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精選]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9篇

作文1.46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9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選]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9篇

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 篇1

中國傳統文化可多啦!有京戲,有賽龍舟,有寫對聯,有下象棋,有放鞭炮……我覺得最精彩的就是賽龍舟了。

一到端午節,河邊就熱鬧起來了,那是大家都來看賽龍舟了!一個龍舟隊由十多個人組成,中間十個人負責划槳,他們一個個都很強壯;船頭上的那個人,是這艘船的總指揮;站在船尾的人,則拼命地吹着號,不停給大家加油!

比賽開始了。鑼鼓震天響,大家都使出吃奶的力氣奮力向前劃。船頭的總指揮有節奏地上下揮舞着紅旗,龍舟一個勁地向前衝去,乘風破浪,你追我趕。觀眾們都屏氣凝神,緊張得説不出話來。

伴隨着一聲歡呼聲,黃隊第一個衝過了終點,他們贏得了勝利,人羣中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同學們,賽龍舟很精彩吧!

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 篇2

中國是一個古老的國家,傳統文化源遠流長,豐富多彩,有民間工藝品陶瓷,民族藝術戲曲,國畫,端午賽龍船,元宵節鬧花燈等等,不過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民間藝術剪紙了。

剪紙是中國的瑰寶,是藝術的一朵奇葩,看了讓人羨慕不已、嘖嘖稱讚。剪紙的內容包含着濃厚的氣息。鳥、蟲、魚、獸、花草樹木亭橋風景。這些人們熟悉而又熱愛的自然景觀成了人們剪紙的花樣。每逢過年過節或喜事臨門,人們都要剪一些“福”字。

瞧,這幅剪紙作品多有趣呀。一隻穿綵衣的小老鼠拖着一條長長的尾巴,他的眼睛圓溜溜地搜索着四面八方,生怕被人發現它在偷燈油。可是老天像和它作對似的,葫蘆裏的燈油全流到了地上,小老鼠以最快的速度從燈台上跳下來趴在地上,伸出那尖尖的舌頭貪婪的舔着燈油,那滑稽的樣子真是逗人喜歡!

剪紙藝人剪得十二生肖也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就連外國人也嘖嘖稱奇,豎起大拇指一個勁的來誇讚。十二生肖被印成郵票飛到世界各地,讓全世界的`人都來認識中國博大精深的剪紙文化。

剪紙體現出民間藝人的心靈手巧,也是勞動人民聰明才智的展示,是民間傳統文化的結晶。我也想像民間藝人一樣剪出一副精美絕倫的剪紙作品,送給外國的小朋友,讓剪紙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橋樑。

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 篇3

今天是端午節,家家户户都在包粽子,配戴香囊,我家當然也不列外。粽子的品種有很多。按肉餡分:有鹹的、有甜的……按形狀分:有三角粽、有狗頭粽……準備工作都做好了,就可以包粽子了。只見奶奶把粽葉捲成三角圓柱形的,下面不讓它有空隙,放入一半的糯米,再放上肉餡,最後放進一點兒糯米,把粽葉蓋上。一個粽子就包好了。

我見奶奶包得這麼簡單,自己也想包,便説:“奶奶,我也要包。”奶奶説:“奧麗,不是奶奶不給你包,而是你不會包,等你長大了,再給你包好嗎?”“不嘛,我就要現在包!”奶奶經不住我的能牙利齒,只好讓我先去洗洗手,拿一個最小的粽葉給我。我想:哼,奶奶真偏心,自己拿這麼大的,給我的這麼小。我不滿意的接過這個最小的粽葉,學着奶奶先把粽葉捲成三角圓柱形,不讓下面有一點空隙。然後放入一小把糯米,正準備放肉餡時,卻發現米不知道從哪裏全部漏出來了。我疑惑的看着奶奶,奶奶卻在一旁看着我的小臉笑彎了腰。奶奶走過來,將我手中的小粽葉重新捲成三角圓柱形,:“來奧麗,拿好了啊,我放米了,不能再讓米漏下來了啊!”

奶奶笑呵呵的對我説。我雙手拿着粽葉,緊張極了。“手放鬆,上面放鬆,下面捏緊”奶奶一邊放糯米,一邊對我説。在奶奶的.幫助下,粽子包好了。粽子放進鍋裏,開始煮了,一股香味撲鼻而來,把我吸引了過去。當粽子出鍋時,我馬上去拿了幾個。當吃到自己包的時,我的心裏甜甜的。晚上,媽媽送我了一個香囊,它散分着清香。我掛在胸前,人人都説好看呢!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它的習俗也十分有趣。我以後一定要多做端午節的活動,體會體會它的快樂。名師點評:文章講述了小作者跟奶奶學包粽子的事情,讓讀者見識了包粽子的全過程。這篇文章的條理很清楚,先介紹故事的起因,接着介紹粽子的品種,然後再介紹包的過程和品嚐的過程。文章選材來自生活,展現了温馨的家庭生活畫面,同時,也讓讀者感受到了濃厚的節日氣氛。文章如果沒有筆誤就很不錯了。“奶奶經不住我的能牙利齒”中的“能牙利齒”是“伶牙俐齒”,這個成語用得也不太恰當,建議改為“軟磨硬泡”。

“它散分着清香”中的“分”改為“發”。

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 篇4

我們的祖國有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的樂趣。這些傳統文化有:除夕守歲、春節舞龍、舞獅、辦滿月酒等。這些傳統文化之所以能一代一代的傳承延續下來,根本原因就是因為它適應各個年代人們的生活和思想的要求。接下來,我就給大家説一説過春節吧!

大家一説起過春節都特別的興奮,能夠穿新衣,戴新帽,但是過春節與吃餃子是密不可分的。餃子的起源非常久遠。在我們的北方,除夕之夜,屋裏熱氣騰騰,一家人在一起,切菜的切菜,剁餡的剁餡,和麪的和麪,有説有笑,熱熱鬧鬧,大家都在準備七年級早上吃餃子。

在古代的習俗中,餃子一般都在除夕晚上包好,到12點下鍋。照古代來説,晚上11點到晚上1點為“子時”,半夜12點正交子時,正好是舊的一年離去,新的.一年到來的時候,“交子”的交加上食字旁,正好變成了餃字,所以稱為餃子。

春節吃餃子,表示辭舊迎新。在山東,在餃子裏面包上銅錢之類的東西,誰吃到硬幣,就表示在新的一年裏不愁花錢。誰吃到蜜糖,就表示在新的一年裏甜蜜、美好。

以上就是我給大家帶來的傳統文化,你們知道嗎?相互學習吧!

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 篇5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積澱了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我們有精美的民間工藝。如:剪紙、陶瓷,有古老的民族藝術,如:戲劇、圖畫。有宏偉的古代建築,如:故宮、長城。有美麗的神話、傳説,如:女媧補天、盤古開天地。還有中國傳統節日,如:中秋節、重陽節。我最喜歡的是傳統節日——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陽節、五月節等等。相傳愛國詩人屈原在農曆五月初五這天懷抱石頭投汨羅江自盡,兩岸百姓知道了,紛紛划船撈他的屍體,並向江中放粽子,使魚、蝦飽食後不吃他的屍體。此傳説歷代沿襲下來,演變成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端午節,家庭要備一桌豐盛於平日的飯菜,全家共享。大人會在不能喝酒的'小孩頭上沾上雄黃,或畫一個“王”字,去病消災。吃粽子早在1300多年前的唐朝,吃粽子已在流行。賽龍舟當時楚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划船拯救,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竟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這讓我感受到了五千年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我為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而倍感自豪。

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 篇6

中華美德,人人皆知,“孔融讓梨”等典故無不體現了中華民族五千年以來至高無上的美德,更説明了中華民族是一個文化之都。但是中華美德在今天,彷彿早已被人們忘卻,人們對它不管不問,正所謂:此道今人棄如土。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傳統文化,我們國家也不例外。而中華美德正是所有文化中獨一無二的瑰寶,我們都是中國人,自然要理所當然地繼承我們祖先給予我們的一筆豐厚的禮物,就像我們是中國人,就要説中國話一樣,和諧的社會需要中華美德來構建,來填充這個空虛的世界,否則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枯燥無味,這正是中華美德給予我們的,一顆中國心。

想想這句名言吧:忘記過去就等於背叛。如果你真的對中華美德棄而不管,你就等於背叛了中華民族的`祖先,雖然這是一個愈發進步的社會,但是不是因為進步了,就可以把中華美德像扔垃圾一樣遺棄呢?然後再去盲目地追求外國文化,而自己家鄉的文化卻遭到冷漠呢?那麼,你到底還是不是龍的傳人,還是不是一條地地道道的中國龍?如果是的話,你又怎能甘心,做一隻外國驢呢?

啊!讓我們保持一顆純正的中國心吧,並且是一顆有着中華美德的中國心!要永遠記住,你是個中國人,要學習中國文化,中國美德!

雷鋒叔叔永遠值得我們崇敬,因為他身上有許多我們所沒有的中華美德。中華美德人人都可以擁有,關鍵是看你想不想擁有,團結同學你就擁有了中華美德;謙虛好學你就擁有了中華美德;為爸爸媽媽洗一次腳你也擁有了中華美德……中華美德就在細微之處,只有你用心去做了才能發現它。

“弘揚中華美德,構建和諧社會”,勢在必行。這是保護中國文化的一次行動,讓我們保護好那一顆中國心,不要讓它日積月累沒有了往日的風采!請不要只展望未來而忘記過去,過去也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回味的地方!

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 篇7

今天,我們班組織去自弘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參觀,我們高興極了!到了那裏,老師熱情地接待了我們。我們來到了做手工的地方,老師告訴我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指一般只通過人類口頭或動作方式相傳下來的東西。端午節這個日子是由中國人在特定日子的一些活動來傳承的。這裏有鳳翔泥塑,剪紙和臉譜等等。同學們都找到了自己喜歡的東西,有的做泥塑,有地做剪紙,有的做臉譜,一個個興致勃勃的樣子。

最吸引我的是臉譜的做法,老師先給我們講臉譜的由來。臉譜源於生活,京劇臉譜的勾繪是以生活委依據,也是生活的概括。如生活中常説的臉色,曬得漆黑,嚇的煞白,臊得通紅,病得焦黃等。然後老師讓我們自己發揮想象在臉上畫出誇張的圖案,先用鉛筆畫,再上顏料。我先畫出臉譜的眼睛,鼻子,嘴巴,再給臉譜的'額頭上畫了個花環,然後給臉譜上塗上美麗的顏色,我的臉譜就做好了,我高興極了,想不到自己也能學會。

今天的活動太有意思了,下午三點半,我們帶着自己的作品依依不捨的離開了那裏。

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 篇8

重陽節是我國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一。

重陽節是在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古有王維的詩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對重陽節習俗的詮釋。在重陽節這一天,人們有登高、賞菊、插茱萸的習俗。傳説在重陽節,家裏有災難,需要登高,才能躲過災難。重陽節又叫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

傳統文化—重陽節,你像老人的一塊寶,像一個珍貴的紀念。我愛多姿多彩的重陽節,愛它的美麗,愛它豐富的習俗,愛它尊敬老人的精神!

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 篇9

中國的傳統文化猶如一個巨大的籃子,裏面裝着各種各樣的傳統文化,比如:對聯,中國結,古錢幣……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泥人面塑——淮陽泥泥狗。

我的泥泥狗是我叔叔送我的。它是用黑色打底;兩隻耳朵中間是大紅色,用白色細條圍着;頭的正上方還有一個類似角的形狀;眼睛大大的,上面有一道綠色的彎線,下面也有一條黃色的彎線;鼻子像個豬鼻子;身上是用白色的細長條裝飾。看上去很醜,但是醜的可愛。

説起泥泥狗,還有一個美麗的神話故事。傳説伏羲和女媧造人時,用剩下的`泥土捏成了小雞小狗向人間潑灑。而泥泥狗是伏羲、女媧看守陵園的“神狗”。關於泥泥狗是神狗也有一個有趣的傳説:有一年淮陽大旱,人們愁眉苦臉。忽然有一天夜裏,狂風大作,烏雲密佈,一眨眼的時間便下起了瓢潑大雨,人們都被雷聲驚醒了,從門縫和窗户向外看,只見地裏黑乎乎的一片,全是“泥泥狗子”,只見它們在地裏走來走去,仔細一瞧,全明白了,原來都在犁地。第二天,人們跑到地裏一看,地全被犁過了。人們歡呼雀躍,紛紛到太昊陵敬香,從此泥泥狗就受人尊敬和愛戴。

淮陽“泥泥狗”藝術的存在,實質是一種原始藝術的延續和拓展。淮陽“泥泥狗”被稱為人類文明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