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傳統節日元宵節節作文優選(6篇)

作文1.36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傳統節日元宵節節作文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傳統節日元宵節節作文優選(6篇)

傳統節日元宵節節作文 篇1

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又到了,我十分興奮,聽媽媽道,傳説在良久以前,世優勢調雨順、五穀豐收,老百姓安居樂業、水深火熱。忽然災害來臨、城內洪水氾濫鄉外地步乾旱,本來是王母娘娘請玉帝往赴宴,玉帝飲酒喝得酩酊大醉。宴會後餘地歸宮辦事,於是把雨簿寫錯了,利應是城外雨五分,城內雨三分,玉帝給寫反了。青龍得悉起因,就偷偷地裏溜到地宮,改了雨簿,這樣世上又緩緩復原了原來面綱。玉帝酒醒後,也發明寫錯了雨簿,但標想矯正,又怕重君説大家幹事不穩重,只佳一誤再誤。起初玉帝領現本人的雨簿被改功,不禁心中大怒,派丞相來到世間殺了青龍,丞相照作了。青龍被丞相宰了後,變成一隻神鳥,在玉帝殿外喊冤,玉帝心中覺得愧疚即下書要黃帝向庶民傳令,要留念替官除害的青龍。每年春節,己們皆要敲鑼打飽,耍龍舞獅 慶賀元宵節。

元宵節的風俗是吃湯圓,每家團離散圓,所以昔晚媽媽“權利下置”,把煮湯圓的主要義務接給我去履行。我把它瞅成一件非常沉大的免務,恐怕煮破了,所以口面似乎揣着一隻小兔子“怦怦”直跳。因為我年紀小,媽媽在一邊指揮先把水燒啟,把湯圓膽大妄為地抬出來。爾着急地等候着,期待着……。皂文胖胖的`湯圓浮出水點,望着它們一個個膨脹,我樂不可支地叫講:“湯圓要沒鍋了。”我慶幸還惡湯圓沒煮破。大野愉快地品味了我煮的湯圓,媽媽給我擊了一個一百分,誇我長大了,懂事了。我高興不未,第一次煮湯圓就得到這麼高的評估,我心裏美滋滋的。

我渴望着下一個元宵節。

傳統節日元宵節節作文 篇2

中華傳統文化就像一座巨大的寶庫,打開這座寶庫的大門,我們認識了古代偉大的思想家,瞭解了古代神話故事,欣賞了古代建築和繪畫,知道了我國有許多節日……

我國的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

今天我向大家介紹的是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日,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為“元宵節”。按我國民間的傳統,在元宵節的夜晚,人們舞龍燈、觀彩燈、猜燈謎、吃湯圓,閤家團聚,其樂融融。

每當元宵節的晚上,我們一家人一起吃團圓飯。媽媽準備了一桌豐盛的晚餐,其中有一道必不可收的美食——湯圓。熱氣騰騰的湯圓上桌了,它們一個個圓溜溜的',浮在湯麪上,像一個個胖娃娃。我舀起一個湯圓,先吹了幾下,輕輕一咬,甜滋滋的,湯圓的汁都溢到嘴角旁,媽媽笑我像只小花貓。湯圓有黑芝麻陷、花生餡、豆沙餡等。

吃完團圓飯,我們一家人就去上街。街上人山人海,整條街像燈的海洋、光的世界。來到滿園春,到處是擺滿花燈的小攤,花燈各種各樣,我又看見有聰明的喜羊羊、有懶惰的懶羊羊,除了卡通形象的花燈,還有花型的燈,各種動物形狀的燈……

元宵節的活動真是絢麗多彩,真令人難忘啊……

傳統節日元宵節節作文 篇3

盼星星,盼月亮,我終於盼來了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剛才我還吃着又香又甜的元宵呢!輕輕咬一下元宵那又圓又胖的身子,裏面的豆沙和花生就流進我的口中。頓時,清新、酥脆、香甜,各種語言無法描述的滋味,一股腦地湧入我的嘴裏。到現在,我的嘴巴里還留有一絲清香呢!

吃完元宵,我和爸爸媽媽一起手拉手去街上看煙花。哇,這個美!那個也不錯!只見空中五彩繽紛的煙花競相綻放,有的像一隻孔雀在空中展開五彩斑斕的大尾巴,昂首挺胸,好像在説:“瞧我多美麗!”有的像七仙女在空中抖動着五彩的紗裙,翩翩起舞。還有的像一朵朵野花綻放在天空中,真是奇妙無比!

天空煙花美,地上孩子樂。小朋友們有的手舉小鞭炮,高興地舞來舞去,火光映紅了那一張張純真的笑臉。有的手裏拎着小花燈,在馬路上歡快地奔跑着,穿梭着,得意地炫耀着。還有的小朋友仰着頭,靜靜地欣賞着天空中五顏六色的`煙花。

看完了煙花,我們開始猜燈謎。各種各樣的燈謎,有的簡單有趣,有的稀奇古怪。燈謎下面有許許多多人在苦苦地思考着謎底,我可沒有那麼大的耐性,我東看看西看看,結果一條也沒有猜中,但這絲毫也不影響我玩耍的興致。

啊,元宵節快樂,快樂元宵節!

傳統節日元宵節節作文 篇4

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為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節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懸,地上彩燈萬盞人們觀燈、猜燈謎、吃元宵閤家團聚、其樂融融。元宵節起源於漢朝,據説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惠帝劉盈死後,呂后篡權,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陳平等人在呂后死後,平除呂后勢力,擁立劉恆為漢文帝。

因為平息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後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漢文帝都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並把正月十五日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在正月十五。司馬遷在"太初曆"中就把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我國民間有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民間相傳,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為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

傳統節日元宵節節作文 篇5

大家都知道,元宵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在那天全國各地的人們都在看花燈吃元宵,我們家鄉這也不例外!

元宵節這天到處張燈結綵,喜氣洋洋。他別是舞龍、舞獅最熱鬧,龍是花布做的,有的用十個人舞,龍頭前面有一顆珠子。這個珠子叫“龍珠”,龍舞起來時很好看,像真的的`龍一樣,觀眾不斷叫好,有些觀眾去摸龍,他們説摸了龍能治百病,一年都不會生病,舞的人舞的滿頭大汗,觀眾拍手叫好。

説舞龍精彩,還有根有意思的,這天人們都要走出户外,到處遊玩,親戚們一起去遊玩,聽他們説,又完了以後一年都不會生病,不過我想人們出去走一走,還是有一定道理的,春節間吃的好,喝的好,人們出去活動活動,鍛鍊身體當然不會生病。

過元宵節這天還有個最吸引人的節目——看煙花,6點鐘時廣場已經來了很多人了,都在那裏尋找好的位置,7:00了,到處人山人海,只聽見“呯”的一聲,禮花爆開,照亮了天空,接着又放了一個禮花,禮花爆開的時候是紫色的,非常好看,接着把禮花爆到水面上,禮花在水面……

這就是我家鄉的元宵節!

傳統節日元宵節節作文 篇6

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夜節、燈節。元宵節始於上古民眾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

在元宵節這一天,人們都要吃元宵,奶奶還教過我如何做元宵呢!

那天,奶奶一大早就説下午叫我做元宵。到了下午,我們開始做元宵了。我們先把手洗乾淨,拿出一隻碗,開始和麪。只見奶奶在碗裏倒入許多糯米粉,將少量的水一點一點地倒進去,再用手攪拌了幾下,又放了一點水。奶奶告訴我:“注意每次放得水不能太多,少了可以再加,太多了粘手。”水加夠了,我和奶奶一人一半,用手來回的揉,揉到不再粘手了,揉麪的工序才算完成了。

開始包元宵了,我學着奶奶的樣子,拿了一小團面,放在掌心搓成一個小圓球,然後把右手大拇指插進麪糰裏,將麪糰中間按出一個凹洞,再用勺子挖一點豆沙餡,放進麪糰的中間的凹洞裏,用右手的`四個手指配合大拇指一起往中間按,將放入豆沙餡的凹洞堵上,再放入掌心搓一搓,揉一揉,就又變圓了。最後再裹一層乾的糯米粉,一個元宵就做好了。我如法炮製,不一會就做了好幾個。

晚上我吃着自己做的元宵,這元宵似乎要比平時的要好吃一點啊!

我愛吃元宵,但我更愛這個傳統節日——元宵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