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呼蘭河傳》讀後感集錦14篇

觀後感2.74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呼蘭河傳》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呼蘭河傳》讀後感集錦14篇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1

週末無疑是讀書的最好時光,早上打開《呼蘭河傳》,一口氣讀完後才發現不知不覺已經黃昏。《呼蘭河傳》出自著名女作家蕭紅。以前讀的書再怎麼悲傷也不像它所描繪的那樣荒涼,再怎麼荒涼也不像它描述的那樣死寂。生活在呼蘭河的人們,是徹徹底底的悲劇。

通過第一章介紹的故鄉的整體環境,輕輕鬆鬆把讀者引進故鄉呼蘭河城,讓讀者感受到呼蘭河城是一個自然,美麗,可愛的地方,“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來回循環的走,那是自古也就這樣的了,風霜雨雪,受得住的就過去了,受不住的就尋着自然的結果。”在這部小説裏,蕭紅筆下的“我”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孩童,滿懷着對於廣闊世界的好奇和爛漫的童真,用一雙清澈的眼打量着四周的一切。我為蕭紅筆下的人物感到悲哀。他們每天忙忙碌碌地,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成不變,沒有色彩和花樣,只有脆弱和枯槁。那裏的人是如此的冷漠,面對他們好比面對一堵厚牆。他們一生都在這樣的環境中度過,可那樣忙碌,到底是為了什麼?

整篇小説樸素流暢,宛如你與作者在一個美麗的繁星當空的夜晚,聽她娓娓講述着呼蘭河—她美麗的家鄉。儘管悽婉,儘管優鬱,卻仍然美麗得動人。恰如茅盾所言,比象一部小説更為誘人。有諷刺,也有幽默,開始讀時有輕鬆之感,然而愈讀下去心頭就會一點一點沉重起來,可是仍然有美,即使美得有點病態,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

看完這本書,我在想,每個人的`童年竟然如此的不一樣,作者童年生活的地方儘管那裏充滿着無知、愚昧、苦難、悲涼,甚至絕望。但是她還是用最平和的語氣描述着一切,以一顆包容的心將一切的不美好都包容了。人,總是要走出童年的精神家園的。《呼蘭河傳》這“回憶的詩學”,給予了我們片刻的精神的迴歸。

回首童年,確有千般滋味。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2

這世上有一本書。它如詩,如畫,如歌。它既幽默,又諷刺。這本書叫《呼蘭河傳》。這世上曾有一位女作家。她孤獨,敏感,矜持而又倔強,天才而又短命。她叫蕭紅,現代著名女作家,《呼蘭河傳》的作者。這個假期我有幸拜讀了這本書,而這本書也使我感受頗深。

《呼蘭河傳》是蕭紅的最後一部着作,也是她流傳最廣的一部經典之作。蕭紅通過自己對兒時的點滴回憶,用自己輕盈細膩筆調把我們引領進呼蘭河這個落後,迷信的小村子裏。書裏的呼蘭河到處都顯得那樣蕭條: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畫面,灰色的人生,灰色的人性,烏雲蔽日,看不到一點陽光。人性的殘忍和無情,令人髮指。整本書佈滿了灰色的色彩,那樣淒涼。那些因人們的無知,迷信所發生的悲劇,令人痛心疾首卻又無可奈何。

還記得老胡家的小團圓媳婦,12歲,正是花一樣的年紀,本該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她,卻成了一個陌生人家的童養媳,一個人孤獨無助的在陌生的環境裏生活,動不動就會遭到婆婆的一頓毒打,只要婆婆一有不順心的事,小團圓媳婦就遭了秧,在她婆婆的眼裏,她的命竟然比不上一隻雞,一頭豬,多麼可悲﹗但在舊中國又有多少與小團圓媳婦一樣的無辜少女?她們生活在這個封建社會的最底層,承受着非人的虐待,與其説小團圓媳婦是被嚇死的,不如説事舊中國封建社會的.殘酷和無情讓她匆匆離開人世。

蕭紅説她的童年是快樂的,但也是寂寞的。她有祖父,在園子裏和祖父一起幹活,一起玩耍,度過她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但她又只有祖父,母親的冷漠,父親的頑固,使蕭紅在祖父去世後,對這個家庭沒有一絲留戀和感情!

《呼蘭河傳》是蕭紅作於20世紀40年代,這本書描寫了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呼蘭小鎮風土人情,但它也表現了那個時代的中國的扭曲人性損害人格的社會現實,表達了蕭紅對舊中國封建社會的否定與不滿。

“他是一篇敍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有諷刺,也有幽默。開始讀時有輕鬆之感,然而愈越下去心頭就會一點一點沉重起來。可是,仍然有美,即使這美有點病態,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惑。”這是著名文學家矛盾對《呼蘭河傳》的評價,讀完這本書你也會久久地沉浸在那個灰色的年代,灰色的世界和那個年代的悲哀和殘酷。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3

《呼蘭河傳》是一首敍事詩,一幅多彩的山水畫和一串悲傷的歌謠。灰色的基調,平靜的敍述和暗淡的畫面.帶我去了呼蘭河——號的一個小鎮。

作者蕭紅向我們展示了小城市的人們屈服於傳統、迷信、無知、麻木甚至殘忍。作者無情地鞭打他們,但也同情他們。

書的開頭解釋道,東二道街的大泥坑是戲劇的舞台。汽車翻倒了,馬卡住了,豬窒息了。所以人們忙着抬車和馬。有人説要拆牆,有人説要種樹,但沒人説要填坑。也可以看出這些人是多麼無知和固執。他們不知道如何順應社會和命運。這是小城鎮人民的悲哀和當時的社會現狀。作者抨擊他們沒有改變現狀,同情他們有限的思想。

書中有一個孩子曾經掉進泥坑,是學校校長的兒子。人們認為是因為學校建在龍王廟裏,與龍王相撞,才懲罰了人們。所以即使有些人也不希望他們的孩子去上學。可以看出,當人們最需要接受教育、最需要敞開心扉的時候,卻過分迷信、不重視教育,這説明人們屈從於傳統,愚昧無知。他們也寫下了他們可憐和悲傷的`想法。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胡夫家族的重聚媳婦。她只是一個12歲的女孩,應該是最活潑的,但在一個無辜的年齡,她已經是一個妻子,被婆婆虐待,掛了三個月,只是為了讓她服從。可以説,生不如死,就像一個囚犯。甚至在她生病後,人們用各種民間療法和偉大的神來虐待她,甚至讓她在沸水中洗澡和暈倒一次。儘管她很窮,但沒有人願意幫助她。最後,他悲慘地死去了。但是她的婆婆只愛她自己的錢。作者最大限度地展示了人們的迷信、無知、麻木和殘忍。他還對媳婦團聚表示同情,並批評當時的社會風氣極其惡劣。

事實上,小城市的生活並不糟糕,但它們只是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下創造出來的。

團圓媳婦、王小姐、馮偉最的悲劇都是封建迷信和冷漠造成的。呼蘭河是整個社會的縮影。《呼蘭河傳》以灰色的基調、平靜的敍述和暗淡的畫面描繪了當時的黑暗社會。它以通俗的故事來批判封建倫理、社會風氣、麻木不仁的人性。它讓人一口氣又一口氣,這種情緒久久不能抑制。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4

蕭紅文筆細膩、清新,在她的表述下,我走進了一個衰落的村莊。蕭紅的童年是歡樂的,也是寂寞的,周圍的故事是灰色的,這裏的村民,活着的目的僅僅因為活着,生的普普通通,死的平平淡淡。我想蕭紅寫這本書是內心並不是平靜的,但她所有的描述卻都是平靜的。

文章中作者寫到“我家的院子是很荒涼的”,為裏面人物的悲劇埋下了伏筆。文章中團圓媳婦是一個美麗可愛的小姑娘,她才12歲,本該是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年齡,而她卻被過早的賣給了一户人家做童養媳,剛來時是那樣的健康活潑。可婆婆為了讓她更懂事、聽話,動不動就要打罵她,沒多久她就匆匆離開了人世。但在她的婆婆和丈夫看來,這是一個買賣——只不過是一樁賠本買賣而已。

磨坊裏上演的馮歪嘴的愛情童話,馮歪嘴是作者童年記憶裏熱愛的一個人物。勤懇忠厚、愛妻,馮歪嘴在他的磨坊裏與趕車老闆的女兒王大姑娘私自結婚生子,成了小城人們茶餘飯後的笑料談資,但他從被人們的.言論所左右,和老婆孩子踏踏實實過日子。然而終究他的老婆還是沒了,人們預料也期待着他又要整夜整夜的坐下來抽煙——他沒有,因為他還有兩個孩子。但人們也只是繼續冷漠、,麻木的脱下薄衣、穿起棉衣來的一天天過着日子。悲劇看多了,心也就麻木了——這也許是那個時代人們的內心最真實的寫照。

結合作者的個人經歷,我想作者回憶這一切時心情大約是悲涼、痛苦甚至絕望的,但她是用最平和的語氣描述着這一切,所以我一遍遍的閲讀了這本書,想更明白清晰的去了解那個時代人們的內心,想更深層次的瞭解這位在我眼中有着無限睿智與魅力的作者。然而讀完整本書卻也找不到什麼形容詞表達自己的心情,這個時候,不由的想到了茅盾先生對它的評論“一篇敍事詩,一幅多彩的風景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5

有個小姑娘整天在祖父身後轉來轉去,祖父在後花園幹活兒的時候,她就搗亂,祖父教她念詩,她喊得津津有味,兩個黃鸝鳴翠柳,硬生生被她説成兩個大梨子鳴翠柳!哈哈,和我一樣是小吃貨一枚的她是誰?她就是民國時期的才女,被魯迅先生極力推薦的作家蕭紅。

生於呼蘭河,在人生最後兩年的時光用文字編織了兒時家鄉的夢,她用對生命的熱情譜寫了:她家的院子,呼蘭河小城,祖父,小團圓媳婦兒,有二伯,馮歪嘴子。那是她祖父的園子,在這裏,一切都是自然的,無拘無束,有愛着她,慣着她的祖父。我想,此時的小蕭紅一定很快樂。園子以外呢?小城裏的人卻一個比一個荒涼,一個比一個無助。那麼美好的後花園,那麼無助的呼蘭河小城

媽媽見我看時傷心,就説:舊社會的呼蘭河糟蹋人啊,你還是別看了!説也奇怪,蕭紅筆下的人物身世雖淒涼,但透過她火熱的文字,我似乎看到了她一直在找尋希望。

她説: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説話似的,一切都活了!黃瓜願意開一朵黃花就開一朵黃花,願意結一個黃瓜就結一個黃瓜,就是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多美好的文字,她一定特別想念她的祖父,一定特別嚮往自由。

正如同生活中的我,也喜歡大自然裏的`無拘無束。一有空閒,便常常跟着爸爸一起侍弄他精心培養的盆景花草,這是菖蒲,那是紫藤,還有梨花、梅花、玉簪花,我樣樣知曉。如果爸爸有了興致,偶爾還能蹭到山上,到小溪抓抓小蝌蚪,看蟋蟀打架的機會,我要是和小蕭紅認識,一定有聊不完的話!不同的是,我們對於得到自由太容易了,而這份自由、快樂,只是作者顛沛流離的一生中最為美好的一段兒時的回憶,是她如黑夜般寂寞生活中唯一的一點亮色。

時代變遷,斗轉星移,新時代的我們不用再經歷呼蘭河小城人們的苦難,封建社會的壓迫。這個暑假與《呼蘭河傳》相遇,給我的成長留下了一份美好的回憶,我不禁覺得讀書學習是多麼幸福的事兒!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6

俗話説得好:“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充分體現了讀書的益處,書雖不是萬能的,但是我們可以從書中汲取到許多知識,學到不少的東西進而開拓我們的視野。因此,我們需要多讀書。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閲讀《呼蘭河傳》時產生的感想,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圖書的世界吧!

《呼蘭河傳》講述了作家蕭紅幼年居住在呼蘭河時經歷或者目睹的各種事情,順帶展示出了呼蘭河地區的風土人情。從文中一些事件的敍述可以看出那裏的人熱情、喜歡幫助他人。此外,還有那裏的大泥坑,那裏的田地等等都被蕭紅在書中描繪出。可以説凡是作家看到的感知到的,都能在她的筆下栩栩如生地勾畫出。

在書中所有的文章中,我最喜歡的還是要數《祖父的園子》,因為裏面充滿了美好、歡樂和温暖。祖父的園子非常美麗,擁有各種昆蟲如蝴蝶、蜻蜓、螞蚱等和各種各樣的植物蔬菜,我雖然不能親眼所見,但通過文字已經可以想到這園子的美景了。除了景色的美好之外,更讓我難忘的是蕭紅童年時祖父的陪伴以及他們相處時的種種歡樂場面,因為這些足以令我感受到親情的温暖,也不禁使我想起自己的祖父了,想起他對我的好了。

不難看出,祖父的這個園子中埋藏着蕭紅生命裏一個無形寶藏,而這個寶藏就是快樂的.童年。試想一下,假如你正在那園子裏嬉戲,該是多麼地快樂啊!五彩繽紛的蝴蝶繞着你飛,玩累了還可以隨手摘一根黃瓜吃。呀,這樣的生活真是美好!遺憾的是,這個園子只存在於蕭紅的筆下,現實中並沒有,真的是太可惜了。

書可以記事並且記載無限的內容,只要你願意讀就可以知道無數的事情,感受到許多不同的東西,通過閲讀《呼蘭河傳》,我知道了一個叫呼蘭河的小城以及那裏的民風民俗,還有一個充滿美好的祖父的園子,收穫豐富,感受也頗豐。以上就是我對書中內容的一些感想。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7

讀這本書的時候想了很多關於讀書這件事。上學的時候鼓勵讀書,但是給讀書設了一個“框”:要讀好書,讀對學習、對成長有好處的書,“框”內的鼓勵,“框”外的禁止。這原本是好事,五千年文明傳下來那麼多書,這個“框”是個讀書的捷徑,但是也帶來了副作用,那就是讀書時帶有很強的目的性。

上高中的時候讀書最多,那個時候大家都讀優美的抒情散文,為的都是在大學聯考的作文中可以寫一個抒情的排比段做開頭,詩一樣的排比段做結尾,《讀者》、《意林》之類的雜誌如同抗生素一樣起效快被推薦,但是《平凡的世界》、《呼蘭河傳》之類的小説就是中藥,見效慢被放棄了。

工作之後,沒有了語文課也不需要寫“八股文”,突然對讀書這件事迷茫了,我該讀點什麼書,再翻起《讀者》,裏面的心靈雞湯讓我覺得很膩,沒有什麼比踏踏實實的.工作更有用,早就過了那種靠一篇文章就能把秉性都改變的年紀,就算是能改變也是量變引起的質變,也許你已經努力慢慢的改變了,只是這篇文章提醒你認識到了這一點。

書還是要讀的,最終選了一本蕭紅《呼蘭河傳》,還有選的過程就好像我的時間是多麼的寶貴、利用率多高,就好像我沒有時間看電影、喝啤酒、在網上打發時間一樣,假如看了一本對我沒有用的書時間浪費了太可惜。現在想想都覺得可笑,玩的時候大把的揮霍時間,從沒有覺得可惜,讀書的時候倒算計起時間來了。一開始讀的時候還是心心念唸的想從書裏學到點什麼,比如讀到:“七月十五是個鬼節,死了的冤魂冤鬼,不得託生,纏綿在地獄裏邊非常苦的,想託生,又找不着路。

這一天若是一個鬼託着一個河燈,就可以託生。大概從陰間到陽間的這一條路,非常之黑,若沒有燈是看不見路的。所以放河燈這件事情是件善舉”,之後很開心,覺得學到了東西長了知識,如果這就是我讀書的目的,那何必去翻着厚厚一本書,找這麼個知識點,直接看民俗常識不是更直接?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8

《呼蘭河傳》是一本蕭紅寫她過去故鄉的書。茅盾曾説過:“《呼蘭河傳》是一篇敍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作者講述的那個呼蘭河時代,好像離我們有一些遙遠,但作者卻用自己的文字把我們帶回了那個好似黑暗又有一些美好的故鄉。

在故鄉中,小蕭紅最親的就是他的祖父了,在這個“吃人”的世界裏,小蕭紅寧願依偎在祖父身邊聽那些講了很多遍的故事,也不願去觸碰父母和祖母冰冷的心。這不僅襯托出了祖父的温暖,也拉出了一個大的無情的背景。

文中講到:“我總是能不分晝夜地聽到團圓媳婦的哭聲”。團圓媳婦也是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個人,她年紀很小,做事大大咧咧,卻總是被婆婆打罵,被折磨的生了病。婆婆又是請來大神,又是用各種奇怪的方子只管往她身子裏塞。這不但沒把病治好,還把團圓媳婦嚇得天天做噩夢,也招來了街坊鄰居來看笑話。他們把這當成是好看的大戲,你一言我一語地評價着。在我們看來這近乎扭曲的人性,在那個時代卻是再正常不過的了。那些麻木不堪的人卻從未感覺到他們正在慢慢地毀了一個人。

這個地方的深處,好似住着一個“吃人”的怪獸,但可悲的是,人們都喜歡它。

村中有一個大坑,卻沒有一個人願意把坑填平,生怕花掉自己一點錢。可卻有多少小孩,包括雞鴨羊這些牲畜,用這種方式無意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本是填平就不會發生的意外,這多麼令人惋惜和無奈。

如今,我們再遠觀那個時代,那個遠去的呼蘭河,很遙遠、很陌生,又很無奈。

這本書有一個神奇的魔力,儘管有時間的差距,但那種黑暗時代給人帶來的來自心底的衝擊,卻是那麼真切又深刻。蕭紅揭露了麻木的人性,這種感覺印在心中,久久不能忘記。

在我們如今的時代,沒有迷信的團圓媳婦的婆婆,沒有圍觀人的無情,沒有路上沒人填平的坑。可是那隻“吃人”的怪獸還在,只是以不同形式適應了當下的社會。

所以,我們面對曾經遠去的呼蘭河,站在這個新的時代裏,一定要堅定心中所想,做那些自己心中認定是對的事。

去奮鬥吧,奔跑在這個可以實現夢想的時代中!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9

這個寒假,我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文章用灰色的色彩,平靜的敍述,黯淡的畫面把我們帶到了二十世紀初的小城呼蘭河,這個小城並不繁華,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來回循環地走。其中的故事都深深的刻在我的腦海中。

書中,蕭紅用輕盈的筆調寫下了她的童年,其中,蕭紅很多次提到了她的祖父與她嬉戲玩耍的場面,因為在家中,只有祖父最關心她,而其他人卻非常歧視她。書中有一處情節最是我難忘,蕭紅趁祖父不注意,往他的帽子上插滿了玫瑰花,祖父卻沒有察覺,還説:“這季節的玫瑰真香啊!”蕭紅在旁邊哈哈大笑。那時的蕭紅是那麼的'天真。

在記憶中,童年時代的生活好似一幅多姿多彩的畫面。在我很小的時候,十分地快樂。在春天,我可以無憂無慮地在公園裏玩耍;在夏天,我可以在樹下快樂地乘涼;在秋天,我可以在田地裏自由自在地嬉戲;在冬天,我可以盡情地打雪仗、堆雪人。確實,童年生活十分的無拘無束、快樂。作者蕭紅的童年雖然是痛苦的,但也影藏着一些快樂。比如書中的第三章,寫了作者跟着祖父學古詩,蕭紅唸詩入了迷。她早上起牀唸詩,晚上睡覺前也念詩半夜醒來還唸詩,祖父説一句,我也跟着説一句。蕭紅唸的聲音在整個家裏迴盪,誰都能聽見。每當祖父教蕭紅一首新詩時,一開頭“我”覺得不好聽,蕭紅就不學這首了。作者最喜歡念《春曉》這首詩了,如果客人來了,祖父總是讓我念給客人聽,客人無論聽沒聽懂,都點頭説好。可怕的封建社會,很少有像蕭紅那樣擁有幸福生活的孩子,更多的是可怕與淒涼的家庭。作者蕭紅細膩地表寫了舊時代的呼蘭河,表現出當時老百姓的平凡落後的生活狀態。

蕭紅的一生是短暫的,她31歲就離去了人世,但是她有句話説的好:“以上我所寫的並沒有什麼優美的故事,只因為它們充滿了我幼年的回憶。”是呀!感謝這位偉大的作家,給我們留下了許多不朽的文學經典。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10

作者蕭紅細膩地表寫了舊時代的呼蘭河。在她的表述下,我漸漸地走進了80多年前的東北,一個衰落的村莊。村子裏面,只有灰色的街道,灰色的人生,灰色的社會……整個村落就像暴風雨前的天空一樣,烏雲蔽日,沒有半點色彩。這裏的村民,活着的目的僅僅因為活着,生的普普通通,死的平平淡淡,讓人覺得呼蘭河的人們,缺少了些什麼。

在東二道街上有個大泥坑,六七尺深,人們和家畜無論是在晴天,還是在下雨天都會遭受到災難,淹死過小豬,用泥漿悶死過狗,悶死過貓,雞和鴨也常常死在這裏邊。人們説拆牆的有,説種樹的有,但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想過把泥坑填平。這是在文章的第一章所出現的一個鏡頭,它讓我感慨:多麼愚昧的人民呀!在他們的腦海裏就要順應社會,順應天意,人是不能違抗天命的,這不能不是他們的悲哀!

作者在文章中一直寫到“我家的院子是很荒涼的”,這就為裏面人物的悲劇埋下了伏筆。文章中的團圓媳婦是一個美麗可愛的`小姑娘,她才十二歲,本該是一個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年齡,而她卻被過早地賣給了一户人家做童養媳,剛來時是那樣的健康、活潑,一個人孤單地生活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裏,盡心盡力地做事,可動不動就會遭受到婆婆的打罵,在人們眼裏,婆婆打她是為了讓她更聽話、更懂事。沒多久她就匆匆地離開了人世,讓她的家人辛酸的不是她的死,而是自己為了她用了那麼多的錢,使了那麼大的勁,這是一個賠本的買賣。與其説團圓媳婦的死是被嚇的,還不如説她的死是被封建社會害的。我不知道在這個村莊裏,在這座城市裏,在舊中國這片土地上,還有多少像團圓媳婦這樣受到迫害的人,一個團圓媳婦死去了,還有更多的像團圓媳婦這樣的女人在受着迫害!王大姑娘的死,胡家媳婦的死……在那個年代裏,她們的遭遇在人們看來是司空見慣的,是自作自受的,是沒有人可以挽救的。這不由得讓我想到了我們的新社會,人們在知識中變得更加的睿智,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自己美好的生活,沒有男女的不平等。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11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12

《呼蘭河傳》這本書的作者是蕭紅,“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被譽為“20世紀30年代的文學洛神”,這部小説是她的代表作。著名文學家茅盾曾這樣評價“它是一篇敍事詩,是一副多彩的風景畫,是一串悽婉的歌謠”。

《呼蘭河傳》全書共七章,是一部充滿童心、詩趣的“回憶式”小説,裏面的人物描寫非常鮮活、靈動。雖然每一章都獨立成篇,並無太多聯繫,但讓人感覺渾然一體,用孩子的視角把這座小城的故事娓娓道來,讓我讀的津津有味,這也許就是這本書的妙處所在吧。

小説中我最喜歡的是描寫作者在祖父身邊生活的場景,尤其是祖父那美妙的菜園子。這裏用了許多擬人手法,把動物、植物描寫的栩栩如生,一切都在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地生長。看着“祖父種菜,我就種菜……”“玉米想長多高就長多高,它若願意長到天上去,也沒人管……”等句子,就彷彿“看”到了一個美妙的童話世界,我不禁羨慕起蕭紅來了。童年永遠是最純真、最美好的歲月,即使是蕭紅後來有不幸的人生,但這些美好的回憶依然温暖着她、支撐着她!

相比之下,而那團圓媳婦的命運就沒有蕭紅那麼好了,他十二歲就送到在呼蘭河這座城市裏名聲很好的老胡家,可誰知才十二歲的小姑娘,剛一送過來就天天拉車,晚上還得遭受婆婆的`嚴刑打罵,不知身上有多少傷痕,最終年紀輕輕便去世了。我看後覺得好可怕,畢竟一個人被活生生地折磨而死,是多麼的可伶、可悲!封建社會真是害死人啊!

我們現在的生活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寵着,爸爸媽媽呵護着,老師教導着,同學幫助着,和《呼蘭河傳》裏的孩子們比較,我們的生活真是幸福無比、豐富多彩。即便是疫情期間在家中隔離,我們也是有吃有喝,可我們並不知道如何去珍惜這一美好的時光,反而,動不動就抱怨學習壓力大、家長管的緊,殊不知在舊社會的孩子們過的都是怎樣悲慘的生活,我想讀完這本書大家應該會有所感悟。

讓我們好好珍惜自己正擁有的東西,快樂幸福的生活。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13

這個寒假,我有幸閲讀了蕭紅的著作《呼蘭河傳》。整本書主要描寫了作者兒時的故鄉黑龍江呼蘭河縣的特色,風俗及小時候熟悉的人物和印象深刻的事。

《呼蘭河傳》全書分七大章和尾聲,第一和第二章節主要寫了全縣的三條街與當地跳大神,放河燈,看野台子戲和廟會等風俗,其餘五個章節寫了與作者同住一條街的鄰居和親人,把祖父的和藹可親,馮歪嘴子的辛勤質樸,有二伯的古怪性格描寫的淋漓盡致。

這個小城並不繁華,而且十分的封建和落後,在那裏,由於人們的迷信和愚昧無知,發生了一個個悲劇,另我印象最深的是命運悽慘的小團圓媳婦,她生了病,高燒不退,婆婆不僅不帶她去看病,反而還請了個騙人的“法師”,最後把她丟到滾燙的開水裏洗澡,結果不但沒有治好她的病,反而還要了她的性命。那裏的人們寧肯順從天意,也不願相信事實,名知道可悲也不願意反抗,我看着看着也增添了很多憐憫和痛恨。

作者還描寫了很多童年的趣事,在房頂上採蘑菇那段就非常有趣,好好地去房頂採蘑菇,卻弄的鞋子掉進了鍋子裏,弄了一鍋的'泥漿湯。還有一次,作者把花兒插在了祖父的帽子裏祖父非但沒發現,還笑着説:“今年花兒真香,隔着幾十米都能問道香味兒”。這也讓我聯想到了自己,童年的美好時光是多麼的讓人留戀,我們都要好好地珍惜,長大了才不會後悔。

《呼蘭河傳》是一篇敍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看完這本書,我在想,每個人的童年竟然如此的不一樣,作者童年生活的地方儘管那裏充滿着無知、愚昧、苦難、悲涼,甚至絕望。但是她還是用最平和的語氣描述着一切,以一顆包容的心將一切的不美好都包容了,讓我們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吧,將來再來回味這份屬於自己的美好童年。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14

呼蘭河傳是一篇敍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灰色的筆調,平靜的敍述,暗淡的畫面把我帶入一個小城呼蘭河。

書中作者蕭紅給我們看小城裏的人屈服於傳統,迷信,愚昧,麻木,甚至於殘忍。作者不留情地鞭撻他們,可是也同情他們。

書一開始就交待了東二道街上的大泥坑就是戲劇大舞台,車翻了,馬陷了,豬悶死了,於是人們忙着抬車抬馬。有人説拆牆,有人説種樹,但未有人説去填坑。也可見這些人是多麼愚昧,不知變通,不知順應社會,順應天意,這是小城人的悲哀,也是當時社會現狀。作者鞭撻他們不去改變現狀,同情他們思想被限制。

書中有一個小孩曾掉入泥坑,是學校校長兒子,人們認為是因為學堂建在龍王廟裏衝撞了龍王所以降罪於人。因此甚至有人不想讓自己孩子上學。可見人們過度迷信,並且在最需要接受教育開放思想的時候不重視教育,説明人們屈服於傳統,愚昧無知。也寫出他們思想閉塞的可憐與悲哀。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老胡家的團圓媳婦。她不過是個十二歲的小女孩,本應是最活潑,天真的`年紀卻已為人妻,被婆婆虐待,吊起來打了三個月只為讓她聽話,可以説生不如死,如囚犯一般。更是生病後人們用各種偏方,各種跳大神虐待她,甚至讓她在開水中洗澡,洗一次昏一次,雖看她可憐卻無人願意幫她解脱。最後痛苦悽慘地離開人世。可是婆婆只心疼她自己的錢。作者將人們迷信、愚昧、麻木、殘忍表現得淋漓盡致,也表達了對團圓媳婦的同情,批判了當時惡濁不堪的社會風氣。

其實小城裏的人生性不壞,只不過在這樣社會風氣下鑄就了這樣的他們。

團圓媳婦,王大姑娘,馮歪嘴他們的悲劇都是封建迷信思想,麻木冷漠的社會風氣造成的。呼蘭河是整個社會的縮影,《呼蘭河傳》用灰色的筆調,平靜的敍述,暗淡的畫面描繪了當時黑暗社會,用司空見慣的故事批判了封建禮教,社會風氣,麻木冷漠的人性,讀來讓人唏噓感歎,心情久久不能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