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5篇[集合]

觀後感3.21W

我們有一些啟發後,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5篇[集合]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

假期中,我閲讀了《給幼兒教師的一把鑰匙》和《幼兒教育》中的部分內容,其中在“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發展”這一章節中,包括了使幼兒成為一個很好的聽眾,讓幼兒愛説會講,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幫助幼兒做好書寫準備等相關內容。以及《幼兒教育》上關於幼兒閲讀活動的案例和指導策略。其中指出幼兒在閲讀中出現的問題有:

第一,觀察的有序性還不夠,不能很好地觀察每一頁畫面上的人物與背景,特別是與故事發展有密切關係的人物的動作、表情,因而無法理解關鍵性的故事情節。觀察過程十分依賴成人,結論也脱離不了成人的幫助;

第二,思維形象具體,儘管中班幼兒已開始根據事物的表面屬性慨括分類,但思維過程常常呈現一種無序化的狀態,表現在還不能將前後畫面聯繫起來形成對故事的理解,語言表達還不連貫;

第三,中班孩子的有意注意在逐步發展,呈現出無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轉化的趨勢,但注意的穩定性不夠,部分孩子仍未掌握翻書的基本順序與方法,常常一下翻到後面,一下又倒回前面。需通過主題鮮明、色彩感強的圖書畫面和生動有效的閲讀活動培養其注意的穩定性;

第四,中班幼兒活潑好動,並富於想象,但不能很好地根據前後畫面變化的比較,用想象補充故事發展中的空間。

書中也指出針對以上特點,中班幼兒閲讀指導要點是:指導幼兒能對畫面作有序觀察並能將前後畫面聯繫起來理解故事內容;能對圖書畫面中的空白點進行合理想象並能比較閲讀內容的不同點;知道圖書中有頁碼和文字,瞭解不同符號的對應關係並願意編畫情節簡單的圖畫故事書;能大膽地表述閲讀信息並能安靜地傾聽他人講述內容;指導幼兒掌握正確翻閲圖書的方法並能安靜地閲讀圖書。

精選教材根據中班孩子有意注意發展的特點,我們須重視閲讀教材的合理選擇,通過主題鮮明、色彩感強的圖書畫面和生動有效的閲讀活動進一步提高幼兒閲讀的興趣,培養其注意的穩定性,從而萌發幼兒獨立閲讀的願望。

眾所周知,閲讀材料的選擇是影響孩子閲讀興趣的重要因素,過難或過於簡單的內容都無法調動幼兒閲讀的興趣。尤其對於中班孩子而言,他們雖然已有了一定的閲讀經驗,但是在閲讀的過程中,他們仍然對成人有着很大的依賴性。這與他們當前的認知水平和閲讀能力是有密切關係的。因此,這一階段,教師應該更加用心地瞭解孩子閲讀的現狀和愛好,並精心挑選合適的閲讀材料,這樣才能進一步有效地激發孩子繼續閲讀的.興趣,並逐漸過渡到幼兒獨立自主地完成簡單的閲讀過程。

巧設提問提問,是成人與孩子共同閲讀並交流互動的重要途徑之一。缺少了有效的交流,就無法瞭解孩子的閲讀需求與現狀,更無法推動孩子繼續閲讀與思考。因此,在各類閲讀活動中,提問的設計始終受到了極大的關注。對於中班孩子而言,怎樣的提問才是最為有效的呢?

為了更好的發揮幼兒閲讀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營造具有活力的閲讀教學氛圍,同時更為了培養幼兒自主學習、積極思維的習慣,教師在幼兒進入中班後期,不妨嘗試讓幼兒學會提問,如:在共同理解故事的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幼兒説説“你還有什麼看不懂的?”“你還想知道些什麼?”然後順着孩子們提出的問題,以點帶面,鼓勵其他幼兒來解答問題,這樣即能有效地激發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融洽幼兒間的關係,又能引發幼兒進一步閲讀的願望。

書中還指出,在設計提問時,必須注意幼兒個體的差異。幼兒間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要想讓每一位幼兒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高,教師就應在活動中設計不同難度、不同類型的提問,使全體幼兒都有表達思想,表現自己的機會。尤其在中班年齡階段,如果能給孩子更多的表現機會,會對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和自我意識的形成有很大的幫助。

善用媒體媒體是傳遞信息和承載知識的工具,教學媒體是輔助師生進行教學活動的技術手段。傳統的教學媒體是指相對於現代以計算機為基礎的其他媒體——幻燈、投影、視聽設備、語言實驗室等。媒體與教學的融合,構成一種特定的教學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在傳統教學中,如果不採用教學媒體輔助教學,則教學質量完全取決於教師的教學技能和學生的學習能力。在這種情況下,教學往往容易回到“以教師為中心”的境況,孩子的學習依託教材,靠教師灌輸獲得知識,孩子缺乏積極主動的狀態,師生關係也無法達到交互作用的境界,更談不上發展幼兒的個性。教學技術媒體的使用,則能幫助教師教學更直觀、生動、形象,有助於幼兒理解和感受,並極大的提高教學效率,同時也大大拓展教學的領域。

拓寬渠道閲讀活動絕不僅僅單指圖畫書的閲讀,其實在日常活動中,處處可見值得提供給幼兒閲讀的材料。

1、生活中閲讀如果説小班階段,我們為了更好的幫助孩子建立閲讀的習慣和興趣,會更多的選用圖畫書作為閲讀的材料,那麼到了中班時期,我們可以適當增加一些閲讀的不同材料,以進一步豐富孩子的閲讀感受,從而幫助孩子積累更多更有效的閲讀方法。如:我們為幫助中班孩子積累符號轉譯的經驗,不妨鼓勵孩子收集生活中常見的各類符號,製作成圖書,提供孩子閲讀並共同破譯符號意義;再如,我們為了幫助孩子學會有序閲讀,並將書面知識轉換為實踐方法,不妨提供孩子一些簡單的摺紙圖書閲讀,或是自制一些更適合孩子閲讀的小製作步驟圖,使孩子能在這樣的閲讀活動中積累圖畫書中所沒有的有效經驗;另外,一些熟悉的廣告畫、公益宣傳畫和路牌等都可以根據需要進行編制,提供給中班孩子進行閲讀,這樣做,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孩子的閲讀能力,拓展幼兒閲讀的渠道。

當然,教師應該注意的是:在開展這類閲讀活動時,一定要把握好難易程度,以幼兒的當前需要為條件,以幼兒的現有認知水平和閲讀能力為基礎,進行有的放矢的選用。這樣才能收到好的閲讀效果。

2、家園合作閲讀家園合作拓寬渠道閲讀即組織家長參與幼兒園的閲讀教育活動,指導家長進行家庭親子閲讀教育,從而使家園閲讀教育有機結合促進幼兒閲讀興趣的萌發、閲讀習慣的養成。

對幼兒而言,家長參與閲讀活動能激發幼兒的情感和閲讀的興趣,提高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利於幼兒的發展;對家長而言,通過親身體驗和參與,能瞭解自己孩子閲讀興趣、方式和特點等,還可以進一步瞭解幼兒園的閲讀教育情況,並在教師指導下獲得如何觀察與指導孩子閲讀的方法。

親子閲讀指導,讓家長學會了真正關注幼兒的閲讀興趣,尊重幼兒的閲讀能力,傾聽幼兒的閲讀心聲,欣賞幼兒的閲讀表現,成為了孩子貼心的閲讀夥伴,家園合作促進孩子在閲讀活動中生動活潑的發展。

總之,中班幼兒閲讀活動指導是在“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下開展的。教師遵循幼兒的學習興趣、需要和特點,為幼兒精選教材、巧設提問、善用媒體、拓寬渠道等,幫助幼兒觀察、理解閲讀內容,掌握閲讀方法等,幼兒在閲讀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尊重;同時,教師作為幼兒閲讀學習過程中的啟發者、指導者,合作者,目的是讓每位幼兒都成為閲讀活動的主人,使之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體驗閲讀的快樂,實現閲讀能力自我提升和習慣的自我養成,成為真正的自主閲讀者。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2

初次邂逅《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這本家庭教育書籍,是在長春的聯合書城。當時和好朋友一起去買書,為了湊夠買300元錢的書就可以辦一張會員卡,我就毫不猶豫的聽了書店工作人員的介紹買了這本書,理由是這本書書是師大附小的老師推薦給家長看的。

回到家之後,利用空閒時間慢慢品讀,更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讀了一遍後,又挑重點地方讀了第二遍。本書的作者是劉稱蓮。她是一個普通的母親,在培養自己孩子的過程中,注重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從實踐中摸索出了豐富的家庭教育經驗,倡導和諧的親子關係,用科學的方法培養自己的孩子,18年的時間,她培養了一個素質全面,成績優秀的女兒,她的女兒同時被北大和香港大學錄取。本書重點記錄的她的女兒在國小階段成長的點滴。

讀完此書,作為教師的我才感覺到對自己兒子的教育與人家相比真的是汗顏。在培養孩子的寫作能力上,我沒有像作者那樣給孩子寫下水作文;在培養孩子的耐心時,我不會像作者那樣陪孩子一起玩拼圖,讓孩子從中體會到輸得起的人生態度;在節假日,我沒有把逛書店作為孩子休閒交流的地方,讓孩子泡在書海中學習和感受這一樁樁事例,無不體現出作者的出發點,都是基於有利於孩子成長來考慮的。

此書讓我的收穫頗豐,現在談談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一、讓孩子泡在書海中。

以前我總是説自己的孩子不喜歡讀課外書,其實是我沒有找到正確的引導的方法。首先家裏要有適合孩子閲讀的書,父母更要和孩子一起讀書,這一點和我校的親子共讀是一致的。讓孩子讀感興趣的書,哪怕開始的時候和學習的書並沒關,但是當孩子的興趣培養起來後,他就會不知不覺中要求看更多方面的書,這是名著和文學書籍就會走近孩子的`視野中。從我兒子的身上我就明顯的感受到了這一點,以前的兒子從來不讀課外書,是一本校園文學書《淘氣包馬小跳》讓他愛上了校園文學。那次我和他一起去書店買學習用品,兒子自己挑了一本《淘氣包馬小跳》。回到家後,我陪兒子一起看,兒子一看就上癮了,連上廁所的時候都在看,看完後,又央求我給他買另一本。

看到兒子有主動讀書的願望,我沒有吝嗇錢,在網上給兒子買了全套的《淘氣包馬小跳》共20本。看到兒子捧着新愛的書讀的時候,我真的感覺的由衷的高興,當兒子讀完這一套之後,又讀了楊紅櫻的《笑貓日記》全套16冊和《漂亮老師和壞小子》系列。現在每當我和兒子去吉林或者長春的時候,孩子最愛去的地方不是遊樂園,而是書店。我們母子都喜歡在書海中漫步,暢遊。如今,兒子讀完的書已經有幾十本了。這中間包括校園文學、四大名著、科普知識等等,只要是兒子買書的要求,我一律同意。現在我感覺到兒子寫作文不在像以前那樣詞窮了。書讀多了,他的想象力也豐富了。每天我家睡覺前都會看到我和兒子各持一本書在牀頭品讀,雖然是個讀個的,但孩子真的是愛上了閲讀。

二、愛在自由裏。

孩子不是機器,教育不能揠苗助長,教育不僅僅是大道理,而是把父母的愛化做涓涓細流,時刻滋潤孩子成長的心田,與孩子合拍。在教育孩子方面,要懂得孩子就是一個獨特的存在。不要因為虛榮心而一味的在孩子成績方面和別人攀比,在孩子國小六年的生涯中,用教育學的眼光看待孩子,慢慢等待孩子一點一滴的成長,多一點耐心與愛心,讓他把各方面基礎都打紮實了,正如厚積而勃發。在給孩子學習時間的同時更應該給孩子玩的時間,有的時候,玩中也是一種學習。讓孩子在快樂中成長,相信是每個為人父母的最大的心聲。

讀完此書,收穫還不僅僅是這些,我會把我學到的教育理念不單用在自己孩子的身上,也會運用在我的學生身上,讓我的學生們也在陪伴與自由中快樂成長,讓我的學生在學習中得到更多的成長。

好書能營造一種寧靜的心境,能讓人在精神的世界中自由翱翔。在浩瀚的書海中我們中總能找到靈魂的歸宿,為我們指路的明燈。如果説讀書是一種幸福,是一種樂趣,會讀書則是一種享受。讓我們從讀書好的思想中轉化為好讀書。

書是精神的糧食,是人類進步的台階。每當我翻開那精神的糧食,哺育我的是一個個妙詞佳句,引領着我們前進的步伐。讀書猶如交友,再情投意合的朋友,在一塊耽得太久也會膩味的,而書則不然。

高爾基曾經説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一本好書,就好像與許許多多高尚的人交朋友。如果這個時間上沒有書,那會怎樣呢?這個世界將不會發展那麼快,還可能是原始。讀書是很美好的事,它使人快樂。在自己不開心的時候,打開一本書看看,把不開心的事放下,書跟你交朋友。讀書使人從無知變成有知,從少知變成多知。有一首詩這樣寫道:“書是知識的寶庫,書是智慧的海洋。”是的,正是有了書,社會才會進步,科學才會發展。朋友,讓我們一起發憤讀書吧!讀書使人有親密無間的朋友。書豐富了我的'知識,陶冶了我的情操,也給過我不少的啟迪,鞭策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前進!

讀書的時候應專心致志,除了瞭解書中的內容,好要對其進行分析,留下屬於自己的那部分,讀書時時而在書上劃劃圈圈,留下些精華。每當我翻開書本,就會身臨其境,一坐就是兩個小時,這才依依不捨地象被人從那兒拽了回來。許多人喜歡在安靜的環境裏讀書,或是在溢滿書香的小屋,或是在萬籟俱寂的午夜,遠離喧囂、嘈雜,一個人獨享那份清淨與快樂。雖然書中未必有“黃金屋、千鍾粟、顏如玉”,我卻還是常常捧書漫步在美麗的大自然中,流連於皎潔月光下,徜徉於整潔的書櫃前。每至此,心靈得以平靜舒展,思緒得以馳騁縱橫。身處不同的環境對讀書的感受是不一樣的。在艱苦的環境裏讀書,沒有恆心和堅韌的毅力是徒勞的,至少是讀不好書的。“頭懸樑、錐刺股”、“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些流傳千年的讀書“古訓”,反映出古人讀書的環境是多麼地艱難。而追求名利的讀書,則變得過於的形式,效果也不是那麼的明顯。

當今社會,無論是在物質條件還是在讀書氛圍上,讀書的環境越來越好了。書的種類也多了,而人們學習的目標更明確了,書的專業性也顯現出來,我們要有選擇地來讀適合我們的書籍。無論讀書環境好壞,並不影響讀書人的執着和對讀書的熱愛。古人在最艱苦的環境裏尚能專心讀書,在崇尚知識、崇尚讀書的今天,我們更應珍惜今天的時光,淡泊名利,遠離世俗,潛心讀書。書是人生的一個最最知心地伴侶。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3

讀了《一份特別教案》這本書心中有一些體會,深知要當好新時代的教師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學生的成長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對教師的職責概括為:傳道、授業、解惑。這其實只指出了老師“教書育人”的職責中教書的一面,而 “為人師表”則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

師生關係主導在教師,據有關調查表明,教師的行為和態度是決定師生關係親疏的決定因素,70%以上的受訪問者認為影響師生關係的主導因素在於教師,66%的學生認為自己和班主任的關係還可以,24%的學生認為和老師關係比較融洽,因為老師和藹可親,或是因為自己學習好老師喜歡。只有少量學生認為和老師關係不太好,原因是因為自己的學習成績不好或不守紀律。過去那種認為師生關係情同父子母女的傳統認知受到了挑戰。而且,師生關係和學生接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聯繫。隨着學生受教育程度的升高,他們與班主任的關係出現趨於平淡的趨勢,也就是説年級越小、學歷較低的學生與班主任的關係越好。而學歷較高的大學生,他們生活學習獨立性更強,與教師的接觸機會較少,彼此可能缺乏互相瞭解的機會,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認為自己與班主任的關係一般。 師愛最為公眾期待

教師應該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主動經常與學生溝通交流,願意與學生成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遇事冷靜,不隨便發怒,不以威壓人,處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見,對自己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樹立較高的威信。

教師要重視教育法規的學習,具有依法執教意識,以及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辨識力,要尊重學生,不得變相體罰。 教師應重視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視教師職業的特質修養和個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標。如教師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備”、“嚴格負責”,又要“幽默風趣”、“熱情活潑”;對教師素質,要注意培養學生喜歡的“幽默”、“熱情”、“機智”等特質;對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舉止優雅”、“談吐高雅”等較高素質修養層次的追求。

教師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養。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和有關規定,以身作則,潔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為學生樹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師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責任感。一名稱職的教師要以對歷史、對社會、對家長、對學生高度負責的精神,努力做好教書育人過程中每個環節的工作,熱愛學生的老師最受歡迎學生渴望的不僅僅是從老師那裏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師的關愛。 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師生關係的潤滑劑

影響師生關係的重要原因其實是師生之間缺乏正確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造成的。其實教師都是本着教書育人的態度來要求學生的,他們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子女來看待,基於恨鐵不成鋼的想法,教師希望每一位學生提高自身的能力,發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質,達到他們所期望的目標。教師嚴格要求學生是為每一個學生着想,教師本身並不能得到任何的回報。學生應該正確地理解教師的行為,不要產生厭學和反感教師的'情緒。絕大部分學生還是很尊重自己的教師的,但也有少部分學生對教師不是很尊重。不尊重教師是一種極不文明的行為,比如學生見了教師不説話,上課時間吃東西,不服從教師的管教等,這些行為應當堅決的制止。

如果説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的話,那麼離開了理解和尊重同樣也談不上教育。因為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師的理解和尊重。老師對學生的批評,恰當的,就是一種激勵;不恰當的,就會成為一種傷害,甚至還會導致逆反心理產生。絕大部分學生不喜歡老師批評時挖苦、損傷學生,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師應把握批評的“度”,變“忠言逆耳”為“忠言悦耳”。 參加了多次的教研活動,給我最大的感觸是無論是哪個年級的學生,都希望自己能碰到好的老師。作為學生,都願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願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師。作為教師,也都願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願意接近有道德的學生。所以,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同學都願意接近的學生,或者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學生都願意接近的教師,你本身就應當是一個有道德的人。

教師要經常自省: 我認為教師這項工作,體現師德的意識是很強的。為人師,不僅要對學生負責,也要對社會負責、對科學負責。如果馬馬虎虎教學,也可以應付過去,這只是敷衍塞責履行教學工作。如果我們養成了自省精神,就可以在一日工作完了之後,自檢一下自己是否盡職盡責。反省自己可以激勵自己,這是積極進取的表現。一個人,貴在自知之明,這需要有自省作為手段。不“省”,自己就不知道自己長在哪裏,缺在何處,一個人缺乏自知之明,容易驕傲自滿,時間一長,就會脱離羣眾,就會退步,就會降低自己威信。當然,只有自己努力才是唯一的方法。 教師要正確對待學生的意見: 師生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我認為要建立一種和諧的師生關係,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與學的關係實際上是一對矛盾,處理得好,會教學相長,形成一種師徒般的師生關係,但處理不好,會產生對立情緒,造成教師不願教,學生不願學的局面。

老師應去研究學生的心理,研究人的個性,因為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個性,然後根據不同個性的學生去因材施教,去處理一些問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師要多瞭解學生的要求,不管是在思想工作還是教與學工作中,只要多瞭解學生的要求,我們的辦法才會更多,處理問題會更慎重,師生間只要形成了一種和諧關係,教學工作、思想工作就會比較順利。 教師必須樹立平等對待觀: 我覺得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閃光點,只是我們老師沒有把他發掘出來。每一位學生都是祖國的花朵。我提倡平等對待,教師應服務於全體,不厚此薄彼,想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好生差生都是生,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讓所有學生同乘一輛前行的車;教師應服務於全面,對每一個學生的思想品質,學習成績以及身體素質都要悉心關照,服務周到,促使其全面發展。 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促進學生的智力,潛能開發。

作為教師深感責任重大,對學生嚴格要求固然是必要的,但不能認為師生間就是一種教育與被教育的簡單關係,因為這種不平等的師生關係會阻礙師生間的平等交流,觀點具有“權威性”,久之則會壓抑學生的潛能,不利創新人才的培養。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是學生對老師的尊敬之言。好的師德師風的一個具體表現,就是師生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學習、相互尊重。既然做“父親”,就要關心愛護學生,對學生負責。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4

寒假期間,我拜讀了著名教育家xx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真是受益匪淺!這本書全方位地闡述了xx老師的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學生思想工作、學生心理健康、語文教學理念和實踐,其中羅列了很多具體的操作方法,值得我們模仿。

其實作為一名教師,當然都想要“做最好的老師”。那什麼樣的老師才是最好的老師呢?在xx老師看來,“最好”就是“更好”,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因此,xx老師説:“我所謂的‘做最好的教師,’不是與我所敬仰的xx、xx、xx等老師相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xx與昨天的xx相比——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他説:“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攏。”強調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便意味着要儘可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學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這就是這本書首頁序言裏非常樸實的語言,卻讓人會有深思和回味。在序言中,xx老師的這一段話也令人回味無窮:“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當技術最出色的的工人;你若是營業員,就要當服務質量最佳的營業員;你若是醫生,就要當醫術最高的醫生;你若是教師就要當最負責任的教師。”這是寫給他學生的,也是寫給他自己的。讀到這兒時,我的`內心便會受到觸動:對啊,自己和自己比,今天和昨天比,每天反省自己的行為,不正是在“做最好的自己”嗎?是的,“做最好的老師”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所以,只要我從每天最平凡的小事做起,每天反省自己一天所做的事,理清思路,相信自己,就一定能有所進步。xx老師説到,愛是永恆的教育理念,沒有愛便沒有教育。他認為教育中的“愛心”意味着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這是我非常欣賞的觀點,一直以來我也堅信自己是個有愛心的老師,再次讀完這本書,我對教育中的“愛心”問題也有的新的認識和理解,在書中他談到“教育並不是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教育中真正的愛必然包含着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懲罰。”有時我也在懷疑,對於我們班的那些調皮搗蛋的學生到底要不要懲罰?如今我明白了這其實只是一個教育的必要手段,需要老師用愛心去把握的“度”的問題了。因為教育之愛絕不是遷就縱容學生,絕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在x老師從教之初,他也曾經諷刺過學生,曾經辱罵過學生,曾經體罰過學生。但是後來他將這一切都變成了教育財富,這一次又一次的教育困難、一次又一次的教育失誤最終將他磨練成了一位著名的教育專家。

給我印象最深還有第八章學生思想改造工程——後進生的轉化。在x老師看來,轉化“後進生”是最好的教育科研,他寫出了許多有價值的教育論文乃至教育專著。x老師之所以把關注“後進生”,一是因為素質教育充滿了對人的尊重。二是因為素質教育的要義第一是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全體就必然面向為數不少的後進生。x老師在書中向我們介紹了他在轉化後進生的過程中採用10種有效的具體方法:寫家校聯繫本;填報喜單;遊玩;集體評議;寫每日九問;對手競賽;寫靈魂的搏鬥;安排當幹部;學生作文表揚;推薦好書。讀了他的後進生轉化手記——我和萬同的故事,讓我非常感動。一個老師創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但一個老師,能夠長期像xx老師對待萬同那樣對待每一個學生,難!在萬同的身上,我們看到轉化一個後進生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為人師者的愛心,耐心,信心。萬同的每一點變化,無論是朝着哪一個方向,都牽動着老師的心。而萬同身上所體現的反覆,足以考驗最有耐心的老師,只有愛心的堅持才能創造這樣的奇蹟。我清楚的記着有這樣一個情節他讓萬同代表班級在全校進行國旗下演講。為了不失去教育萬同的機會,x老師不斷鼓勵萬同,讓萬同連寫三稿,最後抓住“班級的愛就是祖國的愛”這一句閃光的話寫的演講稿,還利用自習課和下午放學後一遍又一遍地練習,最後終於讓萬同信心十足地進行了演講,贏得了全校師生的掌聲。x老師目中有人,始終把對學生的培養塑造放在教學工作的首位。x老師滿懷愛心在學生心田耕耘,真令我佩服!

讀完他怎樣對待“後進生”,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作為教育者,我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是否做到了關愛每一位學生?在我們班,問題學生很多,有了x老師的指點迷津,心裏也有了些許準備,我想在新學期裏再面對周志鵬、高立尚、王磊、張磊等孩子時,我一定不會再像以前那麼着急、困惑,一定會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找到更適合這些孩子的方法,也更快地為孩子引領一條適合他們學習、成長的道路。回首自己走過的路,不禁慚愧萬分。今天讀x老師的書,彷彿進行了一次精神洗禮。我也願“做最好的老師”!從現在開始,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爭取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明天比今天做得更好!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5

教師,作為一種職業,承擔着傳播人類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類社會發展中起着橋樑和紐帶作用。隨着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教師“一言堂”已全盤否定,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教師要成為研究者、專家和名師。因此,和眾多教師一樣,自己顯得尷尬和無奈:如年齡增長、職稱評聘的激烈競爭和各種關係複雜;知識更新速度加快,原有知識結構和教學理念不能適應教學需要等。因此,壓力增大,精神疲憊,對所從事的工作失去興趣,無成就感;對事業缺乏熱情和創新,安於現狀,得過且過等。

通過參加學校組織繼續解放思想大討論和“教師閲讀年”學習活動,使我更深刻地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解放思想、不斷學習、更新知識、與時俱進的重要性。隨着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師?這將是我今後必須思考和麪對的問題。因為,合格教師不是終身的,昨天的合格教師,今天不一定合格。自己只有不斷學習,更新觀念,與時俱進,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理論知識,才始終是一名合格的教師。

一、更新觀念,終身學習

學習政治理論,提高思想素質。深刻理解共產主義理論與生俱來的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質。

學習專業知識,提升專業素質。當今社會,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應用期日趨縮短,知識創新日趨鮮明,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吸取新信息、新知識、新理念,不斷充實自己,始終站在知識的前沿;要不斷完善知識結構,做到博學多才,與時俱進,學生才會“親其師而信其道”;對所教學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領,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運用自如,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文化知識,提升綜合素質。作為教師,不僅要學習專業知識,精通本專業知識,還要學習與本學科相關的人文知識,如社會、心理、信息技術等,力求知識全面。只有自己的專業知識、業務水平提高了,對教育教學工作才更加熱心,態度才更加積極向上。

二、擯棄舊事,與時俱進

擯棄舊事,緊隨時代步伐。時代的日新月異就是對教師的挑戰,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專業知識都必須緊隨時代的步伐,需要不斷地更新、拓展、充實和提高。因此,教師要勇於擯棄舊事物、接受新事物,要敏鋭地瞭解新思想,認真地研究新理論,主動地、迫切地學習新知識,開拓進取,更新觀念,始終站在時代的潮頭,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愛崗敬業,加強師德修養。由於教師的職業,是育人、塑造心靈的事業,因此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甚至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深遠的影響。因此,教師要時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養,通過言傳身教,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滲透為人的道理,幫助學生塑造健康人格,為他們今後美滿人生鑄造堅實的.基石。

用心育人,建立平等關係。教師的工作對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師的關愛和關心。教師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和情感上要給予關懷。因此,教師要學會縮短與學生的情感距離,要善於發現學生的心理變化,要設身處地為學生着想,體諒他們成長過程中的難處與煩惱;要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師生關係,才能拉近與學生的心靈距離,溝通情感,才能真正做到教書育人。

三、立足本職,做好工作

既然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就要無怨無悔!

對教學過程負責。為了使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要堅持經常學習時事政治、專業理論等;要多聽課,虛心請教,學習別人的長處,領悟教學藝術;每上一節課,都要根據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案,做好充分的準備,認真完成每一個教學環節。

對學生未來負責。教育是一個長期的又是環環相扣的過程,一個環節出現缺陷就會影響其它環節,從而影響學生的正常成長。因此,教師要立足當今,放眼未來,以苦為樂,甘於寂寞,充當人梯,為家長負責,為學生負責,為社會負責,為我們偉大祖國的千秋大業負責。

對學困生負責。幫助學困生是教學工作的重任,因為一個班級裏面總存在學困生。對於學困生,教師在教學上、情感上應給予特殊的關顧,如課堂上多提問、多巡視、多輔導,對他們取得的點滴成績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讓他們樹立信心,激發學習興趣;課後多找他們談心,使他們從心底知道老師並沒有把他們“看衰”。

教師,只有立足本職,將個人的發展與國家的發展、學校的發展緊密聯繫在一起,樹立和牢固民族意識、社會意識和責任意識,個人在工作上才會有所所為;教師,只有更新觀念,終身學習,與時俱進,做好本職工作,才能為黨的教育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6

《童年的祕密》其中一段是這麼説的:人們對兒童心理上的創傷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傷痕大多數是由成人無意識地烙上去的。這些創傷,幾乎全部都是因為我們不瞭解兒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們自以為是為了孩子好,但其實卻造成了相反的後果。而《童年的祕密》裏,或者指出常識性做法的謬誤,或者提出了一些我們未曾想到過的地方。其實有一個敏感期我們大家都知道,就是兒童的語言敏感期。在兒童的某個階段,學語言的能力是非常驚人的,所有人都是他們的老師,他們只是沉默的聆聽,直到某一天説出他們的第一個字。但是除此之外,兒童的敏感期還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敏感期,就是對秩序的敏感。一個很重要和神祕的時期是兒童對秩序有極端敏感的時期。這種敏感在兒童出生後第一年就出現,並一直持續到第二年。

蒙台梭利説這種敏感期的存在也許更清楚地表現在兒童所遇到的障礙上,在大多數情況下兒童發脾氣很可能都是由於這種敏感性秩序感在於認識到每樣物品在它的環境中所處的位置,記住每件東西應該放在哪裏。這意味着一個人能夠適應自己的環境,在所有的細節方面都能支配它。心靈的適宜環境是這樣的:一個人能閉着眼睛到處走動,僅僅只要伸手就能拿到他所要的任何東西。這樣的環境是平靜和快樂所不可少的。很明顯,兒童對秩序的熱愛不同於成人對秩序的熱愛。秩序給成人某種外在的快樂,但對幼兒來講就完全不同了。它好像動物漫步的大地,或魚兒遊憩的水。不過這一點,再深入想一想,是可以理解的。比如我們新到了一個環境,也是會經歷很不適應的時期,所謂的水土不服,但是兒童卻更加的敏感,敏感到桌子上放了一把沒見過的.雨傘也會生氣的地步。而兒童的這個敏感期,據説一直會持續到五歲。

每一個在孩子成長道路上的成人,都是他們的教師,所以,並非孩子的父母親和老師,當一個成人看到兒童端了一杯水,他就開始害怕這隻杯子可能會摔破,當他感覺到這一點時,他的貪婪就使他把這杯子看作一件珍寶,並從兒童手中把它奪過來。另一方面,兒童還必須形成他的行為習慣,但是,他從來也沒有得到許可,去展現連續的行為過程。當兒童工作時,他並不是為了獲得某些進一步的目的而如此做的,他工作的目的就是工作本身,當他重複一項練習,使自己的活動達到一個目的時,這個目的是不受外界因素支配的。就兒童個人的反應而言,他停止工作跟勞累沒有聯繫,因為使他的工作完全更新,充滿精力是兒童的特徵。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7

老師們!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他寫的《給教師的推薦》一書中共談了一百條推薦,讀着此書,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誘,給我排解煩惱,給我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以幫忙,讓我充滿信心……

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書中眾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條“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一看着題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們經常聽到老師們這樣談論“我忙,沒有時間啊。”平時我也經常這樣地抱怨。一晝夜只有24小時,每一天在單位工作的時間只有8小時,而且這8小時是排得滿滿的:備課、上課、批改學生的作業、輔導學習潛力比較差的學生、還要時常接待家長、處理學生之間發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級的環境佈置,完成大隊部的工作等等,已經是有點應接不暇,更何況此刻還要抽出時間來搞科研。晚上回到家還要忙着家中瑣碎的'事情。那麼教師的時間到底從那裏來呢?帶着這個問題與煩惱我仔細閲讀了這一章節。

書中寫到:每一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

對啊!這段話發人深省,讓我從本質領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奧祕。我不就應總是抱怨沒有時間,抱怨事情太多,我應當在自我所教學的語文這門學科中,使學校教科書裏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成為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裏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一粟。明白了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拋到了一邊。書中所舉的那個歷史教師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

他的成功之處就是用他的終身的時間在擴大自我的知識海洋,持之以恆地提高自我的教育技巧。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持續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就應首先思考清楚的!

古人云:“開卷有益”。常讀書和常思考,會使我們勇於和善於對自我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不憚於正視自我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於總結自我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華,為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讀《給教師的推薦》,我想對自我及老師們説一句:讀書,能使你的知識變得更豐富,若干年以後,“教科書在你眼裏看來就淺易得像識字課本一樣了”。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8

到現在為止,這本書我讀了兩遍,第一遍讀的時候只是淺淺的瞭解了一下,可是,到第二邊讀的時候,作者對於生命的理解深深的震撼着我的心靈,也深刻的影響了我的內心思想。

讀《完整的成長》,“完整”兩個字首先觸動了我的心絃,在書的背面,對“完整”做了件的解釋。何為“完整”這裏的完整不是完美,人,不會完美,也無需完美,完整是表明一個人是豐滿的、立體的、多個層面的人。人的完整需要一個人完整的成長過程,而這個過程即是兒童自我創造的過程。

兒童的成長應該是完整的,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幼兒的成長卻是不完整的,如何使幼兒做到完整的成長,這需要家長、老師的共同努力,更需要那我們運用正確的方法。而這本書,通過大量的例子來告訴我們如何使一個兒童從出生到成年完整的發展給了我很大的啟迪和思考。

一、兒童自己創造自己

人的成長都將從身體開始,經歷情緒、感覺上升到心理認知,然後有精神昇華。這些奇妙的內在部分,將協助兒童創造一個獨一無二的自我。兒童總是繞過或躲過成人有意無意設置的障礙,一步步創造自己一步步完整自己,這是兒童成長的開始,也貫穿幼兒發展的始終。因此,在幼兒自己創造自己的.同時,我們成人要給於兒童充分的自由,讓兒童自己找到創造自己的方法。

二、兒童是自己身體的主人

兒童要成為自己身體的主人之前必須喚醒自己的身體,而喚醒自己身體的前提便是對兒童的“愛和自由”。

愛可以把各種場所變成兒童的家,在兒童自己家中,大多數孩子可以自由的支配自己的身體,他依靠身體來探索外界以此上升到頭腦,這是發展他未來一切發展的開始。因此,身體的自由對於孩子來説尤其重要。

反覆的活動四肢,讓身體自由這是兒童的第一個自由,這一階段四肢的活動就是快樂就是成長就是一切。

三、隱藏在兒童身體內的生命力

兒童體內天生就隱藏着生命力,我們不被兒童發現,是因為我們缺少生命力。然而,我們想要做好教育工作,就必須讓兒童發現自己,那最好的方法就是“發揮我們體內的生命力”來吸引孩子的眼球。幼兒天生對“生命力”有着敏感的嗅覺。孩子的生命力指引着孩子身體的自由,如果身體被他人支配就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所以,我們要更加都懂尊重孩子的身體自由,使其生命力延續下去。

四、兒童是自己情緒的主人

情緒在兒童完整發展中是個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們要理解孩子就,要了解孩子的情緒;我們要接納孩子,就要接納孩子的情緒;我們愛孩子,就要包容他的情緒。

幼兒剛剛進入幼兒園,難免會有害怕的情緒,最直接的反應便是哭,孩子為什麼哭呢?是因為這時的她心裏有種強烈的不安感這種不安是他感到很難過,這時候老師應該瞭解幼兒心理的情緒,才會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法。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9

作為一名教育者,往往面對的是人心月人性的考較!記得哲人康德曾説過這樣的名言:“有兩種東西,我們越是經常、持續地對它們反覆思考,它們就總是以時時翻新、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充滿我們的心靈:這就是在我之上的星星。”康德不僅將“在我心中的道德法則”與“頭上的星空”亦即無限的宇宙相提並論,甚至認為道德法則要高於自然法則。

教師時常面對的就是這樣的局面,那麼,在目前一些領域道德失範,道德願望與行為、道德投入與產出相差甚遠的情況下,怎樣的道德教育才能讓道德律走進孩子們的心靈呢?讀劉鐵芳教授的《守望教育》一書,讓我有了豁然開朗的感覺。

書中對道德教育的闡述,用的標題雖然是“教化的困惑”,體現了作者對道德教育沉重的憂思和對教育問題複雜性思考的審慎,但實實在在是以一個學者的思想為我們解了惑。在“關注我們時代的倫理覺悟”、“走向人對人的理解”、“道德教育:從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開始”等篇目中,我們看到了作者想要闡述的:道德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教育目標要下移、內容要貼近實際、採取的方式要適合孩子。特別是他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喚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們借鑑。

每個人的童年,都應該是被故事浸潤着的。閲讀故事可以讓孩子們

掌握知識,獲得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能夠擁有的情感體驗,同時,他們也必然地從中獲取人生的啟蒙,教化的薰陶。一個成年人,他可能不是文學愛好者,沒有讀過多少成人的名著,可是他不會不知道安徒生、格林兄弟、王爾德??一代代兒童通過閲讀童話完成了自己的精神成長,而這些大家的作品也在孩子們的閲讀中成了經典,成了不褪色的永恆。正如劉教授所説的:“美德故事也許不如道學家的‘道德推理’來得嚴密、系統、深刻,但卻能夠比‘道德推理’更加直截了當、更簡明易懂、更親切可心。”“優美敍事的倫理是讓人去體驗、感受、關切於一種真實的倫理境遇,而不是如規範的倫理讓人被動地接受道德律令。”

置身於多元時代中的道德教育,怎樣走出現實的`泥沼、在缺憾中不斷前行,是目前急待解決的問題。而其中的關鍵,應該是讓德育從神壇走向下界,回到人間,走進孩子們的心靈世界。美麗温情的美德故事,應該是這路途中的一把鑰匙。因為,任何一個人,或許會反感以講道理為主的規範德育,但卻無法拒絕美德故事對心靈的關照和沐浴。

教育就是愛,愛就是教育。愛心是人類的一種高級情感,但是又和人類的理智、道德、審美、人格相互關聯。“愛心育人”不僅是一般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義的體現。教育是培養生命的事業,世界上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嗎?作為教師,最可貴的是能夠保持高尚的人道主義情懷。讓我們把對孩子發自肺腑的愛寄託在故事中,讓孩

子去觸摸、感受這個世界的美麗、快樂與芬芳,從而成長得更健康、更茁壯吧!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0

作為始終處於理論前沿的黨校教師,應該把讀書學習作為一種政治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活方式,更應該把讀書學習作為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取勝之道,真正成為熱愛學習、善於學習、終身學習的人。中央黨校王東京教授在《我的教書筆記》裏談到:黨校教師講課要把握好三個維度,即理論維度、歷史維度、現實維度。不結合歷史與現實講理論,理論沒有針對性,那是無的放矢;而離開理論與歷史講現實,又難免就事論事,缺乏深度。從這個角度説,書底子是第一位的,評價一節課講得如何,最主要的還是要看這節課的科研含量,而要提高課堂的科研含量,最重要的渠道,就是要多讀書,構築深厚的學術功底。

國家行政學院周文彰教授在《高度重視和全面提高授課水平》專題講座中講到:教人一碗水,要有一缸水;講一個專題,要懂一個專題系列;講一門課,要熟悉很多門課,"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所以要提高授課水平,就一定要認真看書學習,如飢似渴,永不滿足。

中央要求我們終身學習,成為學習型的人,我看黨校教師更是應當終生學習的人。別人可以每天看連續劇,我們不可以;別人可以昏天黑地打麻將,我們不可以;別人可以不看書,我們不能不看書,黨校教師要遨遊於書山學海。只有這樣,才能開闊視野,增加信息量,拓寬知識面。教師讀書心得體會從中央黨校一些教授的文章和省委黨校老師在授課時透露的信息中,本人深切體會到,作為黨校教員要講好課,一定要要多讀書、善讀書、選好書。古人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這就啟發我們,讀書就應該多讀經典與歷史。經典是濃縮的智慧和知識,凝聚了經典作家對社會、對時代的思考,藴含其中的知識、思想和方法經過了歷史的`考驗,被證明具有永恆的意義和價值。"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歷史就是前人的經驗和教訓。通過比較不同時空條件下的歷史現象、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可以尋找異同,發現規律,獲得認識問題的正確方位,把握處理社會現象的準則,從而鑑往知來,少走彎路。黨校教師掌握了經典作家的學術框架,才能給學員提供一套分析問題的參考理論,並使學員舉一反三,把學到的方法運用到解決其他類似問題中去。同時,掌握了歷史知識,達到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境界,在講台上才能從容淡定。

當然,黨校教師上課,面對的是工作在各條戰線上的黨員幹部,他們的學歷層次越來越高,有的本身就是相關領域的專家,有的即使不是專家,對經濟社會發展也有深刻的洞察力和敏鋭的判斷力,他們既是學員也是考官,在聽課的過程中,他們對授課教師的課自有評價,是教師自己的研究還是拼湊別人的觀點,是經過深思熟慮還是浮在面

上,一聽就能分析出來。面對這樣一個特殊的羣體,黨校教師在學習經典與歷史知識時必須要有自己的見解,如果僅僅是照搬經典與歷史知識,沒有自己的觀點,講課就成了人云亦云,教學質量當然不高,也就不會被學員所接受。

此外,現代媒體包括電視、網絡、期刊、報紙、雜誌等也是黨校教師豐富信息、積累知識的的渠道,把握好這些資訊,並在日常的讀、聽、看的基礎上進行思考,增強世界眼光與戰略的思維,才能達到"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要求。

大家身在教師崗位,就要踐行八個字:"博覽羣書,深入實踐",儘量要做到滿腹經綸。這樣,當你在講課的時候,對相關知識和實踐都瞭如指掌的情況下,你就能遊刃有餘。作為黨校教師,我相信大家都會有這種體驗,我們就要朝這方面努力!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1

讀了朱永新老師的《致教師》後所引發的一系類感想。關心、關注、關懷每一個學生,是每位教師應該保持的工作作風。但現實生活中不是每一個教師都能做到。應該説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每一個學生都應該享受到教師公平公正的教育。教師應該一視同仁。由於長期以來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們對待學生總有不同的態度和心情,他們總是偏愛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而歧視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好學生犯錯老師總為其開脱,差學生犯錯老師們總認為是學生的不對。因為,成績好的學生能給教師帶來成功的喜悦,教育的希望,職業的幸福感,而紀律差成績差的學生總是讓教師花更多的時間而沒有得到半點的快樂和安慰,他們總是讓教師操心,讓教師失去職業的成就感。因此,公平公正對待每一個學生,説來容易做到難。

只有公正平等地面向全體學生,公正平等地看待每一個學生,我們才會贏得學生的心,我們的教育才會有説服力,有感染力!在教育教學中,我們應該怎麼做到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呢?

1、要一視同仁,正視差異。作為教師,要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長處和不足,不要輕易地看不起自己的學生,今天學生學習不行並不代表明天他不行,我們的學生幾年後發展的差異是非常大的,當他們在學校的時候就應該給他們公平公正的待遇。

2、要學會體諒和寬容。學生的身心正處於一個成長的時期,教師需要設身處地從學生角度考慮他們的`感受和行為,要體諒學生,同時對學生身上發生的一些不盡如人意的事情,要給予寬容。

3、要給學生提供多樣的發展機會。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個體都具有自己獨特的智能結構形式,即都具有自己的智能強項和弱項。這種差異並不表現為好壞、高低、貴賤之間的差異,而是多樣化的表現。每一個學生都有其自身獨特的價值,在教育教學中應該承認差異、適應差異、追求多樣性,儘可能的提供適合學生髮展的機會,保證學生有機會獲得適合其特點的教育。

4、要多鼓勵少批評,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我們當教師的都想得到領導的表揚,何況我們的學生呢?學生經常性地得到教師的表揚,就會充滿激情去爭取更大的進步;

如果每做一件事都得不到承認和肯定,就會喪失信心,失去前進的動力。作為教師不僅要表揚表現好成績好的學生,更要創造機會表揚平時表現不好成績不好的學生,他們的進步更難,他們的一點點小進步教師就要敏鋭地去發現並加以表揚與肯定,這樣長期加以關注學生自然會養成良好習慣,各方面的表現就會不斷地好起來。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2

我讀了《做卓越的教師》一書,頗有感觸。文章內容豐富,文筆清晰,構思精巧。該書給我們年輕的教師指明瞭一條成長之路,如何做一名卓越的教師。

書中彭老師引用了一個個短小精悍、富有哲理的故事,告訴我們要進行專業發展的六項修煉,如開發潛能,愛崗敬業,勇於實踐、善於反思、博覽羣書、加強研究等。在這本書中,作者以鮮活的事例、警醒的語言、充滿文采的詩句將研究性教師的成長之路詮釋的淋漓盡致,舒展灑脱的敍述了:專業發展、心理健康、班級管理、課堂教學、論文寫作、家庭教育、教師培訓、組織教研這八項專題。內容全面,敍述詳盡,簡直可以説是一部教師寶典。現將幾點感想分享如下:

一、“教育是打造卓越靈魂的事業!

這是開篇第一句話,也是全書的核心所在。我們的教育就是用卓越的教師培養卓越的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渴求事業的成功、渴求人生的卓越、渴求生命的輝煌,這才是我們教育所終極追求的目標,這才是把我們國家和民族引向騰飛和強盛的教育”。是的,教師的高度和層次直接影響着學生的未來,作為一名教師不僅僅要教會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將孩子們舉過肩頭,為他們在將來的歲月裏,成就偉大的夢想和人生的卓越助上一臂之力。

二、善於反思登新高

書中寫道:“對一名教師來説,推動其教育事業發展應該有兩個輪子,一個叫做情感,一個叫做思考。教育情感使他熱愛孩子,忘我地工作,並從中體驗到奉獻的自豪教育思考使他明確自己的教育方向,科學而理性地設計、實施自己的教育,同時不斷地總結、提煉、昇華自己的教育實踐。”葉瀾教授曾經説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則可能成為名師。”這些話讓我對“教育反思”這一活動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當一個教師缺少反思時,他的行動往往是盲目的;只有不斷檢驗、鑑別和完善自己的思想時,教師才能走向自覺,在行為上表現為從被動接受走向主動發展,從自在的人走向自為的人。因此我們要做到“為實踐而反思,對實踐的反思,在反思中實踐。

三、做會上課的老師

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要求我們創建以學生為本的課堂,凸顯學生的學習過程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之中,成為探索和發現的主人。這就要求我們先確立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

書中寫道“如果把新課程教學比作磨豆子,其中“知識和技能”就是“豆子”,是基礎性內容,沒有了“豆子”就會推空心磨;“過程與方法”就是推磨的技巧,沒有這個技巧也推不出豆漿;“情感、態度、價值觀”就是願不願推的動力問題,缺少了動力,也不會取得成功。”這裏通過打比方,將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目標做了淺顯易懂的解釋,雖然自己在教學中,每節課的設計都是圍繞教學目標進行,卻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深刻的認識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層面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相互促進,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四、做打開孩子心靈的那把鑰匙

“每個孩子的心,都像上了鎖的大門,任你再粗的鐵棒也撬不開。唯有家長變成一隻細膩的鑰匙,才能走進孩子的心靈深處。”我想,這句話不僅是對於我們自己的子女,對於我們的學生同樣適用。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不瞭解孩子,不瞭解他的智力發展,他的'思維、興趣、愛好、才能、稟賦,就談不上教育。”孩子有問題,是不是他的老師和作為家長的我們不夠了解他,沒有充分的認識他,沒有找到真正適合他的教育方法,所以才表現出這樣那樣的問題。魯迅曾説過“孩子的世界,與成人不同,倘若不先行理解,一味蠻教,必有大礙孩子的發展。”因此,只有我們真正做到尊重、信任,理解,孩子的精神需求才能得到滿足,心靈才會處於舒展狀態,我們也才能走進孩子的心靈,從而走向教育的成功。

我結合個人的認真研讀和理解,認為:教師應該是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是一個培育學生的人,是一個會上課的人,是一個會寫作的人,是一個會當家長的人……只有符合了這樣的素質,我們才能成為一個幸福的教師,也才能幸福地做一個教師!教師應該做到用情施教、用心思考,這樣才能真正成為一名卓越的教師!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3

一、面對新課標三個目標”的思考

在《國小數學新課程教學法》緒論中有這樣一段話:“國小數學學科教學的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最終目的是為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實現三個目標——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我是一名數學教師,深知數學是國小階段的一門重要課程。對於這段話,我反反覆覆思考了很久。怎樣才能實現三個目標呢?

首先,要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數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比如:在學習100以內加、減法時,應舉一個生活中的事例——商場購物,媽媽帶了100元買了18元的'糖,37元一箱的牛奶,一共花了多少錢?還剩多少錢?結合現實生活中的事例,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沒有數學知識、數學能力是不行的。

其次,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成功。一個人的十個手指還不一樣長呢,更何況來自不同家庭的幾十個學生,他們之間必定會存在各種各樣的差異。因此,我們教師應創造各種機會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喜悦,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比如課堂提出的問題要有不同層次,好、中、差學生都要考慮到,好學生回答難度較大的問題,中下等生回答較容易的問題,每次回答都會得到老師的肯定與表揚,這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會保持,學習才會不斷取得進步。

再次,教師必須有新的學生觀。過去,衡量學生好壞之依據成績的高低。現在我們的教學應面向全體學生,要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只要是學生認真、努力的學習了,並且在原來的基礎上有了進步了(可能成績還不夠優秀),我們都要認定該學生是個好學生。

二、有感於“拓展學習空間,學習就是生活”

在《國小數學新課程教學法》一書的第二章,作者闡述了“拓展學習空間,學習就是生活”這一觀點。在講述教學方式的綜合化拓展時,作者談到的“教活教材,用教材來教”的觀點我非常贊同。

我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已經多年,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適應當今的素質教育了,教材編排的內容也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了。就教材而言,其知識、技能的覆蓋面是有限的,但是,如果用創新的觀念和手段來對待教材,教材的外延可以説相當廣泛。圍繞教材,我們可以做數學史、數學信息、先進教學手段乃至其他學科方面的知識準備,在課堂上做到信手拈來,旁徵博引,是教材由死變活,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只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教材的每個章節當作一個系統,每到立體看作一個課題,每一個定理、原理看作是藴含哲理的智慧結晶,才能使“減負”落到實處,才能使數學教學變成培養創新的天地。思想彙報專題教材是知識與思維的載體,它藴含着大量可供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的素材,因此,作為教師必須好好把握並靈活運用它。這不正是葉聖陶先生所説的“教才只能作為新課的依據,要做得好,使學生受到實益,還要靠教師的善於運用”嗎?

三、談“重視興趣、重視應用、重視過程是數學教學走出困境的法寶”

我感覺很多學生都覺得數學課枯燥乏味,不如語文課生動、有趣。因此,課堂教學中對數學真正感興趣的學生並不多,學生之所以還要強打精神,甚至十分努力的學習數學實在是為了好的分數,教師的教學無疑也已經離開了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4

我今天認真地閲讀了《老師,您好!我的好老師》一文後,被書中動人的情節和老師們高貴的品質所感動。

在我們的成長道路上,總是會留下老師辛勤的足跡。在書中就有一位叫晏才宏的老師,在2004年的一堂電路分析課上,他用平靜的口氣告訴自己的學生他患上了肺癌晚期,之後他繼續上完他人生最後的`一堂課,也把自己最後的愛獻給了學生。在我們面對學習和生活的困難時,總是會留下老師鼓勵幫助的身影。在書中有一個故事《地震中的英雄老師》汶川大地震時一所國小的教學樓被突然震塌了,救援人員趕到時,發現了一個令人驚呆的一幕,一位男子跪僕在廢墟上,雙臂緊緊摟着兩個孩子,那個男子就是張米亞老師。孩子得救了。可是老師卻為了孩子們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古今中外,哪個人的成長不浸透着教師的心血,地北天南,那一項創造不藴含着教師的辛苦”。在我的學習經歷中,也有很多讓我感動的事情。我們的班主任高老師得了咽喉炎,嗓子都啞了,她用沙啞的嗓音堅持給我們上了許多節課,讓我深深感動。音樂老師讓我管理班級的紀律,我認真執行老師的任務,下課啦,音樂老師輕輕地搭着我的肩膀,和藹地説:“辛苦你了!”老師對我的肯定和鼓勵讓我這個有點膽小的人,變得自信了。謝謝你,我的好老師!

老師,您的品德樹立了我。您的博學傳授了我,您的語言感染了我。這一生我不會忘記您——老師。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5

作為一名國小教師,需要不斷汲取“營養”,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完善自己,鍛塑師魂。因此,我們應多讀書,用書中的養分來豐富自己,以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提高自己。

讀書是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兩個月的暑假生活裏,我品嚐到了頗多的“心靈雞湯”。

俗話所説:"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為了使讀書達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於動腦,找到所讀文章的"眼睛",心領神會之外,還寫讀書筆記和讀後感。當然讀書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把思考的結果整理出來,寫成筆記和感想,既有助於思考,也可以幫助我們記憶思考的結果,便於日後比較、綜合、分析。如果所讀的書是自己的書,我還在書的空白處寫下自己看法、疑問等,或做一些記號。它會加強我們對文章的理解、記憶,作文時如果要參考、模仿渡過的文章,有沒有做過評註的,效果大不一樣。

在研讀中,我想到了學生的向師性,這是一種純潔的美好的心理品質。學生家長經常説一句話:“我家的孩子只聽老師的,老師的話簡直比聖旨還靈,回到家裏就誰的話都不聽了。”我們當教師的要好好地利用和開發。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有意或無意中出了這個那個錯,學生都會及時地為我指出,這樣不僅師生之間的關係逐漸融洽,班級氣氛也極為活躍,潛移默化地,學生的課堂表現更加積極主動。 讀書讓我體會到了,在學生眼裏,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裏話告訴我,向我訴説煩惱,向我傾訴困難,和我談心,我因此常和學生交流,這難道不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嗎?回想每一次學生在向我表達着他們對我的感激和敬意時,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感動和激動,我總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種最崇高的價值。這種崇高,正是我在讀書工程中所獲得的最大的收穫,是我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具體表現。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教師要不斷地學習,讓教師的“水”充滿生機,朝氣蓬勃,不斷更新。在學習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學習中最大的樂趣。為了能更好地教,我要加強學習,不斷讀書,並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不斷積累經驗,長期地保持一顆求知的心!

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為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不僅僅老師要讀書,每一個想提高學識的人都要讀書。在這短暫的一個學期裏,我讀到了平時沒看過的書。讀書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這一個學期裏,我感覺收穫頗豐。以下就是我這一學期來讀書的心得。蘇霍姆林斯基説:“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是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做飢餓者的食物。

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羣書,要能在書本面前靜坐下來,深入地思考。”這句話讓我深刻體會到:作為教師,我們更需要讀書。只有讀書,我們才能擁有源頭活水,滋潤學生求知若渴的心田;只有讀書,我們才能生成新的.信息,與學生進行心靈的溝通與傳遞。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不需花。我們渴望讀書,渴望獲得知識,但是我們卻常常會有這樣的疑惑:我們應該如何讀書?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為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讀書可以增長知識。培根説:“知識就是力量”。

人類要發展,必然離不開知識。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同學們如果從小不會讀書,沒有知識,文化底藴不足,長大以後就很難立足於這個時代。正如高爾基所説:“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莎士比亞説:“書籍是全人類的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前蘇聯巴甫連柯説:“書籍使人們成為宇宙的主人”。馬克思説:“越是多讀書,就越是感到不足,越感到自己知識貧乏。”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同時我們也應拋棄古時舊的求知理念,什麼書中自有黃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讀書可以塑造人生。讀書對改變一個人的精神氣質具有重要意義,書籍也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人生。過去毛澤東、彭德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正因為有了進步書籍的引導才走上革命道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青年近衞軍》等世界名著曾激勵了多少有志青年投身於革命與建設事業之中。正如歌德所説:“讀一切好的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説話。”凱勒説:“一本好書像一艘船,帶領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無限廣闊的生活海洋。”托爾斯泰説:“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明代董其昌説:“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法國羅曼羅蘭説:“和書籍在一起,永遠不會歎氣。”漢代劉向説:“書猶藥也,善讀之可醫愚。”總之,多讀一本好書,多活一個人生。

為了使讀書達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於動腦,找到所讀文章的眼睛,心領神會之外,還寫讀書筆記和讀後感。當然讀書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話所説: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把思考的結果整理出來,寫成筆記和感想,既有助於思考,也可以幫助我們記憶思考的結果,便於日後比較、綜合、分析。常聽學生家長説“我家的孩子只聽老師的,老師的話簡直比聖旨還靈,回到家裏就誰的話都不聽了。”在研讀中,我想到了學生的向師性,這是一種純潔的美好的心理品質,我們當教師的要好好地利用和開發。

在教學中,我有意或無意中出了這個那個錯,學生都會及時地為我指出,這樣不僅師生之間的關係逐漸融洽,班級氣氛也極為活躍。讀書讓我更深刻得體會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裏,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裏話告訴我,向我訴説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我因此常和學生交流,這不能不説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回想每一次學生在向我表達着他們對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動,我總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種最崇高的價值。毫不避諱地説,這種崇高,正是我在讀書工程中所獲得的最大的收穫,是我不斷學習、

不斷完善的具體表現。更深的體會是教師的成功,來自學生要當一名優秀的教師,首先就認識教師是什麼?要教好自己的學生,首先必須認識學生是什麼?答案是顯然的:教師是人,學生也是人。

如何做人?其實這不只是學生應該學會的,更應該是我們教師要學會的!從眾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們不難發現,做人貴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會善。我的這種感受是在學習過程中的積累,一直以來,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經驗為借鑑,堅持以“認真負責”處世,以“嚴於律己,寬於待人”為原則,我覺得,作為一位教師,首先必須做到:一、説到做到,從不失信;二、言傳身教,以身作則;三、尊重學生,一視同仁;四、講求效率,仔細認真;五、嚴於律己,寬於待人;六、精讀細講,教學相長。常言道: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有人説,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我以為,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因此,在學習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學習中最大的樂趣。學習型社會為全體社會成員提供了充裕的學習資源。學習化社會中的個體學習,猶如一個人走進了自助餐廳,你想吃什麼,完全請便。個體完全可以針對自身的切實需求,選擇和決定學習什麼、怎樣學習、學習的進度等等。

簡言之,同時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我覺得做一名優秀的教師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也並不是如“蜀道之難”。只要我們不斷的加強理論學習,不斷積累經驗,長期地保持一顆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學生又將演出一幕怎樣的好戲?我今天又將看到孩子們的什麼新花樣?我自己又該為他們做些什麼事?處處為孩子們着想,在為學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時,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書是知識的海洋,信息的倉庫,是經驗的總彙,希望大家學習古人“孫康映雪”“江泌照月”的精神,擠時間讀書,多讀一本書,多活一個人生,多一份智慧,多一份力量。在讀中學,在讀中樂,與書為友,天長地久,為學校營造一個書香校園。讓我們每一個人都熱愛讀書吧!最後,我送大家一首詩《走進書裏去》:“書是一扇沉重的門,它垂青於每一個敲門者。它敞開的門扉裏,是一口淘不完的井,是一座掘不盡的礦。走進書裏去,從書裏走出來,讓知識的浪花滋潤你的肺腑,讓動人的箴言樹起你人生的路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