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精品】傳統文化的作文合集十篇

作文2.98W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傳統文化的作文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品】傳統文化的作文合集十篇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1

汨羅江畔的沉重一縱,留下曠世的遺憾,污濁的塵世容不下透明的眼睛,空帶一腔情愁,一縷忠魂獨守着寒水三千

耳邊依稀的還縈繞着響徹九天的鼓譟,那熱血沸騰的吶喊加足了龍舟的馬力,像支支箭,在江面飛馳無數的槳影掀翻無際的江水,在無邊的歲月裏,升起無限的情思那粒粒飽米被揉在了一起,夾着幾點棗甜與幾點葦葉的清香,跟着懷念情結一起沉進了江底。

屈子嫣然一笑,心已被安慰,可那時往昔 長髮飄飄,屈子對月獨酌,他舉杯,飲盡了風雪如今的寂寞,向誰傾訴?

又是端午,江水依舊,屈子隻身來此,江面的寒風吹皺了青霧,忽左忽右,若隱若現,似有似無,他無力看清那艘叫龍的大船不再起錨,岸邊也沒有了熟悉的吶喊聲音,只剩蕭蕭的風撕碎幾點野鴨的殘鳴。

屈子挽袖,拭去眼角的水花江畔來回踱步,他在彷徨着,也許是為了一個民族。

如今的人們漸漸失去了一種最純樸的民族情結,對自己的文化傳統慢慢淡忘殆盡,屈子側耳傾聽遠方的晨鐘,而人們似乎不曉得,或者已經忘記了今日是端午有些能尋到端午的地方,卻再也看不到粽葉蹤影,包粽子成了工廠機械化的動作,五花八門的粽子被精美的包裝,商家如此的炒作令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變了味,人們再也吃不出那“原始”的粽子味了

屈子不禁悲歎,一些他未聽過的“洋節”擠佔了我們傳統的民族節日,什麼“情人節”,什麼“聖誕節”??他不懂這些都是什麼意思,而人們為什麼如此的熱衷?

屈子低首不語,猛地,望着遠方的迷離茫霧,他慨當以慷,代之昨日啼血的《離騷》的是今日臨江的悲歌,它想用這悲涼的歌聲喚住忙碌的人們該停下來思考一下了,我們捨棄的是否太多,不經大腦的拿來是否太多,一人孤守千萬年不要緊,要緊的是一個民族迷失了原來的本性,冷淡了太多的文化傳統,而太過於熱衷外來文化

曾經六角形的思念被母親捏在手中,一縷清香,被一個童年將手指含在脣間,那是文化的經久不息如今,屈子唱着悲歌,捲起波瀾,消失遠方??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2

我國的傳統文化像一個大寶庫,裏面有無盡的寶貝。比如中秋節吃月餅、過年包水餃等。其中,我最喜歡包水餃了

水餃的樣子各種各樣,有波波餃、錢包餃、元寶餃。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月牙餃了。月牙餃的做法其實非常簡單,先把水餃皮放在左手掌心,再把適量的餡放入水餃皮裏面。然後把餃子皮對摺立起,右手端邊的角捏住,右手食指向外輕推外側皮,與外側皺褶捏緊。重複步驟至左端餃邊,交將兩端封口處捏牢。一個月牙餃就做成了。

過年包水餃這個傳統習俗真有趣!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3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傳統文化。比如:端午節吃粽子、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賞月、手工剪紙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傳統文化節日是過年。

在快過年的時候,人們都在買年貨、買年畫、貼福字、貼對聯,準備美味可口的菜餚。大年三十的時候,家家户户都團聚在一起,高高興興地在吃年夜飯,看着春節聯歡晚會,小朋友們還可以放鞭炮。在春節的時候,大家都在忙着走親訪友,拜大年,小朋友們還可以收到許許多多的壓歲錢。

我問爸爸:“為什麼在春節要放鞭炮?”爸爸説:“很久以前,傳説有一個叫‘年’的大怪物,每年過年的時候,他就會來村子裏吃人,一口能把一個村子的人全部吃掉。這一年,這隻叫‘年’的大怪物又來村子裏吃人了,於是人們想出來一個辦法,把鞭炮給點燃,鞭炮的火光令這個大怪物非常害怕。從此以後,這個叫‘年’的大怪物再也不敢跑出來到人間吃人了,但人們怕它還會來到人間吃人,於是每年過年人們都會放鞭炮。”

每年過年,我都特別開心,因為過年有許多好吃的、好玩的,還可以收到許許多多的壓歲錢,所以過年是我最期待、最興奮的傳統文化節日。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4

中華民族有許多傳統文化,有二胡、剪紙等等。不過我最感興趣的,還要數神話故事了。

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個神話故事《精衞填海》。很久很久以前,炎帝有一個善良、可愛的小女兒,名字叫精衞。她從小就有一個偉大的夢想,她希望見到無邊的大海。小女孩一天天長大,也一天比一天漂亮。終於在她以為自己有能力找到大海的時候,她為大海的偉大而陶醉,正當她激動地奔向大海的時候,大海同樣卷着巨浪奔向精衞。最後,大海把精衞帶走了,帶着她離開了這個美麗的世界。精衞死前那一剎那間才醒悟過來。精衞的靈魂因為憤怒而化作一隻青鳥,為了報復大海,她決定把大海填平,於是就夜以繼日地含着西山的石頭去填海。

我的故事講完了,希望大家也要多讀神話故事,將這種優良的傳統文化繼續發揚下去。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5

教材,是一個時代教育水平的載體,一直隨着歷史車輪的滾滾前進而不斷更新,其本身的特色一直備受人們關注。近年來,隨着我國教育水平的蒸蒸日上,新時代的翻新版教材也層出不窮,吸引了廣大師生的眼球。但近來,一系列民國時期的老教材卻在師生、家長之間走紅,受到熱烈追捧。教材翻新與復古,這兩種潮流勢均力敵,不得不引我們深思:到底何為真正的創新?

創新,是一個以時代為基點的概念,創新的要求也隨時代的變遷而不斷地賦予新的定義。所以,翻新是創新過程一個必不可缺的環節,那麼怎樣的翻新才能為優秀的創新奠基呢?近來,北京故宮博物院出售的旅遊紀念品被進行了一次可圈可點的大翻新,一改往年固守傳統的面目,將現代生活要素與古代美學價值相結合,推出了朝珠耳機、官銀儲蓄罐等實用性與興味性兼備的創新型紀念品,讓遊客們頻頻稱奇。故宮紀念品的成功翻新,便是對創新的絕妙詮釋,與不斷翻新的中學教材一樣,它們都是時代精神的體現。只有在翻新的過程中注入時代精神,這樣才能完成一場有價值的創新,體現時代精神更是創新的重要追求。

創新,是在一定歷史傳統基礎上而衍生出的行為,傳統文化的積澱,為創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近來民國教材的`走紅,掀起了一股復古的潮流,我們不禁會思考:復古與創新一定是相悖的嗎?其實在近年,復古之流並非只存在於民國教材的走紅,一股重習傳統文化的熱潮也正在中國湧流,從《百家講壇》,再到《于丹論語心得》,從古裝影視劇再到歷史題材圖書暢銷,種種現象都表明了漸行漸遠的傳統文化正在迴歸,使人們的文化素養受到了薰陶,也使中國文明古邦的風采愈發地展現在國際舞台。所以,復古與創新,並非永遠是背道而馳的。但是復古並非一昧地堅守舊文化,而是在傳統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繼承中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失去了傳統的基石,創新也只能是空中樓台。

時代精神與傳統文化,都是創新不可或缺的血脈。只有以傳統文化為源頭、以時代精神為體現的創新,才能指引你我成為二十一世紀的主人翁,才能引領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走向國富民安、海清河宴的康莊大道。讓我們一起繼承傳統文化的精華所在、緊隨時代的步伐前進,打造屬於自己的輝煌人生、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6

今天,天氣非常晴朗,路邊的花都開放了,爸爸媽媽帶我一起參加了三(1)班組織的去西安市自弘中學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體驗活動。我們玩的非常開心,還學到了很多知識,很有意義。

自弘中學以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為主題,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包括草編、繩藝、剪紙、泥塑、臉譜等很多藝術課程和遊藝項目,內容很豐富,安排得非常充實。

早上,我們聽了自弘中學的哥哥姐姐們組成的古樂隊的演奏,並在校長的帶領下參觀了很多藝術品的展覽和現場製作藝術品的過程。我選擇了繩藝和臉譜的課程,並在老師的輔導下現場製作了兩個作品,編了一條漂亮的紅手鍊,畫了一個很個性的臉譜,很有成就感噢。

下午的安排就更有意思了,我們玩了打陀螺、滾鐵環、跳房子、砸沙包、跳皮筋、套圈等這些傳統遊藝活動,大人孩子都玩得特別開心。我們覺得比電腦遊戲和遊樂場都好玩。

對了,最有趣的是,《都市快報》記者去採訪了我們,晚上在電視上已經播出了《小手拉小手

非遺咱傳承》的節目,我在電視上已經看到了自己的特寫,很滿足哦,太有意思了。你們要是想看看,就去網上搜一下吧!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7

我國得傳統文化有很多,比如有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許多節日。當然,我最喜歡得還是春節了。

春節也叫過年,它得來歷是在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得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得形貌猙獰,生性兇殘,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們居住得地方傷害人類,而且出沒得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由於“年”最怕紅顏色和鞭炮聲,因此每年年三十,每家每户都在門上貼上紅紙,在院裏放鞭炮,防止“年”溜到人們居住得地方傷害人類。

春節到了,年三十晚上,我和爸爸、媽媽、哥哥、姑姑一起在爺爺家吃團圓飯,飯後我們拿了許多煙花和鞭炮去放,有竄天鼠、魚雷、二踢腳、黑旋風等。我們看到美麗得焰火從煙花裏噴了出來,它們像一朵朵剛綻開得花朵,我和哥哥在一旁又蹦又跳開心極了,路邊得人看見了,都停下腳步,羨慕地看着我們。

新得一年又到了,我們又長大了一歲。我應該更懂事了,讓爸爸、媽媽少操點心,自己努力學習,爭取一天比一天更棒!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8

敦親

112.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詩經·小雅·蓼莪》

113.事父母,能竭其力。——《論語·學而》

114.父慈而教。——《左傳·昭公二十六年》

115.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孝經·天子》

116.孝在於質實,不在於飾貌。——桓寬《鹽鐵論·孝養》

117.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遊子吟》

118.夫婦和而後家道成。——《幼學瓊林·夫婦》

119.兄弟敦和睦,朋友篤誠信。——陳子昂《座右銘》

120.父不慈則子不孝。——顏之推《顏氏家訓·治家》

121.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孟子·離婁上》

122.貧濺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後漢書·宋弘列傳》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9

傳統文化躲在北京冰糖葫蘆的核裏,晶瑩剔透的紅糖裹着一顆赤子之心,微酸的山楂又藏了多少心酸無奈?傳統文化這四個被世人反覆提及卻仍未被豎立的字,在五千年的風霜中不斷疊加出新的價值,像一棵根系發達的大樹,時時不忘吐出新芽。在眾多文化爭奇鬥豔的當代,佔有一席之地,保有包容之心實屬不易。安塞的腰鼓鏗鏘有力,塞北的秦腔源遠流長。歎如今,鼓聲不斷,空留餘響,山野之間,一方孤腔世殊時異,不變的卻是那一份信仰,情隨事遷,情懷永駐心間,繁華盡處,盡是那一泓源頭之水。

但現在傳統文化在某些人那裏是不受待見的:一提到傳統武術就是花拳繡腿,實在不堪一擊,一提到傳統中醫就是騙子橫行,不及西醫療效快。他們認為傳統文化一無是處,但錢鍾書説過,反傳統正是傳統的證明,毫無價值的東西是不值得別人關注的,又何來的“反”?“反”的越厲害,越是證明了傳統文化的深厚生命力。而且不管怎麼“反”也難以撼動傳統文化的根基,傳統文化在幾千年的時間裏已經流淌在中華文化的血液之中,生生不息。

不可否認,傳統文化中確有糟粕,比如説裹小腳,童養媳,女子守寡等等。面對這些糟糕,我們要從歷史的眼光來看待,正如陳寅恪所提倡的“以同情之眼光看待歷史”。不可一味的從今天的評價標準來要求古人,而要考慮到古人所處的歷史環境。當然這並非是説我們要接受和鼓勵這些糟粕,而是説我們要考慮到其文化歷史因素,在價值立場上,反對糟粕是肯定的,更多的,我們要看到傳統文化優秀的,精華的部分,學習它,吸收它,發揚它。

在世界的“軸心時代”,中國處於春秋戰國,百家爭鳴,這些思想影響着華夏的民族性格,“及所不欲,勿施於人”,就單單這句不知温潤了多少謙謙君子。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説,以無窮的魅力展現了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就一部《紅樓夢》,讓多少人迷醉,窮盡畢生精力去研究。傳統文化是民族認同的根本所在,是華夏民族得以構建的根基。十九世紀的德國正在形成統一的民族國家,它就以傳統入手,構建民族認同,以格林童話為中心,鑄造德意志民族精神。如果丟掉了傳統,國將不國,我們不承認一個共同的過去,又何以成為一個民族呢?而共同的過去由何證明呢?就是傳統文化。對於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可和發展,是一個民族團結的根本、自信的來源。而且事實上,中國的傳統文化並非是空穴來風是有着歷史的悠久積澱,五千年不是一個數字,是一個個振奮人心的歷史故事,是一卷卷記錄着古人智慧的書籍,是一種種流露着真善美的民族精神。

那傳統與現代應該如何把握呢?現在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憑空而生,而是在傳統的肥沃土壤上生髮出來的一棵參天大樹,是在過去的脈絡中走出來的一種歷史走向。在過去有段時間,中國人盲目學習西方,照搬西方的模式,但歷史證明這是錯誤的發展道路。中國有着悠久的傳統,有着自身的國情、發展需要和傳統結合,符合中國國情。更是提出了文化自信,不斷探索建立在傳統之上的發展道路,譬如一帶一路的實施,重回絲綢之路,並加以新時代“新”的詮釋,展示“多元”“開放”“合作”的大國姿態。

新時代有着新時代的特點,傳統將何去何從?我們需要擔起相應的責任來。白先勇先生將《牡丹亭》改編成青春版《牡丹亭》,讓《牡丹亭》煥發出了全新的活力,正是當代藝術家的歷史擔當。學校因地制宜,把農民畫、剪紙等傳統民間藝術納入校本的課程,這是當代教育學者的歷史擔當。央視推出《百家講壇》,《中國詩詞大會》等節目,讓無數百姓走進傳統文化的學術殿堂,這是當代媒體的歷史擔當。這是對於優秀傳統文化應有的態度,讓其在新時代具有“新”的詮釋,是給傳統文化,也是給我們自己最好的禮物。而我們青少年,能給自己怎樣的傳統文化“新”禮物呢?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10

我國的傳統文化歷史悠久,有精美的民間工藝,如剪紙、雕塑、虎頭鞋等。還有傳統的節日,如春節、元宵節、端午節……

春節,是農曆正月七年級,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末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我國農曆,正月七年級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改用年七年級,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曆,公曆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曆的一月一日叫春節。

春節到了,家家户户貼起了對聯,小孩子們穿起新衣服多高興。新年的鐘聲敲過,街上鞭炮齊鳴,響聲不斷,家家喜氣洋洋,新的一年開始了,節日中還有給小孩子壓歲錢,吃團圓飯。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共慶佳節、其樂融融。

過完了春節和元宵節,大家都有一個新的開始,新的發現。在新的一年裏奮發圖強,更上一層樓。

標籤:十篇 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