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其他

《西遊記》感悟14篇

其他3.05W

在平日的生活或工作學習中,我們常常會因經歷的人和事不同而產生新的感悟,這時就可以通過文字的方式把這些感悟都記錄下來。那麼,要怎麼寫感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西遊記》感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西遊記》感悟14篇

《西遊記》感悟1

寒假期間,我讀了吳承恩的著作《西遊記》,頗有感慨,也領悟了不少的人生道理。

小時候看《西遊記》電視劇,印象最深的便是三打白骨精。此刻讀起原版西遊記,竟別有一番趣味,書中的情景,更為生動豐富。讀西遊記時,彷彿回到了那個情景,讀書比看電視更富有情趣,更多了一些自我的想象空間,與之前的西遊記有些不一樣。

《西遊記》中的四個主人公給我截然不一樣的印象。唐僧是一個老實憨厚的和尚,往往被妖精騙得團團轉,還要怪罪自我的徒弟,正是因為他太菩薩心腸,所以屢屢被捉。而孫悟空則是一個活潑好動,沉不住氣的猴子。他武藝精通,為保唐僧西天取經,費盡心思,忠心耿耿。豬八戒好吃懶做,貪圖美色,但有時也懂得知錯就改,關鍵時刻能奮手相救。沙僧則是默默無聞,任勞任怨,雖然在隊伍中很不起眼,挑着擔子,但是往往在關鍵時刻起着重要作用。

唐僧師徒四人在西天取經的路上經歷了風雨的洗刷,命運的折磨。曾多次經歷生死關頭。唐僧師徒經歷九九八十一次磨難後,讓我看到了他們具有不畏艱險,敢於拼搏,淡泊名利,團結一心的團隊精神,正是因為有這種值得佩服的'精神,他們才能取得真經,修成正果。

書,是人這一生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書是精神食糧,我們需要用精神食糧來補充大腦,不斷的更新自我的理念。讀書,更是我最大的樂趣。

讀書,使我的生活充實而從容,悠閒而舒適,安靜而豐富,讀書使我快樂。

《西遊記》感悟2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其實,讀書是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只有走近了,才知道。

《西遊記》是四大名著之一。本文主要講述了唐僧和他的三個徒弟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後取得真經。這本書的內容非常精彩,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個人物是默默無聞的沙僧。沙僧老實本分,吃苦耐勞,與悟空等人相比,沙僧態度温和,不急不躁。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個片段是三調芭蕉扇。主要講述了:孫悟空三次向鐵扇公主借芭蕉扇,來滅掉火焰山中的大火,可是鐵扇公主不肯借給孫悟空,孫悟空想盡辦法,最後憑自己的聰明耍了點花樣,終於把芭蕉扇拿到手。芭蕉扇的威力可真大啊!扇幾下火焰山中的.火可就沒有了,師徒四人最終通過了火焰山。這個故事可以看出孫悟空的聰明機智,有勇有謀。

還有一個精彩的片段就是大鬧天宮。主要講述了:孫悟空被招安管理蟠桃園,因蟠桃宴不被邀請,就偷吃蟠桃,偷喝御酒,又盜吃仙丹。最後被二郎神擒獲,關在太上老君的煉丹爐中,經過七七四十九天,最終煉得了火眼金睛。在這個故事中,孫悟空雖然膽大包天,是個潑猴,但是在跟唐僧西天取經的路途中,卻對師傅非常的忠誠。而且一路降妖除魔,克服重重困難,最後取得真經。這與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變,而且孫悟空也非常的厲害,這贏得許多人對它的喜愛。

其實這本書精彩的情節還有很多很多,不僅這本書有意思,還有許多書也很有意思,如《駱駝祥子》,《安徒生童話》,《三國演義》《鋼鐵是怎樣煉成》等等。只有我們走近了才知道原來讀書這麼有趣。閲讀就像一片廣闊的海洋,我們在這裏面盡情的遨遊;閲讀就像一朵怒放的花朵,散發出迷人的芬芳;閲讀就像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們前行的方向。只有我們走近了才知道。

《西遊記》感悟3

《西遊記》塑造了四個鮮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誠心向佛、頑固執着,孫悟空-正義大膽、本領高超是妖怪們的剋星,豬八戒-貪財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於天命。這四個人物形象各有特點,性格各不相同,恰好構成了鮮明的比較,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寫作技藝的高超,也許作者善於刻畫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處。其中我最喜歡的便是孫悟空,因為他神通廣大、技藝高超,一路保護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經,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還有一種叛逆心理,以及他敢於和強大勢力做鬥爭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賞。

書中寫唐僧師徒經理了八十一個磨難有讓我聯想到了他們的執着、不畏艱險、鍥而不捨的精神。這着實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再想想自我的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我不禁慚愧自我當初為何不能像他們一樣堅持到底呢?也許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從頭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只要我盡力去做了,這對我來説也是一種成功啊!因為我去做了,而且堅持到了最後。

那四本厚厚的名著,是每個自詡熱愛中國古代文化的人務必修讀的。我自然不能免俗,刀光劍影,勾心鬥角,愛恨纏綿,都不適合此時閲讀,於是再次翻開了《西遊記》,進入了光怪陸離色彩斑斕的神話世界。這是一部所有人都愛讀的經典大作,每個人都能在解讀它時獲取不一樣的感受和啟示。有人喜歡它鮮明的人物個性;有人喜歡它瑰麗的整體形象;有人喜歡它活潑詼諧的語言;有人乾脆把它當作道德修養小説或政治寓言。但在我看來,它什麼都不是,它只是“遊戲之作”,是一個單純的神話世界。我在讀這本小説時常常有一種共鳴感,想必這是我內心深處對於自由的慾望在呼喊吧!

一、自由在經歷了又一個個性受制約的學期後,孫悟空這個形象完全激發了我內心潛在的,但根深蒂固的嚮往——對徹底的自由的嚮往。孫悟空破土而出,“不受麒麟轄,不受鳳凰管,又不受人間王位所拘束”,闖龍宮,鬧冥司,在花果山自在稱王,能夠説已經到達人性擺脱一切束縛,徹底自由的狀態。孫悟空其實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質中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嚮往自由,他始終在追求自由,他的一切鬥爭也都是為了自由。這樣一個鮮活的形象給予了我一種尋找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氣。總之,我覺得現代人對於自我的生存狀態,尤其是精神方面較為安於現狀,缺乏一種開拓進取,尋找更大自由的精神。

二、神話如今也是一個遠離神話的時代。日常生活過於現實,使充滿幻想的事物遭到排斥。神話絕非幼稚的產物,它有深邃的哲學好處和豐富的文化內涵。謝林在他的名著《藝術哲學》中説:“神話乃是各種藝術的必要條件的原始質料。《西遊記》是中國神話小説的顛峯,也是神話文化的至高境界,然後中國的神話文化漸漸沒落了,神話不被人重視,連《西遊記》也少有人問津,只有孩子們會被孫悟空征服,於是也只有孩子們抱有對未來浪漫的、夢幻般的期望。”

三、英雄“英雄”有許多不一樣解釋。《辭海》中説英雄是傑出的人物,曹操説英雄要有包容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胸。我認為,英雄是那些頑強地掌握自我命運,併為崇高理想而奮鬥的人。孫悟空無疑是英雄的典型,他為了自由,為了自我的尊嚴,不怕與一切進行鬥爭。正因為這種對抗的差距懸殊,發自內心而拼盡全力的抗爭才顯得悲壯。明知不可為而為的勇士才能凸現出其英雄本色。復讀《西遊記》,讓我覺得其不屬於一般名著的特點。我相信,也期望它永遠向大家展示着“自由、神話、英雄”三個主題,給大家帶來激勵和源自內心的力量。

《西遊記》感悟4

這期讀書會的主題是“重讀經典”,我今天要分享的是中國古典名著《西遊記》。但對我來説,這次閲讀可能不算是真正的重讀,因為這版《西遊記》,我是從今年的十一月份才開始閲讀的。但是,我與《西遊記》的緣分在很多年前就開始了。

那應該是很小的時候,我常趴在電視機前,津津有味地看《西遊記》的電視劇,後來我才知道,這是1986年拍攝,由六小齡童主演的經典劇集。雖然這電視劇反覆放,我常常是沒頭沒尾地反覆看,卻一點兒也不覺得厭倦。

幼兒園的時候,有人送了我一套有聲讀物,裏面的主角就是西遊記人物,我就拿着點讀筆,跟着唐僧師徒,在一個個故事和一次次“救師傅”的任務中,認識了一些漢字,也學會了簡單的算術。

上國小了,不知從哪裏得到了一本薄薄的《西遊記》,字很大,帶有拼音,還有很多插畫,我很快讀完了,併到處吹噓:“我看完《西遊記》了!我看完《西遊記》了!”媽媽説:“唉——這只是低幼版啊。”

再後來,媽媽又給我買了一本《西遊記》,這本有三百多頁厚,字體小,而且還沒有插畫,我花了不少時間,才把它讀完。雖然讀得辛苦些,但我覺得比之前那本,它的故事豐富得多,也有趣得多。可是媽媽説,這本還只是縮減版的。

除此之外,凡是跟西遊記有關的電視、電影,我都感興趣,動畫片《西遊記》《大鬧天宮》,電影《大話西遊》《三打白骨精》《大聖歸來》,我都沒有錯過。

轉眼,上了五年級。媽媽對我説,現在你可以讀讀原版《西遊記》了。我很激動,終於等到了這一天!那天快遞小哥敲開了我們家的門,他把《西遊記》往我手上一放,天吶,這哪是書,沉得像兩塊磚啊!!我搖搖晃晃的把那兩塊磚放在桌子上,第一件事就是看了看頁數,這個版本的《西遊記》一共有1219頁!也就是我現在手裏拿的這套,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共一百回,86萬字。

此後差不多二十多天,我就沉浸在《西遊記》的海洋裏,利用每天的課餘時間,一口氣讀完了第一遍。我才真正明白“中國古典名著”這幾個字的分量,才真正領略了中國傳統文學的璀璨和魅力。吳承恩用他無窮無盡的.想象、簡潔生動的話語,講述了曲折多變、扣人心絃的故事,他帶領我們穿越上中下三界,引出各路神仙菩薩、妖魔鬼怪紛紛登場。尤其是書中的“取經五人組”——師徒五人一路同行,團結一心,但面貌和性格又各不相同:唐僧,看似軟弱無能,但內心善良堅定;沙和尚,性格和善,勤勞質樸;白龍馬,默默無聞,勇敢堅定;最有趣的是八戒,又饞又懶又貪又色,其實他最能吃苦耐勞,有時又天真又可愛;但是,如要説我最喜歡的人物,當然還是孫悟空了。

小時候,我最嚮往的是孫悟空的神通廣大、法力無邊。這次閲讀完原著之後,我最喜歡的是孫悟空那種天不怕地不怕、挑戰權威、勇於反抗的性格。孫悟空不接受被壓制、被掌管的命運,他上不服從於玉皇大帝,下不屈服於閻羅王。他自稱“超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他擅改生死簿,讓自己和猴屬同類都長生不老;他不接受玉皇大帝給他“弼馬温”封號,號稱“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自己在水簾洞洞口立上“齊天大聖”的旗子。

但是,本領高強、放浪不羈的孫悟空,對唐僧卻是一片忠心、一片赤誠。多少次,看着唐僧錯怪他,冤枉他,念那緊箍咒痛得他滿地打滾,我都以為悟空會一棒子打死這糊塗師傅,但悟空卻對師傅真心不改。第77回“羣魔欺本性,一體拜真如”中,唐僧被三魔抓走,孫悟空剛一聽説唐僧被當肉夾饃吃了,頓時淚湧如泉。那麼堅強勇敢的孫悟空,在太上老君的煉丹爐裏煉了49天的孫悟空,多少次因為唐僧被抓走而痛哭流涕?第31回“豬八戒義釋猴王,孫行者智降妖怪”中,因悟空打殺了白骨精,唐僧絕情地將他趕走。八戒請回悟空來降妖,中途悟空突然停下,

“縱身一躍下海去,對八戒道:‘‘兄弟,你且在此慢行,等我下海去淨淨身子。’’八戒道:‘‘忙忙地走路,且淨什麼身子?’’行者道:‘‘你哪裏知道,我自從回來,這幾日弄的身上有些妖氣了。師傅是個愛乾淨的,恐怕嫌我。’’

一生驕傲倔強的孫悟空,對唐僧那麼真心、那麼體貼,讓我備受感動。

孫悟空還是個幽默搞笑的人。比如第39回,“一粒金丹天上得,三年故主世間生”中,孫悟空為了救活烏雞國皇帝,去求太上老君的九曲還丹。太上老君原本不給,又尋思孫悟空會不會溜進來偷。

“於是就取過葫蘆來倒吊過瓶子,傾出一粒金丹。遞給孫悟空道:‘‘只有這了!拿去,拿去!送你這一粒,醫活那皇帝,只算是你的功果罷。’’行者接了道:‘‘且休忙。等我嚐嚐看,只怕是假的,莫被他哄了。’’撲的往口裏一丟,慌得那老祖上前扯住,一把揪着頂瓜皮,攥着拳頭,罵道:“這潑猴若要嚥下去,就直打殺了。”行者笑道:“嘴臉!小家子樣!哪個吃你的!能值幾個錢!虛多實少的,在這裏不是。”

小小一段話,讀得我哈哈大笑。漫漫路途中的艱辛和危險,都沒有妨礙只猴子的機靈搞怪。

那麼俏皮活潑的孫悟空,口中也常出尖鋭諷刺之語。如第79回“尋洞擒妖逢老壽,當朝正主救嬰兒”中,那比丘國的昏君問假唐僧(行者所變)要他的黑心,

假僧左手摸腹,右手持刀。唿喇一聲,把腹皮給割開,骨都都的滾出一堆心來,昏君與那文官上前看,卻都是些紅心,白心,黃心,貪婪心,利明心,嫉妒心,計較心,好勝心,望高心,殺害心,狠毒心,恐怖心,謹慎心,邪惡心,無名隱暗之心,種種不善之心,更無一個黑心。行者現出本相,對昏君道:“陛下全無眼力,我和尚家都是一片好心,惟你這國丈是個黑心,好做藥引。”

於是,悟空打死那妖邪,救出拿一千一百一十一個嬰孩。一路上孫悟空不僅降服妖怪,救苦救難,也常常用辛辣的語言讓昏庸的國君們醒悟。

孫悟空説話算數,非常守信。在孫悟空三調芭蕉扇時,他曾經承諾過羅剎女用用就還,果然在經過幾番波折之後,孫悟空真的原封不動把芭蕉扇送還給鐵扇公主。每次孫悟空向這個神仙、那個佛,借寶貝,求幫助,做出的承諾,他都一一兑現。尤其孫悟空曾經對觀音菩薩承諾保護唐僧取經,一路上多少冤枉委屈,多少艱辛磨難,多少陰謀危險,他陪着唐僧走了27年,終於保護唐僧取得真經,徑回東土。

和唐僧師徒五人一起走完這九九八十一難,也讓我看到孫悟空的變化:曾經霸道的悟空,變成了慈悲的悟空;曾經任性的悟空,變成了正義的悟空;曾經自大、逞英雄的悟空,變成了行俠仗義、造福天下的悟空——曾經大鬧天宮、威風凜凜的美猴王,變成了一路忠心護法、懲惡除奸的大英雄。而這改變不僅僅是脱掉金裝甲,換上虎皮裙;這原因也不只是如來的五行山的和唐僧的緊箍咒。九九八十一難,是孫悟空的蜕變,也是孫悟空的自我修煉。

讀完《西遊記》,我為悟空終於修成正果而感到高興,又總有一絲淡淡傷感。我似乎很難想象以前揮舞着金箍棒,威風凜凜的齊天大聖,是如何穩穩地坐在蓮花座上,念着經兒,打着禪,和如來佛祖一樣端莊嚴肅。這個“鬥戰勝佛”不再腳踏筋斗雲,曾經俏皮的悟空,已經駕着蓮花離我們遠去了。

《西遊記》感悟5

一部《西遊記》,在唐僧師徒四人聚齊之前的故事都不是特別好看。收服了沙僧之後,四個人一起奔赴西天,戰勝一個個妖魔鬼怪,度過一道道艱難險阻,精彩的故事才一一展現。其實真正的取經,乃是唐僧一人的辛苦,三們徒弟都是作者的杜撰和想象。作者為什麼安排了三位徒弟呢?一方面是因為故事的需要,畢竟是魔幻小説。九九八十一難哪,一個唐僧怎麼能應付得了?另一方面,我認為這恰恰説明,唐僧師徒四人其實就是一個人的四種精神狀態。他們加在一塊,才是一個完整的人。

這四種狀態,分別是:唐僧代表的執着,悟空代表的勇敢,八戒代表的慾望,沙僧代表的平庸。每個人的一生,幾乎都離不開這種狀態。只不過在某個階段會是某種狀態佔據着上風和主流。

最終能從西天取得真經,始終起主導作用的就是唐僧的這顆執着之心。所以唐僧經常告誡徒弟們:趕路要緊。在唐僧的精神裏,只有向前的動力,他的視野裏沒有路旁的風景。但只有唐僧是取不到真經的,所以他的口頭禪只能是:“悟空,你在哪裏?”

師徒四人裏,只有唐僧是有目標的,他的目標還具有唯一性,那就是去西天取經。孫悟空是沒有目標的。他跟着唐僧之前有,但得到了“齊天大聖”的稱號之後就沒有目標了。他跟着唐僧的任務就是保護唐僧。這是因為,唐僧儘管執着,卻缺少一顆勇敢無畏的心。

從本質上講,唐僧去西天取經,只帶悟空一個徒弟就夠了。為什麼後來還非要收降八戒、沙僧呢?因為一張弓不可能永遠都是繃緊待發的狀態。對一個正常的人來説,慾望是本能,慾望是人生的很需要組成部分,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而安於現狀就像是揮之不去的陰影,人的惰性會不時地接納平庸。

八戒也沒有目標,但是他有慾望。在師徒四人裏,他是唯一娶過親的。所以,在取經的路上,他會時常想起他的高老莊和他一日夫妻百日恩的女人。

八戒的慾望還表現為貪慾。八戒毫不掩飾他對美女及所有他奢望的東西的佔有慾。這其實也是人正常的狀態。唐僧是禁慾的,但禁慾和縱慾一樣不是正常的.狀態。所以唐僧身邊,需要有八戒來中和。在悟空被逼走的那段時間裏,八戒總是第一個提出散夥,因為人一旦不再勇敢,那顆脆弱的心靈裏,最先進發的將是個人的私慾。

而一個人的一生不可能始終是一帆風順的。在面對艱難困苦之時,有時會感到倦怠,進取之心不是那麼強烈,我們開始用“坐看雲起”來安慰自己,試着接受平庸。這就是沙僧同樣不可或缺的原因。人會在一些特殊時期,總感覺自己是錯誤的,總感覺自己處處碰壁,這個時候,就要求我們放棄原來的立場,學會冷靜觀察,然後在對別人的言論和行為進行對比後,會像沙僧一樣發現:二師兄,大師兄説的對”或“大師兄,師傅説的對”。

作為取經路上的主心骨,唐僧的心是執着而堅定的。作為實現目標中最不缺少的心理元素,悟空代表的勇敢始終伴隨左右。有這兩點,才確保了取經目標的實現。而間或有點私慾苗頭的滋生或平庸思想的閃現,都是很正常的。悟空幾次被趕走,但又幾次被請回來。因為僅靠後兩位,是完不成取經大業的。只要最關鍵的東西,始終是你具備的,不管多麼艱險和遙遠,你都將獲得最終的勝利。對那些屬於本能的售價或平庸,既然它的存在是必然,就不妨試着學會剋制。打盹也是為了更好地前進,當你知道了“趕路要緊”。

《西遊記》感悟6

在《西遊記》這本書中。如同空氣般存在的便是沙悟淨。

無論在哪兒,總是默默的挑着擔。什麼也不抱怨,經常讓人忘記有他的存在。所有人的目光也總會投放在孫悟空、豬八戒這些個性鮮明,吸引人眼球的人物身上。

雖然存在感很少,但沙悟淨在這樣一個團對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位。在豬八戒和孫悟空吵架,鬧矛盾時,他總會站出來幫助雙方調和,解決矛盾。也扮演着和事佬,粘合劑的角色。若團隊中缺少了這樣一個空氣般存在,而又是和事佬的`角色的話。我相信,早就散夥兒不知道多少次了。根本不可能會取得真經後,成為佛。

在第十二章《流沙河悟淨皈依》也可以看出沙悟淨不喜歡挑起事端。直到惠崖來厲聲高喊:“悟淨!“悟淨!取經人在此,你怎麼還不歸順?”沙悟淨方才從流沙河中鑽出來,情願拜唐僧為師。

再往後面,基本上找不到沙悟淨的話語。大多數全部都是描寫孫悟空為主。這也更加突出了沙悟淨的特點: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和事佬。是團隊中的粘合劑。

在唐僧執意趕孫悟空走時。孫悟空對沙悟淨説:“師弟,你是個好人。”在悟空走後,為救師傅,沙悟淨也敢戰妖怪,卻敗下陣來。被黃袍怪抓住。

總體來説,沙悟淨在裏邊看着可有可無,卻在裏邊有着重要的位子。

《西遊記》感悟7

看一本好書,如同認識一位良師益友。書在生活中必不可少,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四大名著中的《西遊記》更是精彩絕倫。《西遊記》是明代大文學家吳承恩筆下的作品。本書大概講的是的是孫悟空、豬八戒、沙僧輔保大唐高僧玄奘去西天取經,師徒四人一路搶灘涉險,降妖伏怪,歷經八十一難,取回真經,終修正果的故事。告訴世人磨難是成功的基石,儘管路上艱難險阻,但辦法總比困難多。

在這部著作中,人物刻畫的各有特點。師傅唐僧是一個心地善良的人,他誠心向佛、嚴守戒律,目標明確、意志頑強,不怕困難,但是他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頑固執着,容易聽信於別人,以至於他在取經路上吃了不少苦頭。大師兄孫悟空是我最喜歡的一個人物,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他足智多謀,智慧卓絕,變化多端、敢於鬥爭,愛憎分明、自強不息,對師父更是知恩圖報、忠心耿耿。二師兄豬八戒雖説他貪圖安逸、偷懶散漫,也因為他的無知,致使師傅多次懷疑悟空,但是他身上也有閃光點,那就是他的那份純樸天真,以及不畏艱難、勇敢堅強的精神。三師弟沙和尚是一位個性憨厚、穩重踏實、任勞任怨、忠心耿耿的人物。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最後一章,師徒四人成功見到佛祖,完成八十難,九九八十一,還有最後一難,看到在絕望中尋求光明的師徒四人,我不禁鼻子一酸。為他們執着、不畏艱險、鍥而不捨的精神的.精神感動了,努力過的人,上天從來不會虧待。

西遊記中的真經就猶如每個人的追求;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就猶如身邊幫助你前行的父母、老師和朋友;八十一難可能很多,但也可能不多,困難雖然可怕,但只要有要有虔誠的信念,樂觀的心情,成功每個人都能做到!

《西遊記》感悟8

一位值得崇拜的導演:

1986版的《西遊記》無疑是國人心中的經典。這部劇也是我最愛最熟悉的國產電視劇。 看了無數遍了,很多場景和台詞都背下來了,但當我看了楊潔導演在該劇拍攝30週年之際寫的《敢問路在何方》之後,我又覺得,我對這部戲還了解的太少太少。

可以説,拍攝西遊記這件事,本身就堪比漫漫西天取經路了。那看起來美麗多姿的畫面背後,有多少陰暗的阻撓、尖刻的抨擊、如險山一樣的困難了。

楊潔導演是我非常佩服的一位藝術家,她敢想敢幹、大膽創新、追求完美,為了理想全身心投入。 她雖然自小懷抱投身藝術的心願,但是由於父親的干涉未能如願。直到長大離家之後,種種機緣巧合,竟一步步走向了自己理想的文藝工作。

一個人,懷有堅定的理想,不管當下看起來是否遙不可及,只要不忘初心,始終向那目標前進,總會越來越靠近的。

哪一棟摩天大樓不是一磚一瓦、一天又一天蓋起來的?

楊導在開始投入到感興趣的電視節目製作中時,曾遭遇各種刁難和非議,以及處處掣肘的上司,但是她一直沒有放棄,她不計後果地不斷大膽嘗試。曾經制作出了被觀眾認可的節目:如自己偷偷花了兩週時間去拍的嶗山道士。 該劇雖廣受好評,但由於她不屬於電視劇導演,評獎竟也沒她什麼事。

所幸世上總有慧眼識英才的.領導。後來那位定下她來拍攝西遊記的洪台長,之所以有底氣,也和楊導之前優秀的工作成果分不開吧! 我們在達到目標過程中所做的事情,相信沒有白做的,只是看它體現在什麼時候罷了。

對楊導來説,那個宣佈由她來拍攝西遊記的會議恐怕是終生難忘了。但我相信那之前她轉播、拍攝每場戲都是這最精彩一幕的彩排吧!

《西遊記》感悟9

《西遊記》的故事情節就像海,我深深地浸沉在這充滿書香的海中。

其中《大戰花果山》的情節更讓我如醉如痴。

這一情節主要講述了孫悟空犯下十惡之罪後回到花果山。天王派天兵天將們討伐花果山的情景。

這一情節給我留下的第一印象是精彩。滾滾盔明,層層甲殼砌巖崖,似壓地的冰山。盔甲閃耀得能映出太陽,亮砌巖崖。盔如火海滾滾,甲如巖崖層層疊疊。可見有來戰的天兵天將是如此之多。

而孫悟空卻有一條如意棒,翻來覆去戰天神。孫悟空的手上沒有其它武器,只有一條如意棒。但這一條如意棒卻可以低過千萬兵將的刀槍長矛。可見它的'威力無窮啊!

殺得空中無鳥過,山內虎狼奔。揚沙走石乾坤黑,播土飛塵宇宙昏。這短短几個字,就將大戰激烈寫活了。“乾坤黑”、“宇宙昏”運用了誇張描寫,寫出了戰鬥的揚塵覆蓋了花果山上方的天空,白天一下子變成了黑夜。這一場大戰還驚動了飛鳥和走獸,嚇得飛鳥不敢飛過花果山,驚得走獸在山林裏東奔西跑。這場大戰,好比世界大戰。

合上書,深吸一口氣,腦海裏浮現出機智神勇的素悟空上下揮舞着金箍棒大戰着千萬天兵天將,不禁感到佩服。回顧着故事,心不免“怦怦”跳動。

大戰花果山,在作者吳承恩的筆下活靈活現,熠熠生輝,多麼令我佩服啊!

《西遊記》感悟10

《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説家吳承恩所着,它是我國第一部浪漫主義的小説。在《西遊記》中我最喜歡看的是第二十七回“三打白骨精”,原名叫“屍魔三戲唐三藏 ,聖僧恨逐美猴王。其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孫悟空,他機智,聰明,活潑,目標堅定,勇往直前,自從孫悟空被唐僧從五行山下救出,他就毫無怨言地隨唐僧踏上了取經之路,儘管這是按照觀音菩薩的囑託來做的,但在此後的九九八十一難中,孫悟空無論遇到什麼艱難險阻,也從未動搖過保護師傅西天取經的信念。

在這章主要講了:唐僧師徒四人在宛子山波月洞內,一個千年屍魔白骨精,一心想吃唐僧肉,它利用孫悟空外出巡山的機會,先後變成上山送齋的村姑與朝山進香的老嫗,花言巧語使唐僧和八戒上了當,可兩次均被孫悟空識破並打死它的化身。而唐僧卻不辨人妖,反而責怪孫悟空恣意行兇,連傷母女兩命,違反戒律。白骨精第三次化為一個老丈,利用唐僧面慈心軟?善惡不分的弱點,三施攻心計,孫悟空一再揭露其妖怪面目,而唐僧執迷不悟,即使老丈為妖怪所化也不準孫悟空去打,還念緊箍咒來懲戒孫悟空。孫悟空為了取經,忍住痛苦,終將老丈打下深澗。白骨精又假冒佛祖名義從天上飄下素絹,責備唐僧姑息孫悟空。唐僧盛怒之下寫下貶書,孫悟空懇求師父收回成命,唐僧不允,孫悟空只得返回花果山。孫悟空走後,白骨精將波月洞化成天王廟,唐僧?沙僧中計就擒,八戒乘隙逃走,去花果山請孫悟空來救師父。孫悟空雖被貶回山,仍不忘取經大業和師父的`安危,準備下山。見八戒來求援,立即趕往波月洞。途中,孫悟空打死前去赴宴的白骨精之母金蟾大仙,自己變成老妖模樣來到洞內,伺機搭救師父。在筵前,孫悟空為用事實教育唐僧,設計誘使白骨精重又變化成村姑?老嫗和老丈的模樣,使唐僧目睹妖怪的本來面目,痛悔自己不該亂髮善心,不分人妖,逐走孫悟空。這時,孫悟空現出本相,經過激戰,消滅了白骨精及眾妖魔。

這篇文章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真理不會因為表面現象的不同而改變,只要自己的判斷符合真理的標準是對的,就要堅持自己的想法,不能人云亦云。

《西遊記》感悟11

這段時期一直在看浙版《西遊記》,畫面很唯美,故事很生動。身邊的朋友不時在討論該片,褒貶不一,各有各見解,各有各説法。而我對該片則情有獨鍾,也許故事喚醒我兒時的很多記憶,也許故事裏沒有參雜太多愛情的東西,也許故事裏並沒有關於愛情的警句,也許故事裏對愛情的字眼隻字不提,但我總能從中體會到愛情的存在。

在《西遊記》裏,唐僧總是美女妖怪最鍾情的人物,這些女妖們都是有目的的把他抓去,最後卻偏偏愛上了他。表面上看唐僧都拒絕了遇到的一次又一次的愛情。但我總能看出他眼睛裏透露出的一絲渴望,一絲憂鬱……

老版《西遊記》在情感方面一帶而過,不做多加描述。我想也許當時人們在對感情的表達上沒有現在這樣直白,這樣坦蕩,畢竟老版《西遊記》拍攝的年代至今已有26年。26年的滄桑鉅變,改變了一代人的思想觀和愛情觀,對於80年代的愛情,可以用墨守成規來形容,90年代的愛情,可以用轟轟烈烈來形容,20xx年後的愛情,物質遠遠大於情感,只能用現實來形容。不同年代的愛情觀,造就了不同年代的愛情態度,正因如此,我想拍攝浙版《西遊記》的.導演大膽的在唐僧角色上加入了很多的感情色彩,豐富了原本平淡無奇的角色,也更人性化的刻畫了這個嘴裏念着經,肉眼凡胎的玉帝哥哥。

一路走來,風雨兼程30個年頭,回憶自己的故事也像《西遊記》般歷歷在目。從剛落地的娃娃,成長為1.78米身高的大小夥需要多久呀!然而時間就是這麼的飛快,讓人來不及留住眼前的幸福。也有經歷過刻骨銘心的浪漫愛情,也有痛徹心扉的大側大悟,到頭來真正留給自己的只剩些支離破碎的記憶片段。真的很喜歡浙版《西遊記》唐僧的這個角色,雖然外表很斯文,但內心卻很堅定,只為了一個希望和信念,放棄了十多年的青春。試問我們這些80後的產物能做到嗎?不敢確定……

人生本來就是一部《西遊記》,都為了自己的目標,前進着,奮鬥着,儘管過程不是想象中的一帆風順,儘管結果總是那麼不盡如人意,但經歷的過程則是我們一輩子的財富。人生也像爬樹一般,每一個枝丫都是一個人生的轉折點,爬累了歇一歇繼續爬,爬得越高風景越美,收穫的果實也是最大最甘甜的,所以我們必須好好珍惜餘下的青春歲月,不要讓時間繼續蹉跎,不要讓愛情迷失了自我。

《西遊記》感悟12

讀了《西遊記》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了:

一.做事都要處處留心,小心謹慎,不能粗心大意。比如第三十三章。唐僧聽到了“救命”便上前查看,見一個女了被綁在樹上,剛想救她,卻被悟空攔住了,悟空告訴唐僧那是妖精,可唐僧不信,便把女子救了下來。可是,帶了女子走一段路,女子便露出了真相,變成了一個妖精,乘悟空不注意的時候,把唐僧捲進了無底洞,要唐僧和她成親。

二.做人不能驕傲,要謙虛。比如在第十八章中,金角大王想吃唐僧肉,便叫銀角大王去捉唐僧他們。銀角看見了唐僧他們,就變成了跌傷的道士,大聲呼喊救命,把唐僧師徒四人引誘了過來。銀角説他不能走路了,讓悟空揹着他走,悟空認出他是妖怪,揹着他就在唐僧後面慢吞吞地走,想找機會把他摔死,孫悟空以為這是妙計肯定行,便自以為是,在心裏暗暗自笑,可銀角猜出了他的心思,便使出移山倒海的.法術,調來了須彌山,娥眉山,泰山壓住悟空。見悟空不移步,銀角這是才露出本相,掀起狂風,把唐僧,豬八戒和沙和尚捲進洞裏。

三.做人不能貪心,貪心對身心不好。八戒看見了兩個童子在吃人蔘果,饞提口水直流,嚷着讓悟空去摘。悟空來到隔壁,偷走摘果用的金擊子,跑到了後院,很快用金擊子敲下一個果子。不料,果子掉在地上,頓時消失得無影無蹤。悟空生氣地叫出土地神詢問,這才得知:原來,人蔘果一遇到土就會鑽進去。再打人蔘果時,悟空就用衣襟兜着,一連打下三個果子。回房後,悟空叫來八戒和沙和尚,一人吃了一個。八戒沒吃夠,又嚷着讓悟空再去摘。這説明八戒是個貪心的人,我們不可以向他學習。

《西遊記》感悟13

可是站在客觀角度來看,《西遊記》中的法寶終歸是一些外物,屬於外在因素,而不是真正的自身實力。那麼當他們失去這種依靠之後,又會是怎樣一番狀態,還能否繼續維持強大的形象?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原著中早已給出了答案,離開法寶之後的神仙們,不僅實力上會大打折扣,同時在心態上也會發生十分明顯的變化。他們對法寶已經產生了一種深深的依賴,甚至因此忽視了自己本身的能力,丟掉了本該屬於他們的自信與強大內心。

舉例説明

1、托塔天王。

在《西遊記》原著中,托塔天王是一個非常形象化的人物,因為他的手中總是託着一座玲瓏寶塔。而至於他為什麼要託着這一座塔,書中也已給出了交代。

由於哪吒當年大鬧龍宮惹下了麻煩,事後天王大怒想要將其殺掉,結果誰知哪吒性情剛烈,竟然主動剔骨還父,割肉還母。此後他一點靈光不滅,來到了西天大雷音寺找如來佛祖訴苦,於是佛祖將碧藕為骨,荷葉為衣,念動起死回生真言重新將他救活。

然而重生之後的哪吒卻並沒有善罷甘休,轉過頭來要殺天王以報當初之仇。而且此時的哪吒早已今非昔比,李天王根本不是其對手。為了平息他們父子二人的仇怨,佛祖特地賜給李靖一座玲瓏寶塔,用來震懾哪吒,使其不敢胡作非為。

但是就在《西遊記》原著第83回,孫悟空拿着白毛老鼠精供奉李靖父子的證據,在他府上撒潑耍賴時,李天王原本準備拿刀剁了猴子,可誰知卻被哪吒用劍抵住。當時只見李靖連忙回過頭來去取玲瓏寶塔,生怕哪吒趁機出手對付自己。

不過細細品來這一幕又是如此滑稽,父子二人的關係,居然需要一座玲瓏寶塔來維持,實在是一個天大的笑話。因為不管怎麼説李靖都是哪吒的父親,當年的事情對方早已釋懷,這次舉劍相抗只是不想看到他與孫悟空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激化,並無任何尋仇之意。

可是反觀李天王,卻連面對自己兒子的勇氣都沒有,還需要倚仗玲瓏寶塔才能保持從容和鎮定。難道這麼多年過去了,他都沒有想過憑藉一顆真心去化解當年的矛盾嗎?

如此只能説明他對自己沒有信心,甚至不相信自己與兒子之間的感情,能夠勝過當初的仇恨。他對法寶的依賴,已經超過了父子之間的真情,同時也使其喪失了一顆真實而又強大的內心。

2、孫悟空。

孫悟空的法寶,可以説是整部《西遊記》中最出名的一件神兵利器,名為定海神針,又叫如意金箍棒。

這根鐵棒重達13500斤,而且能大能小,變化自如,孫悟空對它也是愛不釋手,從看到這根鐵棒的第一眼開始,兩者之間就已經結下了不解之緣。可事實上也正是從此時開始,孫悟空對金箍棒逐漸產生了一種依賴性,以至於發展成了沒有金箍棒就打不了妖怪的狀態。

比如在黃獅精偷走金箍棒之後,孫悟空進妖怪洞府都需要經過一番喬裝變化。要知道在尋常時候,他歷來都是一路高歌猛進打進妖怪洞,或者在門外高聲叫喊正面挑戰。但是這一次他卻實實在在的慫了一回,就連在路上遇到的那兩個小妖怪都沒有打死,一直等到重新拿回金箍棒以後才開始斬妖除魔。

可是在得到金箍棒以前,孫悟空其實並沒有這麼慫。就像他從靈台方寸山學藝歸來時,就曾經赤手空拳打敗過欺壓花果山羣猴的混世魔王。當時他的手中沒有任何法寶,但心中卻有一股無敵的信念,無論對方是誰,不管敵人手中有沒有法寶或者兵器,他都敢與之正面抗衡。

然而事到如今,他卻沒有了那份勇氣和信念,只剩下對金箍棒的深深依賴。可事實上真正能夠使其保持強大姿態的因素,並不是這根鐵棒,而是當初那種無懼一切對手的勇氣。

這也是《西遊記》中大多數神仙的真實寫照,就比如青牛精那一難的時候,那些神仙們都是在被對方收去法寶之後紛紛敗退而歸。但是他們卻忘了金剛琢只能收法寶不能收人,倘若大家一起上的話,就算手中沒有兵器法寶,應該也能將青牛精輕鬆制服。

可是他們卻都沒有選擇繼續戰鬥,沒了法寶的神仙就像沒有了主心骨一樣,瞬間失去了底氣和戰鬥意識。這樣的情況,已經充分證明了《西遊記》中那些神仙,對於法寶過度依賴的反常現象。

不過他們手中的法寶,只是尋常意義上的法器或者兵器。除此之外,原著中含有一種無形的法寶——權利和地位。

3、玉皇大帝。

在《西遊記》原著當中,玉皇大帝似乎從未跟任何人動過手,也不曾展現過自己的法寶。但事實上,他的法寶其實是整部書中最厲害的,因為玉帝手中掌握着統治整個三界的權利,擁有三界中至高無上的地位。就連如來佛祖這樣的超級大佬,也需要乖乖聽命於他。

然而也正是由於權力和地位這兩樣超級法寶的雙重加持,使得玉皇大帝對外界的依賴遠遠超過了一般神仙。

如孫悟空大鬧天宮之際,如來佛祖曾親口説過:

“他自幼修持,苦歷過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該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該多少年數,方能享受此無極大道?”

由此可見,玉帝修行的時間早已超乎了一般人的想象。修煉這麼多年,苦歷1000多次劫難,他的實力恐怕是整個三界中數一數二的存在,對付一個孫悟空應該不在話下。要知道孫悟空只修煉了幾百年,這點時間還不夠他的一個零頭,雙方的差距已然非常明顯。就算猴子再有天賦,也不可能用幾百年的時間,追上一個修行幾億年的老古董。

可是在對方大鬧天宮的時候,玉帝卻始終沒有展示出應有的強大姿態。反而一直躲在凌霄殿內發號施令,等着別人前來救援,這又何嘗不是對權力和地位的一種依賴呢?

由故事深入現實

儘管俗話説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但是一個人如果鞋穿久了,再脱下來的`時候難免會不適應,甚至再也找不回從前那樣的勇氣和信念。這種現象不單單存在於《西遊記》中,現實中也是如此。

自古以來,很多人的成功都是依仗着權力、地位或者金錢,可是一旦失去這些條件之後,他們的人生瞬間就會發生坍塌。例如西楚霸王項羽,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人物,雖然拿得起,但是卻放不下。

漢代著名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中記載,項羽臨死之前,曾有部下勸他東渡烏江,以便他日東山再起,重新與劉邦爭奪天下。

可是項羽覺得自己大勢已去,沒有信心再次恢復昔日的盛況,於是對部下説道:

“天之亡我,我以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為八千人渡江而西,今天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

不過根據他臨死之前所説的這些話來看,重新回到江東其實並非沒有希望。只是向來手握精兵良將,睥睨天下從未敗績的他,沒有信心收拾如今的殘局。

可是回想當初,起兵反秦之前,他也不過是一個落魄的楚國貴族後裔,手下既無精兵也無良將。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隨叔父項梁刺殺太守殷通舉兵起義,而後在吳中募集8000子弟兵,從此開啟了一段戰爭史上的神話。年方24歲,就當上了西楚霸王。

既然當初能夠憑藉一股無敵的信念開創一番霸業,現如今為什麼就不能重頭再來了呢?正如唐朝詩人杜牧在《題烏江亭》詩中所説:“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但只可惜項羽已不是當初那個勇往無前的少年,他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被西楚霸王的權利和地位捆綁。這些年來他早已習慣了天下無敵的姿態,放不下對權力與地位的依賴。尤其是當失去這一切之後,他的信心也迅速隨之崩潰,最終選擇揮劍自刎於烏江岸邊,空留一段千古遺憾。

諸如此類的事情在歷史長河中數不勝數,包括在我們如今的生活當中也時有發生。事實上面臨這種狀態的人,其實和《西遊記》中的那些神仙一樣,都是對外物產生了過度的依賴。那些神仙們倚仗法寶,而在現實中,金錢、權利、地位、面子等等,又何嘗不是我們所依仗的“法寶”?

擁有它的時候可以春風得意,覺得人生充滿了光明。然而一旦情形發生逆轉,當輝煌不在之時,又總會感覺人生一片灰暗,就像陷入了無底深淵。

這是因為在一開始不曾享有這些優厚條件的時候,人們往往可以保持艱苦奮鬥勇往直前的精神,憑藉自己的努力,一點一點實現成功之夢。可是真正成功以後,就會對這些東西產生深深的依賴,甚至將其當成人生的全部寄託,以至於難以承受失去它們的結果。

但在失意之時請不要忘記,當初自己是如何從無到有,現如今其實也一樣可以。所有的身外之物不過是一些輔助工具,是為了幫助自己實現人生價值,而不是整個人生的全部。得也好,失也罷,都只是一個過程,真正能夠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因素,往往是自身的心態。

看成敗,人生豪邁,只不過是重頭再來。

人生在世,應該多學一學春秋戰國時期的范蠡,曾在越王身邊功成名就,卻又主動急流勇退,改名換姓為鴟夷子皮。之後又憑藉自己過人的智慧經商成為鉅富,但是卻又三次主動散盡家財,最終定居宋國陶丘安享晚年。這種拿得起放得下的魄力,成就了他的傳奇人生,使其被後世尊為商聖。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擁有這種心態才是真正的強者,因為真正能夠改變人生的力量,往往都源自於內心。一個人真正強大與否,其實並不在於能夠擁有多少,而是當有一天失去一切之後,能否能夠從容的面對,是否還有重新來過的勇氣和信念?

外物的得與失終究屬於外界因素,雖然能夠給人生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是卻不能因此忽視對自身的信念,不要因外物而迷失原本擁有的強大內心。

這是《西遊記》中的故事,與現實相互結合之後而產生的啟發,是古往今來的歷史事蹟,告訴我們的道理:

人生中最強大的“法寶”,正是那一股發自內心的自信和勇氣。它可以使我們在困境中保持從容鎮定,並且重新迎來陽光燦爛的日子。

結語

讀古籍品名著,不只是對情節的解讀和分析,更需要結合自己的知識儲備與人生經歷,以及古代歷史中的真實故事,再加上一瞬間的靈感碰撞,才能產生一種對人生有所幫助的感悟。

一個人的強大在於內心,而不在於外物。品讀名著也是一樣,只有發自內心的認真對待,才能品出有價值的東西。

《西遊記》感悟14

一位西方學者在評價世界文學的發展時説:16世紀時,人類的智慧之光同時照亮了東西方。照亮西方的是戲劇家莎士比亞和小説家塞萬提斯;而照亮東方的是戲劇家湯顯祖和小説家吳承恩。吳承恩筆下的《西遊記》誕生後遍佈東方,成為東方文學的驕傲。

百回本《西遊記》自明代中葉問世以來,流傳至今,成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的長篇神魔小説,深刻描繪了社會現實。在中國古典小説中,《西遊記》的內容最為龐雜,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內容。既有仙人的神祕色彩,又融入了現實社會的人情色彩。看似如此小小一本《西遊記》,其中藴含的道理可不少,值得去細細感悟。

《西遊記》第一章回描述了“石猴出世”的內容,可別小瞧了這一章節,作者吳承恩用大量筆墨描繪時空背景“勢鎮汪洋,威寧瑤海······丹崖上,綵鳳雙鳴;峭壁前,麒麟獨卧······瑤草奇花不謝,青松翠柏長春。”其中每個詞,每句話都飽含着作者的歡喜與憧憬。接着描繪悟空的誕生“孕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目運兩道金光,射衝府”。將孫悟空描寫得神乎其神,正體現了中國古人對生命的起源,人類起源的`一種偉大的哲學思考,並且在之後的“大鬧天宮”等情節中賦予悟空人類酷愛自由的本性。

最近一段時間,總有有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否過時”的話題辯論。我個人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並沒有過時。通過《西遊記》這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晶中,我能體會到這一點,其中藴含着許多如今適用的道理。

團隊精神;《西遊記》中師徒四人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才成功取經。小説中的師徒四人何不與我們如今社會中的小團隊類似呢?我們每一個人都不可能脱離集體社會而單獨存在。小説中師徒四人在面對妖魔鬼怪時,毫不畏懼,通力合作,發揮各自的長處,雖然偶爾有小摩擦和信任危機,但最終都能一一化解。我們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也應該如此,大家互幫互助,眾人拾柴火焰高,才能快速高效的化解種種困難與危機。

抓住機遇;在發現水簾洞而稱王之前,眾獼猴在面對巨大雄偉而又未知的瀑布時都躊躇不前。而這時,孫悟空勇於嘗試,抓住機遇躍進瀑布中,才會發現一應俱全的水簾洞,才會稱王。現如今,這個道理更為重要。雖然説伯樂會尋找到千里馬,但作為千里馬也不能只是等着被伯樂相中,也應該抓住機遇。

明中葉誕生的《西遊記》中也隱藏着如今優秀的科學成果。比如説:“呼風喚雨,馭雷布雲,騰雲駕霧之術”與氣象衞星,遙感探測,人工改造天氣;猴毛變術的“分外之法”與生物基因工程和克隆技術;“火眼金睛”與微光夜視,光學望遠和顯微技術······

綜上,屬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部分的《西遊記》中可由於今的道理並不少,並未過時,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可見一斑。

我身邊的許多同學,將西方節日看得比傳統節日更為重要。每逢西方節日,就早早計劃着如何度過,而對於傳統節日則不然。如今,外國文化入侵現象十分嚴重;隨着網絡的發展,電子書更為廣泛地使用,網絡小説氾濫,優秀的文學作品漸漸被遺忘;也有許多少數民族人民走出家鄉,少數民族的語言被遺忘,會説的人越來越少,導致這方面的缺失。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時古代仁人先賢思想精髓的結晶,歷經幾千年的錘鍊與印證。既是對世間萬物普遍規律的總結,更是不以時間和空間的轉化而輕易改變的真理。我認為,接受西方優秀文化並沒有錯,但這並不意味着我們將要捨棄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們難道不應該拾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嗎?難道不應該從中感悟道理與人生嗎?難道不應該繼續傳承下去嗎?在平時休息時間裏,我們應該多讀一些優秀文學作品,與作者一起走入心靈世界,享受優秀文化的沐浴。在考慮去哪旅遊時,多考慮去一些文化氣息濃厚的地方參觀,瞭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我們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一起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不同的優秀文化,是不同的智慧結晶,有着不同的哲理,何不評讀經典,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標籤:感悟 西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