉村生態振興和鄉村組織振興。年初以來,縣委農工部帶着“如何建設好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型鄉村,實現鄉村五個振興”重大課題,進行了廣泛學習和深入思考,結合人居環境治理工作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了調研,現形成如下調研報告。

一、我縣鄉村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縣強化對“三農”工作的領導,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和支農惠農政策扶持力度,全縣農業和農村工作實現了健康穩定發展。20xx年全縣糧食產量穩定在35。3億斤;農畜產品加工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07元,同比增長9%。

(一)在推進產業發展、提升農牧業效益方面。

一是農牧業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共建設節水灌溉農田117萬畝,其中高效節水灌溉50萬畝;建成標準化養殖小區大場730個;農機綜合機械化率達86.5%。二是質量興農興牧戰略破題起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玉米種植面積302萬畝,綠色水稻65萬畝、雜糧雜豆80萬畝、特色作物60萬畝。20xx牧業年度家畜存欄247.6萬頭只,優質牲畜改良率達90%。三是農村一二三產加速融合發展。成功爭取到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全國農村牧區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兩個國家級試點項目,培育農牧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40家,實現年銷售收入100萬元以上企業18家,帶動農牧户3.2萬户。

(二)在抓好生態建設、推進鄉村綠色發展方面。

一是自然生態逐步修復。實施土地整治項目41.28萬畝,落實重點公益林和天保區補償面積141.78萬畝,完成“三北四期”工程年度造林30多萬畝。二是人居環境不斷優化。全面開展以“五清、五有、五化”為內容的村容村貌整治提升行動,推行農户“門前四包”制度,使村屯環境得到有效治理。三是村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改善。切實加強了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積極推廣清潔能源,加強農村衞生廁所建設,全縣農村牧區共有衞生廁所3.98萬座,普及率達到55%。

(三)在培育鄉風文明、繁榮農村牧區文化方面。

一是基層文化基礎建設步伐加快。全縣鄉級文化站和文化廣場已實現全覆蓋,80%的嘎查村建設了標準的文化活動室、文化廣場或農牧民健身廣場。二是農民羣眾文體活動豐富多彩。今年扎縣委、政府大力開展“用文化力量激發羣眾脱貧內生動力主題活動”,各地精心組織了一系列羣眾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極大地豐富了千家萬户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社會新風宣傳氛圍日益濃厚。開展了“崇尚科學、破除迷信、拒絕邪教”科普宣傳活動,去年以來各地共懸掛十九大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標語20xx餘塊,手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牆109390米。

(四)在加強社會治理、夯實農村基層基礎方面。

一是強化基層組織規範化建設。重點實施嘎查村集體經濟發展、黨員“創業帶富”行動、村級活動場所建設等農村黨建工程。目前,嘎查村集體經濟均達到3萬元以上;248個“創業帶富”黨員帶動貧困户1781户;196個嘎查村活動場所均達到規範化標準。二是紮實推進平安鄉村建設。嚴厲整治農村社會治安突出問題,新建改建了699個民間警務室,連續三屆、12年被評為“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同時20xx年被授予“長安杯”稱號,是全區唯一獲此殊榮的縣縣。三是打造“三農”人才隊伍。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每年培訓農牧民達15萬人,大多成為了推動產業發展的“行家裏手”。目前,共有248位鄉村人才在水稻種植、黑木耳種植、育肥牛養殖、農家樂等產業項目上,帶領1781户農牧民踏上了致富征程。

(五)在促進農民增收、提高農民羣眾獲得感方面。

一是精準扶持貧困羣眾增收。整合各類扶貧資金3億元,投放貸款2億元,全力實施“菜單式”精準到户產業扶貧和資金收益扶貧,20xx年全縣實現貧困人口脱貧1。34萬人。二是全面落實惠農惠牧政策。完善財政補貼措施,投入1800萬元扶持嘎查村發展集體經濟,開發農村公益崗位解決1077貧困人口增收問題。20xx年全縣共發放糧食直補、農機具購置、政策性農業保險等惠農惠牧資金12.5億元,促進農牧民增收近4100元。三是加大農村綜合改革力度。落實各項改革措施,加快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完善同農牧民利益聯結機制。完成農村土地草牧場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發放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10.6億元。

二、存在問題

近年來,該縣在鄉村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但同時也不能迴避發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問題,這些問題將給鄉村振興帶來較大阻力和困難。

一是農牧業基礎設施薄弱。

表現為區域發展不平衡、設施配套和有效利用率較低。設施農業基本都集中在東南鄉鎮,其中高效節水農田僅50萬畝,不足全縣耕地面積的15%,其他大部分農田抗災能力不強。比如:以玉米為例,東南鄉鎮的好力保鎮基礎設施完善,玉米畝產可達1200斤,並且實現“旱澇保收”,而北部鄉鎮玉米畝產在700斤左右,還要“靠天吃飯”,農業現代化水平存在巨大差距。同時,全縣畜牧業標準化、設施化棚圈建設滯後,導致以養殖業為主導產業的北部蘇木鎮始終沒有擺脱傳統、粗放經營的現狀。

二是農牧業產業不大不強。

我縣耕地、水源、勞力等資源相對豐富,但沒有真正形成產業化,種養業規模小而散,與二三產融合程度低、層次淺,鏈條短,附加值不高。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發育遲緩,有帶動能力的新型經營主體太少、成長也慢、創新能力較差,一些新型經營主體有名無實,不具備開發新業態、新產品、新模式和新產業的能力,造成了農牧業資源投入“多”與產出效益“少”的矛盾。

三是農村人居環境有待加強。

主要表現在環衞基礎設施不完善,管護經費不足,長效機制不健全,各蘇木鄉鎮、嘎查村均未建設符合環保要求的垃圾處理場,大多數嘎查村生活垃圾就近在路邊、田邊、河邊傾倒,鄉鎮所在地的垃圾處理都是就地簡易填埋,生活垃圾、污水治理、糞污治理成為環境整治難題。農村牧區衞生廁所建設嚴重滯後,實際覆蓋率不足50%,無害化廁所基本空白,較大影響着農牧民羣眾的生活質量。

四是農民羣眾文明意識不強。

相對城鎮而言,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整體創建水平不高、措施不實、工作不細,造成鄉村傳統不良習慣沒有得到有效糾正,村民的文明意識相對缺乏,封建迷信、信謠傳謠、聚眾賭博等現象較為普遍,一些年青人不思進取、好吃懶做、遊手好閒,有的負債娶妻後不孝敬老人甚至嫌棄父母,造成很多老人“因婚”致貧,比如:好力保鎮五家子村年過七旬的趙守業,給3個兒子娶了“媳婦”,蓋了大瓦房,自己卻住着危土房,後由國家救濟才住上了40平米的新房。日前“老伴”患腦血栓癱瘓在牀,只有2個女兒在牀前照顧,兒子兒媳不聞不問,類似問題在農村比較常見,已然形成了一股不文明風氣,因此,羣眾文明素養、文明習慣、文明意識亟待提高。

五是鄉村人才供需矛盾突出。

一方面,基層農技隊伍和實用人才隊伍不足,現有農村實用人才852人,其中種養技術類人才810人,佔95.1%,年齡結構、專業結構、梯次結構不合理,缺乏引領新技術的“尖兵”團隊。一方面,缺乏人才引進激勵機制,返鄉大學畢業生服務基層薪酬待遇低、沒有晉升渠道、缺少創業平台,導致不能安心工作,人才流失嚴重。

六是農牧民穩定增收渠道不寬。

受市場、自然災害的雙重製約,農牧業內部增收動力不足、空間有限,要實現“土裏刨金”難度很大,比如:自治區固定觀察點胡爾勒鎮沙巴爾吐嘎查共有3786人口、耕地2.1萬畝,有家畜1.9萬頭只,通過對其中20户進行常年觀察,該嘎查農牧民產業收入來源只有三項即種地、養畜、務工,比例為4:5:1,多年基本保持不變,幾乎沒有其他收入渠道。同時,該縣現有的農牧業龍頭企業產業化程度低、規模小、科技含量低,產/品生產、加工、銷售沒有形成一條龍,企業規模效益不顯明,對農村經濟拉動能力有限,對農民增收的輻射帶動能力不強。

三、對鄉村振興戰略的幾點思考

新時代,新鄉村。面臨黨中央、國務院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脱貧攻堅的大好形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絕不能沿襲傳統,要敢突破,要進行深入探索和創新。

首先,在思想認識上要有新提升。

鄉村振興是一次農業的全面轉型、農村的全面發展、農民的全面進步的新藍圖,是走共同富裕、質量興農、生態發展、文化興盛、鄉村善治、特色減貧的新道路,是深入推進農村產權制度、農業農村“放管服”等改革的新政策,對於進一步提升服務鄉村振興的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在方法步驟上要有新思路。

要正確處理好規劃、主體和時間的關係,合理設定階段性目標,按照中央、自治區和盟委的統一部署,實施“三步走”戰略,具備戰略定力,具有歷史耐心,堅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避免一哄而上、搞形式主義。

第三,在資金投入上要有新舉措。

“錢從哪裏來”這個最現實的問題解決不好,鄉村振興這一美好的藍圖就無法繪就。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理念,在整合財政資金、創新農村金融、吸納工商資本、彙集社會力量等方面下功夫,使公共資源配置優先向“三農”傾斜,使廣大農村牧區成為吸引“人力、財力、物力”的政策窪地。

第四,在實踐探索上要有新機制。

要持續深化農村牧區承包土地“三權分置”改革,依法賦予農牧民對承包土地草場的佔有、使用、收益、流轉權能,更好地用活土地經營權。持續推進農村“三權”促“三變”改革,重點抓好清產核資、身份確認、股份量化工作,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確保集體資產保值增值,使農民收益。

第五,在推動落實上要有新合力。

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充分發揮黨政機關、工會、共青團、婦聯、工商聯等組織的優勢和力量,吸引各行各業人士投身鄉村振興運動,充分運用各類新興媒體,及時總結提煉鄉村振興戰略推進中好的經驗做法,豐富宣傳載體,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鄉村振興戰略的良好氛圍。

四、對推進鄉村振興的幾點建議

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就要發揮優勢,抓住關鍵,補齊短板,統籌推進實施。

(一)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推動鄉村產業振興。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一要構建鄉村產業體系。結合扎縣實際,大力培育優勢產業,到20xx年打造出“糧、肉、糖”三大支柱產業。圍繞東北黑土地保護和利用項目,建設國家“商品糧”輸出基地,實現糧食產量穩定在50億斤、年輸出商品糧200萬噸;建設畜產品儲備供應基地,生豬飼養量達200萬頭、肉羊存欄300萬隻、肉牛存欄50萬頭,實現年產肉類產品15萬噸;建設中國北方“糖都”,發展甜葉菊種植10萬畝、甜菜50萬畝,實現年產甜菊糖2500噸、甜菜糖30萬噸。二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支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推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實施“雙穩雙增雙擴”工程。種植業推進“穩糧增經擴飼草”,穩定玉米種植面積,20xx年水稻種植達到80萬畝,其中旱作水稻10萬畝,擴大甜菜、甜葉菊種植面積,鼓勵發展庭院經濟、中草藥、青貯玉米及飼料;畜牧業推進“穩羊增牛擴豬禽”,發展標準化規模化養殖,加大良種推廣力度,提高優質牲畜比重,發展安格斯牛1萬頭,到20xx年牧業年度家畜存欄穩定在300萬頭只。三要發展特色產業、特色經濟。實施特色農牧業提質增效行動計劃,加快甜葉菊、黑木耳、山產品、優質肉蛋奶類特色產業提檔升級,推進農牧業與休閒旅遊、教育文化、健康養生、電子商務等深度融合,發展觀光農牧業、體驗農牧業、創意農牧業、認養農牧業、“互聯網+農牧業”等新產業新業態。

(二)堅持優先開發人力資源,推動鄉村人才振興。

鄉村振興,必須破解人才瓶頸制約。一要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我們要切實加強新型職業農民、農業科技人才、農村實用人才“三支隊伍”培育力度,加快構建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鞏固、壯大、提升抓發展的能力和水平,推進創業和創新,確保農業“後繼有人”。二要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用寬鬆的`政策、良好的環境,吸引農民工和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積極落實各項政策措施,從資金支持、政府保障、財政優惠、公共服務、投資環境等各個方面,為鄉村人才引進建立全面的保障體系,充分調動人才投身鄉村建設的積極性。三要造就新型農民隊伍。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把本土人才培養納入培訓計劃當中,深化產教融合,加強“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力度,設立“技能大師”工作室,適時舉辦技能大賽,培育根雕、剪紙、編織等高技能人才。注重發揮“土專家”、“田秀才”的示範指導作用,培育服務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型農民。

(三)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推動鄉村文化振興。

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一要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以“鄉風文明提升行動”為抓手,加快推進文明村鎮、文明家庭等農村牧區羣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大力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進一步提升農牧民精神風貌。二要樹立樸實的價值觀。引導嘎查村成立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制定完善村規民約,破除大操大辦、鋪張浪費、厚葬薄養、人情攀比等陳規陋習,倡導勤儉節約、健康向上的鄉村風尚。三要豐富農牧民精神文化生活。組織好“用文化力量激發羣眾脱貧動力主題活動”、“送歡樂下基層”、全民閲讀等公益性文化活動,鼓勵農牧民羣眾圍繞“脱貧攻堅”“扶貧扶志”等主題,自編自演歌曲、舞蹈、小戲等節目,展現新時代農民擺脱貧困、奔向幸福生活的良好風貌。

(四)堅持開發與保護並重,推動鄉村生態振興。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一要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支撐點。立足恢復、建設、保護和利益驅動生態,積極創新產權模式、造林方式,大力發展碳匯經濟,不斷髮揮和拓展生態效益。到20xx年,實施造林60萬畝,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33%。二要因地制宜搞好村屯環境綜合整治。大力實施農村牧區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開展農村牧區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推進農村牧區“廁所革命”,實現農村牧區無害化廁所全覆蓋。繼續推進農村牧區危房改造工程建設,強化新建農房規劃管控,保護保留鄉村風貌,開展田園建築示範。實施鄉村綠化行動,建設森林村鎮、特色小鎮,深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三要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發展清潔能源,建設可再生能源產業基地,到20xx年實現風電裝機100萬千瓦、光伏發電裝機50萬千瓦、水電裝機10萬千瓦,推進秸稈資源轉化,實現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高效環保推進資源開發利用,堅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求得一時發展,確保扎賚特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讓人們感受到自然的清新和家的味道。

(五)堅持黨建統領發展,推動鄉村組織振興。

鄉村振興,基層黨建是關鍵。一要打造堅強的基層黨組織。以實施“北疆先鋒”工程為抓手,大力推進“富民黨建”,以抓黨建促振興。各級黨委要認真落實從嚴治黨“1+3”制度體系,統籌謀劃農村牧區黨建工作。創新完善基層黨組織設置,發揮鄉鎮黨委“一線指揮部”作用,確保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在農村牧區實現有效覆蓋。二要培養過硬的黨員隊伍。從嚴加強農村牧區黨員隊伍建設,持續抓好嘎查村黨員幹部教育、培訓和管理,注重在優秀青年農牧民中發展黨員,穩妥有序開展不合格黨員處置工作,切實用好黨員幹部聯繫服務羣眾“六個一”機制,做實黨員“創業帶富”工程,着力解決農村牧區黨員服務羣眾最後一公里問題。三要建設更強的嘎查村兩委班子。今年要全面完成嘎查村“兩委”換屆,選優配強嘎查村黨組織書記、主任,認真落實扶持發展嘎查村集體經濟十條措施,確保年收入5萬元以上的嘎查村穩定在80%以上。實行嘎查村級小微權力清單制度,建立嘎查村級權力規範運行和有效監督機制,加大基層小微權力腐敗懲處力度。

鄉村振興調查報告9

邁進新時代,開啟新徵程,續寫新篇章。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一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遵循,奮鬥在農村基層一線的大學生村官倍受鼓舞、倍感振奮。近日,無錫市擔任村(社區)主職的大學生村官們圍繞“村級醫療互助、創新基層治理”等課題在xx開展了調研活動,並在xx村舉行了座談會進行討論。

一、優化組織架構

有效整合資源,在原有農業、綜治、民兵等條線分工的基礎上,創建“綜合管理管理站”和“便民服務中心”,形成“一會、一站、一中心”的村委組織架構,全面對接鎮政務服務中心和綜合執法局,努力實現“一站式”治理和“一門式”服務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一會”是村兩委班子會議。定期召開例會,負責議事決策、組織學習、制定各項制度等。“一站”是綜合管理服務站。統籌負責社會事業建設、社會矛盾化解、社會治理服務、社情民意聯絡等涉外工作。“一中心”是便民服務中心。主要負責承接受理或辦理下放服務類事項和其它為民服務事項等涉內工作,實現“崗位相互兼容,人員相互補位,工作相互協調”。一站一中心相輔相成、互相呼應,網格員由村幹部兼任,對上條線各自負責。通過有效的整合資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實現全面對接

“一窗口”、“一張網”、“一隊伍”、“一中心”,“四個一”概括了xx鎮行政管理試點改革的具體做法,xx村與鎮級集成改革實現了全面對接。

xx鎮把xx市級下放的228項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全部標準化、數字化,把原來26個專業窗口整合成14個綜合窗口,做到“一窗通辦、一章審批”。xx村便民服務中心則單設1個政務服務窗口,3名工作人員實行ABC輪崗制,確保政務服務窗口不缺崗,村民涉及的醫保、低保、計劃生育等事項,在村政務服務窗口便可“一站式辦結”。同時,靈活就業人員社保補貼審核、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申請等49項政務服務事項也延伸到村辦理。對接鎮村治理一張網。鎮一共1025名網格信息員,全面負責收集、處理各自網格內發生的環保、安監、國土等14大類問題。xx村則實行村組聯動,共分6個網格,書記、主任是網格長、6名村幹部是網格員、31名村民組長是信息員,實現收集信息、上報問題、快速處理、向上反映的整個流程。對接綜合執法一隊伍。鎮成立鎮綜合執法局,按網格片區,88名執法隊員統一行使城管、環保、安監、文化等13個部門的647項行政執法權,根治了“多頭管理、相互推諉”難題。xx村則實現幹部聯動,結合過去條線分工,違建處理、安全事故、環境治理等實行書記總抓、主任牽頭、網格負責、條線處理,出現問題、協同解決。對接日常管理一中心。鎮依託大數據、雲平台成立綜合管理服務指揮中心,併入了社保、計生等7張專網,整合社保預警、輿情監控等8大監測系統1223個監控點,集中黨建、綜治等38個領域的相關數據。xx村則成立綜合治理管理服務站,統籌負責社會建設、社會治理等工作。

三、共建共治共享

黨的十九大充分關注民生訴求,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滿足人民羣眾新期待,這為新時代基層社會治理提供了科學指引。

(一)共建重在廣泛性,突出發動村民,讓村民出點子

十九大報告中,“人民”二字出現逾200次,充分肯定和強調了人民羣眾的主體地位。xx村的基層綜合治理明確釐清了自治組織和廣大羣眾間的職責定位,加強協作共建,把決策過程變成集中民智的過程,把各項社會建設變成密切幹羣關係的過程。

20xx年10月、20xx年11月是兩屆村委會換屆過後的各村民組改選時間,以往都是村委直接提名或指定,這兩次都是村幹部現場主持,31個村民小組全部無記名投票選舉,充分尊重村民的主體地位,尊重村民的真實意願,村委在張榜公佈的同時,下發公示到各村民組。在選出新的村民組委會後,村委制定了村民組長績效考核辦法,以前村裏估摸着付工資,大村小村一個樣,幹多幹少一個樣,村民組長沒有工作積極性。現在村委按照8元/户和3元/人的標準核定了基礎工資,再加上500元基數的考核工資,由全體村幹部考核評分,另外還有秸稈禁燒獎、重點工程配合獎等其它報酬,充分調動了村民組的積極性。

在村醫務室改建和全村柏油路修補兩項工程建設中,村民就給村裏出了“金點子”。原村醫務室是全鎮日均接待病患最多、佔地面積最小的,因土地性質、鎮區規劃等原因一直未解決,村民意見較大。20xx年底村裏廣泛聽取意見,得到了比較集中的4個方案,最後在原地翻建多層、購買店面重裝、村辦公樓後側新建、原地延伸改造等多個方案中,選擇了最後一個方案,從招投標到建成投運僅用了2個多月,既不違反工作原則,又解決了實際困難。20xx年,村裏決定對全村的柏油路面進行全面修補,修路是個好事情,可如何定價是個問題,按修補面積算,坑坑窪窪,東一個西一個很難計量;按破損數量算,大小不一、深淺不一也很難定價,後來有村民提議按稱重計算,村委和施工方都不吃虧,最後雙方都很滿意。

讓村民出點子,共同參與全村的各項社會事業建設,既激發了村民建言獻策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也使全村上下共同參與的氛圍更加濃厚。

(二)共治重在長效性,突出依靠村民,讓村民挑擔子

xx村始終堅持把共治作為創新基層治理結構、重塑文明鄉風秩序、提升民主自治水平的鍛造平台,規範引導發揮好村民的參政議政熱情以及村民自治組織作用,着力形成”互動共牽、多元參與、共建共治”的良好生態。給村民壓“擔子”,不是增加負擔,是暢通村民深入參與各項社會事業建設的渠道。

20xx年6月1日,xx村在全鎮率先通過“村民自願出一點、村集體扶持一點、社會贊助一點”開展村級醫療互助,村委和村民各出50/人,企業贊助3萬元,共籌資17萬元,通過“福村寶”專業服務平台,對本村村民按病種公平補助,重點補助大病。至10月底,補助78人次,佔總人數的5.5%,補助金額62960元,全體村民醫療保障水平提高了近10%,191個大病病種醫療保障水平提高了近20%,村民擁有了更多獲得感。

村莊環境整治中,不少村民對村委在各組澆築的水泥路寬窄不一、厚薄不等意見很大。針對這一問題,村委確定了費用大部分村委會補貼、小部分村民組自籌的方案,村委按照村小道3米、主道3.5米、40元/平方的標準,驗收合格後撥付給村民組,加寬、加厚由村民組自己商定,費用自己籌集,矛盾自己解決。通過這種方式,一方面減輕了村裏的財政負擔和村幹部的工作壓力,另一方面,有全體村民的參與和監督,使整個建設過程更加陽光、透明。

“凡是村民能做的,都應交由村民去做,讓村民做好份內的事”,村黨總支書記王斌是這樣認為的,也是這樣做的。

20xx年之前,村裏建設健身活動場地,土地怎麼辦、青苗怎麼補、費用怎麼出、今後怎麼管等問題都是村委的事,村幹部開展這方面工作的積極性不高。20xx年,村委在徵求了村民代表意見後,明確了村民組在不違反土地政策前提下拿出荒地、自留地等用作建設健身場地,費用由本組企業家、鄉賢贊助或村民組自籌資金,公廁、護欄等外部設施以及健身設施等由村委負責,今後管理由各村民組自己負責。近1500平方米的新住基健身廣場正是通過這種形式建成,村民組發出倡議,有土地出土地,孔祥度等幾户村民無償提供了自留地;有錢出錢,永鑫包裝老闆孔維忠出資20多萬元;有力出力,村民組長孔建才帶病和另外幾個熱心村民負責整個工程建設;村委負責安裝了護欄、修建了公廁,並對上爭取了活動器材和音響設備。目前,籃球場、健身場、舞場、村民活動室、公共廁所等一應俱全,活動室設有棋牌室,裝有電視機、音響等,場地建成後,村民們茶餘飯後又多了一個休閒的好去處。目前,xx村共有新住基、殷家巷等6個村民組通過這種方式建成了自己的健身場所。

xx村在法治框架下規範村委會履行職責,健全村組共商共治制度體系,發揮村民牽引輔助作用,推動由村”兩委”單管到村民組長、組委會、廣大村民等多主體共治的轉型,充分激發了廣大村民的主觀能動性、創造力。

(三)共享重在普惠性,突出為了村民,讓村民當鏡子

“共享”與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同被列為五大發展理念。一切的發展最終都是為了人的發展,所謂“共享”,強調的是增進人民福祉,增強人民獲得感,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

xx村統籌用好新農村建設各類資金資源,把政府投入和村級投入儘量用到改善民生上,在資金、項目安排上,優先解決村道硬化、路燈亮化、醫療互助、河道清淤、畜禽養殖關停整治等村民關心關切的共性問題,紮實推進農村醫療衞生、文化教育、休閒健身、污水處理等普惠性基礎性民生設施建設,全面提高了農村公共服務全民共享水平。

以民為鏡,可以知得失。村裏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村民,村民就是村兩委各項工作的一面鏡子,一切工作的好壞都要從這面鏡子來體現。在開展具體工作過程中,村委要求村幹部做到“四個必須”:一是必須與村民組碰頭,二是必須虛心聽取村民意見,三是必需絕大多數同意方可實施,四有無理取鬧者的必須維護村民組集體利益。事後,村委每年會開展民主評議活動,對象上以“村民組長、老幹部、骨幹企業負責人、兩代表一委員”四種對象“一個不缺”,黨員代表、村民代表隨機選不指定,充分體現民意,較好評率及以上評價達100%。同時,利用每年的老幹部座談會、黨員冬訓大會、村民組長彙報會等形式,將村裏已經開展和即將開展的工作進行通報,實地進行參觀,開闢評議欄目。一方面對各項重點工作進行開展徵求意見活動,建立跟蹤反饋機制,另一方面對村民的意見進行認真反思,梳理存在的問題,並結合實際,提出了下階段的工作思路和整改措施。

共建共治共享,讓村民的參與度越來越高,使村民的獲得感不斷提升。如今,村裏反映自身困難的人少了,關心公共環境衞生、基礎設施建設的人多了;向村委提要求的人少了,提合理化建議的人多了;黨員幹部的形象越來越好了,村民對村兩委的工作越來越支持了。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系”。xx村統籌發揮村委會的主導作用、村民組的輔助作用以及村民的主體作用,發動村民、依靠村民、為了村民,積極推進和創新基層治理,實現了管理有效,使農村更加和諧、安定有序,為推動實現“鄉村振興”夯實了基礎,提供了保障。

鄉村振興調查報告10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根據省委開展“大學習、大調研、大抓落實”和領導幹部蹲點調研的要求,前段時間,我們圍繞鄉村振興戰略主題,專門赴基層聯繫點——衢州市龍遊縣龍洲街道xxx村開展了為期3天的蹲點調研。調研期間,調研組住農家、訪農户,共召開由縣、街道、村幹部和村民黨員、羣眾、種養植大户、工商户代表等參加的座談會兩個,入户走訪村民22户。通過蹲點調研,調研組感到,xxx村就是浙江農村發展的一個縮影,非常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是值得認真解剖的一隻“麻雀”,對於研究、思考我省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高水平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一、xxx村基本情況

xxx村位於龍遊縣西南,距縣城7公里,屬半山區丘陵地段,全村地域面積3.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110畝,山地面積2970畝。相傳,xxx村的村名來自於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村名一直沿用至今。全村共轄10個自然村,共分12個村民小組,共有農户713户,人口1693人。近幾年,xxx村先後獲得了省衞生村、省民主法治村、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市五好黨組織、市綠化示範村、市便民服務示範村、縣先進基層黨組織、縣法治建設示範村等榮譽稱號。

(一)黨的十八大以來xxx村發生的主要變化。改革開放4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xxx村發生了許多重大變化。

1.村民收入來源的變化。20xx年xxx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23元,到20xx年達到了16342元,增長56.8%,其中工資性收入增長了79.6%,經營性收入減少了14.5%,財產性收入增長了13.9%,轉移性收入增長了6.5%。工資性收入增長的主要原因是xxx村以勞務輸出為主;經營性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村中務農人員減少和種植成本的上升;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雖有上升,但在全部收入中的佔比還不高,其中財產性收入主要是田畝租金、利息、房屋出租收入;轉移性收入主要是每年的政府補貼和補助收入。

2.村民生活條件的變化。吃的方面,20xx年xxx村老百姓花在吃上面的費用平均每户1.2萬元,20xx年提高到平均每户1.8萬元,提高了50%。住的方面,全村農户基本住進了鋼筋混凝土結構的住房,村裏還出現了許多別墅式庭院。行的方面,全村家用小汽車數量從20xx年的63輛增長到了20xx年的155輛,增長了146%。家用消費方面,20xx年全村擁有電腦的農户為200户,20xx年提高到了351户,增長了75.5%。

3.村莊生態環境的變化。黨的十八大後,村裏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號召,開展“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邊三化”、美麗鄉村建設等工作,全村污水處理系統全部安裝到位,並實行生活污水處理和垃圾分類;拆除違建面積4萬多平方米,道路硬化10多公里,安裝路燈120餘盞,幾乎覆蓋村內所有小路;新建公廁6個,立面改造房屋牆體和庭院綠化28户;新建了村景觀潭、水車水碓、古窯址、健身步行道、黨建廣場、休閒公園等,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全村生態環境更加美麗。

4.村級集體經濟的變化。黨的十八大以來,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逐年增長,現在每年約有30餘萬元收入。村裏結合省級現代農業綜合示範區建設,流轉土地706畝建立種養殖基地,村集體每年增加收入約5萬元,併為村民每年增加收入70萬元,解決村勞動力70餘人,實現了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與村民增收致富共贏。

5.村級基層治理的變化。一是用活“村情通+民情檔案”,將最基本的“村務公開、户籍、土地、建房、務工”等40餘項信息電子化、掌上化,實行分級管理、動態更新;二是建好“村情通+民情驛站”,按照“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建設村網上代辦服務點,讓羣眾享有無差別的“掌上服務”;三是推進“村情通+民情溝通”,實時公佈黨員幹部做實事、村級重要事項、熱點問題情況,接受羣眾點贊、監督、評議。

6.村級組織建設的變化。一是創新“村情通+農村黨建”,依託“村情通”平台,將黨支部建在平台上、黨小組建在網格上、羣團建在羣眾“指尖”上,使農村黨員“離家不離黨、流動不流失”。二是推行“五組一聯”機制和“先鋒紅卡”工程,積極調動廣大無職黨員主動為羣眾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三是推行服務羣眾“三定三包三評”機制,對黨員服務羣眾的事項“月度計積分、季度亮星級、年度評指數”,並把結果作為年底評優評先和考核獎勵的重要依據。

(二)xxx村村民的感受。調研組充分感受到,這幾年xxx村發生的重大變化,老百姓都有着同樣的感受:一是對黨擁護,充滿感激。不管是參加座談會的黨員、羣眾,還是入户走訪的22户村民,都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發自內心地擁護。二是對生活普遍感到滿意,獲得感強。每到一户,在與村民的交流中,都感到村民對生活現狀普遍感到滿意,生活的獲得感、幸福感比較強。三是對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充滿期待。走訪過程中,老百姓談得比較多的是,希望村裏的綠化搞得再好一些,能多種一些樹,村裏的主幹道能夠拓寬一些,也希望把停車場建設提上議事日程,優質的醫療資源能夠下沉到農村等,表達了對更加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

(三)xxx村發生變化的原因分析。黨的十八大以來xxx村發生的重大變化,是歷史性和根本性的:一是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各級黨委、政府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大力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成果向經濟成果轉化,積極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有效促進了農民收入較快增長。特別是近年來全省開展的“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美麗鄉村建設等行動,在促進農村發展的同時,極大地改善了農村生態環境,增加了農村羣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二是有一個好的“領頭雁”和一個好的基層組織。實踐證明,農村有沒有一個好的“領頭雁”,有沒有一個好的基層組織,事關農村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座談和走訪過程中,許多村民都對村支部書記和村兩委班子工作給予了肯定和點贊。三是有一個好的鄉風和民風。走訪過程中,調研組成員都有一個普遍的感受,就是xxx村“民風樸實、百姓勤勞”。xxx村的變化,離不開一個好的鄉風民風,離不開村民的勤勞、樸實。

二、需要引起關注和重視的幾個問題

通過蹲點調研,解剖xxx村這隻“麻雀”,調研組發現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需要引起關注和重視的一些問題。

(一)農村黨組織建設問題。從xxx村基層黨建工作來看,黨支部作用發揮充分,總體贏得了羣眾點贊,但也存在全村年輕黨員偏少、黨員受教育程度相對偏低等問題。如xxx村85名黨員中,35歲以下黨員只有5名,佔總數的5.9%,全村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黨員才7名,佔總數的8.24%,農村黨員的結構問題需要進一步引起關注和重視。

(二)農民增收和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問題。從農民收入看,20xx年xxx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42元,既低於全省平均水平(24956元),也低於衢州平均水平(20225元)。在16342元收入的構成中,工資性收入為13554元,佔比82.9%,高出全省(61.9%)21個百分點,經營性收入1315元,只佔8.04%,低於全省(24.5%)16.46個百分點,印證了xxx村以勞務輸出為主的實際情況,説明離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還有很大差距。從集體經濟收入看,xxx村集體經濟收入每年為30多萬元,主要依靠租金和分紅,結構和層次還不是太高。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特別要重視集體經濟構成問題,尤其要增強集體經濟的“造血”功能,提高農村集體經濟收入的可持續性。

(三)農村產業振興問題。從xxx村整體情況看,全村農產品特色還不明顯,種養殖規模普遍不大,還沒有形成產業集聚效應,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農村產業如何形成規模效應、提高社會化保障水平,以及通過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利用“互聯網+”等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促進農村產業振興,值得思考與重視。

(四)農村人口老齡化問題。調研組入户走訪的22户農户中,20世紀70年代出生的只有兩户,其餘均為上世紀40、50、60年代出生,很多家庭平時只有老兩口在家,孩子大多在外求學、打工或者學校畢業以後留在外地工作,特別是現在浙江農村對教育越來越重視,農村子女在外求學或者畢業後在外工作的越來越多。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如果沒有人,沒有勞動力,不僅糧食安全談不上,現代農業談不上,鄉村振興更談不上。對當前比較突出的農村人口老齡化等問題,需要引起高度關注和重視。

(五)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問題。從教育來看,走訪過程中,村民最大的希望是孩子上學有接送的校車,特別是對於父母在外打工需要爺爺奶奶接送的,老人感到力不從心。從就醫來看,xxx村鄉村醫生今年71歲,年齡偏大,不會電腦操作,對病情只能作一些基本處理,走訪過程中村民也希望優質醫療資源能下沉到村。從參保情況看,20xx年xxx村合計參保1672人,佔户籍總人口的98.76%,全村參保城鄉居民養老保險570人,退休人員平均待遇為168.6元/月。農村醫保、養老保險事關打破城鄉二元體制,需要在統籌考慮支付能力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符合農村特色的社保體系。

(六)城鄉統籌發展問題。像xxx村離龍遊縣城只有10多分鐘車程,對類似離城市和城鎮距離較近的鄉村,要積極探索在規劃佈局、要素配置、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生態保護等各個方面作為一個整體統籌謀劃,逐步實現城鄉居民基本權益平等化、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城鄉居民收入均衡化、城鄉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鄉產業發展融合化。因此,對於城鄉統籌發展,不能千篇一律,必須因地制宜、因村制宜。

三、對策建議

第一,要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進一步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一是要加強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建設,進一步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鞏固農村黨組織在農村的領導地位。二是要進一步突出服務功能。要結合“最多跑一次”改革推進農村便民服務中心建設,推動鄉村綜治工作、市場監管、綜合執法、便民服務“四大平台”向村級延伸,努力消除城鄉之間的數據鴻溝、信息孤島,讓數據多跑路、農民羣眾少跑腿。三是要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黨員和黨組織骨幹隊伍建設。特別是要大力加強農村基層帶頭人隊伍建設,加大在農村致富帶頭人、鄉土人才、鄉賢、務工經商返鄉人員、退役士兵、優秀大學生村官等黨員中優選村黨組織書記。要加強農村基層黨員幹部後備力量建設,注重在農村現有優秀人員、青年農民、在外農民工中的優秀分子中培養和發展黨員,切實改善農村黨員的年齡、知識結構。

第二,要做大做強農村產業,進一步提升農村集體經濟活力。一方面,要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高效、生態、高質為導向,大力推進農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加快推進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好農村土地資源。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啟動百鄉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程,下一步要規劃和試點先行,前提是農民的利益得到優先保障。

第三,要做實做細農村民生保障各項工作,進一步提升農民羣眾的滿意度、幸福感。一是要大力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優先發展農村教育事業,辦好必要的鄉村小規模學校,通過多種措施進一步提升農村基礎教育整體水平;要在實施“雙下沉、兩提升”工程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快高水平醫療聯合體和縣域醫療服務共同體建設,加快培育鄉村全科醫生,彌補鄉村醫生“短板”;要高度重視農村老齡化和留守老人問題研究,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滿足農村養老需要。二是要加強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總的原則建議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深化全省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建設,加強與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醫療救助及其他醫療保障制度有機銜接,推進被徵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與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銜接,加強對農村困難人羣的保障,深化農村精準扶貧問題研究,完善精準幫扶機制,確保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第四,要因村制宜加大城鄉統籌力度,進一步提升城鄉一體化發展水平。要充分利用城市和農村兩種資源,統一謀劃,使臨近城市的農村,不僅能夠享受城市生活的便利,也能享受農村生活的寧靜,通過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真正“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特別是要結合大花園建設行動,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大力推進農村“污水革命”“垃圾革命”“廁所革命”,加強農村綠化,推動農村形成一户一處景、一村一幅畫,充分展現詩畫浙江的美麗風光,使農村真正成為生態宜居的美好家園。

第五,要加強農村基層治理,進一步提升鄉村治理水平。一是要不斷創新農村治理的組織形式。特別是要積極培育有地方特色和時代精神的新鄉賢文化,鼓勵發展鄉賢理事會、參事會、議事會等鄉賢組織,推動從農村走出去的企業家、黨政幹部、專家學者、醫生教師、技能人才等回饋故里;二是要大力推進農村治理的數字化轉型。加快推進“基層治理四平台”向村級延伸,完善村便民服務中心,努力實現羣眾辦事不出村;三是要堅持自治為基、法治為本、德治為先,完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結合”的聯動體系,深入開展平安鄉村建設,特別是要結合當前正在開展的掃黑除惡行動,堅決打擊農村黑惡勢力、宗族惡勢力,推進農村“雪亮工程”建設,確保鄉村振興有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

鄉村振興調查報告11

8月16日下午,海南大學“推普築興”實踐團赴共青團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委員會,與團縣委工作人員召開座談會。首先,實踐領隊馬浚程向團縣委工作人員介紹了團隊的基本情況及活動開展的背景。隨後,團縣委從老(革命老區)、少(少數民族自治縣)、邊(邊境地區)、廣(地域廣闊)、香(古茶飄香)、樂(快樂拉祜)六個方面向實踐團隊介紹了瀾滄縣的現狀,並解答了實踐團隊的問題。

實踐團隊與共青團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委員會交流互動

接着,實踐團隊與當地工作人員共同探討了實踐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最後,參會人員對實踐團隊的實踐規劃表示讚賞,並表示將積極協助實踐團隊開展工作,希望能借此機會宣傳美麗瀾滄,號召更多大學生共赴瀾滄。

8月18日上午,海南大學“推普築興”實踐團在安康村國小,與當地基層組織、學生代表在學校教室召開了座談會,通過會議瞭解當地近期發展,為實踐開展做好準備工作。首先,由團隊成員向當地介紹了本次實踐活動的背景、主要內容,提出了對民俗民風民情的思路與思考。

隨後,當地工作人員向實踐團隊介紹了當地的情況、活動開展場地、實踐開展方式,積極解答了團隊成員對於當地教育、特色產業、兒童生活等方面的疑惑,加深了實踐團隊對當地的瞭解,並表示將積極配合實踐團隊的實踐開展。

最後,實踐團隊與當地學生就各地民俗差異、風土人情相互交流,促進雙方瞭解。

推普助力鄉村振興,實踐引領發展共贏。海南大學"推普築興"實踐團將以實踐彰顯青年擔當,為雲南省安康村普通話發展貢獻青春力量,助力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調查報告12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部署要求,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而鄉風是一個由地方人們的生活習慣、心理特徵和文化習性長期積澱而形成的,是人們精神家園的底色。透過鄉風,人們往往可以感知當地百姓的思想修養,道德素質和文化品味。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靈魂。今年以來,區婦聯通過召開座談會、發放問卷調查表、走訪羣眾、開展尋找最美家庭、美化庭院(陽台)等活動,對全區鄉風文明進行了一次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總體情況

1、村民法律意識逐步加強,鄉村社會治安形勢較好。特別是通過近年來爭創安全社區、掃黑除惡、七五普法等行動,村民遇事靠法的行為更多了。各鎮村治安形勢逐年好轉。

2、有文化娛樂的平台和載體。各村均有讀報亭、宣傳欄,有的村還有文化廣場、黨羣服務中心、婦女兒童之家、日間照料中心,各村都有由婦女為主體建成的廣場舞隊伍。文明風氣日漸濃厚。

3、正能量、家風家訓引導村民樹立正確價值觀。各村每年評選出本村的好公婆好兒媳、最美家庭、助人為樂先進個人等,蒐集黨員、羣眾家風家訓,共產黨員一句話承諾等,引導村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對良好的鄉村風氣形成起到了很好的激勵作用。

4、開展了受農民歡迎的科技、衞生、文化三下鄉活動。每年通過農口部門、人社部門、工會、婦聯等部門開展各色各樣的技能培訓、提供就業崗位,幫助村民們解決一些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5、民生工程深入人心。諸如殘疾人優撫政策、老年人優撫政策、貧困母親、困境兒童等政策讓羣眾感受到黨的温暖,拉近了黨羣距離。

6、城鄉環境治理美化家園。每季度評選十佳十差,對鄉村環境治理起到了很好的激勵作用。環境優美的家庭越來越多。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羣眾主體作用有待發揮。作為鄉風文明的主體,羣眾的積極性、主動性沒有充分調動起來,一些不健康的鄉風民俗、陳規陋習、生活方式還有市場、廁所、圈舍、河流、溝渠等衞生死角仍然存在;一些羣眾存在依賴思想,不主動想辦法創造財富,而是萬事找政府;羣眾的自我糾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作用仍然沒有充分發揮;助人為樂、鄰里守望、孝敬老人等傳統美德仍然有待強化。

2、幹部帶動有待加強。重點人羣作用發揮不明顯,部門、鎮(街)、村(居)幹部模範引領不夠。對鄉風文明建設的長期性、重要性以及豐富的內涵認識不足,認為鄉風文明建設做起來見效慢,在實際工作中措施和力度都不夠。

3、長效機制有待健全。鄉風文明建設是一項經常性的工作,也是一項“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工作,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必不可少。鄉風文明建設的責任需層層傳導,共建的合力需有效統籌,指標體系需逐步完善,先進經驗需及時總結,做到有章可循、有據可依、有法可想、有標可對,從而逐步實現鄉風文明建設的制度化、規範化。

三、工作建議

(一)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

一是延伸宣傳觸角。村(居)、組幹部與羣眾接觸最多、影響最直接,要通過集中學習、外出參觀等形式讓最基層的村組幹部深化認識、入腦入心;利用“壩壩會”廣泛宣講,散發宣傳單、宣傳車流動播放等接地氣和貼近羣眾生產生活的方式深入發動羣眾。

二是擴大宣傳範圍。讓在家的羣眾知道鄉風文明是什麼、怎麼做,同時通過手機客户端、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去影響對家庭經濟、決策有話語權的在外務工人員。

三是豐富宣傳方式。充分利用每個村都有的廣場舞隊伍、關工委隊伍等,宣傳正能量。開展羣眾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組織以鄉風文明建設為主題的節目,藉助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到各鎮(街)展演。製作鄉風文明專題片(宣傳片),在公共汽車、市政LED上滾動播放。

(二)進一步美化人居環境。

一是加強農村垃圾分類工作,讓羣眾養成良好的習慣;

二是發動羣眾參與河流、道路等公共區域垃圾的義務或有償清理。

三是結合農村危房改造、土地整治、美麗鄉村建設、河道整治等工作,引導羣眾規範打造庭院、房屋周邊景觀,美化家庭居住環境,力爭“一户一風景、一村一畫卷”。

(三)進一步壓實工作責任。

一是區鄉風文明建設領導小組負責全區鄉風文明建設組織領導、統籌協調、督導考核。鄉鎮(街道)黨(工)委切實擔負領導責任,村(社區)黨組織發揮主力軍作用,市政、教委、婦聯、衞計委、建委、環保等相關部門密切配合。

二是區委區政府與各成員單位、鎮(街)黨委政府與鎮屬單位、村(社)“兩委”簽訂目標責任書,將鄉風文明建設工作列為年度單項重點考核內容並加大考核權重。

三是督查與年度考核相結合,優秀單位予以表彰,對重視不夠、推動不力、效果不佳的單位採取書面通報、媒體曝光、責任追究等方式進行警示。

(四)進一步發揮示範帶動作用。

一是黨員示範。通過設立“宣傳發動崗”“文明勸導崗”“幫扶引導崗”等崗位,發揮黨員的示範帶頭作用。二是巾幗示範。通過表彰“好媳婦”、“巾幗示範户”、“最美家庭主婦”等活動,激勵女性在美化家庭環境、化解家庭矛盾、融洽鄰里關係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三是學生示範。通過徵文、演講、繪畫比賽等活動,表彰“文明少年”“好習慣標兵”等,通過學生影響家庭。四是工作示範。通過表彰在鄉風文明建設中工作突出、效果明顯的工作人員和單位,激發幹事激情。五是“村、組、户”示範。按一定比例開展“示範村—示範組—示範户”三級同建,表彰“最美庭院”“文明户”等,並在顯眼處張貼公示評比結果,形成落地開花的局面。

(五)進一步倡導文明新風。

一是培育優良家風。廣泛開展誠信、孝道、勤勞等教育,建立健全評比獎勵機制,促進家庭和睦、親人相愛、老有所養。

二是培育新鄉賢文化。廣泛挖掘本地優秀基層幹部、道德模範、身邊好人等先進典型事蹟,潛移默化影響羣眾的價值取向和道德觀念。

三是培育文明鄉風。引導農民制定、完善村規民約,進一步發揮村規民約的約束作用。加強人民調解工作,加大矛盾糾紛的調處力度。整治農村黃賭毒、封建迷信、非法宗教、大操大辦婚喪嫁娶等突出問題。促進“要我文明”到“我要文明”的轉變。利用春節、元宵、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開展系列民間文化活動,傳承和展示地方民俗文化,留住鄉韻、記住鄉愁。

鄉村振興調查報告13

今年來,我局深入貫徹落實州委、州政府、縣農辦印發的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系列文件精神,認真履職、務實運作,在鞏固農村基層政權、發展農村基層民主、落實基本民生保障等方面取得較好成效,現將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一、工作進展情況

(一)進一步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通過實施黨建年度綜合考核,將村級黨組織建設情況進行分類定級,採取激勵先進、鞭策後進、“抓兩頭、促中間”的辦法,進一步健全農村黨建工作的動力機制,着力營造你追我趕、創先爭優的濃厚氛圍。按照省委、市委部署要求,結合20xx年村級組織換屆選舉工作,對基層黨組織實行分類動態管理,加大先進村級黨組織的培育和軟弱渙散黨組織的整頓力度,積極創建“五好”黨組織,推進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全面進步、全面過硬。結合20xx年換屆選舉工作,我局聯合市組織部,深入各縣(市、區)、開發區、投資區巡查摸排,調查摸底,加大對軟弱渙散黨組織的整頓力度。

(二)進一步統籌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做好農村社會救助兜底工作,做好農民重特大救助等社會救助工作,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構建多層次農村養老保障體系,加快老齡事業發展。截止目前城鄉低保包括低保兜底資金共計支出:4486萬元,保障人口達15332户,37772人左右,農牧民重特大救助截止目前醫療救助2177人,支出資金763。45萬元,救助限額內救助率已達到70%。1—10月在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信息管理系統錄入留守兒童288名、困境兒童279名、散居孤兒187名,同時進一步健全社會養老服務體系,1—10月對全縣1960名60歲以上失能和半失能老人、80週歲高齡老人實施居家養老服務,支出資金58。8萬元,20xx年我局將爭取在全縣4個公辦養老機構建立日間照料中心,進一步為集中供養老人提供多樣化服務。繼續對城鎮“三無”人員、農村“五保”對象和孤兒實現集中供養全覆蓋。

二、下一步工作計劃

1。推進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工作,推行村級事務陽光工程,建立健全村務聯繫會議制度,構建民事名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多層次基層協商格局,建立健全社區服務中心、社區服務站設施網絡,擴大農牧區社區服務設施綜合覆蓋面,完善政府購買社區組織服務機制。

2。進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強動態化精細化管理,把符合條件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納入保障範圍,全面落實特困供養制度。

3。構建多層次農村養老保障體系,加快老齡事業發展。

鄉村振興調查報告14

近日,西南石油大學藝術學院“耕讀傳家當歸定西”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在隴西縣德興國小、德興初級中學、齊家營村等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西南石油大學藝術學院“耕讀傳家當歸定西”暑期社會實踐團隊由西南石油大學藝術學院的2名老師和13名在校學生組成,該團隊入選20xx年“推普助力鄉村振興”全國大中專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志願服務活動。在為期一週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團隊以德興鄉齊家營村為重點,在德興學校和村支部開展了推普助力鄉村振興——德興鄉教師普通話語音與表達進階提升、德興鄉國小生講好用好普通話培訓輔導;“新時代女性課堂”——德興鄉留守兒童健康性別意識宣講、婚育新風專題知識宣講;推普助力鄉村振興——特色產業走訪調研、特色產業直播帶貨培訓以及紅色詩文誦讀紅色歌曲傳唱、國家助學政策宣講、留守兒童慰問等活動。實踐隊在實踐結束之際還開展了推普助力鄉村振興“西南石油大學”耕讀傳家當歸定西“暑期社會實踐隊總結大會及彙報展演活動。

暑期社會實踐隊在隴西縣德興國小開展了推普助力鄉村振興——德興鄉教師普通話語音與表達進階提升、德興鄉國小生講好用好普通話培訓輔導。培訓過程中,西南石油大學王韋皓教授從普通話的定義、聲、韻、調、語流音變、輕聲、兒化、單音節字、多音節詞的發音與朗讀等方面為教師們進行培訓輔導。實踐團隊的學生們用遊戲互動、口部操、繞口令、聽示範錄音示範朗讀學員跟讀、紅花榜獎勵的方式為國小生進行趣味授課。

實踐隊還開展了“新時代女性課堂”——德興鄉青春期女孩健康性別意識的宣講活動。本次活動旨在向我們當地農村的青春期女孩講述女生在青春期會遇到的一些問題,就這些問題提出了解決方案用於幫助她們健康安全的過渡青春期並正確認識“性”,並在此過程中樹立新時代女性正確的性觀念與性意識。活動分為認識自己、接納自己、保護自己三大板塊。實踐團隊的主講人還為同學們宣講了新時代女性的價值,希望女同學們也能夠拿起時代的接力棒,承擔歷史的重任,迎接社會的挑戰,實現人生價值,顯示出新時代中國女性的魅力。

中藥材是隴西縣的特色優勢產業,實踐團隊隊員前往趙家營村中藥材基地開展當地特色產業走訪活動,觀看了趙家營村“黨建引領鄉村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主題宣傳片,瞭解了當地因地制宜發展種植中草藥情況並對村支部書記、村主任、產業帶頭人以及產業農户進行了採訪。

為增進與德興國小與實踐隊隊員之間的交流,實踐團隊在隴西縣德興國小開展“耕讀傳家、當歸定西”總結會及彙報展演活動。活動中,德興國小和實踐隊的學生們表演了舞蹈、繞口令、大合唱、詩朗誦等精彩的節目,並評選出一、二、三等獎。為共建大學生志願服務基地,更好地助力鄉村振興,西南石油大學藝術學院共青團與共青團隴西縣委、德興國小簽訂了志願服務協議。

實踐隊為了助力當地鄉村振興,西南石油大學“耕讀傳家當歸定西”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在鞏昌鎮河那坡村甘肅隴之味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開展“推普助力鄉村振興——特色產業直播帶貨”培訓活動。培訓以實操抖音直播推介“隴之味”漿水為主,對企業相關人員進行直播間狀態、直播話術、商品話術、直播技巧等場景融入式培訓,有效提升企業相關人員的直播帶貨技能。據悉,在短短30分鐘的直播時間,漿水訂單總數達29單400多袋,銷售額1300多元。同學們在直播間對隴西黨蔘、當歸、黃芪等特色道地中藥材產品也進行了推介宣傳。

鄉村振興調查報告15

20xx年,縣人社局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中,緊緊立足部門職能,突出鄉村就業創業、鄉村社會保障、鄉村人才振興、農民工權益保障等工作,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推動實現農村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水平進一步提升,今年6月,我局“三農”工作獲“縣先進集體”稱號。

(一)實施“鄉村就業創業提升行動”惠民生。

大力推薦外出就業。先後舉辦“春風行動”等各類招聘會12(場)次,組織企業1836餘家,提供就業崗位12。8萬個,達成意向性協議1。32萬人,城鎮新增就業5623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8%,不斷滿足了農村不同羣體的就業意願。積極推動回引就業。充分利用同城化、雙城經濟圈等契機,大力推進區域勞務合作,紮實開展農民工安全有序返崗“春風行動”,轉移輸出農村勞動力52。5萬人,幫助技能人才本地回引就業,促進農民工縣內就業1。24萬人,支持大學生、返鄉人員回鄉創業653人,協助園區鴻星爾克、三寶、季茜等企業招聘員工4000餘人,順利復工復產。全面落實就業扶貧任務。創建就業扶貧基地3個、就業扶貧車間10個,安置貧困勞動力369名;開發就業扶貧公益性崗位1514個。今年6月,縣農民工轉移就業工作獲省委、省政府表彰。

(二)實施“鄉村社會保障提升行動”增福祉。

有效實施全民參保計劃。目前,我縣基本建成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全縣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累計參保約8。4萬人,按時足額為6。6萬養老人員發放養老待遇,月發放金額為1。19億元。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繳費24。22萬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3。09萬人、工傷保險參保4。76萬人、失業保險參保2。96萬人。積極落實階段性降低社會保險費率政策。為665家企業減負近20xx餘萬元,預計全年減負2160餘萬元,為19500名靈活就業人員減少社保繳費1800餘萬元。切實發揮失業保險在穩就業中的作用。截止目前,為159户企業發放穩崗補貼,涉及職工人數9122人,補貼金額595。03萬元,為企業不裁員、少裁員發揮了積極的助推作用;為102人發放技能提升補貼,補貼金額12。2萬元;為10696人/次發放失業人員臨時價格補貼,金額93。74萬元。有序開展社會保險扶貧工作。與扶貧辦、民政局建立“建檔立卡未脱貧人員、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三類困難羣體信息共享機制,確保所有扶貧對象全部納入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截止目前,為符合條件的困難羣體26573人代繳保費265。73萬元,參保率、代繳率均達到100%。

(三)實施“鄉村振興人才支撐行動”激活力。

建強培訓陣地。開展農業技能培訓項目,依託全縣9所公民辦職業培訓機構,採取集中授課與生產實習相結合的方式,確定柑橘栽培、水產養殖等多項農業產業技能培訓項目,同時開展農村轉移勞動能力職業技能培訓,共培訓農村轉移勞動力5000餘人。實施人才保障。為鄉鎮(街道)服務所、原區所在地10箇中心鎮以及人口較多的鎮所轄社區專項配置一類全日制公益性崗位人員87名,招募3個“三支一扶”大學生,進一步提升了服務基層水平,提高了基層羣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加強人才培育。組織參加第四屆“中國創翼”創業創新大賽賽區選拔賽暨第五屆創新創業大賽,選手獲一等獎1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2名。不斷壯大鄉鎮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隊伍,招聘鄉村教師341名、鄉鎮涉農崗位30名、鄉鎮衞生院醫(護)人員21名。

(四)實施“農民工權益保障提升行動”促穩定。

強力推進農民工根治欠薪工作。發放各類宣傳材料3500餘份,主動檢查各類用人單位85户,督促補籤勞動合同510份;下達問詢通知書6份,為720名勞動者追回拖欠工資795。6萬元;建立農民工工資專户企業16家,涉及7460人次,累計發放農民工工資2。74億元。妥善處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堅持公平公正調裁,截止目前,受理各類勞動仲裁案件61件,涉及企業、事業單位41家、勞動者61人,涉及金額224。25餘萬元。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組織工作專班遠赴雲南、福建等地,切實維護因工傷亡貧困農民工合法權益,爭取撫卹金、賠償費等282餘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