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傳統文化作文【精品15篇】

作文8.32K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傳統文化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傳統文化作文【精品15篇】

傳統文化作文1

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傳統文化,勤勞的中國勞動人民在生產和生活中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民族文化,在今天的生活中我們仍然可以處處感受到豐富多彩的中國傳統文化。

剪紙是中國最為流行的`民間藝術之一,根據考古其歷史可追朔到公元六世紀,但人們認為它的實際開始時間比這還要早幾百年。剪紙文化常用於宗教儀式,裝飾和造型藝術等方面。

在過去生活中,人們經常用紙做成形態各異的物像和人像,與死者一起下葬或葬禮上燃燒,這一習俗在中國境外有時仍可見到。剪紙這項傳統文化一般都有象徵意義,也是這種儀式的一部分;此外剪紙還被用作祭祀祖先和神仙所用供品的裝飾物。

現在的生活中,剪紙更多地是用於裝飾。剪紙可用於點綴牆壁、門窗、房柱、鏡子、燈和燈籠等,也可為禮品作點綴之用,甚至剪紙本身也可作為禮物贈送他人。人們以前還常把剪紙作繡花和噴漆藝術的模型……

剪紙藝術體現了民間藝人的心靈手巧,它是勞動人民聰明才智的智慧展示,是生活中的傳統文化藝術的結晶!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傳統文化作文2

歷史,是經風雨的洗禮,時光的磨滅而沉澱下來的精華,那其中有睿智,有決絕更有不顧兒女情長的使命與擔當。在文章中穿插的看似平淡,卻引人深思的小經典,可讓文章的主題得以昇華。

文化是豐富多彩的,若能在平平的字句中加入詩句,運用修辭,那如平寂水面般的文章會如泡沫般,豐滿,富有活力。泡沫,在陽光照射下,散出七彩的光芒,如一滴點睛之水,融入文章,讓那乾涸的文章,重獲新生。

文章,如一位智者的內心獨白,那其中的字句好似腦回路班般,引領着你,象那文章更深處邁進。在思緒與思緒的碰撞間,使文章更加精彩。如雨過天晴,天空中便會出現那美輪美奐七彩橋,走進作者心中。

歷史已是過去,而現在的我們正在敍寫未來的歷史。隨着時代的發展,我們的步伐愈加急促,生活愈加無味。時常是那一個個飄蕩的'曲線,提醒我們,秋天來了。那空中飄舞的落葉,是否會讓你停下匆忙的腳步,對往日生活進行回首。那段已變暗黃的回憶錄,比如文章,需要“風雨”進行修飾蝕。雖已變暗黃,但依舊區可以牽動你的心絃。

文章,如風似雨,文化,如落日似朝陽,歷史,如閃電似雷雨。他們相遇在一起,定會編織出一段精彩的對白,讓人思考,以人起迪。

傳統文化作文3

中國的傳統文化多種多樣,有的在現代社會中還在流傳,有的卻已在歷史的長河中沒能保留下來,這不得不説是我們的一大遺憾,是我們文化的一種缺失。為了弘揚、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媽媽在暑假裏給我報了書法班。

我對書法一直都比較好奇,想不通就這麼簡簡單單的一隻毛筆,一盤黑不溜秋的墨水,他們的組合,卻能創造出一個個生動的文字,白白的紙張上經過他們的書寫,留給後世的是無可估量的財富。

在書法培訓班裏,有的.同學年紀還很小,卻已經練習書法好幾年了。看着他們穩穩的拿着毛筆,在紙上寫下一串工整而又藴含力量的毛筆字,我是既羨慕,又後悔自己怎麼沒有早一點參加。老師給我們講解了毛筆字在人類社會的發展中的演變,各種不同字體所表現的形式,以及古代和現代一些名家的字帖,通過這對這些名家作品的欣賞,我更加喜歡上了寫毛筆字。在寫毛筆字的時候,我感覺周圍的環境在瞬間就已安靜了下來,我沉浸在寫字的氛圍中,其它任何事物也不能將我打擾。

寫毛筆字不僅是能力上的一種鍛鍊,更是心靈的一段表達,我愛寫毛筆字,我也會在將來一直寫下去。

傳統文化作文4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十二生肖。

那麼十二生肖是如何來的呢?傳説,有一年玉皇大帝過生日,要選十二種動物做通往上天之路的守衞。因此鼠、牛、虎等動物就被按照祝壽的順序變成了十二生肖,守在上天之路的各個關口。

我的生肖是十二生肖之首——子鼠。“老鼠看倉,看得精光”,説的就是我吧,有啥好吃的,都逃不過我的“鼠鼻子”。從小我就愛吃,不管是飯桌上的菜,水果店裏的水果,超市貨架上的零食,都是我的.最愛,我呀,就是個不知不扣的吃貨,挑食是與我絕緣的詞語,不過我吃東西時會像小老鼠那樣——嘴巴漏,媽媽經常會説:“我們家果然養了一隻貪吃的小老鼠。”

在我的老家,每逢鼠年,都要“打老鼠眼”。過年時,家家要煮上一大鍋黑豆,然後在室內各處撒黑豆,撒豆子時,嘴裏要念叨着“西樑上,東樑下,打得老鼠光鐸鐸”。據説,這樣做,就能預示着來年家家消除鼠患,糧食滿倉,豐年富足。

十二生肖是中華傳統文化一顆閃閃發光的明珠,也是代代相傳的寶貴的文化遺產。

傳統文化作文5

生活中,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豐富多彩的中華傳統文化。那我就告訴你新安橋的來歷吧。

很久以前,新安橋那個地方的小河上,從來就沒有一座橋。村裏的人們過河都是打赤腳過來的,很不方便,特別是在冬天的時候,村民們就根本過不去。

有一天,有一個叫魯班的木匠從新安村經過,看到村民在河裏過來過去,很不方便。

有一個晚上,魯班就在河上用木頭建起了一座拱橋,還在橋上面蓋起了亭子。第二天早上,村民們便看見河上有了一座橋,大家就互相告訴,大聲的.歡呼,互相打聽着是誰修建了這座橋,後來有一個村民午夜起來的時候,看見有一個在橋旁栽了二棵樟樹,他就悄悄的走到跟前,抓住了那個人的衣服,問:“你是誰?是不是你修建了這座橋?”那個人説:“我是魯班,從這經過,看到你們從這裏過來過去,很不方便,就修建了這座橋。以後,你們就不要打赤腳過來了。”大家一聽是魯班,知道他是木匠的祖師,各自一起拜倒在地,感謝他修建了這座橋。並且世世代代把這座橋的來歷傳了下來。

現在這座橋還牢固的屹立在河面,方便着河邊兩岸的人們,天氣熱的時候,人們在橋上乘涼,吹着河風,兩棵大樹鬱鬱葱葱,護衞着這座古老的橋。

這就是我搜集的中華傳統建築,你呢?

傳統文化作文6

中華的傳統文化有許多種,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種——潛江木雕。木雕源於木器,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中誕生了木雕。潛江木雕主要依附於建築、傢俱、用品等木具之上,具有濃厚的鄉土風情、地域特徵並與當地的歷史人物、神話故事,婚喪嫁娶息息相關。在潛江木雕中,“滴水雕花牀”最具代表性。

早在以前的歷朝歷代,潛江稍微殷實一點的人家在“娶媳婦”或“嫁女兒”時,幾乎都要請工匠師傅做一間“滴水雕花牀”。潛江人之所以時止今日將一“張”牀説成一“間”牀,大概源於就是因為“滴水雕花牀”。因其形狀恰似一間濃縮了的袖珍房子,故試乎以“間”稱呼更名副其實。又因其雕刻出的'圖文效果似涓涓滴水,光滑可鑑,故名“滴水雕花牀”。雕花牀一般有三道滴水和八道滴水,層面越多,越顯精美複雜,工藝超高。雕花牀的結構分前後兩個部分。前部稱“踏步”,由踏板、掛麪卷蓬頂組成,後半部是卧牀的本體,有垂帶,護欄、遮枕等組成。這就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文化——潛江木雕。

傳統文化作文7

武術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之一,也是民族體育的主要內容之一。這是我們人民幾千年來用來鍛鍊身體和自衞的一種方法。它對當今中國的大眾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我不知道是不是身體問題。從我小時候起,我就“虛弱和生病”。就在我上幼兒園的時候,手足口病爆發了。果然,我是先“趴在槍上”的,所以有一段時間被父母領回家。回到學校後,我發現因為手足口病,老師特地請了一位武術教練來指導我們練習中國功夫。

那是一個陰天。當我們準備好要練功夫時,天開始下雨了。風在淒涼地吹;雨在滴答作響。就在我以為我要帶球隊回教室的時候,教練讓我吃驚了——他還在風雨中指導我們。當我處於恍惚狀態時,教練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來到我面前,嚴格地指導我的動作。

練習結束後,正當我們都走回教室時,教練攔住我説:“你今天為什麼心不在焉?”我懷疑地説:“教練,練中國功夫真的能讓你得到鍛鍊嗎?”他的回答讓我大吃一驚:“練武可以促進人體血液循環,增強體質,還可以作為生活中的自衞能力。當敵人進攻時,它能保護自己和他人。”他那洪亮的聲音讓我難以忘懷。漸漸地,我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並愛上了它來練習中國功夫。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歷史的星空中,中國傳統文化是如此耀眼。作為新時期的好青年,傳承文化是我們的首要任務。

傳統文化作文8

小時候,奶奶經常帶着我去看戲。記得那時候,年僅三歲的我,第一次看到了——歌仔戲。什麼也不懂得我,看得可投入啦,每當人羣發出笑聲時,我也跟着“咯——咯——”地笑。但是,當那畫着“鬼臉”的角色出場時,我卻嚇得哇的一聲哭了出來。

爺爺告訴我,歌仔戲,是由台灣傳到廈門來的。而後,就在閩南一帶流傳開來。歌仔戲,也被廈門人稱作“薌劇”。而內容也十分的豐富。“歌仔戲”與京劇一樣,分有許多角色,有小旦、老旦,有小生、老生,丑角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角色就是“小旦”了。看到她在戲台上,踏着有節奏的蓮花步,舞着長長的袖子,演到傷人心的地方,景十分入戲的流下了眼淚。

“歌仔戲”為什麼有個“歌”字呢?那是因為在戲中,演員們常以歌詞代替語言,唱歌的腔調,也隨着戲劇的變化,時而歡快,時而悽婉。為他們伴奏的樂器,有二胡、木笛、古琴、擂鼓、大叉等一些民族樂器。

現在,廈門這一帶也開設了不少歌仔戲學習班,決定將這一閩南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傳統文化作文9

在我們中國人的生活中有許多傳統文化中的風俗習慣,如端午節、賽龍舟、中秋節賞月、元宵節吃餃子、春節......

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家家户户都要過春節。從進入臘月,市場上到處都有很多很多的年貨,為節日增加了喜慶的氣氛。

進入年貨市場,佔了很大部分的是春聯,春聯有各種各樣的,有的上面寫着大大的“福”字和“招財進寶”;有的.寫着“歲歲皆如意,年年盡平安”、“江山萬里如畫,神州四時皆春”等等一些歡樂祥和的話語!每家都會選擇一些自己喜歡的春聯買回去,等待大年三十那天貼上去!

走過賣春聯的,就進入了賣煙花爆竹的地方,那裏有“花中花”“坦克車”這些全部是孩子們玩的。還有一些大人放的,有“孔雀開屏”“大禮花彈”“絢麗多彩” “吉祥富貴”等等。鞭炮的數量也很多,有1000的有20xx的還有10000的,這些全都是引人注目的年貨,家家必備。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家鄉的春節有着家鄉的味道,正如那爆竹聲後的春意,久久的迴盪在我的心裏。

我們的祖國有着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奇妙的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作文10

很久沒去剪紙了,我每天都嚷着要去張阿姨店裏剪紙。今天,我終於實現了這個願望,爸爸媽媽帶我來到了紫陽街的剪紙藝術館。

我挑了一張青蛙圖案,又選了一張紅色的彩紙,把青蛙圖案放在彩紙上,剪出大小差不多的一張彩紙,用訂書機把兩張紙訂在一起,然後我就開始剪了。

我先把青蛙身體內每一塊白色部分剪掉,我用剪刀的`尖頭先戳一個小洞,再沿着邊線慢慢剪,每一個細小的地方都是這麼剪的。我剪到青蛙肚皮的時候,有些空白太小,還是齒狀的,我心想:我肯定會剪壞的。我試了試,剪了一兩個,覺得特別難剪,就請姐姐幫忙,姐姐咔嚓咔嚓就剪好了。接下去我沿着外邊線剪,剪到青蛙爪子的時候,又遇到了困難,爪子上大下小,試剪了兩個,我覺得有點難,我又想讓姐姐剪,可又一想:不能總是請姐姐幫忙,我要靠自己剪。最後我終於把四個爪子都剪出來了。一個紅彤彤的青蛙出現了。

從剪紙中我學到了有困難要想辦法自己解決,剪的時候要認真仔細,不能煩燥。

傳統文化作文11

春節吃餃子是每家每户都會有的傳統吧,而且有的家庭還不止吃一頓餃子。今年春節我吃到了自己包的餃子。

三十這一天一家人都會為在一起準備年夜飯,餃子是i年夜飯上必不可少的食物。三十的下午媽媽就把早已買好的菜都拿了出來,準備調餡料為晚上的年夜飯包餃子。我自報奮勇的要幫忙,媽媽就讓我先去好好洗洗手,一會跟她們一起包餃子。我把手反覆洗了好幾遍,直到得到媽媽認為乾淨的允許後才坐在了桌子旁邊。媽媽早已經調好了餡料,問一問真的很香啊,豬肉大葱就是香!媽媽擀餃子皮,我和奶奶包子餃子。我是第一次包餃子,連拿餃子皮的姿勢都不對。媽媽手把手的.教我,要把餃子皮託在四個手指上,然後放上一點餡,先對摺餃子皮然後從右向左一個折壓一個折的包過來。看着媽媽教我包的很簡單,但是輪到自己上手的時候卻是歪歪扭扭,怎麼也弄不好看,而且一不小心餡就擠出來了,真是讓我很受挫折。奶奶看我怎麼也包不好,就交給我擠餃子,這個看起來更簡單,只要放好陷,雙手一擠就好。我對這種方法駕馭的還不錯。最後我擠得餃子已經很不錯了,爸爸看了都直誇我。

年夜晚餃子上桌的時候我大言不慚的誇起了自己的餃子好吃,都得全家都哈哈大笑。總感覺今年的餃子特別的好吃。

傳統文化作文12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清明節被定為法定節日,放一天假。媽媽趁放假的大好時機帶我出去掃墓,祭拜祖先。

出了家門,就看到街上的車子來回穿梭,指揮交通的交警們忙得氣喘吁吁,大汗淋漓,真是辛苦。看來今天出門掃墓的人可真不少啊!

來到了小蜀山陵園,只見門口雜亂地放了許多冥紙跟鞭炮。我想:“這裏難道就是賣冥紙跟鞭炮的地方?”走近一看,其實不是。原來,小蜀山陵園已經改掉了老規矩,冥紙跟鞭炮不允許帶入陵園,一束束鮮花取而代之,成為今年祭拜祖先的.新時尚。我跟媽媽也買了一束鮮花,就進了門。進門後,就看到幾張桌子並在一起,上面放了一條好幾米長的橫幅,上面有着很多人的簽名,一問才知道,原來,這裏正在舉行“萬人簽名”的活動,目的是為了讓大家積極響應文明掃墓的號召,我也興奮地簽上了自己的名字,因為我覺得這種方式既美觀又不污染空氣。繼續往前走,又看到有一些人在放風箏,走上前去,仔細一瞧,原來他們把一些寫着祝福語的紙條,掛在風箏上,放到藍天上,用來寄託對親人的懷戀。

今年把清明節定為法定節日有着深刻的意義,因為它弘揚了中國的傳統文化。讓我們大家共同投入文明掃墓的隊伍中去吧,廢除迷信活動,移風易俗,把文明精神傳遍全世界!

傳統文化作文13

我們的傳統節日春節一到大街小巷張燈結綵,爆竹聲聲到處都是節日的喜慶。

説起春節,我想起了一個傳説:很久很久以前,有一頭叫“年”的怪獸,它長得凶神惡煞,住在村莊旁的深海中,每到除夕,它就會上岸,去旁邊的村莊吞食牲畜,還要傷人命,人們害怕得躲到了山上。有一年,一個老翁出現在它們的面前,對他們説:“那個來搗亂的'‘年’怕紅色和響聲。”於是,村民們手忙腳亂地準備起來,把紅色的春聯貼在門上,然後,用竹子互相敲打發出聲音,“年”就落慌而逃,從此以後,我們過年的除夕夜家家户户燈火通明,我們每年的大年七年級走親向友,從此,春節就流傳到了現在,變得越來越隆重。

隨着我們科技的發展,家家户户變得富裕,我們的春聯變成貼圖,還有掛着燈籠,竹子的敲打聲變成了煙花爆竹。隨着“噼裏啪啦”的煙花聲音在空中綻放開來,像爭奇鬥豔的“仙女散花”,又像下煙花雨,有紅、黃、紫。天空被打扮得炫麗多彩,它們照到了人們的臉上,人們的臉被照得喜氣洋洋,人們過年的習俗還有包團圓果,大掃除。

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可真豐富呀!

傳統文化作文14

我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國,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可見,我們學習的唐詩、宋詞、四大名著;我們用的文房四寶,我們吃的中藥,喝的茶;還有我們拉的二胡,吹的笛子;我們穿的'唐服,用的瓷器等等。我國的傳統文化數不勝數,隨處可見。

我國有各種各樣的傳統節日,很多事情有各種禮儀和習俗,每個地方還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而我還是最喜歡過中國的傳統節日,

過春節可以收到象徵着祝福和平安的壓歲錢;過清明節可以祭拜去世的親人;過端午節可以吃到香甜軟糯的粽子;中秋節是全家團圓吃月餅、賞月的日子;重陽節是登高、佩帶茱萸的好日子……在所有的傳統節日裏,我印象最深的還是端午節。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傳説屈原受皇帝的侮辱,受大官的欺騙,傷心至極,當晚投江而死。人們知道了這個消息時,紛紛趕到江邊,上了小船準備把屈原的屍體打撈回來,可怎麼也打撈不回來了。人們怕屈原的屍體被魚蝦吃掉,就把粽子扔下了江,讓魚蝦吃粽子。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稱為端午節,在這天,家家户户都要做粽子吃,以此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我國的每個傳統文化都有它的一個歷史背景或是一個經典故事。中國的傳統文化可真是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啊!

傳統文化作文15

琅台上,紅塵裏,水袖輕擺,身影淡得像水墨畫。透明如醇蜜的陽光在閃爍,咿咿吖吖的川劇調穿越時光,出走千年,講述着那個時代傳統文化的輝煌……

大紅的幔布扯開了,踏着清亮的鼓點,和着渾厚的胡琴,武旦一個回馬槍亮相,唱調一清一濁,點染心尖,似從遠古而來。唱出對傳統文化骨子裏的歡喜;五彩變化的臉譜,交織着人生的酸甜苦辣。流淌着有聲有色的歷史。人生如戲,戲亦如人生。唱不盡的興亡起落,彈不盡的悲傷惆悵。在別人的故事裏留下自己的痕跡。

浮一襲水袖,拭盡戲裏的故事。擲,抖,扔,拋,衣袂飄飄,遊離於光影之外。飄舞的水袖牽着一縷縷的'浮香,延綿的水袖量出長長的思緒。欲言又止,亦或顧影自憐,彷彿塵世裏綻放的青蓮,一顰一笑,世界填滿了色彩。稀碎的舞步捲起一地沉醉,把瞬間凝成歲月……

只可惜,時光荏苒,芳華似指尖流砂,這文化的獨白也會淡去,天色已晚,早已無人識濃粧。成於滿清,興於民國的川劇,戰火的紛煙沒擾亂它,卻逐漸湮沒於戰後的中國。終是國外的洪流沖刷了傳統。崇洋媚外不知何時變成潮流。戲院中拾一席而坐,聽雅韻於台上,茶的芳香氤氲着文化的芳華,尋覓往昔的舊夢,這樣的場景何時能重演?

魚不可脱於淵。中華的兒女走多遠,心尖上永遠有傳統文化的根。在衰落遺失的邊緣堅守,在功名世俗的繁榮堅持。

文化薰染沁潤心靈,是智慧的結晶。走在未來的道路,我想攜一曲質樸的川調,看它穿越時光,繾綣心中,一闕舞盡芳華……

標籤: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