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關於傳統文化作文集合八篇

作文2.57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傳統文化作文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傳統文化作文集合八篇

傳統文化作文 篇1

隨着年齡的增長,對年的感覺越來越淡。小時候,想到過年心裏總充滿着驚奇。在大年三十弟弟高興地跳着喊“明天就要起五更”了,我心中才想起馬上便要過年了,又要大一歲了,心中有種“物是人非的感傷”滑過。

我感傷,先從對聯説起。以前自家寫,和爺爺談着對聯也學着寫,好不快樂。可現在都是用現成的金字對聯,爺爺多年的愛好付諸東流;往常年蒸年糕、蒸饅頭,母親和鄰居們忙得不亦樂乎,我也跟着團團轉,學着她們的樣子自己偷着樂。可現在,年糕不蒸了,饅頭也讓別人做了。還讓得小時候五更拜年時,我總跟着母親和嬸嬸一起去拜年,來來往往的人們相互打着招呼,可大一點兒,我便只能留在家中了。過去過年的幾天,我們村村南麥地中總有一大羣放風箏的男女老少,大人小孩,五彩的風箏交相輝映,構成藍天中最美的.畫面,可現在天上的風箏寥寥無幾。

也有心喜時,以前過年時,村中人總愛打麻將打撲克,現在有了一種新的形式——跳舞,越來越多的人蔘與到這項活動中,他們自娛自樂,越跳越年輕,越跳越高興,把往常的活動變成了有益身心的身體鍛鍊。現在村中的文化活動越來越多了,農民的精神文明在物質文明提高的基礎上也開始快速發展。

春節,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最隆重、最盛大的節日。在這個開放的年代,在這個西方文化氾濫的年代,我們傳統文化面臨着巨大的危機。

世事變遷,人間滄桑,我們不需對新的變化而耿耿於懷,順其自然便好,但民族的靈魂不能改變。

傳統文化作文 篇2

在當今開放的世界裏,我們在吸收外來文化的同時,也要大力弘揚華夏五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只有這樣,世界才會健康地朝多元化方向發展,才能更加地充滿生機和活力。小時候,每當大年三十晚,村裏便鼓聲四起,霎時間村當街便擠滿了人,有敲鑼打鼓的,有扭秧歌的,有踩高蹺的,有玩龍的,村裏好不熱鬧。小孩子穿着棉襖在街上你追我趕的,不時地放着炮,老人們聚成一堆兒聊天,年輕小夥兒,俊俏姑娘則在給人們表演節目。

而清明節,人們總會把嫩綠的`柳枝插在門上;端午時,奶奶總會給我們系五線繩,煮雞蛋、煮大蒜,包粽子……到了中秋節呢,我們一家老小坐在院子裏,舉頭望明月,低頭吃月餅,真是人間一大樂事。可現在呢,“洋節”來襲,西方的情人節代替了我們的七夕節。洋節風靡而傳統節日卻逐漸被人們淡忘,身為一名中國人,你難道不應為此做些什麼嗎?

現在,每當過年時人們總是出去大吃一頓,守在電視機旁看春晚,有許多人在歎氣,説:“怎麼一點年味都沒有?”孰不知扭秧歌,敲大鼓等這些文化習俗正在揮手向我們告別。

清明節人們哪還會在自家門前插一枝嫩柳呢?僅僅去墳裏掃掃墓,而已。端午節,還有誰會安分地在家包粽子?中秋夜圓之夜,又有誰會和家人們愜意地坐在院子裏手拿月餅,抬頭賞月呢?中華的優秀傳統文化慢慢被人們所淡忘。傳統佳節在現在社會裏日益冷清,怎能不令人擔憂?不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呢?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老祖先留給我們的無形財富,傳統佳節藴含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子,這些是我們民族的優秀勞動成果和智慧的結晶。

作為一名高中生,我能倡議大家為弘揚傳統文化而貢獻一份微薄之力。優秀的傳統文化不屬於這個民族,它更屬於這個世界。我們要盡全力把我們的傳統佳節推廣到世界上,讓世界變得更加炫彩多姿。

傳統文化作文 篇3

炊煙是什麼?

有人説,炊煙是一種源遠流長的文化;有人説,炊煙是種在屋頂上的精神的莊稼;有人説,炊煙是抓在天空手裏的小辮子;有人説,炊煙是一種樸素的記時方式;有人説炊煙是圍着鍋台轉的娘對野孩子的柔聲呼喚;有人説 。

我説,炊煙是一種能讓人感動得落淚的風物,正在馬不停蹄地消失……

城市裏,炊煙已然絕跡。沒有土灶,沒有柴草,沒有煙囱,哪有炊煙。廚房革命,革掉的自然是老掉牙的炊煙的命。人間煙火,不必炊煙。時代的推陳出新,似乎炊煙與繁榮水火不相容。

鄉村是炊煙的最後一塊領地。如今的鄉村,早已植入了城市的因子,舊貌換了新顏,去年的燕子輾轉歸來,居然“找不到北”,舊巢舊巢安在否?燕子難覓舊巢,歸人難覓炊煙。液化汽、沼氣和電,取代了土灶、柴草和炊煙。炊煙正在馬不停蹄地消失。

找一個晴好的冬日,我出發了。落葉樹光禿禿的,視野開闊,無遮無攔。我經過微綠點點的麥田,目極之處是地平線,地平線上是幾間老屋子,豎起一根煙囱,像桅杆一樣挺拔。早晨、中午和傍晚,煙囱分時段裊出一筆炊煙,藍得自在,藍得純粹,藍得無限透明。哇噻——

可是,這不可能。“實踐”等於“落空”,像是一塊滿懷試探性質的石頭拋進了無窮無盡的深淵。節節拔高(鱗次櫛比、日新月異)的鄉村裏,炊煙稀罕得像出土文物似的。

我以一個詩人的浪漫,想象着無家可歸的自己,在鄉村,擇一高地,學習魯濱遜,以祖傳的勤勞和智慧,蓋一間土房子,砌一座土灶,煙囱通向屋外,撿來柴草,燒鍋做飯,炊煙像快樂的孩子樣在屋頂上一蹦三尺高……鍋裏煮着生活,煙囱裊起炊煙。我一個箭步,跑到屋外,如炬的.目光貪婪地呼吸着久違的帶有草木氣息的微温的炊煙,他鄉遇故知一樣不能自已……

老實説,我被自己親手創造出來的炊煙征服了。

炊煙在我心裏裊出一筆葱蘢的詩意。

我對炊煙的理解超越了貧窮的侷限。我嗅見了萬千種氣息,温馨而甜暢的家的氣息。我心沉醉呵。

炊煙在我心尖上打上一個碩大的結……

也許,終有一天,我在課堂上講解炊煙時,費盡口舌,打盡手勢,孩子們仍然將頭搖成撥浪鼓,滿頭霧水的樣子讓我心焦。我靈機一動,置課堂教學常規於不顧,燃起一枝紙煙,注目淡藍的煙霧裊裊升起,聲情並茂地説,看,炊煙就是這個樣子!

傳統文化作文 篇4

中華的文化有深厚的歷史背景,那是幾千年來的沉澱和積聚,每一次的民俗民風都有着其最獨特的傳説和文化背景,每一個節目都有上古的史載和存在流傳的價值。西方簡明快捷的文化似乎更易被接受,但中國文化的橫深和縱深是不容許被遺忘和取代的。在經濟平穩快速增長的時代背景之下,每一箇中國人,每一個華夏兒女都有責任深思中國傳統文化得以保存並流傳的方法。在某種意義上,那是中華民族得以穩站世界民族之林的出路,那是一個以禮治國的民族得以豐富和充實的`出路。

雖然那瑰寶仍以痛心的速度流失着,但我們還是看到關注的目光正移向它們。

舉世矚目的奧運會開幕式便是最好的例證,在那次盛會上,我們看到了千人擊缶的恢宏場面,我們聽到了“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古誦,我們被崑曲的悠揚感動,我們被活字印刷術的精妙而懾服。張藝謀傾盡心血向世界展示了一個文化悠遠的東方古國,也向每一箇中華兒女訴説了傳統文化的價值和珍貴。

當越來越多的省份開始把民俗民風申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當新年的鐘聲敲響時我們又可以聽到喜慶的鞭炮聲和飛舞的秧歌綵帶時,當在傳統節日裏我們都有機會去重温過去的習俗時,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傳統文化的出路不再是個讓人永遠擔憂的問題,中華兒女終會將每一個傳説每一處風俗留給後人,手手相承。

我們看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出路通向光明。

這些都是我們中華的傳統文化,我們中午的傳統文化節,所以源遠流長,就説明我例舉的僅僅是個皮毛,還有好多好多的傳統文化是我們所不知道的,就是有了這些傳統文化我們才會多姿多彩,這傳統文化代表了我國古代到今天,人民的智慧結晶。

就是靠的這些傳統文化,而就是這些傳統文化是別的國家,甚至別的星球所沒有的,它們是我國獨一無二的,是智慧,是結晶,是成果,所以它們會源遠流長。

傳統文化作文 篇5

我國是世界上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這一,中國的文化自古至今都是聞名於世,屹立於世界文化之林。而如今呢?中國的文化是否還是那樣的堅固?被中國人好好的堅守着,保存着,愛護着?對此,我們只好問自己,對自己的態度畫上問號,我們是否為了中國文化而從我做起了呢?我不敢相信,是否因為我“小小的無知和失誤”,而使本國的文化落到了真正的深淵,落到了不知“何去何從”的境遇。我們都應該慨歎,都應該為之思索,為之擔心。世事變遷無常,中國的文化需要我們來發揚,繼承,創新,否則中國的文化將會頹廢,面臨真正的`危機。

中國文化的形式多種多樣,風格也引人驚歎,豐富而有內涵的中國文化已是改變不了的現實。面對它,我們只有繼續發展,努力做到更好,中國的文化才不會被奸詐之國所竊去,才不會被人所拋棄。發揚、繼承中國文化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保留了文化,就意味着保留了我們民族的精神和靈魂。一個靈魂對於一個國家來説是多麼的重要,因此,中國不能沒有。沒有了文化,中國還講什麼文明的發展,中國擁有十三億人口中,不能不發展,不前進,為此中國必須堅持中國的文化。

許多外國人盯上了中國文化,我們不能就這樣眼睜睜地看見這塊肉被外國人搶去,我們要做出鬥爭,與之奮鬥,守住我們應有的,讓我們從現在做起,讓我們明確中國文化何去何從——來自中國,去自中國。

傳統文化作文 篇6

愛如一泓清泉,滋潤人們乾涸的心田;愛如一陣春風,撫慰人們受傷的心靈;愛如明燈,照亮黑夜中前行的路。

從古至今,愛都一直存在。

孟母三遷體現的是一位母親對孩子的疼愛。孟母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努力學習,不受外界不好的影響,三次搬家。因為這三次的鄰居是屠户之類的人。孟母怕自己的兒子受影響,而不斷的變化居住地。終於,孟子沒有辜負母親的期望,成為一位和孔子齊名的偉人。

“香九齡,能温席”體現的是子女對父母的敬愛。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香菱為了使在田間勞累一天的長輩能在睡覺時得到温暖,每天都比長輩早進被窩把被窩暖熱。雖然這只是一件小事,但就是從這件小事上折射出了對長輩的敬愛,對長輩的孝。

程門立雪講的是一位學子對他的老師的敬重。程頤想請教老師問題,可又怕打擾到老師。於是一直在他的老師門前站立着。當時天上還下着大雪,可他依然一直等。等到他的老師出來的時候,他的衣服上已經佈滿了厚厚的.一層雪。這個故事體現了程頤對其老師的敬重。

還有一個人,我已經記不清他的名字了。大概就是説他的家裏很窮,可他的妻子又生了一個孩子,可是糧食不夠吃,因為他還有一位八十多歲的老母親和一個孩子。於是他就想把這個孩子埋了來彌補糧食不足的遺憾。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來這個兒子對母親的孝。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華美德歷久彌新。俯瞰歷史長河,你會發現中華五千年的文明中,有很多大愛。有子女對父母的孝,有父母對子女的疼愛,有學子對老師的敬愛……

回首現代生活中的愛。最美司機吳斌,在被突如其來的物體擊中造成重傷後,仍然堅持把公交車停在路邊以保乘客們的安全;最美老師張莉莉,為了救即將被車撞的學生,自己的一推,把安全留給了別人,把危險留給了自己,雖然高位截癱,但仍積極樂觀面對生活;最美孝心少年韓娜,為了救重病當中的父親,毅然放棄美好的大學生活照顧父親……在現代生活中大愛也一直存在。

大愛無聲,愛,一直存在!

傳統文化作文 篇7

這個星期的星期五我放學回到家,奶奶正在煮湯圓。我奇怪地問奶奶:“奶奶,為什麼今天要吃湯圓?”奶奶微笑地回答道:“因為今天是冬至呀。”

可是,什麼是冬至呢?為什麼冬至要吃湯圓呢?我趕緊上網查了一查,終於略知一二了。冬至是我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很重要的節氣,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北方人們在冬至習慣吃水餃,而上海人的`風俗就是吃湯圓。這就是北方和南方的差別。湯圓也稱“湯糰”,因為有“圓”又有“團”,表示着“圓滿和團圓”,祝福家家户户閤家團圓。

那麼冬至日還有什麼特點呢?奶奶又告訴我,冬至日的特點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也就是這一天會黑得比較早。每年的冬至是在公曆12月21日或12月22日,因為沒有固定的特定日,因此和“清明節”一樣被稱為“活節”。冬至後就進入“數九”了,也就是我們常講的“三九嚴寒”,冬至後的27天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等到了“九九”,也就是冬至後的81天,這時冬天就已經全部過完,春天就要來臨了。

我心裏暗暗地在想:冬天終於來了,今年不知道能不能和小朋友們一起堆雪人?想着想着,奶奶大叫一聲:“吃湯圓嘍!”嘻嘻,温暖的冬至啊!

傳統文化作文 篇8

回家,一個普普通通的詞語,卻寄託了無數遊子的期望。那是倦鳥歸巢的踏實、迷途知返的慶幸、重新擁有的喜悦。隨着國家的發展文化的復興,那些漸漸被遺忘的`傳統文化也正在回家的路上。

我們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留下了無數的文化瑰寶,比如唐詩和宋詞。它們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一顆璀璨耀眼的珍珠。

詩詞是充滿情味的。“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透過詩詞,我彷彿看見唐玄宗和楊貴妃那悽美哀婉的愛情;“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透過詩詞,我彷彿聽見李後主那道不完的亡國恨抒不盡的歌聲;“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透過詩詞,我彷彿感受到了蘇東坡那寵辱不驚、勝敗兩忘、曠達瀟灑的境界。

詩詞是充滿力量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透過詩詞,我彷彿看見李太白站在太行山的頂峯上抒發青雲之志;“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透過詩詞,我彷彿看見岳飛在戰場上率領岳家軍勇往直前,為了直搗黃龍,迎回二帝而重創敵軍;“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透過詩詞,我彷彿看見奄奄一息的陸游在病榻上竭盡全力囑咐他的孩子們不要忘記報捷。

詩詞是充滿情懷的。“家田輸税盡,拾此充飢腸。”,透過詩詞,我感受到了白居易對唐朝苛捐雜税的不滿與對廣大勞苦人民的同情;“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透過詩詞,我感受到了杜甫願意犧牲自我,而讓天下寒士住到大廈中的精神,通過自己的現狀推己及人,表達了他對有志之士的關心;“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透過詩詞,我感受到了林升對南宋貴族奢侈糜爛生活的不滿,更感受到了他對國家的那份赤誠與熱愛。

詩詞是古老的,也是現代的。它既有古老文化的芬芳,也有現代文化的律動。詩詞是經典的,更是未來的。它既承載着古人的智慧與情思,又藴含着文化復興所必須的力量與情懷。

多背些詩詞吧,讓那優秀的傳統文化早日回家。

標籤: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