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書籍

教育書籍的讀書心得彙編15篇

書籍2.37W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育書籍的讀書心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教育書籍的讀書心得彙編15篇

教育書籍的讀書心得1

這段時間,我讀了《現代音樂教學理論與方法研究》這本新理念的教學用書,鄭莉教授在書中説到:多年來我國的“雙基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使人走入了誤區,嚴重者甚至泯滅個性,缺乏情感,使孩子的內心世界變成迷茫乃至蠻荒地帶。而在21世紀基礎音樂教育中,我們應該擺脱此現狀,倡導“以人為本”的教育,就是以針對人的生存環境、人的生長過程、人的情感世界、人的個性潛能、人的創造智慧與人的合作交往能力為基本內容的教育。而綜觀中外教育書籍,凡是大教育家,無不提倡“以人為本”的思想。

古希臘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説過:“認識你自己。”人的明智就在於認識作為個體的自我和作為羣體的人類。那麼,創造了音樂藝術的人類必然想要知道:音樂,到底是什麼?音樂與人生究竟有什麼關係?人的成長和發展為什麼需要同音樂聯繫在一起?沿着這個思路探求下去,我們就會進一步聯想到:音樂教育又是什麼?以及它們對於人和人生具有何種意義等這樣一系列重要的問題。我認為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我們應該本着“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在音樂教學中傾注人文關懷,讓音樂教育迴歸人本,使音樂教育貼進生活。

首先我們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美國現代心理學家布魯納説:“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發生興趣。”教學過程就是教師運用多種手段“刺激”學生的過程。其目的就是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發生“興趣”。兒童心理學認為,國小生的注意不穩定、不持久和興趣密切聯繫,興趣常常是引起無意注意的重要源泉。我們要把日常音樂教學與學生的生活保持密切的關係,使其內容、方法、學習方式等引起學生們的興趣。

其次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通過對音樂的表現、創造、欣賞等過程引導學生對音樂進行理解和感受。讓他們在體驗中產生感情的共鳴,使孩子的精神世界與情感世界都得到昇華。課堂上,教師眼笑眉開,學生就會燕舞鶯歌;教師柔情似水,學生就會情深似海。有了情感的碰撞,就會有共同品共享音樂的愉悦,就會有曼妙豐盈的心路歷程,就會有放飛靈性的生命歡歌。人文關懷如新鮮空氣一樣滋養着孩子們的心扉。

再其次要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人沒有個性,就沒有藝術的生命”。我們必須看到音樂是個性化非常強的藝術形式。而我們培養的學生也應該是充滿個性的。我們應重視並尊重學生的審美個性和獨創性,支持和鼓勵學生個性化發展,使每個學生真正學有所長,各得其所。

最後,“音樂與人”的問題的提出,使我們有可能站在更高的層次上研究和探索音樂教育的奧祕。因為人與音樂的關係實在是太密切了。人類全部歷史的經驗表明,無論哪一社會,哪一正常個人都不能沒有音樂。音樂在客觀上是人們所必不可缺的,也就是説人類有對音樂的需求。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長河中,音樂以其特有的方式在社會發展、個體發展以及教育發展中發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真正的音樂一定是最貼近生命本質的聲音。音樂之所以能打動人心,完全在於對生命的那種真誠和執着。音樂就是這樣與人和人生緊密聯繫着,以人的生存意識為中心,反映人的本質,展示人的心態,塑造人格。

基礎音樂教育要實現“育人”的目的,需要解決一個重要的觀念問題:真正把美育作為目標,體現以審美為核心。音樂教育的“育人”目的是通過美育的方式實現的,因此,音樂教育的全部過程應是一種自覺的審美過程,應貫穿着所有的審美因素,並應以美感的發生為根本內容。這樣,在長期的、多次的美感發生和發展中,音樂教育才會影響學生的情感狀態和意向,形成審美情操,從而完善了人格發展。對於音樂教師來説,最重要的工作是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幫助學生髮現美感。對於中國小生來説,音樂教育的魅力並不在於知識、技能的傳授,而是表現在啟迪、激勵、喚醒、感染和淨化等效應上。所以給書的最後觀點認為説,基礎教育階段的音樂課,是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領域,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所以我們的音樂教學決不是培養幾個音樂家,而是促進學生多方面素質的全面發展。

在這樣認識的基礎上來探解音樂教育的真正含義,會給我們增添許多有益的啟示。據此,該書認為:音樂教育從本質上來説是一項塑造“人”的工程。它具有“喚醒、聯繫和整合人格的力量,它通過對人審美能力的發掘和培養,通過建構人的審美心理結構達到人的心靈陶冶和人格塑造。”

我希望傾注了人文關懷的音樂教學能讓音樂走進孩子們的心靈,讓音樂屬於每一個孩子,讓他們的清純之田萌發出嫩綠的音樂之苗。

教育書籍的讀書心得2

假期裏裏,我抽空拜讀了《卡爾·威特的教育》這本書,這是一本父親成功教育孩子成才的教育故事集,是一本用自身成功經驗證明了早期教育的價值的論文集,是一本家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指動性實踐手冊,是提升每個家庭的教育水平的指路燈,也指明瞭全面提升公民素質的方向。雖然我還沒真正體會到書中教育的效果,有些內容確實講得十分有理。

一、卡爾威特的教育理念。

1、高尚的情操:樂於助人和行善,有同情心,與人為善,活潑開朗,講文明,講禮貌;端莊,見聞各種高中低場合 ;

2、智商速成:父母在家的教育方式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好的方法要根據孩子的現實情況不斷總結並驗證,用事半功倍的辦法,快速有計劃有目的不分時間地快樂學習各種知識;玩也要玩得有水平,有知識,不過我更鼓勵跟別人一起玩,這也是交往的一部份。從玩中學是孩子更易接受的,父母要常深入研究。輔導孩子的過程和孩子學習的過程都應是快樂的,並且成效顯著的話,我想智慧的大門就打開了。

3、加強體質:第一,健康的體魄是一切開展的基礎,在這裏,卡爾特別提到小孩不能暴飲暴食,否則影響健康和智力。第二就是講衞生,自不必多説了;

4、高雅文化薰陶:聲樂和美術教育,鑄成一個高尚情趣的人;

5、勞動光榮: 珍惜勞動成果,並創造勞動成果;只有付出才有收穫,不能不勞而獲;(同時也要説明:付出了,不是絕對就有收穫。)

卡爾的做法比較簡單:表現好就給一個戈比做獎勵;新時代我們要讓孩子從勞動中體驗勞動的快樂和收穫,也要體驗勞動的艱辛。

二、卡爾威特的教育原則。

1、“成人化”教育: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老卡爾威特在很多時間從來沒有把孩子當成孩子,而是以成人的方式來交流。

2、“民主化”教育:在老卡爾威特眼中,父母在孩子面前是沒有絕對權威的,相反孩子的“面子”卻應是父母特別關注的。

3、“快樂化”教育:卡爾威特的博學多才,並沒有建立在與我們一樣痛苦的學習訓練基礎上的,相反對他來説,學習是一種快樂。

4、“個性化”教育:教育一個最本質的特點就是因人而異、因材施教,不僅如此,因時而教、因事而教都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法則。

讀了這本書,我獲得最大的啟示是教育孩子要有正確的方法,要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和良好的行為習慣,要開發孩子的智力,引導孩子對周圍事物的興趣,養成勤于思考、善於思考的習慣。培養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鼓勵孩子敢於向成人提問,同時培養了孩子對讀書的好奇心、發現問題的恆心、解決問題的自信心。

教育書籍的讀書心得3

新教育行動在全國如火如荼的開展,我們也積極的參與其中。又一次的讀了這本教育典著,又一次的豁然開朗,又一次的被深深的震撼。再一次的重讀新教育,這一次我對它的理念是:“過一種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燃起了我對教育的新的期望。教育也可以是幸福的、完整的。這句話,不只説我們教師要過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學生也應該是幸福的。

這本書中我最欣賞的一句話是:行動就有收穫。朱永新教授説的是,只要你去做,你就能行;只要你去做你就會成功。是的呀。在人生的漫漫長河中,我們總是想要的、希望的很多,而實現的卻很少。原因有很多種,自身的惰性,是最重要的是,沒有去行動,沒有去堅持。我們不需要華而不實的話語,我們不需要誇誇其談的口號,我們只需要踏踏實實的去做、去行動,就一定會有所收穫。

然而,在整本書裏我感受最深的是沒有教師的幸福,就不會有快樂的學生。教師是教育活動的支撐點,一切為了教師,為了教師的一切。讓教師和學生在教育過程中共同成長,共同發展進步。讓教師和學生一樣,也能享受教育的幸福感和愉悦感。我們校長也常説,一個學校發展的最最核心的的東西就是教師用自己的專業發展帶動學校的發展,進而去影響學生的成長。那就很清楚了,如果沒有教師的成長,也就不會有學生的成長;沒有教師的快樂就不會有學生的快樂。教師不快樂,他就沒有激情去擁抱他的教育生活,那麼幸福的教育生活從何而來?

一個人精神發育史就是一個人的閲讀史。閲讀讓我們精神起來!因此我們教師應該把閲讀當成一個自己的習慣,就像每天起牀、吃飯一樣,每天讀每天都有收穫。在收穫中成長,在收穫中快樂,自己快樂,孩子們也就快樂了。

朱永新教授還説過:“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養積極的態度,真正的讓教師、學生和學校一起成長。每個老師都應該有自己的夢,都應該給自己一種挑戰自我的勇氣,一種超越的精神。這樣每一個老師、每一位學生都要成功、都會成功。

為師者,不斷提高自己,用心閲讀,用心成長,用心總結。讓我們在新教育這條路上,越走越堅定,越走越平坦。

教育書籍的讀書心得4

陶行知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以畢生的精力,批判舊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於教育改革並付諸實踐。對於我們基礎教育工作者來説,我們應該努力學習他的教育思想,服務於我們的教育事業。我有幸拜讀了《陶行知教育名著》這本書,受益匪淺。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什麼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這麼一個高度,是我前所未聞的,更給了我一絲震撼,震撼於他的精闢和深刻,同時感歎教育家的前瞻性,這不就是我們現在提倡的素質教育嗎?有次,在給四年級學生講解let’s…表建議的句型時,剛好看到A生上課蹲在地上。見此情景,我就説:對於A生的現象,我們就用這個建議的句型,如:Let’ssitstraightly。其他學生立刻就説:“施老師,你的這個句子用的真好。”我順勢説:“那麼我們對建議類的句子回答就用……?”學生説:“goodidea。”。我想這就是“生活即教育”,在學習的生活中,教育教學學生。

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教育,善於開啟學生感受生活、學習探索的興致,教師是一個活的教科書,孩子從“活”的書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不僅要教給孩子知識,更要讓他們學會生活,學會計算,學會學習。教師應該像一個有能源支持的火炬,後者性一個有生命的蠟燭,以便燃燒,一邊又在生長。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不斷的豐富自己,使自己有更高的燃燒值,更高的照亮度,這樣才有可能在有限的從教生涯中,為祖國,為民族的教育事業,為千百萬人的成長做出一份自己的貢獻,陶行知的教育名言是我教育之路的一盞明燈,指引我繼續前進、感悟和探索……

教育書籍的讀書心得5

時間過得飛快,想想自己工作也已二十幾年了。送走的學生也是形形色色,各有各的樣,也體會到了作為教師的酸甜苦辣。總覺得現在的學生真是越來越不好管,工作壓力越來越大。曾幾何時漸漸和瀟灑自如越離越遠,苦和累成了每天的必修課。

前不久看了《魏書生教育教學藝術》一書,思緒萬千,感慨不已。既感歎其教育思想的時代性和切實性,又佩服其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針對性、多樣性,回顧這些年的教育教學生涯,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同為人師,為何一些簡單不過的道理在自己身上就不能運用,起不到好的效果”成為看魏書生書的同時時常徘徊在腦海中的問題。

古人云:知已知彼,百戰不殆。我們的教育又何嘗不是如此,只有瞭解學生才能真正做到教書、育人。綜觀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師、教育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有知人之明,能察覺學生思想深處的奧祕,能觸摸到學生感情的脈搏,他們的心和被教育者是息息相關的。也只有這樣的教學,對於教師和學生來説才是一種幸福和享受。反思過去,作為教師,自己的責任心很強真是把他們都當成了自己的孩子,對他們嚴格要求,關愛有加;可是今天想來,自己對他們又瞭解多少呢?又有多少時間讓學生説出自己的想法,和朋友那樣與他們聊天、談心,真正走進他們的心靈?

在瞭解學生方面,我們也往往是從學生學習態度、行為習慣的表現上簡單的瞭解和簡單的評價學生,對那些上課認真聽講,下課也不調皮搗蛋的孩子老師當然是越看越喜歡,也自然給他們的機會多一些;而那些所謂的“不討人喜歡的孩子”有時就被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忽略了。長此以往,孩子的發展當然是越來越失衡。這些都是我們所不願看到了。因此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思想、行為變化的特殊規律,而且要了解學生思想、行為變化的普遍規律,不僅善於把精力花在偶然的個別事件的處理上,更善於把主要精力用在帶有普遍性、規律性的問題上,從而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學了魏書生的有關理論,現在漸漸認識到了學生的心靈都是矛盾的統一體,好學生和後進學生的區別只在於頭腦中是非,好壞排列的順序及比例不同而已。正是因為後進同學上進心的幼苗小而枯黃,有的常常被壓在石頭下,才更需要教師的同情、關注和扶植。懂得了這些理論知識,我在具體教育過程中加以運用,果然效果明顯,某些平時不聽話的同學,調皮的同學經過一階段的努力,都有了較大的進步,與學生的情感交流也更和諧了。

隨着社會文明的不斷髮展,教師的角色地位也在不斷地變化。以前教師説的,學生就得無條件的服從,無條件的執行老師的安排。現在我們更多的是關注人文性,也在不斷提倡“人性化服務”。説到底其實我們的教育更應人性化,我們一直在説:要蹲下身子和孩子説話,就是要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平等性。老師也是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學生的今天就是老師的昨天,學生犯了錯誤時的心情,老師通過回憶自己當年犯的錯誤時的心情就能認識更真切一些。這就是魏書生説的“用回憶的方法去感知”。

讀魏書生的書是一種享受,讀魏書生的思想是對自身思想、靈魂的提升和昇華,讀了魏書生的書才知道什麼是教書育人,什麼是為人師表。

教育書籍的讀書心得6

《美術教學理論與方法》是一本凝聚作者多年研究成果的美術教學理論教材,全書分三編。第一編美術教學理論基礎,主要介紹了美術教學的前提、理論的基礎、理論與方法的演變及中國學校美術教學的歷史。第二編美術教學方法,主要論述了美術教學設計、內容及方法、評價和研究;第三編美術教學研究,主要闡述了美術課程資源開發、教學研究及美術教師專業化成長等。

該書的第二編第七章美術教育評價中,主要描述了美術教育評價是教育評價的組成部分。教育評價的目的在於改善和提高美術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改進教師的教學,並促進美術課程不斷髮展。課程與評價之間的界限並未刻意劃分,評價存在並貫穿於課程與每天的教學之中。鑑於美術學科的獨特性,在美術教學中提倡採用多樣化評價模式、表現性評價模式、檔案袋性評價模式。其中檔案袋評價最具有實用性。檔案袋評價的功能在於真實描繪出學生美術學習的完整圖像,並促進學習者進行自我評價和反思,此外它還可以把家庭也帶入美術教學評價中,讓學校和家庭共同為學生建立起成長的橋樑。通過本章節的閲讀使我思考了很多。作為一個美術老師,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對所教的學科,所教學生學習的效果如何,有一個科學的、有效的評價。

在教學中,重視學生作業的評價是每一節都要做到的,時刻提醒自己:每一個人都想得到別人的肯定與認可,尤其是小孩子更喜歡誇獎,做老師的更有理由去誇讚他們。上美術課的時候,有的同學會邊畫邊問我:“老師,你看我畫的漂亮嗎”“我畫的好看嗎”,針對這種情況我從不敢敷衍了事,比如“差不多”“還可以”“畫得像什麼,亂七八糟的!”這類詞我從來不用。或許這位同學畫得的確不好,但作為老師,我都要充滿讚賞地對他對豎起大拇指,用鼓勵的語氣告訴他:“畫得不錯,你比起以前有了進步”,並且告訴他該如何改進,耐心的給他提建議,或者給他作個師範,告訴他如果你稍稍地認真改動一下,顏色塗勻一些就會好看得多。在進行作業展評的時候,我也不千篇一律地説同學們的作業做得都很好,尤其是某某同學的,總是針對學生的作品進行細緻、具體的評價,評到優秀的作品時,我這樣説:老師特別喜歡你這次畫的人物,很生動活潑顏色塗得也很漂亮,比以前畫得更好。不那麼令人滿意的作品,即使是找不到表揚的地方,我也要用鼓勵的聲音説:你看你這根線畫得多好啊,這塊顏色塗得多漂亮啊,如果其它的地方也這樣畫,老師就會更喜歡。同時,在學生評價自己或者他人的作品時,我也要求他們多采用鼓勵的語言去進行評價。

即便如此,也總是有這樣那樣的遺憾。比如,有的學生對美術的學習積極性不高,不喜歡做作業,不喜歡畫畫,如果是這樣的學生應用檔案袋評價,我想會有比較顯著的效果。因為檔案袋評價可以彌補在一般性作業評價中的不足,更有利於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還可以把家庭也參與進來。它的作用相當於學生成長袋,在檔案袋中,作者自己可以把作品創作過程和入選説明寫進去,包括自己對作品的分析與評價。在作品的創作過程中,也可以收錄進去其它同學對作品的評價,以及家長對作品的看法與建議,檔案袋裏的作品定期進行公開展示,國小生都喜歡別人的誇讚,都希望自己的作業得到好評,這種評價方法本身對他就是一種促進的方式,檔案袋評價還有一個更為充足的理由,那就是自己對作品進行保存。這真是一個非常有創意的評價方法,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可以有選擇地利用。

讀書,讀好書不僅可以豐富知識,更是打開了一扇啟迪智慧的大門。

教育書籍的讀書心得7

近來有幸拜讀了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的專着——《玫瑰與教育》。本書主要記載了竇桂梅老師平時在教育教學中及為人處事中的探索和思考,也有國外教育(日本)現狀的透析,還有一篇篇富有真知灼見的讀後感。

讀了這本書,我對竇桂梅老師肅然起敬,倒不是因為她如此年輕就評為全國特級教師、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師德標兵,獲得全國十傑教師提名,還擔任清華大學附屬國小副校長,而是通過《玫瑰與教育》這本書,通過竇桂梅老師的成長經歷,我感受到了名師光環背後執着的追求和心血的付出!令我觸動最大的是以下兩點:

一、廣泛讀書,積澱學養。小時侯的竇桂梅老師沒有讀過多少書。當上教師以後覺得“腹中空空”,於是她把書籍作為自己成長的土壤。《玫瑰與教育》第一輯《清談與憂患》之《執子之手,與子偕行》中,我們看到了竇桂梅老師從一個讀者到作者的經歷,看到了竇桂梅老師從一名普通教師到一代名師的經歷。“現在,讀書成了我的習慣。我深深感到,這是一個可以獨自培植幸福的習慣——土壤、陽光、水分都來自於美好的書籍。”(竇桂梅語)讀書已經真正成了她生活、工作、學習的一部分了。當然,讀書也給她的教學,給她的不斷成長提供了深沉的底色。

二、積極實踐,勤於積累。竇桂梅老師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成長起來,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不斷地創新實踐,並且善於積累總結。竇桂梅老師在不斷的探索中始終保持着自己敏鋭的觸角,她努力突破在教育中談教育的弊端,勇於用自己的言語發聲,勇於上探索性的課。有實踐就要有反思。不斷地積累已成為竇桂梅老師的自覺行為。《為生命奠基》、《教育的對話》、《竇桂梅閲讀教學實錄》等個人專着的出版向我們傳遞了一個信息——“我在成長,我在寫。”

讀完名師之作,我們捫心自問:我們自己離竇桂梅老師有多遠?我們離理想中名師有多遠?

名師之名在於學識膽略,在於礪志勤懇,在於審視篤行。他們都有一種忘我的獨立、奉獻之精神!我們所需要的就是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斷的去實踐,努力的去奮鬥,去獲得一種穩定、持久、成熟的情感!我們與名師的差距,在於精神世界的距離和實踐的勇氣、耐力!人只有有了想法才會有行動,有了行動才會有不同的結果。

我們要想改變自己,首要的是要打碎舊的思想意識,讓精神站立!很多情況下,名師給了我們壓力的同時,也給了我們動力。一個要進步的人,對自己應該自找一個壓力,這樣才能迫使自己去努力。我們不一定能成為名師,但是,我們沒有理由不去做名師曾經做過的事情。

最後我想説,竇桂梅老師將永遠激勵着我不斷前進!感謝《玫瑰與教育》!感謝竇桂梅老師!

教育書籍的讀書心得8

首先,做為老師要放下架子,善於和孩子們交朋友,平時少用命令的口氣,多用商量的語言,比如可以説“來,老師跟你們一起想看這倒底是為什麼”,“我們來一起畫畫好不好!”等等。因為孩子膽小,如果做為老師經常教訓孩子,勢必使孩子產生恐懼感和厭惡感,不敢親近你,同時還往往產生逆反心理,不但不愛聽你的話,就連學校也怕去了。

其次,做為幼兒教師,平時要特別注意自己的形象,在孩子面前言行舉止不能隨便亂來,因為幼兒有極強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同時分辯是非能力差,在家裏,大人們都教育孩子,到學校後要聽教師的話,所以孩子們都認為老師的話永遠是對的,老師做的永遠都是好事,孰不知,老師在孩子們的心中無形已經樹立了偉大的形象,你的一言一行都成為孩子們模仿學習的榜樣,所以在孩子們面前言談舉止要文明得體。

再次,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想方設法善於引導,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我們都知道,孩子們生性好動、貪玩,只要他們感興趣的事,才真正認真去學,認真去做,否則他們死活都不願去做,趕鴨子上架在孩子們身上行不通。只有善於引導孩子,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孩子們學得更多,平時我們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識,發揮自己的想象,結合教學內容,編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或做一個有趣的遊戲等都能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另外,做為一名幼兒教育工作者,要有極大的忍耐力,要有足夠的耐心,人們常説“六月的天氣,孩子的臉”説明孩子們的表情變化無常,經常説變就變,一會兒笑哈哈,一會兒又哭又鬧,剛

剛還是很乘很聽話的,一下子就調皮起來,説什麼也不聽了。常常讓老師升起一股又一股的無名火,恨不能伸手就給兩耳光。當然,這時做為教師是不能發脾氣的,只能不厭其煩地説服教育,最多也只能温柔的説一聲“你再這樣,老師真的生氣了”,然後還是耐心地引導,説服他們。

總之,從事幼兒教育,要學會用心去與孩子們交流,即要耐心細緻,又要靈活多樣,只要我們都成了孩子們的好朋友,還怕教不好他們嗎。

教育書籍的讀書心得9

寒假期間,我認真研讀《教育新理念》、《給教師的一百條提議》兩本書。從這兩本書中,我認為普通教師能夠讀出人生道理,教育智慧;教育管理者能夠讀出管理理念、辦學方向;而思想者讀出的更是心靈的共鳴靈魂的迴音。作為一名平凡的教師,這另本書讓我感動,更讓我深思。

一、用知識武裝自我

經過自學使我體會到作為個體的人必須要進行終身的學習,作為教師必須把教育看作是貫穿與人的整個一生與人的發展各個階段的持續不斷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學習新的理念,充實自我的頭腦,使自我的思想不斷地更新,與時代同步。知識經濟時代,學習將貫穿於人的一生之始終,可謂“活到老學到老”。學習不再僅是學生的專利,教育也不再僅是教師的特權。一個真正的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時代也伴隨知識經濟時代同時降臨。教育必須正視現實,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使其形式靈活多樣,促進社會學習化、學習社會化。所以作為教師,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創新,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學習和了解先進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內化為自我的思想。僅有如此,才能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經過思想的內化來指導實踐;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創造新的教育方法,適應學習時代的要求。

二、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

以往有這樣一個故事,説某年輕人來到綠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輕人便問:“那裏如何”老人家反問説:“你的家鄉如何”年輕人回答:“糟透了!我很厭惡。”老人家之後説:“那你快走,那裏同你的家鄉一樣糟。”之後又來了另一個青年問同樣的問題,老人家也同樣反問,青年回答説:“我的家鄉很好,我很想念家鄉的人、花、事物……”老人家便説:“那裏也同樣好。”旁聽者覺得詫異,問老人家為何前後説法不一致呢老者説:“你要尋找什麼你就會找到什麼!”

的確,這個故事告訴大家:當你以欣賞的態度去看一件事,你便會看到許多優點;以批評的態度看,你便會看到無數缺點。反觀我們傳統的教育,多是為了分數的教育,從教師自我出發,而不真正是對幼兒這一主體人的教育,教師的抱怨也就“順理成章”了。而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位孩子的發展。我們的教育目標是培養幼兒全面發展(由於個體差異,絕對意義上的全面發展實際上是不可能的。我的理解是指孩子的發展能為個人所駕馭,孩子能夠從自我的興趣愛好出發,自由地從事多方面的活動,充分發展多方面的本事)。何況,“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優生”有缺點,“差生”也有閃光點,在我們教師心目中每個孩子都應是有天才的一面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改變教育觀念,重新整合新型的師生關係,明確自我的主角定位——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欣賞者”。從這一角度出發,教師應當尊重幼兒合理的心理需求與個性差異,尊重他們的愛好與選擇,尊重他們的人格。同時,及時捕捉幼兒身上的“閃光點”,並予以讚揚,異常是對“差生”而言,一兩次別開生面的欣賞不啻是沙漠裏的綠洲,久旱的甘霖,這樣將會激發他們身上的潛能,讓孩子在充滿鼓勵與期待的沃土中成長,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以問題為紐帶的教學

在《教育新理念》中,尤其使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所提出“以問題為紐帶的教學”。書中闡述到“創造始於問題。要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創造性,首先要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問題意識,進行問題性教學。”美國學生帶着問題走進課堂,帶着更多的問題走出教室。“教師並不是以知識的傳授為目的,而是以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加深問題的深度、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異常是構成自我對解決問題的獨立見解為目的。問題本事在於學生,能不能以問題貫穿教學在於教師。”目前,在農村課程改革的浪潮中,教師們也迷失了方向,把握不住了重點,一學期下來不明白讓孩子們學會了什麼懂得了什麼對自我教學產生了懷疑,不知從何處入手。這不由得引起人們深思的是,教育的真正功能究竟是什麼在文中,袁教授給予了回答。他提出教育的真諦在於“將知識轉化為智慧,使禮貌積澱成人格”。其中包括兩層含義。其一:對教師而言,教會學生致知的方法,求知的渠道,學會確定知識和信息,要比教給學生現成的知識重要得多。因為知識本身是多變的,不斷更新的。其二:現代禮貌的成果並不能經過傳授內化成為人格,人格需要人格魅力的感召。那麼,教師的教學行為直接影響到學生智慧、人格的構成與發展。這不由又落實到最根本的就是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師究竟應當教什麼,怎樣教經過學習了袁教授的《教育新理念》對我們真的收穫不淺!

常讀書和常思考,使我勇於和善於對自我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要不憚於正視自我之短,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於總結自我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華,為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愚人不才,笨鳥先飛,我願把追求完美的教學藝術作為一種人生目標,把自我生命的浪花融入祖國的教育教學改革的大潮之中。

教育書籍的讀書心得10

開學初學校給我們每位課改班的老師發了《讓教師愛上教學》這本書,利用工作之餘我便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下面我就簡單説説我的感想

這本書從書名看起來應該是如何讓老師愛上教學,但實際上講的更多的是如何上課,教我們如何進行課前準備,如何進行課堂講授,課堂中應注意的問題以及教學點撥、方法指導和調控管理等,認真讀了這本書,我學到了不少知識和方法。

反思這一節我覺得講得非常好,“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就可能成為名師”這句話説明了反思的重要性,但是作為老師也許是工作的繁忙,更多的是自己懶惰導致很少寫反思,每次學校組織要求寫的時候才逼迫自己像擠牙膏一樣擠出一點點,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不光多寫課後反思,更多的要寫課前反思,只有“三思而後行”方能提升教學效果。要反思課前目標是否明確,內容是否恰當,情境是否適用,反思學生的認知水平。更多的是反思課件的使用是否得當,利用課件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果,在培養學生探索與創新精神等有很大的優越性,利用課件應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該用則用,但是在現實的教學中,很多教師為了圖省事,每次上課直接打開課件一步步給學生看,一節課下來黑板上還是空空,這種教學模式並沒有利用現代技術突破陳舊的傳遞式教學設計,削弱了教師的主體作用,也不利於學生能力的培養,失去了應用課件的本意,重要的定理定義共識還是需要在黑板上進行書寫,因為課件一閃而逝的效果很難讓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影響了教學效果。更有甚者,完全依賴課件,電腦壞了,課件用不起來就不知道怎樣上課了,我覺得在以後的教學中該板書的還是要板書。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少講、精講,講學生終身發展必備的”,書中舉了一個例子,講的是作者自己上歷史課上總喜歡在講台上講個沒完,而忽視了學生們的感受。我覺得這一節我和作者很類似,也有同樣的毛病,同樣的感受,課堂上自己是激情澎湃,滔滔不絕,學生卻是苦悶難耐,望天發呆,一節課講完,累得疲憊不堪,可謂口乾舌燥,效果卻是不怎麼好,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自己卻不明白,讀了這一節我找到了答案,我應當選擇嘗試提問,討論式,並配合多媒體教學,應儘量做到少説少講,用材料或者問題去誘導和啟發學生思考。當然材料和提問一定要緊扣促進學生主動學習這一目的,在具體的操作上,特別是所提出的問題必須要注意恰如其分,還要設計出能激發學生求知興趣的問題,並且要有利於學生對所學知識能進一步的探究和思考,我按照作者的方法,自己試探性地上了一節課,能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整節課中我真正做到了少講和精講,所以只要老師把知識點講清,把難點講明,學生就會在合作學習中發揮得淋漓盡致,完成得盡善盡美。

教學中常常會遇到令我們特別頭疼的學生。本書中最後一章是調控管理篇。在課堂中,我們需要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調控,需要排除學生的打斷和干擾,在需要的時候還得對付破壞活動。那種傳統教學中令教師“頭疼”的學生行為背後,往往藴藏着豐富煩人教學資源和良好的教學價值。在教學中,善於課堂調控的教師不但可以有效的落實教學計劃,達到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益,還能大大地增強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和願望。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歐冠,教學過程有條不紊,教學任務高效完成,不僅是學生的`知識得到增長,智力得到啟迪和開發,道德、情感得到昇華,而且教師本人也從中樹立了威信,獲得了尊重,課堂氣氛融洽。

趙國忠老師教給我們的這些方法,讓我們每個教師在教學中只要愛上教學並持之以恆,一定能成為一個好老師,為我們每位青年教師成為名師指明瞭方向,確實是一本很不錯的教育著作,值得大家去讀。

教育書籍的讀書心得11

“寬容與賞識讓教育更美麗愛心與智慧讓教育走的更遠”。

在一次特殊的機會下,使我有幸讀了《美麗的教育》一書,並且深深愛上了它。該書是一名教育專家、特級教師、全國優秀班主任孫浦遠老師所著。孫浦遠老師用43年的心血與智慧灑在了教育這塊土地上,其態度之嚴謹、功夫之深厚,《美麗的教育》是她一生的教學生涯的真實寫照,寫出了栩栩如生、紛繁多樣的兒童現實生活,是一部生動形象的國小心理學和教育學,讀了使我受益匪淺。

作為一個年輕的班主任,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遇到了許多困惑,看了《美麗的教育》一書後,我吸取了許多教學與經驗,掌握了許多好的班主任工作方法,它是我的良師又是我的益友,對我的班級工作管理起到了及時有效的作用。一個個班主任工作案例,傳達着孫浦遠老師以愛為主題的教育思想,傳播着她從愛入手的教育理念。“要做一個有愛心的教師。”這是我讀後感觸最深的一點。一個班級能否形成堅強而和諧的集體,是班主任工作的成敗的試金石。教育家馬卡連柯説:“教育了集體,團結了集體,加強了集體,以後,集體自身就成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如果把孫浦遠老師的經驗歸結為一點,就是培養了一個好的班集體,讓集體成為每個學生快樂成長的搖籃。

從《美麗的教育》眾多案例中,我學到了兩大法寶:

一、注意欣賞和讚揚孩子的優點。

有時候,我們老師常會好心辦壞事,造成這種情況其實還是我們工作的不細緻,想的不周全。鼓勵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種,尤其是對行為偏差生上的鼓勵老師更應該多想想辦法,多從這些孩子的角度來考慮,帶着一些寬容的心態去面對這些孩子。不能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孩子。不妨多動動腦筋,想一些既有效又能讓孩子、家長都能接受的好辦法。聰明的人其實就是善於思考的人,他們往往有良好的思維方式,思維方式對於一個教師太重要了。

由於教師面對的是學生,是孩子。老師在孩子們面前有年齡優勢、經驗優勢、知識優勢、權力優勢,所以面對很多問題時省卻了思考。於是思維定勢就影響了教師的創造性思維。所以,我們應先改變自己的思維,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改變積澱在頭腦中的陳舊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努力使自己成為聰明的教師,做一個懂得欣賞、善於讚揚的教師。

二、學會寬容學生,讓學生在快樂中成長。

書中一個個案例解開了深藏在我心中的困惑。我曾因為學生的問題而煩惱,我也曾因為學生的調皮而頭疼,然而這一切都是教育過程中必須面臨的正常問題,不要讓自己的煩惱擴大,讓我們坦然去面對。因為學生的生命存在着差異,我們不是要所有的孩子都長得一樣高、一樣強壯、一樣美麗,而是與學生的原有基礎相比,讓每個學生的生命有所發展,而老師應該引領着我們的孩子體會自我的發展,教會學生懂得生活,擁有健康的心理和體魄,擁有積極向上的心態,擁有生活、求知的能力。孫老師的話無疑為身處“迷茫”中的我找到了方向,看到了希望和未來。就像孫老師説的一樣,踏踏實實上好每一堂課,認認真真對待每一次談心,開開心心組織每一次活動,我們高興,學生也快樂。

《美麗的教育》表達樸實、詩意、形象而充滿激情,她擅長把理性的思考傾注於可讀性較強的教育案例中,在一個個曲折動人的故事裏,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會其中,發人深省,撼人心魄。對於像我這樣的年輕教師來説,真可謂是思想的好向導,前進的指明燈。我想我會積極的樂於請教,勇於思考,廣於閲讀,善於積累,勤於寫作,努力去理解厚積薄發的深刻含義。我也認為只要今天的我比昨天有進步,長此以往,必然將越來越好,從而儘可能達到自己所可以達到的最好程度,做一個聰明的教師,同時也就為教育事業做了自己最大的貢獻。

教育書籍的讀書心得12

書籍作為生活的一個載體已經成為我們生存、發展、進步的必需品。經我市幼兒教師專業發展指導團隊成員推薦,我有幸閲讀了《給幼兒教師的一把鑰匙》這本書,這本書內容豐富,它是開啟幼兒教育的一扇門,這本書裏的一個個的問題,一個個的案例,一個個分析都是從教師教育上發生的實例,實實在在幫助我們幼兒教師釋疑教育困惑,指導我們解決實際問題的好書。

《給幼兒教師的一把鑰匙》是幼兒教師的教育實踐策略彙集。內容包括《教師與兒童》《教師與家長》《教師與社區》三部分,用52個有代表性的問題,展示了當前幼兒教師需要具備的基本教育技能。每個問題中均設置了五個環節:體驗分享、案例、分析和提示、教育策略、資源庫。這幾個環節能引導我們在自我體驗下,逐步參與教育思考和研究;其中每一個主題的內容和形式都值得我們學習和研究;從具體的、容易理解的案例、分析、教育策略、新信息等的閲讀過程中,漸漸領悟新的教育觀點、學習新的教育技能。從而使我們懂得如何利用周圍的自然和文化資源改善幼兒受教育環境、促進家長和社區參與早期教育的新策略。幫助我們在實際操作中理解教育理論與日常生活、教學活動的相關性,在新教育觀念與行為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樑。

這本書中舉了大量的案例,這些案例我們在日常教學工作中也是經常會碰到的,看着就很能引起共鳴。在每一篇案例下都有相應的教育策略,可以幫助我們遇到相應的事情來解決問題,如當我們遇到這些狀況的時候是怎麼在想的,怎麼在做的,而書中的作者又向我們傳達了哪些教育理念和策略,看着看着總能給人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比如案例:《感動的微笑》,講述的是劉教師的一個語言教學活動案例,這樣的活動案例再尋常不過了,很多老師也都會碰到,但它卻給我印象比較深刻。活動講述的是劉老師上的一個語言活動《微笑》,活動開始,劉老師以微笑的表情給幼兒一個輕鬆、自由的交談氛圍和與他們生活經驗相適應的話題,促使幼兒交流的願望,使幼兒表達的積極性得以激發,對孩子們的各不相同表達,劉老師都能用微笑來認可回報,並抓住教育契機,對不愛講話的張賽月及時的啟發,使孩子們都能感到非常的開心,引發了孩子的主動參與交流,讓我們感悟到了語言美對孩子的感染和教育價值。書中在案例的描述後有一個“分析和提示”,就是對這個案例的剖析,結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分析孩子之所以產生這一行為的原因。

接下來一個內容是“教育策略”,也就是我們老師可以怎麼做,採取一些什麼樣的教育策略幫助孩子改變這一現狀,很具體,這個《感動的微笑》的案例,書中給予的“教育策略”。

1、創設讓幼兒自由表達,有話就説的語言環境

。2、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有意識擴展幼兒語言交流的內容。

3、創造個別交流的機會,引導幼兒學會與他人平等對話。

4、利用文學作品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5、鼓勵幼兒進行合作交流的活動。

6、通過設計、提出問題,引導幼兒有話可説。

7、主動與不愛説話的幼兒交談(具體的內容在書P45頁)。

我班大多的孩子就是不敢在集體面前大膽的講話,我運用了好多的方法對他們的幫助也不大,通過這個案例、分析與提示、加上教育策略對我有了很大的提示,使我茅塞頓開,知道了怎樣讓幼兒愛説會講。

《給幼兒教師的一把鑰匙》吸引我的是大量來自一線教師所寫的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教育案例,及非常有針對性的可操作的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的策略指導。現在我們教師專業學習時常不知道如何將先進的理論具體地轉化為自身的教育實踐,往往是對《綱要》的理論耳熟能詳,就是不知道如何去操作。《給幼兒教師的一把鑰匙》這本書開啟了我一扇門,成為我學習新技能的一把鑰匙,它裏面裏還有很多其它的案例,看了之後都很有用,所以建議年輕的老師們,都可以來看看這本書,這會成為我們自身專業化成長的一個階梯,它會讓我們在專業路上越走越自信,越走越輕鬆。

教育書籍的讀書心得13

《特殊兒童個案研究》分上、下兩篇。上篇收集了國內外大量研究資料和相關成果,並予以分析、概括和梳理,全面、系統、深入介紹了特殊兒童個案研究方法的有關理論和具體技術,觀點闡述正確、內容結構合理、資料介紹詳實、方法可行性強、行文條理清晰。下篇彙集了30個接受教育干預的各類特殊兒童典型案例。這些案例都是來自特殊教育的實踐,貼近鮮活的生活和特殊教育實際,能為讀者尤其是特殊教育一線的工作者提供豐富的有關各類特殊兒童特點、教育評估以及康復訓練的成功經驗。

下篇的案例分析小魔王轉變法、鬆開緊咬着的嘴,通過對文中小彬、小軍的訓練,使我體會到了對待這樣的孩子,在訓練時要綜合運用多種治療和訓練手段,不僅從兒童本人、班級集體、家庭環境等多方面着手,而且將各方面的訓練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向着同一個目標共同努力,並能針對兒童行為問題的不同階段,採用不同的方法加以及時糾正,使兒童的不良行為得以消退。

又如案例肚子疼痛的背後,通過讀這一案例,讓我體會到了對於輕度弱智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發揮學科教學的功能,幫助學生獲得成功,增強自信;要運用集體的力量,讓學生感到同學的關心,消除交往的顧慮;要加強與家長的聯繫,幫助家長了解孩子的情況,理解孩子的想法,維護孩子的心理需要,使其朝着健康的方向發展。另外,對智力落後兒童的教育訓練要持之以恆,因為智力落後學生的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作為老師要有充分的耐心。

再如案例我也會打電腦,文中小青學電腦收穫的知識,改變了我認為弱智兒童學電腦是不可能的錯誤觀點。首先,弱智兒童雖然學習能力差,身心各方面存在缺陷,但是具有學習電腦的能力。通過以上事實也證明,弱智兒童學電腦是完全可行、可信的。其次,他們有掌握和使用現代化工具的權利。全社會要愛護、欣賞他們,為他們提供嘗試現代化工具的機會。我們應該以學生為本,注重他們的發展,愛護、欣賞他們,為他們今後能適應、融入信息化社會打下基礎。

案例學習成績提高了,給了我以下幾點啟示。首先,教育者自己要樹立信心,認識到對學習困難學生的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工作,所以要避免急躁,做好長期奮鬥的思想準備,寬容地對待學習困難學生,並且信任他們。在教育中,要針對學習困難學生的特點,採用各種有效的方法和手段進行幫教,使學習困難學生獲得進步。其次,幫教應該從重新建立學習困難學生的自信心開始。判定一個學生有學習困難後,要找出他們學習困難的原因,也要發掘其閃光點,及時給予鼓勵,幫助他們重新建立對學習的自信心。最後,要為學習困難學生創造一個寬鬆、接納的學習氛圍。

其他案例分析也都帶給我不小的收穫和不同的感受,但由於時間倉促,我只是大略地瀏覽了一遍,沒能夠進行深入思考。今後,我會繼續研讀這本書,讓書中成功的經驗來指導我的工作,不斷提高自身業務能力和專業水平,更好地學生服務。

教育書籍的讀書心得14

又一次拜讀朱永新老師的《新教育之夢》。用心讀完後,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這位教育大師知識的淵博,對教育至真的感悟與至純的摯愛,他對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遠矚,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強烈的感覺到,這新教育之夢,她,並不遙遠,她,就在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對教育事業的執着追求中,這夢定能成真!

這本專着在教我們如何當一個好老師的同時,也教會了我們如何做人。

一、做一個不斷進取的學者

海納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無邊。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就應該是一個不斷進取的學者,向前輩學習,向優秀者學習,甚至向我們的孩子學習。"教育在歷史上第一次在為不可知的未來服務,教師和孩子間的代溝從來沒有像今天那麼大,教師第一次不得不拋去因經驗豐富而擺出的架子,虛心向孩子學。這是我們怕見到而不得不見到的一幅圖景。教師此時有’一桶水’也是不夠用的"。面對我們的孩子,面對他們突然冒出的新花樣、新想法,我們常常會發出感歎:現在的孩子啊,我們常常有無所適從的感[/]覺。這時,你的腦海裏應敲響警鐘:你已經落後於你的孩子了。

二、做一個有思想的教者

人沒有了思想,根本就屬於酒囊飯袋、行屍走肉。教師沒有了思想,就不能稱其為教育者。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學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更需要有成千上萬有思想的一線教師。這具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是用思想去重塑我們的教育行為,"觀念改變,行動改變;行動改變,命運改變"。二是用思想陶冶學子的心靈。只有思想才能滋養豐富的心靈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豐富的思想熠熠生輝,倘若有豐富的思想相互碰撞,淌若有高尚、豐富、獨到、深刻的思想來鼓舞人心,我們的工作,我們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們才真正無愧於上蒼給予我們的不可重複,不可替代,無比高貴的生命。

三、做一個寬容的智者

在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很欣賞:土地寬容了種子,才擁有了收穫;大海寬容了江河,才擁有了浩瀚;天空寬容了雲霞,才擁有了神采;人生寬容了遺憾,才擁有了未來。寬容意味着承認孩子的差異,承認孩子的未完成狀態。教育應從寬容開始。

教育書籍的讀書心得15

社會的發展與變化,極大地加劇了教育情境、教學設計、教學過程的複雜性。今天的教師,面臨着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複雜得多的教育現實,稍有不慎就會陷入到各種教育活動困境之中。面對學校教育中學生的各類問題,青少年犯罪、道德敗壞、心理障礙等嚴重問題,社會對其往往有較多的關注,也能夠讓教師有足夠的警醒;由於在升學、就業等方面的改革相對滯後,新課程改革的進程也存在阻力和困難,尤其在“作業”和“測試”兩個方面,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探討,尚未形成深層次的變革,大大阻礙了新課程改革的進程;在新課程條件下,隨着教師角色的轉變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的要求,備課不再是教材內容的簡單的詮釋、教學過程的簡單的安排、教學方法的簡單的展示,它的性質、功能、方法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些變化和轉變對新階段的物理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也使教師的綜合素質面臨更高的挑戰。這些問題自然也成為今天教師羣體所共同面臨的教育困境。

首先,學生的“問題行為”並非個別表現,它是兒童青少年成長過程中普遍存在的現象。簡單地理解,問題行為是指個體發展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不符合社會準則與行為規範的行為,或不能良好適應社會生活,從而給社會、他人或自身造成不良影響的各種行為。《學生問題行為 心理道德法制》一書選取學生常見、典型的問題行為5大類24種,包括攻擊型問題行為、對抗型問題行為、財物侵害型問題行為、自我損型問題行為和學習困難型問題行為,基本涵蓋了學生問題行為的主要表現。

問題行為並不等於問題學生,因為問題行為關注的是行為本身,而不是對行為發生者做出的整體評價。正常學生也可能在某一時刻出現問題行為,因此,不能把出現問題行為的學生稱為問題學生,只有嚴重的問題行為,且已經泛化、很難改變的學生才稱之為“問題學生”。

學生的問題行為並不可怕,關鍵在於教師應當如何有效地應對,因為學生的正常行為和問題行為之間,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如果能夠及時加以調適,問題行為可能轉化為正常行為,如果調適不及時,也可能進一步導致違法犯罪行為或心理疾病。轉化的關鍵,還要看外力施加影響的時機和方式。

通過讀書,使我認識到學生問題行為綜合應對策略不應停留在外在的社會規範上,應該是心理、道德、法制的結合,同時關注社會道德法制與個體心理的綜合構建,即在方法上注重整體,在理論建設上強調綜合,建立學生問題行為的綜合教育策略。具體包括:⑴應對學生的問題行為,不僅是道德規範的簡單傳遞與校規校紀接受,其本身也是心靈潤澤,心靈點化的過程。 ⑵應對學生的問題行為,不能簡單停留在問題的矯正和預防上,因為這是一種消極被動的教育方式,應當是積極主動的,以幫助學生“追尋生命的意義”為理想,以促進學生“精神成長”為目標。

對中學生的教育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1、尊重他們:

説話要和藹可親,保持平等的心態;體現出你是他們的朋友,親人,但不是家長。 千萬不能嘮叨,更不能在眾人面前訓斥,忌諱謾罵。

一定要給足他們的面子。這一點特別重要。這些人特別講義氣,你尊重他,他會特別感激你,對他自己的錯誤會認識深刻,,而且馬上改正。他們最反對你高高在上的感覺。

2、鼓勵他們:

發現他們的點滴優點,及時表揚、誇獎,給他們自信心。

3、引導他們:

在他們犯錯誤時,千萬不要在外人面前直接批評他們,可以在他一個人的時候,親切的問候他們後,讓他們自己説出來怎麼了,錯在哪裏?在那個時候,你再引導他們分析錯誤的危害,以及改正的辦法。他們會終生難忘,而且你的話會對他們的一生都將起到重要作用。

其次,是新課程教改下教學的作業和測試兩個方面的相關問題。

合理佈置和認真批改作業是教師日常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不少教師歪曲了“減負”的本意和實質,致使作業及批改這個環節更趨淡化乃至名存實亡。隨意佈置作業、馬馬虎虎批改作業的現象,在常規教學中屢見不鮮。因此,引領教師樹立正確的態度,養成必要的教學技能非常重要。

科學命題是素質教育發展的需要,也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命題是教學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命製出優質的試卷是一個教育工作者必須掌握的一個技能。面對我們命題質量不高的現實,根本的提高方法在於促進教師觀念的轉變和能力的提高,吸收和借鑑國內外最新的研究成果,既注重理論的厚重,更強調具體教學實施中的可模仿可借鑑的操作方法,提高教師們的造詣水平。

最後,是新課程教改下備課問題的診斷和對策。

在編制一學期的學科教學進度時,一定要分佈合理,不僅要把本學期課程標準(或教學大綱)規定的內容全部容下,更重要的是要突出重點和難點,並把這部分內容的時間分配儘量充分些;另外,對其他預想不到的一些活動,在制定教學進度時要留出機動時間。我們可以從以下角度看待備課。

一、從提高教學質量的角度看備課:

眾所周知,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如果不在備課上下功夫,對於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是一句空話,對於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率也是一句空話。目前,雖然各校都十分重視對教學常規的管理,特別是對教師備課的管理,但是由於多方面的原因,特別是教師工作負擔的繁重,造成了部分教師在備課方面的一些重要問題。例如:

1、備課的目的:應付檢查。有的老師備課是一回事,上課是另一回事,備課為應付檢查服務,不是為了學生的學習服務。

2、備課的方法:抄搬資料。部分教師視教參教案選為珍寶,不加選擇或不加思考的拿來就用。

3、備課的重點:側重於教學內容。不少教師把絕大部分的時間化在作業批改與訂正、處理事務上。時常匆匆忙忙進課堂,心中無數;憑着感覺上課,也有老師甚至還有不備課進課堂的現象。

以上這些問題將會嚴重影響課堂教學的質量。因此,要改革課堂教學首先必須要從改革教師備課抓起,克服教師備課過程中的這些弊端將是學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問題。

二、從減輕教師負擔的角度看備課:

針對教師備課中出現的問題以及從減輕教師負擔的角度出發,有些地方對教師備課也進行了多次的改革,加強了備課組的活動,注重集體備課等。在備課管理上也做了一些嘗試:例如有的學校要求青年教師手寫備課,備整冊教材,而中老年教師集體備課,每人備一個單元或者幾節課;有的學校採用修改往年教案的方式備課;有的學校採用電子備課的模式,實施資源共享,這些都有效的提高了備課質量,在一定程度上也減輕了教師的負擔。

但是同時,新的問題又出來了,有的教師從網上下載一些教案,原先要備很長時間的教材,現在是幾分鐘就解決了問題。我覺得“拿來主義”也是可取的,資源的共享是信息時代的優越性之一。但是,很多教師的這些下載來的資料卻沒有很好的去研究,去修改。純粹的拿來主義表面上是減輕了教師的備課負擔,但是由於備課環節的漏洞,緊接着的問題是教學質量的下降,學生學習水平的下降,學生作業錯誤率的提高等,不斷的批改、補課、輔導......在事實上又加重了教師的負擔,因此,備課確實需要改革。像傳統備課的方式中存在的“今年抄去年的課,明年抄今年的課的現象”已經嚴重阻礙了教育的發展。只有合理的進行備課改革,才會真正意義上使教師從繁重的機械勞動中解脱出來,而在改革的過程中又同時要注意克服多種新的問題。

三、從借鑑的角度看南方某校的“聯合備課”

聯合備課類似於我們的集體備課,也就是同一學科的教師以一定的方式進行合理分工,共同完成集體協作備課,讓長期以來老師備課單兵作戰,教案水平存在差異的情況得到改善。但是不同的是,聯合備課充分藉助網絡這個平台,值得我們借鑑:

1.建立一個學校的“聯合備課中心”網站,併發佈於Internet,教師無論在學校或家中都能通過網絡訪問到;同時,學校為每個教師開設了不同權限的用户名(用於不同層次的管理)。

2.網站的建設以學科分類為主,所有學科按開設年級全部開齊,共有11個科目的102冊學科內容,同時建有“優秀教案推薦”、“參考教案”、“錄像課點播”、“課件推薦”、“備課研究”、“教學計劃總結”、“檢查與反饋”等欄目和專題,用於存放各類相關教案,同時提供大量備課資源,為教師備課服務。

3.平行班的教師任教同一個學科的,可以共同完成本冊內容的集體備課。一個人所備的教學內容提供給其他教師教學用,在此基礎上提倡修改別人的教案,修改以後的第二稿也發在聯合備課中心。

4.從事本學科教學三年以上的教師均可參加聯合備課,備課的基本任務由教研組長、備課組長分配與調整。三年以下的,不參加聯合備課的教師也把教案發在聯合備課中心,這樣可以一起參與討論與研究備課。

綜上,通過對這三本書的學習研究,使我對新課改下的中學教育教學有了充分的認識和深入的理解,我對教育教學活動和提高教師綜合素質有了更新的認識,只有做好正確處理學校教育中學生的各類問題、教學作業和測試、以及認真備課等問題,才能應對新形勢的教學要求,更好的做好教書育人這份偉大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