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購物

【薦】《購物》教學反思

購物2.97W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購物》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薦】《購物》教學反思

《購物》教學反思1

心理學家布魯納曾説過:“學習的最好刺激就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有趣的活動會使學生情緒高漲,帶頭濃厚的興趣步入對新知識的探索。因此,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善於創設活動情境,就會使課堂教學處於和諧、融洽、興趣盎然的氣氛中。

在教學《購物》(去商店)一課時,我把書中靜止的畫面做成動畫課件,為學生提供了一次生動有趣的活動,一上課,提問:“同學們逛過商店嗎?”“願意逛嗎?”“今天老師就和你們一起去逛商店。”課件出示商店“誰願意當服務員向大家介紹一下這裏有什麼商品,價錢各是多少?”“誰願意當顧客呢?”話音剛落,同學們躍躍欲試,都想當顧客。“那麼好吧,現在咱們全班同學都是顧客,不過在購物買食品的過程中要思考一個問題:你想買什麼食品,要花多少錢,怎樣算?想好以後告訴小組同學”這樣一來,學生興趣盎然,開始暢所欲言,學生知買和算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已經掌握的人民幣的計算能力。

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我又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今天同學們買得又多,算得又準,商店經理決定每人獎勵你們15元錢,你想買什麼?還有剩餘嗎?”這樣處理教材,使學生切身體驗到生活需要數學,而且這樣設計為學生創設了人人都參與的實踐活動,教學是在師生,生生互動中生成和發展的激發的學生學習的興趣。

《購物》教學反思2

《購物小票》教學反思在這節課中,我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將數學知識鑲嵌於現實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中,而且體會到了數學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的真諦。通過本節課的教學,留給我以下思考: 1.“教”還原教材的生活本色。學習內容是溝通數學與生活的橋樑,學生的生活經驗是數學內容的基礎。教師要有主動駕馭教材的意識,要把兒童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課程資源,尊重兒童,挖掘“童心”、“童趣”的課程價值,及時收集和整理與學生密切相關的材料,讓學生在模擬的生活空間結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學數學、用數學。 2、“學”用現實的方法體驗數學。在“購物小票”的教學中,我始終把蒐集數學信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的聯繫起來。在上新課之前,我安排學生到超市去購物,這樣,學生就熟悉了購物的情境和過程,再通過教材,藉助現實的有意義的數學材料幫助學生從身邊的事情中發現數學,學習數學。再精心設計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數學問題,使學生把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生活化,生活世界數學化的過程。學生從熟悉的情境中發現問題,並調動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理解新知識,最終讓生活中的經驗提升為數學知識。

《歌手大賽》教學反思初讀教材,給人的感覺是很簡單。因本節教材是承接了三年級的學習內容,由於教師對知識點的滲透,很多同學對於數位知識已經有了認識,加減計算就很簡單了!但真正走進課堂並非想象中那麼輕鬆。 首先,計算細節學生難於把握。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小數點對齊;2、數位對齊;3、進退位。其中第三點是同學們最易犯錯誤的地方。根據教學現狀,我及時地調整了教學進度,用一節課的時間進行專項的計算訓練,強化學生細心計算的習慣。其次,加減混合計算的簡便計算是難點。本章節的簡便計算不同於以前的簡便計算,其形式主要是a-b-c=a-(b+c).算理可以用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來引導同學認識,但想突破這一難點,這還遠遠不夠.於是我又設置了一個情景,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學情景:利用在超市購物與在小商店購物進行對比.超市購物是先算商品總價,再買單。例如6-(2.15+0.85+2.05)。而在小商店,可以一樣一樣地來買。例6-2.15-0.85-2.05。於是難點也就順利突破了。 《小數的認識與加減》教學反思一、變“書本中學數學”為“生活中學數學”。國小生學習的數學應是生活中的數學,是學生“自己的數學”。數學來自於生活,又須回於生活。數學只有在生活中富有活力與靈性。“一分鐘”這個概念確實是比較抽象的,本單元把生活緊密聯繫在數學的教與學中,讓學生在現實中體驗,同時也是“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的佐證。二、創設學生喜愛的情境,激活了學生的內在需求。

單元反思 本單元中的《量體重》、《購物小票》、《歌手大賽》等都是學生熟悉的情境,它們與數學學習巧妙結合起來,引領孩子們進入數學的園地,是件十分有趣的事。這樣,學生愛學、樂學,把學生的內在需求激活了。三、學生在學習與活動的空間中獲得了發展。課程標準提出,課堂應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與體驗提供充分的空間。本節課,老師創設了多次的活動空間,讓學生在原有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中,在從事的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中,先前經驗得到了重新組織、改造,掌握了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同時獲得了廣泛的活動經驗。四、教學應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從這課上,我們可以深刻地體會到:教學不等同於發展。只有那些能夠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需要與興趣的教學,只有那些教學內容上能夠切入並豐富學生經驗系統的教學,只有那能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的教學,也只有那能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次的體驗的教學,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從而創建一種開放的、浸潤的、積極的課堂文化。以上的教學環節,結合平時自己的課堂教學,我思考了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國小數學到底要教給學生什麼?僅是;一些基礎知識?當然基礎知識是我們國小教育必須完成的任務。在教學中我深刻地領悟到了,國小數學中,知識是能從老師這邊學到的,但作為21世紀的建設者,在需要這些的同時,更需要的是學生自己來自體驗並獲得感悟,也是學生要親身體驗到自身課堂上前後的知識經驗的對比和變化歷程,心靈上要產生深刻的震動,感受到實實在在的變化並轉換、內化

為自己確確實實的收穫。因此,平時的課堂活動中,我覺得應多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判斷,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去學習,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用自己的經驗去發現…… 君不見,學生獲得發展時,那茅塞頓開、豁然開朗、怦然心動、悠然學會的神情是多麼地生動和迷人。

《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新課標把三角形的內角和作為四年級下冊中三角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學生學習三角形內角關係和其它多邊形內角和的基礎。即使在以前沒有這部分內容,大部分教師在課後也會告訴學生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學生容易記住。因此讓學生經歷研究的過程成了本節課的重點。既讓學生經歷“再創造”----自己去發現、研究並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不是把現成的東西灌輸給學生,而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這種“再創造”的工作,最大限度調動其積極性併發揮學生能動作用,從而完成對新知識的構建和創造。本節課我基本達到了要求,具體表現在以下2個方面。 1、為學生營造了探究的情境。學習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學生自己去發現,因為通過學生自己發現的知識,學生理解的最深刻,最容易掌握。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提供給學生一種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創造、自我表現和自我實現的實踐機會,使學生最大限度的投入到觀察、思考、操作、探究的活動中。上述教學中,我在引出課題後,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並理解內角與內角和的概念。在學生猜測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通過探究活動來驗證自己的觀點是否正確。當學生有困難時,教師也參與學生的研究,適當進行點撥。並充分進行交流反饋。給學生創造了一個寬鬆和諧的探究氛圍。 2、充分調動各種感官動手操作,享受數學學習的快樂。在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的過程當中,大部份同學都是用度量的方法,此時,我引導學生:180度是什麼角?我們能否把三個內角轉化一下呢?經過這麼一提示,出現了很多種方法,有的是把三個角剪下來拼成一個平角。有的用兩個大小相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個正方形,還有的是用摺紙的方法,極大地調動了大腦,就連平時對數學不感興趣的學生也置身其中。充分讓學生進行動手操作,享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小數點搬家》教學反思數學的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學到有價值的數學;每一個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也應該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是《數學課程標準》中對學生學習數學的要求。我們老師應該讓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老師應該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為課堂教學帶來更大的效率。在一堂課中,學生能夠輕鬆愉快,積極主動,而且思維靈活多樣,富有創造性,從自己的內心中獲得成功的喜悦。我心中有一種深刻的感受——這不就是我們新課程標準所追求的嗎?課本上“小數點搬家”這一情景真不錯,只是書上的價格我認為不符合實際,所以我做了一些改動,藉助這個情景一是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另外想借助快餐價格的變化,引導學生歸納出小數點向左移動的規律。為了使學生的討論有針對性,我先讓學生找出400、40、4、0.4之間的倍數關係,再讓學生帶着兩個問題“小數點怎樣移動。移動後原數發生了什麼變化。使很多學生都能發現這個規律。可這樣做可能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會不會教師不夠放手。學生會不會比較沒有思維的空間呢? 我還有一個困惑,就是那個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就縮小10倍,這是我們習慣性説法,而新教材卻提出個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就縮小到原來的十分之一,對於這句話好像比較難於理解。我認為縮小10倍表示的是一個過程,縮小到原來的十分之一這表示的是結果。我在想有沒有必要現在向學生解釋清楚,其實以學生現在的水平,再怎樣解釋也很難能使大部分學生清楚,不過到以後學生那個分數的意義和倒數知識自然而然學生就會理解了。

《爬行最慢的哺乳動物》的教學反思今天剛上了《爬行最慢的哺乳動物》一課,整體自我感覺還不錯。基本能按照預設的過程上下來,目標基本達到。但也有些不足之處: 1、我自己師範性的板書不夠。本以為前面的《包裝》一課,自己已經上得比較到位了——該講的知識點都分析了,豎式也列給他們看了。沒想到,在今天的作業中,還有好幾個學生連豎式都不會列(把小數點對齊去乘了)。 2、學生的估算意識沒有培養。在本課的過程中,原來準備

讓學生先估算結果,然後再計算的。可是自己一忙,就把這個步驟給忘了。 3、學生的自主性未能發揮。雖然在課上,有請過學生上台板演,但大多數學生都沒怎麼有表現的機會。指名回答時,教師的評語也不到位。

《節日禮物》教學反思親身實踐,感受觀察物體的位置變化,可以讓學生體驗到觀察地點的改變所看到的物體也會隨之發生變化的道理。教學中我把重點放在了讓學生親自體驗、感悟觀察地點的變化,所觀察的物體也會隨之改變,為了讓學生有更好的體驗,我把學生帶到了操場,讓學生們運用不同的觀察方式觀察楊樹,邊走邊觀察楊樹位置的變化,通過實踐親身經歷觀察的過程。經歷了親身實踐的過程,書中的練習變得簡單了,學生在解決問題時變得輕鬆了許多。讓學生到户外上課,要組織好學生活動,讓我的數學課上得更精彩,我覺得還需要多動動腦筋,多想想辦法。

《精打細算》教學反思《精打細算》是北師大版國小四年級下冊數學第5單元的第一課。本節課教學重在讓學生藉助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通過自主探索與交流,發現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並在實際情境中體會感受小數除法的意義。在教學中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一、課前複習除法和小數的相關知識雖然學生經歷過整數除法的學習過程,但由於時間相隔太久,學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了知識上的遺忘;而通過複習小數的意義,有利於學生對小數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的探究。因此,從課堂上學生學習過程來看,新課前的複習是很有必要的。

二、注重與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繫現實生活既是計算教學的源頭,更是計算教學的歸宿。通過創設去學生所熟悉的百佳超市和供銷商場購買牛奶的場景,由此引出哪家商店的牛奶便宜,突出精打細算的的主題,自然的引入小數除法,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體會小數除法的意義,激發學生探究小數除法的興趣。三、組織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新課標要求學生應當經歷數學的學習過程,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當中學習知識,掌握數學的學習方法。在學習算理,掌握商的小數點和被除數的小數點應對齊以及小數部分有餘數添零再除的.過程中,將課堂充分的交給學生,而教師作為一個引導者和組織者,讓學生自己探索,組織學生相互質疑,合作討論。但學生經過努力後,依然對小數除法算理的理解有障礙。這時候,教師就應該轉變角色,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通過“元角分”知識和小數意義的提示,學生看到了前進的路標,快要停滯的航船再次展開風帆,破浪而行。老師此時就悄悄退居後台,欣賞學生的智慧的碰撞。四、迴歸生活,鞏固提高本課設計了2個練習題,第一個是果醬題,緊扣精打細算的主題,鞏固剛學的知識。第二個是關於今年雪災的開放題,既能拓展學生的思維又能夠達到愛心教育的目的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當中,我還有很多的不足。特別在調控課堂和深挖學生的思想方面,還需要更多的提高。

《誰爬得快》教學反思今天上的北師大的〈誰爬得快〉一課中,其實就是循環小數的教學,我個人認為內容很簡單,可以不用一節課的時間就可以解決,可是事實不是這樣,在教學中,卻遇到很多不同意外,還有練習未落實,我給自己總結一下自己,學會總結,或許使自己有所進步: 1、自己或許太羅嗦了,有時候話太多,導致學生厭煩,沒興趣。、 2、自己選擇的例子,內容或許不新穎,引不起學生的興趣,興趣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最好的方法之一。

3、自己的教學心態不好,應擺正自己的心態才行,對於新教師出現疑惑和困難是難免的 4、自己對有些數學概念,整個北師大國小數學教材的系統不瞭解。內容前後的銜接不清楚。 《天平遊戲(方程)》教學反思本節課教學目的是通過天平遊戲,讓學生髮現等式兩邊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讓學生能利用所發現的等式性質,解簡單的方程。以前人教版教材中,在學習解方程之前首先要求學生掌握加減乘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係,然後利用: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被減數=減數+差等求方程中的未知數;而現行北師大版教材是借用天平遊戲,使學生理解解方程的方法。由於第一次接觸這個教材,這種設計到底怎麼樣,自己心裏實在沒底。在教學中我在兩節課嘗試兩種不同的教學方法,第一節課按照教材設計的走,第二節課又按照以前人教版的方法,觀察學生的學習效果,通過對比發現用

現在的方法學生覺得淺顯易懂、用起來方便。在教學過程中,剛開始幾個好學生馬上想到求未知數和減去一個加數的方法,但大多數學生比較容易理解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的方法,而且反應靈敏的學生能用一步計算完成。學生們活動的有滋有味,從活動中悟出瞭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加上適時的點撥和歸納,感覺還是比較順利的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圖形中的規律》教學反思《圖形中的規律》,這節課是北師大版國小四年級下冊數學《認識方程》這單元的後續學習內容的第一課時,探索規律是《數學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新增的內容,也是教材改革的新變化之一。它藴涵着深刻的數學思想,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是學生今後學習、生活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本節課我預設了五個數學活動方案:1、課前活動。2創設問題情境、直奔主題。3、探究規律,體驗方法。4、應用規律。5、課堂小結。有效的數學活動意味着教師需要喚醒、引導、促進和激勵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斷引發學生學習的內在需求。這是數學活動有效進行的“發動機”。首先,教師所應做的是在摸清學生的知識底藴的同時,給予學生學習的推動力,激發學習的內在需要。因此,我創設了一個問題情境:“同學們,你們能用9根小棒擺出個數最多的三角形嗎?”擺小數目的三角形學生可能用肉眼觀察的方法一下子就能説出答案,而到大數目可能一下子説不出來,這個挑戰性的學習任務引起了學生的認知上的衝突,初步讓學生體驗探索發現規律的必要性。以“猜想—驗證”的教學方式,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規律。1、鼓勵學生大膽猜想,猜擺20個三角形要幾根小棒?

2、培養自主思考探究的方法。讓學生確實能做到主動,獨立地學習,十分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學習的“工具”。即教學內容的結構和學習方法的結構。在教學中教師要用結構的觀點去分析和研究教材,指導學習方法,給學生主動學習的“工具”,並使之形成後續學習的動力。課堂上,我先讓學生4個人為一組來想辦法,説説你想用什麼辦法來驗證?再通過“友情提示”對學生的方法及時進行梳理和指導。3、及時提供充分的探究時空,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自主探尋規律。4、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規律,適時進行數學化。學生探究後,我及時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發現,表達所擺圖形的個數與所需要的小棒根數之間的關係。讓學生讓學生親身經歷“從具體形象表示——用數學語言描述——用數學模型表示”這一逐步符號化、形式化的過程,不斷提升學生的“數學化”水平。

《購物》教學反思3

新時期的國小數學教學發展,面臨着新的機遇和挑戰。運用新穎、先進的教育技術,為國小數學教學新的生長點提供廣闊的展示平台。現代教育技術和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整合,有利於轉變教育思想,改革課堂教學,更新教學方法和手段,促進教育觀念與教學機制的整體深刻變革。

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地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這一思想。因此,我在《購物》一課的教學中,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與教師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態度和習慣,全課活動是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師引導下的積極的學習活動,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基礎上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和獲得發展,從而在豐富的數學學習活動中感受到數學的有趣與有用,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教學中,我相信學生,大膽放手讓學生去探索、去嘗試。課一開始,就讓學生利用網絡進行網上購物活動,通過操作、討論交流, 使學生 認識人民幣,並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 理解人民幣的功能,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並 探索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反思這節課,我在第一個班的教學中,只是在教室裏把課件作為 內容展示的工具,當課件一展示出來時,學生們都很興奮,躍躍欲試,小手都舉得高高的,盼望着我叫他(她)的名字,試一試在網上購物的滋味,可是,由於時間有限,只有一部分同學有機會到老師機上進行操作,沒能進行操作的同學都有一點失望,因為,他們只當了一回旁觀者。當小組討論:“在付錢過程中,你發現了什麼?”的時候,表現積極的也只是剛才有機會進行操作的同學。從這可以看到,如果 課件只是作為 內容展示的工具,會打擊一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阻礙了他們的思維能力。 於是 ,在後面兩個班的教學中,我採用了“ 數學規律的情景探究教學模式”進行教學, 把課件作為學生學習的工具, 探索規律的工具, 讓學生利用網絡進行網上購物活動,使全班同學都能親歷規律的“發現”過程。 當小組討論:“你 買了幾樣東西? 在付錢過程中,你發現了什麼?”的時候,同學們都表現積極,勇敢地説出自己的發現,還會邊説邊演示付錢的過程,這時, 信息技術又作為了交流討論 、表達的工具。當交流彙報後,反思:“你已經學會了哪些付錢方法?還有哪些不會?再次上機,試試用多種付款方式購物。”時, 學生就不同的意見再次上機操作,共同發現,深化了對多種付錢方法的理解,信息技術又作為了練習、鞏固、探究的工具。 這一改 ,使我想到: 在課堂裏,如果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的 工具,作為“數學實驗”的工具來探究數學規律,能很好地培養學生多元的學習,使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得到發展。

經過兩次購物教學 ,收穫不同。使我深深體會了利用“ 數學規律的情景探究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的好處,也 深刻理解了 布魯納提出的 : “教學生學習任何科目,決不是對學生心靈中灌輸些固定的知識。而是啟發學生主動地去求取知識與組織知識。教師不能把學生教成一個活動的書櫥,而是教學生如何思維;教他學習如何像歷史學家研究分析史料那樣,從求知過程中去組織屬於他自己的知識。因此,求知是自主性的活動歷程,而非只是被動地承受前人研究的結果”。通過“發現”這種方式使學生像科學家那樣去思考、探索、體驗科學家發明、發現、創造的過程,可以培養學生創造的態度和創造的能力。同時,也使我感受到: 教學資源無處不有 ,只要適時適事地利用,就可取得意想不到之效。教師既要“教中學”,也要“學中教”,只有充分、合理地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才能教學相長,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學會學習。

《購物》教學反思4

本單元學習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加、減、乘、除法的基礎上進行的,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兩級運算式題,教材不是以單純學習計算法則的形式出現,而是通過“小熊購物”主題圖呈現生活情境,將教學內容和解決問題過程有機結合,教材列舉了用分步算式和綜合算式得出結果,在綜合列式方法中,出現了兩種情況:一種是將乘法放在前面,另一種則將乘法放在後面。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了解在加法和乘法的綜合算式中,無論乘法在前還是在後,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童話故事“小熊購物”,並把整個教學過程自始至終地貫穿在購物活動中。學生對此感到親切,並逐步體會到數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繫。讓學生猜一猜小熊可能遇到的問題,允許學生多角度地看問題,培養了學生提出問題以及開放性思考問題的能力。接着重點研究小熊胖胖和樂樂的問題,通過自主探索、小組合作、討論交流,得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後,通過比較“有加法又有乘法”和“有減法又有乘法”時,它們在計算方法上相同的地方都是先算乘法,更加加強了學生正確計算兩步式題的能力。但是對於把兩個算式合在一起,學生對此還是感到困難,要適當地加以引導,並在練習中不斷地加強與鞏固。兩個算式合併以後,算式的讀法還是要加強。

《購物》教學反思5

一、“回憶舊知,課題質疑”

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尋找新舊知間的聯繫。

“學貴有疑”,上課伊始,出示課題,讓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計算知識,並大膽質疑,提出自己想要解決的問題,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問題意識、質疑能力。課堂上孩子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問題,如:小數加減法怎樣計算?整數加減法計算時要滿十進一,小數加減法是不是這樣呢?學生竟然關注到了新知可能與以前學過的舊知之間可能有聯繫,這為課堂的探究學習指明瞭方向,激發了學生學習探究的慾望和興趣。

二、嘗試練習,問題引領,教師扶放結合,引導學生理解新知。

在學生列出算式後,先放手讓學生嘗試練習,經歷學習的過程。然後出示討論提示,讓學生針對性的進行討論,在討論中辨析思路,在交流中補充想法,學生自主學習理解小數加減法的算理。

在學生彙報時,我又設計了幾個追問,幫助孩子梳理計算過程:

小數點對齊的同時,什麼就對齊了?(理解小數點對齊也就是相同數位對齊了。)

得數的小數點為什麼要和上面的小數點對齊。

三、練習形式多樣化,既避免枯燥的計算練習又針對教學重難點。

計算課的教學容易枯燥,特別是最後的練習,一道接一道的練習枯燥乏味,效果低下。如何避免這一現象?我把練習題穿插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第一次練習是學生初步會計算小數加減法後,設計了兩道小數位數不同的小數加減法3。23+0。7= 5。3—5。23=,分散了本節課的難點。第二次練習是總結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後,設計的一系列練習,既有基礎練習,又有提高練習,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突出了重點。

回顧自己的教學,發現還有許多不足之處:

1、教師權利可以繼續下放,個別問題研究含量不高。

2、要重視學生的驗算習慣的培養

3、改變評價機制,引導學生學會評價包括自我評價和對他人的評價。

《購物》教學反思6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理解了加、減、乘、除法的實際意義,能熟練地進行表內乘除法,有了運用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經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但把加減和乘除混合在一起去解決問題,對學生來説還是第一次,具有挑戰性。所以本節課重點在於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算式所表示的實際意義,體會混合運算中有關運算順序規定的合理性,並掌握運算順序正確地進行計算。

如何使學生理解在乘、加混合運算中,為什麼先算乘法、再算加法這一問題,我做了以下安排:

一、觀察情景圖,找信息,提問題,並將信息和問題完整敍述。

二、解決問題“胖胖應付多少元?”。學生先用自己的方法獨立完成,然後請用畫示意圖、列分步算式、列綜合算式這三種方法的同學各一名到黑板展示並講解,在講解過程中重點説清楚先算什麼,在算什麼。接着學生觀察這三種方法,發現其實這三種方法的思路是相同的,都是先算出4個麪包多少元,再加上一個蛋糕的價錢,就是胖胖應付的錢。

三、通過解決“淘氣和笑笑是這樣列式的,你看懂了嗎?”這一問題加深對綜合算式的理解,知道雖然算式不同,但它們所表示的實際意義沒有任何差別。

四、通過“有加法又有乘法,先算什麼,在算什麼?”這一問題,結合算式的實際意義,幫助學生理解先乘後加的合理性,並介紹脱式計算的書寫格式和規範。

課時的知識分成了兩節課講,但是仍有孩子無從下手。應該是之前的知識掌握不牢固造成的,所以以後我會注意加強對孩子們邏輯思能力的培養,多向其他老師請教爭取讓孩子們能夠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購物》教學反思7

2月24日下午教學大對話,王芳老師上了一節計算課:《小熊購物》。

《小熊購物》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下冊混合運算的第一課時。教材創設了“小熊購物”的情境。在購物活動中,需要兩步運算才能得出結果,當把兩個算式合在一起時,就要有一定的運算順序,這樣結合問題情境,使學生體會“先乘除,後加減”的運算順序的合理性。

在探究運算順序的過程中,王老師先是讓學生獨立思考,再梳理自己的思路,然後進行小組交流、全班彙報。在不同算法的彙報中,讓學生結合實際情境説明先算乘、後算加的運算順序的合理性,而不是直接告訴給學生“先算乘、後算加”。在這個環節中,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的方式獲得了知識,對此印象會更為深刻。

愛迪生説過:“能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這節課王方老師比較注重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讓學生互相解答。課堂中,學生積極性很高,樂於參與學習活動。因為,他們活躍的思維及表現源於王老師平時課上的訓練。為學生創設寬鬆、自由、民主的氛圍,使學生展開自由的羽翼,在猜一猜和多種算法解決問題的環節中,學生機敏的反應、多種算法和出人意料的猜法,都令人感到吃驚!

這節課也有不足之處, 評價方式、方法單一。教師沒有全面關注每一個學生,當然年輕教師成長路上難免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是我們會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

《購物》教學反思8

《購物策略》是一節聯繫生活,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課,聽了兩節同課異構的課後,下面談談自己的收穫。

一、課前小練的有效性。

在程老師的課裏,一開始就出示了兩道題:1、“七折”表示現價是原價的( );2、一件100元的衣服,打八折後賣多少元?看似很簡單的兩道題,但剛剛恰到好處地把新舊的知識巧妙地聯繫起來,為本課的新知墊定了良好基礎。練習非常普遍,特別在數學課中,練習差不多貫穿全課,由於學生的知識水平、接受能力等各方面之間存在差異,所以練習設計要循序漸進,由易到難,要照顧到各個層次不同的學生。

二、提問要到位。

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離不開提問,提問是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是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凸現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手段。在課堂裏,教師設計的問題如果過於淺顯不能反映思維的深度,同樣,如果問題過於深奧又會使學生不知所云,不能引發學生積極地思考,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浪費有限的課堂時間,反而使提問失去價值。因此,所提問題要有一定的難度,既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和積極的思維,又要使學生通過努力感到成功,這樣思考性的提問要在知識的關鍵處、理解的疑難處、思維的轉折處、規律的探求處設問。如:兩位教師都用了同一情景圖引入,但程老師的課更讓學生明白,更讓學生所接受,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在出示主題圖時,譚老師一帶而過,沒有地讓學生深層理解箇中的意思,就開始解決問題,學生有點挫手不及,而程老師願意花時間讓學生理解題意,再加上恰到好處的提高“你對三家商店的優惠策略是怎樣理解的”,就是這樣一個提問,學生深層地理解了題意,他們在解決問題時就更靈活了。

三、合理整合教學。

《購物策略》這一課時的教學內容較難,如果按書本一題一題讓學生去做,因難度較大,對於中等生和中下生的學生掌握起來比較困難,而程老師所設計的教學內容雖然與書本一至,但難度有所降低,從易到難,學生較容易接受。設計得更巧妙的是問題來源於學生,因此學生解題的熱情較高漲。

反思這節課的不足主要是:

(1)忽略了小組交流合作的作用,如果教師在平常的課堂中指導到位,效果會事半功倍。

(2)本節課在教學評價方式上略顯單一。

(3)在教學中數學語言的規範性方面還有所欠缺。

《購物》教學反思9

本節課的內容不僅簡單,而且是在三年級學習了以為小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小數計算,從一位小數到兩位小數的計算只是位數的增多,也就是量變而不是質變,學生掌握起來並沒有很大的困難,學生有足夠的經驗進行遷移,所以孩子的學習任務並不是很重,整堂課的課內容量也不是很多,所以本節課的設計從整體上來説很簡單,很自由,由於本班孩子的基礎不是很好,在課前,我認為本節課是一堂很好的體驗課,通過充分讓學生髮揮其自主能動性,不僅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是一次讓全班學生體驗成功、樹立信心的好機會,因此我放手讓學生獨立試算,自己總結在計算時應注意的問題。我注意密切聯繫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到學習小數加減法的用處,提高學習興趣。

一、教學過程:

1.情境導入:利用前一天“三八節”教師購物為情景,讓學生猜猜老師在超市買了什麼,不僅拉近了老師和學生之間的瞭解和關係,而且很貼近生活,很真實。

2.根據情景提問,學生提出兩個問題,分別用加法和減法列式。

3.獨立解決問題。指同學板演,其他同學小組合作,不僅計算而且討論在計算中你認為要注意的地方。

4.反饋。

二、反思:

1.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將抽象的數學知識運用於現實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中,並有效地在教學與生活中架起一座橋樑。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活動中不僅完成了對新課內容的學習,而且真切地體會到了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

2.選用真實而且熟悉的素材,選擇了對本節教學內容相關的數據,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有親切感,從而調動了大部分學生的積極參與。

3.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我們經常説用多種的評價激勵措施,給予孩子笑臉和紅花等等獎勵,其實真正的獎勵應該是老師的微笑,用一顆温和的心,為課堂創造快樂的氣氛,孩子的學習才會是積極主動的。

4.課堂是靈活多樣也是多變的,因此在課堂上,我們應該適時的調整課堂活動,也應該抓住一切有利機會為教育契機,真正的把課堂與教育相結合。

《購物》教學反思10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按照時間、人物、地點、及事件經過的線索,完整的講述永輝超市購物的情景,講述自己的感受。

2、鼓勵幼兒積極與同伴進行語言交流,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3、瞭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徵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初步瞭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動準備]

1、幼兒有實現購物的經驗,並拍有照片、錄像。

2、課件製作:講述線索圖(時間、人物、地點、事情經過、結果)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經驗開展談話,導入活動,(出示永輝超市標誌)小朋友,這是什麼地方的標誌?永輝是個什麼地方?你們有沒有去過永輝?和誰一起去的?前幾天,老師也帶小朋友去了永輝,還在裏面買了東西。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説説這件事。

(二)明確講述線索,引導大膽使用描述性的詞語。

1、提問:要把一件事情説清楚,應該説清楚哪些內容?

2、教師講述線索,課件逐幅顯示線索圖:要説清一件事,要説出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經過、最後的心情。

3、逐幅講述。教師引導幼兒運用一些描述性詞語。引導幼兒重點將購物的經過,引導重點:買東西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事情?你又是怎樣做的?

(三)引導幼兒按照線索完整的講述1、幼兒選擇照片後:

(1)幾個幼兒結伴講;

(2)按照上面的線索完整的講;

(3)要把買東西的過程講的詳細些。

2、幼兒自由結伴,開展講述。

教師指導講述重點:

(1)擴展講述的內容,引導使用描述性語言;

(2)語言的完整性。

3、請個別幼兒講講。教師講評重點:購物過程的豐富性、個性化及詞語。

4、請幼兒講給"客人"老師聽。

教學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節課預設的教育教學目標,幼兒對老師的提問積極響應,與老師的互動很好。老師的有些引導還不夠到位,要多讓幼兒表達,以後上課要多注意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購物》教學反思11

《購物》這一課的主要內容是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探索兩、三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進行計算。在具體的情景中,能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計算對孩子來説是乾巴巴的,既單調又枯燥。我想怎樣創設“購物”這一情境,把學生熟悉並十分感興趣的“購物”這一生活情境引入課堂。首先,我以談話的形式導入:同學們,新學期開始了,圖書館需要添置一些物品,淘氣作為圖書助理員想邀請我們三(6)班的同學一起去,但是有一個小小要求,需要做對他出的口算題,在這兒很自然的對舊知進行了複習,同時也為新課奠定了基礎。

教學時,我通過和淘氣一起購置櫃子,桌子和椅子引入,讓學生進入情境,讓學生體會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並由學生自己理解所給信息,並提出數學問題,在解決學生提出的4把椅子多少錢的時候,我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去交流,去合作,去展示,學生出現了多種算法:(1)12+12+12+12=48,(2)畫圖(3)口算(4)通過列豎式進行計算12X4=48。根據學生的4種解答,我先鼓勵學生的做法,讓學生體會哪種算法既簡單又不會出現錯誤,由學生交流後最後得出列豎式,並結合教具來理解豎式計算的算法,讓學生了解算理,從而學會了本節的新知。

看了孩子們能自己提出問題又能自己解決問題,我心裏不知有多高興,真的孩子的能力是無法估計的。我真是笑在臉上,喜在心裏呀!因為,這節課不僅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學會了計算,體會了算法多樣化,達到了本節課預定目標。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知道了如何進行小組交流;如何傾聽、借鑑、反思,達到算法的優化;如何進行相互評價;如何學習數學等等。同時,也讓我明白了:課堂中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交流中能進行更有效的學習。

《購物》教學反思12

《購物策略》這節課是一節數學實踐與綜合應用課,旨在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領域的實際問題,學生在從事這些活動中,將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和方法,發展解決問題和運用數學方式進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數學知識間的相互聯繫,體會數學的作用,在與同伴合作交流過程中,發展數學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習的自信心。本節課我就力求體現"小課堂,大社會"的理念。讓學生真正地理解數學,獲得一些數學的思考方法,進行一種理性的思考。

初步感受購物策略後,帶着學生一起去超市體會購物的策略。創設了三家超市促銷飲料的生活情境,讓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來分析不同情況下各個超市的優惠策略,並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策略,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以及生活中購買酸奶為例,讓學生進一步展開探討,在學生設計的購買方案中發現:在滿足所需果奶量的前提下,同一種食品,大包裝要比小包裝便宜。

在學生初步的感受不同的優惠活動之後,我將教材中呈現給學生的3個問題設計成成開放式的情境題目,由學生自己設計想要買多少量的果奶,通過計算所買的果奶在三家超市的價錢來選擇去哪家超市購買比較合算,在學生的交流中我對此進行歸類,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如何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商家。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在整個活動過程中,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互相交流,分享不同的思維方式,改變在認知學習上的單一性,促進全面發展。

另外在解答練一練時,學生還發現買2.4升時,如果買兩大一中不但可以多得100ml而且還少花了0.2元。讓學生懂得了可以根據所需靈活選擇購買方案。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體會了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和方法,能夠根據實際需要,運用數學知識對常見的幾種優惠策略加以分析和比較,並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策略,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本節課做的比較不到位是:對學生的估算能力沒有進一步的加強訓練;時間安排上,不是很合理;在對學生的回答時,關注的面不夠廣;學生板演比較少,可以對學生説的進行適當的板書。

《購物》教學反思13

北師大版教材數學四年級下冊《購物小票》的內容是小數加減法,目的是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通過直觀模型理解並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並運用小數加減法的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學生在前一學段已接觸小數加減法的計算,如3.25元+1.24元等於多少元,那是利用元角分的知識進行計算的,3.25元是3元2角5分,1.24元是1元2角4分,加起來就是4元4角9分,也就是4.49元。此節課怎麼上?怎樣讓學生理解計算小數加減法只要把小數點對齊,其它就與整數加減法一樣了的道理?小數點為什麼要對齊?是利用元角分的知識作為切入點,還是複習整數加減法的計算為新課做好鋪墊?如果採用這兩種方法的話,課堂教學會進行得很順利,教學效果會更明顯。但這樣做符合教材的編寫意圖嗎?能體現新課程標準理念和課改精神嗎?

我思考再三,決定拋棄這兩種求穩求妥的教學方法。但怎樣才能避免穿新鞋走老路呢?在深入鑽研教材,瞭解教材的編寫體系和意圖之後,我決定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組織本節課的教學。

一、發揮課本情境圖的作用,讓學生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運算的過程,加深對運算意義的理解。

由於這是一節教導處臨時通知的隨堂聽課,我沒有、實際上也來不及製作多媒體課件或其它教具。怎樣創造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呢?我決定利用學生已有的購物經驗,採用談話的形式導入新課、揭示課題,於是有了以下的對話。

師:同學們經常到超市購買物品吧,當我們在收銀台付完錢後收銀員會用電腦打印一張什麼給我們呢?

生:購物小票。

(師板書課題:購物小票)

師:可別小看一張購物小票,它裏面卻藴藏着不少的數學知識呢!不信?咱們就來瞧一瞧。

這就很自然地將學生的目光引到課本中的主題情境圖上,讓學生觀察購物小票,然後指名説説從購物小票上能獲得哪些數學信息。繼而話鋒一轉,拋出問題——“怎樣核對應收款是否正確?”引導學生列出小數加減法的兩道算式。以上一系列的活動,同時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二、利用直觀模型幫助學生建立數學模型,理解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理解小數點對齊的道理是本節課的重難點,如何突破?我把小數的意義作為知識切入點,讓學生先説説算式1.25+2.41中每個加數各個數位上的數字表示什麼(1.25中的1表示一個,2表示十分之二,5表示百分之五;2.41中的2表示2個一,4表示十分之四,1表示百分之一),然後用直觀模型擺一擺(在擺的過程中讓學生説一説為什麼要這樣擺),最後再塗一塗。

在“説一説”、“擺一擺”、“塗一塗”的過程中,學生已領悟到只有相同的計算單位上的數才能直接相加減,這種直觀模型的建立,使學生在列豎式計算時順理成章地就把小數點對齊了,學生對小數加減法算理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

在學生獨立嘗試“算一算”後,我讓多個學生説説自己的計算過程,並反覆追問為什麼要把小數點對齊。這一過程耗費的時間比較多,卻非常值得,讓學生去説、去擺、去塗、去思考,從直觀到抽象,從直觀模型到數學模型的建立,學生已充分理解和掌握了小數加減法。

三、重視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關注學困生。

在學生運用小數加減法的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小明家兩個月的水費共是多少元”後,我引導學生思考:根據題中的數學信息,你還可以提出什麼數學問題?怎樣列式解答?根據學生計算中出現的粗心、馬虎、不認真的現象,我及時教育引導學生,僅掌握了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是不夠的,必須要有耐心、細緻、認真的品性,才能確保計算的正確。

本節課的教學活動中,我注意到面向全體,更關注一些學困生的成長,對學習活動中有困難的學生及時給予指點和輔導,所以整體教學效果很好。

《購物》教學反思14

本節課我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通過購物小票教學情境,將數學知識鑲嵌於現實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中,引導學生觀察討論,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而且體會到了數學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的真諦。

“購物小票”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加、減法的意義的基礎上教學的。在現實的生活中,許多學生在購物時已經有了小數計算的經歷及自己的方法,因此在這節課上,讓學生看購物小票、核對購物票上數據,共同探索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在探索小數加減法時,以學生為主體,把大部分課堂時間留給學生、把問題拋給學生後,讓學生自主思考、小組交流,然後在全班交流中逐步解答得出結論:小數加減法計算時小數點要對齊。在小數加減法應用過程中,注意把新知識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使學生真正地體驗到了數學知識的價值所在,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的目的。

通過創設核對購物小票的情境,讓學生髮現小票上的數學信息,進而提出數學問題,然後再激發學生尋求解決問題方法的慾望,使學生感覺到數學並不陌生,數學就在身邊,激發了探索的興趣,為學習新知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現實的生活中,許多學生在購物時已經有了小數計算的經歷及自己的方法,在解決問題時,學生調動已有的購物付

款經驗,對小數加減法作出不同水平的解答。對“列豎式為什麼要小數點對齊” 這個重點和難點,我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學生依據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富有個性化地理解和解決問題,自主地提煉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小數點對齊,也就是相同數位要對齊,然後按照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計算。”這些在傳統教學中需要教師總結、歸納的學習要點,在學生充分體驗、感受的基礎上被自主發現、自主建構,成為學生對知識進行“再創造”的成果。課堂上通過練習,我發現學生對計算方法掌握得很好,列豎式計算的正確率也很高。

在“購物小票”的教學中,我始終把蒐集數學信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的聯繫起來。在上課前,我安排學生在週末的時候去超市去購物,這樣可以熟悉購物情境。在引入中通過購物這個細節,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購物》教學反思15

教學小數加減法時,我通過設計購物小票設計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觀察討論,提出

問題解決問題,通過教學,同學們都能明白: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在算理上與整數的一致,都是相同的數位上的數對齊。教學中,我不僅使學生掌握這些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具體的事例,自己去發現並加以歸納,從而去較好地掌握知識。現在反思如下:

1、教學中,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的出發,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寓於現實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中,並有效的在教學與生活中架起一座橋樑。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活動中去完成了對新課內容的建構,體會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內涵。

2、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選取現實素材,激發學習興趣。課前讓學生親身經歷購物,使學生真實地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並由此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需求。讓學生實實在在地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從而更加親近數學。

3、面對“列豎式為什麼要對齊小數點”這個重點和難點,我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合作交流。讓學生自主提煉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成為學生對知識進行“再創造”的成果。

在教學中我體會到:創設情境,使數學充滿生活氣息是數學課堂教學前進的方向,是落實新課程標準的有力體現,它有利於學生在愉悦中學數學、用數學,從而真正地掌握數學知識。

標籤:反思 購物 教學