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中華傳統文化作文【合集7篇】

作文1.27W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華傳統文化作文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中華傳統文化作文【合集7篇】

中華傳統文化作文 篇1

可以説今年的十一長假,對於我來説是一個特別的假期,也是一個意義非同尋常的假期,這一次媽媽沒有帶我去旅遊,而是在十月二日這一天,我們共同踏上了去長春的火車,媽媽帶我去參加一個由吉林省家庭教育促進會舉辦的“浸潤傳統文化,你我共同成長”親子歷練營活動,一路上,我對這次活動充滿了期待和猜測,一個半小時的路程後我們乘了輕軌,最終我們來到了歷練營的活動場所好漢坡度假村。

第一件事就是分營房,這是我第一次和媽媽分開,自己照顧自己,雖然有些害怕和擔心,但心裏還是有一點點小小的竊喜,心想終於脱離了媽媽的魔爪了。雖然環境看起來很好,但是實際上這個時候沒有取暖,屋子裏的冷無法形容,尤其到了晚上睡覺的時候,整個人都蜷縮在了被窩裏,四面透着風,第一次感受到這種環境,想起媽媽平時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照顧。心生一絲歉意,平時生活在那麼好的環境中還不知道珍惜。

到了吃晚飯的時候,餐桌上沒有了平時的大魚大肉,只有兩道菜分別是白菜豆腐湯和茄子土豆,這也讓我第一次體會到了環境的變化帶給我心裏的思考,我應該更加珍惜爸爸媽媽們給我創造的幸福生活。

到了晚上我們上了一堂傳統文化課,老師帶着我們研讀了《弟子規》和一些傳統禮儀,邊遊戲邊學習,活動在活躍的氛圍中進行到了八點半,但我全然不知道累,反而更加喜歡這種氛圍,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傳統文化的學習之中…。.

第二天,隨着一聲號響,該起牀了,我睜開眼睛一看才五點,我還是第一次起這麼早,起來跑步和做操,鍛鍊之後感覺真的神清氣爽,這也是我在家從來沒有體驗過的,美好的清晨都是在睡懶覺中浪費掉了。

白天一整天的課程都是老師在講,講孝道、講禮儀、講親子、課程非常精彩,我非常喜歡他們那富有哲理的語言,對比生活中的我真是該改掉的毛病太多太多。自己在對待父母、對待學習等等方面做的都太不合格。給我最大的觸動就是我應該珍惜現在的好生活,感恩父母和老師對我的養育和教導,努力使自己成為對祖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如今我們中國,在經濟飛速發展帶來的繁榮背後,然而在奔跑着追趕西方的路上,我們也時常察覺和歎息:一些原本屬於我們的珍貴的東西,不知什麼時候被弄丟了,甚至已不能清楚的描繪它的本來面貌,這種東西就叫做傳統文化。

為了我國的發展,傳統的精華不能丟,優秀的文化不能丟,優良的傳統更應繼承。

中華傳統文化作文 篇2

甲骨文作為中國古代象形文字,是中國優秀傳統的一部分。南越中學三年級用甲骨文寫標語。陳教授藉助計算機技術重新解釋象形文字。毫無疑問,他將這種文化與時代潮流相結合,形成了一種時尚的傳統文化,賦予了傳統文化新的生命。

保持傳統文化與時俱進,離不開科技的推動。科技可以創新傳統文化的表達方式,結合現代時尚元素,讓傳統文化煥發光彩。甲骨文已成為一個通過互聯網表達包。陳教授設計了具有幾何美學效果的甲骨文字體。二十國集團峯會通過全息投影技術展示了中國畫。這些都是依靠科技的發展,使我們的傳統文化能夠跟上時代的潮流和時尚的.步伐。

我們不僅要用科技創新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還要創新傳統文化的傳播方式。一種文化的發展離不開人們的宣傳。弘揚傳統文化對其傳承具有重要作用。隨着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精神需求也在不斷增加。科技手段出現,甲骨文知識在公眾生活中以網絡流行語進行宣傳。南嶽中學高三在廣告牌上用標語宣傳甲骨文文化,讓學生了解甲骨文的構成,讓公眾瞭解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無數新的傳播方式將幫助中國傳統文化走進人們的視野,跟上時代潮流,進一步走向時尚。

雖然弘揚中華文化順應時代潮流需要科學創新和傳播,但更重要的是需要人們的傳承和保護意識。沒有這些意識,我們如何創新和傳播?受“文理”學術運動的啟發,陳郊具有承繼象形文字的意識。有多少志願者為了不讓民俗文化消失而主動學習和繼承。甲骨文也登上了世界內存排行榜。這些都是在繼承意識和保護意識的前提下完成的。

只有繼承、創新、傳播傳統文化,才能傳承下去。然而,這並不意味着接受所有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繼承創新,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同時,要保持其精華,不讓優秀傳統文化變味,實事求是地繼承、創新、傳播。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為了跟上時代步伐,成為時尚的象徵,我們需要在繼承的基礎上,通過科技手段進行創新和傳播。

中華傳統文化作文 篇3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近年來,我們有幸接受越來越多的感恩教育,這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份.要進行道德教育就無法離開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

中華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和諧,要和諧就要順應自然,尊重自然,而不是去破壞自然,去“人定勝天”.我們把天地比作父母,感恩大自然賦予了我們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感恩大自然賦予了與人類生生不息、和諧相處的萬物.有了這份感恩之心,我們就會讚美天地、讚美萬物,懂得與自然和諧相處.這是我們人類長久生存的金鑰匙.1988年,75位諾貝尓獎得主在巴黎發表聯合宣言:21世紀的人類要生存,必須從兩千多年前的中國孔老夫子那裏汲取智慧;二十世紀70年代,英國大哲學家湯恩比教授説:要解決21世紀的人類問題,只有孔、孟學説.這些世界頂尖級的人物,懂得我們中華先祖留下的文化是安身立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智慧與大道,而我們更應感念祖恩,以中華文化之精神,重視我們的地球,重視我們的家園.

念及恩情,大莫過於父母的生養之恩.“大愛無疆”、“大道至簡”、“大恩不言謝”;要真知和踐行感恩,莫過於孝.如果説一個人對自己的父母都不能盡孝,那麼很難相信他能對別人真誠.沒有真誠就談不上信用.孔子説“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就是告訴人們要從真誠開始,自立於社會,成就於和諧,踐行人性向善、擇善固執、止於至善.孝,要有一體的觀念,懂得孝就是要懂得感恩,把一體的觀念落實到生活、言行中就是孝道.我們從對父母開始盡孝心,然後推廣開來,對兄弟姐妹、對所有的親人也有這樣的.愛心;對老師同學、對領導同事、對社會大眾,不管到哪裏,都用這種愛心對待所有的人.宇宙萬物與我一體,愛別人就是愛自己.孝是感恩,孝是仁愛.真正懂得孝的道理,懂得感恩的情懷,就懂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

孝的延續,不僅愛現在的大眾,還要愛未來的大眾.我們要關照未來,不能因為眼前的享受而把子孫未來的資源糟蹋了.如果為了眼前暫時的利益,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大自然的資源被破壞,將來吞嚥這些苦果的必然是我們的子孫後代.人類只有一個地球,要長久發展,就要對自然有恭敬心、感恩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心存感恩的心,感恩自然,感恩父母、親人,感恩社會.孔子的門人曾參説:“夫子之道,忠恕而已”.何謂“忠恕”?盡已之為忠,就是要竭盡自己之力認真對待每一件事,善待同學、同事、親朋好友;“恕”寓意“如心”,就是推己及人,將心比心.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了“忠恕”之心,就能認真對待工作,處理好各種關係,就能夠“團結幹事”.如此,我們才能更好地自立於社會,成就於和諧.

中華傳統文化作文 篇4

當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在瑟瑟微風飛揚,當萬里山河披上綠裝,在光輝下顯得格外妖嬈,當巍峨的華表,讓挺拔的身軀披上曙光,在這金風送爽的佳節,我們迎來了國慶佳節。

憶古夕,有多少愛國詩人抒發自己對祖國的熱愛,當祖國繁榮時有杜甫的: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有岳飛的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當祖國飽受戰亂時,唐有王昌齡的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維的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岑參的.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馬去疾如鳥,都護行營太白西,角聲一動胡天曉。宋有陸游的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祖國美麗的山河讓多少英雄“競折腰”祖國大地人才輩出,孔子是中國最偉大的哲學家,他概括了中國人的基本思想,成為獨創一套信仰體系的鼻祖。他的哲學根基於人生道德和用道德典範來教育人、管理人的政治觀念,貫穿於中國人的生活和文化之中長達兩千年之久,對世界上許多人都產生過很大的影響。秦始皇是一位偉大的中國皇帝,用武力統一了中國,實行了一系列影響廣泛的改革。隨後中國之所以一直保持着文化統一,這些改革是一個主要因素。岳飛,南宋抗金名將曾率岳家軍英勇抗金。祖沖之是南北朝時期傑出的科學家,在數學、天文曆法,機械製造等領域都有卓越的貢獻。祖沖之在世界數學史上第一次把圓周率計算到小數點後七位,並和兒子祖目恆一起導出了球的體積公式,祖沖之在三十六歲時修改了曆法,編制了先進的大明曆。他還設計製造了利用水力磨面的水碓磨,製造了“千里船”等。

憶往昔,中國曾,是世界上最繁榮的國家,人民的生活水平比西方也高得多,可繁華如煙,現在的我們很難想象昔日母親的面貌,我們現在能做到的就是努力建設我們的祖國,讓母親重新煥發光彩。

綿延的祖國山河中,我看出了您的磅礴,廣袤的草原上展現着您的胸懷,洶湧的大海訴不盡您的氣魄,祖國是東方初生的太陽,是亞洲的明珠,是騰飛的巨龍。在這特殊的日子,我衷心祝願:媽媽,節日快樂!

中華傳統文化作文 篇5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繼承。近年來,我們有幸接受越來越多的感恩教育,這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份。要進行道德教育就無法離開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

中華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和諧,要和諧就要順應自然,尊重自然,而不是去破壞自然,去“人定勝天”。我們把天地比作父母,感恩大自然賦予了我們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感恩大自然賦予了與人類生生不息、和諧相處的萬物。有了這份感恩之心,我們就會讚美天地、讚美萬物,懂得與自然和諧相處。

這是我們人類長久生存的金鑰匙。1988年,75位諾貝尓獎得主在巴黎發表聯合宣言:21世紀的.人類要生存,必須從兩千多年前的中國孔老夫子那裏汲取智慧;二十世紀70年代,英國大哲學家湯恩比教授説:要解決21世紀的人類問題,只有孔、孟學説。

這些世界頂尖級的人物,懂得我們中華先祖留下的文化是安身立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智慧與大道,而我們更應感念祖恩,以中華文化之精神,重視我們的地球,重視我們的家園。

念及恩情,大莫過於父母的生養之恩。“大愛無疆”、“大道至簡”、“大恩不言謝”;要真知和踐行感恩,莫過於孝。如果説一個人對自己的父母都不能盡孝,那麼很難相信他能對別人真誠。沒有真誠就談不上信用。孔子説“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就是告訴人們要從真誠開始,自立於社會,成就於和諧,踐行人性向善、擇善固執、止於至善。孝,要有一體的觀念,懂得孝就是要懂得感恩,把一體的觀念落實到生活、言行中就是孝道。

從對父母開始盡孝心,然後推廣開來,對兄弟姐妹、對所有的親人也有這樣的愛心;對老師同學、對領導同事、對社會大眾,不管到哪裏,都用這種愛心對待所有的人。宇宙萬物與我一體,愛別人就是愛自己。孝是感恩,孝是仁愛。真正懂得孝的道理,懂得感恩的情懷,就懂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

孝的延續,不僅愛現在的大眾,還要愛未來的大眾。我們要關照未來,不能因為眼前的享受而把子孫未來的資源糟蹋了。如果為了眼前暫時的利益,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大自然的資源被破壞,將來吞嚥這些苦果的必然是我們的子孫後代。人類只有一個地球,要長久發展,就要對自然有恭敬心、感恩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心存感恩的心,感恩自然,感恩父母、親人,感恩社會。孔子的門人曾參説:“夫子之道,忠恕而已”。何謂“忠恕”?盡已之為忠,就是要竭盡自己之力認真對待每一件事,善待同學、同事、親朋好友;“恕”寓意“如心”,就是推己及人,將心比心。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了“忠恕”之心,就能認真對待工作,處理好各種關係,就能夠“團結幹事”。如此,我們才能更好地自立於社會,成就於和諧。

中華傳統文化作文 篇6

上下五千年,中國一路風塵僕僕走來,腳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藴.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國傳統禮儀,大多數人並沒有什麼清晰概念,甚至則一位這種傳統禮儀人化是過時的東西.因此,中國禮儀文化正在遭受着史無前例的以往與不屑.

然而,中華民族傳統禮儀文化是中國人民幾千年來處理人際關係的實踐結晶,是人與人之間行為規範的準則.

楊時與他的學友遊酢為求的正確答案一起去老師家請教.時值隆冬,天寒地凍,來到程家時,適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養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老師,就恭恭敬敬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過來良久,程一覺醒來,從窗口發現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只見她遍身披雪.腳下雪已有一尺多後了.此後,“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

禮儀是律己,進人是一種規範,是表現了對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

東漢黃香僅僅九歲,就懂得尊老愛幼,孝順父母.在冬天嚴寒之時,就用自己的身體將父母的被子温暖後,再請父母安寢;在夏日炎熱之際,則用扇子給父母扇涼驅蚊,以侍奉父母安寢.黃香温席是在中國傳統孝之禮儀,孝順父母,從小事做起.

近百年來,由於種種原因,一些優秀的倫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如今的人們已經有了較之過去更為雄厚的經濟基礎來孝敬老人,心已經沒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無力,而是有力無心.

唐朝貞觀年間,西城回綸國是大唐的'藩國,一次,回綸國為了表示對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帶一批珍寶見唐王,其中最珍貴的是白天鵝.途中,白天鵝不謹飛走,使者只拔下幾根鵝毛,卻沒能抓住白天鵝,使者在擔心害怕之餘吧鵝毛獻給了唐太宗,唐代宗並沒有怪罪他,反而覺得他忠誠老實,不辱使命,從此,“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的故事幹為流傳開來.

中國傳統禮儀,應是體現精神價值的生活方式,傳錄它可以使我們的禮儀化發揚光大.

傳統禮儀畢竟是中國傳續了幾千年的血脈,若血脈堵塞,中國只能被稱為是一個現代國,而不能稱其為中國了.中國傳統禮儀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國人和海外人引來容耀和自豪,它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沒有它,國人將迷失自我;沒有它,中國便只剩下一個空殼.

縱觀古今中外各國發展,世上沒有一個民族失否定自身傳統禮儀的,沒有任何一個民族會認為自己的優秀的傳統禮儀是過時的,有害的.而傳來中國傳統禮儀文化.是每個華夏兒女的責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無愧地大聲説:“我是中國人!”

中華傳統文化作文 篇7

在我們生活中,處處都可以感受到光輝燦爛的中華傳統文化。它像是金光閃閃的太陽,照耀着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又好像是清涼的雨水,滋潤着我們每一寸肌膚。

星期四下午,我們班開展了介紹中華傳統文化的口語交際活動。老師先宣佈好活動規則,再讓我們分小組介紹。你看,小楊那組帶來圖片,小賴這組帶來了實物,小劉還邊介紹邊做動作呢……

接下來是各組中選出講得好的同學到台上來給全班同學作介紹。第一個上台的是小周,她給我們介紹的是“潑水節的來歷”:在很久很久以前,傣族居住的'地方,有個惡魔做盡了壞事,百姓都很痛恨。惡魔還霸佔了7個美麗的姑娘做它的妻子,7個姑娘決心為民除害。一天,在惡魔酒醉的時候,用話套出了殺死惡魔的祕訣,趁惡魔熟睡的時候,殺死了惡魔。不料,惡魔的頭一落地,大地就燃燒起了熊熊大火,只要把惡魔的頭舉起來,大火才會熄滅。於是,7個姑娘不怕血污和疲勞,輪流舉起惡魔的頭,並相約在每年傣歷新年這一天交換。所以,傣族人民要過潑水節以紀念這7個姑娘為民除害並表示對她們的感激和祝福。小周話音剛落,台下就響起了熱烈的掌聲。第二個上台的是小劉,小劉介紹的是“馬踏飛燕”:又名“馬超龍雀”“銅奔馬”,為東漢青銅器。奔馬形象矯健俊美,別具風姿,馬昂首嘶鳴,軀幹壯實而四肢修長,腳蹄輕捷、三足踏空、飛馳向前。一足踏飛燕着地,一匹軀幹龐大的馬踏在一隻正疾馳的龍雀背上,小龍雀吃驚地回過頭來觀望,表示了駿馬凌空飛翔、奔跑疾速的雄姿。

到台上來作介紹的同學一個接着一個,有的同學介紹“重陽節”的來歷,有的介紹“八達嶺的來歷”……

活動結束了,老師評出了講得最好的同學是小周,小周聽了別提多高興……

通過這個活動我覺得中華民族的文化真是博大精深,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員我感到無比自豪,我一定要為中華民族的崛起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