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國學

關於國學的作文9篇

國學2.99W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國學的作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國學的作文9篇

關於國學的作文1

雄村位於安徽歙縣城郊,被譽為“新安第一島,徽州最雄村”。它原名洪村,元末曹姓入遷,取《曹全碑》中"枝分葉布,所在為雄"句改名為雄村。距今已有800多年的久遠歷史。

進入雄村,裏面的風景美不勝收,綠樹參天,竹林搖曳,碧綠的江水環繞着村莊。雄村最有名的竹山書院就在這如畫的風景中。

竹山書院是清代乾隆年間户部尚書曹文植的先祖曹翰屏所建。竹山書院建成後人才輩出。民間流傳着“一門八進士,兩朝十舉人”、“同科五進士”、“父子宰相”等佳話。跨入竹山書院大門,裏面的石柱上懸掛着一副對聯:“竹解心虛學然後知不足;山由簣進為則必要其成”正面是的曹家祖先的畫像,上面寫着“理學正宗”。

國學啟蒙在書院的左邊偏廳,裏面仿古的桌椅板凳擺放得整整齊齊,一塵不染。牆上掛着孔子的畫像,兩邊寫有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還有忠孝廉節四個大字。“以前的孩子們學習方式和我們現在是不一樣的,上課時,學生要把書放在桌上,站着聽先生講課,然後要把所講的內容再給老師重新説一遍,最後還要把所講的課文背出。若是有調皮淘氣的學生,先生就會用戒尺狠狠地打學生的手心。”老師嚴肅地給我們介紹着。穿上期盼已久的漢服,坐在這幾百年前的書院裏,望着老師嚴肅的面容,我們開始了國學啟蒙課。“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人從出生的時候都是好的,但在成長的過程中,因為環境不一樣,所以也有就了好與壞的差別。“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如果只是養兒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那就是是父親的過錯。教育不嚴格要求,就是老師的懶惰了。小孩子不肯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如果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無知識,能有什麼用呢?這跟“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的意思是差不多的。老師表情凝重,眼睛緊盯着我們。老師很努力很認真很嚴肅地用不標準的普通話給我們講着《三字經》。我們聽得非常認真,唯恐漏下點什麼……。時間像飛鳥,新鮮感過去了。漸漸地,豎着的耳朵垂了下來,我們懶洋洋地趴在了桌子上……

書院的後面是桂花廳,是原來講學的地方,因廳前的院子中種有桂花樹而得名。曹家的族人如果考中了進士就可以在院子裏種一棵桂花樹。

在桂花廳和竹山書院的走廊中有一塊大青石板,上面寫着“山中天”三個大字,是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的真跡。石板上的字跡雖然已經有些斑駁不清了,但字“入木三分”是那樣的完美。

桂花廳的西邊的一座八角亭,叫“文昌閣”。雕樑畫棟,飛檐翹角。角下掛着風鈴,微風吹過耳邊傳來清脆的鈴聲。閣裏有朱熹的銅像,他盤腿而坐,手摸着鬍子,臉色温和,微笑着注視着前方,好像在説:“天知,地知,你知,我也知。”

雄村不愧為“東南鄒魯”之美名!

關於國學的作文2

我讀過很多書,有天文書,有歷史書,有童話書,有漫畫書等等。這些書使我豐富了知識,開闊了視野,得到了很多啟示,懂得了許多道理。其中,令我感悟最深的是《三字經》這本書。它不僅是中華文化的經典作品,也是我的好老師。每一次讀它,都能引起我很多的思考,讓我受益匪淺。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是《三字經》的第一句,雖然很簡短,卻説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人生下來都是很好的,沒好好學習才變得和別人不一樣了。“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更是教育我們:一個人倘若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一無所知,能有什麼用呢?“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説的是古人在艱苦的環境裏仍堅持讀書,為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還有“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等通俗易懂的哲理,還有孟母三遷、五子登科、孔融讓梨這些經典故事,甚至還有天文、地理、氣候等自然方面的知識……《三字經》真是知識的寶庫、思想的寶庫!

“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是最令我感動的一句話。它講的是東漢時期,一個叫黃香的人,九歲的時候非常懂得孝順,每當夏天,總是先把枕蓆扇涼了、蚊子趕跑了再請父母歇息。冬天,則自己先躺下,用體温幫父母把被窩暖熱!這是一個多麼懂事的孩子啊!爸爸告訴我,這個故事講得不僅僅是孝順,更是愛!是親人之間至真至純的愛!而這個愛,是關心,是體貼,是相互的照顧和無私的奉獻!

每次讀到這裏,我的眼眶都是濕潤的,因為我想到了我的爸爸媽媽對我的愛,也想到了我對爸爸媽媽的一點一滴。為了我,爸爸媽媽總是絞盡腦汁換着花樣給我做好吃的;為了我,爸爸媽媽總是無論下雨下雪都等在學校門口接我回家;為了我,爸爸媽媽總是上了一天班還不知疲倦地陪我學習陪我玩耍……我小時候很黏人,一離開媽媽的懷抱哭鬧,媽媽整夜整夜地抱着我,困極了,坐在那裏睡覺!一次我高燒近40度,爸爸一會兒一會兒地給我擦酒精,幫我降温,竟一夜沒有閤眼!一次突然下大雪,我因為值日,走出教室的時候天都黑了,但是媽媽一直在校門口等。看着雪人一樣的媽媽,捂着媽媽冷得哆嗦的手,我忍不住眼淚啪啪直掉!爸爸媽媽是這樣很愛很愛我,而我,卻不知道關心爸爸媽媽。好吃的東西我總是搶着吃,很少主動幫爸爸媽媽幹家務活,學習累了還好發脾氣,媽媽總是給我洗腳而我從沒給媽媽洗過一次……想到這些,想到黃香,我覺得好慚愧!真的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我去學習、去思考、去努力做好!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讀《三字經》,讓我懂得了什麼是自然,什麼是善惡,什麼是學習,什麼是愛!我愛這本書,喜歡書裏的智慧和精神。我更會在享受愛的時候,像黃香那樣,真摯地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愛每一個人!讓《三字經》伴我成長,讓愛與我同行!

關於國學的作文3

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豐富的傳統文化瑰寶,傳承國學有利於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質,使人們共享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接受教育,提升境界。

學習國學經典可以提高自己的素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你更懂得怎麼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們要做的不是發怒不是指責,要從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個短期和長期目標,放在一個顯眼的位置,能夠時時的看到,這樣你就能比較容易的實現目標。

學習國學經典讓我學會感恩、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説:“學生,在家裏孝順父母,在外要敬愛兄長,做事謹慎而誠實,博愛眾人,而親近仁德的人,躬行實踐之後有剩餘的力量,再去學習《詩》《書》等經典。”通過學習國學,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如對自己的父母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對有困難的人應該從樂於助人的心去對待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要講禮貌,尊敬長輩等。它在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可以説,國學知識裏面對人生道理彷彿是指

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為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為你指出正確的方向。

總而言之,在古文經典中,古聖先賢把思想、理念、精神中的精髓傳承給我們,我們頌讀《經典》,能夠聆聽到聖賢的教誨,對我們是莫大的幸事。學貴力行,聖賢文化的學習,貴在把它落實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才能從中得到真實的利益。誦讀國學經典潛移默化地塑造着我們的思想和行為。讓優秀的國學經典始終伴隨着我們一路向前,讓我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傳承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並使之發揚光大。在今後的工作生活中,我們應遵循古聖先賢的教誨,落實到一言一行中。

國學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意識絢麗的奇葩,他的無窮魅力值得我們長久而深入的探究。

關於國學的作文4

經歷了多少滄海桑田,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一直毅力於世界之巔,源遠流長。其中以少兒啟蒙讀物《三字經》為代表的作品最為典型。這本書最大的特點是含義簡單易懂,還有些人們也把它譜成曲,讓優美的旋律淨化心靈。這本書告訴我們許多關於歷史、天文、地理、道德等許多知識,正所謂古人曰:“熟讀三字經,便可知天下事,通聖人禮。”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在小時候,我通俗地把它理解為:人在以前是善良的。但是讀了這本書之後,我對它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每個人剛生下來時,本性都是善良的。雖然每個人的本性差距並不大,可是,由於以後的薰染,環境的影響,差別會變得越來越大。

從“苟不教,性乃遷。”到“知某數,識某文。”告訴我們許多學習和做人的道理。其中“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告訴我們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會變壞,而學習的方法,貴在專心。“昔孟母,擇鄰處。”裏面藴含的《孟母三遷》的故事也告訴了我們學習環境的重要。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告訴我們人像玉一樣,不打磨雕刻,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學習,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像方仲永一樣:他家世代都是種田人,但是到了方仲永小時候時,方仲永已經會作詩,由此父親感到非常高興,因為很多人都用錢財和禮物求仲永寫詩。於是父親一天到晚帶着方仲永去寫詩、賺錢,不讓方仲永去學習。直到方仲永十二三歲時,寫作才華仍和五歲時的寫詩水平一樣,到了二十多歲時,他的才華已完全消失,跟普通人沒有什麼兩樣了。這不正體現了這句話的意思嗎?

“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又讓我懂得,做兒女的,從小時候要親近好的老師和朋友。正所謂“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從“一而十,十而百。”到“此五常,不容紊。”告訴了我們十進位算術方法,什麼叫“三才、三光、三光”,告訴了我們“春夏秋冬”、“東南西北”“金木水火土”等四季、四方和五行。從“地所生,有草木。”到“絲與竹,乃八音。”這句話還告訴了我們“花草樹木”、“蟲魚鳥獸”和“稻樑菽麥黍稷”等許多豐富的知識。

《三字經》的經典語句藴含着古人的智慧結晶和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像在人們心中種下一粒思想的種子,慢慢生根、發芽。

關於國學的作文5

書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它像我的啟蒙老師,讓我瞭解了許多知識,也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記得上一年級時,媽媽給我買了一本《三字經》,剛開始我很不喜歡看這本書,因為我覺得它不像《格林童話》、《伊索寓言》那些書,有一波三折的情節吸引我,而且我也看不懂。媽媽把《三字經》逐字逐句地解釋給我聽,她的講解使我明白《三字經》裏雖然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但是它更耐人尋味。

漸漸地我愛上了《三字經》。《三字經》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精華,也是我們中國人的國學經典。這本書裏,每三個字為一句話,一段共有四句。它主要講述了人的善、惡、學、孝、禮、儀,是一本很有教育意義的書,《三字經》教育我們要愛國愛校,親師愛友,勤於讀書等太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當我讀到:“香九齡,能温席。”我真的很感動,小黃香九歲時,懂得孝順父親,夏天為父親搖扇子,冬天給父親暖被子。他不僅以孝心聞名,還勤奮刻苦,博學多才。我們現在的許多同學家境優越,整天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卻不知道知恩圖報,孝敬父母,有的還對父母大吵大鬧,整天這個不滿意,那個不順心,不是把心思用在學習,而是趕時髦,比吃穿。父母為養育自己的兒女付出了畢生的心血,這種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間最偉大的恩情。所以我們要學會愛自己的父母,只有愛自己的父母才能愛他人,愛集體,將來長大才會愛社會,愛祖國。

“融四歲,能讓梨”講得是:孔融四歲的時候,鄰居家送來一筐梨,他走過去拿了一個最小的梨,大人問他:“你為什麼挑小的呢?”他回答説:“哥哥們年紀大,應該吃大的,我年紀小,應該吃小的呀。”我覺得孔融是一個懂得謙讓的好孩子,從小知道做弟弟的要尊敬兄長。我也要向孔融學習謙讓之禮。

有一次我和媽媽坐公交車的時候,看見一位老奶奶在我身旁站着,隨着車子的顛簸,搖搖晃晃的,很危險,我立馬站起來扶着她,讓她坐在我的位子上。老奶奶笑着問:“小姑娘,你為什麼要把座位讓給我呀?我對奶奶説:“奶奶,我學習的《三字經》裏講了‘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所以我把座位讓給您坐”。奶奶説:“你真是一個懂事又孝順的好孩子。”聽完奶奶的誇獎,我心裏美滋滋的,這都是《三字經》的功勞呀!

通過對《三字經》的學習,我明白了古代文化之所以能流傳到現代,是有它的道理的,例如尊老愛幼、尊敬師長、互幫互助、愛護公物等等,我們應該把這些優良傳統一代一代地相傳下去,把我們的國家發展得更加美麗富強,這是我的夢想。

俗語説: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同學們,與書為友,其樂無窮,讓我們點燃讀書的激情,在書海中揚帆遠航吧!

關於國學的作文6

國學,那是怎樣的一個詞啊。小時候,它是一個陌生的詞彙;現在,它是一個信仰,一個道德。

還深深記得在烈士陵園我們一起鞠的那個躬,他們征戰沙場,用鮮血,用生命,造就了今天這個偉大的共和國,我們應該珍惜,我們必須珍惜。

漫長的歷時流年,印象最是深刻的是遵義會議前我們親愛的毛爺爺做出的那個英明的抉擇。他不顧親友反對,武斷走向革命;他不顧眾口一詞,毅然反對左傾錯誤;他行自己的舟,走自己的路,嚴於律己;遵義會議,更是表現了他強烈的愛國心和為國而奮鬥的果敢。他是領袖,更是我們應該尊敬的人。他的獨到,怎可不説是挽救了中國?

為人,應為好人。你可曾看見那叛國的漢奸們的下場?掩飾的再好,裝的再巧妙,也擺脱不了黨和國家對你的懷疑和關注。這就是正義;正義的眼睛是雪亮的,即使最初沒能發現你的身份,那明天呢,後天呢,我們有時間陪你耗,而你卻沒時間陪我們玩,因為你急着通風報信。這樣的生活,你耽擱不起,我們的青春更耗費不起,所以我們不會這樣子,我們是一羣愛國者,我們會為祖國的明天而奮鬥,同時,我們更不會因害怕被人發現什麼而躲躲藏藏,因為我們沒有什麼能被你們發現。所以,我們都可以很驕傲的發脾氣:別對我説日久見人心!

零三非典是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抗非典潮流,最令我吃驚的還是偉大的炎黃子孫為了救人救民而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不僅是吃驚,還有感動。人們願捐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令我感動,中華民族眾志成城一心為非典而抗戰更是令我感動。那時,是炎黃子孫為中華而抗戰,鮮血遍地;如今,卻又是為生命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而努力。我們的中華,為人民團結一致而深感自豪。

記得看過<<長征>>,説的也是抗戰那會兒的事,其中有一個場景我至今難忘。已經幾乎沒有糧食的周團長將自己僅剩的糧食給了他的警衞兵,又有身體殘疾怕拖累大部隊而爬下了水塘。然後就是行軍禮的死寂和動容。這真的是一種精神,他高尚的氣節,崇高的品質,捨生忘死的精神——在最危急的時刻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怎不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周恩來總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毛爺爺老而不忘讀書,作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們怎能忘記國家之重任,拋學習於不顧呢,在今天,我們不苦不累,可以為學習而付出全部身心,但偏偏就是把重點放在了吃喝玩樂上,那有什麼意義!我們應該好好學習,讓偉大的歷史見證我們的奇蹟。

埋沒於歷史長河中的點點滴滴,是國學;他們的精神,更是國學的內涵;萬眾一心,好好學習,為中華貢獻出屬於自己的一份力量,讓曾經的倦怠成為歷史,從現在做起,讓國學成為我們生命的一部分!

關於國學的作文7

在這片華夏民族獨有的夜空中,閃耀着無數璀璨耀眼的星芒,不知多少名家在這片星空中刻上了自己一生中最為閃耀的光痕,這點點光痕的不斷凝聚與昇華,終是凝結出了這浩如煙海的國學典籍寶庫,讓先輩們的智慧結晶在千百年後依舊震懾着我們的心靈。

《楚辭》——浪漫的詩篇

這是華夏文學史上一位不朽的傳奇人物,千百年時光的.流逝讓很多曾今名噪一時的文人墨客在人們的記憶中消散,但他卻在後人的記憶中得到永存——屈原,那本《楚辭》終將攜載着他的精魄永存於世。身處於一個等級分明的社會中,無論從任何角度上看,屈原都是個異類。同諸多同僚相比,屈原既不會阿諛奉承,也不會倚仗自己的權勢在百姓面前作福作威,這般平靜澄明的心雖可貴卻並不被社會所容,再受多名佞臣加害後,屈原終是離開了朝廷。脱離了權力紛爭的深淵,邁入文學殿堂的屈原憑藉他那深厚的文學內涵,在文學界留下了萬世永存的一筆,《九歌》在磅礴的氣勢中,將他那不羈的內心與對鬼神的敬畏毫無保留的釋放了出來,“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有考之,冥昭瞢暗,誰能及之……”,一曲《天問》將他那敢於質疑天地的勇氣完美呈現了出來。又有誰能想到在這顆堅強無畏的內心下,卻也有着屈原柔軟的一面,也是暗藏着對祖國對人民深深地牽念——“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細細的咀嚼《楚辭》中的每一字每一句,浪漫下的那抹淡淡的憂愁,不經意間,總會有着陣陣衝擊,震撼着我的內心。

《詩經》——樸實的樂章

《詩經》被譽為國學之基石,無數人民內心最真實的情感被凝鍊於其中,聽一支《葛生》感受着“冬之夜,夏之日。百歲之後,歸於其室”。的悲涼;品一篇《子衿》——輕觸着那“一日不見,如三秋兮”的思念;賞一章《擊鼓》——體察那“死生契闊,與子成説;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之中的摯愛……,每一篇都是那麼簡練易懂,每個字都是這般樸實無華,但卻令真情時刻流露於字裏行間,似是親身經歷着那人間冷暖。

《莊子》——哲學的巔峯

莊子——道家一代宗師,將道法自然的觀念完美凝聚在了《莊子》一書中。“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書中無處不透露着對自然的敬畏之心,以“萬物一府,死生同狀”、“道通為一”觀點出發,主張萬物平等,每個生命都是平等的。另一方面,這部絕世之作中還藴含着作者對自由的無限嚮往。體現了人的本性便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辨”走自由的道路。語言雖不如《楚辭》華麗,但字字句句皆發人深省,令人讀後久久難以忘懷。

國學典籍浩如煙海,仔細品讀,用心感悟其中奧妙,精神世界定會在這份感染下得到昇華。待得徹底體悟後,相信你必將攀上內心世界的頂峯。

關於國學的作文8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歷史的滾滾長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歷程,無不浸透着中華文化的精神。於是,千百年中國傲立於東方,歷史長河金鯉化龍,浩瀚的廣宇羣星燦然,炎黃挺起五嶽的脊樑!“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韻;“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是辛棄疾吶喊的兩宋悲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是譚嗣同面對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膽 !《論語》,它告訴咱們做人要守住內心的寧靜。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保持內心世界的寧靜,是一種修養,一種智慧,一種境界,也是成就事業獲得幸福快樂的必要條件。

只有一個內心寧靜的人,才能在紛繁複雜的世界面前看得深,看得遠,才能使自己的思維閃爍出智慧的光輝,才能把自己的人生看得更透徹、更完整。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天,一個工人在倉庫搬運貨物,一不小心把手錶弄丟了,到處找不到。後來同伴也加入了尋找的行列,大夥兒翻箱倒櫃,仍然一無所獲,只好沮喪地回去吃午飯。這時候,有個小男孩偷偷溜進倉庫裏,沒費多少力氣和時間,非常快就把手錶找到了。人們詫異地問他是怎麼找到的 小男孩回答道:“我只是躺在地板上,保持安靜,馬上就聽見手錶的滴答聲了。”偌大的一個倉庫,要找一隻小小的手錶確實不大容易。但是那麼多人辦不到的事情一個人辦到了,大人辦不到的事小孩子卻辦到了。從這個故事中咱們可以得到啟示:人生在世,理想、志氣、勇氣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沒有一點靜氣,整天慌慌張張,浮躁不安,也是成不了什麼大事的。《論語》傳遞的是一種態度,一種樸素的、温暖的生活態度。孔子的這種態度同時也影響着他的學生,他最喜歡的一個學生顏回,他曾經誇獎這個學生説:“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即使一個社會物質文明極大的繁榮,享受着這種文明成果的現代人仍然存在複雜的心靈困惑。只有真正的賢者,才能不被物質生活所累,才能始終保持那份恬靜和安寧的心境。

神州大地上,國學文化傳承千年。何為國學?是司馬遷熟悉華夏文明,留下了傳承民族魂魄的《史記》?是李時珍涉足千山萬水,遍嘗百草,用自己的親身體驗造福於後人的《本草綱目》?還是紀曉嵐精通經、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庫全書》?何為國學?不就是經那得起時間洗煉而沉澱下來的,能夠在千百年後還能給人以深刻啟示,讓人從中獲益的精神財富、文化積澱嗎?國學經典是中國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傳承國脈的精神?它是炎黃子孫奮鬥不息,富國強兵的力量源泉!它猶如一束光芒潤澤着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那或鏗鏘或柔美的詞章,濺落在歷史的長河裏,激起遙遠的絕響!國學經典,華夏輝煌,成就了偉人的不朽,締造了民族的昌盛。國學文化,是華夏民族的靈魂,是炎黃子孫的精神脊樑!讓咱們一起誦讀國學經典,傳承中華文化,肩起民族復興的偉業,讓中國這條龍騰飛在世界東方!

關於國學的作文9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歷史的滾滾長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歷程,無不浸透着中華文化的精神。於是,千百年中國傲立於東方,歷史長河金鯉化龍,浩瀚的廣宇羣星燦然,炎黃挺起五嶽的脊樑!“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韻;“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是辛棄疾吶喊的兩宋悲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是譚嗣同面對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膽 !

《論語》,它告訴我們做人要守住內心的寧靜。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保持內心世界的寧靜,是一種修養,一種智慧,一種境界,也是成就事業獲得幸福快樂的必要條件。只有一個內心寧靜的人,才能在紛繁複雜的世界面前看得深,看得遠,才能使自己的思維閃爍出智慧的光輝,才能把自己的人生看得更透徹、更完整。

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天,一個工人在倉庫搬運貨物,一不小心把手錶弄丟了,到處找不到。後來同伴也加入了尋找的行列,大夥兒翻箱倒櫃,仍然一無所獲,只好沮喪地回去吃午飯。這時候,有個小男孩偷偷溜進倉庫裏,沒費多少力氣與時間,很快就把手錶找到了。人們詫異地問他是怎麼找到的 小男孩回答道:“我只是躺在地板上,保持安靜,馬上就聽見手錶的滴答聲了。”偌大的一個倉庫,要找一隻小小的手錶確實不大容易。但是那麼多人辦不到的事情一個人辦到了,大人辦不到的事小孩子卻辦到了。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得到啟示:人生在世,理想、志氣、勇氣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沒有一點靜氣,整天慌慌張張,浮躁不安,也是成不了什麼大事的。

《論語》傳遞的是一種態度,一種樸素的、温暖的生活態度。孔子的這種態度同時也影響着他的學生,他最喜歡的一個學生顏回,他曾經誇獎這個學生説:“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即使一個社會物質文明極大的繁榮,享受着這種文明成果的現代人仍然存在複雜的心靈困惑。只有真正的賢者,才能不被物質生活所累,才能始終保持那份恬靜與安寧的心境。

神州大地上,國學文化傳承千年。何為國學?是司馬遷熟悉華夏文明,留下了傳承民族魂魄的《史記》?是李時珍涉足千山萬水,遍嘗百草,用自己的親身體驗造福於後人的《本草綱目》?還是紀曉嵐精通經、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庫全書》?何為國學?不就是經那得起時間洗煉而沉澱下來的,能夠在千百年後還能給人以深刻啟示,讓人從中獲益的精神財富、文化積澱嗎?

國學經典是中國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傳承國脈的精神?它是炎黃子孫奮鬥不息,富國強兵的力量源泉!它猶如一束光芒潤澤着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

那或鏗鏘或柔美的詞章,濺落在歷史的長河裏,激起遙遠的絕響!

國學經典,華夏輝煌,成就了偉人的不朽,締造了民族的昌盛。國學文化,是華夏民族的靈魂,是炎黃子孫的精神脊樑!讓我們一起誦讀國學經典,傳承中華文化,肩起民族復興的偉業,讓中國這條龍騰飛在世界東方!

標籤: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