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傳統節日作文300字錦集五篇

作文2W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説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傳統節日作文300字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傳統節日作文300字錦集五篇

傳統節日作文300字 篇1

大家對中秋節一定不陌生吧!今天我就來給大家講講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中秋節在農曆的八月十八日,有一句俗語:“九年級初四娥眉月,十五十六月團圓”。

中秋節正好在農曆十五,還因為一些天文現象,所以這時的月亮是最圓的,就像一個碧玉的.大圓盤。大家都聽説過“嫦娥奔月”的故事吧!嫦娥有一個丈夫,名叫后羿。有一天後羿帶來幾粒仙丹,一人吃可以上天做神仙,兩個人吃可以長生不老。有天夜晚,后羿一直沒有回來,嫦娥很孤獨,於是吃了一粒仙丹便飛上天去了,在月亮上建起了廣寒宮。后羿非常思念嫦娥。於是,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就在月亮下襬一桌酒席,希望能夠和妻子嫦娥共度花好月圓之夜。中秋節就這樣誕生了。中秋節有個風俗,那就是吃月餅賞月。每逢中秋節,我就約上幾位好朋友或是跟一起上陽台,一邊看潔白無暇的月亮,一邊吃着香香甜甜的月餅,那感覺真不錯!

我喜歡中秋節!

傳統節日作文300字 篇2

中國有許多傳統文化,比如:中秋節吃月餅,端午節吃粽子,元宵節吃湯圓······在這些當中我最喜歡端午節的傳統文化。

記得端午節那一天,媽媽買了一大袋粽子,有豆沙餡的,有牛肉餡的,還有蛋黃餡的······我問媽媽:“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呢?”媽媽笑着説:“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媽媽告訴我,屈原是戰國時期的浪漫主義詩人。當時,秦國入侵楚國,屈原悲憤之下跳江自殺了。人們為了讓屈原的'屍體不被魚吃掉,就包好粽子丟進水裏讓魚吃粽子,魚吃飽了就不會吃屈原的屍體了。媽媽説:“除了吃粽子,端午節還有賽龍舟的習俗。”屈原跳江的時候,人們為了救他,就爭先恐後地划龍舟,一艘艘龍舟你追我趕地到處搜救屈原。後來,有些地方過端午節就用賽龍舟來紀念屈原。

我喜歡端午節的傳統文化!

傳統節日作文300字 篇3

元宵節那天晚上,我和老爸媽媽到廣場去看煙花表演。哇,今天的廣場變成了真正的人山人海,我拉着老爸媽媽從人羣中穿過來穿過去,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好位置。終於等到煙花開始放了,五六個煙花飛向天,把天空炸得五光十色,下來是二十五個飛天鼠嗖嗖嗖地飛上天,怕怕怕的爆炸了。有一種煙花可好看了,抬起頭感覺整個天空都被籠罩了,又一下子向人羣壓下來,頓時,人羣裏一陣尖叫。突然,我看見天空飄着幾個忽明忽暗的許願燈,我就想天上的煙花接二連三的爆炸,千萬別把許願燈給炸壞了,我就問老爸,等了一會兒老爸怎麼不説話呢?轉身一看,哎,老爸不見了,我趕緊給媽媽説老爸丟了。媽媽打通老爸的電話,原來因為人太多,老爸一轉身就找不見我們了,給我們打電話又打不通,只好到燈展那兒等我們。

我和媽媽趕緊擠出人羣,到我們學校花燈那找到老爸。老爸媽媽認真的.看每一個花燈,我的眼前卻全是五彩繽紛的煙花。媽媽拉着我,用手機給我拍了好多照片。回到家後,媽媽問我都有那些好看的花燈,我卻一個也説不上來。

今年的元宵節可真是有意思。

傳統節日作文300字 篇4

每年的中秋節,我都會想起一句詩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用來表達我對中秋節的喜愛。

姥姥總會在這一天做各種各樣的月餅,而做月餅是我覺得最好玩的一件事情了。我一聽姥姥説要做月餅了,便像豹子似的'跑了過去,只見姥姥先弄好了幾種餡;然後開始和麪,一邊和麪一邊跟我説面要怎樣和月餅才能更好吃,我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面和好了姥姥説要醒一會兒,我感覺就是放在那裏放着;緊接着姥姥拿出了一個個形狀各異的模具,然後將餡放進面裏包好,再放進模具裏。不一會兒,一個個漂亮的月餅呈現在我眼前,我小心翼翼地將它們放進烤箱

晚上月亮悄悄地從家裏跑出來,給漆黑的夜晚帶來了微弱的亮光。爸爸從外面買回了水果,有又大又軟的水蜜桃;有香甜美味的香瓜;還有水嫩的芒果。加上姥姥牌香噴鬆軟的月餅,滿滿一桌子的美味,真是美不勝收!我們一家人坐在椅子上一邊賞月,爺爺奶奶一邊給我講嫦娥奔月、玉兔搗藥的故事,大家有説有笑的,真是熱鬧極了!

我喜歡在中秋節賞月,但更喜歡一家人在月光下團聚的時刻!

傳統節日作文300字 篇5

我們都知道清明節最開始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所以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地,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所以,清明節也是重要的'祭拜祖先的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xx。”寫的就是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它是在每年陽曆的4月5日,這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打馬球、盪鞦韆、蹴鞠、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的習俗。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既有祭掃祖墳生別死離的悲傷,又有踏青遊玩的歡樂,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