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關於名人傳讀後感的作文

作文3.07W

以下是由聘才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名人傳讀後感的作文相關內容,僅供參考閲讀。

關於名人傳讀後感的作文

關於名人傳讀後感的作文

合上《名人傳》的最後一頁,我的思緒便像奔騰的野馬般飛奔了起來。

《名人傳》是羅曼·羅蘭的一部著作。這本書由《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托爾斯泰傳》三傳組成。其主人公分別為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

貝多芬是一個不幸的音樂家。他沒有感受過家庭温情,愛情也屢屢化作泡影,而他的侄子又浪蕩無能。這一切都是如此地無情,而後的耳聾使他近乎絕望。耳聾,對於一個音樂家是多大的打擊,這簡直可以將一個音樂家摧毀。面對痛苦,貝多芬想到了自殺,然而,在死亡的邊緣,貝多芬發出了要扼住命運的咽喉的吶喊。他經過這一思想轉變,成為了命運的強者。他還用頑強的意志奏出了生命中的優美旋律。

米開朗琪羅是一個充滿創造力的雕塑家。他所雕刻的塑像都是近乎完美的。但他在生活中是一個怯弱的人,他總是選擇屈服,然而他會鬥爭,他同自己的弱點鬥爭,即使失敗,他也不會放棄。這事米開朗琪羅成為了一個稜角分明的人。

托爾斯泰是一個不屈服於命運的人,他有過兩次精神裂變,最終保持了一顆堅強的心,一種不屈的信念。這使他成為了“俄國的一面鏡子”,一個偉大的作家。

他們都是英雄,因為他們都在抗爭,他們能直面苦難,以頑強的生命意志投身藝術,以藝術之花驅散苦難,尋找生命的意義。我們亦要如此,堅強面對困難,不被命運所屈服。我們要有堅定的意志,堅強的心。只要這樣,我們就可以找到生命的意義,不為活着而活着。

關於名人傳讀後感的作文

在這個暑假裏,我看了一本叫《名人傳》的書。這本書的作者是羅曼·羅蘭,是19世紀末的法國着名的現實主義作家。這本書分別講述了《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托爾斯泰傳》三篇傳記。講述的是在藝術方面不同領域的三位偉人。他們分別是:音樂家、雕塑家、作家。雖然他們各自所處的領域不同,但是,在人生憂患困頓的征途上,他們為尋求真理和正義,為創造表現真、善、美的不朽傑作而獻出了畢生的精力。

這本書詳細講述三個名人在以前那充滿了野心、邪惡等人人不平等的社會中如何生存,獲得榮譽和名利全失。貝多芬,是一個在音樂領域上德高望重的人,同樣也是一個不畏強權的人。米開朗基羅是一個着名的雕塑家,創造了無數不朽的傑作流於後人觀賞,他為了自己的作品揮灑了無數的汗水。托爾斯泰為後人留下了經典的文學作品,用文字傳播着愛的種子。他們三個雖然在各自不同領域發展,但是卻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對自己的理想從未有放棄過。這也就是他們值得讓人敬佩的地方!

《名人傳》這本書令我獲益良多,讓我明白了在這些名人們風光的背後,隱藏着的是我們一般常人都難以體會的痛苦和艱辛。看完了這本書,我獲益良多。在以後的學習中,遇到困難也要認真研究,勇敢面對。

關於名人傳讀後感的作文

讀完《名人傳》這本書,我感到名人的精神是震撼人們的心靈的。這本書裏的英雄,不是走遍天下無敵手的江湖豪傑,也不是功蓋千秋的大偉人,這裏面的英雄具有一種內在的強大的生命力,使他們勇敢地與困難作鬥爭。

貝多芬出身貧寒,他很小就輟學。他的一生坎坷不平,他勇敢的與命運作鬥爭。他孤獨的活着,他惟一的親人辜負了他,他內心受到沉重的打擊,可他還堅強活下來。他沒有一個朋友,他就像與世隔絕,雖然這位偉大的音樂家一直痛苦的活着卻創作了不朽的傳世之作,大部分都是他耳聾後創作的。他最後終於戰勝命運,戰勝疾病,戰勝痛苦,戰勝聽眾的平庸,戰勝困難和障礙,攀上生命的巔峯。貝多芬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他不肯屈服於命運,他改變了命運,他的精神震驚全世界。米開朗琪羅出生在佛羅倫薩一個比較富裕的家庭。他有較高的文化修養和藝術功底。他的祖國多災多難,他眼看外族入侵,人民受到奴役,自己的作品毀於戰亂,他受到別人的折磨,他的家族向他索要錢。他一生依附教皇,為教皇做事。教皇為自己樹立碑立傳,使米開朗琪羅達不到自己的理想。他一生遇到許多困難。他堅持,為了自己的理想,他活到了70多歲。托爾斯泰出生於富貴家庭。他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他有很高的文學天賦。他曾經獲得成功,但他蔑視自己擁有的一切。他不肯享受生活,不肯虛度年華,他想要通過照福人類來體現自己生命的價值。他弘揚真正的基督精神,對自由主義的蔑視。

作者告訴我們要勇敢的與命運作鬥爭,只要你不屈服於命運,總有一天你會改變命運。人生就是奮鬥,幸福就產生在奮鬥之中,命運是自己掌握的。

關於名人傳讀後感的作文

寒假,我頗有興致地閲讀了《名人傳》,拜訪了羅曼·羅蘭筆下的三位名人——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瞭解了他們不同凡響的成就,以及他們那佈滿荊棘的成功之路,窮困潦倒、悲慘痛苦的生活。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勇者在不幸與艱苦面前所表現出的執著、堅毅,我也領悟到了人生的內在意義。

《名人傳》中,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的是《貝多芬傳》,雖然它字數不多,篇幅短小,但貝多芬對命運的不屈不撓的精神卻深深地感動了我。

貝多芬的一生是痛苦的,但他的一生也是充實的。孟子説:“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要成為偉人,總要經歷一些磨難。貝多芬有着卓越的音樂天賦,前途本來應該充滿光明,可想不到的是,不幸就在他展望美好未來時悄悄降臨了。作為一位音樂家,自身最寶貴的財富——他的聽力大大衰退,他的愛情也因此而不順利,這對貝多芬來説是多麼沉重的'打擊。他傷心欲絕,甚至想到以死了卻一生。但終於,他沒有向命運低頭。理智戰勝了他,他以自己的勇敢、堅毅、執著戰勝了命運,就像他説的一樣:“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將無法使我完全屈服。”貝多芬頑強地克服了種種常人無法想象的痛苦,完成了鋼琴曲《第三奏鳴曲》、《葬禮進行曲》的《奏鳴曲》、《第九交響曲》等偉大之作,用他堅強的意志譜寫了壯麗的生命之歌。

讀了《貝多芬傳》,我才真正明白這位受到萬人敬仰的偉大作曲家背後的血淚與汗水,煩惱與苦痛。我十分慚愧,想想自己在平時生活中遭到一點點的挫折就垂頭喪氣,輕言放棄,但這點困難跟貝多芬的不幸比起來,這是多麼的渺小,多麼的不值一提。也許我們沒有貝多芬的音樂天賦,但他的這種敢於鬥爭的勇敢精神是每個人都應該學習並且做到的。當我們在人生中遇到不順意時,想想貝多芬;當我們在埋怨上天的不公、命運的坎坷時,想想貝多芬;想想這位音樂奇才與命運的頑強鬥爭,你就會領悟到:其實,在人生的道路中跌倒了並不要緊,關鍵是要重新站起來——拍拍身上的塵土,擦乾失敗的淚水,就當命運是你的對手,像貝多芬一樣“扼住命運的咽喉,不被它所屈服”。從貝多芬身上,我還看到他對音樂的那份執著,他對自由的那份追求,我終於明白:我們每一個人要都有自己的理想,為實現自己遠大的理想,我們要堅守自己的人生原則,向着夢想勇敢飛翔,決不隨意放棄。只有做到這樣,我們才能成為命運的主人,才能成就輝煌的人生!

標籤:讀後感 名人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