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其他

有關於民間故事

其他1.95W

前言:民間故事是從遠古時代起就在人們口頭流傳的一種以奇異的語言和象徵的形式講述人與人之間的種種關係,題材廣泛而又充滿幻想的敍事體故事。

有關於民間故事

【馮夷當河伯】的故事

古時候,在華陰潼鄉有個叫馮夷的人,不安心耕種,一心想成仙。他聽説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為仙體。於是就到處找水仙花。

馮夷東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黃河、跨黃河、過黃河,常和黃河打交道。轉眼過了九十九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馮夷很得意,又過黃河去一個小村莊找水仙花。這裏的水不深,馮夷趟水過河,到了河中間,突然河水漲了。他一慌,腳下打滑,跌倒在黃河中,活活被淹死。

馮夷死後,一肚子冤屈怨氣,咬牙切齒地恨透了黃河,就到玉帝那裏去告黃河的狀。玉帝聽説黃河沒人管教,到處橫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惱火。他見馮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該成仙了,就問馮夷願不願意去當黃河水神,治理黃河。馮夷喜出望外。達成自己成仙的心願 。成為一名河伯。

1、望洋興歎

相傳很久以前,黃河裏有一位河神,人稱河伯。

他站在黃河岸上。望着 黃河水自西向東流,興奮地説;“黃河真大呀,世上沒有哪條河能和它相比。

我就是最大的水神!”

有人告訴他:“你的話不對,在黃河的東面有個地方叫北海,那才真叫大呢。”

河伯説:“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過黃河嗎?”那人説:“別説一條黃河,就是幾條黃河的水流進北海,也裝不滿它。”河伯始終不信。

那人無可奈何,告訴他:“有機會你去看看北海,就明白我的話了。”

河伯來到黃河的入海口,眼前一亮,海神微笑地歡迎他,河伯放眼望去,只見北海汪洋一片,無邊無涯,他呆呆地看了一會兒,深有感觸地對北海若説:只懂得一些道理就以為誰都比不上自己,這話説的就是我呀。

今天要不是我親眼見到這北海,我還會以為黃河是天下無比的呢!那樣,豈不被有見識的人永遠笑話。”

2、魯班修造將軍柱

桑園峽內黃河水流湍急,就在桑園峽中段黃河激流中卻有一個屹立的大石。百姓稱之為將軍柱。

傳説這個將軍柱是魯班修建的。

當年魯班周遊列國時,來到桑園峽邊上,為方便兩岸人民的來往。魯班把橋墩的位置選在了將軍柱的這個地方。從此,魯班早出晚歸,負責施工,,半年過去了,橋墩在漸漸長高。

有一天,魯班的妻子送飯到岸邊,等了一陣不見魯班,便到岸邊看個究竟,誰知她在岸邊看見一個巨人站在河中,一手拿着巨石,一個手拿着鐵錘在幹活,他的妻子哎呀一聲驚叫。

魯班一慌,一錘砸在了自己腿上。手中的石頭也飛到了對岸的山上,橋也就沒有建成。

至今在將軍柱上有一個十分光滑的石頭,好像是整個人的脊背印了下去,中間則是脊柱,把石頭一分為二,好像是長期靠着休息時留下的。

傳説這就是魯班造橋時所留。

關於黃河的民間故事

從前,有一個小夥子叫黃河,長得一表人才,騎得烈馬,拉得硬弓,百步穿楊。

每天早晨,黃河就騎馬出去打獵了。每次他都經過一家員外的花園

這天打獵回來,他又經過那花園,看見牆頭上一個十八九歲的姑娘正笑眯眯地望着他。姑娘一甩手扔下了一隻手鐲就躲到牆後去了。

黃河跳下馬,拾起手鐲,以為剛才碰到的是仙女。

從此,每次經過那個花園他總要抬頭張望。可是,牆頭上除了花枝,再也見不到那個姑娘。

半個月後的一天,黃河打獵回來晚了。快到花園那裏,忽然道邊閃出一個人來。黃河一看正是那個姑娘,高興得不得了。姑娘説自己是揹着父親跑來和他相見的。兩人談了好久才依依不捨地告別。

第二天到了約會的時間,那姑娘沒來。一連十多天,黃河再也沒見到那姑娘。一打聽,原來是那員外知道了此事,把他女兒關了起來。黃河聽説後發誓:“就是天翻地覆,也要把姑娘救出來。”那員外怕得罪黃河,便出了個難題,讓人們在門前搭起架子,上面吊一個銅錢,並四處張貼告示:誰能在一百步之外把箭射進銅錢眼裏,就把女兒嫁給他。消息傳出,應示人紛紛而來。但誰也沒能把箭射進錢眼裏。

黃河走了出來,挽弓射箭,不左不右正射在銅錢眼裏。員外又要求黃河的第二支箭必須將前一支箭頂出,黃河也辦到了。員外再出難題,要黃河百步之外不但射下銅錢,還要將錢接住,不許銅錢落地。

這時,連看熱鬧的人都知道員外在存心耍賴。黃河怒火燒心,“颼”的一箭向員外飛去。

員外年輕是練過武,頭一偏躲過那箭,並喊手下人去把黃河抓起來是怕員外來抓他,黃河逃脱。他決心在深山老林中苦練武藝,再去救姑娘。

過了一年,黃河練好劍法,動身去救那姑娘。

中午肚子餓了,一箭射下個大鳥。 大鳥告訴黃河,員外逼着他女兒跟財主成親,那姑娘氣得跳樓了。

臨跳時,她大叫着:“黃河!黃河!黃河啊……”黃河聽了,心像大山崩裂,他“噗”的一下坐在地上,淚珠像泉水一樣湧了出來。

大鳥嚇得飛到天空,往下一看,黃河的眼淚流成了河水,汪洋一片,滾滾向東流去,黃河成了“黃河”啦!黃河的水,總是浪滾翻天。

人們説,那是黃河心裏忿恨,老想靠近那個村莊去救那個姑娘 。

關於民間故事 獨佔蘭的傳説

“獨佔”名蘭發現於西坪最高峯——菡萏尖(海拔1265米),“獨佔”每逢大年七年級綻放,獨佔春先,只要開一朵就可滿室清香,而且花期長達一個多月,是吉祥好運、富貴發達的象徵。

據説很久以前,村裏年輕茶農王佔是個製茶能手,能採製出好幾種香味的鐵觀音,但都賣不上好價錢,一直過着窮困的日子。有一年正月八年級,他決定參加進香,天還沒亮就衝上了菡萏山頂,這裏山涯陡峭,怪石嶙峋,他一不小心掉入了險坑,當他奮力爬起時卻發現手裏抓着一株帶着露珠、奇香撲鼻、油光發亮的蘭花。他非常高興,便帶回家種在大厝的天井裏。奇怪的是:這天晚上,他夢見土地公拄着枴杖笑着對他説:“你以後做茶青時耐心等到葉子有這種蘭花香味的時候立刻下炒就好了”。果然從此以後王佔所製出的鐵觀音都帶有蘭花香韻,鄉人相互仿效,鐵觀音也開始大行其道,遠銷海內外,鄉人為了感念王佔的功德,便把這蘭花命名為“獨佔”,並當花仙子供拜一直延襲至今……

清末以來,堯陽鄉人更是爭相移植,上世紀初本村旅居新加坡華人王春華先生有詩讚曰:“菡萏入雲端,堯陽第一巒;春光多旖旎,結伴好尋蘭”。

關於民間故事 麻雀報恩

從前,有兄弟二人,老大蠻橫霸道,老二性情温和。父母去世後,兄弟倆分家產,老大把良田好房都分到自個兒名下,老二隻分得一間耳房,一畝薄田。

一天,老二在家中聽得一陣麻雀叫聲,出門一看,原來是一幼雀從屋檐上的窩子裏掉了下來,摔斷了腿。他看着怪可憐,就撿起來,找了一截布條子,小心地纏在它的腿上,然後又把它放回窩裏。這隻小雀的腿很快好了,出窩後和其他麻雀一樣飛得自在。

到了春天,該播種的時候,那隻麻雀含着一顆西瓜籽飛到老二家的窗台上,把西瓜籽放下,又飛走了。老二覺着好玩,就把這顆籽種下了,不久發了芽,長出一棵特別壯的'苗苗,在老二的精心護理下,結出一顆枕頭大的西瓜,八月十五中秋節摘下抱回家,用刀一切,竟切出一個金娃娃。他心裏那個高興勁就沒法説了。從此老二過上了富足的日子。

再説老大,看着窮兄弟猛地變富覺着奇怪,就去問老二怎麼發的財。老二不會説假話,實打實地説給他聽。老大聽着,心裏打起了歪主意。他返回家去就搭着梯子在房檐上尋麻雀窩,掏出一隻未出窩的小雀,就把它的腿給折斷了,疼得小雀“嘰嘰”直叫。完後他也照着老二的做法,給小麻雀的腿接上,用布條裹住,還給上了藥呢。然後他把麻雀放回窩裏。麻雀出了窩,能飛了,也給他含來一顆西瓜籽。春天一來,老大高興地把它給種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這一棵苗上,盼望着能結出個金娃娃。西瓜結上了,個子倒也挺大,到了八月十五,他摘下來抱回家,用刀慢慢切開,一看,裏面不是金娃娃,竟是個賊白賊白的骨頭娃娃,一臉的苦相。老大當時那個氣勁也沒法提了,嘴裏喃喃對着那個骨頭人人説:“是金不是金,倒沒啥,可你是苦啥哩!”

自打那時起,老大背了運,光景一天不如一天,老二的生活卻是越過越紅火。

關於民間故事 孟姜女送寒衣

秦朝時,萬杞良在新婚之夜被徵去服徭役築長城。妻子孟姜女依依不捨,悲傷萬分。看着丈夫萬杞良被幾個官吏強拉因拽出屋外,在夜幕中消失了,放聲大哭着:

“新婚之夜夫別離,

殘風傳來孤雁啼,

燭花悲愴泣曳移,

涼月雪映牀半席。

可恨啊!……”

轉眼間到了十一月,秋風呼嘯,天氣變涼。孟姜女想到遠在北方築長城的丈夫萬杞良還穿着單衣薄衫,心中萬分着急。於是打定主意要去給丈夫送寒衣。她翻過幾十座高山,渡過幾十條大河。晝行夜宿,走了幾天幾夜,歷經千辛萬苦才來到了長城附近。看到好多人在服徭役:有人在不停地搬運土石;有人手握鐵釺開鑿打槽;有人用青石堆砌城牆;還有幾個人手持鞭子雙目圓睜,虎視眈眈。……。孟姜女在人羣中左找右尋走遍了長城附近,絲毫不見丈夫萬杞良的蹤影,心中焦急如焚。向服徭役的逐人打聽,他們有的搖頭;有的擺手都説不知道萬杞良的下落。孟姜女萬般絕望,就坐在長城附近放聲大哭:

“秋風颼颼天氣涼,

孟姜孤寂獨守房。

晝望雲天思杞良,

晚伴豆燈恨夜長。

心憂衣單夫着涼,

不分晝夜織衣忙。

千針萬線請深藏,

但願衣暖把寒防。

誰知一切白?j惶,

送衣不見我夫郎。

郎啊郎!我的郎!

心上人兒萬杞良!

怨!怨!怨!恨!恨!恨!

怨恨全是這築城牆!”

“轟——”城牆倒塌了一截。露出丈夫萬杞良的屍體。孟姜女想:活着夫妻不能相隨,死後魂魄也要伴陪。猛然躍起一頭撞向城牆殘壁,立馬倒在丈夫萬杞良屍體旁,在沒有站起來。

【鯉魚跳龍門】的傳説

龍門位於壺口瀑布南面約65公里處,在晉陝峽谷的最南端。龍門之南,就是開闊平坦的關中平原。黃河之水從狹窄的龍門口突然進入寬闊的河牀之中,河性發生很大變化。龍門的形成,是其東面的龍門山和西面的梁山各伸出山脊,相互靠攏,形成一個只有100米寬的狹窄的口門,好像巨鉗,束縛着河水,形成湍急的水流。每當洪水季節,由於峽口中的水位壅高,而出了峽谷後,河谷突然變寬,水位則驟然下降,於是在龍門形成明顯的水位差,故有“龍門三跌水”之説。

沿襲相傳的“鯉魚跳龍門”的故事,就是指跳躍此處的跌水。

該故事説的是小鯉魚不畏險阻,紛紛跳躍這道通向成龍道路上的門關,能躍過去者,便能成龍。只有那些百折不撓的小鯉魚,最終才能成龍。這個故事千百年來也激勵着炎黃子孫頑強拼搏,奮鬥不息。古代人們對龍門峽這種自然奇觀的形成,感到不可思議,便想象為大禹所鑿開的一條峽口,因而龍門又被稱為“禹門口”。

標籤: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