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傳統文化作文精選3篇

作文1.61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傳統文化作文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傳統文化作文精選3篇

傳統文化作文 篇1

去年我去貴州,親眼見到了苗族的民間傳統紡織印染手工藝——蠟染。(蠟染是民間工藝類的傳統文化。)

蠟染,是我國古老的民間傳統紡織印染手工藝,就是用蠟刀蘸熔蠟繪花於布後以藍靛浸染,染好之後去蠟,布面就呈現出藍底白花或白底藍花的多種圖案。同時,在浸染中,作為防染劑的蠟自然龜裂,使布面呈現特殊的“冰紋”,尤。具魅力。(介紹蠟染是什麼,有何特點。此為概述,讓讀者先對蠟染有一個大致的認識。)

我記得去貴州的時候,苗族老鄉還給我講了一個傳説:(以講故事的形式介紹蠟染的來由。傳説故事總是比較能吸引讀者的。)有個苗族姑娘並不滿足於衣服的色彩,總希望能在裙子上染出各種各樣的圖案,可是一件一件地手工繪製實在太麻煩,但她一時又想不出什麼好辦法來,終日為此悶悶不樂。一天,姑娘又看着一簇簇的鮮花久久發愣。花仙子把她帶到了一個百花園中,園裏有無數的奇花異草。姑娘在花園中看呀看呀,看得入了迷,蜜蜂爬滿了她的衣裙她也渾然不知,最後,蜜蜂在她的衣裙上留下了斑斑點點的蜜汁和蜂蠟,很不好看。(在這個故事中,蜂蠟是一個重要角色。)她只好把衣裙拿到存放着靛藍的染桶中去,想重新把衣裙染一次,試圖覆蓋掉蠟跡。染完之後,又拿到沸水中去漂清浮色。當姑娘從沸水中取出衣裙的時候,奇蹟出現了,深藍色的衣裙上被蜂蠟沾過的地方出現了美麗的`白花!(當然,這是故事傳説中蠟染的來由。蠟染是不是這樣發明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故事總比事實更生動,更令人感興趣,讓我們記住了蠟染是蜂蠟沾在布料上然後在顏料中浸染產生的效果蠟染的製作方法,也在這故事中得以體現。)從此,蠟染技術就在苗族及與之雜居的布依、瑤族等兄弟民族中間流傳開來了。

目前的蠟染,大體可以分三大類:一類是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民間藝人和農村婦女自產自繪自用的蠟染製品,另一類是工廠、作坊面向市場生產的蠟染產品,第三類是以藝術家為主製作的純觀賞型的藝術品。(蠟染的種類。這裏如果對各種蠟染不同的特色加以介紹會更好。如果再以參觀的方式,具體介紹一下蠟染的製作過程那就更好了。)

蠟染——這種民間傳統紡織印染手工藝,歷史悠久,又獨具魅力。希望你有機會也去貴州欣賞一下!

傳統文化作文 篇2

傳統文化,形成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發展歷史當中,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優秀的傳統文化,就更就是中華民族寶貴的財富。然而,人類進入21世紀以後,工業與商業的全球化正逐漸改變着大家的生產生活方式,思維方式,行為方式,消解着傳統文化的精髓,傳統文化瀕臨消失。

首先就是傳統節日。傳統節日,就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我們繼承與發揚傳統文化的一種良好方式。然而在現在,隨着西方聖誕節,情人節等一系列節日的廣泛傳播,傳統節日卻漸漸被淡化了。鮮少有人在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在重陽節登高插茱萸;在中秋節賞月,慶團圓;在臘月初八熬一鍋熱騰騰的臘八粥祈平安。在西方節日被大家熱火朝天的慶祝之時,誰還會想起這些內涵豐富,意義非凡的傳統節日,與習俗呢?恐怕,早已將它們拋之腦後了吧?

其次就是傳統的歌舞。鳳陽花鼓,雲南花燈,東北秧歌等早已被大家認為就是俗不可耐,在公園中看到老年人扭秧歌時,還有許多的年輕人加以嘲諷,而西方傳入的`街舞,雷鬼等舞蹈卻被年輕人大加追捧,成為他們的心頭大愛。而在一些搖滾,Rap等流行歌曲廣為傳唱的同時,中國的一些民間音樂以及國粹京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冷落。隨着時代的發展,許多人拋棄了傳統歌舞,轉而奔向了流行音樂與舞蹈的懷抱。

不僅如此,曾經在民間大放異彩的民間藝術也面臨着失傳的危險;傳統的繪畫書法也受到了一定的衝擊;傳統思想道德正在被人遺棄。這許許多多的社會現象,不禁令人堪憂。傳統文化瀕臨消失,而我們卻不加以挽救,而還就是為了各種外來的文化,節日,興奮不已。在我看來,在這樣下去,不用多久,傳統文化就會完全消失,不復存在。

為了不使我們中國人遺憾,後悔,我們每個人應該成為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和建設者,努力使傳統文化重新綻放光彩,恢復生機與活力,為我們將來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傳統文化就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就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為了傳統文化的恢復與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使其重新發出奪目的光芒。

傳統文化作文 篇3

端午節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有二千多年的歷史,它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也有的説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吳國大夫伍子胥,但是我們不用去糾結到底是為了紀念誰,因為在千百年的傳承中已經變成了一種愛國的精神的傳承。

端午節最有意思的還是划龍舟,包粽子,記得我和媽媽包粽子的時候,媽媽總説:“包粽子是不能換手,手也不可以移動,否則糯米就漏出來了,綁繩子的時候不能太鬆。”關於粽子度來歷,據唐沈亞之《屈原外傳》記載,屈原投江後,人們非常思念他,每到五月初五,就用竹筒裝上食物,投向水中祭祀。到了東漢建武年間(公年22—55年),長沙有個各叫區回的人,大白天忽然看見了三閭大夫屈原顯靈,説到祭祀食物被蛟龍竊走,並告訴他以後再投,須裹上蓼葉,再纏上五色線,這些東西,蛟龍害怕,就不會吃了。區回把這次奇遇告訴了鄉民,鄉民們便按屈原吩咐精心製作粽子。這個習俗一直沿襲至今。這個神奇的`傳説,最先被樑朝文學家吳均寫成一篇志怪小説,收在《續齊諧記》裏。説明粽子是人們紀念屈原的祭祀食品,後來又成為端午節最主要的節日食品,至於為什麼把它投向水中,一種説法是給屈原吃的,另一種説法作此投江,以飼蛟龍。也就是説專門用粽子來喂蛟龍,以免它傷害屈原的身體。

而划龍舟端午節這天,屈原故里人們主要的活動就是看龍舟,吃完早飯,便身着節日盛裝,扶老攜幼從四面八方往西陵峽“屈原沱”彙集,傾城出動,爭看競渡。端午陽的屈原沱兩岸,人山人海,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熱鬧非凡,江上七條龍舟飛渡,岸邊數萬名羣眾觀戰。場面之壯觀,氣氛之熱烈,令人驚歎。划龍舟分遊江、招魂、競渡、回舟四個程序,有一整套的鑼鼓和唱腔,其中競渡雖然熱烈,但招魂最為感人。在屈原故里,鄉親們非常看重龍舟競渡,而且對奪標尤為重視,“寧願荒廢一年田,不願輸掉一年船”之説,奪標歸來,不僅能使村名大振,而且還會帶來一年的豐收和幸福。

這些傳統文化都是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同時又體現出了祖先們對自然的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